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八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千佛篇第五 (此有一十五部)
* 七佛部
* 因緣部
* 種姓部
* 降胎部
* 出 胎部
* 侍養部
* 占相部
* 游學部
* 納妃 部
* 厭苦部
* 出家部
* 成道部
* 說法部
* 涅槃部
* 結集部
七佛部第一 (此別九部)
* 述意部
* 出時部
* 姓名部
* 種族部
* 道 樹部
* 身光部
* 會數部
* 弟子部
* 久近 部
述意部第一
[0333a08] 蓋聞。九土區分四生殊俗。昏波易染慧業難 基。久復愛河長流苦海。不生意樹未啟心燈。 故三明大聖八解至人。總法界而為智。竟虛
空以作身。形無不在。量極規矩之外。智無不 為。用絕思議之表。不可以人事測。豈得以處 所論。將欲啟愚夫之視聽。須示真人之影迹。
其猶谷風之隨嘯虎。慶雲之逐騰龍。感應相 招。抑惟常理。自鹿樹表光金河匿曜。故像 法眾生歸向有徵。雖千佛異迹一智同途。大
悲平等。隨性欲而利生。弘誓莊嚴。運慈舟而 濟溺。眾生有感。機緣契會也。
出時部第二
[0333a20] 述曰。今據賢劫一代分為四時。一成二住三 壞四空。就此四中。成劫已住。壞空未至。今 在住劫。故有千佛出現。大約而言。三佛已往。
今是第四釋尊遺法。此四時中各分二十小 劫。總為八十小劫。始為一大水火風劫。名 為賢劫也。就住中二十別小劫內。依立世阿
毘曇論云。十一劫是未來。八劫是過去。今釋 迦佛當第九劫內成佛。
[0333a28] 問此賢劫中成壞空劫佛不出世。唯取住劫。 此住劫中復未來唯十一小劫。何得須有九 百九十六佛一時出世耶。答曰。實如來難。
古來諸佛亦有斯妨會意稍難。今依藥王藥 上佛名經等。略知途路。且先錄藥王藥上經 文。後引佛名經和會。劫有延促不同。故藥王
藥上經云。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 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 道聞是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復
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 三千人。異口同音一心敬禮。即得超越無數 億劫生死之罪。
[0333b11] 初千佛者。華光佛為首。下至毘舍浮佛。於 莊嚴劫得成為佛。過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 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於賢劫中
次第成佛。
[0333b15] 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彌相佛。於 星宿劫中當得成佛。
[0333b17] 若依佛名經。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 如來。過去三十劫有佛出世名尸棄如來。即 此劫中復有佛出世。名毘舍浮如來。問曰。此
九十一劫為大為小。答曰。是大劫也。
[0333b21] 問曰。何以得知。依舊婆沙論云。釋迦菩薩因 地從毘婆尸佛以來種相好業。至今第九住 劫。以經九十一大劫。故舊俱舍論云。釋迦菩
薩由禮底沙佛精進力故。即得超九大劫究 竟成佛。故知九劫既大。餘九十一劫寧不是 大。又依藥王藥上經。莊嚴劫賢劫星宿劫。各
有千佛出世。即知此劫亦是大阿僧祇劫。又 藥王經中。若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 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
祇劫不墮惡道。依此文勢。展轉名莊嚴劫賢 劫星宿劫等。各有千佛出世。故知是過於大 劫阿僧祇劫。至今賢劫中四佛出世者。亦是
阿僧祇劫。非是住小劫也。既是大劫。故於賢 劫之中千佛出世。無所疑也。又長阿含經云。 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復過去三十
一劫有佛出世名尸棄。復過去三十一劫有 佛出世名毘舍婆。此尸棄佛及毘舍婆佛。依 佛名經即此劫中有二佛出世不別。或容阿
含翻譯乘此三十一劫也。又更一釋云。依立 世阿毘曇論。二十住劫中過去八劫。己有三 佛出世。釋迦當現在第九劫出世。即以前九
劫已有四佛出世。未來猶有十一劫。焉知不 有多佛出世耶。故經云。或有一劫中有無量 佛出世。或無數劫中空過無有一佛出世。以
此義准。縱是小劫多佛出世。亦自無妨。良由 眾生根有強弱。故感見不同也 (此義難知更推後哲) 。
[0333c18] 述曰。此賢劫千佛。所化住境堤封周統。奄 及三千大千世界。所居土地最為中也。以佛 是能化之人心實虛中。所化之人及以方處。
亦皆是中。故此有金剛之座。餘方餘域無此 座故佛則不居。故瑞應經云。此方國土三千 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之威神不生
邊地。若居邊地。地為之傾斜。是以古往佛興。 皆出於此。同斯成感。良為明證也。
[0333c26] 如長阿含經云。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 毘婆尸。人壽八萬歲。復過去三十一劫有佛 出世名尸棄。人壽七萬歲。復過去三十一劫
有佛出世名毘舍婆。人壽六萬歲。復過去 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樓孫。人壽五萬歲。又 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那含。人壽四萬歲。又
賢劫中有佛出世名迦葉。人壽二萬歲。我今 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依智度迦延論。據 釋迦人壽一萬歲世時合出。為觀眾生。一萬
歲已來無機可度。乃至百歲眾生見苦敦逼。 劫欲將末。故出乎世。故論云。劫末佛興世。劫 初轉輪王出。二不同如下輪王篇說。
姓名部第三
[0334a10] 此下並依增一阿含經云。七佛父母姓字經 云。第一維衛佛。第二式棄佛。第三隨葉佛。 此三佛同姓拘樓
(長阿含經云。第一名毘婆尸佛。第二尸棄佛。第三毘舍婆佛) 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 葉佛。此三佛同姓迦葉
(長阿含經云。第四名拘樓孫佛。第五拘那含佛。 第六同名迦葉佛) 第七今我釋迦牟尼佛。姓瞿曇。
種族部第四
[0334a17] 第一維衛佛。第二式棄佛。第三隨葉佛。此 三佛同是剎利王種。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 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此三佛同是婆羅
門種。第七今我作釋迦文佛。是剎利王種。
[0334a21] 第一維衛佛。父字槃裱剎利王。母字槃頭末 陀。所治國名剎末提。
[0334a23] 第二式棄佛。父字阿輪拏剎利王。母字波羅 訶越提。所治國名阿樓那和提。
[0334a25] 第三隨葉佛。父字須波羅提和剎利王。母字 耶舍越提。所治國名阿耨憂摩。
[0334a27] 第四拘樓秦佛。父字阿枝達兜婆羅門種。母 字隨舍迦。所治國名輪訶利提那。王字須訶 提。
[0334b01]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鉢多婆羅門 種。母字欝多羅。所治國名差摩越提。王字差 摩。
[0334b04] 第六迦葉佛。父字阿枝達耶婆羅門種。母字 檀那越提耶。所治國名波羅私。王名其隨。
[0334b06] 第七今我作釋迦文尼佛。父字閱頭檀剎利 王種。母子摩訶摩耶。所治國名迦維羅衛。先 大王名槃提
(統而言之總有四族。一婆羅門二剎帝利三毘舍四首陀。然則後二族卑。非
上尊之所託。前二種貴。寔正覺之宅生。婆羅門德行清高。剎帝利威恩遐舉。智論曰隨時所尚佛生其中。
故釋迦出剛強之世。託王種以振威。迦葉生善順之時。居淨行而標德也) 。
道樹部第五
[0334b12] 第一維衛佛。得道為佛時。於波陀羅樹下。
[0334b13] 第二式棄佛得道為佛時。於分塗利樹下。
[0334b14] 第三隨葉佛得道為佛時。於菩薩羅樹下。
[0334b15] 第四拘樓秦佛得道為佛時。於斯利樹下。
[0334b16] 第五俱那含牟尼佛得道為佛時。於烏暫樹 下。
[0334b18] 第六迦葉佛得道為佛時。於拘類樹下。
[0334b19] 第七今我作釋迦牟尼佛為佛時。於阿沛多 羅樹下。
[0334b21] 夫繡桷丹楹者。非出家之高躅。蔭松藉卉者。 爰入道之清規。何者俗以形骸之可貴。故華 屋以居之。道以室家之可累。故脫屣而棄之。
凡百仕人孰能先覺。聿我調御之師。是曰生 知。成道涅槃初生說法。皆依樹下。斯其旨 焉。有落髮抽簪排榮剃利。可不景慕而置心 哉。
身光部第六
[0334b29] 如觀佛三昧經云。毘婆尸佛身六十由旬。圓 光百二十由旬。尸棄佛身長四十由旬。圓光 四十五由旬。通身光一百由旬。毘舍婆佛身
長三十二由旬。圓光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 十二由旬。拘留孫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 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千由旬。拘那含牟尼
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三十由旬。通身光 長四十由旬。迦葉佛身長十六丈。圓光二十 由旬。釋迦牟尼佛身長丈六。圓光七尺。七 佛身並紫金色
(敬尋。法身平等非有優劣。但隨機業異故現化不同。是以釋迦牟尼出也紫 金色而千比丘咸見赭容。十六信士遍視灰色。自彼之異佛常一也。類此而言謂無惑焉也) 依彌
勒下生經云。身長千尺圓光二十丈。
會數部第七
[0334c13] 第一維衛佛前後三會說經。有十萬比丘皆 得阿羅漢。
[0334c15] 第二會說經。有九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4c16] 第三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長阿含經云。 毘婆尸佛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三十六萬八千人)
。
[0334c18] 第二式棄佛亦三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九萬 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4c20] 第二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4c21] 第三會說經。有七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長阿含經云。 尸棄佛初會弟子有十萬人。第二第三會數並同) 。
[0334c23] 第三隨葉佛再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七萬比 丘皆得阿羅漢。
[0334c25] 第二會說經。有六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4c26] 第四拘樓秦佛一會說經。有四萬比丘皆得 阿羅漢。
[0334c28]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一會說經。有三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0335a01] 第六迦葉佛一會說經。有二萬比丘皆得阿 羅漢。
[0335a03] 第七今我釋迦牟尼佛一會說經。有千二百 五十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5a05] 述曰。上來所列七佛說法度人多少者。此據 小乘。如來初成佛時。創度外道迴邪入正。聲 聞弟子以為親侍。故限斯數。若據如來一代
說法度三乘人得入道者。則無量無邊。故奘 法師云。依如西域。釋迦一代說法總有三時。
[0335a10] 第一時中為諸聲聞說有相法。為破外道執 令悟得道。
[0335a12] 第二時中為小行菩薩說無相法。為破聲聞 令悟無相大乘。
[0335a14] 第三時中為大行菩薩雙說有相無相法。為 破有相無相法令悟中道究竟圓教。於此三 時。一一隨機廣化無量。或展轉從三乘弟子
邊。聞法得道亦塵沙無數。不可以一文定。不 可以一義局也。
弟子部第八
[0335a20] 依長阿含經云。毘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騫 荼。二名躓沙。尸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毘 浮。二名三婆婆。毘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
扶游。二名欝多摩。拘樓孫佛有二弟子。一 名薩尼。二名毘樓。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 憂波尠多。二名欝多樓。迦葉佛有二弟子。
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我今有二弟子。一名 舍利弗。二名大目揵連 (上來列名。各述二者。此據聲聞中第一者。故別論 之)
毘婆尸佛有執事弟子名無憂。尸棄佛有 執事弟子名忍行。毘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 寂滅。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善覺。拘那含 佛有執事弟子名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
名善友。我今有執事弟子名阿難。
[0335b04] 毘婆尸佛有子名方膺。尸棄佛有子名無量。 毘舍婆佛有子名妙覺。拘樓孫佛有子名上 勝。拘那含佛有子名導師。迦葉佛有子名進
軍。我今有子名羅睺羅。
久近部第九
[0335b09] 依菩薩本行經云。毘婆尸佛如來滅後。正法 住世經二萬歲。神聞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 經六萬歲 (別經云尸棄佛)
拘樓孫馱佛如來滅後。正 法住世經五百歲。拘那含牟尼佛如來滅後。 正法住世二十九日。迦葉佛如來滅後。正法 住世經於七日。釋迦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
五百歲。像法住世亦五百歲 (依善見論云。正法住世一千年) 。
因緣部第二 (此別三部)
* 述意部
* 引證部
* 業因部
述意部第一
[0335b19] 夫千佛乘暉萬靈景燭。觀機適務極聖弘恩。 所以聖人陳福勸善。示禍以戒惡。小人謂善 無益而不為。謂惡無傷而不法。然有殃有福
之言。乃華而不實。無益無傷之論。則信而有 徵。是以大聖慈愍哀斯愚惑。廣興六度接引 四生。弘宣二諦停毒三有。故乘無限之悲 訃機賢劫之緣也。
引證部第二
[0335b27] 依五仙人經云。久遠無數劫。時有仙人處於 林藪。四人為主。一人供給奉事。未曾失意。一 日遠採菓漿。誤不時還。日已中。四人失食。
懷恨可為凶祝。遂感而死。復生人中。有梵 志能相。占之為王。後果為王。佛言。王者則 吾是。四仙人者。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
葉佛。彌勒佛是也。其梵志者。調達是也。
[0335c05] 又智度論云。劫盡燒時一切皆空。眾生福力 十方風至。相對相觸能持大水。有一千頭人 二千手足。名為韋紐天。是人臍中出千葉
金色妙寶蓮華。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 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梵天 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坐
蓮華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云寶蓮華上結 跏趺坐說六波羅蜜。
[0335c13] 又大悲經云。佛告阿難。何故名為賢劫者。由 此三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時盡為一水。時淨 居天以天眼觀見此世界唯一大水。見有千
枝蓮華。一一蓮華名為千葉。金色金光大明 普照。香氣芬熏甚可愛樂。彼淨居天因見此 時。心生歡喜。讚言希有。如此劫中當有千佛
出興於世。以是因緣遂名此劫。號之為賢。我 滅度後。此賢劫中當有九百九十六佛出興 於世。拘留孫佛如來為首。我為第四。次復彌
勒當補我處。乃至最後盧遮如來。如是次第 汝應當知 (餘經。後佛號為婁至) 。
業因部第三
[0335c25] 依千佛因緣經云。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耆闍 崛山。從石室出。問阿難言。今諸聲聞諸菩薩 等皆講何論。阿難白佛言。世尊。諸菩薩眾
各各自說宿世因緣。時有颰陀婆羅菩薩白 佛言。我於今日欲少諮問。唯願天尊。為我解 說。說是語時。八萬四千諸菩薩等。各脫瓔珞
散佛供養。所散瓔珞住佛頂上。如須彌山嚴 顯可觀。有千化佛坐山窟中。時諸菩薩白佛 言。世尊。此賢劫千佛。過去世時種何功德。常
生一處同共一家。於一劫中次第當得菩提 化度眾生。
[0336a07]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吾當為汝分別廣說。 汝今當知。乃往過去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 劫。復過是數。此世界名大莊嚴。劫名大寶。有
佛名寶燈焰王如來。佛壽半劫正法化世住 於一劫。像法化世住於二劫。於像法中有一 大王。名曰光德。十善化民如轉輪王。爾時
大王教諸人民誦毘陀論。時學堂中有千童 子。年各十五。聰敏多知。聞諸比丘讚佛法僧。 有一童子名蓮華德。白善稱比丘言。云何名 佛法僧。比丘答言。
波羅蜜滿足 淨性覺智慧
勝心得成就 故號名為佛
無染性清淨 氷離於世間
不觀世五蔭 常住名為法
身心常無為 永離四種食
為世良福田 故稱比丘僧
[0336a23] 時千童子聞三寶名。各持香華隨從比丘入 塔禮拜。見佛色像五體投地。即於像前發弘 誓願。各發阿耨菩提心。過算數劫必得成佛。
如今世尊。隨壽長短皆命臨終時。以聞三寶 善根因緣故。除却五十一劫生死之業。命終 之後得生梵世。自憶往世。聞三寶名得生。天
上。時千梵王各乘宮殿。持七寶華至塔供養 於像。時千梵王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慧日大名稱 久住善寂地
聞名除諸惡 自然生梵世
我今頭面禮 歸依大解脫
[0336b05] 說此偈已各還梵世。颰陀波羅。汝今當知。 時彼國王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毘婆尸如 來是。善稱比丘尸棄如來是。時千童子豈異
人乎。今拘留秦佛乃至最後樓至如來是。跋 陀婆羅。汝今當知。我與賢劫千菩薩。從彼 佛所。聞三寶名。始發阿耨菩提心。其事如是。
佛告跋陀婆羅菩薩言。過去無數阿僧祇劫。 此娑婆世界有一大國名波羅奈。王名梵德。 常以善法化諸人民。以國付子。出家學道得
辟支佛。踊身虛空化十八變。時千梵王各以 衣裓。盛諸妙華。至優曇林中。供養辟支佛。白 佛言。大德。為我說法。時辟支佛踊身虛空化
十八變。舒手現足。中有一梵王。名曰慧見。告 餘梵言。我見辟支佛受持五戒。以戒齋法當 行十善觀諸緣起。以此善根迴向甚深阿耨
菩提。願我作佛。過於辟支佛百千萬億。時千 梵王命終之後。於娑婆世界千四天下為千 轉輪王。壽命八萬四千歲。臨終時。雪山之
中有一婆羅門。聰明多智。壽命半劫。於先經 中聞過去佛。號栴檀莊嚴如來。彼佛為說甚 深檀波羅蜜。不見施受心行平等。時大仙人
聞此事已。從雪山出詣千聖王讚說施法。時 千聖王各以國土付其太子。出家學道。時千 聖王於雪山中各立草菴。求無上道。即獲五
通。飛騰空虛。壽命一劫。時雪山中有大夜叉。 身長四千里。狗牙上出高八十里。面十二里。 眼出迸血光如融銅。左手持劍右手持叉。住
聖王前高聲唱言。我今飢渴無所飯食。惟王 矜愍施少飲食。時千聖王告夜叉言。我等誓 願一切施與。各各以水澡夜叉手。授以仙菓
而令食之。夜叉得菓怒棄置地。告聖王言。我 父夜叉噉人精氣。我母羅剎常噉人心飲人 熱血。我今飢急唯須人心血。何用菓為。時千
聖王告夜叉言。一切難捨無過己身。我等今 日不能捨心持用相與。是時夜叉即說偈言。
觀心無心相 四大色所成
一切悉能捨 乃應菩薩行
[0336c13] 時雪山中有婆羅門。名牢度跋提。白夜叉言。 唯願大師為我說法。我今不惜心之與血。即 脫單衣敷為高座。即請夜叉令就此座。時大
夜叉。即說偈言。
欲求無為道 不惜身心分
割截受眾苦 能忍猶如地
亦不見受者 求法心不悔
一切無悋惜 猶如救頭然
普濟眾飢渴 乃應菩薩行
[0336c22] 時牢度跋提聞是偈已身心歡喜。即持利劍 刺胸出心。是時地神從地涌出白牢度跋提。 唯願大仙。愍憐我等及山樹神。莫為一鬼捨
於身命。牢度跋提告諸神言。
此身如幻焰 隨現即變滅
猶如呼聲響 呼已更不應
四大五陰力 其勢不久停
於千萬億歲 未曾為法死
我今為法故 以心血布施
慎勿固遮我 障我無上慧
以此布施報 誓願成佛道
若後成佛時 要先度汝等
[0337a05] 說此偈已臥夜叉前。以劍刺頸施夜叉血。即 復破胸出心與之。是時天地大動。日無精光 無雲而雷。有五夜叉從四方來。爭取分裂競
共食之。食已大噭躍立空中告千聖王。誰 能行施如牢度跋提。如此行施乃可成佛。時 千聖王驚怖退沒不欲菩提。生變悔心各欲 還國。時五夜叉。即說偈言。
不殺是佛種 慈心為良藥
大慈常安隱 終無老死異
一切受身者 異殺毒害人
是故諸菩薩 教我不殺戒
汝今若畏死 常行不殺事
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