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十七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敬佛篇第六之五 ◎敬法篇第七 普賢驗 (今入末法作觀者希故經不錄且述四驗)
* 宋路昭太后
* 宋沙門釋道溫
* 宋沙門釋 道璟
* 齊沙門釋普明
[0408c01] 宋路昭太后。大明四年。造普賢菩薩乘寶輿 白象。安於中興禪房。因設講于寺。其年十 月八日齋畢解坐。會僧二百人于時寺宇始
構。帝甚留心。輦蹕臨幸旬必數四。僧徒勤 整禁衛嚴肅。爾日僧名有定就席。久之忽有 一僧豫于座次。風貌秀舉闔堂驚矚。齋主與
語往還百餘言。忽不復見。列筵同覩識其神 人矣。
[0408c09] 宋大明年中。有寺統法師名道溫。居在秣陵 縣。既見皇太后。叡鑒沖明聖符幽洽。滌思淨 場研襟至境。固以聲藻震中事靈梵表。迺創
思鎔斵抽寫神華。模造普賢來儀盛像。寶 傾宙珍妙盡天飾。所設講齋訖。今月八日嚫 會有限名簿素定。引次就席數無盈減。轉
經將半景及昆吾。忽覩異僧豫于座內。容止 端嚴氣貌秀發。舉眾矚目莫有識者。齋主問 曰。上人何名。答曰。名慧明。問住何寺。答云。
來自天安。言對之間儵然不見。闔堂驚魂遍 筵肅慮。以為明祥所賁幽應攸闡。紫山可覿 華臺不遠。蓋聞至誠所感還景移緯。澄心所
殉發石開泉。況帝德涵運皇功懋洽。仁洞乾 遐理暢冥外。故上王盛士。剋表大明之朝。勸 發妙身。躬見龍飛之室。意若曰陛下慧燭海
縣明華日月。故以慧明為人名。繼天興祚式 垂無疆。故以天安為寺稱神基彌遠道政方 凝。九服識泰萬彙齊悅。謹列言屬縣以詮 天休。
[0408c28] 宋沙門釋道璟。扶風好畤人也。本姓馬氏。 學業淳粹弱齡有聲。元嘉二年九月在雒陽 為人作普賢齋。道俗四十許人。已經七日正
就中食。忽有一人袴褶乘馬入至堂前下馬 禮佛。璟謂常人不加禮異。此人登馬揮鞭 忽失所在。便見赤光赫然竟天。良久而滅。後
三年十二月。在白衣家復作普賢齋。將竟之 日有二沙門。容服如凡直來禮佛。眾中謂是 常僧不甚尊仰。聊問何居。答曰。住在前村。
時眾白衣有張道。覺其有異至心禮拜。沙門 出門行可數十步。忽有飛塵直上衝天。追 目此僧不復知所。璟以七年與同學來游京 師。時司空何尚之始構南 澗
精舍。璟寓居 焉。夜中忽見四人乘一新車從四傳教。來在 屋內呼與共載道。璟驚其夜至疑而未言。因 眼闇不覺昇車。俄而至郡後沈橋見一貴人。 著 帢
被箋布單衣。坐床纛繖形似華蓋。鹵 簿從衛可數百人悉服黃衣。見璟驚曰。行 般舟道人精心遠詣旨。欲知其處耳。何故將 來即遣人引送。璟還至精舍門外失所送人。
門閉如故。扣喚久之。寺內諸僧咸驚相報告。 開門內之。視所住房。戶猶故關之 (右三驗出冥祥記) 。
[0409a21] 齋上定林寺有釋普明。姓張。臨渭人。少出 家稟性清純蔬食布衣。以懺誦為業。誦法華 維摩二經。及諷誦之時。有別衣別座。未甞穢
雜。每至勸發品輒見普賢乘象立在其前。誦 維摩經亦聞空中唱樂。又善神呪所救皆愈。 有鄉人王道真妻病。請明來呪。明入門婦便
悶絕。俄見一物如狸。身長數尺許。從狗竇 出。因此而愈。明甞行水傍祠。巫覡自云。神 見之皆奔走。以宋孝建中卒。春秋八十有五 (右此一驗出唐高僧傳) 。
◎
◎觀音驗 (略引二十驗)
* 秦尚書徐義
* 秦居士畢覽
* 晉沙門竺法 義
* 晉沙門竺法純
* 晉沙門釋開達
* 晉居 士郭宣
* 晉居士潘道秀
* 晉居士欒荀
* 晉沙門釋法智
* 晉南公子
* 晉沙門道
* 泰晉居士孫道德
* 晉居士劉度
* 晉 居士竇傳
* 晉沙門竺法純
* 宋居士 張興
* 宋居士宋琰
* 魏沙門釋道泰
* 魏 居士孫敬德
* 魏沙門釋法力
[0409b11] 秦徐義者。高陸人也。少奉法。為苻堅尚書。 堅末兵革鋒起。賊獲義將加戮害。乃埋其 兩足編髮於樹。夜中專念觀世音。有頃得眠。
夢人謂之曰。今事亟矣。何暇眠乎。義便驚 起見守防之士。並疲而寢。乃試自奮動。手髮 既解足亦得脫。因而遁去。百餘步隱小叢草。
便聞追者交馳火炬星陳。互繞此叢而竟無 見者。天明賊散。歸投鄴寺遂得免云。
[0409b19] 秦畢覽。東平人也。少奉法。隨慕容垂北征沒 虜。單馬逃竄。虜追騎將及。覽至心誦念觀世 音。既得免脫。因入深山迷惑失道。又專心歸
念。中夜見一道人法服持錫。示以途徑。遂得 還路安隱至家。
[0409b24] 晉始寧山有竺法義。晉興寧中沙門。游刃眾 典尤善法華。受業弟子常有百餘。至咸安二 年。忽感心氣疾病。常存念觀世音。乃夢見
一人破腹洗腸。寤便病愈。傅亮每云。吾先君 與義公游處無間。說觀世音神異莫不大小 肅然。
[0409c01] 晉沙門竺法純。山陰顯義寺主也。晉元興中 起寺行牆。至上蘭渚買材。路經湖道。材主 是婦人。而應共至材所。准許價直。遂與同船
俱行。既入大湖。日暮暴風波浪如山。純船 小水入。命在瞬息。念值行無福忽遇斯災。又 與婦人俱行其以罔懼。乃一心誦觀世音經。
俄有大舟流趣純。適時既入夜。行旅已絕。 純自惟念。不應有此流船。疑是神力。既而共 度乘之。而此小船應時即沒。大舟隨波鼓 盪。俄得達岸也。
[0409c11] 晉沙門釋開達。隆安二年登壟採甘草。為羌 所執。時年大飢羌胡相噉。乃置達柵中將食 之。先在柵者十有餘人。羌曰夕烹俎。唯達
尚存。自達被執便潛誦觀世音經。不懈乎心。 及明日當見噉。其晨始曙。忽有大虎徑逼 群羌奮怒號吼。羌各駭怖迸走。虎乃前齩
柵木。得成小闕可容人過。已而徐去。達初 見虎齩柵必謂見害。既柵穿而不入心疑其 異。將是觀世音力。計度諸羌未應便及。即 穿柵逃走。夜行晝伏遂得免脫。
[0409c21] 晉郭宣之。太原人也。義熙四年為楊思平梁 州府司馬。楊以輒害范元之等彼法宣亦同 執在獄。唯一心歸向觀世音菩薩。後夕將眠
之際。忽親覩菩薩光明照獄。宣瞻覿禮拜祈 請誓願。久之乃沒。俄而宣之獨被恩放。既 釋依所見形製造圖像。又立精舍焉。後為 零陵衡陽卒官。
[0410a04] 晉潘道秀。吳郡人。年二十餘。為軍亂主。北 為征固。既而軍小失利。秀竄逸被掠。經數處 作奴俘虜異域。欲歸無因。少信佛法常至
心念觀世音。每夢寐輒見像。後既南奔迷 不知道。於窮山中忽覩真形。如今行像。因作 禮。禮竟豁然不覺失之。乃得還路。遂歸本 土。後精進彌篤。年垂六十而亡。
[0410a11] 晉欒荀不知何許人也。少奉法。甞作福富平 令。先從征虜循值小失利。舫遭火垂盡賊亦 交逼。正在中江風浪駭目。荀恐怖分盡。猶
誦念觀世音。俄見江中有一人挺然孤立腰 與水齊。荀心知祈念有感。火賊已切。便投 水就之。體既浮涌脚以履地。尋而大軍遣 船迎椄敗者。遂得免濟。
[0410a18] 晉沙門釋法智。為白衣時。甞獨行至大澤中。 忽遇猛火四方俱起。走路已絕。便至心禮誦 觀世音。俄然火過。一澤之草無有遺莖者。唯
法智所處容身不燒。於是始乃敬奉大法。後 為姚興將從征索虜。軍退失馬落在圍裏。乃 隱溝邊荊棘叢中正得蔽頭。復念觀世音心
甚勤至。隔溝人遙喚後軍指令殺之。而軍遏 搜覓輒無見者。徑得免濟。後遂出家。
[0410a26] 晉南公子 [敖-十+土] 。始平人也。戍新平城為乞伏 虜兒長樂公所破。合城數千人皆被誅害。子 [敖-十+土]
雖分必死。而猶至心念觀世音。既而次至 于敖。群刃交下或高或低。持刀之人忽疲 懈四支不隨。爾時長樂公親自臨刑。驚問之。
子敖聊爾答云。能作馬鞍。乃令原釋。子敖亦 不知所以作此言。時後遂得遁逸。造小形像。 貯以香函。行則頂戴云。
[0410b05] 晉沙門釋道泰。常山衡唐精舍僧也。晉義 熙中甞夢人云。君之年命當終六七。泰年至 四十二。便遇篤病。慮必不濟。悉以衣鉢
之資。厚為福施。又歸誠屬念稱誦觀世音。晝 夜四日勤心不替。時所坐床前垂帷。忽於 帷下見人跨戶而入。足趺金色光明照屋。泰
乃褰帷遽視。奄然而滅。驚欣交萃。因大流 汗。即覺體輕。所患平差。
[0410b13] 晉孫道德益州人也奉道祭酒。年過五十未 有子息。居近精舍。景平中沙門謂德。必願有 兒。當至心禮誦觀世音經。此可冀也。德遂罷
不事道。單心投誠歸觀世音。少日之中而有 夢應。婦即有孕。遂以產男云。
[0410b18] 晉劉度。平原遼城人也。鄉里有一千餘家。並 奉大法。造立形像供養僧尼。值虜主木未時。 此縣甞有逋逃。未大怒欲盡滅一城。眾並兇
懼分必殄盡。度乃潔誠率眾歸命觀世音。頃 之未見物從空中下繞其所住屋柱驚視乃 觀世音經。使人讀之。未大歡喜用省刑戮。於 是此城即得免害。
[0410b25] 晉竇傳者。河內人也。永和中。并州刺史高昌 冀州刺史呂護。各權部曲相與不和。傳為昌 所用作宮長。護遣騎抄擊為所俘執。同伴
六七人共繫一獄。鎖械甚嚴。剋日當殺之。 沙門支道山。時在護營中。先與傳相識。聞其 執厄出至獄所候視之。隔戶共語。傳謂山曰
今日困厄命在漏刻。何方相救。山曰。若能至 心歸請必有感應。傳先亦頗聞觀世音及得 山語遂專心屬念。晝夜三日至誠自歸。觀其 鎖械如覺緩解有異於常。聊試推盪
[片*崔] 然離 體。傳乃復至心日蒙哀。祐已令桎梏自解。 而同伴尚多無心獨去。觀世音神力普濟當 令俱免。言畢復牽挽餘人皆以次解落。若有
割剔之者。遂開戶走出於警激之間。莫有覺 者。便踰城徑去。時夜已向曉行四五里。天明 不敢復進。共逃隱一榛中。須臾覺失囚。人
馬駱驛四出尋捕。焚草踐林無不至遍。唯 傳所隱一畝許地。終無至者。遂得免還鄉里。 敬信異常成佳奉法。道山後過江。為謝居士 敷具說其事
(右十四驗出冥祥記) 。
[0410c16] 晉山陰顯義寺。時有竺法純。未詳何人。少 出家止山陰顯義寺。苦行有德。善誦古維摩 經。晉元興中為寺上蘭渚買故屋。暮還於湖
中。遇風而船小將沒。純唯一心憑觀世音。口 誦不輟。俄見一大流船。乘之獲免。至岸訪 船無主。須臾不見。道俗咸歎神感。後不知所 終 (右一驗出梁高僧傳)
。
[0410c23] 宋張興者。新興人也。頗信佛法。甞從沙門僧 融曇翼時受八戒。興甞為劫所引。夫得走 逃妻坐繫獄。掠笞積日。時縣失火出囚路側。
會融翼同行經過囚邊。妻驚呼闍梨何以賜 救。融曰。貧道力弱無救如何。唯宜勤念觀 世音。庶獲免耳。妻便晝夜祈念。經十許日。於
夜夢一沙門以脚蹈之曰。咄咄可起。妻即驚 起。鉗鎖桎桔 [片*崔] 然俱解。便走趣戶。戶時猶 閉警防殊嚴。既無由出。慮有覺者乃還著械。
尋復得眠。又夢向沙門曰。戶已開矣。妻覺而 馳出。守備者並已惛睡。妻安步而去。時夜甚 闇。行可數里。卒值一人。妻懼躄地。已而相
訊。乃其夫也。相符悲喜。夜投僧翼。翼藏匿 之。因遂獲免。時元嘉初也。
[0411a08] 宋琰。稚年在交阯。彼土有賢法師者。道德僧 也。見授五戒。以觀世音金像一軀見與供養。 形製異今又非甚古類。元嘉中作鎔鐫。殊工
似有真好。琰奉以還都。時年在齠齓。與二弟 常盡勤至專精不倦。後治改弊廬無屋安設。 寄 京師南 澗 寺中。于時百姓競鑄錢。亦有
盜毀金像以充鑄者。時像在寺已經數月。琰 晝寢夢見立于座隅。意甚異之。時日已暮即 馳迎還。其夕南 澗 十餘軀像。悉遇盜亡。其後
久之像於矄暮間放光。顯照三尺許地。金輝 秀起煥然奪目。琰兄弟及僕役。同覩者十 餘人。于時幼小不即題記。比加撰錄忘其日
月。是宋大明七年秋也。至泰始末。琰移居 烏衣周旋。僧以此像權寓多寶寺。琰時暫游 江都。此僧仍適荊楚。不知像處。垂將十載。
常恐神寶與因俱絕。宋升明末。游躓峽表徑 過江陵。見此沙門迺知像所。其年琰還京師。 即造多寶寺訪焉。寺主愛公云。無此寄像。琰
退慮此僧孟浪將遂失此像。深以惆悵。其夜 夢人見語云。像在多寶。愛公忘耳。當為得 之。見將至寺。此人手自開殿見像。在殿之東
眾小像中。的的分明詰旦造寺具以所夢請 愛公。愛公乃為開殿。果見此像在殿之東。如 夢所覩。遂得像還。時建元元年七月十三日
也。像今常自供養。庶必永作津梁。修復其事 有感深懷。沿此徵覿綴成斯記。夫鏡接近情 莫踰儀像。瑞驗之發多自此興。經云。鎔斵圖
繢類形相者。爰能行動及放光明。今西域 釋迦彌勒二像輝用若冥。蓋得相乎。今華 夏景揩神應亟著。亦或當年群生因會所感。
假憑木石以見幽異。不必剋由容好而能然 也。故沈石浮深。寔闡閩吳之化。塵金瀉液。 用紓彭宋之禍。其餘銓示繁方雖難曲辯。率
其大哲允歸目從。若夫經塔顯効。旨證亦 同。事非殊貫。故繼其末 (右二驗出冥祥記) 。
[0411b14] 魏常山衡唐精舍釋道泰。元魏末人。夢人謂 曰。爾至某年當終於四十二矣。泰寤懼之。及 至其年遇病甚憂悉以身資為福。有友人曰。
余聞供養六十二億菩薩。與一稱觀音福同 無異。君何不至心歸依。可必增壽。泰乃感 悟。遂四日四夜專精不絕。所坐帷下忽見光
明從戶外而入。見觀音足趺踝間金色朗照。 語泰曰。汝念觀世音耶。比泰褰帷頃。便不復 見。悲喜流汗。便覺體輕所患悉愈。聖力所加 後終延年。
[0411b24] 魏天平年中。定州募士孫敬德。造觀音像。自 加禮敬。後為劫賊所引不勝栲楚。妄招其死 將加斬決。夢一沙門令誦救生觀世音經千
遍得脫。有司執縛向市且行且誦。臨刑滿千。 刀斫自折以為三段。皮肉不傷。三換其刀 終折如故。視像項上有刀三迹。以狀奏聞。丞
相高歡表請免死。勅寫其經廣布於世。今謂 高王觀世音經。自晉宋梁陳秦趙國。國分十 六。時經四百。觀音地藏彌勒彌陀。稱名念
誦。獲得救者不可勝紀。具諸傳錄。故不備 載。
[0411c06] 魏末魯郡釋法力。未詳何人。精苦有志勤營 塔寺。欲於魯郡立精舍。而材不足。與沙彌明 琛往上谷乞麻。一載將還。行空澤中忽遇野
火。車在下風恐無得免。法力倦眠。比寤而火 勢已及。因舉聲稱觀。未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