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5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 機辯篇第五十八
* 愚戇篇第五十九
機辯篇 (此有三部)
* 述意部
* 菩薩部
* 羅漢部
述意部第一
[0681b17] 惟夫三藏浩汗七眾紛綸。設教備機煥然通 解。聞苦集則哀切追情。聽滅道則喜捨啟 寤。清泠音韻欝若芝蘭。峻旨宮商開導耳
目。所以馬鳴迪其幽宗。龍樹振其絕緒。提 婆折其名數。羅漢總其條理。並翊贊妙典 俘剪外學。迷津見衢長夜逢曉。繼釋典之高
範。表師資之訓術。屬于斯也。可謂盛哉。祇園 若在。鹿苑如瞻。誠未證果趣佛邇也。
菩薩部第二 (略列二三餘散別篇)
[0681b26] 馬鳴菩薩傳云。佛去世後三百餘年 (摩耶經六百年) 出 自東天竺桑岐多國。婆羅門種也。弱狀奇譽。
以文談見稱。天竺俗法論師文士。皆執勝相 以表其德。馬鳴用其俗法。以利刀貫杖銘 云。天下智士其有能以一理見屈一文見勝
者。當以此刀自刎其首。常執此刀周遊諸國。 文論之士莫能抗之者。是時韻陀山中有一 羅漢。名富樓那。外道名理無不綰達。於是
馬鳴詣而候焉。見其端坐林下。志氣眇然若 不可測。神色謙退似而可屈。遂與言沙門說 之。敢有所明。要必屈汝。我若不勝便刎頸
相謝。沙門默然。容無負色。亦無勝顏。扣之數 四曾無應情。馬鳴退自思惟。我負矣。彼勝矣。 彼安無言故無可屈。吾以言之。雖知言者
可屈。自吾未免於言。真可愧耳。退謝其屈便 欲刎首。沙門止之。汝以自刎謝我。當隨我 意鬀。汝周羅為我弟子。即以理伏。落髮投簪
受具足戒。坐則文宣佛法。游則闡揚道化。 作莊嚴佛法諸論百有萬言。大行天竺。舉世 推宗。以為造作之式。雖復西河之亂孔父。
身子之疑聖師。篾以過也。其後龍樹染翰之 初著論之始。未嘗不稽首馬鳴作自歸之偈。 謙譏憑其冥照以自寤焉。今天竺諸王勢士。 皆為之立廟宗之若佛。評有之曰。
[0681c21] 龍樹菩薩傳并付法藏傳云。有一大士。名曰 龍樹
(依傳云。佛去世後七百年內出現於世。依奘法師傳云。西梵正音名為龍猛。舊翻訛略。故曰龍樹。佛 去世後三百年出現於世。壽年七百歲。故人錯稱佛滅後七百年出世)
天聰奇寤事不 再問。建立法 幢 摧伏異道。託生南天竺國。出 梵志種。大豪貴家。始生之時在於樹下。由龍 成道。因號龍樹。少小聰哲才學超世。本童子
時處在襁抱。聞諸梵志誦四韋陀論。其典淵 博有四萬偈。各三十二字。皆即照了達其句 味。弱冠馳名擅步諸國。天文地理星緯圖讖。
及餘道術無不綜練。朋友三人天姿奇秀。相 與議曰。天下理義開寤神明。洞發幽旨增長 智惠。若斯之事吾等悉達。更以何方而自娛
樂。復作是言。世間唯有追求好色縱情極欲。 最是一生上妙快樂。宜可共求隱身之藥。事 若斯果此願必就。咸言善哉。斯言甚快。即至
術處求隱身法。術師念曰。此四梵志才智高 遠生大憍慢。草芥群生。今以術故屈辱就我。 然此人輩研窮博達所不知者。唯此賤術。若
授其方則永見棄。且與彼藥使不知之。藥盡 必來。師諮可久。即便各授青藥一丸。而告 之曰。汝持此藥以水磨之用塗眼瞼。形當自
隱。尋受師教各磨此藥。龍樹聞香即便識之。 分數多少錙銖無失。還向其師具陳斯事。此 藥滿足有七十種。名字兩數皆如其方。師聞
驚愕問其所由。龍樹答言。大師當知。一切諸 藥自有氣分。因此知之。何足為怪。師聞其言 歎未曾有。即作是念。若此人者聞之猶難。況
我親遇而惜斯術。即以其法具授四人。四人 依方和合此藥。自翳其身游行自在。即共相 將入王後宮。宮中美人皆被侵掠。百餘日後
懷妊者眾。尋往白王庶免罪咎。王聞是已心 大不悅。此何不祥為怪乃爾。召諸智臣共謀 斯事。時有一臣即白王言。凡此之事應有二
種。一是鬼魅。二是方術。可以細土置諸門中 令人守衛斷往來者。若是方術其跡自現。設 鬼魅入必無其跡。人可兵除。鬼當呪滅。王
用其計依法為之。見四人跡從門而入。時防 衛者驟以聞王。王將勇士凡數百人。揮刀空 中斬三人首。近王七尺內刀所不至。龍樹斂
身依王而立。於是始寤欲為苦本敗德危身 污辱梵行。即自誓曰。我若得脫免斯厄難。當 詣沙門受出家法。既出入山至一佛塔。捨離
欲愛出家為道。於九十日誦閻浮提所有經 論。皆悉通達。更求異典都無得處。遂向雪山 見一比丘。以摩訶衍而授與之。讀誦愛樂恭
敬供養。雖達實義未獲道證。辯才無盡善能 言論。外道異學咸皆摧伏。請為師範。即便自 謂一切智人。心生憍慢甚大貢高。便欲往彼
瞿曇門入。爾時門神告龍樹曰。今汝智慧猶 如蟁虻。比於如來非言能辯。無異螢火齊 輝日月。以須彌山等葶藶子。我觀仁者非 一切智。云何欲此門而入。聞是語已
赧 然有 愧。時有弟子白龍樹言。師常自謂一切智 人。今來屈辱為佛弟子。弟子之法諮承於師。 諮承不足非一切智。於是龍樹辭窮理屈。心
自念言。世界法中津塗無量。佛經雖妙句義 未盡。我今宜可更敷演之。開寤後學饒益眾 生。作是言已獨處靜室水精房中。大龍菩薩
愍其若此。即以神力接入大海。至其宮殿開 七寶函。以示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 與龍樹。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深入體得
實利。龍之心念而問之曰。汝今看經為遍 未耶。龍樹答言。汝經無量不可得盡。我所讀 者足滿十倍過閻浮提。龍王問言。忉利天上
釋提桓因所有經典。倍過此宮百千萬倍。諸 處比此易可稱數。爾時龍樹既得諸經。豁然 通達善解一相。深入無生二忍具足。龍知寤
道還送出宮。時南天竺王。本甚邪見。承事外 道毀謗正法。見其龍樹是一切智人。共大論 師論難不逮。稽首禮敬 剃 除鬚髮。而就出
家。如是所度無量邪見。王家常送十車衣鉢。 終竟一日皆悉都盡。如是展轉乃至無數廣 開分別摩訶衍義。造憂波提舍論十萬偈莊
嚴佛道。大慈方便如是等論。各十萬偈。令摩 訶衍先宣於世。造無畏論滿十萬偈。中論出 於無畏部中。凡五百偈。其所敷演義味深邃。
摧伏一切外道勝幢。是時有一小乘法師。見 其高明常懷忿嫉。龍樹菩薩所作已辦。將去 此土問法師云。汝今樂我久住世不。答曰。仁
者實不願也。即入閑室經日不現。弟子咸 怪。破戶看之。遂見其師蟬蛻而去。天竺諸國 並為立廟。種種供養。敬事如佛焉。
羅漢部第三
[0682c21] 如智度論云。舍利弗於一切弟子中智慧最 為第一。如佛偈說。
一切眾生中 唯除佛世尊
欲比舍利弗 智慧及多聞
於十六分中 猶尚不及一
[0682c26] 舍利弗智慧多聞。年始八歲誦十八部經。通 解一切義。是時摩伽陀國有龍王兄弟。一名 姞利。二名阿伽羅。降雨以時國無荒年。人民
感之。常以仲春之月大集龍處為設大會。作 樂談義終此一日。自古及今斯集未替。此日 常法敷四高座。一為國王。二為太子。三為大
臣。四為論士。爾時舍利弗。以八歲之身問眾 人言。此四高座為誰敷之。眾人答言。為國王 大子大臣論士。是時舍利弗。觀察時人無勝
己者。便昇論床結跏趺坐。眾人疑怪。或謂愚 小無知。或謂智量過人。雖復嘉其神異而猶 各懷自矜。恥其年小不自與語。皆遣年少傳
言問之。其答厝旨辭理超絕。時諸論師歎未 曾有。愚智大小一切皆伏。王大歡喜。即命有 司封一聚落。常以給之。王乘象輿振鈴告令。 宣示一切十六大國無不慶悅
(如四分律云。舍利弗具足四辯。一法 辯。二義辯。三詞辯。四了了辯。若具此辯而外道不伏者。無有是處。又勝思惟論云。菩薩有七種德。皆依樂說辯
才。何等為七。一種種樂說辯才。二無滯樂說辯才。三堅固樂說辯才。四了了樂說辯才。五不怯弱樂說辯才。六 相應樂說辯才。七任放樂說辯才。此八地菩薩得也)
是時吉古師子。名拘律 陀。姓大目揵連。是舍利弗友。二人才智德行 互同。行則俱游。住則同止。少長交契結要 始終。後俱厭世出家學道。作梵志弟子。情求
道門久而無徵。以問於師。師名訕闍耶。而答 之言。自我求道彌歷年歲。不知道果。非其人 耶。他日師疾。舍利弗在頭邊立。大目連在足
邊立。二人惴惴。其師將終乃愍而笑。二人 同心俱問笑意。師答之言。世俗無眼為恩愛 所侵。我見金地國王死。其大夫人自投火 [卄/積]
求同一處。而此二人行報各異生處殊絕。是 時二人筆受師語。欲以驗其虛實。後有金地 商人遠來摩伽陀國。以疏驗之果如師語。乃
撫然歎曰。我昔非其人耶。為是師隱我耶。二 人誓曰若先得甘露。要畢相報 (故佛本行經云。是時舍利弗見馬宿 比丘入城乞食。城內一切人民各共評論說偈云。
巧攝諸根識 進止常寂定 含笑出美言 此必釋種子
[0683b02] 爾時舍利弗即請云。汝大師德術亦勝汝耶。爾時 阿濕波踰跋多。隋云馬宿。即說偈報云。
如芥對須彌 牛跡比大海 蚊虻並金翅 我與彼亦然 假使聲聞度彼岸 成就諸地猶弟子 於彼師邊不 入數
與彼世尊威德別
[0683b05] 於是舍利弗復聞說偈云。
諸法因緣生 亦從因緣滅 吾師大沙門 常說如是法
[0683b06] 舍利弗聞已。即得見諦得法眼淨。舍利弗既得須陀洹
果。復向目連亦說是偈。目連聞舍利弗說。亦得須陀洹果。於是舍利弗目連二人。將五百眷屬同詣佛所。皆得阿羅
漢果。依四分律及餘經等。皆云千二百五十人。至於佛所得阿羅漢果
) 依論問曰。何以 名舍利弗。答曰。是母所作字。伽陀國是中有 大城。名王舍城。王名頻婆娑羅。有婆羅門論 師。名摩陀羅。王以其人善能論故。賜封一邑。
去城不遠。是摩陀羅。遂有居家。婦生一女。眼 似舍利鳥眼。即名此女為舍利。次生一男。膝 骨麁大名拘絺羅 (秦言大膝) 既有居家畜養男女。所
學經書皆已陳故不復業新。是時南天竺有 一婆羅門大論議師。字提舍。於十八種大經 皆悉通利。是人入王舍城。頭上戴火以銅鍱
鍱腹。人問其故。便言我所學經書甚多恐腹 破裂。是故鍱之。又問。頭上何故戴火。答言。 以大暗故。眾人言曰。日出照明。何以言暗。
答曰。暗有二種。一者日光不照。二者愚癡 暗故。今雖有日明而愚癡猶黑。眾人言。汝但 未見婆羅門摩陀羅論師。汝若見者腹當縮
明當暗。是婆羅門徑至鼓邊打論議鼓。國王 聞之。問是何人。眾臣答言。南天竺有一婆羅 門。名提舍。是大論師欲求論處。故打論鼓。王
大歡喜。即集眾人而告之曰。有能難者與之 論議。摩陀羅聞之自疑。我以陳故不復業 新。不知我今能與論不。俛仰而來。於道中見
二特牛方相觝觸。心中作想。此牛是我彼牛 是彼。以此為占知誰得勝。此牛不如。便大 愁憂。而自念言。如此相者我將不如。欲入
眾時。見有母人挾一瓶水正在其前。躄地破 瓶。復作是念。是亦不吉。甚大不樂。既入眾中 見彼論師。顏貌意色勝相具足。自知不如。事
不獲已。與共論議。論議既交便墮負處。王大 歡喜。大智明人遠入我國。復欲為之封一聚 落。諸臣議言。一聰明人來便封一邑。功臣不
賞但寵語論。恐非安國全家之道。今摩陀羅 論議不如。應奪其封以與勝者。若更有勝人 復以與之。王用其言。即奪與後人。是時摩
陀羅語提舍言。汝是聰明人我以女妻汝。男 兒相累。今欲遠出他國以求本志。提舍納其 女為婦。其婦懷妊夢見一人。身被甲冑手執
金剛。摧破諸山而在大山邊立。覺已白其夫 言。我夢如是。提舍言。汝當生男摧伏一切諸 論議師。唯不勝一人。常與作弟子。舍利懷
妊。以其子故母亦聰明。大能論議。其弟拘絺 羅與姊談論。每屈不如。知所懷子必大智慧。 未生如是。何況出生。即捨家學道至南天竺。
不剪指爪讀十八種經書。皆令通利。是故時 人名為長爪梵志。姊子既生。七日之後裹以 白 [疊*毛] 以示其父。其父思惟。我名提舍。逐我
名字。字為憂波提舍 (憂波秦言逐提舍是星名) 是為父母作字。 眾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為舍利弗 (佛言子也)
又舍利弗者。世世本願於釋迦佛所作智慧 第一弟子。字舍利弗。是為本願因緣以名舍 利弗。
[0684a02] 問曰。若爾者。何以不言憂波提舍但言舍利 弗。答曰。時人貴重其母。於眾女人中聰明第 一。以是因緣故稱舍利弗。
[0684a05] 又佛本行經云。佛於舍婆城。於其中間有一 大樹。名尸奢波。其樹蔭下多有一切諸婆羅 門止息其下。諸婆羅門遙見阿難來欲到邊。
各相告言。汝輩當知。此是沙門瞿曇弟子。於 諸聰明多聞之中最第一者。作是語已。阿難 便至。白言仁者。今請觀此樹合有幾葉。爾時
阿難觀其樹已。而報彼言。東枝合有若干百 葉若干千葉。如是南枝西枝北枝皆言。合有 若干百葉若干千葉。作是語已遂即捨去。爾
時彼諸婆羅門輩。阿難去後取百數葉隱藏 一邊。阿難迴已。諸婆羅門於是復問。仁者阿 難。汝復來耶。乞更觀此樹有幾多葉。爾時阿
難仰觀樹已。知婆羅門等所摘藏葉若干百 數。便即報彼婆羅門言。東枝合有若干百葉 若干千葉。如是南枝西枝北枝。亦言合有若
干百葉若干千葉。作是語已便即過去。爾時 彼等婆羅門輩。生希有心未曾有之。各相謂 言。此之沙門甚大聰明有大智慧。諸婆羅門
以此因緣心得正信。得正信已其後不久悉 各出家成羅漢果 (略述一二餘備經文) 。
[0684a25] 頌曰。
樞機巧對辯 善誘令心伏
八水潤蕉芽 三明啟瞽目
來問各不同 詶答皆芬郁
冀捨四龍驚 亦除二鼠逐
意樹發空華 心蓮吐輕馥
喻此滄海變 譬彼菴羅熟
妙智方縟錦 詞深同霧縠
善學乖梵爪 真言異鍱腹
感應緣 (略引四驗)
* 秦太守趙正
* 晉沙門釋僧叡
* 晉沙門支孝 龍
* 晉沙門康僧淵
[0684b08] 秦符堅臣武威太守趙正。立志忠政大弘佛 法。符堅初敗群鋒互起。戎妖縱暴民流四出。 而得傳譯大部蓋由趙正之力矣。又有正字
文業。洛陽長水人。或曰濟陰人。年至十八 為偽秦著作郎。後遷至黃門郎武威太守。為 人無鬚而瘦。有妻妾而無兒。時謂閹人。然而
性度敏達學兼內外。性好譏諫無所迴避。符 堅末年寵惑鮮卑惰於治政。因歌諫曰。
[0684b16] 昔聞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自清。是誰 攪令濁堅動容曰。是朕也。又歌曰。
[0684b18] 北園有一棗。布葉垂重蔭。外雖饒棘刺。內實 有赤心。
[0684b20] 堅笑曰。將非趙文業耶。其調戲機捷皆此類 也。後因關中佛法之盛。願欲出家。堅惜而未 許。及堅死後方遂其志。更名道整。因作頌 曰。
佛生何以晚 泥洹一何早
歸命釋迦文 今來投大道
[0684b26] 後遁迹商洛山專精經律。晉雍州刺史郗恢。 欽其風尚逼共同游。終於襄陽。春秋六十餘 矣。
[0684b29] 晉長安有釋僧叡。魏郡長樂人也。博通經論 機辯難及。姚興姚嵩特加禮遇。興問嵩曰。叡 公何如。嵩答。實鄴衛之松栢。興勅見之。欲觀
其才器。叡風韻 [穴/注] 流含吐彬蔚。興大賞悅。 即勅給俸 卹 吏力人輿。興後謂嵩曰。此乃四 海標領。何獨鄴衛之松栢耶。於是美譽遐布
遠近歸德。什所翻經叡並參正。昔竺法護翻 正法華經。至受決品云。天見人人見天。什譯 經至此乃言曰。此語與西域義同。但在言過
質。叡曰。將非人天交接兩得相見。什喜曰。實 然。其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