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Jing Yao Ji 諸經要集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諸經要集卷第四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入道部第四 (此有四 緣 )
* 唄讚部第五
* 香燈部第 六
* 述意緣
* 欣厭緣
* 出家緣
* 引證緣
述意緣第一
[0028a20] 竊以因緣假有。眾生之滯根。法本不然。至 人之妙理。是以三界六趣。造業障而自迷。 八解十智。尊歸宗而虛豁。所以能仁大師。隨
緣布教。愍焰宅之既焚。傷欲流之永霧。託 白淨之宮。現黃金之色。居茲三惑。示畫篋之 非真。出彼四門。厭浮雲之易滅。自嗟人代漂
忽若此。於是天王捧白馬而逾城。給使持寶 冠而詣闕。脫屣尋真。其於斯矣。雖復奏代簫 史。周時子晉。許由洗耳於箕山。莊周曳尾於
濮水。方茲去俗。何其蔑哉。致使慕其德者。斷 惡以立身。欽其風者潔己而修善。毀形以成 其志。故棄鬚髮美容。變俗以會其道。故去輪
王華服。雖形闕奉親。而內懷其孝。禮乖事主。 而心戢其恩。澤被怨親。以成大順。福霑幽顯。 豈拘小違。上智之人。依佛語故為益。下凡之
類。虧聖教故為損。懲惡則濫者自新。進善則 通人感化。所以仙林始抽簪之地。禪河起苦 行之迹。沐金軀之淨水。遊道場之吉樹食假
獻糜。座因施草。於是十力智圓。六通神足。 魔兵席卷。大覺道成也。
欣厭緣第二
[0028b12] 如文殊問經云。佛告文殊師利。一切諸功德 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者無量過患故。 出家者無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礙。出家者
無障礙。住家者是塵垢處。出家者是無塵垢 處。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 者隨愚人法。出家者遠愚人法。住家者不得
正命。出家者得其正命。住家者是憂悲惱處。 出家者是歡喜處。住家者是結縛處。出家者 是解脫處。住家者是傷害處。出家者非傷害
處。住家者有貪利苦。出家者無貪利苦。住 家者是憒鬧處。出家者是寂靜處。住家者是 下賤處。出家者是高勝處。住家者為煩惱所
燒。出家者滅煩惱火。住家者常為他人。出家 者常為自身。住家者以苦為樂。出家者出離 為樂。住家者增長棘刺。出家者能滅棘刺。住
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住家者無 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為三乘毀訾。 出家者為三乘稱歎。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
常知足。住家者魔王愛念。出家者令魔恐怖。 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無放逸。住家者為人 僕使。出家者為僕使主。住家者是黑暗處。出
家者是光明處。住家者增長憍慢處出家者 滅憍慢處。住家者少果報。出家者多果報。住 家者多諂曲。出家者心質直。住家者常有憂
苦。出家者常懷喜樂。住家者是欺誑法。出家 者是真寂法。住家者多散亂。出家者無散 亂。住家者是流轉處。出家者非流轉處。住家
者如毒藥。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失內思惟。 出家者得內思惟。住家者無歸依處。出家者 有歸依處。住家者多有瞋恚。出家者多行慈
悲。住家者有重擔。出家者捨重擔。住家者有 罪過。出家者無罪過。住家者流轉生死。出家 者有其齊限。住家者以財物為寶。出家者以
功德為寶。住家者隨流生死。出家者逆流生 死。住家者是煩惱大海。出家者是大舟航。住 家者為纏所縛。出家者離於纏縛。住家者為
國王教誡。出家者為佛法教誡。住家者伴侶 易得。出家者伴侶難得住。家者傷害為勝。出 家者攝受為勝。住家者增長煩惱。出家者。出
離煩惱。住家者如住刺林。出家者出刺林。 文殊師利。若我毀呰住家。讚歎出家。言滿虛 空說猶無盡。此謂住家過患出家功德也。
[0028c25] 又涅槃經云。在家迫迮猶如牢獄。一切煩惱 因之而生。出家寬廓猶如虛空。一切善法因 之增長。在家之人內則憂念妻兒。外則王役
驅馳。若富貴高勝則放逸縱情。貧苦下賤則 飢寒失志。公私擾擾晝夜孜孜。眾務牽纏何 暇修道。
[0029a02] 又郁伽長者經云。在家之人多諸煩惱。父母 妻子恩愛所繫。常思財色貪求無厭。少得守 護。多諸憂慮。流轉六趣違離佛法。當作怨家
惡知識想。應厭家活生出家心。無有在家修 集無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無上道。
[0029a07] 又出家功德經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 功德無量。譬天下滿中羅漢百歲供養。不如 有人為涅槃故。一日一夜出家受戒功德無
量。又如起七寶塔高至三十三天。不如出家 功德。又大緣經云。以一日夜出家故。二十劫 不墮三惡道。又僧祇律云。以一日夜出家修
梵行者。離六百六千六十歲三塗苦。又出家 功德經云。若為出家。苦作留礙抑制此人。即 斷佛種諸惡集身。猶如大海。現得癩病。死入
黑闇地獄無有出期。又迦葉經云。爾時大王 太子聞出家功德甚深。並皆發心出家已。四 天下中無一眾生在家者。皆悉發心願求出
家。彼諸眾生既出家已。不須種殖其地。自 然生諸糠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 供侍給使。又佛藏經云。當一心行道隨順法
行。勿念衣食。有所須者。如來白毫相中一分。 供諸末代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盡。又賢愚 經云。如百盲人有一明醫。能理其目一時明
見。又有百人罪應挑眼。一人有力能救其 罪。令不失目。此之二人福雖無量。猶不如聽 人出家。及自出家其德弘大。
出家緣第三
[0029a29] 初欲出家。依律先請二師。一是和上。二是 阿闍梨 (請法如律) 薩婆多論云。若先請和上。受十
戒時。和上不現前不得十戒。若聞知死受戒 不得。若不聞死受戒得成。闍梨應同。又清信 士度人經云。若欲剃髮。先於落髮處香湯灑
地。周圓七尺內。四角懸幡安一高座。擬出家 者坐。復施二勝座擬二師坐。欲出家者著本 俗服。辭拜父母尊親等訖。口說偈言。
流轉三界中 恩愛不能脫
棄恩入無為 真實報恩者
[0029b10] 說此偈已脫去俗服。善見論云。應以香湯洗 浴。除白衣氣。度人經云。雖著出家衣。止得著 泥洹僧及僧祇支。未得著袈裟。入道場時。應
來至和上前 [跍*月] 跪。和上應生兒想。不得生惡 賤心。弟子於師應生父想。尊重供養。和上為 種種說法誡勗其心已。來向闍梨前坐。善見
論云。以香湯灌頂上。說偈讚云。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無常
捨俗趣泥洹 希有難思議
[0029b19] 說此偈已。教禮十方佛竟。復說偈讚云。
歸依大世尊 能度三有苦
亦願諸眾生 普入無為樂
[0029b22] 說此偈已。然後闍梨乃為剃髮。度人經云。為 剃髮時。傍人為誦出家唄云。
毀形守志節 割愛無所親
棄家弘聖道 願度一切人
[0029b26] 與剃髮時。當頂留五三髮。來至和上前 [跍*月] 跪。 和上問言。今為汝除去頂髮許不。答言好。
然後和上為著袈裟。當正著時。依善見論復 說偈讚云。
大哉解脫服 無相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 廣度諸眾生
[0029c03] 依度人經云。既著袈裟已禮佛。行道道俗從 後遶三匝已。復自說偈。生慶荷意云。
遇哉值佛者 何人誰不喜
福願與時會 我今獲法利
[0029c07] 行道匝已。又禮大眾及二師竟。然後在下行 坐。受六親拜荷。出家離俗意心懷歡喜。父 母諸親皆為作禮。悅其道意。應中前剃髮最
好。令及得齋。依毘尼母論云。剃髮著袈裟已。 然後和上為受三歸五戒等 (自外法用不可具述臨時斟酌生善彌勝) 。
引證緣第四
[0029c13] 如雜寶藏經云。昔有一婦女端正殊妙。於外 道法中出家修道。時人問言。顏貌如是應當 在俗。何故出家。女人答言。如我今日非不端
正。但以小來厭惡婬欲。今故出家。我在家 時。以端正故早蒙處分。早生男兒。兒遂長大 端正無比。轉覺羸損如似病者。我即問兒病
之由狀。兒不肯道。為問不止。兒不獲已而語 母言。我止不道恐命不全。正欲具道無顏之 甚。即語母言。我欲得母以私情欲。以不得故。
是以病耳。母即語言。自古已來何有此事。復 自念言。我若不從兒或能死。今寧違理以存 兒命。即便喚兒欲從其意。兒將上床地即劈
裂。我子即時生身陷入地獄。我即驚怖以手 挽兒。捉得兒髮。而我兒髮。今日猶故在我懷 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
[0029c28] 又智度論云。佛法中出家人。雖破戒墮罪。罪 畢得解脫。如優鉢羅華比丘尼本生經中說。 佛在世時此比丘尼。得六神通獲阿羅漢果。
入貴人舍常讚出家法。語諸貴人婦女言。姊 妹可出家。諸貴婦女言。我等少壯容色盛美。 持戒為難。或當破戒。比丘尼言。破戒便破但
出家。問言。破戒當墮地獄。云何可破。答言。 墮地獄便墮。諸貴婦女笑之言。地獄受罪云 何可墮。比丘尼言。我自憶念。本宿世時作戲
女。著種種衣服而說雜語。或時著比丘尼衣。 以為戲笑。以是因緣故。迦葉佛時作比丘尼。 自恃貴姓端正。心生憍慢而破禁戒。故墮地
獄受種種罪。受罪畢竟值釋迦牟尼佛。出家 得阿羅漢道。雖復破戒可得道果。復次如佛 在祇桓。有一醉婆羅門。來到佛所求作比
丘。佛勅阿難與剃頭著法衣。醉酒既醒。驚怖 己身忽為比丘。即便走去。諸比丘問佛。何以 聽此醉婆羅門作比丘。佛言。此婆羅門無量
劫中。都無出家心。今因醉故暫發微心。以此 因緣故後當出家得道。如是種種因緣。出家 之利功德無量。以是故白衣雖有五戒。不如 出家功德大也。
[0030a21] 又雜寶藏經云。昔盧留城有優陀羨王。聰明 解達有大智慧。有一夫人名曰有相。端正少 雙兼有德行。王甚愛敬。時彼國法諸為王者。
不自彈琴。爾時夫人在於曲室共王歡戲。自 恃王寵。遣王彈琴自起為舞。初舉手時。王素 善相。覩見夫人死相已現。計其餘命不過七
日。王即捨琴慘然長歎。夫人白王。受王恩寵。 敢於曲室求王彈琴。自起為舞用為歡樂。有 何不適捨琴長歎。願王告語。王不肯答。慇懃
不已王以實答。夫人聞之甚懷憂懼。即白王 言。我聞石室比丘尼說。若能信心出家一日。 必得生天。我欲出家願王聽許以不。王愛情
重。語夫人言。至六日頭當聽汝去。不相免意 遂至六日。至已語夫人。汝有善心求是出家。 若得生天必來見我。我乃聽去。作是誓已。夫
人許可便得出家。受八戒齋。即於其日。飲石 蜜漿腹中絞結。至七日旦即便命終。乘是善 緣得生天上。憶本誓故來詣王所。光明熾盛
遍照王宮。時王問言。汝為是誰。天即答言。我 是王婦有相夫人。王喜白言。願來就坐。天答 之言。我今觀王臭穢叵近。但以先誓故來見
王。王聞是已心開意解。而自歎言。今彼天者 本是我婦。出家一日便得生天。神志高遠而 見鄙賤。我今何故而不出家。我曾聞說。天一
爪甲直一閻浮提地。我此一國何足可貪。作 是語已捨位與子。出家修道得阿羅漢。又智 度論偈云。
孔雀雖有色嚴身 不如鴻鶴能遠飛
白衣雖有富貴力 不如出家功德深
[0030b21] 又雜譬喻經云。昔者兄弟二人居勢富貴資 財無量。父母終亡無所依仰。雖為兄弟志念 各異。兄好道議弟愛家業。其弟見兄不親家
業。恒嫌恨之。共為兄弟父母早終。勤念生 活。反棄家業追逐沙門。聽受佛經。沙門豈能 與汝衣食財寶耶。家轉貧困財物日耗。人所
嗤笑懈廢門戶。繼續父母乃為孝耳。兄報之 曰。五戒十善供養三寶。以道化親乃為孝耳。 道俗相反自然之願。道之所樂俗之所惡。俗
之所珍道之所賤。智愚不同謀猶明冥。是故 慧人去冥就明。以道致真卿今所樂苦惱之 偽。豈知苦辛。其弟含恚俾頭不信。兄見如
是便謂弟曰。卿貪家事以財為貴。吾好經道 以慧為珍。今是捨家歸命福田。計命寄世忽 若飛塵。無常卒至為罪所纏。是故捨世避欲
就安。弟見兄意志趣道義。寂然無報。兄則去 家作沙門。夙夜精進坐禪思惟。行合經法成 道果證。弟聞此言瞋恚更盛。弟貪家業未曾
為法。其後壽終墮於牛中。肥盛甚大賈客買 取。載鹽販之往還數迴。牛遂羸頓不能復前。 上坂困頓躄臥不起。賈人撾打搖頭纔動。時
兄遊行飛在虛空。遙見其弟便謂之曰。弟居 田宅今為所在。而自投身墮牛畜中。即以威 神照示本命。即自識知淚出自責。由行不善
慳貪嫉妬。不信佛法輕慢聖眾。不信兄語觝 突自用。故墮牛中疲頓困劣。悔當何逮。兄知 心念愴然哀傷。即為牛主說其本末。賈人聞
之便以施與。即將牛去送至寺中。使念三 寶。飯食隨時。其命終盡得生忉利天。時眾賈 客各自念言。我等治生不能施與。不識道義
死亦恐然。便共出舍捐其妻子。棄所珍翫行 作沙門。精進不懈皆亦得道。由是觀之。世間 財寶不益於人。奉敬三尊修身學道。世世獲 安。
[0030c26] 又付法藏經云。昔尊者羅漢闍夜多。將諸弟 子詣德叉尸羅城。到其城已慘然不悅。小復 前行。路見一烏欣然微笑。弟子白師。願說因
緣。尊者答曰。我初至城。於城門下見一鬼子 飢急語我。我母入城為我求食。向與母別來 經五百歲。飢虛困乏命將不遠。尊者入城若
見我母。道我辛苦願語早來。我始入城。便 見彼母具說子意。鬼母答我。吾入城來經五 百歲。未曾能得一人涕唾。我既新產氣力羸
劣。設得少唾諸鬼奪我。今值一人遇得少唾。 欲得出城共子分食。門下多有大力鬼神。畏 不敢出。唯願尊者送我出城。我即將出令共
子食。我即問鬼。生來幾時。鬼答我言。吾見此 城七反成壞。我聞鬼言。悲歎生死受苦長遠。 是以慘然。時彼烏者。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有
佛出世號毘婆尸。我於爾時為長者子。欲得 出家。是時出家必得羅漢。父母不聽強為娉 妻。既得妻已復求出家。父母語我。若生一子
乃當相放。我尋受教後生一男。至年六歲我 復欲去。父母教兒求抱我脚啼哭而言。父若 捨我誰見養活。先當殺兒然後可去。我時見
已起愛染心。即語子言。吾為汝故不復出家。 由彼兒故。從是以來九十一劫。流轉五道未 曾得見。今以道眼觀見彼烏乃是前子。愍其
愚癡久處生死。是以微笑。以是因緣。若復有 人障他出家。此人罪報常在惡道。受極苦痛 無得解脫。惡道罪畢。若生人中生盲無目。是
故智者若見有人欲出家者。應勤方便勸佐 令成。勿作留難。
[0031a26] 又出家功德經云。昔佛在世時。佛與阿難入 毘舍離城。時到乞食。有一王子字鞞羅羡那。 與諸婇女在高樓上。共相娛樂。佛聞樂音語
阿難言。我知此人却後七日必當命終。若不 出家或墮地獄。阿難聞已即往教化。勸其出 家。王子聞勸。於六日中極意受樂。至第七日
求佛出家。一日一夜修持淨戒。即便命終生 四天王為北天王毘沙門子。與諸婇女受五 欲樂。極天之壽滿五百歲。後生忉利為帝釋
子。壽天千歲。次生炎摩復為王子。壽二千歲。 後生兜率亦為王子。壽四千歲。次生化樂為 天王子。壽八千歲。化樂壽盡。復生第六他化
自在。為天王子。與諸婇女。所受五欲於下最 勝。盡天壽命萬六千歲。如是受樂。於六欲天 往來七返。而無中夭。一日出家滿二十劫。不
墮惡道。常生天上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 樂家。財寶具足。壯年已過臨老厭世。出家 修道成辟支佛。名毘流帝梨。廣度天人不可
限量。以是因緣。出家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為 喻。假使羅漢滿四天下。若有一人一百歲中。 盡心供養四事無乏。乃至涅槃各為起塔。花
香瓔珞種種供養。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為求 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之功德也。以斯而 言。出家之法真可尊貴。不得以少財色貪著 俗事。流浪生死自苦其身。
[0031b22] 頌曰。
三山羽化竟無成 五熱殷憂徒自縈
並入繁籠處塵館 何如寂慮出危城
鏡智圓規光且淨 月行馳輪皎復晴
側徑崎嶇爾迴轍 通莊達老豈同征
唄讚部第五 (此有三緣)
* 述意緣
* 引證緣
* 歎德緣
述意緣第一
[0031c01] 夫褒述之志。寄在詠歌之文。詠歌之文。依乎 聲響。故詠歌巧則褒述之志申。聲響妙則詠 歌之文暢。言詞待聲。相資之理也。尋西方之
有唄。猶東國之有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