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llection of Meanings and Terms in Translation (Fanyi Mingyi Ji) 翻譯名義集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翻譯名義集
姑蘇景德寺大師法雲

* 三藏第三十
* 十二分教第四
* 五部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三學第四十三
* 六度第四十四
* 十二支第四十五
* 四諦第四十六
* 止觀三義第四十七
* 善行第四十八

三藏第三十

[1110a24] 經藏律藏三論經藏刊定因果 性相律藏三業論藏 顯正一音
開解三藏

[1110a29] 修多羅修單蘭修妬路西域記 修多羅 義味無盡妙善
出生邪正繩墨正理 顯示貫穿諸法 不可 (心論)
天台以為使 何者
何不傳譯 以此名為五經 翻修多羅
所指契經所謂契理契機契經 契理合於二諦契機三根 天魔外道不能
真正無能名為 不動無異名為 佛地論
貫穿攝持化眾生慈恩 常則 [/]
終歸覺岸

[1110b22] 毘奈耶毘尼毘尼 自治婬怒癡眾生圓覺 調伏調三業制伏調
制伏調伏 四教義佛說無作戒 是故圓覺
(第一名曰毘尼) 煩惱 (世尊調伏 增上戒學) (戒經智慧便第一) 南山
功能 開遮非法 不定九流流居故世律法
刑名至於處斷常法以此方法 律者輕重風俗
皐陶謨尚書 奉天大法 蕭何以為九章輕重
西域記毘奈耶藏

[1110c12] 阿毘曇阿毘達磨無比法 最勝四教義無比法聖人 分別法義阿毘達摩對法
二種一者涅槃無漏 涅槃二者 四諦觀察四諦
二種一者勝義擇滅涅槃 (云云) 二法四聖諦 (云云) 據此 對法藏對法如何
梵語 梵語摩怛理迦 妙慧因論展轉瑜伽論
問答決擇諸法性相提舍 達磨

[1110c27] 俱舍 包含攝持錢財 文義攝論名為
一切分散名為四教 一切文理 毘尼阿毘曇
貪著小乘三藏學者三藏 大小二教何故法華小乘答曰三藏 二義一者小乘三藏
耀波羅奈僊人鹿野苑 五比丘原本未見廣說 契經藏羅閱城迦蘭陀
陳那出家學道最初說戒 毘舍離跋耆本末因緣諸比丘便不墮惡趣亦復
地獄廣說阿毘曇小乘 佛說大乘論菩薩 小乘三藏各別大乘經
是故法華其三小乘大論 摩訶衍三藏大菩薩 天台經論所以法華
三藏學者大論在世三藏 佛滅度阿難結集修多羅藏優波離 毘奈耶藏迦葉結集阿毘曇
法華梵本譯師三藏 小乘如今皆是結集 三藏四教義
阿含修行 為首耀說教次第而後 四教儀居中
前後非一 不可矛盾 大論雜藏西域
雜集上座部 三藏大眾部音義 一胎化中陰藏摩訶衍方等藏
戒律十住菩薩藏雜藏金剛藏 佛藏

十二分教第四 (經藏出眾)

[1111b08] 四句教攝散華 有請敷演自陳本事本生牢籠
一準部類十二分 長行重頌授記孤起 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義 十二大論三十三

[1111b15] 修多羅契經通有通則修多羅聖教說法相者 修多羅四諦雜集論
長行

[1111b19] 重頌重頌 長行

[1111b21] 授記達磨多羅聖言 作佛首楞嚴經
流轉六道人間好樂佛法 千萬億發心千萬億阿僧祇劫行菩薩道供佛化人若干菩提 (淨名
發心祇洹林邊授記四教雖是具縛凡夫二乘方便四教 大乘發心)
發心種善根 大法慈悲心不退地發心 (淨名現前發心) 三密菩薩
六度功德滿足天龍八部 菩薩幾時菩提弟子眾數如何 授記皆知菩薩
(淨名何故菩薩心未熟授記放逸不得現前受記三教) 無生現前大眾現前得無顯露
(淨名無生三教) 。

[1111c08] 伽陀孤起不重 諷頌西域記梵本梵音正音伽陀


[1111c12] 優陀那無問自說 婆提毘舍佉經行優陀那所謂無我無我善哉

[1111c15] 尼陀那因緣修多羅有人 毘尼有人事故 一切佛語緣起因緣

[1111c18] 阿波陀那譬喻止觀重山 太虛

[1111c20] 伊帝目多伽本事他事淨飯五百歸國因緣

[1111c22] 闍陀伽本生菩薩行 顯揚本事如來聖弟子 本生如來菩薩修行相應

[1111c26] 毘佛略方廣方廣正理

[1111c28] 阿浮達摩未曾有種種 神力眾生未曾有

[1112a01] 提舍分別論義其所西域記 提舍如法
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大乘何故 九部大教 九部小乘如意珠
方廣小乘根鈍天鼓 無問自說授記記作別論 六道
阿含彌勒佛善哉 聲聞法空大空小乘 十二復次大乘大乘
因緣譬喻論義三部有人大乘不假別論通語 大乘得無三經十二分舊名
二部新譯 改名二教盡性格言出世部分十二
悉檀名號非情至於 超生涅槃五乘
深淺六道善惡 () 出世無不王化無不要不天下之至

[1112a26] 阿含笈多妙樂 言教唯識論諸如來 長阿含阿含法歸所謂萬法
總持法華智慧門 阿含甚深法師阿含 大小二教阿含小乘
四部增一阿含人天因果長阿含 邪見中阿含深義雜阿含 四阿含轉法輪
輔教編猶豫不決

[1112b07] 首楞嚴大論分別三昧 多少深淺大將兵力多少菩薩 三昧煩惱魔無能譬如
轉輪聖王無能 三昧大經一切 堅固一切畢竟堅固首楞嚴是故
首楞嚴定名佛性慈恩金剛藏 菩薩以是

[1112b15] 楞伽正言 [*] () 佛住南海楞伽 摩羅耶山梵語楞伽不可
神通方能多羅 山中無上經法 無上

[1112b20] 達磨芬陀利妙法蓮華天台 不可思議十界十如權實蓮華 權實慈恩宏綱
一部

[1112b25] 般舟十方現在在前 威神三昧中立 威神三昧功德
三事見佛

[1112b29] 摩訶止觀祕要祕要實相名為 一法一法攝一切法

[1112c03] 盂蘭盆盂蘭西域翻倒 三藏百味三尊大眾倒懸倒懸
(孟子當今仁政倒懸) 應法盂蘭 烏藍婆拏倒懸

[1112c08] () () 言明天台法性可貴法性
法性名為法性大悲多利 名為三字而立
以為文義利鈍 [/] 異端一貫 正意
在於所謂 安住 其中而立是以在於
譬喻無有 無妨鈍根是故 利鈍咸通
利根 之一可通答曰根鈍金光明
金光明法性 金寶真如 金寶故云
所以利人不假譬喻利根解理不假譬喻作法 幽深邇來
文義 不從能詮 必應能詮
水火不用先達 隨機待人 利根鈍根利根即是
鈍根即是義通 隨機依法答問縱橫不顧釋名
四明法立 二根淨覺自語相違前後未知答曰不可
法立正意二根 題旨含蘊釋義不合不知
題名由是管見大綱 流布 觀覽世情

[1113a20] 成敗



五部第四十一

[1113a22] 世尊成道三十八王舍城國王 羅云洗滌失手 [-+] 以為是日
比丘白佛佛言滅後初五百年比丘毘尼藏五部迦葉阿難
通道不分弟子一見 如來律藏五部

[1113a29] 曇無德曇摩毱多法密 法藏涅槃 受持如來十二部經書寫讀誦顛倒宣說
法藏人名曇摩毱多法名

[1113b05] 薩婆多一切三世三性 受戒復讀書寫 三世以內破壞外道善能論義一切
受戒問難答對是故名為 薩婆多法名

[1113b10] 迦葉空觀無有 受者煩惱猶如死屍是故名為迦葉 法名解脫戒本相同五分

[1113b13] 不著有無水火虛空識相法名五分

[1113b15] 婆蹉 () 富羅上古生子種姓犢子
猶如小兒是故名為婆蹉富羅

[1113b19] 摩訶大眾廣博 經書是故名為摩訶僧祇 六部僧祇僧祇部
行解不生偏執五見通行 故知遺教三昧在世眾僧死人分衛
宿使眾僧五部其日隨一所長 曇無屈多迦通達開導利益
殊勝赤色南方薩婆多 法化北方 迦葉精勤勇猛眾生
彌沙塞部玄微 青色東方摩訶 宣講真義居中黃色
之後便五色五部

第四十二 (明論出眾)

[1113c08] 揵度正音八犍度 一部氣類相從 犍度三業使犍度百八
三智十智五根根性六大四大六十二見 乘法大論八犍度阿毘曇從何
滅後百年 論師有利三藏 佛經八犍度弟子後人不能
毘曇迦旃延

[1113c18] 瑜伽相應一切所有諸法相應三乘行者 次第如是瑜伽十七地

[1113c21] 毘婆沙廣解鼻婆沙種種 分說總有三義廣說異說

[1113c23] 大論三百 十萬在世迦旃延佛滅度 識力不能得道
三十八四千到此

[1113c27] 婆提分別論

[1113c28] 婆提相應

[1113c29] 摩得勒伽 菩薩 三昧儒家精微釋氏 宗旨收束
名數百法論五蘊 天親顯揚 大乘攝大乘論無著
五分別名雜集論處中 二十唯識論 法幢三十唯識論莊嚴
莊嚴論瑜伽論 可見是以 稱謂賢聖玄旨
釋迦以律善惡 契經幽微法相 定慧三學

三學第四十三

[1114a16] 法師世尊教法一者戒律 禪定智慧至道 三惡干將
利器 法師持戒折伏煩惱禪定
煩惱斷流智慧煩惱畢竟 無餘遺教因此禪定 苦智南山三毒
勃興使以定 學者所以 聖人之上
以為美觀 日益道業 俗人世情
三衣未曾 法則六時道安慧遠慧持
赤髭法主青眼律師弘經辯論 悅耳揚名後代當時 使桓玄
餘慶封畿 國土寶樹 地平妙香
所以修學 三法得證五分五分法身 三從因而顯德盡智
解脫身無生智了了覺照名曰知見三學道品三法 三十七品戒定慧六度
三學例如四禪八定之類 菩薩急於六度聲聞 自度三學戒定慧大論六度
眾生三學涅槃大論六度 三十七品廣說六波羅蜜 如理

[1114b24] 波羅提木叉解脫戒名解脫戒名隨分果德 道性隨緣
解脫 木叉
木叉故經云 波羅提木叉明知五分 分別名句木叉
解脫七支斷惑得名解脫僧尼受戒 作別別無別無別別解脫
別解脫三業七支各各 別解脫

[1114c09] 三昧調直定正定正受 不受名為正受法師 三昧
氣虛氣虛 不徹乃是自然 是故通靈
入微凝神 ( ) 。三昧甚多念佛天台止觀略明常坐常行
半坐非行非坐常坐文殊說文 般若名為一行三昧常坐 獨居靜室
九十一期結加常行般舟 三昧九十為期半行半坐 二十思惟法華
讀誦思惟 通行南岳就此
常坐乃至非行非坐 常坐一行常行 半行半坐方等法華非行非坐
四種三昧先達事理二觀 三昧四明法師 光明三法明理不須
法智荊溪如常 從事明理乃是三昧識陰四明以上
三三昧理觀意中唯識 變造事用 第四三昧常坐
一種直觀三三昧豈不據此 四明三三昧 正分事理二觀孤山定義
觀法皆是理觀十六觀法乃是 十六觀四明四種三昧無不歷事觀三諦
三道三諦修善 惡事受理據此四明常坐
理觀三三昧外境受事 () 常坐三昧內心受理 (察理 )
第四三昧四科經行 二觀何故四明 事理二觀三三昧修理
故第常坐常行念佛方等 三性三三昧經行通理
縱任三性專修荊溪如常 三三昧 二觀遂迷止觀 宗法何故
眾經 行者法華 四種三昧實相實相安樂四緣 安樂證實依報名為
只是令眾生開示悟入指歸 妙法祕藏所以始末依法 三昧妙行

[1115b08]

[1115b09] 若那 決定審理分別 分別決定
大論道慧一切智 種智 道慧一切智名為名為
天台入佛法名佛法 權實因果梵語
般若智慧合為不分就義 明慧宗鏡我法俱空第一心法能變第八異熟
思量第六了別迷人 我見生死法空現量 菩提唯識我法因此
二空玄旨我空煩惱障 所知障煩惱障真解脫所知 大菩提滿 唯一真空

六度第四十四

[1115b29] 如法菩薩道六波羅蜜 持戒遮護忍辱 精進禪那
智慧一念大願 度生涅槃六度

[1115c05] 檀那法界次第布施信心有福財物三事和合 慳貪檀那布施二種一者財施
二者法施財施所謂飲食衣服田宅 奴婢珍寶一切所有資身 妻子乃至身命財物故云捨身
財施有所施與財施 施者諸佛善知識聞說世間出世間 善法經論觀行故知 淨心為人演說法施

[1115c15] 尸羅清涼大論性善行善 放逸尸羅音義義譯
以防律儀 三業防止大論云何
音義婆羅 警策三業遠離 優婆塞戒經
一切不善 二百五十戒四威儀合為一千 三世三千三千威儀分配七支
萬一對治三毒等分 四千

[1115c29] 羼提安忍法界次第忍辱 安忍忍辱忍辱二種一者生忍二者法忍云何生忍生忍
恭敬供養能忍不著不生憍逸能忍不生瞋恨 為生云何法忍法忍二種一者
寒熱風雨飢渴老病二者心法 瞋恚憂愁婬欲憍慢邪見菩薩 二法能忍不動法忍

[1116a09] 毘梨耶法界次第精進欲樂勤行 善法放逸精進精進二種一者 精進二者精進修善行道
講說開化精進勤行 心心相續精進復次 精進忍辱禪定智慧
精進止觀精進 應有無明入眾使別有 無明誦經精進晝夜
三昧唯識論 勞倦佛言
二種始發精進精進菩薩 始發精進一切善法精進分別 一切法不得自性法句經 無有

[1116a25] 禪那靜慮智論思惟 波羅蜜一切法界次第二種 世間二者出世間世間根本
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即是凡夫所行出世間二種出世間出世間 出世間六妙門十六
九想十想八背捨八勝處十一 練禪十四變化願智無諍三昧 三昧師子超越三昧乃至三明六通
皆是出世間出世間 自性淨名佛心思惟究竟無學
純淨思惟皆是 楞伽經愚夫所行聲聞 緣覺外道修行無我自相共相
無常不淨為首如是 前後除滅愚夫觀察 無我自相共相外道無性
觀法無我漸漸增進觀察 攀緣妄想無我妄想如實 不生妄想攀緣 (楞伽真如) 如來禪
如來地自覺聖智眾生不思議如來禪凡夫所行 攀緣如實如來清淨

[1116b20] 般若法界次第智慧一切 不可得通達一切無閡名為智慧大論般若實相甚深智慧輕薄
是故不能六度 經論一對戒經 二相
戒經捨家持戒精進精進調五根調故知法界解深密經 引發諸佛菩薩
便受持清淨禁戒便 忍辱忍辱精進精進 靜慮靜慮便獲得出世間
故我波羅蜜多如是次第三果戒經 色力 善道報端神通生天
無著二種未來現在未來 大福尸羅自身具足釋梵羼提眷屬毘梨耶果報
斷絕生身損壞般若猛利 天人大眾自在現在 一切信敬供養現法涅槃
彌勒資生無畏法 一二名為修行六度菩提 資糧菩薩諸佛般若 資糧
(菩提六度菩提資糧般若) 方便願智 般若六度
譬喻華嚴菩薩摩訶薩般若 波羅蜜方便善巧為父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養母忍波羅蜜為莊嚴具
勤波羅蜜為養育者禪波羅蜜浣濯 知識教授師一切菩提分伴侶一切 眷屬一切菩薩兄弟菩提心
修行家法家族 家教滿足家法勸發大乘 家業法水灌頂一生菩薩太子
成就菩提家族分開六度 十度一往 三智十度中有願智
有神出力根本定 中有道種智方便一切種智 一切智般若

[1117a04] 波羅蜜大論遠離波羅 彼岸相近相會 波羅天台禪門一者經論
到彼岸生死為此涅槃彼岸 中流菩薩無相智慧禪定 生死此岸涅槃彼岸故知
二者大論究竟即是菩薩大悲眾生一切滿足 度無極通論事理而言
故云度無極事理滿波羅蜜

[1117a14] 波羅大論彼岸華嚴波羅 生死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 中流度眾生無有休息

十二支第四十五

[1117a18] 因緣三世六道 輪轉凡夫色心聖人生死 荊棘牽連
故此十二支達觀

[1117a22] 尼陀那因緣力強 相生現相 其事素有
緣覺 三世有緣因緣過去無明 無明不了法界邪見妄執常在
無明煩惱三業造作 名為五果 六入所謂投入
分別諸法名曰 有名名色六根 名為六入
苦樂十二 三受苦樂中庸了別名為果報三支現在
十四十八種種渴求 十九長大貪欲 有所名為
善惡名為 由此因故未來二種果報老死名為住世衰變名為
敗壞名為十二展轉 互相因緣相往還 無際無明生死緣覺出世

四諦第四十六

[1117b19] 法界次第 諦法聲聞必須 不虛故云
而後而後教門便二諦世間 二諦出世間使
佛滅八百如意論主 後果云集有漏因果無漏因果外道出世
滅道何以弟子如意在世不信因果 因果相違此時外道
熾盛義人外道七十外道金七十論如意嚼舌九百世親外道如意
造論如意論主世親七十金七十論 外道出血出家
四諦教門因果二法前後

[1117c10] 豆佉法界次第 一切有為心行無常 名為苦苦壞苦
三行三苦有別三苦 三受苦受緣生苦苦樂受生苦即是壞苦不苦不樂受
無常即是行苦通論三苦三受通有三苦所以然三受即是 緣生苦苦三受壞相
壞苦三受運動 行苦遷流楞嚴 譬如瀑流波浪相續後際踰越
古德行苦睫毛 眼睛不安愚人手掌 行苦智者眼睛生厭智論
無量眾生老病 後世地獄餓鬼畜生法句經比丘苦事婬欲惱人
瞋恚擾亂驚怖恐懼 比丘佛言 身為 寂滅最為

[1118a03] 云集法界次第 結業相應未來定能 生死名為

[1118a06] 樓陀法界次第 無為結業無生

[1118a09] 法界次第 二種正道三十七道品三解脫門緣理名為正道助道
種種對治禪定皆是助道二相涅槃名為四華 賢愚經毘曇四王聖語四諦
不解毘陀不解 四王故知四諦非一 諦法苦集世間因果
出世間因果 甄別三義一者四諦涅槃汝等不見四真諦是故流轉生死
苦海二者四諦止觀 勝鬘四聖諦無常是故苦諦集諦道諦
第一義諦非常苦滅諦有相 涅槃經四諦一生 四諦無生四諦無量四諦四諦
勝鬘經一有四諦 四諦四無量四諦 荊溪問曰何故四諦
只是尚無云何故知如來藏同體權實大悲願力隨順 機宜不同
權實能詮 種差別教三藏生滅通教無生別教 無量圓教是故天台四諦

止觀三義第四十七

[1118b09] 實相本覺 妙奢摩他 毘婆舍那摩訶止觀釋名
共通三德三義分列 梵語 共通

[1118b14] 奢摩他涅槃經奢摩他名為 一切煩惱又名調調 不善寂靜三業寂靜
遠離令眾生五欲 貪欲瞋恚愚癡以是

[1118b20] 毘婆舍那涅槃毘婆舍那名為 正見名為名曰名次 相見名為

[1118b23] 止觀平等涅槃名曰平等又名不行 名為止觀共通三德
解脫即是智通般若止觀 名為即是法身起信論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
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 舍那永嘉集奢摩他 毘婆舍那
即真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僧伽羅
比丘二法止觀僧伽摩羅 佛言世尊佛言云何 僧伽摩羅 佛言善哉
二明開初

[1118c10] 妙奢摩他

[1118c11] 三摩方便隨緣

[1118c12] 禪那二邊分別楞嚴資中圓覺經奢摩他寂靜三摩提 禪那二相天台
止觀止觀 二字三義一體方便隨緣 二邊分別未見經論
三觀云何無明顛倒 即是實相如此實相一切 隨緣安心不動隨緣方便生死
涅槃休息二邊孤山 故此 平等是以楞嚴
奢摩他真諦 (奢摩他為止異名寂靜染淨緣故) 三摩提
三摩鉢底等持方便隨緣 俗諦 (三摩提智論一切禪定攝心三摩提正心行處無始不端
正心行處譬如蛇行竹筒等持一境) 禪那 靜慮二邊中道 (淨覺
專用天台屬於屬於阿難多聞楞嚴
何況三摩禪那定名主從) 三觀

[1119a03] 荊溪臨終顧命一念無相 空無不備不一之中 天台南嶽止觀漸次不定
圓頓皆是大乘圓實同名止觀 不定前後金剛 日中圓頓不二騰空
三根三法師資相傳原本 佛經次第三觀瓔珞入空二諦假觀平等觀
二空方便中道第一義諦 次第三觀卷云佛頂一切 十方佛土佛菩薩
普賢功德金剛金剛藏善財 菩薩三觀法界諸佛 自性清淨一切菩薩三觀法門
百萬大眾修學如是法門 因緣所生我說即是空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心三觀明文 (
教授訪問名為正觀音義云何答曰
) 涅槃共通三德混同



善行第四十八

[1119a26] 隨宜四門一乘 種種正行萬劫一一 助道塵網梵語
二種莊嚴四弘誓願

[1119b01] 悉檀南嶽悉檀大涅槃華梵梵語 四法眾生悉檀世界
歡喜為人悉檀對治悉檀 第一義悉檀入理妙樂二教 地前引入第一義

[1119b07] 僧那弘誓肇論僧那 大悲名字發心仁王十善 發大心三界相似發心
華嚴初發心便成正覺發心弘誓天台廣普自制 滿足稱願大士運心
廣普四諦弘誓 瓔珞苦諦苦諦六道分段 三乘變易陰入
發言眾生無邊誓願度瓔珞 集諦集諦四住煩惱有漏無明 煩惱無漏塵勞
發言煩惱無數誓願瓔珞 道諦智慧苦海 要道無道發誓
法門無盡誓願瓔珞滅諦 滅諦佛陀無上世尊涅槃最勝 妙法了生死即是涅槃發誓佛道
誓願仰觀大覺度生懈倦滿本地

[1119b27] 僧那僧那 著名莊嚴大品 大誓莊嚴正言 [*] ()
。 [*] () 被甲衣甲

[1119c02] 四念處即是即是智論善法 名為決定
遠方 五陰四倒 常見
四念處四倒觀身不淨一切色法 眷屬 內外大論不淨
身為臭穢不從蓮華生不從不出寶山二種不淨不淨 寶物不由父母三自性
地水火風能變不淨 自相不淨種種不淨充滿 流出不止究竟不淨
審諦反復 小兒觀受是苦意根五根 六根內外
不違不順樂受生苦 不違不順不苦不樂受樂受壞苦苦受 苦苦不苦不樂受行苦無不
觀心無常心王不住體性流動 難保山水不及後悔無益觀法無我法名軌則善法
無記約法能行行惡 無記不可得龜毛兔角 有名不可得故經云
但是起滅無人無我眾生壽命 無我念處念處一境 四句料簡一境 ()
(念處方便) 四境 念處一身念處乃至五陰心法
如是阿毘曇念處 外道四教義念處智論 念處智慧智慧身念處心法
如是不同智慧 念處南岳五陰理性名性念處不淨真實性
心法亦復如是說念處智論 為首因緣生有漏無漏心法念處 如是不同五陰
心數法念處南岳即是九想 勝處對治觀門正道三解脫 念處故經云空法修心不淨
諸如來甘露灌頂三緣念處 一切境界念處有言 因緣有言慈悲所緣境南岳
佛教一切陰入四諦事理名義 語音因果體用無礙四辯 無礙解念處 (小乘)
大乘阿難 涅槃阿難四念 性相虛空名身念處
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受念處觀心 有名名字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法念處華手經一切諸法
念處何以一切諸法常住自性無能 同一 豈能

[1120b04] () 摩羅正勤四法法界次第已生惡除斷一心精勤
四念處懈怠五蓋煩惱 種善根如是 一心精進方便除斷
一心精進四念處 五蓋煩惱 種善根一心
精進方便遮止未生善 一心精進四念處種善根 一心精進方便修習
善根已生善增長一心 四念處種善根 增長一心精進方便修習善根
不退增長成就通名正勤邪道正道勤行正勤

[1120b20] 如意法界次第如意 如意足為主斷行成就 如意足精進如意足精進
為主斷行成就如意精進三心如意為主斷行成就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思惟為主如意四念
處中實智四正勤正精進精進智慧 增多定力攝心定力所願如意足結使故云斷行成就

[1120c01] 婆羅陰持入經何為 無能有所 增一阿含
小兒女人沙門婆羅門 忍辱阿羅漢精進 (云云) 因人 五力佛果十力因人五力信力精進
念力定力慧力 (五根七覺支八正道法界次第) 信根得力決定受持不疑精進 未見一心求道不惜身命不休
念力善法 守門人定力攝心一處不動 智慧智慧力如實諸法實相佛果
二業定根 宿命天眼漏盡大論八十八佛十力唯一所謂
種智千萬億 何以十力實有無量智力 眾生不能不能十力
眾生十力十力菩薩 何者一發一切智堅固不捨 眾生大慈具足大悲四信一切佛法
精進力行禪定力二邊智慧力 成就眾生觀法實相三解脫門 無礙智

[1120c25] 滿足智論二種 一者二者不可得不可得有人虛空邊際邊際
小兒水中月如是不可得穿修福得人 阿羅漢辟支佛乃至諸佛
如是 今世因緣後世因緣 涅槃因緣智論在世眾生
降雨眾生不能滿一切眾生 云何菩薩滿菩薩十地首楞嚴三昧三千大千世界
發意六波羅蜜乃至現出成佛利益 如是何況佛身二種一者真身 化身眾生見真身不滿智論
菩薩行清淨自得何以 譬如田家 樹立有所譬如
莊嚴佛界 功德不能願力譬如 有所淨世界亦復
古德無行

[1121a19] 薩婆樂欲好樂淨名過去現在未來過去善根 牢固成就今生
過去善根今生緣起成性 改為荊溪成性 未來過去智論
所謂隨心順流 是故遍知無能無能勝凡作法事必須身心
和合設若有緣開心 拔濟心口前事方能 彼此與欲大德一心
某甲比丘如法僧事與欲清淨 (一說便) 羯磨來者說欲 威儀大德某甲比丘
清淨如法僧事與欲清淨

[1121b06] 至誠十六觀經 便往生何等一者至誠二者深心 迴向發願心至誠實行眾生
(禮記誠實 至誠天地至治馨香神明黍稷明德)
深心佛果 高深發心故云深心 樂善至誠 真如深心三義
高深 樂善不出 一切善行迴向發願心
大悲拔苦起信信成就發心 一直正念真如深心一切 善行三大悲心一切眾生

[1121b20] 懺摩翻悔義淨懺摩西西國懺摩久矣應法
正言 天台光明懺悔華梵世人得罪
順從不敢違逆順從為首行人 三寶足下順道不敢 白法
白法取捨懺悔 往日不善 名為往日一切善法今日已去
誓願名為懺悔 發露不敢隱諱 相續捨離作合懺悔
人見 懺悔淨名作法
二觀三觀無生作法 毘尼性罪 妄想慧門復次罪障
性罪妄想罪障作法 作法成就性罪不滅 比丘害命作法
害命不滅性罪 方等經行法 光華種種好相便
見相無益見好 無生除根 樹根枝葉普賢一切業障
妄想懺悔端坐實相 霜露慧日消除

[1121c23] 地底迦涅槃經諸佛世尊 白法眾生 羞恥
發露雜阿含經世間無有慚愧 二法清淨生老病死百法法力賢善對治無慚
息惡行為世間對治無愧止息惡行阿毘達磨論
涅槃經智者一者二者 懺悔

[1122a05] 婆提梵摩清淨葛洪大論一切眾生 不清不知己身不知無人
不知施物實性不可說不可說於是三事不清 清淨解脫離垢清淨
大論畢竟即是畢竟清淨 清淨

[1122a13] 羯磨南山明了論疏 百論 辦事有成天台
作法一切羯磨四法一法二事四界第一羯磨一心念發心自傳前事
面對 羯磨羯磨故云 羯磨不如白法不如羯磨
羯磨如是漸漸毀壞正法 文句增減僧祇羯磨不得 僧事

[1122a25] 布薩大論善宿南山淨住 泥洹長養長養 清淨增長功德布薩
正本補陀補陀 國語不同布薩一處布薩犍度說戒應法
提舍相向 淨住大聲聞說 轉輪高座
多人說戒作法 不見善見云何得知正法久住說戒布薩
不善煩惱證得白法究竟梵行 事故半月半月從前半月 至今半月中間犯戒同意
懺悔毘尼七眾不淨 說戒不得不得 四分說戒無能布薩
告白說法誦經教誡遺教不解一偈 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不得不不解謹慎放逸 便囑累僧祇五事利益受持何等建立佛法令正
三不疑悔請問他人僧尼 五欲遊化無有四分 持律五功戒品牢固善勝
決斷無畏四有疑悔開解 毘尼正法久住 (明了毘那耶毘尼) 摩耶 衣服嬉戲比丘比丘
不樂不淨觀毀謗毘尼袈裟不受 三寶法滅

[1122b28] 安居南山正軌假日 隨緣不許散亂
三時 游行損傷 所為招世
不無指歸中方 正法念經 小便何為
一生資養三月 一月衣服四月 四月十六差脫便不得教法
急用如來十六 十六其一 三時初四十六安居十七
五月十五安居五月十六 安居中有安居 聚落難得
城市修道 () 無可五德 清淨通達除邪
見得正見施主飲食湯藥 安居受日要是三寶 三寶非法
不成五百不滿 還本不須滿 復重縱令前事一日
不及即日聽受一日 亦作受法對比大德一心念某甲比丘出界 某事安居
() 半月 一月羯磨 (羯磨) 受日多同 受者一時羯磨西域記
吐火羅葱嶺西 大雪疾疫 霖雨相繼十二月
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安居 隨時印度僧徒 聖教雨安居三月三月三月
五月十六八月十五三月 六月十六九月十五 經律坐夏坐臘邊裔
中國正音方言傳譯 印度僧徒聖教 一日雨安居五月十六
後半十五雨安居八月 十五印度古今不易 方言傳譯分時
四月十六日入安居七月 安居

[1123a20] 音義指歸隨意 應名隨意即是 三事之中任意舉發
自恣然則自恣 故事修道精練 見過清眾垂慈
無私 瑕疵他人故云自恣摩得勒伽 何故自恣使諸比丘孤獨各各
發露悔過調伏清淨 喜悅無罪所以 初創同期出離
舉發沿 三月 惡業不獨
安居 自恣自言自恣 時節閏月安居七月十五
自恣不依滿九十 七月自恣夏安居滿九十自恣修道安樂
自恣八月十五十四 十五自恣及至次第十六 自恣自恣四分安居
自恣七月十六十四 自恣十五自恣相依問罪 作法通用一期十六
五百一月自恣十五自恣得出不得未盡安居自恣
僧祇不得安居四月十六 七月十五日夜 四分安居從前安居
自恣說戒 明了說戒自恣四分自恣即是 說戒自恣受具
不見羯磨自恣不肯 不見問安 安居犯罪毘尼比丘
安居有緣不得 出界一宿大集經滅度 比丘滿閻浮提出家警察
經律七月十六 五分法身生來七月十五 比丘不以夏臘
交接

[1123c08] () 梵唄唄匿 律儀如此國語為止
止息由是外緣爾時寂靜 法事婆陟梵音 () 讚歎梵天善見言說
西方其事 婆沙
善哉音義 之一猶言弘明集 道安法師梵音佛道論衡
讀經流連以為至道轉讀七聲昇降 曲折諷誦憲章
空中梵天哀婉動心 良久深感神理法應 梵唄撰文

[1123c25] 娑婆聲音法界次第 出聲言辭 清雅聞者一切
拔苦因緣莫若即是 八音極好柔軟和適 深遠八不
楞嚴教體清淨 三摩提大論菩薩音聲 恒河沙佛音無有
目連佛音西方 佛音對面若爾常在國土聚落說法教化閻浮提內人不得
何以遠方說法者佛音二種口密音聲不密 音聲音聲不密音聲
二種弟子出世聖人世間 凡夫出世聖人目犍連音聲凡夫其所大論佛菩薩
一者先世音聲因緣咽喉 微妙四大種種妙好遠近音聲 千里乃至三千
世界音聲遍滿二者神通力咽喉四大 出聲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十方恒河沙 佛音滿十方虛空
音聲遍滿眾生何以不得 無量劫以來作惡是故譬如 雷電霹靂雷聲如是
眾生說雷聲眾生 八轉一體二業常用呼聲
西域國法內外典籍 八轉聲方知文義分齊直指 即今體聲
作業故云 補盧崽拏具聲故云補盧沙耶所為為人故云補盧沙 [*]
。 () 因人 因故補盧殺娑所屬聲故云補盧鎩 ()
故云 呼召故云二字 合為一聲名為
三字連聲合為一字名為 漢書

[1124b13] 辯才辯說展轉辯別 分明 樂說諸法稱說
名字語言必須 大品諸佛聽受法教 薩婆若不斷未曾三昧
不盡不可 世間最上智論一切法無礙 有人鈍根不能深入
深入諸法實相無邊無盡樂說無盡般若無諸戲論無能 斷絕不可法愛眾生
說法涅槃利益 名義一切世間第一所謂大乘世間最上唱導
一聲 適時三才無可 無依博學
濟貧不厭 子曰君子博學文約可以 (不違) 學者
懦夫道者君子博學 識見思益邪道眾生大悲 正道導師

[1124c08] 出聲云和 那謨禮拜局長
退尊卑有分禮記 不備君子不成孔子 非禮非禮非禮
白虎 所以表情 周禮
釋氏南山 枯槁眾生天台四種三昧 法則身業恭敬
翻譯即是大論 一者二者屈膝 一口合掌問訊
觀音義疏拱手外國合掌 二邊合為散誕 僧祇禮拜不得問訊
地持論安慰 正念在前問訊善見比丘 問訊安樂行屈膝
音義指歸不合胡跪梵世 葱嶺羌胡經律
涅槃三義有力有力便躁動著地 著地長跪毘奈耶
體弱長跪 大論之一最為 恭敬之至
雙膝五體投地 五處勒那三藏 我慢位次恭敬唱和高聲
詞句混亂恭敬著地 無相深入法性能所 (空觀) 無能身心普遍不可
(假觀) 內觀內法真佛向外 (中觀) 實相同一實相 (三諦一境) 西
致敬一發慰問 俯首舉手合掌屈膝長跪
唯一拜跪舍利弗問經佛言供養應須偏袒以便 福田
五戒信士何為 信士粉碎 五戒神祠神像
作佛形像 中有佛像大喜 出家
讀誦大品連比什邡 沙門不識拔濟會眾便
天尊沙門邪正各異老君 紛紜
動搖不安反倒狼籍 在地合眾一時回信梵網經出家 人法國王禮拜父母禮拜六親
不敬鬼神西域記德光論師 接見慈氏出家長揖 不輕比丘普禮四眾荊溪菩薩化緣
一準眾生 與果禮生禮佛令眾生 我等
證果汝等行菩薩道 作佛豈非現在順從 不輕不輕
飛禽真性走獸本源 可以無知徒勞 不輕禮俗何故方丈
維摩維摩居士三昧 比丘宿命發菩提心於是諸比丘 維摩詰天台問曰出家何以禮俗
入道諸比丘大道 涅槃知法 供養恭敬禮拜入大乘論法服菩薩
便隨順白衣非一可否有益奉法有損 據有夏州
上天雷震暴虐聖明 付囑
立法萬古朝覲山林 後進未知濡毫

[1125c06] 南無那謨南摩歸命律儀 恭敬善見歸命信從法華南無大有眾生
不便五戒驚怖驚怖 生死險難可驚大品佛言 人稱南無佛乃至不盡智論
云何名字便不盡 佛功德老病死苦 供養名字得無 (稱佛功德) 華嚴
地獄諸佛不受無量 所以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大品阿耨多羅
菩提十方恒沙世界眾生 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論問曰有人生佛佛法地獄提婆達
釋子三不善法 地獄云何恒河沙世界 便得道眾生福德結使
應當得道得道 得度譬如 便如果無人微風因緣 便墮落
[*] () 。

[1125c28] 淨覺愛念觀音玄義 愛樂歡喜大慈與其 大經一緣眾生一切眾生
父母親緣於一切法緣生無緣不住法相眾生相智論 一生十方五道眾生慈心
兄弟姊妹知識 好事利益安樂如是遍滿十方 如是眾生凡夫行處
學人漏盡二行法緣漏盡 辟支佛聖人我相一異 因緣相欲心眾生
和合因緣相五眾即是眾生 五眾眾生不知法空一心 聖人隨意世俗
名為法緣無緣諸佛 諸佛不住有為無為不依 去世未來現在諸緣不實顛倒虛誑
眾生不知諸法實相往來 諸法分別取捨以是諸法實相智慧令眾生是名無緣

[1126a20] 迦樓那淨覺觀音 惡毒憐愍大悲心觀音玄義
言說便菩薩大慈不得大悲拔苦 次第大悲拔苦
行者

[1126a28] 無我說文 華嚴凡夫執著智論 二種一者二者
宿所有煩惱我見使推理 止觀 蠕動推理
[*] 怒目自大底下 何嘗執見行住坐臥 大寶積經佛言迦葉譬如
如是迦葉一切唯有我見即時 智慧地持經世間受生由著 世間受生身處無著
相續我所眾生乃至 展轉餘趣為人大論陰界我我所若即若離
陰界行人眾生陰界 和合之中陰界
眾生凡夫 我倒二乘無我智論 大乘楞伽自心器世間
皆是顯現剎那相續變壞不停 河流種子浮雲躁動 不安猿猴不淨不知厭足
無始虛偽習氣有趣流轉 不息汲井種種色身威儀譬如 機運
名人無我大論五眾 有人 我所心有利貪欲違逆
瞋恚結使不從 名為三毒一切煩惱根本 故作福德助道
解脫名為結使 善行二眾則是法念處 不可得何以諸法
因緣生作法牢固無實我法 芭蕉之中無有遠見野馬 有水空寂二乘
無我涅槃經 自在一身多身微塵 滿大千界大身無量
五者一切法 無法一偈無量劫虛空 隨宜不窮

[1126c14] 阿蘭那無諍寂靜坐禪三昧經 無諍眾生淨名無諍三昧眾生
隨順法性無諍

[1126c18] 馱那演那靜慮婆沙論定慧 缺少靜慮

[1126c21] 陀摩本經陀摩 中道

[1126c23]

[1126c24] 藏疏尋求 入三摩地一有尋伺初禪
未至定中間大梵 中間定力 乃至非非想天尋伺覺觀智論
一法二法二法名為細心分別名為 初聲大時名為細微名為
問曰如何毘曇說欲乃至初禪一心 覺觀相應云何名為細心 分別名為答曰二法一心二相
不明不明譬如日出 一切心心數法隨時亦復如是

[1127a09] 三跋羅即是第六識相 善思又名無表色功能故云 金剛戒體出體

[1127a13] 發趣

[1127a14] 達嚫財施名曰達嚫導引福地達嚫 西域記達嚫
右手不可以不可 一時是以會通彌綸 不易

[1127a21] 毘曇閻浮衣服莊嚴不同有頂皆除應法 弘明集削髮
意趣嗜欲 形骸眷戀三界 六道薩婆多剃髮
半月涅槃比丘 悉皆破戒 廣說萬行契理四句
十二諸惡莫作 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七支輕重如是防止 (
主客) 三業前後 便功德故稱自淨其意 了知世間出世因果法門
過於佛法 樂欲不同隨宜根性
別圓根性薩婆多 信行法行曇無德方便見法
聞法名為信行 思惟名為法行天台 根源坐禪種子
其次別圓涅槃五行 戒定慧自行梵行慈悲 地前
記問何以梵行二行因果對於何所三天初地
第一義天天然成行名天 記問既是名為起行 名天在於嬰兒
三乘七方便 三障皆是 淨名嬰兒大慈善根
大悲善根四教義同生 嬰兒煩惱名為五行 三諦聖行真諦梵行嬰兒
依法五行如來莊嚴莊嚴聖行如來室 梵行如來座如來衣二種柔和
嬰兒忍辱大經 如來所謂大乘大般涅槃行法 綱要

翻譯名義集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54 No. 2131 翻譯名義集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