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atalog of the Inner Canon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大唐內典錄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唐內典錄卷第三
京師西明寺釋氏



歷代眾經傳譯第一

* 東晉
* 前秦
* 後秦
* 西秦
* 北涼

東晉傳譯佛經第五

[0243c24] 三界無常有為
王官天下大亂于時道俗 江表沙門 於是

[0244a02] 東晉曾孫武王之子初生有神白毛
官使持節將軍都督楊州諸軍 百官分離江南 長安平陽江東于時
統攝遂即尊號建武建業 改為建康太康
作亂于時建業已滅 三十八揚州天子秦始皇金陵五百年
天子發兵金陵 秣陵五百二十六 四海金陵在於
渡江永嘉 喪亂天下西汝南南頓彭城 江表
受命輿圖地勢 建武元年丁丑元年
己未其間一百道俗二十七 二百六十三 百八十五東晉十二建康

* 東晉多羅 (三部十一)
* 沙門 (二部)
* 沙門 (一部)
* 沙門竺曇無蘭 (一百一十部一百九十二)
* 沙門支道林 (指歸)
* 沙門竺僧度 (一部指歸)
* 沙門 (一部)
* 沙門 (一部)
* 沙門僧伽提婆 (五部一百一十七經論)
* 沙門卑摩羅叉 (二部雜事)
* 沙門曇摩 (一部)
* 沙門佛馱跋陀羅 (十五一百一十五經戒)
* 沙門釋法顯 (六部二十四經戒)
* 沙門祇多蜜 (二十五四十六)
* 外國居士難提 (三部)
* 沙門法力 (一部)
* 沙門 (三部)
* 沙門退 (一部)
* 沙門 (一部)
* 沙門慧遠 (十四三十五)
* 沙門 (一部)
* 沙門曇詵 (二部)
* 沙門釋道祖 (四部目錄)
* 沙門支敏度 (一部)
* 沙門 (一部)
* 沙門竺法濟 (一部)
* 沙門 (二部指歸)
* 失譯經 (五十三五十六)

* 灌頂經 (雜錄)
* 大孔雀王神呪 (見道三藏)
* 孔雀神呪 (見道三藏未盡)

[0244c02] 三部合一十一西域沙門 多羅國王之子
姿高朗風神便 出於丞相 一見以為由是
外國而已 使貧道檀越今日 至此以為呪術
盛行建康高座法師弟子 高聲梵唄迄今

* 方等法華經 (咸康元年)
* 阿閦佛諸菩薩學戒 (太康第二支讖 大同小異)

[0244c16] 二部沙門 竺道祖雜錄

* 譬喻經 (舊錄譬喻經)

[0244c19] 一部合十沙門 眾經要好

*
* 三乘
*
*
* 本業經
* 本起
* 道行指歸

[0244c28] 沙門 謝安 孫綽
一代名流 山居 出帝親友 法師神理數百年來
大法真理不絕而已傳述盛行

* 毘曇指歸

[0245a10] 沙門竺僧度高僧

* 義足經 ()
* 二百六十三部 (太元六月二十鎮西 )
* 三十七品 (太元道安)
* 賢劫佛名經 (祐錄)
* 八師經
* 玉耶經 (玉耶女經)
* 阿那含 (舊錄)
* 德經 (戒德香經)
* (舊錄阿難七夢經)
* 水沫所漂經
* 比丘
* 法經
* 蛇行法經 (阿含)
*
* 群羊
* (出生)
* 夫婦 (出生)
* ()
* 野雞 (出生)
*
* (出生)
* 孔雀經 (出生)
* 五苦經 (除罪娛樂佛經五道章句經五苦章句經)
* 十善十惡 (第二)
* 自愛經 (自愛自愛經舊錄)
* 阿難 ()
* 國王先尼
* 摩天國王 (六度集)
* (舊錄六度集)
* 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
* 寂志果經
* 羅婆 ()
* 大魚事經
* 世界 ()
* 新歲經
* 佛見梵天
* 獼猴 (出生)
* [*(/)]
*
* 戒相
* 阿耨風經 (言依)
* 阿難羅云
* 阿育王供養道場樹
* 蓮花 (蓮花)
* 四天王案行世間經
* 帝釋慈心戰勝
* 三十三天觀經 (增一阿含)
* 比丘釋提桓因 (雜阿含)
* 修羅
* 天帝受戒
* 釋提桓因目連放光經
* 梵天數經 (舊錄諸天)
* 諸天 ()
* 比丘天子放光經
* 諸天如來警戒不可思議 (義足經)
* 罪業報應
* 救護身命
* 修士行經
* 有果 (雜阿含)
* 滿足 (阿含第二)
* 忠心正行 (六度集忠心經舊錄忠心經忠心經)
* 見正經
* 四大泥梨 (別錄三藏)
* 比丘大熱地獄
* 地獄眾生相
* 十法成就惡業地獄
* 眾生熾然 (雜阿含)
* 眾生糞穢塗身 (雜阿含)
* 鐵城泥犁經
* 泥犁經 (中阿含泥犁經)
* 目連見大眾生纏身 (雜阿含)
* 比丘成就五法地獄 (阿含)
* 學人
* 王五
* 般泥洹大迦葉佛經 (摩訶迦葉)
* 五眼
* 弟子
* 孔雀王呪經 ()
* 龍王龍神
* 摩尼神呪
* 龍王
* 大神將軍
* 神呪
* 大神
* 摩尼神呪案摩
*
* 大神
*
* 持句神呪經
* 麻油
* 檀特羅麻油神呪
* 七佛麻油
* 神呪
* 水經
* 水經
*
* 止雨
* 幻師跋陀羅神呪 ()
*
* 呪時氣病經
* 呪小兒經
* 呪齒經
* 痛經
* 牙痛
* 六神神呪
* 幻師神呪
* 醫王神呪 (阿難)
* 十誦比丘戒本 (太元曇摩三家以為寶唱)
* 離欲優婆塞優婆夷 (二十二)

[0246b08] 一百九部合一百十孝武帝西域沙門竺曇無蘭 鎮西要略大部
祐錄別錄正本 有所

* 意經

[0246b14] 一部孝武帝沙門 元末竺道祖雜錄朱士行漢錄 譯人

* 十二遊經 (第二譯者)

[0246b18] 孝武帝外國沙門迦留陀伽太元十七竺道祖 雜錄寶唱

* 中阿含經六十 (隆安元年十一月東亭寺六月道祖筆受第二曇摩 難提不同)
* 增一阿含五十 (隆安元年正月第二難提異道筆受四十二 三十三無定見道祖寶唱)
* 阿毘曇 (太元十六廬山出道筆受僧祐錄)
* 三法度論 (太元廬山別錄曇摩難提三法度無論 )
* 教授比丘尼 (別錄廬山)

[0246c01] 五部一百一十七罽賓國三藏法師瞿曇僧伽提婆 後秦廬山慧遠
妙典提婆 隆安末年春遊 建康晉朝王公風流名士莫不 將軍侯王阿含
京都慧持四十沙門 翻譯前後經論 百餘萬言

* 毘尼 ()
* (二秦錄)

[0246c13] 二部罽賓國三藏律師 卑摩羅叉無垢眼姚秦弘始 長安羅什去世壽春
毘尼弗若多羅羅什 五十八六十一改善毘尼之江 雜事道場慧觀筆受盛行相傳
迄今

* (不同不異別錄)

[0246c22] 一部隆安三月 沙門二十楊州尚書 王法精舍三藏律師曇摩
佛法僧互相交涉 防護

* 華嚴經五十 (義熙十四道場寺初二六十竺道祖雜錄)
* 觀佛三昧 (見道)
* 過去因果 (別錄)
* 無量壽經 (初二道場寺)
* 達摩多羅禪經 (不淨觀修行道地經)
* 大方等如來藏經 (道場寺第二見道法立)
* 文殊師利發願 (後記庚申)
* 出生無量門持經 (成道一切智廬山竺道祖)
* 本業經
* 微密持經 (隆安第二支謙異見)
* 六波羅蜜
* 菩薩十住經 (第三)
* 僧祇四十 (義熙十二十一月共法見道別錄三十)
* 僧祇大比丘戒本 (道場寺第二)
* 方便心 (共法高僧傳)

[0247a13] 十五一百一十五 天竺三藏禪師佛陀跋陀羅廬山沙門慧義
筆受高僧傳泥洹 十五一百一十七寶唱 無量壽戒本滿
未詳補遺滿 (別錄方等泥洹經公共) 。

* 大般泥洹經 (司空道場寺舊錄寶雲筆受大本 大眾)
* 方等泥洹經 (竺道祖)
* 雜藏經 (目連餓鬼報應目連地獄餓鬼因緣同體異名寶唱)
* 僧祇戒本 (第二迦羅)
* 阿毘曇十三 (第二僧伽跋澄大同)
* 歷遊天竺記傳

[0247b02] 六部二十四平陽沙門釋法顯 隆安長安遊歷天竺 經律論國學梵書
手抄前件梵本師子 國中每年三月國王 莊嚴白象貴重辯說 擊鼓大聲唱言如來在世四十五
說法無量眾生 一千四百九十七世間 眾生無畏 香花供養正當義熙
達到道場寺譯經 別傳履歷義熙元年 乙巳開皇十七年歲丁巳便 六百八十一

* 瓔珞經十二 (十四)
* 維摩詰經 (第三)
*
* 大智度經 (四部二十四)
* 如幻三昧經 (第二支謙般若三昧異見道祖)
* 阿術達 (下列)
*
* 普賢觀經 (普賢菩薩見道)
* 無極寶三昧經 (第二)
* 五蓋疑結行經 (第二)
* 所欲致患經 (第二)
* 如來自誓三昧經 (第二)
* (第二)
* 菩薩 (第二)
* 照明三昧 (第二)
* 分衛
* 長者 ()
* 菩薩十住經 (第二)
* 調
* 指鬘 (指髻)
* (乳光經)
* 彌勒本願
* 十地
* 寶女
* 普門品經 (第二法護大同見道三藏)

[0247c13] 二十五四十六西域沙門 盡言祇多蜜 多同虛名若非
江南未詳一部僧祐

* 大乘方便 (第二法護僧伽慧上菩薩 始興)
* 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 (第二見法)
* 長者 (廣州第三法護始興 )

[0247c23] 三部外國居士難提 未詳年代

* 無量壽至真等正覺 (佛土樂經極樂)

[0247c27] 元年二月外國 竺法第六支謙康僧鎧 竺法護鳩摩羅什大同

* 迦葉結集戒經
* 萍沙王 ()
* 難經 (即是難經後說)

[0248a06] 三部不知沙門始興

* 迦葉禁戒經 (摩訶比丘真偽沙門)

[0248a10] 云沙 退始興

* 開解梵志

[0248a13] 未詳云沙

* 大智要略二十 (釋論)
* 大乘深義十八 (羅什)
* 阿毘曇
* 妙法蓮華經
* 修行方便 三法度
* 法性 報應
*  心識
* 不敬 沙門袒服論
* 大智 (姚興)
*

[0248a25] 十四三十五 沙門慧遠門人二十一釋道安以為真吾
九流使 [/] 大法為己任羅什 入關便通好慧遠頓首去歲
左軍承德仁者 外境于時音譯 一日無由
寓目栴檀移植 摩尼滿願 絕世龍樹善於
登高為著答曰鳩摩羅 耆婆和南 不通得意 傳譯
比如必備可以末後 東方護法菩薩仁者其事辯才兼之
仁者所以 通好來意 所致法座如來
以為往常 可以法物 既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