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 of Buddhist Teachings Compiled During the Kaiyuan Era 開元釋教錄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開元釋教錄卷第九庚 午歲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總括群經錄上之九 (大唐傳譯之餘)
*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一卷 (一名八曼荼羅經龍朔三年於慈恩 寺譯見大周錄)
*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一卷 (龍朔三年於慈恩寺譯見大周 錄)
* 阿吒那智經一卷 (龍朔三年於慈恩寺譯見續高僧傳)
[0563a22] 右三部三卷 (前二部二卷見在後一部一卷本闕) 。
[0563a23] 沙門那提。唐曰福生。具依梵言則云布如烏 伐耶。以言煩多故此但訛略而云那提也。本 中印度人。少出家名師開悟。志氣雄遠弘道
為懷。歷遊諸國務在開物。而善達聲明通諸 詁訓。大夏召為文士。擬此土蘭臺著作者。性 汎愛好奇尚。聞有涉悟不憚遠夷。曾往執師
子國。又東南上楞伽山。南海諸國隨緣遠 化。承脂那東國盛傳大乘佛法崇盛贍洲稱 最。乃搜集大小乘經律論五百餘甲合一千
五百餘部。以天皇永徽六年創達京師。有勅 令於慈恩安置所司供給。時玄奘法師當途 翻譯。聲華騰蔚無由克彰掩抑簫條般若是
難。那提不蒙引致無由自敷。顯慶元年勅往 昆崙諸國採取異藥。既至南海諸王歸敬。 為別立寺度人授法。弘化之廣又倍於前。以
昔被勅往理須返命。慈恩梵本擬重尋研。龍 朔三年還返舊寺。所齎諸經並為奘將北出。 意欲翻度莫有依憑。惟譯八曼荼羅等經
三部。要約精最可常行學。禪林寺沙門慧澤 譯語。豐德寺沙門道宣綴文并製序。其年南 海真臘國。為那提素所化者。奉敬無已思見
其人。互相牽率假途遠請。乃云。國有好藥惟 提識之請自採取。下勅聽往返。亦未由曾有。 博訪大夏行人云。那提三藏乃龍樹之門人
也。所解無相與奘碩反。西梵僧云。大師隱 後斯人第一。深解實相善達方便。小乘五部 毘尼外道四韋陀論。莫不洞達源底通明言
義。詞出珠聯理暢霞舉。所著大乘集義論可 有四十餘卷。將事譯之被遺遂闕。夫以抱麟 之歎代有斯蹤。知人難哉。千齡罕遇那提挾
道遠至。投俾北冥既無所待。乃三被毒再充 南役。崎嶇數萬頻歷瘴氛。委命遭命斯人 斯在。嗚呼惜哉。
* 大般涅槃經後譯荼毘分二卷 (亦云闍維分亦云後分沙門慧 立製序見大周錄)
[0563b29]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0563c01] 沙門若那跋陀羅。唐云智賢。南海波凌 (亦曰訶陵) 國人也。善三藏學。往者麟德年中益府成都 沙門會寧。故遊天竺觀禮聖迹。汎舶西逝路
經波凌國。遂共智賢譯涅槃後分二卷。寄經 達於交州。會寧方之天竺。後至儀鳳年初交 州都督梁難。敵遣使附經入京。三年戊寅大
慈恩寺沙門靈會。於東安啟請施行。
* 大乘顯識經二卷 (第二出與寶積賢護長者會同本見大周錄永隆元年於東都東太原寺 譯)
*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一卷 (或無續字續舊華嚴經闕 文見大周錄垂拱元年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 (一名神通遊戲第四出與竺法護普曜經等同本見大周 錄永淳二年九月十五日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訖沙門復禮筆受)
* 證契大乘經二卷 (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盧遮那藏第二出與大乘同性經同本見大周 錄永隆元年於東太原寺譯)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一卷 (第三出與元魏菩提留支所出無字寶篋 經等同本見大周錄永淳二年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一卷 (第四出即與次前離文字 經同本日照重出)
* 大方廣師子吼經一卷 (第二出與如來師子吼經同本見大周錄永隆元年於東 太原寺譯)
* 大乘百福相經一卷 (初出見大周錄永淳二年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一卷 (第二出即與次前百福相經同本日照重出)
* 大乘四法經一卷 (初出見大周錄永隆元年於東太原寺譯)
* 菩薩脩行四法經一卷 (永隆二年正月於京弘福寺譯沙門彥悰製序第二出與 前大乘四法同本於京再出)
* 七俱胝佛大心准提陀羅尼經一卷 (初出與金剛智出者同本 見大周錄垂拱元年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 (第二出與杜顗等出者同本永淳元年五月二 十二日於京弘福寺共沙門彥琮譯琮兼製序)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一卷 (第四出即與前經同本 日照後欲歸國於東都共沙門慧智再譯前緣後法二文並廣)
* 大乘密嚴經三卷 (見大周錄)
* 造塔功德經一卷 (見大周錄永隆元年於東太原寺譯)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二卷 (功德施菩薩造亦云功德施論見大周錄永淳二年九月十五日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 大乘廣五蘊論一卷 (安慧菩薩造或無廣字見大周錄垂拱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於西 太原寺歸寧院譯)
[0564a11] 右一十八部三十四卷其本並在。
[0564a12] 沙門地婆訶羅。唐言日照。中印度人。洞明八 藏博曉四含。戒行清高學業優贍。尤工呪術 兼洞五明。志在利生來遊此國。以天皇儀鳳
初至天后垂拱末。於兩京東西太原寺 (西太原寺 即今西崇福寺是也東太原寺即今大福先寺是也) 。
[0564a17] 及西京弘福寺譯大乘顯識經等一十八部。 沙門戰陀般若提婆譯語。沙門慧智證梵語。 勅召名德十人助其法化。沙門道成薄塵嘉
尚圓測靈辯明恂懷度等證義。沙門思玄復 禮等綴文筆受。天后親敷睿藻製序標首。光 飾像教傳之不朽也。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初出與日照等出者同本儀鳳四年正月五日 譯畢)
[0564a25]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64a26] 清信士杜行顗。京兆人。儀鳳中任朝散郎行 鴻臚寺典客署令。顗明諸蕃語兼有文藻。天 竺語書亦窮其妙。于時有罽賓國僧佛陀波
利。齎梵經一夾詣闕奉獻。天皇有詔令顗翻 出。名為佛頂尊勝陀羅尼。寧遠將軍度婆及 中印度三藏法師地婆訶羅證譯。是時儀鳳
四年正月也。此杜譯者有廟諱國諱皆隱而 避之。即世尊為聖尊。世界為生界。大勢為大 趣。救治為救除。譯訖奉進。皇上讀訖顧謂顗
曰。既是聖言不須避諱。杜時奉詔以正屬有 故而寢焉。荏苒之間杜君長逝。未遑改正其 經遂行。後日照三藏奉詔再譯。名佛頂最勝
陀羅尼。大周錄云。佛頂尊勝陀羅尼日照三 藏譯者誤也。
* 十門辯惑論二卷 (答太子文學權無二釋典稽疑或三卷)
[0564b13]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0564b14] 沙門釋復禮。京兆人。俗姓皇甫氏。少出家住 興善寺。性虛靜寡嗜慾。遊心內典兼博玄 儒。尤工賦詠善於著述。俗流名士皆慕仰之。
三藏地婆訶羅實叉難陀等。譯大莊嚴華嚴 等經。皆勅召禮令同翻譯。綴文裁義實屬斯 人。天皇永隆二年辛巳。因太子文學權無二
述釋典稽疑十條用以問禮請令釋滯。遂為 答之撰成二卷。名曰十門辯惑論。賓主酬答 剖析稽疑。文出於智府義在於心外。如斯答
對非此而誰。可謂龍猛更生馬鳴再出。權文 學覩斯論已。眾疑頓遣頂戴遵行。此雖一時 之酬答。寔為萬代之龜鏡也。法師兼有文集 行於代焉。
*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
[0564b28] 右一部十卷其本見在。
[0564b29] 沙門釋慧立。本名子立。天皇改為慧立。俗姓 趙氏。天水人也。遠祖因官徙寓新平。故為 豳 (今改為邠)
人焉。爰祖及父俱馳高譽。立即隋祕書 郎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嶷有棄俗之志。年 十五貞觀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寺。此寺即
破薛舉之戰場也。立識敏才俊神清道遠。習 林遠之高風有肇融之識量。聲譽聞徹勅召 充大慈恩寺翻經大德。次補西明寺都維那。
後授太原寺主。皆降綸旨令維寺任。天皇之 代頻召入內。與黃冠對論皆愜帝旨。事在別 傳。立以玄奘法師求經印度。若無紀述季代
罕聞。遂撰慈恩三藏行傳。未成而卒。後弘福 沙門彥悰續而成之。總成十卷。故初題云沙 門慧立本釋彥悰箋。
* 四分比丘戒本一卷 (題云四分戒本并序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
*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題加尼字餘同前)
* 四分僧羯磨三卷 (題云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
* 四分尼羯磨三卷 (題加尼字餘同前)
[0564c18] 右四部八卷其本並在。
[0564c19] 沙門釋懷素。俗姓范氏。京兆人。世襲冠冕。貞 觀十九年出家師奘法師為弟子。而立性聰 敏專尋經論。進具之後偏隷毘尼。依道成律
師學四分律。不淹時序而為上首。先居弘濟 後住太原。學侶雲奔教授無輟。以先德所集 多不依文率己私見妄生增減。遂乃撿尋律
藏抄出戒心羯磨。但取成文非妄穿鑿。可謂 嗣徽迦葉繼軌波離而已焉。又別撰四分記 鈔兼經論疏記等五十餘卷行於代。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0564c29]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65a01] 沙門佛陀多羅。唐云覺救。北印度罽賓人也。 於東都白馬寺譯圓覺了義經一部。此經近 出不委何年。且弘道為懷務甄詐妄。但真詮
不謬豈假具知年月耶。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第三出與杜顗等出者同本見大周錄及經前序)
[0565a06]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65a07] 沙門佛陀波利。唐言覺護。北印度罽賓國人。 忘身徇道遍觀靈跡。聞文殊師利在清涼山。 遠涉流沙躬來禮謁。以天皇儀鳳元年丙子。
杖錫五臺虔誠禮拜。悲泣雨淚望覩聖容。倐 焉見一老翁從山中出來。作婆羅門語謂波 利曰。師精誠懇惻何所求耶。波利答曰。聞文
殊大士隱跡此山。從印度來欲求瞻禮。翁曰。 師從彼國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來不。此土 眾生多造諸罪。出家之輩亦多所犯。佛頂
神呪除罪祕方。若不將經徒來何益。縱見文 殊何必能識。師可還西國取彼經來流傳此 土。即是遍奉眾聖廣利群生。拯濟幽冥報諸
佛恩也。師取經來至此。弟子當示師文殊師 利菩薩所在。波利聞此語已不勝喜躍。遂 裁抑悲淚向山更禮。舉頭之頃忽不見老人。
波利驚愕倍增虔敬。遂返歸本國取得經來。 既達帝城便求進見。有司具狀聞奏。天皇 賞其精誠崇斯祕典。遂詔鴻臚寺典客令杜
行顗及日照三藏於內共譯。譯訖儭絹三十 匹。經留在內。波利因乃垂泣奏曰。委棄身命 志在利人。請布流行是所誠望。帝愍其專至。
遂留所譯之經還其梵本任將流布。波利得 經不勝喜躍。將向西明寺訪得善梵語僧順 貞奏共翻譯。帝允其請。遂對諸大德共貞翻
出。名佛頂尊勝陀羅尼。與前杜令所翻之者。 呪韻經文大同小異。波利所願已畢持經梵 本入於五臺。于今不出莫知所之。比諸眾譯 此最弘布
(准經前序乃云。永淳二年迴至西京。具狀聞奏。其年即共順貞再譯。名佛頂尊勝陀羅尼
經。今尋此說年月稍乖其杜令譯者乃儀鳳四年正月五日也。日照再譯乃永淳元年五月十三日也。既云永淳二年
方達唐境。前之二本從何而得。又永淳二年天皇已幸東都。如何乃云在京譯出。其序復是永昌已後有人述記。 却敘前事致有參差。此波利譯者不可依序定其年月也) 。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 (或二卷十 二紙永昌元年於魏國東寺譯見大周錄初出與後實叉難陀所譯不思議境界經同本)
* 大方廣佛華嚴經脩慈分一卷 (天授二年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 大乘造像功德經二卷 (或一卷天授二年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 智炬陀羅尼經一卷 (天授二年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一卷 (天授二年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一卷 (天授二年十月十四日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0565b16] 右六部七卷其本並在。
[0565b17] 沙門提雲般若。或云提雲陀若那。唐云天 智。于闐國人。學通大小智兼真俗。呪術禪門 悉皆諳曉。以天后永昌元年來屆于此。即以
其年謁帝于洛。勅於魏國東寺 (後改為大周東寺) 翻經。 以永昌元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總出經 論六部。沙門戰陀慧智等譯語。沙門處一等
筆受。沙門復禮等綴文。沙門德感慧儼法明 弘景等證義。
* 讚觀世音菩薩頌一卷 (見大周錄)
[0565b26]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65b27] 沙門釋慧智。父印度人也。婆羅門種。因使遊 此而生於智。少而精勤有出俗之志。天皇時 因長年婆羅門僧。奉勅度為弟子。本既梵人
善閑天竺書語。又生唐國復練此土言音。三 藏地婆訶羅提雲若那寶思惟等。所有翻譯 皆召智為證兼令度語。智以天后長壽二年
癸巳。於東都佛授記寺。自譯讚觀世音頌一 部。
*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十五卷
[0565c09] 右一部十五卷其本見在。
[0565c10] 沙門釋明佺。東都佛授記寺僧也。尤精律學 兼閑經論。天后天冊萬歲元年乙未勅刊定 經目。佺首末條錄編比次序。與翻經大德二
十餘人同共參定。雖云刊定繁穢尤多。雖見 流行實難憑准。中有乖舛如別所述。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第二出與東晉覺賢譯者同本證聖元年三月十四 日於東都大內大遍空寺譯天后親受筆削至聖曆二年十月八日於佛授記寺功畢)
* 文殊師利授記經三卷 (於清禪寺譯第三出與文殊佛土嚴淨經等同本今編入 寶積當第十五會)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於東都佛授記寺譯第四 出與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等同本)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第二出與提雲般若所出境界 分同本)
*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一卷
*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 (第四出與宋功德賢等出者同本久視元年五月五日於東都三陽 宮內初出至長安四年正月五日繕寫功畢)
*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經一卷 (初出與寶思惟等出者同本)
* 妙臂印幢陀羅尼經一卷 (第二出與勝幢臂印陀羅尼經同本)
* 百千印陀羅尼經一卷
* 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呪經一卷
* 右繞佛塔功德經一卷 (亦云遶塔功德經)
* 大乘四法經一卷 (與前日照三藏出者名字雖同經體全異)
* 十善業道經一卷
* 大乘起信論二卷 (第二出與真諦出者同本)
* 摩訶般若隨心經一卷
* 大方廣不生不滅經一卷
* 大方廣如來難思議境界經一卷
* 離垢淨光陀羅尼經一卷 (初出與彌陀出譯者同本)
* 菩薩出生四法經一卷
[0566a11] 右一十九部一百七卷 (起信論上一十四部一百二卷見在摩訶般若隨心 經下五部五卷闕本) 。
[0566a13] 沙門實叉難陀。唐云喜學。于闐國人。智度 弘曠利物為心。善大小乘兼異學論。天后明 揚佛日敬重大乘。以華嚴舊經處會未備。遠
聞于闐有斯梵本發使求訪。并請譯人實叉與 經同臻帝闕。以天后證聖元年乙未。於東都 大內大遍空寺譯華嚴經。天后親臨法座煥
發序文。自運仙毫首題名品。南印度沙門菩 提流志沙門義淨同宣梵本。後付沙門復禮 法藏等。於佛授記寺譯。至聖曆二年己亥功
畢。又至久視元年庚子。於三陽宮內譯大乘 入楞伽經。及於西京清禪寺東都授記寺譯 文殊授記等經。前後總譯一十九部。沙門波
崙玄軌等筆受。沙門復禮等綴文。沙門法寶 弘景等證義。太子中舍賈膺福監護。至長安 四年實叉緣母年老請歸覲省。表書再上方
蒙允許。勅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闐。後和帝龍 興重暉佛日。勅再徵召方屆帝城。以景龍二 年達于茲土。帝屈萬乘之尊親迎於開遠門
外。京城緇侶備諸幢幡逆路導引。仍裝飾青 象令乘入城。勅於大薦福寺安置。未遑翻譯 遘疾彌留。以景雲元年十月十二日。右脇累
足終于大薦福寺。春秋五十有九。緇徒悲噎 歎法棟之遽摧。俗侶哀號恨群生之失導。有 詔聽依外國法葬。以十一月十二日。於開遠
門外古然燈臺焚之。薪盡火滅其舌猶存。斯 是弘法之嘉瑞也。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本國 門人悲智勅使哥舒道元。送其餘骸及斯靈
舌還歸于闐起塔供養。後人復於焚屍之所 起七層塔焉。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一卷 (一名普門此有一十六品是梵本經沙門波崙製 序第二出與寶思惟譯三卷者同本)
[0566b15]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66b16] 婆羅門李無諂。北印度嵐波國人。識量聰敏 內外該通。唐梵二言洞曉無滯。三藏阿儞真 那菩提流志等。翻譯眾經並無諂度語。於天
后代聖曆三年庚子三月。有新羅國僧明曉。 遠觀唐化將欲旋途。於總持門先所留意。遂 慇勤固請譯此真言。使彼邊維同聞祕教。遂
於佛授記寺翻經院。為譯不空羂索陀羅尼 經一部。沙門波崙筆受。至久視元年八月。將 所譯經更於罽賓重勘梵本方寫流布。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一卷 (第二出與實叉難陀離垢淨光陀羅尼同本)
[0566b26]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66b27] 沙門彌陀山。唐言寂友。覩貨邏國人也。幼小 出家遊諸印度遍學經論。於楞伽俱舍最為 精妙。志弘像法無悋鄉邦。杖錫而遊來臻皇
闕。於天后代共實叉難陀。譯大乘入楞伽經。 後於天后末年共沙門法藏等。譯無垢淨光 陀羅尼經一部。譯畢進內辭帝歸邦。天后厚 遺任歸本國。
* 甄正論三卷
[0566c06] 右一部三卷其本見在。
[0566c07] 沙門釋玄嶷。俗姓杜。名又。先是黃冠為東 都大弘道觀主。遊心七藉妙善三玄。黃宗之 中此為綱領。天后心崇大法弘闡釋宗。人遂
歸心請求剃落。詔許度之住佛授記寺。後為 寺都兼預翻譯。悉彼宗之虛誕知正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