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 Yuan Era Catalog of Newly Authorized Buddhist Teachings (Zhen Yuan Xin Ding Shijiao Mulu)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第九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總集群經錄上之九
[0834c22] 梁蕭 氏 都建業 (亦云前梁)
[0834c23] 自武帝天監元年壬午。至敬帝大平二年丁 丑。凡經四主五十六年。緇素九人。所出經律 論及諸傳記等。并新集失譯諸經。總四十七
部二百一十七卷。
[0834c27] (於中四十一部二百七卷見在六部十卷闕本)
[0834c28] 梁沙門釋僧祐 (三部三十九卷諸錄集)
[0834c29] 沙門曼陀羅仙 (三部一十一卷經)
[0835a01] 沙門僧伽婆羅 (一十部三十二卷經論傳)
[0835a02] 沙門釋寶唱 (二部五十四卷經集尼傳)
[0835a03] 沙門釋明徽 (一部一卷尼戒)
[0835a04] 王子月婆首那 (一部一卷經)
[0835a05] 沙門波羅末陀 (一十一部二十四卷經論)
[0835a06] 沙門釋慧晈 (一部一十四卷僧傳)
[0835a07] 無名氏 (一部一十六卷佛名經集)
[0835a08] 新集失譯諸經 (一十四部二十五卷經論集)
* 釋迦譜十卷 (於齊代撰別有五卷本與此廣略異房云四卷恐誤見僧祐錄及長房內典等錄合入 齊錄隨人附梁)
* 出三藏記集十五卷 (祐錄自云十卷見有十五見有十卷長房內典二錄並云十四 見僧祐長房內典等錄亦齊時撰)
* 弘明集十四卷 (祐等三錄並云十卷今見十四卷僧祐長房內典等錄)
[0835a14] 右三部三十九卷其本並在。
[0835a15] 沙門釋僧祐。揚都建初寺僧也。
[0835a16] 本姓俞氏。其先彭城下頗人。父世居建業。 祐年數歲入建初寺禮拜。因踊躍樂道不肯 還家。父母怜其志且許入道。師事僧範道人。
年十四家人密為訪婚祐知。而避至定林投 法達法師。達亦戒德精嚴為法門梁棟。祐師 奉竭誠。及年滿具戒執操堅明。初受業於沙
門法頴。頴既一時名匠為律學所宗。祐迺竭 思鑽求無昏曉。遂大精律部有勵先哲。武 帝衍深相禮遇。凡僧事碩疑皆。
[0835a25] 勅審決。年衰脚疾 勅聽乘輿入內。為六宮 受戒。其見重如此。及齊竟陵文宣王子良。梁 臨川王宏。南平王偉儀同。陳郡袁昴永康
定公。貴嬪丁氏等。並崇其戒範盡師資之敬。 凡白黑門徒萬有餘眾。祐洞明律藏兼善文 藻。搜集記錄撰為部帙。庶尋覽之者功省而
博達。實法門之綱要釋氏之元宗也。自蕭齊 末爰及梁代。撰釋迦譜等三部。自外法苑集 世界記師資傳等。以非入藏故闕不論。並如 三藏記等具顯。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或一卷亦 直云文 殊 般若波羅蜜經初出與僧伽婆羅出者同大般若第七會曼殊室利分同本編入寶積當第四十六 會見李廓錄及續高僧傳)
* 法界體性無分別經二卷 (第二出今編入寶積當第八會見李廓寶唱二錄及 續高僧傳)
* 寶雲經七卷 (初出與陳代須菩提大乘寶雲經及唐達摩流支寶雨經等目本異譯見陳錄 及續高僧傳)
[0835b15] 右三部一十一卷其本並在。
[0835b16] 沙門曼陀羅仙。梁言弱聲。亦云弘弱扶南國 人。神解超悟幽明畢觀。無憚夷險志在開 化。大齎梵經遠來貢獻。以武帝天監二年癸
未屆于楊都。勅僧伽婆羅令共翻譯。遂出文 殊般若等經三部。雖事傳譯未善梁言。故所 出經文句隱質。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第二出與前曼陀羅 出者及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同本房云少勝前曼陀羅所出二卷者)
* 大乘十法經一卷 (初出與元魏覺定所出十法經同本普通年譯)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一卷 (第二出與元魏曇摩流支入佛境界經同 本)
* 八吉祥經一卷 (若人聞此八佛名號不為一切諸鬼神眾難所侵第四出與八吉祥呪及八陽 神呪經等同本)
* 孔雀王呪經二卷 (亦云孔雀王陀羅尼經第十譯與唐義淨大孔雀呪王經等同本)
* 舍利弗陀羅尼經一卷 (此呪有神力若能持者雪山有八夜叉王常來擁護所欲 隨心第一譯與支謙所出無量門微密持經等同本)
* 文殊師利問經二卷 (亦直云文殊問經天監十七年於占雲館譯袁曇允筆受光宅寺 沙門法雲詳定)
* 菩薩藏經一卷
* 解脫道論十二卷 (亦云十三卷天監十四年於占雲舘譯)
* 阿育王經十卷 (或加大字第二出與晉安欽育王傳同本異譯天監十一年六月二日於楊 都壽光殿譯見寶唱錄)
[0835c10] 右一十部三十二卷其本並在 (並見長房錄續高僧傳中都 有部數名不備列) 。
[0835c12] 沙門僧伽婆羅。梁言眾鎧。亦云僧養。扶南國 人也。幼而頴悟早附法律。雖經論具探而偏 習對法。聲聞漸布垂譽海南具足已後廣精
律藏。勇意觀方樂宗開化。聞齊國弘法隨 舶至都。住正觀寺。為天竺沙門求那跋陀弟 子。復從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涉多通。
乃解數國書語。值齊曆亡墜。道教凌夷。婆 羅乃靜潔身心外絕交。故擁室栖閑養素資 業。大梁御寓搜訪術能。以天監五年被勅徵
召。於揚都壽光殿華林園正觀寺占雲舘扶 南舘等五處傳譯。即以天監五年景戌至普 通元年庚子。譯文殊般若經等十部 (其梵本並是曼羅獻者長
房錄復云婆羅更出育王傳五卷者非也前育王經即是其傳不合重載) 。
[0835c25] 初翻經日。於壽光殿武帝躬臨法座筆受其 文。然後乃付譯人盡其經本。
[0835c27] 勅沙門寶唱慧超僧智法雲及袁曇允等相對 疏出。華質有敘不墜譯宗。天子禮接甚厚引 為家僧。所司資給道俗改觀。婆羅不畜私財 以其 嚫
施成立寺宇。大尉臨川王宏接遇隆 重。普通五年因疾卒于正觀寺。春秋六十有 五。
* 經律異相五十卷 (天監十五年奉勅撰錄云并目錄五十五卷今闕目但五十卷其目纂 篇題應無別事見寶唱錄及長房錄)
* 比丘尼傳四卷 (晉宋齊梁四代尼行新編入錄)
[0836a08] 右二部五十四卷其本並在。
[0836a09] 沙門釋寶唱。楊都莊嚴寺僧也。俗姓峯氏吳 郡人。僧祐律師之高足也。博識洽文罕有其 匹。武帝甚相崇敬。天監年中頻。
[0836a12] 勅撰集皆愜帝旨。十五年景申又。
[0836a13] 勅撰集經律異相一部。唱又撰尼傳四卷房 錄之中復有名僧傳等七部。非此入藏故闕 不論。餘並備在續高僧傳。
*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亦云彌沙塞律云沙彌尼戒本見寶唱錄)
[0836a17]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836a18] 沙門釋明徽。楊都建初寺僧也。戒行精苦習 彌沙塞部。徽以宋時覺壽譯彌沙塞律。但出 比丘戒本而無尼戒。遂以武帝普通三年壬
寅。於大律內抄出尼戒一卷。即今見行者是 (撰錄者曰檢此戒中眾學之後無七滅諍律本雖略准義合安豈可尼僧有諍不彌其律正文與僧同有故彼律第
四十云眾學法中唯除污草及水七滅諍法隨順法並同比丘彼師不安理不通也) 。
* 大乘頂王經一卷 (亦云維摩兒經第三出西晉法護云等王乃隨多善惡童子經 等同本見長房錄及續高僧傳)
[0836a26]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836a27] 王子月婆首那。中印度優禪尼國王之子 (此優禪尼 國或云在南天竺亦云在西天竺未能定矣或可此國據在中天之維博西近南故傳說差誤不定一方)
生而俊朗體悟幽微。專學佛經尤工義理。洞 曉音韻兼善方言。先於東魏興和年中譯經 三部。梁大同中從魏之梁武帝留住。勅遣總 知外國使命。因譯頂王經一部。
* 金光明經七卷 (或六卷二十二品承聖元年於正觀寺及楊雄宅出涼世無讖出四卷者有 十八品真諦更出四品足前成二十二分為七卷今在刪繁錄)
* 無上依經二卷 (梁紹泰三年丁丑九月八日於平國縣南康內史劉文陀請令譯見經後 記房云陳代出者非也諸家曆並無紹泰三年如別錄中)
*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房云太清四年撿會諸年曆太清不至 四年已下並同)
* 決定藏論三卷 (中有梁言字是梁代譯其文句是真諦出也)
* 大乘起信論一卷 (初出與唐實叉難陀出者同本承聖二年癸酉九月十日於衡州始與 建興寺出月婆首那等傳語沙門智證等執筆并製序見論序)
* 如實論一卷 (初題云如實論及質難品房云太清四年出)
* 仁王般若經一卷 (承聖三年於豫章寶田寺譯第三出與西晉法護等出者同本)
* 彌勒下生經一卷 (承聖三年於豫章寶田寺譯第五出與羅什出者同本)
* 十七地論五卷 (與唐譯瑜伽師地論同本翻得五卷遇難遂輟見續高僧傳太清四年於富 春令陸元哲宅為沙門寶瓊等二十名德譯)
* 中論一卷 (房云太清四年出)
* 三世分別論一卷 (房云太清四年出已上并見長房內典等錄)
[0836b21] 右一十一部二十四卷 (如實論上六部一十五卷見在仁王經下五部九卷 闕本) 。
[0836b23] 沙門波羅末陀。梁言真諦。或云拘羅那他。此 曰親依。竝梵文名字也。本西印度優禪尼國 人。婆羅門種姓。頗羅墮景行澄明器宇清肅。
風神爽拔悠然自遠。群藏廣部罔不厝懷。藝 術異能偏素諳練。雖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 名。遠涉艱開無憚夷險。歷遊諸國遂止中天。
梁武大同中勅直省張汜等。送扶南獻使返 國。仍遣聘。中天竺摩伽陀國。請名德三藏并 求大乘諸論雜華經等。真諦遠聞行化儀軌
聖賢。搜選名匠惠益氓品。彼國乃屈真諦并 齎經論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渙然聞命。 以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達于南海。 沿 歷
險闊仍滯兩春。以太清二年閏八月始屆都 邑。武皇面申禮敬安置於寶雲殿竭誠供養。 帝欲傳翻經教不 羨 秦時。更出新文有逾齊
日。屬道銷梁季寇羯憑凌法為時崩。不果宣 述乃步入東土。又往富春令陸元哲創奉問 律將事傳譯。招延英秀沙門寶瓊等二十餘
人。翻十七地論適得五卷。而國難未靜側附 通傳。至大寶年為侯景請還在臺供養。于斯 時也兵飢相接法幾頹焉。會元帝啟祚承聖
清夷。乃止于金陵正觀寺。與願禪師等二十 餘人翻金光明經。三年二月還返豫章。又往 新吳始興。後隨蕭大保度嶺至于南康。並隨
方翻譯栖遑靡託。諦於梁代所出經論總十 一部。梁末入陳復出經論如後所述。長房內 典等錄有十八部論一卷亦云諦譯。今尋文
句非是諦翻。既與部執本同不合再出。今此 刪之如別錄中述。復有金光明疏等六部二 十六卷。並是真諦所撰。亦並刪之 (長房內典等錄復云天監
十五年竺道賢獻優婁頻螺經一卷直云獻上不辯委曲且編疑錄此刪不載) 。
* 高僧傳十四卷 (序錄一卷傳十三卷共成十四卷天監十八年撰見長房內典二錄)
[0836c28] 右一部一十四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慧晈 未詳氏族會稽上虞人。學通內外博訓經律。 住嘉祥寺春夏弘法秋冬著述。撰涅槃梵網義
疏。又以唱公所撰名僧頗多浮冗。因遂開例 成廣著高僧傳一部。始于漢明帝永平十年 終至梁天監十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載。二百
五十七人。又傍出附見者二百三十九人。都 合四百九十六人。開其德業大為十列。其序 略云。前之作者或嫌以繁廣刪減其事。而杭
迹之奇多所遺削。謂出家之士處國賓王。應 傲然自遠高蹈獨絕尋辭榮棄愛。本以勵俗 為賢。若此而不論竟何所紀。又云前代所撰
多曰名僧。竊謂名之與高如有優劣。至若實 行潛光則高而不名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 名而不高本非所紀。高而不名則備之今錄。
故省彼名音代以高字。謹詳覽此傳義例甄 著文詞婉約。實可以傳之不朽永為龜鏡矣。
* 大佛名經十六卷 (內題但云佛名經或三十二卷或十四卷)
[0837a17] 右一經時俗號為馬頭羅剎佛名傳。出梁代 未詳撰者名姓。開元錄云。似是近代所集乃 取留支所譯十二卷者錯綜而成。於中取諸經
名目。後取辟支佛名及菩薩名諸經阿羅漢 名。以為三寶次第。總有三十二件。禮三寶後 皆有懺悔。懺悔之下仍引馬頭羅剎偽經置
之。於後乃以凡俗鄙語雜於聖言。本經雖真 以有偽雜作此校量。編於偽妄亂真錄中不 得入藏。由斯可否已數百年。聖上文思聰明
遠承付囑。崇闡釋教導揚真乘。親驗其文許 編入藏。貞元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乃頒制 曰。大佛名經一部十六卷。左右監門衛將軍
知內侍省事馬承倩奏。前件經未入藏目錄。 勅旨宜令所司附入目錄。又舊錄云。尋其所 集之者全是庸愚。只如第四卷中南無法顯
傳經在法寶中列此。是行記元非是經。置法 寶中謬誤之甚。古來語曰。雖閑三藏對事猶 迷以傳為經。斯其事也。以編集傳經請除之。
又舊錄云。如第九卷云。南無富樓那 (唐言具滿) 南 無彌多羅 (唐言慈尼者子) 大唐大遍覺三藏玄奘譯云 滿慈子。經中分二今請合稱。又云南無阿難
羅睺羅此乃二人。經中合一今請分二。亦何 過焉。諸如此流伏請改正。下順人望上副天 心。編入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傳出梁朝附於梁代) 。
* [0837b12] 新集失譯諸經
摩利支天經一卷 (或云小摩利支天經是陀羅尼集經第十卷初摩利支經少分異譯)
* 六字神呪王經一卷 (第二出與六呪王經同本)
* 虛空藏菩薩問佛經一卷 (亦云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呪經亦云七 佛神呪經初出與隋譯如來方便善巧呪經同本)
* 三劫三千佛名經三卷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卷上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卷中未 來星宿劫千佛名經卷下見長房入藏錄彼為三本經今合為一部)
*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或無經字)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一卷 (亦直云阿 吒婆拘呪經)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一卷
* 大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 大七寶陀羅尼經一卷
* 六字大陀羅尼經一卷
* 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一卷
* 菩薩五法懺悔文一卷 (亦名菩薩五法懺悔經)
* 陀羅尼雜集一卷
* 大乘五陰論一卷 (婆藪盤豆菩薩造見陳朝大乘寺藏錄初出與唐譯大乘五蘊論同本)
[0837c02] 右一十四部二十五卷除五陰論。餘並入 藏見長房等失譯錄中闕而不載。尋其文 句非是遠代。故編梁末以為梁代失源云。
[0837c05] 魏元氏初都恒安南遷洛陽後遷鄴 (亦云後魏)
[0837c06] 始從道武帝皇始元年景申 (即東晉太元二十一年也) 終梁魏 孝靖帝武定八年庚午。凡一十三帝一百五 十五年
(五帝都恒安至孝文帝大和十八年南遷七帝都洛陽二主都鄴) 。
[0837c09] 緇素一十二人所譯經論傳等總八十三部二 百七十四卷。於中七十三部二百五十五卷 見在一十部一十九卷闕。
[0837c12] 沙門釋慧覺 (一部一十三卷集經)
[0837c13] 沙門釋曇曜 (三部七卷經傳)
[0837c14] 沙門吉迦夜 (五部一十九卷經論傳集)
[0837c15] 沙門曇摩流支 (三部八卷經)
[0837c16] 沙門釋法場 (一部一卷經)
[0837c17] 沙門勒那摩提 (三部九卷論)
[0837c18] 沙門菩提留支 (三十部一百一卷經論)
[0837c19] 沙門佛陀扇多 (一十部一十一卷經論)
[0837c20] 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 (一十八部九十二卷戒論)
[0837c21] 王子月婆首那 (三部七卷經)
[0837c22] 沙門毘目智仙 (五部五卷論)
[0837c23] 沙門達磨菩提 (一部一卷論)
* 賢愚經十三卷 (或十五卷或十六卷或十七卷亦云賢愚因緣經見道慧宋齊錄及僧祐錄)
[0837c25] 右一部一十三卷其本見在。
[0837c26] 沙門釋慧覺。一云曇覺。祐云。曇覺涼州人。 牆仞連霄風神爽悟。戒地清拔慧鑒通微。於 于闐國得經梵本。以太武皇帝太平真君六
年乙酉。從于闐還到高昌國。共沙門威德譯 賢愚經一部。見靖邁經圖 (按梁沙門僧祐賢愚經記云。河西沙門釋曇威德
等凡有八僧。結志遊方遠尋經典於于闐大寺。遇般遮于瑟者。漢言五年一切大眾集也。三藏諸學各弘法寶。說經
講律依業而教德等八僧隨緣分聽。於是競習胡音折以漢義。精思通譯。各書所問。還至高昌。乃集為一部。既而
踰越流沙齎到涼州。于時沙門釋慧明河西宗匠。道業淵博。總持方等。以為此經所記源在譬喻譬喻所明兼載善
惡相翻即賢愚之分也。前代傳經已多譬喻。故因事改名號曰賢愚焉) 。
* 大吉義神呪經二卷 (或四卷見法上錄)
* 淨度三昧經一卷 (第四出見竺道祖錄及續高僧傳)
* 付法藏傳四卷 (第二出見菩提留支錄及續高僧傳)
[0838a10] 右三部七卷 (吉義呪經一部二卷見在淨土經等二部五卷闕本) 。
[0838a11] 沙門釋曇曜。未詳何許人也。少出家攝行堅 貞風鑒閑約。以魏和平年中任北臺照玄統。 綏緝僧眾妙得其心。住恒安石窟通樂寺。即
魏帝之所造也。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 北面石崖就而鐫之建立佛寺。名曰靈巖。龕 之大者舉高二十餘丈可受三千許人。面別
鐫像窮諸巧麗。龕別異狀駭動人神。櫛比相 連三十餘里。東頭僧寺恒供千人。碑碣見在 未卒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