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īśāsakavinaya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五分律卷第十七 (彌沙塞)宋罽賓三藏佛陀什 共竺道生等譯
第三分初受戒法下
[0114a29] 佛在王舍城。爾時有一裸形外道極大聰明, 摩竭國人謂之知者、見者,來至僧坊言:「沙門 釋子誰敢共我論議者?」時諸比丘遊戲諸禪
不共論議,亦不共語。舍利弗作是念:「彼作此 語,若無人共論議者,必毀辱佛法。我今寧可 與共論議。」復念:「此尼揵為摩竭國人之所宗
敬,若我以一句義問,不能通者,必失名聞,不 歸大法。今當與之七日論議。」念已,語言:「我當 與汝七日論議。」
[0114b08] 時王舍城長者、居士、沙門、婆 羅門,咸共議言:「沙門釋子舍利弗為第二師, 期與尼揵第一師七日論議,當共往聽。」
[0114b10] 至 期,一日至于六日,論說餘事,皆使結舌。至第 七日,舍利弗說欲從思想生,尼揵子說欲從 對起。
[0114b13] 時舍利弗而說偈言:
「世間諸欲本, 皆從思想生,
住世間欲本, 而有染著心。」
[0114b16] 尼揵即以偈難:
「欲若思想生, 而有染著者,
比丘惡覺觀, 便已失梵行。」
[0114b19] 舍利弗復以偈答:
「欲非思想生, 從對而起者,
汝師見眾色, 云何不受欲?」
[0114b22] 尼揵聞此偈已,不能加報,便生善心,欲於佛 法出家學道。時跋難陀在彼眾中色貌姝長, 而舍利弗形容短小。彼作是念:「此短小比丘
才智若斯,而況堂堂者乎!」便往跋難陀所白 言:「與我出家受具足戒。」跋難陀即便度之。
[0114b26] 舍 利弗論議竟,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 佛問言:「汝何故與尼揵七日論議?」具以事答。
佛讚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多所憐愍,多所 利益。」
[0114c01] 彼尼揵比丘問跋難陀經律,悉不能答, 便輕賤佛法,謂諸比丘都無所知,還復外道。 諸長老比丘 聞 ,訶責言:「云何比丘十歲而不
知法,不能為弟子解疑,使還復外道。」以是白 佛。佛問跋難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 佛如上訶責已,告諸比丘:「若自不知法,與人
出家受具足戒,突吉羅。」
[0114c08] 若比丘成就十法得授人具足戒:成就戒, 成就威儀,畏慎小罪;多聞,能持佛所說法;善 誦二部律,分別其義;能教弟子增戒學、增心
學、增慧學;能除弟子疑,亦能使人除其疑;能 治弟子病,亦能使人治其病;若弟子生惡邪 見,能教令捨,亦能使人教其令捨;若弟子國
土覺起,能迴其意,亦能使人迴之;若滿十歲, 若過十歲。
[0114c15] 又成就十法應授人具足戒:知重 罪、知輕罪;知麁罪、知非麁罪;知有餘罪、知無 餘罪;知有羯磨罪、知無羯磨罪;知罪因緣;滿
十歲,若過十歲。
[0114c18] 又成就五法應授人具足戒: 能教弟子增戒學、增心學、增慧學,所行審諦、繫 念在前。
[0114c20] 又成就五法:三法如上,聰明、辯才。
[0114c20] 又 成就五法: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脫成就、 解脫知見成就。
[0114c22] 又成就五法:自住戒,教他住 戒;自住定,教他住定;自住慧,教他住慧;自住 解脫,教他住解脫;自住解脫知見,教他住解 脫知見。
[0114c25] 又成就五法:成就無學戒眾、無學定 眾、無學慧眾、無學解脫眾、無學解脫知見眾。
[0114c27] 又成就五法:能教弟子增上戒、增上梵行;知 犯、不犯;知悔過、未悔過;滿十歲,若過十歲,應 授人具足戒。
[0114c29] 度沙彌、為人作依止,亦如是。
[0115a01] 有一出家外道來到僧坊,語諸比丘言:「大德! 與我出家受具足戒。」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 白佛,佛言:「應先與作四月日別住白二羯磨
試之,若合諸比丘意,然後與出家受具足戒 羯磨法。」
[0115a05] 應教外道脫革屣,偏袒右肩,一一禮 僧足,胡跪合掌,白言:「大德僧聽!我某甲,先 外道,今求此法律中出家,從僧乞四月日別
住。願僧憐愍故,與我作別住法,若合諸比丘 意,然後與我出家受具足戒!」如是三乞。
[0115a09] 應一 知法比丘白言:「大德僧聽!此某甲,先外道,欲 於此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今從僧乞四月
日別住法。僧今與四月日別住法,若合僧意, 當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 是。」
[0115a14] 「大德僧聽!此某甲,先外道,欲於此法律中 出家受具足戒,今從僧乞四月日別住法。僧 今與四月日別住法,若合僧意,當與出家受
具足戒。誰諸長老忍,默然;若不忍者,說。僧已 與某甲外道四月日別住法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0115a19] 不合僧意者:若早入聚落,際暮 乃歸;若數往寡婦、婬女、年長童女家,數與共 語,作求色欲種種方便;若聞毀呰本所事外
道,而懷瞋忿;聞讚歎三寶,不喜不樂;不樂比 丘威儀,不樂誦習佛經,不樂受教誡,是名 不合僧意。若無此名為合,應與出家受具足 戒。
[0115a26] 爾時諸比丘度負債人與受具足戒,受具 足戒已,入王舍城乞食。債主見,語言:「汝負我
債,誰聽汝出家?」有言:「應奪取衣鉢,捉以付官!」 或有言:「已入無畏城,應放使去。何以故?瓶沙 王有令,若國內有毀辱比丘、比丘尼者,當與
重罪。」債主便譏訶言:「此諸沙門無有可度、 不可度者。云何度負債人?無沙門行,破沙門 法!」諸長老比丘聞,種種訶責,以是白佛。佛問
諸比丘:「汝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 訶責已,告諸比丘:「不應度負債人與受具 足戒。度及授具足戒時,皆應先問:『汝負債
不?』若言:『不負。』應度、應受;若言:『負。』不應度、不應 受。若度、若受,皆突吉羅。若不問亦如是。度 奴亦如是。」
[0115b11] 爾時有一小兒,父母教就師學書及諸技術, 彼師兼使餘作,又數與杖,便捨師歸。父母即 遣 還師所,便作是念:「師既苦我,父母復不念
惜。我今於何許,得脫此患?唯當出家受具 足戒。」念已,即往僧坊白諸比丘:「與我出家受 具足戒。」諸比丘即便度之。彼師既失,問其父
母,父母言:「我即遣還,何以不至?」於是父母及 師四出追覓,到僧坊問諸比丘,諸比丘皆言 不見,唯師默然而住,不得而歸。此兒後入王
舍城乞食,師見譏訶言:「沙門釋子常說不應 妄語,如何度我作人,而言不見?」諸長老比丘 聞,種種訶責,以是白佛。佛言:「不應度他作
人,亦如上說。從今若度人,應房房禮僧,自稱 名字,令僧盡識。」
[0115b25] 爾時舍衛城十七群童子不滿二十,畢陵伽 婆蹉與受具足戒,不堪忍飢喚呼求食,如 戒緣中說。與受具足戒時,應問:「年滿二十 不?」
[0115b29] 爾時諸比丘度阿練若賊與受具足戒,後入 王舍城乞食,諸居士見言:「此人先殺我如是 如是親里,劫我財物。」有言:「應捉付官!」乃至告
諸比丘,不應度亦如上說。
[0115c03] 復有諸賊厭作惡 業,求出家受具足戒。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 白佛,佛言:「聽將至人不識處,與出家受具足 戒。」
[0115c07] 爾時有一人為邑里所患,白王:「願王勅之,勿 復作惡!」王言:「汝等將來,我為汝殺!」彼人聞之,
即便叛走,遍求不得。復以白王,王即與勅 令,若有得者聽即殺之。彼人復聞,作是念:「我 今於何得全性命?唯有沙門釋子道中乃可
濟耳!」便到僧坊求出家,諸比丘即度之。後入 王舍城乞食,諸人見便欲捉殺;或有人言:「既 已出家,便是已死,不須復殺。」或復有言:「此人
已入無畏城。」乃至告諸比丘,不應度亦如上 說。
[0115c17] 爾時跋難陀有二沙彌,一名騫茶、二名 磨竭陀,更互行婬。諸長老比丘聞,以是白 佛。佛問跋難陀:「汝實畜二沙彌不?」答言:「實爾。
世尊!」佛種種訶責已,告諸比丘:「不應畜二沙 彌,畜者突吉羅。」
[0115c22] 爾時有一家為非人所害,唯有父子二人。父 作是念:「我家喪破,恐殃未已,且復飢窮,當於 何處得免斯患?」復作是念:「沙門釋子多諸供
養、疾病醫藥,我今便可將兒出家受具足戒。」 念已,往到僧坊白諸比丘:「與我出家受具足 戒。」諸比丘便與出家受具足戒。入城乞食,一
手抱兒,一手擎鉢。諸白衣見,譏訶言:「此沙門 釋子不修梵行。」或有言:「當是未出家時,有此 兒耳!但諸比丘何不待大,然後度之?乃使此
人抱兒乞食。誰不謂此破於梵行?」諸長老比 丘聞,以是白佛,佛言:「不應度小兒!」
[0116a04] 爾時摩竭國人得七種重病,舉身惡瘡、癰、白 癩、半身枯、鬼著、赤斑、脂出,治此諸病唯有耆 域,餘無能者;而瓶沙王有令,勅耆域言:「汝
當治我宮內及比丘、比丘尼病,不得治餘人!」 由是諸病人皆求出家受具足戒,諸比丘皆 與出家受具足戒,為索藥草,和合煮擣,多事
多務,妨廢行道。諸白衣見,譏訶言:「此諸沙門 如醫、如醫弟子,常合湯藥度重病人。無復可 度、不可度者。無沙門行,破沙門法!」
[0116a12] 復有一長 者,頓得七種重病,往語耆域:「為我治之。」答言: 「汝豈不聞王有令乎?」長者復言:「密為我治,當
雇汝百千金錢。」答之如初。長者復加二百、三 百、四百、五百、千金錢,乃至合家財物,及於妻 子悉為奴婢。答亦如初。彼長者復作是念:「如
此不果,唯當出家受具足戒。」便往僧坊白諸 比丘:「與我出家受具足戒。」諸比丘即與出家 受具足戒。耆域為治七日都差,不復得治王
宮人,宮人病已有死者。彼長者既差,即便還 俗。耆域見,問言:「汝已出家,何以罷道?」答言:「我 本無出家意,以汝不肯為我治病,故權出家。
病既已差,是故還俗。」於是耆域往到佛所,具 以白佛:「王若知此,罪我不少!願佛教諸比丘 不應度重病人!」佛為耆域說種種妙法,遣還
所住。佛問諸比丘:「汝等實度重病人不?」答言: 「實爾。世尊!」佛種種訶責已,告諸比丘:「不應度 重病人!」亦如上說。
[0116b01] 爾時諸比丘度屬官人,後入王舍城乞食,諸 居士見識,譏訶言:「云何沙門釋子度屬官人? 此輩無可度、不可度者。無沙門行,破沙門法!」
[0116b04] 又阿闍世王有一健將,力當千人,時人號曰 千人力士,厭惡世苦,作是念:「諸沙門釋子等 行正法,我當往彼出家以盡苦源。」即到僧
坊求度,諸比丘即便度之。王後欲出軍不見 此人,即問所屬。所屬白王:「不知所在。」王便 令曰:「若軍集不至,當以軍法罪之!」至軍集
日復問:「彼人來未?」答言:「未來!」王言:「步軍無此 人,猶如象軍無第一象。」軍甲既解,方聞沙門 釋子度令出家,王便瞋言:「如是不久,沙門當
度我兵盡!」王即立嚴制:「若復有度官人者,當 折其和尚肋骨,截其阿闍梨舌,與餘僧重 生革沙鞭八下,驅出國界。」諸長老比丘聞種
種訶責,以是白佛。佛問諸比丘:「汝等實爾不?」 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訶責已,告諸比丘:「不 應度屬官人!」亦如上說。
[0116b19] 爾時諸比丘長住王舍城,諸居士譏呵言:「外 道尚知隨時移止,沙門釋子樂著一處,四時 不動,與世人何異?」諸比丘以是白佛。佛告阿
難:「汝可宣語諸比丘,如來今當遊行南方,若 欲從者任意同去。」阿難受教遍宣此旨。諸比 丘中有一歲至九歲,聰明慚愧欲學戒者,作
是念:「若我和尚、阿闍梨去者當從,不去則止。 何以故?若我此請依止,彼當復請,則多事多 務,妨廢行道。」佛既發行,從者甚少。佛與少比
丘遊行南方,漸漸還王舍城。佛以是事集 比丘僧,問阿難言:「從我南行比丘何以太少?」 阿難具以事答,佛種種讚少欲知足,讚戒、讚
持戒已,告諸比丘:「成就五法得離依止:戒成 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知見成就。」 皆如得授人戒中說。
[0116c06] 爾時世尊在釋迦國,諸比丘度父母所不聽 人,諸居士譏呵如上。
[0116c07] 於後世尊晨朝著衣持 鉢到淨飯王宮。時羅睺羅母,將羅睺羅在 高樓上,遙見佛來,語言:「汝見彼沙門不?」答
言:「見!」又語言:「彼是汝父,可往索父餘財。」佛既 入宮,於中庭露地坐,羅睺羅馳下趣佛,頭面 禮足,立佛影中,白言:「是影甚樂!願佛與我父
餘財!」佛語言:「汝審欲得不?」答言:「欲得!」佛便將 還所住,告舍利弗:「汝可度之。」舍利弗白佛: 「世尊先制不得畜二沙彌,我已有周那,不復
得度。」佛言:「今聽如汝等能教誡者,畜二沙 彌。」
[0116c17] 應作如是度:先授優婆塞三歸法,教言:「我 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如是三
說。復教言:「我某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 比丘僧已。」亦三說。「我是佛婆伽婆優婆塞。」復 應教言:「我某甲,盡壽不殺生、盡壽不盜、盡壽
不邪婬、盡壽不妄語、盡壽不飲酒。」
[0116c22] 復應教言: 「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如是三 說。「我今於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所,出
家作沙彌,和尚某甲。」即應語言:「盡壽不殺 生,是沙彌戒;盡壽不盜,是沙彌戒;盡壽不 婬,是沙彌戒;盡壽不妄語,是沙彌戒;盡壽
不飲酒,是沙彌戒;盡壽不歌舞作倡伎樂, 不往觀聽,是沙彌戒;盡壽不著華香塗身,是 沙彌戒;盡壽不坐臥高大床上,是沙彌戒;盡
壽不受畜金銀及錢,是沙彌戒;盡壽不過 時食,是沙彌戒。」是為沙彌十戒。
[0117a04] 時淨飯王聞 佛已度羅睺羅,便大懊惱,出詣佛所,白佛言: 「佛昔出家,尚有難陀,不能令我如今懊惱。難
陀已復出家,餘情所寄唯在此子。今復出家, 家國大計永為斷絕,未能忘情,何能自忍?」王 又推己而白佛言:「子孫之愛徹過骨髓。如何
諸比丘誘竊人子,而度為道?願佛從今勅諸 比丘,父母不聽不得為道!」佛為王說種種妙 法,示教利喜已,辭退還宮;即以是事集比丘
僧,問諸比丘:「父母不聽,汝等實度與受具足 戒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訶責已,告諸 比丘:「從今父母不聽不得度!」亦如上說。
[0117a16] 爾時王舍城有大富長者,信樂佛法,常飯食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後為非人所害, 唯二小兒在,遂大貧窮,恒拾殘食。二兒先數
見諸比丘故,遙見比丘便走往趣,為捉衣鉢, 坐比丘膝上。諸比丘恐污衣鉢,輒避遠去。諸 居士見,譏訶言:「此家先富,一切沙門無日不
往。今見孤窮,便捨遠避,不知恩養,唯食是 親。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聞,種種 訶責,以是白佛。佛問諸比丘:「汝等實爾不?」
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訶責已,問阿難:「彼二 小兒為已幾歲?能於食上驅烏未?」答言:「已能! 大者八歲,小者七歲。」佛告諸比丘:「今聽度小
兒,乃至能驅烏者。」
[0117a28] 諸比丘既度二小兒已,恒 教驅食上烏,而不與正食。諸居士見:「此諸沙 門,常讚歎施平等食;而今度二小兒,但令驅
烏,不與正食。」諸長老比丘聞,以是白佛。佛言: 「如上座所得食分,亦應以此與沙彌;驅烏小 兒,亦應等與。」
[0117b05] 爾時有一摩納害母,思惟罪重,常有悔懼,不 知云何得滅此罪?念言:「沙門釋子等行正法, 淨修梵行,我若於彼出家,罪應微輕。」便到僧
坊白諸比丘:「與我出家受具足戒。」諸比丘問: 「摩納!汝外道不敬信佛法,今何故欲於中出 家?」便以實答。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
言:「害父母人於我法中不復生,不應與出家 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應滅擯。」
[0117b13] 爾時有阿練若賊,殺一住阿練若處比丘,從 是已後,心常惱熱,猶如熱灰自炮其身,晝夜 苦痛無有暫寧,作是念:「沙門釋子等行正法,
淨修梵行,我若於彼出家,可得離此熱惱。」念 已,即到僧坊求出家。諸比丘語言:「汝是阿練 若賊,恒欲殺人,奪人財物,無憐愍心。今何故
欲於佛法律中出家?」便以實答。諸比丘不知 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彼比丘是阿羅漢,此 人於我法中不復生,不應與出家受具足戒, 若已受具足戒應滅擯。」
[0117b23] 爾時調達惡心出佛身血,諸比丘不知云何 待遇?以是白佛,佛言:「惡心出佛身血,於我法 中不復生,不應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
足戒應滅擯。」調達破僧不應與出家亦如是。
[0117b27] 爾時佛遊拘薩羅國,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 十人俱,漸漸遊行到黑闇河邊,止娑羅林下。 有一比丘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
白佛言:「世尊!此娑羅林是破眾多比丘尼梵 行處。」佛問:「汝云何知?」答言:「我時在此!」又問:「汝 破比丘尼梵行耶?」答言:「如是!」佛告諸比丘:「婬
比丘尼人,於我法中不復生,不應與出家受 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應滅擯。」
[0117c06] 爾時有一阿修羅子厭生老病死,作是念:「沙 門釋子等行正法,淨修梵行。我當於彼出家, 盡諸苦源。」念已,化作人形往僧坊求出家,諸
比丘即與受具足戒,食一人分食,乃至七人 分食,猶故不飽;復食僧殘食,亦復不足。時王 舍城有二居士,同日各請五百僧。諸比丘同
往一家,唯化比丘獨至一處,須臾食五百人 分盡。諸居士譏訶言:「云何諸比丘度非人?」彼 比丘覺人知已,忽便還本。諸長老比丘聞,以
是白佛。佛言:「於我法中非人不生,不應與出 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應滅擯。受具足 戒時,應問:『汝是非人不?』」
[0117c17] 爾時善自在龍王 厭生老病死,念欲出家,化作一摩納,乃至諸 比丘度與受具足戒,亦如上。龍法二時不
能變形,行欲時、睡眠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