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saṅghikavinaya (Mohesengzhi Lu) 摩訶僧祇律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摩訶僧 祇 律卷第十三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 共法顯譯
明單提九十二事之二
[0330c28]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時城中有大富婬 女家,多饒財寶種種成就,庫藏盈溢守備牢 固,外賊伺求無能得者。時有一賊主,善作方
便,遣使語婬女言:「我等欲詣某池上,多請婬 女設種種飲食,自恣娛樂。汝便可好自莊嚴 詣彼池上,勿令不好,為彼所嗤。」女人之心以
妬勝為先,名衣上服珠璣瓔珞,盡以嚴身,種 種莊飾光焰曜目,往赴彼請。時此賊主方便 誘導,將詣避隱深邃之處,婬女問言:「向請諸
女今何所在?」答言:「須臾當至,且作歡樂。」彼時 婬女便作是念:「今觀此人是賊無疑。何以知 之?此非本期處;又諸女悉皆不來。」日遂向暮,
婬女便言:「我欲還家。」賊主報言:「且相娛樂,何 乃怱怱?」時女思惟:「此定作賊,必為彼所困。我 有妙術六十四種,今正是時。若不用者,何以
免濟?」爾時此女偽現姿媚愛相,與賊交杯, 似自飲酒,勸賊令盡。外現慇懃,妖媚親附,內 心與隔,使彼賊心耽惑悅樂,不復有疑。時賊
主獨將婬女至一屏處,酒勢遂發,醉無所覺。 此女徐自歛身離賊,收襆嚴飾,向舍衛城。 城門已閉,迴向祇洹,寺門亦閉。爾時門外有
一長老比丘,字迦盧,去門不遠,在一屏處,敷 繩床而坐,衣四垂下。此婬女於恐怖中來趣 安隱處,即入長老床下。迦盧爾時入三昧,不
察床下。賊夜半後醉醒,欲剝婬女,覓而不見。 賊帥問諸伴言:「汝等見此女人不?」皆言:「不見。」 各各把火求覓,都不知處,復相謂言:「若如
是不得者,當求脚跡。」即尋跡到舍衛城門。門 閉復尋跡遂至祇洹門下,便失其跡不知所 向。賊雖見是比丘,無有疑心。爾時天遂向曉,
舍衛城中已打明鼓,復聞象馬雞狗之聲。爾 時賊帥便相謂言:「今失此女,不知所在。天復 欲曉,不宜久停,當還林中避隱之處。」作是念
已,即還林中。天曉,城中人民象馬車乘出城, 又諸優婆塞亦皆出城,禮覲世尊已,過禮迦 盧比丘,見此婬女於床下而出,眾人見已皆
譏嫌言:「此阿練若,云何納衣乞食,通夜與婬 女從事,曉乃放去?失沙門法。何道之有?」爾時 長老陀驃摩羅子迦盧比丘醜名流布。諸比
丘聞已,具白世尊,佛言:「比丘!是陀驃迦盧比 丘,非梵行惡名流布。汝等當於屏處三問、多 人中三問、僧中三問。」屏處問者,應作是問:「長
老陀驃迦盧!諸梵行人作是語,是事知不?」答 言:「不知作、不憶作。」如是第二、第三,多人中三 問、眾僧中三問,亦如是。諸比丘白佛言:「世尊!
是陀驃迦盧比丘已於屏處三問、多人中三 問、眾僧中三問,自言不知作、不憶作。」佛告諸 比丘:「是陀驃迦盧比丘清淨無罪,僧應與憶
念毘尼滅,清淨共住。」作求聽羯磨,羯磨者 應作是說:「大德僧聽!是長老陀驃迦盧!諸梵 行人作是語,自言不知作、不憶作。若僧時到,
僧長老陀驃迦盧,欲從僧乞憶念毘尼滅,清 淨住。諸大德聽!是陀驃迦盧比丘欲從僧乞 憶念毘尼滅,清淨住,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乞法者,是陀驃迦盧比丘,偏袒右肩、脫革 屣、右膝著地,作是言:「我陀驃迦盧比丘,諸梵 行人作是語,我不知作、不憶作。我陀驃迦盧
今從僧乞憶念毘尼滅,清淨住。唯願僧與 我憶念毘尼滅,清淨住。」如是第二、第三乞。 羯磨人當作是說:「大德僧聽!長老陀驃迦盧,
諸梵行人作是語,自言不知作、不憶作。已從 僧乞憶念毘尼滅,清淨住。若僧時到,僧與 長老陀驃迦盧憶念毘尼滅,清淨住。白如
是。」「大德僧聽!是長老陀驃迦盧,諸梵行人作 是語,自言不知作、不憶作。已從僧乞憶念毘 尼滅,清淨住。僧今與長老陀驃迦盧憶念毘
尼滅,清淨住。諸大德忍與長老陀驃迦盧憶 念毘尼滅清淨住者默然,若不忍便說。是初 羯磨。」如是第二、第三說。「僧已與長老陀驃迦
盧憶念毘尼滅清淨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0331c12] 佛問諸比丘:「已與陀驃迦盧憶念毘尼未?」答 言:「已與。」佛言:「比丘五法成就非法與憶念毘
尼。何等五?不清淨清淨想與、清淨不清淨想 與、不先檢校、非法、不和合,是名五非法與憶 念毘尼。五如法與憶念毘尼。何等五?清淨清
淨想與、不清淨不清淨想與、先檢校、如法、 和合,是名五如法與憶念毘尼。」時諸比丘白 佛言:「云何,世尊!是婬女人為賊所逐?」佛言:
「不但今日為賊所逐,過去世時以曾為彼所 逐,如《怨家本生經》中廣說。」
[0331c22] 爾時尊者阿難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 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憶念毘尼?」佛語阿
難:「若比丘謗比丘,若波羅夷、僧伽婆尸沙、波 夜提、波羅提提舍尼、越毘尼,當疾集僧。疾集 僧已,問是比丘和上、阿闍梨、同友知識,作
是言:『長老!汝知某比丘先來為人,戒行何似? 與誰為知識?彼知識為善惡?』若言:『某甲先來 持戒行清淨,與善知識同友犯小小罪,心懷
慚愧速疾除悔。』如是人僧應與憶念毘尼。若 言:『我知彼比丘先來戒行不清淨,又與惡知 識從事,犯罪不能如法悔過。』阿難!如是比丘
僧不應與憶念毘尼滅。如是阿難!如法如律 與憶念毘尼滅誹謗諍已,若客比丘、若去 比丘、若與欲比丘、若見不欲比丘、若在坐睡
比丘、新受戒比丘,是諸比丘言:『作如是羯磨 不成就、不如法、愚癡無智,別佛別法別僧,猶 如牛羊不善羯磨不成就。』作如是更發起者,
波夜提罪,是名誹謗諍憶念毘尼滅。」云何誹 謗諍不癡比尼滅?
[0332a12]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尊者劫賓那有二共 行弟子:一名難提,二名鉢遮難提。是二比丘 本狂癡病,病時作種種非法;今已差,諸梵行
人猶故說其癡狂時所作。是二比丘聞是語 時,用為羞愧。以是因緣,語諸比丘。諸比丘 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是難提、鉢遮難提本
癡狂,病時作種種非法;今癡已差,諸梵行人 猶故說其本癡狂時所作。」佛告諸比丘:「汝等 當於屏處三問、多人中三問、僧中三問。」屏處
問者,應作是言:「長老!諸梵行人作是語,汝知 不?」答言:「不知作、不憶作。」如是第二、第三,多人 中三問,眾僧中三問,亦如是。諸比丘以是事
往白世尊:「已屏處三問、多人中三問、眾僧 中三問,自言不知作、不憶作。」佛告諸比丘:「是 二比丘本癡、今不癡,諸梵行人說前癡時所
行,自言不知作、不憶作。僧應與作不癡毘尼 滅。」作法者應作求聽羯磨,唱言:「大德僧聽!是 長老難提、鉢遮難提,本癡、今不癡,諸梵行人說
前癡行,自言不知作、不憶作。若僧時到,僧是 難提、鉢遮難提比丘,欲從僧乞不癡毘尼滅。 諸大德聽!是難提鉢遮難提欲從僧乞不癡
毘尼滅,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乞法者, 是難提、鉢遮難提,偏袒右肩、胡跪合掌,作是 言:「我某甲本癡、今不癡,諸梵行人說前癡行,
我不知作、不憶作。今從僧乞不癡毘尼滅,唯 願僧與我不癡毘尼滅。」如是第二、第三乞。僧 應語彼比丘言:「僧無有說汝事者。說汝事者,
汝當往語,使勿復說。」此比丘應往彼比丘所 言:「長老!我先狂癡時所作,我今不知作、不憶 作,願長老勿復說我癡時所作。」彼比丘若止
善,若不止應語彼和上、阿闍梨及同友知識, 作是言:「長老!汝弟子若同友知識,說我本 癡時所作,我不知作、不憶作,願長老為我呵
語彼勿復更說。」彼和尚阿闍梨應當呵語:「汝 不善,不知戒相,不聞世尊說癡狂、心亂作無 罪耶?」彼說事人若受者善。爾時僧應作羯磨,
羯磨人如是唱:「大德僧聽!長老難提、鉢遮難 提,本癡、今不癡,諸梵行人說前癡行,自言不 知作、不憶作。已從僧乞不癡毘尼滅。若僧時
到,僧與難提、鉢遮難提作不癡毘尼滅。白如 是。」「大德僧聽!是難提、鉢遮難提,本癡、今不癡, 諸梵行人說前癡行,自言不知作、不憶作。已
從僧乞不癡毘尼滅。僧今與某甲作不癡毘 尼滅。諸大德忍與難提、鉢遮難提不癡毘 尼滅忍者默然,若不忍便說。是初羯磨。」如是
第二、第三說。「僧已與某甲、某甲不癡毘尼滅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問諸比丘:「已 與難提、鉢遮難提不癡毘尼未?」答言:「已與。世
尊!」佛言:「五法成就,非法與不癡毘尼。何等五? 不癡癡想與、不請求舉事人使心柔軟、不從 僧乞不癡毘尼、非法、不和合,是名成就五非
法與不癡毘尼滅。成就五,如法與不癡毘 尼。何等五?不癡不癡想與、求請舉事人使心 柔軟、從僧乞不癡毘尼、如法、和合,是名成就 五如法與不癡毘尼。」
[0332c08] 時尊者阿難往詣佛所, 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所謂不癡毘尼,云何 名不癡毘尼?」佛告阿難:「有比丘本癡、今不癡,
諸梵行人說前癡行,爾時應疾疾集僧。集僧 已,如修多羅、如毘尼,隨此比丘事實,與不癡 毘尼。如是阿難!如法、如律、如世尊教,以不癡
毘尼滅誹謗諍事已,若客比丘乃至愚癡無 智,猶如牛羊更發起者,得波夜提罪。是名不 癡毘尼滅。」誹謗諍罪諍者,若比丘比丘相說
罪過,若波羅夷,乃至越毘尼。此罪諍用二毘 尼滅,所謂自言毘尼、覓罪相毘尼。自言毘 尼者。
[0332c20] 佛住舍衛城,時慧命羅睺羅到時,著入聚落 衣,持鉢入舍衛城。次行乞食,得還精舍。食已 執衣持鉢著常處,持尼師壇,向得眼林,欲
坐禪。中路見一比丘與女人作非梵行。見已,此 惡比丘作是念:「佛子羅睺羅見我作非梵行, 必語世尊。及其未語間,我當詣世尊所,先說
其過。」時惡比丘詣佛所,頭面禮足白言:「世尊! 我見尊者羅睺羅趣得眼林中路,共女人作 非法事。」爾時世尊默然不答。時尊者羅睺羅
在一樹下,正受三昧,從禪定起,來詣世尊所, 不憶惡比丘事,如常法頭面禮足,却住一面。 爾時世尊欲使羅睺羅憶向事故,即化作惡
比丘在其前,羅睺羅見已,即發本識,白世尊 言:「我向林中中路,見此比丘共女人作非梵 行。」佛言:「羅睺羅!若彼比丘亦作是語:『我見羅
睺羅中路作非梵行。』是事云何?」尊者羅睺羅 白佛言:「世尊!我無是法。」佛告羅睺羅:「若彼比 丘亦作是言:『我無是法。』是事云何?」羅睺羅復
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唯世尊知我。」佛言: 「彼復作如是言:『唯世尊知我。』此事云何?」羅 睺羅復白佛言:「唯願世尊!與我自言治。」佛
復告羅睺羅:「若彼比丘亦如是言:『願世尊與 我自言治。』者,復當云何?」羅睺羅白佛言:「若爾 者,願世尊俱與我二人自言治。」爾時世尊詣
眾多比丘所,敷尼師壇坐已,為諸比丘廣說 上事。說已告諸比丘:「與此比丘自言毘尼滅。 何以故?未來世或有惡比丘,誹謗清淨比丘,
不得自言治,便驅出故。」佛告諸比丘:「有八非 法,與自言毘尼。何等八?問重而說輕,輕事 不實,是名非法與自言治;問輕說重、問殘說
無殘、問無殘說殘、問輕說輕、問重說重、問殘 說殘、問無殘說無殘,如是一一皆不說實 罪,是名非法與自言治。有八如法與自言治。
何等八?問重說輕,實有輕罪而說輕,是名如 法與自言治;問輕說重、問殘說無殘、問無殘 說殘、問重說重、問輕說輕、問殘說殘、問無殘
說無殘,如是一一皆說實,是名八如法與自 言治。」
[0333a27] 爾時尊者阿難往詣佛所,頭面禮足,白 佛言:「世尊!所謂自言毘尼滅,云何名自言毘 尼滅?」佛告阿難:「若比丘比丘相說罪過,若波
羅夷乃至越毘尼罪。阿難!爾時應疾集僧。 疾集僧已,如修多羅、如毘尼、如世尊教,隨 此比丘事實,與自言毘尼滅。」如是阿難!如法、
如律、如世尊教,用自言毘尼滅諍事已,若客 比丘乃至更發起者,得波夜提罪,是名自言 毘尼滅。罪諍覓罪相毘尼者。
[0333b07] 佛住舍衛城時,長老尸利耶婆數數犯僧伽 婆尸沙罪,眾僧集欲作羯磨事時,尸利耶婆 不來,即遣使往喚:「長老尸利耶婆!眾僧集欲
作法事。」尸利耶婆念言:「正當為我故作羯磨 耳。」即心生恐怖,不得已而來。諸比丘問言:「長 老!犯僧伽婆尸沙罪耶?」答言:「犯。」彼生歡喜心,
作是念:「梵行人於我邊舉可懺悔事,非不可 治事。」白眾僧言:「聽我小出。」諸比丘於後作 是言:「此比丘輕躁、是不定人,出去已,須臾當
作妄語。應當三過定實問已,然後作羯磨。」 尸利耶婆出已,作是念:「我何以故受此 罪?諸比丘數數治我罪,我今不應受是罪。」諸
比丘即呼尸利耶婆入,入已問言:「汝實犯僧 伽婆尸沙罪耶?」答言:「不犯。」諸比丘問言:「向 汝何故僧中說有是罪,復言不犯。」尸利耶婆
言:「我不憶是事。」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呼 尸利耶婆來。」來已,佛以是事廣問尸利耶 婆:「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告諸比丘:「尸利
耶婆眾僧中見罪言不見、不見復言見,作是 語:『我不憶。』僧當與覓罪相比尼滅。」羯磨者 應作是說:「大德僧聽!尸利耶婆比丘!僧中見
罪言不見、不見復言見,自言不憶。若僧時到, 僧與尸利耶婆比丘覓罪相毘尼滅。白如是。」 「大德僧聽!尸利耶婆比丘!僧中見罪言不見、
不見復言見,自言不憶。僧今與尸利耶婆 比丘覓罪相毘尼滅。諸大德忍與尸利耶 婆比丘覓罪相毘尼滅忍者默然,若不忍便
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 與尸利耶婆比丘覓罪相毘尼滅竟,僧忍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告諸比丘:「是比丘僧
為作覓罪相毘尼羯磨已,是比丘應盡形壽 行八法。何等八?不得度人、不得與人受具足 戒、不得受人依止、不得受僧次請、不得作僧
使行、不得與僧作說法人、不得與僧作說比 尼人、不得與僧作羯磨人、僧作羯磨已是比 丘盡壽不聽捨,是名八法。」
[0333c13] 爾時尊者阿難往 詣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所謂覓罪相毘 尼,云何名為覓罪相毘尼?」佛告阿難:「若比丘
僧中見罪言不見、不見復言見,自言不憶作, 觝慢。爾時應疾疾集僧,集僧已,如修多羅、如 毘尼、如法,隨此比丘與覓罪相毘尼滅已。
僧應語是比丘言:『長老!汝不得善利。云何僧 中見罪言不見、不見復言見,自言我不憶作。』 以汝僧中作是語故,僧與汝作覓罪相羯磨。」
如是阿難!如法、如毘尼、如世尊教,與覓罪相 毘尼滅諍已,若客比丘乃至更發起者,得波 夜提。是名罪諍用覓罪相毘尼滅竟。相言諍,
用三毘尼滅。前已說現前毘尼竟。多覓毘尼 滅相言諍者。
[0333c27] 佛住舍衛城拘睒彌,時有二部大眾,各有一 師:一名清論,二名善釋清論。有一共行弟子 名雹口,善釋有一共行弟子名坫雹。第一
依止弟子名頭頭伽,第二依止弟子名吒伽; 第一有優婆塞弟子名頭磨,第二優婆塞弟 子名無烟;第一有檀越名優陀耶王,第二檀
越名渠師羅居士;第一優婆夷弟子名舍彌 夫人,第二優婆夷弟子魔揵提女名阿 㝹 波 磨;第一後宮青衣弟子名頻頭摩邏,第二
後宮青衣弟子名波馱摩邏人。各有五百 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 第一眾主入廁行訖,欲用水,見水中有虫,以
草橫器上為相。第二眾主依止弟子,後來入 廁,見水器上有草,便作是言:「是何無羞人?持 草著水器上。」第一眾主共行弟子聞此語已,
語其人言:「汝云何乃持我和上名無羞人?」 因此事故,二部四眾遂生大諍。時拘睒彌國 舉城內外諍鬪之聲,內外嬈動,猶如金翅鳥
王入海取龍,水大波涌。如是大諍唯正共諍 草非草,是故諸比丘鬪諍,同止不和,說法非 法、律非律、重罪輕罪、可治不可治、法羯磨非
法羯磨、和合羯磨不和合羯磨、應作不應作。 爾時坐中有一比丘,作是語:「諸大德!此非 法、非律,與修多羅不相應、與毘尼不相應、與
優波提舍不相應,與修多羅、毘尼、優婆提舍 相違,但起諸染漏。如我所知,是法、是律、是佛 教,與修多羅、毘尼、優波提舍相應,如是不生
染漏。」是比丘言:「諸大德!我不能滅此諍,當詣 舍衛城,到世尊所,當問滅此諍事。」是比丘到 已,頭面禮佛足,却住一面白世尊言:「拘睒
彌諸比丘鬪諍,更相言說同止不和,乃至我 不能滅諍事,我當往白世尊滅此諍事。唯願 世尊!為諸比丘滅此諍法。」
[0334b01] 爾時佛告優波離: 「汝往與拘睒彌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教,所謂 多覓毘尼滅此諍事。如是諸釋種及諸離車
等斷事時不可即了者,亦與多覓毘尼滅。優 波離!諍事有三處起,若一人、若眾多、若僧;亦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