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rmaguputakavinaya (Si Fen Lu) 四分律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四分律卷第九 (初分之九)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 共竺佛念等譯
◎三十捨墮法之四
[0621c07]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 丘畜鉢,好者持、不好者置,如是常營覓好 鉢,畜鉢遂多。時有諸居士詣房觀看,見六
群比丘畜多鉢,見已皆譏嫌言:「沙門釋子求 欲無厭,不知慚愧,外自稱言:『我知正法。』如 是何有正法?乃畜爾所多鉢,如陶師賣瓦
肆處。」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 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云 何畜鉢,好者受持、不好者便置,常營覓好
鉢,畜鉢遂多?」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 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言:「汝所
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 行,所不應為。云何畜鉢,好者受持、不好者 置,常營覓好鉢,畜鉢遂多?」以無數方便呵
責已,告諸比丘:「跋難陀癡人!多種有漏處,最 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 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
丘畜長鉢,尼薩耆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 丘結戒。
[0621c26] 時阿難得蘇摩國貴價鉢,意欲與 大迦葉,以迦葉常畜此國鉢故。而迦葉不 在,作是念:「世尊與比丘結戒,若比丘畜長
鉢者尼薩耆波逸提。我今得蘇摩國貴價鉢, 意欲與大迦葉。然不在,不知云何?」時阿難 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白佛
言:「世尊!世尊與比丘結戒,若比丘畜長鉢 者,尼薩耆波逸提。我今得蘇摩國貴價鉢, 意欲與大迦葉。然不在,不知云何?」佛問
阿難:「大迦葉更幾日當還?」阿難白佛言: 「却後十日當還。」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 僧,隨順說法,無數方便讚歎頭陀嚴整、少欲
知足、樂出離者,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諸 比丘畜長鉢至十日。當如是說戒:若比丘 畜長鉢,不淨施得齊十日。過者,尼薩耆波 逸提。」
[0622a12] 比丘義如上。
[0622a12] 鉢者,有六種:鐵鉢、蘇摩 國鉢、烏伽羅國鉢、憂伽賒國鉢、黑鉢、赤鉢。大 要有二種:鐵鉢、泥鉢。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
此是鉢量,如是應持,應作淨施。
[0622a15] 若比丘一 日得鉢,乃至十日得鉢,畜至十一日明相 出,十日中所得鉢,盡尼薩耆波逸提。若比丘
一日得鉢,二日不得,三日得、四日得,如是乃 至十日得鉢,至十一日明相出,九日中所得 鉢,盡尼薩耆波逸提。若比丘一日得鉢、二日 得,三日不得
(如是轉降,乃至十日不得鉢,作句亦如上) 。若比丘一 日得鉢,二日、三日不得,四日得,乃至十日得 鉢,至十一日明相出,八日中所得鉢,盡尼薩
耆。若比丘一日得鉢、二日得鉢,三日、四日不 得,五日得鉢 (如是轉降,乃至九日、十日不得鉢,作句亦如上) 。若比丘
一日得鉢,二日、三日、四日不得鉢,五日得鉢, 乃至十日得鉢,至十一日明相出,七日中所 得鉢,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鉢、二日得鉢,
三日、四日、五日不得鉢 (如是轉降,乃至八日、九日、十日不得鉢,作 句亦如上) 。若比丘一日得鉢,二日、三日、四日、五日
不得鉢,六日得鉢,乃至十日得鉢,十一日 明相出,六日中所得鉢,盡尼薩耆。若比丘 一日得鉢、二日得,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不得 鉢
(如是轉降,乃至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鉢,作句亦如上) 。若比丘一日得 鉢,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不得鉢,七日得
鉢,乃至十日得鉢,至十一日明相出,五日 中所得鉢,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鉢、二 日得,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不得鉢,八日 得鉢
(如是轉降,乃至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鉢,作句亦如上) 。若比丘一日 得鉢,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不得鉢,
八日得鉢,乃至十日得鉢,至十一日明相 出,四日中所得鉢,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 得鉢、二日得,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 不得鉢
(如是轉降,乃至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鉢,作句亦如是) 。若比 丘一日得鉢,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
八日不得鉢,九日、十日得鉢,三日中所得 鉢,至十一日明相出,盡尼薩耆。若比丘一 日得鉢、二日得鉢,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 八日、九日不得鉢
(如是轉降,乃至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鉢, 作句亦如上) 。若比丘一日得鉢,二日、三日、四日、五日、
六日、七日、八日、九日不得鉢,十日得鉢,十 一日明相出,二日中所得鉢,盡尼薩耆。若比 丘一日得鉢、二日得,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
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鉢 (如是轉降,乃至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 日、九日、十日不得鉢,作句亦如上) 。若比丘一日得鉢,二日、三日、
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鉢, 十一日明相出,一日中所得鉢,尼薩耆。若 比丘一日得鉢不淨施,二日得鉢淨施,三日
得鉢乃至十日得鉢不淨施,至十一日明 相出,九日中所得鉢,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 得鉢、二日得鉢不淨施,三日得鉢淨施,四 日得鉢不淨施
(如是轉降,乃至十日得鉢不淨施、淨施,作句亦如上) 。如 是遣與人 (句亦如上) 、若失 (句亦如上) 、若故壞 (句亦如上) 、若
作非鉢 (句亦如上) 、若作親友意取、 (句亦如上) 、若忘 去 (句亦如上) ,盡尼薩耆。
[0622c07] 若犯尼薩耆,鉢不捨更 貿餘鉢,一尼薩耆波逸提、一突吉羅。此尼薩 耆鉢當捨與僧、若眾多人、若一人,不得別
眾捨。若捨不成捨,突吉羅。捨時應往僧中, 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著地, 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畜
長鉢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僧。」彼捨已當 懺悔。前受懺人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 某甲比丘,畜長鉢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
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此某甲比丘懺。白 如是。」如是白已受彼懺,當語彼比丘言: 「自責汝心。」比丘報言:「爾。」僧即應還彼比丘
鉢,白二羯磨應如是與。眾中當差堪能羯 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 丘,畜長鉢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
時到僧忍聽,還此某甲比丘鉢。白如是。」「大 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畜長鉢過十日,犯捨 墮,今捨與僧。僧今還此某甲比丘鉢。誰諸
長老忍僧還此某甲比丘鉢者默然,誰不忍 者說。」「僧已忍還此某甲比丘鉢竟,僧忍,默 然故,是事如是持。」
[0622c27] 若僧中捨鉢竟,不還 者,突吉羅。若有人教言:「莫還。」者,突吉羅。 若轉淨施、若遣與人、若故壞、若作非鉢、若
數數用,一切突吉羅。
[0623a01] 比丘尼,尼薩耆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0623a02] 不 犯者,十日內若淨施、若遣與人、若劫奪想、 若失想、若破想、漂想,不犯。若奪鉢、若失鉢、若
燒鉢、若漂鉢,取用、若他與用,若受寄鉢比丘 死、若遠行、若休道、若被賊、若遇惡獸所害、若 為水所漂不遣與人,不犯。
[0623a07] 不犯者,最初 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一竟)
[0623a09]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跋難 陀釋子鉢破,入舍衛城語居士言:「知不?我 鉢破,汝為我辦之。」時彼居士即市鉢與。復
至餘居士家言:「我鉢破,汝為我辦之。」彼諸 居士即復市鉢與。彼破一鉢,求眾多鉢畜。 時諸居士於異時共一處集。有一居士語
諸居士言:「我今獲福無量!」諸居士問:「云何獲 福無量?」答言:「尊者跋難陀鉢破,我買鉢與,是 故獲福無量。」諸居士各各自言:「我等亦得福
無量。」餘居士問言:「汝何因緣得福無量?」諸居 士答言:「跋難陀鉢破,我等亦市鉢與之。」諸居 士皆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求欲
無厭,外自稱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 破一鉢求眾多鉢畜。檀越雖施無厭,而受 者應知足。」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
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釋子 言:「云何汝破一鉢求眾多鉢畜?」諸比丘往 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
白世尊。世尊爾時集諸比丘,呵責跋難陀 釋子:「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 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破一鉢而
求多鉢畜?」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 比丘:「此跋難陀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
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畜鉢 減五綴不漏,更求新鉢,為好故,尼薩耆波 逸提。彼比丘應往僧中捨,展轉取最下鉢 與之令持,乃至破應持,此是時。」
[0623b08] 比丘義如 上。
[0623b09] 五綴者,相去兩指間一綴。
[0623b09] 若比丘鉢破減 五綴不漏,更求新鉢,尼薩耆波逸提。若滿 五綴不漏,更求新鉢者,突吉羅。此尼薩耆
應捨與僧,是中捨者,於此住處僧中捨。 應往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 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
甲比丘,鉢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鉢,犯捨 墮,今捨與僧。」捨已當懺悔。前受懺人當作 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鉢破減五綴不
漏,更求新鉢,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 僧忍聽,我受此某甲比丘懺。白如是。」如是 白已受彼懺,當語彼人言:「自責汝心。」彼比
丘答言:「爾。」此比丘鉢若貴價好者應留置, 取最下不如者與之。應作白二羯磨,應如 是與。僧中當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
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鉢破減五綴不 漏,更求新鉢,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 僧忍聽,與此某甲比丘鉢。白如是。」「大德僧
聽!此某甲比丘,鉢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 鉢,犯捨墮,今捨與僧。僧今與此某甲比丘 鉢。誰諸長老忍僧與此某甲比丘鉢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此某甲比丘鉢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比丘鉢應作 白已問僧,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
僧忍聽,以此鉢次第問上座。白如是。」作此 白已,當持與上座。若上座欲取此鉢,與 之。應取上座鉢與次座。若與彼比丘,彼
比丘應取,不應護眾僧故不取,亦不應 以此因緣受持最下鉢,若受,突吉羅。若第 二上座取此鉢,應取第二上座鉢與第三 上座,若與彼比丘,彼比丘應受,不應護眾
僧故不受,不應以此因緣受最下鉢,若受, 突吉羅。如是展轉乃至下座,若持此比丘 鉢還此比丘。若持最下座鉢與,與時應 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僧中應差堪能
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 到僧忍聽,僧今以此最下座鉢,與某甲比 丘受持乃至破。白如是。」「大德僧聽!僧今以
此最下座鉢,與某甲比丘受持乃至破。誰 諸長老忍僧與此比丘鉢者默然,誰不忍者 說。」「僧已忍與此比丘鉢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0623c22] 彼比丘守護此鉢,不得著 瓦石落處、不得著倚杖下及著倚刀下、不 得著懸物下、不得著道中、不得著石上、
不得著果樹下、不得著不平地。比丘不 得一手捉兩鉢,除指隔中央。不得一手 捉兩鉢開戶,除用心。不得著戶閾內戶扉 下,不得持鉢著繩床木床下,除暫著。不
得著繩床木床間,不得著繩床木床角 頭,除暫著。不得立蕩鉢乃至足令鉢破。彼 比丘不應故壞鉢、不應故令失。若故壞,不 應作非鉢用。
[0624a04] 僧中捨鉢竟,不還者,突吉羅。 若教莫還者,突吉羅。若作淨施、若遣與人、 若故失、若故壞、若作非鉢用、若數數用,一 切突吉羅。
[0624a07] 比丘尼,尼薩耆波逸提;式叉摩那、 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0624a08] 不犯者,五綴 漏、若減五綴漏,更求新鉢。若從親里索、若 從出家人索、若為他索、他為己索、若不求 而得、若施僧鉢時當次得、若自有價
得買畜,一切不犯。
[0624a12]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 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二竟)
◎
[0624a14]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跋 難陀釋子欲縫僧伽梨,入城至諸居士家 語言:「汝今知不?我欲縫僧伽梨,須線。」居
士即與線。復往餘居士家語言:「我欲縫 僧伽梨,須線。」如是處處乞,得線遂多。彼 作是念言:「我可更餘時異處索線縫僧伽
梨。比丘衣服難得,應辦三衣,我今寧可持 此線使織師織作三衣。」即持線往與織 師,彼手自作繀自看織。諸居士見已譏嫌
言:「汝等觀此跋難陀釋子,乃手自作繀、自 看織師織作三衣。」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 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
陀:「云何多求線使織師織作三衣,手自作 繀、自看織師織作耶?」諸比丘往世尊所,頭 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 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 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多求線、手自
作繀、自看織師織作三衣?」世尊以無數方 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 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
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 丘自乞縷線,使非親里織師織作衣者, 尼薩耆波逸提。」
[0624b08] 比丘義如上。
[0624b08] 自乞者,在在 處處自乞。
[0624b09] 縷線者,有十種,如上十種衣縷 線也。
[0624b10] 織師非親里,與線者非親里,非親 里者犯。織師非親里,與線者或親里、或非 親里,非親里者犯。織師非親里,與線者是
親里,非親里者犯。或織師是親里、或非親里, 與線者非親里,非親里者犯。或織師是親里、 或非親里,與線者或親里、或非親里,非
親里者犯。或織師是親里、或非親里,與線者 是親里,非親里者犯。織師是親里,與線者 非親里,非親里者犯。織師是親里,與線者
或親里、或非親里,非親里者犯。
[0624b19] 若比丘自乞 線,使織師織作衣者,犯捨墮。若看織、若 自織、若自作繀者,盡突吉羅。
[0624b21] 此尼薩耆應捨 與僧、若眾多人、若一人,不得別眾捨。若捨 不成捨,突吉羅。捨時應往僧中,偏露右肩、
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著地,合掌作如 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自多乞縷線, 使織師織作衣,犯捨墮,今捨與僧。」捨已懺
悔。前受懺人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 甲比丘,自多求線使織師織作衣,犯捨墮。 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此比丘
懺。白如是。」白已當受懺,應語彼比丘言: 「自責汝心。」比丘答言:「爾。」僧即應還此比丘 衣,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眾中當差堪能
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 比丘,多求線使非親里織師織作衣,犯捨 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還此
比丘衣。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多 求線使非親里織師織作衣,犯捨墮。今捨 與僧。僧今還此某甲比丘衣。誰諸長老忍僧
還此某甲比丘衣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 忍還彼某甲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0624c12] 僧中捨衣竟,不還者,突吉羅。若有 人教言:「莫還。」者,突吉羅。若轉作淨施、若遣 與人、若自作三衣、若作波利迦羅衣、若壞、
若燒、若作非衣、若數數著,一切突吉羅。
[0624c15] 比 丘尼,尼薩耆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 突吉羅。是謂為犯。
[0624c17] 不犯者,織師是親里,與 線者是親里,若自織作鉢囊、革屣囊、針氈, 若作禪帶、若作腰帶、若作帽、若作 [袖-由+未] 、若
作攝熱巾、裹革屣巾,無犯。
[0624c20] 無犯者,最初未 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三竟)
[0624c22]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舍 衛城中有一居士,是跋難陀釋子親友知識, 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