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vibhāṣā (Sapoduopinipiposha)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七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九十事第二十
[0545b11] 此是不共戒,尼突吉羅,三眾突吉羅。闡那作 房,即日成即崩倒。作此大房用三十萬錢,功 用甚大。諸比丘為檀越說法,房雖崩倒功
德成就。房未壞時,佛已到此房中,即是受用。 佛是無上福田,佛既受用,功德深廣不可測 量。又云:房始成時,有一新受戒年少比丘
戒德清淨,入此房中以楊枝猗房。以此一 持戒比丘,已畢檀越信施之德。若起億數 種種房閣種種莊嚴,下至金剛地際,高廣嚴
飾猶若須彌。設有一淨戒比丘暫時受用, 已畢施恩。何以故?佛於無量劫中修菩薩行, 今得成佛道,始體解波羅提木叉以授眾
生。波羅提木叉非世間法,是背離世俗向泥 洹門。凡房舍臥具飲食湯藥是世間法,非 是離世難得之法。是故一淨戒比丘若暫受
用,已畢施恩。若作僧新房舍及以塔像,曠路 作井及作橋樑,此人功德一切時生,除三因 緣:一前時事毀壞、二此人若死、三若起惡
邪。無此三因緣者,福德常生。佛先已入此 房中上下重往返經行,令檀越施功德不空。 佛以神力感諸弟子與檀越次第說法。凡作
房法,有三品:上、中、下。覆房法,各自有限。若 下房以中上房覆法者,以珍重故、兼頓成 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提。若中房以上房
覆法者,亦以珍重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 提。若隨上中下覆法者,以頓成故,房成已一 波逸提。若不頓壘牆成,無罪。
九十事第二十一
[0545c10] 僧不差教比丘尼戒初緣。爾時佛告諸比丘: 「我教化四眾疲極。」
[0545c11] 問曰:「佛得那羅延身, 身無疲極;得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心無 疲極。何以言疲極耶?」
[0545c13] 答曰:「佛無疲極,隨世俗 法故。如父知子堪理家事,雖自有力,以兒 堪任故、欲以事業委付兒故,云我氣衰耄,家
事汝一切知之。佛亦如是,雖不疲極,欲以 教法以授弟子,隨世法故說言疲極。所以令 諸弟子教誡尼者,一以現無悋法故、二師
與弟子知見同故、三欲現槃特比丘功德 智慧故、四為諸比丘於尼眾各有因緣應受 教化故。」
九十事第二十二
[0545c23] 難陀者,更有難陀,非佛弟難陀。往昔維衛 佛出現於世,為眾生說法。彼佛滅後,有王 起牛頭栴檀塔,種種莊嚴。此王有五百夫人
供養此塔,各發願言:「願我等將來從此王邊 而得解脫。」爾時王者,今難陀是。爾時五百 夫人者,今五百尼是。以是本願因緣故,應 從難陀而得解脫。
[0546a01] 此中次第三戒已捨羯磨,教尼人故,三戒亦 捨。設為尼說法時至日沒者,以壞威儀,突吉 羅。若呵與尼說法人,以壞威儀故,亦突吉
羅。拘摩羅偈者,有堂名拘摩羅,以堂主名拘 摩羅故,堂名拘摩羅。佛在拘摩羅堂上,為拘 摩羅天說此偈,得入見諦。以是因緣,名拘摩 羅。
(九十事第二十三諸本皆闕)
九十事第二十四
[0546a09] 若不期而偶共同道,當使相去語言不相聞 處,若相聞已還,突吉羅。若尼與比丘期、比 丘不許,若比丘與尼共期、尼不許,若相聞
語聲,突吉羅。水道亦如是。水者,中涉行。尼與 比丘期行,突吉羅。此戒不共,三眾突吉羅。是 中犯者,若比丘與尼共期陸道行,從一聚落
至一聚落,波逸提;若中道還,突吉羅。向空地 無聚落處,乃至一拘盧舍 (五百弓也) ,波逸提;若中 道還,突吉羅。水道亦如是。若與式叉摩尼、沙
彌尼議共道行,同尼也。大眾前去者,以佛 在男子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又以 比丘於四眾中最上首故。以此因緣,故名大
眾。除因緣者,若多伴、所行道有疑怖畏。多 伴者,若有二三白衣,若議行者,突吉羅。若百 千伴亦爾。有白衣,不議無罪。水道亦如是。此
戒,若多尼共期行,止一波逸提。不犯者,不 期去。若有王夫人共行,不犯。設有夫人,若 共期,亦突吉羅。
九十事第二十五
[0546a28] 此是比丘尼不共戒,尼與比丘議載船,突吉 羅;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若一比丘與一尼 共期載一船,一波逸提。若比丘一,乃至與四
比丘尼共在一船,四波逸提。隨尼多少,隨 得爾所波逸提。若四比丘與一尼共載一船, 各得一波逸提。亦隨尼多少,得爾所波逸提。
與式叉摩尼、沙彌尼共期載船,同尼。是中犯 者,若比丘與比丘尼共期載一船,上水從一 聚落至一聚落,波逸提;道中還,突吉羅。若無
聚落空地,乃至狗盧舍,波逸提;中道還,突吉 羅。下水亦如是。不犯者,若不共期、若直渡。 若欲直渡為水所漂去、若直渡前岸端崩墮、
若失行具、若行船人不知捉船,如是比丘 本欲直渡,以此諸難或上或下,不犯。若尼與 比丘各在異船共期,無白衣伴,波逸提。若不
期,必使語聲不相聞,若相聞突吉羅。若陸道 行恐怖、水行無恐怖,共期無罪。若船有多白 衣,期無罪。
九十事第二十六
[0546b18] 此是不共戒,比丘與尼應量衣鉢,波逸提;沙 彌與非親里尼衣,突吉羅;比丘尼、式叉摩尼、 沙彌尼與非親里比丘衣,突吉羅。若比丘與
式叉摩尼、沙彌尼,同尼,波逸提。若遣使與,突 吉羅。若與五種糞掃衣,三種波逸提:牛嚼 衣、鼠囓衣、火燒衣;二種衣,突吉羅:男女初交
會所污衣、女人產所污衣。若與應量白衣,波 逸提,以染應法故。若與不如法色衣,亦波逸 提,亦以染應法故。若二比丘共與一尼衣,
若以一衣與二尼,突吉羅。若不應量衣鉢、 鍵 [金*慈] 匙 斫 一切器物,衣紐乃至一尺一寸 一縷,一鉢食中乃至一餅一果,皆突吉羅。
除打揵椎,眾中次第與食,不犯。是中犯者, 若非親里尼謂是親里。謂是親里者,如有 姊妹別離既久,後見他人謂是親里。又如
更娶異母,或以私通而生男女,或先懷妊 今生男女,以是因緣謂是親里。如是諸比 丘,以類可解。若與衣者,波逸提。若非親里
尼謂是親里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尼,與 波逸提。若非親里尼生疑,是親里非親里? 乃至是出家尼非出家尼?與衣,波逸提。若比
丘有親里尼,生非親里想者,謂若姊妹別離 既久,後設相見謂非親里。如父外通設生 男女,又如異母懷妊後適他家而生男女,
又如父與自家婢使共通而生男女,是謂親 里非親里想。若與衣者,突吉羅。若親里尼謂 非親里,乃至謂是出家,若生疑是親里非
親里?乃至是出家尼非出家尼?若非親里 尼,若謂若不謂、若疑若不疑,與不淨衣 駝毛衣牛毛衣羖羊毛衣雜毛織衣與,突吉 羅。
九十事第二十七
[0546c21] 若比丘尼與非親里比丘作衣,突吉羅;三眾 亦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為非親里比 丘尼作衣,隨一一事中波逸提。若割截篸,
突吉羅。若刺,針針波逸提。若直縫,針針突吉 羅。若繩綴時,突吉羅。若篸緣,突吉羅。若與 親里尼作,不犯。此中作衣盡是應量衣,若作
白衣、若作非法色衣,盡波逸提。若作五種糞 掃衣,三種波逸提,如前;二種突吉羅,亦如 前說。若尼遣使持衣財來,與作衣,突吉羅。
若使人與作,突吉羅。若二人共作一衣,突吉 羅。若與式叉摩尼作衣,波逸提。若與作一切 不應量衣,突吉羅。若浣,隨一一事突吉羅。若
染,一一灑波逸提。若作駝毛牛毛羖羊毛等 衣,亦波逸提。
九十事第二十八
[0547a07] 此是共戒,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若與式 叉摩尼、沙彌尼屏覆處坐,盡波逸提。屏覆者, 無慚愧處、可作 婬
欲處。獨與一尼者,更無第 三人。是中犯者,若比丘獨與比丘尼屏覆處 坐,波逸提。起已還坐,波逸提。隨起還坐,隨得 爾所波逸提。
九十事第二十九
[0547a14] 此是共戒,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若石女、 小女未堪任作婬欲者,突吉羅。前屏處戒,此 露處戒。後二食家中戒,與未受具戒人同房
宿過二宿戒,與女人同室宿戒。此六戒,譏嫌 事同而義有異。屏處、露處、二食家戒,此四 戒正二人,更無第三人成罪。後過再宿戒、與
女人同室宿戒,此二戒,設有多人亦得成罪。 又前四戒晝日犯,後二戒夜犯。此二戒如是 差別。是中犯者,若比丘獨與一女人露處共
坐,波逸提。起已還坐,波逸提。隨起還坐,隨得 爾所波逸提。相去一尋坐,波逸提。相去一尋 半坐,突吉羅。不犯者,若相去二尋坐、若過二 尋坐,不犯。
九十事第三十
[0547a28] 此是不共戒,沙彌突吉羅。此戒體,比丘尼向 檀越偏讚比丘功德智慧而後得食,波逸提。 若式叉摩尼、沙彌尼作因緣食,亦波逸提。請
大迦葉、舍利弗、大目連、阿那律,凡有五事,能 與眾生作現世福田:一入見諦道、二大盡 智、三滅盡定、四四無量、五無諍三昧。出見諦
道,所以令人得現世福。已從無始已來為 邪見所惱,今證見諦,盡一切五邪皆悉無 餘,不壞信見今始成就。以此因緣,令人現世
得福。大盡智生所以令人得現世福者,眾 生從無始來為癡愛慢所惱,今得盡智,三 垢永盡。以此因緣,令人得現世福。若出滅
盡定,亦令眾生得現世福。又言:從滅盡定 出,正似從泥洹中來,以此因緣故得現世福。 又言:若入滅盡定,必次第從初禪乃至非想
處,然後入盡定。若出定時,必從非想次 第入無所有處,乃至初禪入散亂心。以心遊 遍諸禪功力深重,是故令眾生得現世福。四
無量者,以心緣無邊眾生拔苦與樂,益物深 廣。以此因緣故,令眾生得現世福。無諍三 昧,此是世俗三昧,非無漏也。諍有三種:
一煩惱諍、二五陰諍、三鬪諍。一切羅漢二種 諍盡:煩惱諍、鬪諍,此二諍盡。五陰是有餘,故 未盡,有此五陰能發人諍,唯有無諍三昧
能滅此諍。一切羅漢雖自無諍,不能令前 人於身上不起諍心。無諍羅漢能令彼此無 諍,一切滅故,能令眾生現世得福。比丘尼
語居士婦言:「請比丘,為請誰耶?」答言:「請某 比丘。」尼語居士婦言:「爾為辦粳米飯、酥豆羹、 鷄肉鵽肉鶉肉。」比丘食者,波逸提。乃至教以
少薑著食中,比丘食者,突吉羅。此戒體,但偏 讚其德,不問凡聖,盡食者波逸提。若比丘尼 言:「請比丘。」居士婦言:「為請誰耶?」答言:「請某。」
居士婦言:「我已先請。」問:「辦何食?」答言:「麁食,為 辦粳米飯乃至鵽鶉肉等。」比丘食者,突吉羅。 若不曲讚功德,但說布施沙門功德,其福甚
大。如是凡說布施之福,比丘食者無罪。
九十事第三十一
[0547c08] 此是不共戒,比丘尼、三眾不犯。爾時有一比 丘,秋月冷熱病盛,不能飲食。天竺冬末月八 日、春初月八日,此十六日寒勢猛甚,多發冷
病,以冬春氣交諍故。又日在下道行,光照 處少,是故寒甚。春末月八日、夏初月八日, 此十六日熱勢極盛,多發熱病。以日正在上
故,所照處廣,是故大熱。夏末月八日、冬初 月八日,此十六日不寒不熱,以日所行道不 高不下故,以寒熱俱,有發冷熱病。利益
比丘故,聽三種具足食應食,謂食好色、香、 味。病比丘應受一請,不應受二請。若受一 請不能飽,聽受第二請,不應受第三請。
若受第二請不能飽,聽受第三請,不應受第 四請。若受第三請不能飽,應受已漸漸食乃 至日中。若比丘數數食,波逸提。除時者,
謂病時。若病,以食消息病則折損,聽數數 食。又除施衣時,是名時。是中犯者,若比丘有 衣食請,彼有衣食來,受請及食,不犯。若比丘
有衣食請,彼無衣食來,受請不犯,食者波逸 提。有衣食請,彼有衣無食來,受請不犯,食 者波逸提。若無衣食請,彼無衣食來,受請
突吉羅,食者波逸提。若無衣食請,彼有衣 食請,彼有衣食來,受請突吉羅,食者無犯。若 無衣食請,彼有衣無食來,受請突吉羅,食者
墮。若有衣無衣食請,彼有衣無衣食來,受請 突吉羅,食者墮。若有衣無衣食請,彼有衣食 來,受請突吉羅,食者犯。若有衣無衣食請,彼
無衣食來,受請突吉羅,食者波逸提。不犯者, 得多衣有食請,一切有衣食來,不犯。
[0548a07] 從今聽 諸比丘節日數數食,彼與他竟,受彼中食。何 者與他?謂相食。相者吉凶相也,故作食。作
食者,為大德比丘故作也。齋日食,月一日 十六日眾僧別房,眾僧請、獨請,皆應與他。若 五眾請,不應與他。若有衣食請,彼有衣無衣
食來,受請無犯。若至外有檀越請言:「比丘來 食與汝衣。」受請無犯,食亦無犯。有衣食請 無衣食請者,若衣食請,受請無犯,食亦無犯。
若無衣食請,受請突吉羅,食者波逸提。凡兩 有必一得一失,若隻句必應。若有衣食請, 受請無犯,食亦無犯。彼無衣食來出外,若
檀越言與食,無衣受請突吉羅,食者波逸提。 以此類之義可解也。
九十事第三十二
[0548a22] 此戒共,尼俱波逸提,三眾突吉羅。是中犯者, 若比丘福德舍過一食,墮。若過一夜宿不食 者,突吉羅。若餘處宿是中食者,墮。若不病
是中過一食,墮。病者,乃至從一聚落來身 傷破,乃至竹葉所傷,皆名為病。不犯者, 一夜宿受一食。若病、若福德舍主是親里、若
先請、若待伴欲入嶮道、若福德舍多次第 住、若知福德舍人請住,皆不犯。福德舍者, 根本為佛弟子一切出家人,欲使福深廣故。
然宿一切出家,在家沙門婆羅門悉皆不聽。 遮食而食多為出家人,在家人不定,或與不 與。
九十事第三十三
[0548b06] 凡眾生起煩惱發狂者,皆由先深愛樂,失所 重故,佛以神通力化令見之。如此長者失女 夫故,恚惱成狂。佛以神力化作女夫,共
在一處,以此因緣恚心即滅。佛以慈力彼瞋 即滅者,有眾生應於佛得利益者,設起煩 惱,必先以慈心神通力故令煩惱心滅,然後
說法。如此比類有十三因緣:一、睞眼女父懷 瞋詣佛所,佛以慈心神通力故,彼瞋即除而 後說法。二、舍衛國有一長者,有一子愛之甚
重而少死,又多穀麥雹霜壞敗蕩盡,以此 狂亂。佛以神力狂迷即除,聽法見諦。三、有 一婆羅門生六子,皆容貌端政,一時盡死,
猖狂而行。佛以慈心神力,化作六子盡在佛 前,即慚愧歡喜狂亂尋除,佛為說法入見諦 道。四、阿闍世王飲醉象欲來蹈佛,佛以慈
心神力化作火坑,五指作師子王,象畏怖 屈膝禮佛,佛以手摩頭,命盡生天。五、優波 斯那懷瞋向佛,佛以慈心神力化大毒蛇在
道兩邊,令悟以恚毒心故墮此蛇中,怖 畏心故恚害即滅。六、琉璃王罰舍夷國,得 諸釋子埋身地中不令動搖,佛以神力化 作園林浴池以歡其心。琉璃王與諸釋女
在堂五欲自娛,諸女問王:「何以歡喜種種 娛樂?」王答女言:「得勝怨家是故爾耳。」女言:「以 諸釋種盡是賢聖不與物諍,故王得勝耳;若
不爾者,但令一人與王共鬪,王不能勝。」琉 璃即恚,刖其手足擲置塹中。佛以慈心神 力,令得手足聞法見諦。七、佛在樹下,爾時
魔王與無數兵眾來欲害佛。佛以神力降伏 魔敵,隨前類像化而伏之:為師子之像以伏 其虎,金翅鳥像以伏其龍,其夜叉者現毘沙
門王,如是比。八、舍利弗、目連以不忍見佛泥 洹,便先泥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