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Biqiu San Qian Weiyi 大比丘三千威儀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0912c26] 佛弟子者,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在家 者,初受五戒為本,遮三惡趣、求人天福。以未 能永捨家眷屬緣累故,更加三戒助前五戒,
一日一夜種未來世永出因緣。出家者,行有 始終,上中下業。下出家者,先以十戒為本,盡 形受持;雖捨家眷屬因緣執作,於俗人等是
出家,於具戒者故是在家,是名下出家。其中 出家者,次應捨執作緣務,具受八萬四千向 道因緣;雖捨作業緣務,身口行意業未能具
足清淨,心結猶存未得出要,上及不足、下比 有餘,是名中出家。上出家者,根心猛利,次應 捨結使纏縛。捨結使纏縛者,要得禪定慧力。
得禪定慧力,心得解脫。得解脫者,名淨身 口意業,出於緣務煩惱之家,永處閑靜清涼 之室,是名上出家。
[0913a11] 中出家者,始受具戒,沙門 儀法未能周悉,要須依止長宿有德行者。是 以優波離問佛:「成就幾法盡令不依止耶?」
佛答:「凡成就二十五法,不依止。」廣而言之二 十五法,取要言之,但能知二部戒為本,今但 成就十法。
[0913a16] 一者,不知廣利二部戒共議。共議 者,當一篇中,或同或異,或僧戒中輕、尼戒 中重,或尼戒中輕、僧戒中重,或前篇中有、
或後篇中無,或戒本中有、或餘戒中無, 或餘戒中無或餘戒中有、或戒本中無。如 是等戒不知分部,是名不知戒。
[0913a21] 二者,不知是 罪非罪。或是佛法罪非世界罪,或世界罪非 佛法罪,或亦佛法罪亦世界罪,或非佛法罪
非世界罪。佛法罪非世界罪者,制戒後長財 離衣等是。世界罪非佛法罪,未制戒前殺盜 等是。亦佛法罪亦世界罪者,制戒前制戒後
犯婬欺戒等是。或非佛法罪非世界罪,制戒 前殺草木等是。若比丘觸食夜食、比丘失食 宿,觀能作此三事:若食此食,是罪。若可信
人共食宿食,是非罪。如是等事不知,是名不 知是罪非罪。
[0913b02] 三者,不知輕不知重。不知輕 者,如與戒沙彌一犯婬戒,極慚愧,死不更犯, 終身易位,不受人請。眾中慨惻:「願聽我為比
丘、終身勸化作福。」如是人等,現世雖不得 道種,將來世受罪輕微,是名不知輕。不知 重者,如掐樹葉比丘,迦葉佛時墮龍中,至
今受報未盡。不知犯輕戒而罪重,是名不知 重。
[0913b09] 四者,不知有殘無殘罪。如盜一人五錢, 後還主;如殺旃陀羅等,是不知無殘罪中有 殘,是名不知有殘。不知無殘者,如三十事中,
親厚意中索好衣,衣主還索,若不還,五錢以 上犯波羅夷。不知如是比丘中有殘無殘, 是名不知無殘。
[0913b14] 五者,不知一制者,有戒始終 不開,或有一因緣一開,是名不知一制。
[0913b15] 六者, 不知二制。或有戒二三因緣合為一戒,或有 因緣二開乃至六開,是名不知二制。
[0913b17] 七者,不 知偏制。是名淨國不受食,如事外國不洗 大小行便,如寒雪國聽著複衣,如是比不 犯、餘國便犯,是為不知偏制。
[0913b20] 八者不知一切 制。如殺等無國不遮,是名不知一切制。
[0913b21] 九者, 不知布薩羯磨。布薩者,秦言淨住,義言長 養比丘和合。若作百一羯磨而不知和合,是 名不知布薩。
[0913b24] 十者,不知請歲羯磨。請歲者,求 人出己之過,若見聞疑語我。若五人以上作 百一羯磨,廣自恣要差二人。所以二人者,
僧自恣竟自相向出罪,不得求餘人自恣,餘 人僧不差故。二三四人三語自恣,一人心念 口言。若不知是者,名不知請歲。
[0913b29] 若成就十法 不知上事者,雖滿五歲若過,盡令依止宿長 有德者。若不依止,日日犯突吉羅。若知上
下十法者,若滿五歲,得離依止師。離依止 師已,當學作師法,滿十歲當得度人。若不知 五法,盡令不得度人。
[0913c06] 五法者,一者廣利二部戒;二者能決弟子疑 罪;三者弟子遠方力能使弟子來;四者能破 弟子惡邪見,及教誡勿使作惡;五者若弟
子病,能好看視如父養子。若有五法成就滿 十歲,得與人作和上。若不知事者,終身 不得度人。度人者,得突吉羅罪。
[0913c11] 既離依止已 得度人,度人者當與徒眾者應知聚眾法。 眾中無知法者,百人千人不得一處住。是以
優波離問師:「云何比丘寓一處住如啞羊?」 佛言:「若比丘不知四法。一者不知說戒。不 知戒事者,未知廣利共議決定順經。二者
不知說戒事,十四日十五日宜廣宜略,四人 以上行籌廣說,二人三人三說戒,一人心念 口言。若說戒時有事難起,始說戒序第二第
三篇竟,應作一白羯磨:『今有事起。已說戒序 竟,餘者僧常聞。』若僧問不知上事者,是名 不知說戒事。三者不知羯磨。應白一更白
二、應白二更白四、非法、別眾。非法者,先 羯磨後白,有事人不現前、設現前不語有 此事便唱。別眾者,應囑授不囑授,有事人
界外羯磨。界內眾僧亦爾,結內界竟方結外 界,是非法別眾。或非法眾聚一處、或眾和合 布薩非法。如是比,是名不知會羯磨。四者
不知會坐。說戒自恣時,有客比丘來,應更說、 不應更說,應次第聽、不使次第聽,先比丘應 出界,而出客比丘。或時客來少,雖不應更
說。設客有重德,若剛強能作鬪亂事,應更說 而不說。如是比,是名不知會坐。若眾中不知 上四法,不得一處住,應當請知法人來。若請
不能得,應舉眾依他知法眾住。若不請不依 他知法眾住者,舉眾得突吉羅罪。」
[0914a14] 已得離 依止、復得度人、徒眾使得,次應淨身口淨 衣食。淨身者,洗大小便、剪十指爪。淨口者,
嚼楊枝漱口刮舌。若不洗大小便,得突吉羅 罪,亦不得僧淨坐具上坐及禮三寶,設禮無 福德。若不嚼楊枝,若食若服藥若飲,得三
突吉羅罪。若不淨衣向聚落,得突吉羅罪。 淨食者,非大僧觸,非是不可信人共食宿,非 是不淨器者,非不澡豆洗鉢器,不用木器及
以內食,亦不自種作及販賣得,如是等是淨 衣。所以淨衣者,踞坐。食者,佛始成道,食糜 家女糜竟,自念:「若有出家弟子者,云何坐?
云何食?」觀諸佛法,皆著淨衣偏踞坐、食一坐 食。「我弟子法亦如是。」所以著淨衣者,欲作 限礙,能防眾戒故。所以踞坐,為淨衣故,亦
反俗法,亦為草坐食易故。因踞坐不如法, 得九突吉羅罪:一者脚前却、二者闊脚、三者 搖動、四者竪立、五者交、六者垂三衣覆足、
七翹、八累脚、九累髀,盡皆犯突吉羅。因不 踞坐,得三突吉羅罪。所以坐受香者,達波國 有比丘住處,婦女行香觸比丘手,因起欲心
即時罷道。師問所以,即說因緣。因是白佛,佛 即制戒:若立受香者,得突吉羅罪。所以不 得數數食一食者,若作若乞及以盪器,即
妨半日之功,亦長婬怒癡結,復不異於俗人, 是以一食。
[0914b10] 上雖知沙門儀法種種別異,未論 出家人所作業務。業務者,一者坐禪、二者誦 經法、三者勸化眾事。若具足作三業者,是應
出家人法。若不行者,徒生徒死,或有受苦之 因。
[0914b15] 若比丘成就是十法,得度人授人具足戒,成 就威儀畏慎小罪,多聞能持師所說法,善誦 二部律分別其義,能教弟子增戒學、增心學、
增慧學,能除弟子疑亦能使人除其疑,能治 弟子病亦能使人治其病,若弟子生惡邪見, 能教令捨亦能教人使令捨,若弟子國土覺
起,能迴其意亦能使人迴之。若滿十歲、若過 十歲,有成就十法,應授人具足戒。知重罪、知 輕罪、知麁罪、知有餘罪、知無餘罪、知有羯磨
罪、知無羯磨罪因緣,滿十歲、若過十歲,有 成就五法,應授人具足戒,能教弟子增戒學、 增心學、增慧學,所行審諦繫念在前。有成就
五法:三法如上,聰明、辯才。有成就五法:戒 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知見成 就。有成就五法:自住戒教人住戒、自住定
教他住定、自住慧教他住慧、自住解脫教他 住解脫、自住解脫知見教他住解脫知見。又 成就五法:成就無學戒眾、無學定眾、無學慧
眾、無學解脫眾、無學解脫知見眾。又成就五 法:能教弟子增上戒、增上梵行、知犯不犯、 知悔過未悔過、滿十歲若過十歲,應授人具
足戒,度沙彌、為作依止亦如是。
[0914c07] 上下比丘僧 皆明聽!今日歲節四方皆會,佛難得見、法難 得聞、賢者會難,歲節易竟。今諸賢者,自見若
干生若干死,已得生法中、已得受戒、已得 聞法、已得好行。從前歲中至今所犯,若貪婬、 若瞋恚、若愚癡,今日皆當說所犯罪過,相忍
愚癡,不得匿藏。所犯罪人於眾人中,因欺便 為妄言,墮不中止罪,便輕戒自毀。犯婬比丘 字迦留多,犯殺比丘字迦留,犯盜比丘字
迦留桓,犯妄語比丘字迦桓,皆在舍衛國 中。起室比丘字迦留,在舍衛國中;弄陰出 精比丘字迦留多,在羅閱祇國中。有比丘字 迦留多,將五百弟子在尼衍國中。
[0914c19] 十三事中, 有三事不應懺。何等三?抱持匿地不應懺、不 真相助不應懺、婬戲檀越婦女及青衣不
應懺,是為三不應懺。其餘十事皆應懺。若犯 過一日即悔,應作三日懺。若過三日不悔,應 作七日懺。過七日不悔,應作十五日懺。若過
十五日不悔,應作三十日懺。若過三十日不 悔,當更受戒;不者非沙門。若欲懺者,當得二 十人,不滿二十人不應懺。 (言過三十日更受戒者,律無此文,竟不知
出何典)
[0914c28] 三十事皆應懺,當滿七人比丘,少一人 不應懺。若犯一日即悔,應作三日懺。若過三 日不悔,應作七日懺。若過七日不悔,應作
十五日懺。若過十五日不悔,應作三十日懺。 若過三十日不悔者,當作九十日懺。
[0915a04] 九十事皆應懺,若犯過一日即悔,應作三日 懺。過三日不悔,應作七日懺。過七日不悔,應 作十五日懺。過十五日不悔,應作三十日懺。
過三十日不悔,應作九十日懺。若懺,當滿四 人。
[0915a09] 有十事應作羯磨。羯磨德:一者久正戒、二 者名聞、三者智慧、四者方便、五者能起功德、 六者有德、七者當可比丘僧、八者可檀越、九
者能致檀越、十者當滿十歲。
[0915a13] 復有四事應行:一者舍屋敗、二者無檀越、 三者饒蚊虻毒虫、四者國君嫉妬道。
[0915a15] 復有四事應行:一者塔使;二者比丘僧使;三 者三師使;四者學盡三師所知,應從師求盡 至明者。
[0915a18] 所有四事到他國不著袈裟無罪:一者無塔 寺、二者無比丘僧、三者有盜賊、四者國君不 樂道。
[0915a21] 有七事不應止:一者鬧門間、二者屠殺處、三 者祠祀處、四者橋下、五者橋頭、六者四徼 道、七者空閑處。此七處,惡鬼所止處。
[0915a24] 臥起欲出戶有五事:一者起下床不得使床 有聲;二者著履先當抖擻;三者正住著法 衣;四者欲開戶先三彈指,不得使戶有聲;五
者戶中有佛像不得背出,當還向戶而出, 出不得住與人言。
[0915a29] 澡嗽有五事:一者不得蹲、二者不得向佛塔 亦莫背、三者不得向和上阿闍梨諸師亦 莫背、四者不得於瀆上若淨地、五者不得中
與人共語亦莫受人禮。
[0915b04] 用楊枝有五事:一者斷當如度、二者破當如 法、三者嚼頭不得過三分、四者踈齒當中三 嚙、五者當汁澡自用。
[0915b07] 刮舌有五事:一者不得過三返、二者舌上血 出當止、三者不得大振手污僧伽梨若足、四 者棄楊枝莫當人道、五者常當著屏處。
[0915b10] 取袈裟著時有五事:一者手搔身不得便著, 當更澡手;二者手未澡不得便持袈裟;三者 袈裟不得從上牽下,當以右手逆排左手從
下受;四者以下持袈裟,當先抖擻之乃申著; 五者不得從前掉著臂上。
[0915b15] 復有五事:一者當先到等,不得令下著地; 二者當下兩頭,不得令著足;三者著袈裟不 得正向佛塔亦莫背;四者不得向上坐,若三
師亦莫背;五者襞袈裟不得以口銜,亦不得 以兩手奮。
[0915b20] 繞塔有五事:一者低頭視地、二者不得蹈虫、 三者不得左右顧視、四者不得唾塔前地上、 五者不得中住與人語。
[0915b23] 當念有五事:一者當念佛功德、二者當念佛 經戒、三者當念佛智慧、四者當念佛恩大難 報、五者當念佛精進乃至泥洹。
[0915b26] 復有五事:一者當念比丘僧、二者當念師恩、 三者當念父母恩、四者當念同學恩、五者當 念一切人皆使解脫離一切苦。
[0915b29] 復有五事:一者當自念學慧;二者當念除三 毒;三者當念求要道;四者視塔上草生,念 以手去之不得捉拔;五者見有不淨即分除。
[0915c03] 復有五事:一者天雨當脫履塔下乃上禮佛; 二者已當從次第坐依大小坐當問訊;三者 僧有眾事,若使行即當行;四者欲出行,當有
所報師令知;五者聞揵槌聲即當出會。
[0915c07] 暮入戶有五事:一者欲入當住,三彈指入,不 得使戶有聲;二者履污泥當於外脫去;三者 當如法解袈裟著常處;四者當取履拭持著
屏處;五者已當澡洗却住隨意所願。
[0915c11] 欲上床有五事:一者當徐却踞床、二者不得 匍匐上、三者不得使床有聲、四者不得大拂 拭床席使有聲、五者洗足未燥當拭之。
[0915c14] 在床上有五事:一者不得大欠、二者不得 吒 [口*普] (普寸) 喈、三者不得歎息思念世間事、
四者不得倚壁臥、五者欲起坐當以時。若意 走不定,當自責本即起。
[0915c18] 經行有五事:一者當於閑處、二者當於戶 前、三者當於講堂前、四者當於塔下、五者當 於閣下。
[0915c21] 復有五事:一者不得於閣上坐、二者不得持 杖寺中行、三者不得臥誦經、四者不得著屐、 五者不得大舉足蹈地使有聲。
[0915c24] 臥有五事:一者當頭首向佛、二者不得臥視 佛、三者不得雙申兩足、四者不得向壁臥 亦不得伏臥、五者不得竪兩膝更上下足。要
當枕手、撿兩足、累兩膝。
[0915c28] 夜起讀經有五事:一者不得念我經戒利,餘 人不如我;二者設不利,不得言我經戒不利, 正為某比丘事故亂我意;三者不得坐念人
惡;四者設明日欲問所疑,不得說餘,直當說 不解者所知而已;五者不得念言,當持是經 中語以行問人使窮,但有是念非賢者法。
[0916a05] 在寺中有五事:一者不得持舍後履上塔上、 二者不得逆塔行、三者不得背佛出門戶、四 者不得唾塔上、五者不得行塔欄木坐上。
[0916a08] 復有五事:一者不得取非物著非處;二者舍 後還不得過用摩摩德水澡手;三者不得妄 用眾家手巾;四者不得於眾家井上澡足;五
者不得妄取眾家一切人物,有所取當報主。 復有五事:一者不得與白衣共調譺相罵、二 者與人共語不得頷頭、三者不得於上座床
上坐、四者不得於上座前踞、五者不得與和 上阿闍梨並坐。
[0916a16] 復有五事:一者不得上樹;二者不得持梨擲 與人;三者不得持水灑人;四者水中有虫不 得飲若洗;五者人罵比丘,比丘不得報。
[0916a19] 復有五事:一者不得瞋恚撾罵畜生;二者不 得惡口罵人作畜生;三者不得坐臥令使有 畫床上;四者不得花香脂粉自著身上;五者
不得歌詠作唱伎,若有音樂不得觀聽。
[0916a23] 飯時有五事:一者比丘以飯不得言:「我知何 時當死?但復自飽飯來。」二者比丘飯已, 飽人復持飯來與,比丘不得受。三者比丘飯
有餘,不得持擲人,亦不得以擲草上。四者飯 有餘,當持瀉淨地。五者人有少所餘,請比 丘去飯,不應住行應請飯。
[0916a28] 復有十事:一者 住當彈指直入;二者當視席坐;三者席下有 錢刀菓蓏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