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dharmaskandhapādaśāstra (Apidamo Fa Yun Zu Lun)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九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覺支品第十五之餘
[0493c07] 云何輕安覺支?謂世尊說:慶喜當知,入初靜 慮時語言靜息,由此為緣,餘法亦靜息,此名 第一順輕安相。入第二靜慮時尋伺靜息,由
此為緣,餘法亦靜息,此名第二順輕安相。入 第三靜慮時諸喜靜息,由此為緣,餘法靜息, 此名第三順輕安相。入第四靜慮時入出息
靜息,由此為緣,餘法亦靜息,此名第四順輕 安相。入滅想受定時想受靜息,由此為緣, 餘法亦靜息,此名第五順輕安相。慶喜當知,
復有第六上妙輕安,是勝是最勝、是上是無 上,如是輕安最上最妙,無餘輕安能過此 者。此復是何?謂心從貪離染解脫及從瞋
癡離染解脫,此名第六順輕安相。思惟此相 所有無漏作意相應諸身輕安、心輕安、輕 安性、輕安類,總名輕安,亦名輕安覺支,是聖
出世無漏無取道隨行道俱有道隨轉,能正 盡苦、作苦邊際。諸有學者如所見諸行,思惟 觀察令至究竟,於諸行中深見過患,於永涅
槃深見功德。若阿羅漢、如解脫心,思惟觀察 令至究竟,所有無漏作意相應諸身輕安、心 輕安、輕安性、輕安類,是名輕安覺支。
[0493c27] 云何定 覺支?謂世尊說:苾芻當知,我說依初靜慮能 盡諸漏,如是我說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空
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能盡諸漏。苾芻 當知我依何故作如是說,依初靜慮能盡諸 漏。謂有苾芻,先由如是諸行相狀,離欲惡不
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彼 不思惟如是諸行相狀,但思惟彼所得所趣 色受想行識,謂此諸法如病如癰、如箭惱害、
無常苦空非我。彼於此法深心厭患、怖畏遮 止,然後攝心置甘露界。思惟此界寂靜微 妙,捨一切依愛盡離染,永滅涅槃。如善射師
或彼弟子,先學近射泥團草人,後能遠射大 堅固物亦令破壞。苾芻亦爾,先由如是諸行 相狀,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初靜慮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諸行相狀,但 思惟彼所得所趣色受想行識,謂此諸法如 病如癰、如箭惱害、無常苦空非我。彼於此法
深心厭患、怖畏遮止,然後攝心置甘露界,思 惟此界寂靜微妙,捨一切依愛盡離染,永滅 涅槃。彼如是知如是見故,便從欲漏心得解
脫,亦從有漏及無明漏心得解脫。既解脫已, 能自知見我得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 作已辦、不受後有。我依此故作如是說,依
初靜慮能盡諸漏。如說依初靜慮能盡諸漏, 說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識無邊 處、無所有處能盡諸漏。隨所應亦爾,謂第
二靜慮應作是說。復有苾芻,先由如是諸 行相狀,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 伺,定生喜樂,第二靜慮具足住。彼不思惟如
是諸行相狀,乃至廣說。乃至無所有處,應作 是說,復有苾芻先由如是諸行相狀,超一切 種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彼
不思惟如是諸行相狀,但思惟彼所得所趣 受想行識,乃至廣說。苾芻當知,乃至想定能 辦如是所應作事,復有非想非非想處及滅
盡定。我說於彼脩定苾芻,應數入出。彼脩如 是七依定時,所有無漏作意相應心住等住 乃至心一境性,總名為定,亦名定根、亦名
定力、亦名定覺支、亦名正定,是聖出世無漏 無取道隨行道俱有道隨轉,能正盡苦、作苦 邊際。諸有學者如所見諸行,思惟觀察令至
究竟,於諸行中深見過患,於永涅槃深見功 德。若阿羅漢、如解脫心,思惟觀察令至究 竟,所有無漏作意相應心住等住乃至心一 境性,是名定覺支。
[0494b15] 云何捨覺支?謂有苾芻思惟斷界、離界、滅界, 由此發起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警覺寂 靜住性。彼作是念:「我今應於順貪順瞋順癡
諸法離貪瞋癡。」由此發起心平等性、心正直 性、心無警覺寂靜住性,復作是念:「我今應於 貪瞋癡法心不攝受。」由此發起心平等性、心
正直性、心無警覺寂靜住性。彼審思惟六順捨 法所有無漏作意相應心平等性、心正直性、 心無警覺寂靜住性,總名為捨,亦名捨覺支,
是聖出世無漏無取道隨行道俱有道隨轉,能 正盡苦、作苦邊際。諸有學者如所見諸行,思 惟觀察令至究竟,於諸行中深見過患,於永
涅槃深見功德。若阿羅漢、如解脫心,思惟觀 察令至究竟,所有無漏作意相應心平等性、 心正直性、心無警覺寂靜住性,是名捨覺支。
雜事品第十六
[0494c02]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苾芻眾:「汝等若能永斷一法,我 保汝等定得不還。一法謂貪若永斷者,我能
保彼定得不還。如是瞋、癡、忿、恨、覆、惱、嫉、慳、誑、 諂、無慚、無愧、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
邪慢、憍、放逸、傲、憤發、矯妄、詭詐、現相、激磨、以利 求利、惡欲、大欲、顯欲、不喜足、不恭敬、起惡言、樂
惡友、不忍、耽嗜遍耽嗜、染貪、非法貪、著貪、惡 貪、有身見、有見、無有見、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 舉、惡作、疑、瞢憒、不樂、頻申欠呿、食不調性、心
昧劣性、種種想、不作意、麁重、觝突、饕餮、不和軟 性、不調柔性、不順同類、欲尋、恚尋、害尋、親里尋、 國土尋、不死尋、陵蔑尋、假族尋、愁歎、苦憂、擾
惱,於此一法若永斷者,我能保彼定得不還。」 爾時世尊為攝前義而說頌曰:
「貪所繫有情, 數往諸惡趣,
智者能正斷, 不還此世間。」
[0494c19] 如是瞋癡乃至擾惱,一一別頌,如貪應知。
[0494c20] 云何貪?謂於欲境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 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悕求、耽湎苦集、 貪類貪生,總名為貪。
[0494c22] 云何瞋?謂於有情欲為 損害,內懷栽杌欲為擾惱,已瞋當瞋現瞋,樂 為過患、極為過患,意極憤恚,於諸有情各相
違戾欲為過患,已為過患、當為過患、現為過 患,總名為瞋。
[0494c26] 云何癡?謂於前際無知、後際無 知、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 於業無知、異熟無知、業異熟無知,於善作業
無知、惡作業無知、善惡作業無知,於因無知、 因所生法無知,於佛無知、法無知、僧無知,於 苦無知、集無知、滅無知、道無知,於善法無
知、不善法無知,於有罪法無知、無罪法無 知,於應脩法無知、不應脩法無知,於下劣法 無知、勝妙法無知,於黑法無知、白法無知,於
有敵對法無知、於緣生法無知、於六觸處如 實無知。如是無知無見、非現觀、黑闇愚癡、無 明盲冥、罩網纏裏、頑騃渾濁、障蓋發盲、
發無眼、發無智、發劣慧、障礙善品、令不涅 槃、無明漏、無明瀑流、無明軛、無明毒根、無 明毒莖、無明毒枝、無明毒葉、無明毒花、無明
毒果、癡等癡極癡欣等欣極欣、癡類癡 生,總名為癡。
[0495a14] 云何忿?謂忿有二種:一、屬愛忿;二、屬非愛忿。 屬愛忿者,謂於父母兄弟姊妹妻妾男女及 餘隨一親屬朋友,所發生忿怒。有忿言:「如
何不與我此物而與我如是物?如何不與我 作此事而與我作如是事?」由此發生諸忿等 忿遍忿極忿、已忿當忿現忿、熱極熱、烟極烟、
焰極焰、凶勃麁惡、心憤發、起惡色、出惡言, 是名屬愛忿。屬非愛忿者,謂有一類作是思 惟:「彼今於我欲為無義、欲為不利益、欲為
不安樂、欲為不滋潤、欲為不安隱。然彼於我 已作無義、當作無義、現作無義。諸有於我欲 為無義乃至不安隱,而復於彼欲為有義、欲
為利益、欲為安樂、欲為滋潤、欲為安隱。然復 於彼已作有義、當作有義、現作有義。諸有於 我欲為有義乃至安隱,而復於彼欲為無義
乃至不安隱。」由此發生諸忿等忿乃至起惡 色出惡言,是名屬非愛忿。此屬愛非愛,總名 為忿。
[0495b02] 云何恨?謂有一類作是思惟:「彼既於我 欲為無義廣說如前,我當於彼亦如是作。」此 能發忿,從瞋而生,常懷憤結諸恨等恨遍恨
極恨,作業難迴、為業纏縛、起業堅固、起怨起 恨、心怨恨性,總名為恨。
[0495b06] 云何覆?謂有一類, 破戒、破見、破淨命、破軌範,於本受戒不能究 竟、不能純淨、不能圓滿。彼既自覺所犯已久,
作是思惟:「我若向他宣說開示施設建立所 犯諸事,則有惡稱惡譽、被彈被厭、或毀或 舉,便不為他恭敬供養。我寧因此墮三惡趣,
終不自陳上所犯事。」彼既怖得惡稱惡譽乃 至怖失恭敬供養,於自所犯便起諸覆等覆 遍覆、隱等隱遍隱、護等護遍護、藏等藏遍藏、 已覆當覆現覆,總名為覆。
[0495b15] 云何惱?謂有一類, 於僧等中因法非法而興鬪訟。諸苾芻等為 和息故勸諫教誨,而固不受。此不受勸諫性、
不受教誨性、極執性、極取性、左取性、不右取 性、難勸捨性、拙應對性、師子執性、心蛆螫 性、心佷戾性,總名為惱。
[0495b20] 云何嫉?謂有一類, 見他獲得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可愛五塵衣服 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作是思惟:「彼既已
獲恭敬等事,而我不得。」由此發生諸戚極 戚、苦極苦、妬極妬、嫉極嫉,總名為嫉。
[0495b24] 云何 慳?謂慳有二種:一、財慳;二、法慳。財慳者,謂 於諸所有可愛五塵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
資具,障礙遮止令他不得。於自所有可愛資 具,不施不遍施不隨遍施、不捨不遍捨不隨 遍捨、心悋惜性,是名財慳。法慳者,謂所有素
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或親教、軌範、教授教 誡,或展轉傳來諸祕要法,障礙遮止令他不 得。於自所有如上諸法,不授與他亦不為
說,不施不遍施不隨遍施、不捨不遍捨不 隨遍捨、心悋惜性,是名法慳。此財法慳,總名 為慳。
[0495c06] 云何誑?謂於他所,以偽斗偽斛偽 秤、詭言施詫誑誘令他謂實。諸誑等誑遍誑 極誑,總名為誑。
[0495c08] 云何諂?謂心隱匿性、心屈曲 性、心洄復性、心沈滯性、心不顯性、心不直 性、心無堪性,總名為諂。
[0495c10] 云何無慚?謂無慚 無所慚無別慚、無羞無所羞無別羞、無敬無 敬性、無自在無自在性、於自在者無怖畏轉, 總名無慚。
[0495c13] 云何無愧?謂無愧無所愧無別愧、 無恥無所恥無別恥,於諸罪中不怖不畏、不 見怖畏,總名無愧。
[0495c15] 云何慢?謂於劣謂己勝、或 於等謂己等,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 自取,總名為慢。
[0495c17] 云何過慢?謂於等謂己勝、或 於勝謂己等,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總名過 慢。
[0495c19] 云何慢過慢?謂於勝謂己勝,由此起慢乃 至心自取,總名慢過慢。云何我慢?謂於五取 蘊等,隨觀見我或我所,由此起慢乃至心自
取,總名我慢。
[0495c22] 云何增上慢?謂未得謂得、未 獲謂獲、未觸謂觸、未證謂證,由此起慢乃至 心自取,總名增上慢。
[0495c24] 云何卑慢?謂於多勝謂 己少劣,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總名卑慢。
[0495c25] 云 何邪慢?謂己無德而謂有德,由此起慢乃至 心自取,總名邪慢。
[0495c27] 云何憍?謂有一類作是 思惟:「我之種姓、家族色力、工巧事業、若財 若位、戒定慧等,隨一殊勝。」由此起憍極憍、醉
極醉、悶極悶、心傲逸、心自取、起等起、生等 生、高等高、舉等舉、心彌漫性,總名為憍。
[0496a02] 云 何放逸?謂於斷不善法、集善法中,不脩不習、 不恒作、不常作、捨加行,總名放逸。
[0496a04] 云何 傲 ? 謂有一類,應供養者而不供養、應恭敬者而 不恭敬、應尊重者而不尊重、應讚歎者而不
讚歎、應問訊者而不問訊、應禮拜者而不 禮拜、應承迎者而不承迎、應請坐者而不請 坐、應讓路者而不讓路。由此發生,身不卑屈、
不等卑屈、不極卑屈、身傲心傲、自傲誕性,總 名為傲。
[0496a11] 云何憤發?謂身擒害性、心擒害性、身 戰怒性、心戰怒性、身憤發、心憤發、已憤發、當 憤發,總名憤發。
[0496a14] 云何矯妄?謂多貪者,為供養故、為資具故、為 恭敬故、為名譽故,拔髮燂髭、臥灰露體、徐 行低視、高聲現威、顯自伎能苦行等事,總
名矯妄。
[0496a17] 云何詭詐?謂多貪者,為得如前供養 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語:「汝等今者善得人 身,諸有誦持經律對法、善說法要、妙閑傳
記、製造疏論、樂阿練若、樂但三衣、樂常旋 禮、樂糞掃衣、樂行乞食、樂一鉢食、樂一受 食、樂一坐食、樂居樹下、樂居露地、樂處塚
間、樂坐不臥、樂隨得坐、得不淨觀、得持息 念、得四靜慮、得四無量、得四無色、得四聖 果、得六通慧、得八解脫,此等賢聖但入汝
家,皆得汝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作依怙。 我之行德未減前人,今至汝家,固望同彼。」是 名詭詐。復有詭詐,謂多貪者,為得如前供養
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語:「汝應於我如父母 想,我亦於汝如男女想。自今已後共為親眷, 憂喜榮辱咸悉是同。先來世間汎號於我為
沙門釋子,從今向去皆悉稱我為汝家沙門。 凡我所須資身眾具衣藥等物,汝皆見供。汝 若不能,我脫別往餘敬信家,汝豈不辱?」如是
所作種種不實方便語言,總名詭詐。
[0496b06] 云何現 相?謂多貪者,為得如前供養等故,往至他家 作如是語:「賢士賢女!此衣此鉢、此坐臥具、此
衫裙等,我若得之,甚為濟要當常寶護以 福於汝。除汝能捨,誰當見惠?」作此方便而獲 利者,總名現相。
[0496b11] 云何激磨?謂多貪者,為得如 前供養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語:「汝父母等 具足淨信戒聞捨惠,乘斯善業已生人天及
得解脫。而汝無信戒聞捨慧,既無善業,後若 命終定生惡趣,其如之何?」如是讚毀以求利 者,總名激磨。
[0496b16] 云何以利求利?謂有一類,先從 餘家求得衣鉢及餘隨一支身命緣,持往餘 家而現之曰:「彼某甲家與我此物。然彼施
主於長時中恒資給我衣鉢等物。汝家若能 如彼施者,便亦是我所依止處。」因前方便獲 後利者,如是總名以利求利。
[0496b21] 云何惡欲?謂有 一類,實不誦持經律對法,廣說乃至實非證 得八解脫者,而欲令他知 己 實是誦持經律
對法等者,因斯而得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 作依怙。又自實無出家遠離所生善法,而為 他人宣說開示顯己證得。如斯等類,總名惡 欲。
[0496b27] 云何大欲?謂多貪者,為得廣大財利等故, 而起於欲、已欲當欲,總名大欲。云何顯欲?謂 有一類,實是誦持經律對法,廣說乃至得持
息念及得預流一來果者,但無名譽,人所不 知。意欲令他知有此德,因斯便獲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為作依怙。又自實有出家遠離所
生善法,而為他人宣說開示顯己證得。如斯 等類,總名顯欲。
[0496c05] 云何不喜足?謂有一類,於 已獲得色香味觸及餘資具不生喜足,復悕 復欲、復樂復求,總名不喜足。
[0496c07] 云何不恭敬?謂 有一類,若親教親教類、軌範軌範類及餘隨 一尊重可信往還朋友,如法告言:「汝從今去,
勿壞身業、勿壞語業、勿壞意業、勿行不應行 處、勿親近惡友、勿作三惡趣業。」如是教誨, 稱法應時,於所脩道隨順磨瑩、增長嚴飾、宜
便常委、助伴資糧。而彼有情不欣不喜、不愛 不樂,於師等言違戾左取而不右取、毀訾非 撥,諸如是等,名不恭敬。
[0496c15] 云何起惡言?謂有 一類,若親教親教類、軌範軌範類及餘隨一 尊重可信往還朋友,如法告言:「汝從今去,勿
壞身業、勿壞語業、勿壞意業、勿行不應行處、 勿親近惡友、勿作三惡趣業。」如是教誨,稱法 應時,於所脩道隨順磨瑩、增長嚴飾、宜便常
委、助伴資糧。而彼有情不欣不喜、不愛不 樂,於師等言。違戾左取。而不右取。毀訾非 撥。及於師等起勃詈言,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