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四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三
[0589c19] 三業。謂身語意業。四業。謂黑黑異熟業。白白 異熟業。黑白黑白異熟業。非黑非白無異熟 業。能盡諸業。為三攝四。四攝三耶。問何
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 說三業四業。契經雖作是說。而未廣辯。亦 未曾說為三攝四。為四攝三。乃至廣說。復
有說者。前雖分別三業。而未分別四業。今 欲分別故作斯論。此中云何黑黑異熟業。 謂不善業能感嶮惡趣異熟。問異熟不應名
黑所以者何。如品類足說。云何黑法。謂不 善法及有覆無記法。云何白法。謂善法及無 覆無記法。諸異熟果無覆無記。何故名黑。
答此中但應說云何黑業。謂不善業能感嶮 惡趣。不應更說黑異熟言。應如是說而 不爾者。有何意趣。謂如是說已成立黑是 因非果。如說。賊兒此所出言罵父非子。此
中亦爾。復有說者。此中依止不可意黑故 作是說。黑有二種。一染污黑。二不可意黑。 此中業由二黑故說名為黑。異熟但由不 可意黑故亦名黑。問黑業亦感人天中異
熟。何故但說感惡趣異熟耶。答亦應說而 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有說者。彼不決 定。謂人天中若處有黑業異熟。此處必有白
業異熟。無處唯有黑業異熟。無白業異 熟者。諸惡趣中若處有白業異熟。此處必 有黑業異熟。有處唯有黑業異熟。無白 業異熟者。由惡趣中有決定黑異熟處。是
故偏說。集異門論復作是說。云何黑黑異熟 業。謂不善業感那落迦趣。問諸不善業亦感 傍生鬼趣異熟。何故唯說感那落迦不說
餘耶。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 有說者。彼不決定。謂傍生鬼趣亦受不善 業異熟。亦受善業異熟。那落迦趣決定唯
受不善業異熟。是故偏說。復有說者。世尊 經中以重惡業怖諸有情。為順彼經是故 但說感那落迦諸不善業名黑黑異熟業。為 顯此義應引彼經。有二外道。一名布剌
拏憍雉迦。受持牛戒。二名頞制羅拪爾迦。 受持狗戒。此二外道於一時間同集會坐。 作如是言。世間所有難行禁戒。我等二人
修學已滿。誰能如實記別我等所感異熟。聞 釋迦種生一太子顏貌端正。以三十二大丈 夫相八十隨好莊嚴其身。觀無厭足。身真
金色。常光一尋言音清亮和雅悅意。過妙音 鳥羯羅頻迦。智見無礙辯才無滯。厭捨家 法出趣非家勤修苦行。復還厭離修處中 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具一切智如實證
見諸法性相。斷一切疑網。施一切決定。究 達一切問論原底。我等二人今應往問。若得 記別我等禁戒所感異熟。則當依學豈不
快哉。於是二人來至佛所。種種愛語。相慰 問已。退坐一面。時布剌拏。先為他問。而白 佛言。此拪爾迦受持狗戒修學已滿。當何
所趣當何所生。世尊告曰。汝布剌拏止不 須問勿因此事。汝等皆當不忍不信心懷 恥恨。如是至三。彼猶慇懃請問不止。佛以 慈慜告言。諦聽吾當為汝如實記別。受持
狗戒若無缺犯當生狗中。若有缺犯當 墮地獄。時布剌拏聞佛語已。心懷憂怖悲 泣哽咽不能自勝。世尊告曰。吾先豈不數 告汝言。止不須問勿因此事。汝等皆當不
忍不信心懷恥恨。今果如是。時布剌拏便 自抑止而白佛言。不以世尊記拪爾迦。當 生狗趣故我悲泣。然我長夜受持牛戒修 學已滿。恐亦當爾所以憂怖。唯願大慈為
我宣說受持牛戒。當何所趣當何所生。世 尊告曰。受持牛戒若無缺犯當生牛中。若 有缺犯當墮地獄。如是等事如經廣說。問 云何受持狗戒牛戒名無缺犯。答若持狗
戒一如狗法名無缺犯。若持牛戒一如牛 法名無缺犯。若不爾者名有缺犯。是故世 尊以重惡業怖諸有情。故說能感那落迦趣 諸不善業。為順彼經故集異門作如是說。
感那落迦諸不善業名黑黑異熟業。復有 說者。見道所斷諸不善業名黑黑異熟業。自 種類中無白雜故。如是說者。一切不善業皆
名黑黑異熟業。由欲界中不善強盛。不為 善法之所陵雜。以不善法能伏能斷自地 善故。善業羸劣而為不善之所陵雜。以欲 界善不能斷不善故。
[0590c12] 云何白白異熟業。謂色界繫善業。問無色界 繫善業亦感白異熟。何故唯說色界繫善 業名白白異熟業。不說無色界繫善業耶。
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有說 者。若說色界繫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當知 已說無色界繫善業亦是彼業。同是定地修
地法故。若說此當知亦說彼。復有說者。若 諸善業能感二種異熟果。謂中有生有此善 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業唯感生有。不
感中有。是故不說。如中有生有如是。起 受生受。起異熟生異熟。起果生果。細果麁果。 應知亦爾。復有說者。若業能感二種異熟。
謂色非色此諸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 業唯感非色。不感於色。是故不說。復有 說者。若具二業能感異熟。謂色非色。此中
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唯有非色業。 無有色業。是故不說。如色非色如是。相 應不相應。有所依無所依。有行相無行相。有
所緣無所緣。有作意無作意。二種業應知亦 爾。復有說者。若具三業能感異熟。謂身語 意。此淨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中唯
有意業能感異熟。是故不說。復有說者。若 具以五蘊能感異熟。此淨善業名白白異 熟業。無色界中唯有四蘊能感異熟。是故 不說。復有說者。若有具足十善業道能感
異熟。此淨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中 唯有三善業道。能感異熟。是故不說。復 有說者。若此界中有二鮮淨。有二明白。一
因。二果。此界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 中有一鮮淨明白。謂因。是故不說。由如是 等種種因緣。唯色界繫善業名白白異熟
業。非無色界繫善業。云何黑白黑白異熟業。 謂欲界繫善業。能感人天趣異熟業。問無 有一業亦黑亦白。何故名黑白黑白異熟
業耶。答為欲顯示一依止中。一相續中。受 二種業所感異熟。一黑。二白。是故說名黑 白黑白異熟業。問諸惡趣中亦受黑白二業
異熟。何故唯說能感人天趣異熟業。名黑 白黑白異熟業。不說能感惡趣異熟業耶。 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
[0591a23] 有餘復有說者。若說能感人天善業名黑 白黑白異熟業。當知已說能感惡趣善業亦 是彼業。以雜雜相無差別故。若說此當知
已說彼。復有說者。彼不決定。是故不說。 謂在欲界人天趣中。無有一處而不雜受 黑白業異熟者。諸惡趣中雖有雜受黑白業
異熟處。而更有處一向純受黑業異熟。謂一 分傍生鬼。及一切地獄。由惡趣中有不決定。 是故不說。復有說者。欲界繫修所斷善不
善業。名黑白黑白異熟業。一種類中二業雜 故。復有說者。若善不善業。能感欲界人天傍 生鬼趣異熟。名黑白黑白異熟業。於一趣
中雜受二業異熟故。如是說者。欲界一切 善業。名黑白黑白異熟業。以彼善業體雖 是白。而為不善黑所陵雜。以不善能斷自 地善故。不善不爾。不為自地善所陵雜。
自地善不能斷自地不善故。由此欲界善 業名第三業。云何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 盡諸業。謂能永斷諸業學思。問諸無漏業 是勝義白何故乃名非黑非白。答集異門論
施設論。皆說此業不同。不善染污黑。及感 不可意異熟黑故說非黑。又亦不同善有 漏白。及感可意異熟白故說非白。復有說 者。此依果白故說非白。白有二種。一因
白。二果白。善有漏業具二白故名白。諸無 漏業。唯有因白而無果白。故不名白。復 有說者。依異熟白故名非白。白有二種。
一自體白。二異熟白。善有漏業具二白故 名白。無漏業唯有自體白無異熟白故不 名白。復有說者。此無漏業能斷世間所愛 異熟。非世所愛無有白相。故不名白。以
是義故名非黑白。此無漏業非如前三感異 熟果。是故說名無異熟業。此無漏業令前 三業畢竟滅盡等盡遍盡。永斷永害棄捨變 吐離欲寂滅。是故說名能盡諸業。如是則
說十七學思。謂見道中四法智忍相應學思。 離欲界染八無間道相應學思。此十二思能 盡黑黑異熟業。離欲界染第九無間道相應
學思。能盡黑黑異熟業。及黑白黑白異熟業。 離初靜慮染第九無間道相應學思。乃至離 第四靜慮染第九無間道相應學思。能盡白
白異熟業。如是十七無漏思。說名能斷諸 業學思。復有說者。一切無間道無漏思。皆 名能斷諸業學思。以一切無間道皆能斷諸
業故。復有說者。一切學思皆名能斷諸業 學思。以諸學思皆能對治有漏業故。如是 說者。謂初說唯十七無漏思。正能對治前
三業故。問諸無漏慧相應俱有。皆能正斷前 三種業。何故唯說無漏學思。答思能發動 諸法令斷是故偏說。復有說者。雖皆能斷 此中辨業故唯說思。問若爾。亦應說隨
轉身語業。何故唯說思耶。答由此學思與 無漏慧相應而轉。同一所緣同一行相。同 一所依。相助有力能斷諸業。非身語業得 有是事。是故不說。
[0591c20] 已說三業四業自性。今當顯示雜無雜相。 三業四業為三攝四四攝三耶。答三攝四。 非四攝三。不攝者何。謂除能斷諸業學思。
餘無漏業無色界繫善業一切無記業。此中 除能斷諸業學思餘無漏業者諸說十七無 漏思為第四業者。彼說除十七思。餘無漏 加行無間解脫勝進道相應思。及學隨轉業。
并一切無學業。是名餘無漏業。諸說一切無 間道相應學思為第四業者。彼說除一切無 間道。餘無漏加行解脫勝進道相應學思。及
學隨轉業。并一切無學業。是名餘無漏業。諸 說一切學思為第四業者。彼說學隨轉業。一 切無學業。是名餘無漏業。如是說者。謂初
說除無色界繫善業者。謂無色界繫一切 善業。除無記業者。謂三界繫諸無記業。由 此道理三業具攝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業。四 業唯攝學非學非無學業。三業具攝欲界
色界無色界繫業。四業唯攝欲色界繫業。 三業具攝善不善無記業。四業唯攝善不 善業。三業具攝見所斷修所斷無斷業。四業 唯攝三種一分。三業具攝有漏無漏業。染
污不染污業。有異熟無異熟業。相應不相應 業。有隨轉無隨轉業。表無表業。四業唯攝 諸二業少分。如是等門皆應廣說。是故說
言三攝四。非四攝三。不攝者何。謂除能斷 諸業學思。餘無漏業。無色界繫善業。一切無 記業。三業謂身語意業復有三業。謂順現法
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問何故作 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順 現法受等三業。而不廣辯。廣說如前。復有
說者。前雖分別身等三業。而未分別順現 法受等三業。今欲分別故作斯論。
[0592a23] 云何順現法受業。謂若業此生造作增長。則 於此生受異熟果。是名順現法受業。問若 業此時造作增長。則於此時受異熟果耶。
答不爾。所以者何。諸善惡業要待相續。或 度相續方受異熟。謂若此業造作增長。或 則於此一相續中。或則於此一時分中。或 則於此一眾同分中受異熟果。如是名為
順現法受業。必無有業此剎那造。則此及 次剎那熟義。由異類故。親引發故。此中所有 世所現見順現法受業者。曾聞。有採樵者。
入山遇雪迷失途路。時會日暮雪深寒凍。 將死不久即前入一蒙密林中。乃見一羆 先在林內。形色青紺眼如雙炬。其人惶恐分 當失命。此實菩薩現受羆身。見其憂恐尋
慰喻言。汝今勿怖。父母於子或有異心。吾 今於汝終無惡意。即前捧取將入窟中。溫 煖其身令穌息已。取諸根果勸隨所食。 恐冷不消抱持而臥。如是恩養。經於六日
至第七日。天晴路現人有歸心。羆既知已 復取甘果飽而餞之。送至林外慇懃告別。 人跪謝曰。何以報恩。羆言。我今不須餘 報。但如此日我護汝身。汝於我命亦願如
是。其人敬諾擔樵下山。逢二獵師。問言。山 中見何虫獸。樵人答言。我亦不見餘獸。唯 見一羆。獵師求請。能相示不。樵人答曰。若
能與我三分之二。吾當示汝。獵師依許相 與俱行。竟害羆命分肉為三。樵人兩手欲 取羆肉。惡業力故雙臂俱落。如珠縷斷。如
截藕根。獵師荒忙驚問所以。樵人恥愧具 述委由。是二獵師責樵人曰。他既於汝 有此大恩。汝今何忍行斯惡逆。怪哉汝身何 不糜爛。於是獵師共持其肉施僧伽藍。時
僧上座得妙願智。則時入定觀是何肉。則 知是與一切眾生作利樂者大菩薩肉。尋 時出定以此事白眾。眾皆驚歎共取香薪。 焚燒其肉收其餘骨。起窣堵波禮拜供養。
如是惡業。要待相續。或度相續。方受其 果。
[0592c03] 復次昔有屠販牛人。驅牛涉路人多糧盡飢 渴熱乏。息而議曰。此等群牛終非己物。宜 割取舌以濟飢虛。則時以鹽塗諸牛口。牛
貪醎味出舌舐之。則用利刀一時截取。 以火暗炙而共食之。食已相與臨水澡漱。 俱嚼楊枝揩齒既了。擘以刮舌。惡業力故。 諸人舌根猶如爛果一時俱落。如是惡業。
要待相續。或度相續。方受其果。
[0592c11] 復次聞昔有暴惡者。令母執器自搆牛乳。 搆便過量。母止之言。餘者可留以乳犢子。 其人既聞忽生瞋忿。以手掬乳散其母面。
隨著母身乳滴多少。惡業力故則令彼人身 上還生爾所白癩。如是惡業。要待相續。或 度相續。方受其果。是為略引順現法受三
種惡業。昔憍薩羅國有王名勝軍。生其一 女具十八醜。貧賤者不與。富貴者不求。有 長者子財位喪失。王聞遣使召至告言。吾
有小女少乏容色。卿若不恥厚俸珍財。其 人許之。王聞歡喜。多賜財寶田宅僕使恣 其所欲。降嬪以禮密令歸第。其人慚恥出
則關鑰。親知莫見。有諸密友。責言。何故不 示我妻。長者子言。何遽之有。眾人怪其推 延遂共立約。却後七日各將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