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8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八十五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一行納息第五之三
[0925c08] 若修空彼無願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 論。答為止撥無去來二世。及說無未來修 者意。欲顯有去來世亦有未來修故作斯
論。修有四種。一得修。二習修。三對治修。四 除遣修。此中依二修作論。謂得修習修。 若修空彼無願耶。設修無願彼空耶。答應
作四句。有修空非無願。謂已得空現在 前。此是佛或獨覺聲聞為現法樂住等故。 起已得空三摩地現在前。爾時彼勢力尚不 及自類無間剎那。況能修餘未來功德。然
現前位即是修習。有修無願非空。謂已得 無願現在前。若未得無願現在前不修空。 已得無願現在前者。如前釋。未得無願現 在前不修空者。謂見道中集現觀四心頃。
道現觀三心頃。以見道中對治決定及是不 共對治故。不異諦修有俱修。謂未得空現 在前。若未得無願現在前修空。若未得無 相及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空。無願未得
空現在前者。謂依空三摩地入正性離生 苦現觀四心頃。若依空三摩地離欲界乃至 無所有處染。或以空為加行彼一切加行無 間解脫道。及離非想非非想處染。除最後解
脫道。若依空三摩地信勝解練根作見至。 或以空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及時解 脫練根作不動。除最後解脫道。若依空三 摩地雜修靜慮初後心頃。若依空三摩地
起念住無色解脫義辯二無礙解。有說。唯 義無礙解於如是時未得空現在前。亦修 無願未得無願現在前。修空者謂依無願 三摩地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四心頃道類智
時。若依無願離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染。或無願為加行。彼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 若依無願信勝解練根作見至。時解脫練根
作不動。或無願為加行。彼一切加行無間解 脫道。若依無願雜修靜慮初後心頃。若起 無漏他心智通。若依無願起念住無色解脫 義辯二無礙解。於如是時未得無願現在
前亦修空未得無相現在前。修空無願者 見道中無於修道無學道中。若依無相離 欲界乃至無所有處染。或無相為加行彼一 切加行無間解脫道。及離非想非非想處染。
除最後解脫道。若依無相信勝解練根作 見至。或無相為加行彼一切加行無間解脫 道及時解脫練根作不動。除最後解脫道。 若依無相雜修靜慮初後心頃。若依無相
起念住無色解脫義無礙解。於如是時未 得無相現在前。修空無願。未得世俗智現 在前修空無願者。謂聖者以世俗道離欲 界乃至無所有處染。或世俗道為加行彼一
切加行無間解脫道。及離非想非非想處染。 及信勝解練根作見至。時解脫練根作不動。 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雜修靜慮中間心
頃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二解脫道。 及有漏他心智通解脫道。起無量世俗解脫 勝處遍處不淨觀持息念。世俗念住七處善
三義觀世俗無礙解無諍願智邊際智。空空 無願無願無相無相入滅定想微細心。於如 是時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空及無願有 俱不修。謂已得無相現在前。若未得無相
現在前不修空無願。若已得世俗智現在 前。若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空無願。一 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盡定。生 無想天已得無相現在前者如前釋。未得
無相現在前不修空無願者。謂見道中滅 現觀四心頃。不修空無願如前釋。已得世 俗智現在前者如前釋。未得世俗智現在 前不修空無願者。謂聖者聞思所成慧入
滅定微微心。一切異生者謂此中所說三三 摩地唯無漏故。異生皆無故無修義。染污心 者謂染污心是順退分性。沈重懈怠相應。要
順勝進性輕舉精進相應心方能修故。無記 心者謂無記心不堅不住不實羸劣如朽敗 種。要堅住實強盛心。方能修故。在無想定滅
盡定者。謂彼無心。要有心位方能修故。生 無想天者。有說。生彼於一切時不起善 心。有說。生彼雖起善心而非修所依。雖
前已遮一切異生。而復遮無想定。無想天者 以彼是世俗所尚。或疑有修故於如是時 不修空及無願。
[0926b29] 若修空彼無相耶。設修無相彼空耶。答應 作四句。有修空非無相。謂已得空現在 前。若未得空現在前不修無相。若未得
無願現在前修空非無相。已得空現在前 者如前釋。未得空現在前不修無相者。 謂依空三摩地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四心頃。 未得無願現在前。修空非無相者。謂依無
願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四心頃。有修無相 非空。謂已得無相現在前。若未得無相現 在前不修空。已得無相現在前者如前釋。 未得無相現在前不修空者。謂見道中滅
現觀四心頃。有俱修謂未得空現在前修 無相。若未得無相現在前修空。若未得無 願及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空無相。未得 空現在前修無相者。謂依空三摩地離欲
界乃至無所有處染。廣如前兼修無願說。未 得無相現在前修空者。謂依無相三摩地 離欲界乃至無所有處染。或無相為加行彼 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及離非想非非想處
染。除最後解脫道。若依無相練根作見至。 以無相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及時 解脫練根作不動。除最後解脫道。若依無 相雜修靜慮初後心頃。若依無相起念住
無色解脫義無礙解。於如是時未得無相 現在前亦修空。未得無願現在前修空無 相者。謂道類智時。若依無願三摩地離欲 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廣如前兼修空說。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空無相者。謂聖者 以世俗道離欲界乃至無所有處染。廣如 前兼修空無願說。有俱不修。謂已得無願現 在前。若未得無願現在前不修空無相。若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若未得世俗智現在前 不修空無相。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在無 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已得無願現在前 者如前釋。未得無願現在前不修空無相
者。謂見道中集現觀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者如前釋。未得世俗 智現在前不修空無相者。謂聖者聞思所 成慧入滅定微微心。一切異生乃至生無
想天者如前釋。
[0927a11] 若修無願彼無相耶。設修無相彼無願耶。 答應作四句。有修無願非無相。謂已得 無願現在前。若未得無願及未得空現在
前不修無相。已得無願現在前者如前釋。 未得無願現在前不修無相者。謂依無 願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四心頃。集現觀四心 頃。道現觀三心頃。未得空現在前不修無
相者。謂依空三摩地入正性離生苦現觀 四心頃。有修無相非無願。謂已得無相現 在前。若未得無相現在前不修無願。已得 無相現在前者如前釋。未得無相現在前
不修無願者。謂見道中滅現觀四心頃。有 俱修謂未得無願現在前修無相。若未得 無相現在前修無願。若未得空及未得世 俗智現在前修無願無相。此隨所應如前
廣釋。有俱不修。謂已得空及已得世俗智 現在前。若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無願 無相。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 盡定生無想天。此亦隨應如前廣釋。
[0927b01] 頗有結空所斷非無願無相耶。乃至廣說。 有二種決定。一對治決定。二作用決定。此中 依對治決定而作論非作用決定。所以者
何。無有道理。二三摩地俱時作用。何況有 三。頗有結空所斷非無願無相耶。答無。以 無如是類結唯是空所對治故。頗有結無
願所斷非空無相耶。答有。謂見集見道所斷 結無願斷。以彼唯是無願所對治故。頗有 結無相所斷非空無願耶。答有。謂見滅所斷
結無相斷。以彼唯是無相所對治故。頗有 結空無願所斷非無相耶。答有謂見苦所斷 結空無願斷。以彼唯是空無願所對治故頗 有結空無相所斷非無願耶。答無以無如
是類結唯是空無相所對治非無願故。頗有 結無願無相所斷非空耶。答無。以無如是 類結唯是無願無相所對治非空故。頗有結
空無願無相所斷耶。答有。謂學見迹修所斷 結。空無願無相斷即是聖者三界修所斷 結。以彼是三三摩地所對治故。頗有結非
空無願無相所斷。而是所斷耶。答有。謂異生 所斷結。即諸異生欲界乃至無所有處見修所 斷結。是世俗道所對治故。問彼結豈非空無
願無相所對治耶。答是所對治。然在聖者 非異生。彼在異生故說非空等斷。有說。前 依對治決定而作論。今依作用決定作論。
異生相續中三三摩地定無作用故。說彼結 非空等斷。問若爾者。聖相續中欲界乃至無 所有處。修所斷結亦世俗道斷。何故但說空
等斷耶。答前文應說彼結亦是世俗道斷。 而不說者有何意耶。應知聖者無漏道所 顯故不說世俗道。異生無無漏道故依世 俗道說。是以前說無過。
[0927c04] 云何作意入正性離生。乃至廣說。問何故 作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己義故。謂或有 說。三三摩地隨一皆能入正性離生。今遮彼
意顯唯二三摩地隨一能入。而非無相 故作斯論。或復有說。唯無相三摩地能入 正性離生。如達摩毱多部說。彼說以無相三 摩地於涅槃起寂靜作意入正性離生。為
遮彼執顯唯無相三摩地不能入正性離 生故作斯論。云何作意入正性離生。答或 無常或苦或空或無我。由此則止三三摩地 及唯無相。能入正性離生者意。此中無常苦
作意與無願三摩地相應。空無我作意與空 三摩地相應。問何故唯此行相入正性離生 非餘耶。答入正性離生者有二種。一愛行。
二見行。愛行者依無願入見行者依空入。 菩薩雖是愛行而能依空入正性離生。愛 行者復有二種。謂我慢增。懈怠增。我慢增者
以無常行相入。懈怠增者以苦行相入。見 行者亦有二種。謂我見增。我所見增。我見增 者以無我行相入。我所見增者以空行相
入。是故唯作此四行相。問此四行相與何位 法相應。有說。與世第一法相應。以說入 正性離生故。有說。與苦法智忍相應。問若
爾。何故言入。答此說已入名入。於近說遠 聲。如言大王從何處來。彼於已來名來。 此亦如是。問爾時亦有餘心所法。何故但
說作意耶。答以唯作意能引發心心所故。 有說。作意於入正性離生最隨順故。
[0928a03] 思惟何繫行入正性離生。乃至廣說。問何 故作此論。答欲止尊者達磨怛邏多說頓 思惟三界行入正性離生。又為止說思惟
涅槃入正性離生者意故作斯論。問思惟 何繫行入正性離生。答欲界繫。由此則止 如前二執。問何故但思惟欲界繫行入正性 離生耶。答欲界苦麁顯現見易觀察故。有
說。欲界苦是彼相續現成就故。有說。欲界 繫行具三苦故。是以阿毘達磨者。說觀三 苦諸行入正性離生。非如譬喻者唯說觀 行苦諸行入正性離生。此中不可意諸行
名苦苦。可意諸行名壞苦。順捨諸行名行 苦。有說。欲界苦於修行者現為逼惱極所 厭背故。先觀彼入正性離生。問涅槃亦是 極所欣樂。何不觀彼入正性離生耶。答諸
有情類厭苦心勝非欣涅槃。所以者何。現逼 惱故。不現見故。如諸有情無不畏苦有 不貪樂。問緣何諦忍後能入正性離生。有
說。緣道諦。如是說者。緣苦諦。廣說如雜 蘊初納息。
[0928a23] 盡智當言於身循身觀念住耶。乃至當言於 法循法觀念住耶。答盡智應言或於身循身 觀念住。或於受或於心或於法循法觀念
住。如盡智無生智亦爾。問何故作此論。答 為令疑者得決定故。謂有生如是疑。盡 無生智非見性故。亦應非念住性。今欲決 定明此二智。雖非見性。而是念住故作斯
論。復次見蘊中分別見自性念住。今定蘊中 分別非見自性念住。故作斯論。復次加行地 中說修念住有因此故。謂無學地無有念
住。今欲明無學地中有念住故而作此論。 復次經說盡無生智。緣生及後有為境。有 因此故。謂彼但緣生及後有。今欲顯彼緣
一切法。唯除虛空及非擇滅。故作斯論。復 次有執。盡無生智唯總緣五蘊。今遮彼意 顯盡無生智。或總緣五蘊或復別緣。故為
此論。盡智應言或於身循身觀念住者謂緣 色蘊。或於受循受觀念住者謂緣受蘊。或於 心循心觀念住者謂緣識蘊。或於法循法觀
念住者謂緣想蘊行蘊及擇滅。此說不雜緣 法念住。若雜緣法念住則於五蘊。或二二緣。 或三三緣。或四四緣。或五總緣。二二緣者謂
色受緣。色想緣色行緣。色識緣。受想緣。受行 緣。受識緣。想行緣。想識緣。行識緣。三三緣 者。謂色受想緣。色受行緣。色受識緣。色想識
緣。色行識緣。受想行緣。受想識緣。受行識 緣。想行識緣。四四緣者。謂色受想行緣。色 受想識緣。色受行識緣。色想行識緣。受想
行識緣。或五總緣者。謂色受想行識一切總 緣。其擇滅無為若有漏法念住。亦與色等 餘法合緣。此中所說是無漏故唯不雜緣。
諸無漏初靜慮樂諸輕安等覺支樂。此何差 別。答無差別。諸無漏第二靜慮樂。諸輕安 等覺支樂。此何差別答無差別。問何故作此
論。答為止說初二靜慮有無漏樂根者意。 顯彼二地無無漏樂根故作斯論。若有者 不應答言此無差別。所以者何。輕安等覺 支樂。大善地法中輕安為自性。無漏樂根大
地法中受為自性故。又輕安等覺支樂行蘊 攝。無漏樂根受蘊攝。如是二樂便有差別。 而說無差別。故知彼二地無漏樂者即輕安
樂。是故無漏樂根非彼地所有。若從等持 出彼所緣耶。乃至廣說出有五種。一地二行 相三所緣四異類心五剎那。此中但依二出
作論。謂地所緣。若從等持出彼所緣耶。設 從所緣出彼等持耶。答應作四句。有從等 持出非所緣。謂如有一思惟此相入初靜 慮。彼復思惟此相入第二靜慮。此中所緣
以相聲說。如緣色蘊初靜慮等無間緣色 蘊。第二靜慮現在前。緣餘蘊亦爾。是名從 等持出非所緣。問第二靜慮亦是等持。何故 言出。答以地別故。是故前說依二出作
論。謂地所緣。有從所緣出非等持。謂如 有一思惟此相入初靜慮。彼不出初靜 慮。復思惟餘相如緣色蘊。初靜慮等無間 緣受蘊初靜慮現在前。緣餘蘊亦爾。是名
從所緣出非等持。有從等持出亦所緣。謂 如有一思惟此相入初靜慮。彼思惟餘相 入第二靜慮。如緣色蘊。初靜慮等無間緣 受蘊。第二靜慮現在前。緣餘蘊亦爾。是名
從等持出亦所緣。有非從等持出亦非 所緣。謂如有一思惟此相入初靜慮。住經 多時如緣色蘊。初靜慮流注相續多時現 前。緣餘蘊亦爾。如蘊非蘊亦爾。如初靜慮
乃至無所有處亦爾。復有別義。若從等持 出彼行相耶。答應作四句。有從等持出非 行相。謂如有一以此行相入初靜慮。彼復 以此行相入第二靜慮。如無常行相。初靜
慮等無間無常行相第二靜慮現在前。餘行 相亦爾。有從行相出非等持。謂如有一 以此行相入初靜慮。彼不出初靜慮復作 餘行相。如無常行相初靜慮等無間苦行相
初靜慮現在前。餘行相亦爾。有從等持出 亦行相。謂如有一以此行相入初靜慮。以 餘行相入第二靜慮。如無常行相初靜慮 等無間苦行相第二靜慮現在前餘行相亦
爾。有非從等持出亦非行相。謂如有一 以此行相入初靜慮住經多時。如無常行 相初靜慮流注相續多時現前。餘行相亦爾。 如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亦爾。復有別義。
若從行相出彼所緣耶。答應作四句。有從 行相出非所緣。謂如有一以此行相思惟 此相。彼不捨此相復作餘行相。如緣色 蘊無常行相等無間緣色蘊苦行相現在前。
緣餘蘊餘行相亦爾。有從所緣出非行相。 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