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3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三
五百大阿羅漢

三藏法師玄奘 

第一愛敬第四

[0175a09] 契經遍知遍知遍知乃至廣說何故分別 契經遍知遍知
遍知契經 根本 復次分別 分別故作云何遍知
現觀遍知 本論字義善巧 種種對治無知對治惡見 對治無明對治
對治現觀現觀 等智遍知無漏 現觀所以者何世俗智現觀有漏無漏智遍知
所以者何遍知諸法契經世俗智世俗智現觀明了觀察現觀 世俗智明了觀察
非唯無漏現觀城喻經如是 證得三菩提如實現觀 證得三菩提緣起真實 無漏智現觀由此故知世俗智
現觀何等世俗智遍知 作意相應世俗智聞思修共相 世俗智明了得名現觀遍知
如觀十八界共相 四念住 世第一法無漏
云何遍知一切 煩惱遍知所緣境 遍知遍知何故 遍知遍知

[0175b12] 阿羅漢天眼天耳 六處業果 故業遍知
遍知既是 云何遍知尊者僧伽 遍知遍知二種
應作契經 一智遍知遍知遍知自性遍知自性遍知
未曾有遍知遍知作用 尊者遍知棄捨生死 尊者妙音如是說
遍知最勝最勝義理究竟最勝 不了義 尊者佛護如是說
遍知過去未來不見得名乃至 心所如是智相
遍知非理所以者何 遍知有餘師說世俗智 遍知非理欲界乃至無所有
有頂地中如何 世俗智世俗智 異生用世 遍知見道遍知世俗智
如何世俗智 無漏智士用果遍知無漏智 欲界第六無間道一來果
欲界一來果無漏智欲界第九無間道不還 三界欲界
不還果金剛喻定現在三界 見修阿羅漢果是故 應作如是說見道遍知
遍知應作眷屬種族 名為遍知 喬答摩一身
遍知乃至一切 煩惱遍知 中說圓滿遍知一切方名圓滿 遍知

[0175c24] 復次世尊遍知 遍知遍知伽他

儒童賢寂  諸世間
智能遍知  貪愛眾苦
應作  
智者遍知  有言作者

[0176a01] 王因根本名曰 稟性貪求無厭劫奪國人所有財寶於是退其次王位
存活如是多時何在答言憂惱
思惟如是王位即時便如是封二乃至
復興自立天帝釋念言不識恩義化作婆羅門作吉祥讚歎一面
梵志從何婆羅門大海海外答言我見國土安隱諸人奇珍異寶充滿
婆羅門 問言導引答言 婆羅門便
招集資具第七 婆羅門不能憂惱 念言來者大利坐失 煩冤舉國無人
釋迦菩薩國中婆羅門因緣王都如是心中歡喜
吉祥讚歎一面宣說伽他

  
  便歡喜
  
不遂  

[0176b04] 如是次第即時菩薩離欲心中 菩薩儒童賢寂乃至
分別菩薩第二 應作乃至廣說呵責 帝釋智者必定應作
便後半智者應當 遍知發言作者 實事虛言海外 來者彼岸分外
遍知契經 遍知遍知自性遍知遍知五取蘊遍知自性
一切煩惱遍知阿羅漢 如來死後記法 遍知五取蘊遍知
遍知遍知 遍知一切法遍知何故 五取蘊遍知不應理
五取蘊遍知遍知 遍知遍知若爾一切法遍知何故 五取蘊四諦苦諦
遍知所以即是有餘師說 遍知五取蘊遍知 遍知
四諦滅諦應作所以 不共遍知 取蘊遍知自性
一切煩惱契經一切 一切行者即是一切 有漏何故一切煩惱
遍知了義無餘不了義 有餘世尊煩惱有漏 復次煩惱超越
復次煩惱過患迷失 正理障礙涅槃聖道是故復次 煩惱自性不成有漏 自性成就是故煩惱
復次煩惱聖道展轉相違 有漏無記不如是故 展轉相違然燈 如是聖道
煩惱互相聖道現前正斷煩惱 有漏煩惱對治遍知 阿羅漢乃至廣說遍知
何故阿羅漢 諸法最為殊勝無學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最為殊勝是故 遍知未能無學遍知
是故復次遍知 圓滿究竟是故 遍知是故
復次一切煩惱遍知成就遍知阿羅漢歸依佛 何所歸依乃至廣說何故 歸依歸依顯示
歸依契經

眾人  歸依
叢林  制多
歸依  歸依
因此歸依  解脫眾
歸依佛  歸依法僧
四聖諦  慧觀
苦集  永超眾苦
八支聖道  安隱涅槃
歸依最勝  歸依
因此歸依  解脫眾

[0177a14] 復次歸依正解 猶豫歸依佛歸依如來 手足合成
生長有漏歸依歸依 無學成菩提即是法身歸依 歸依三諦不善無記
學處應作應作 有為有漏歸依歸依 涅槃歸依歸依
出家威儀形相皆是有漏 歸依歸依僧伽學無學由此因緣故作歸依佛何所
法實現有施設言說名為 佛陀歸依所有無學成菩提法名歸依 法實實有 自性
施設無有實體現有現實 一切施設施設言說
名言無學成菩提真佛 契經云何長者名為 釋子剃除鬚髮袈裟正信 一切智名為
依法故作若爾惡心 佛身何故得無依法得無復次
無學成菩提惡心得無 憎惡無學損害佛身得無非但 出身歸依何所歸依 法實現有施設言說名為達磨
歸依如是涅槃歸依 法實實有涅槃 眾苦涅槃非實有體
涅槃實有自體故作現有涅槃 現實假說歸依涅槃歸依實有
現有涅槃寂滅 名言不及無有非有 不應理邪見寂滅涅槃
遺忘歸依何所歸依法實現有施設言說名為 歸依所有學無學僧伽歸依
法實實有 自性 無有實體現有現實
何者歸依何者 歸依歸依歸依滅諦 菩薩無漏道獨覺
道諦歸依歸依 語業身業 應作語業心心
隨行如是五蘊歸依歸依 救護歸依救護 歸依三寶云何無間
歸依佛法僧學處 律儀法則便救護學處 律儀法則歸依三寶不為
譬如有人怖畏怨敵國王 救護能不我法 常作救護我法 不能眾生怖畏惡趣
死苦佛法僧勤修道者便 救護復次歸依下品 三寶救護是故地獄人趣 一生惡趣善趣生死非擇滅豈非
三寶救護救護歸依 歸依一佛一切 歸依一佛如何不是歸依
歸依一切如何歸依佛 一切契經云何勝觀 弟子頂髻如來弟子乃至
如來弟子答應歸依佛歸依 殑伽沙數量諸佛若爾何故 歸依佛一切佛言一切如來
種類一言契經云何勝觀弟子乃至廣說 出家見諦佛弟子
歸依歸依歸依自相 歸依相續歸依 歸依自相
如何不是歸依歸依 相續如何歸依一切如何救護歸依
救護答應 歸依相續無情一切 何故歸依一切法言
攝一切法種類一言 救護何為歸依 救護救護 相等歸依

[0178a17] 自性有漏所得 無有一切有漏 一切救護歸依
歸依一佛弟子歸依一切 歸依一佛弟子如何不是歸依歸依一切佛弟子 如何歸依一切
契經云何賈客當來當歸答應歸依一切佛弟子若爾何故歸依一切諸佛弟子種類一言
契經云何賈客 廣說過去現在有餘如來弟子 現見當來現見是故憍陳那
現見復次僧寶難得 出世間未有復次未來世 現見賈客渴仰復次現在過去有餘未來
自有弟子故作復次有餘佛弟子歸依 未來僧寶歸依何處
歸依歸依二種律儀 律儀律儀人趣 律儀餘趣 不受歸依律儀律儀
不得律儀三歸三歸 律儀不知三歸 先後不受三歸 律儀得罪憍慢不受三歸
律儀不得 歸依歸依 歸依自語歸依 歸依若爾契經云何薄伽梵
涅槃阿難白佛拘尸城中有諸力 及其眷屬歸依佛法僧佛神力涅槃三歸
歸依不得有餘師說尊者阿難拘尸城諸力 後方白佛世尊般涅槃
有無弟子故作 白佛歸依 三歸歸依迦尸 歸依

[0178b30] 嬰孩三歸 無心不得 修善長大
三寶惡業便 嬰孩既已三歸律儀如何三寶惡業慚愧敬重三寶
惡業受持 復次天神擁護 律儀信敬三寶諸天善神 擁護橫死前生
善業嬰孩便 三歸律儀前生讚歎 淨戒無量有情歸依三寶 淨戒受持三歸律儀資具
獲得如是善利契經歸依佛不墮惡趣生天人中快樂現見 世間歸依佛惡趣受眾 故世如是說增上心不顧身命
歸依佛善利一切相違有餘師說得證 依法法勝何故 教主說法顯現
復次有病良醫 良醫法如 善巧服藥三歸依如是次第

第一無慚第五之一

[0178c26] 云何無慚云何無愧如是 領會何故 分別契經契經無慚無愧
云何無慚云何無愧根本不分 分別復次決定 二法展轉相似世間有情無慚
無愧無愧無慚 顯示性相差別 決定復次如是二法不善
不善相應心一向 無慚無愧 如是二法破壞世間世尊
能破世間無慚無愧

[0179a12] 復次如是二法令眾生種種差別契經 世間無慚無愧種種 故作云何
無慚無異 無異自在自在 自在無怖畏無慚本論 異名善巧故作種種差別
無異差別名言自性行相 自性若爾無慚行相云何不善
心所法行相行相所以者何 無慚云何四聖諦有餘 無慚行相行相應作四句
有無無慚行相無慚行相 有無行相無慚無慚相應法無慚行相有無無慚行相 無慚行相無慚無慚
種類無慚相應法 行相 四句無慚行相 四句行相若爾無慚
云何自體自相自性諸法 即是諸法自相同類共相無慚 云何四聖諦無慚
無慚無異 無異苦集諦 自在自在無怖畏 滅道自性行相云何無愧
無愧無異無恥無異不畏不見怖畏 本論異名善巧故作種種 差別無異差別
自性行相 無愧自性若爾無愧行相云何不善心心所法行相行相
相應無愧云何 有餘師說無愧行相行相 應作四句有無無愧行相無愧
行相有無行相無愧 相應法無愧行相有無無愧 無愧無愧行相無愧 無愧行相種類無愧
相應法行相 四句 無愧行相四句行相
若爾無愧自性云何自體自相自性諸法自性即是諸法自相同類 無愧云何四聖諦
無愧無愧無異 無恥無異滅道 不畏不見怖畏苦集諦自性行相無慚無愧差別
自在無怖畏無慚 怖畏無愧如是差別何故 阿毘達磨二法展轉相應 分別無慚無愧性相差別故作
自在無怖畏無慚 不見怖畏無愧復次不恭無慚怖畏無愧復次不厭煩惱無慚不厭賤惡無愧復次作惡
無慚作惡不顧無愧復次作惡 無慚作惡無愧復次作惡 羞恥無慚作惡無愧復次 獨一羞恥無慚
羞恥無愧復次人造 羞恥無慚眾人羞恥 無愧復次惡趣有情羞恥 無慚善趣有情羞恥
復次羞恥無慚智者羞恥無愧復次 羞恥無慚尊者 羞恥無愧復次在家
羞恥無慚出家 羞恥無愧復次軌範 羞恥無慚對親軌範 羞恥無愧復次作惡
無慚作惡無愧 次於惡因不能無慚惡果 不能無愧復次等流無慚 等流無愧無慚無愧差別如是二法
欲界繫不善一切不善心心所法 相應自性無慚無愧 過患深重何故不立隨眠 無有隨眠微細煩惱隨眠
隨眠復次猛利煩惱 猛利隨眠復次 長時相續煩惱隨眠 長時相續隨眠復次厚重煩惱
隨眠輕薄隨眠復次習氣 煩惱隨眠炭火所在 如是習氣 隨眠如草所在
如是復次根本煩惱隨眠既是 隨煩惱隨眠無明等流果

說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論卷第三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27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大德提供觀法提供法雲寺出版光碟,日本瑜伽行思研究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