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vibhāṣāśāstra (Apitan Pi Po Sha Lun) 阿毘曇毘婆沙論
Scroll 3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二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使犍度一行品中
[0231c15] 身見攝幾使。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說 攝法攝他法不攝自法。如毘婆闍婆提。依佛 假名所說經。亦依世俗言語法。說攝法攝他
法不攝自法。何者是假名所說經。如佛說譬 如 [怡-台+蓋] 斗受入 [怡-台+蓋] 子。為 [怡-台+蓋] 子依。以 [怡-台+蓋] 斗勝
故。攝諸 [怡-台+蓋] 子。彼作是說。 [怡-台+蓋] 斗異於 [怡-台+蓋] 子。 而攝 [怡-台+蓋]
子。是故知攝法攝於他法不攝自法。 餘經亦說。五根慧最勝。為慧所攝。慧異 四根。能攝四根。是故知攝他法。餘經亦說。
如佛問呵德迦居士。汝云何攝眷屬。何以復 知己攝眷屬。居士答言。世尊所說四攝法。布 施愛語利益同事。以四法攝於眷屬。亦知己
攝眷屬。彼作是說。居士眷屬。及與攝法。各各 別異。而能相攝。是故知攝他法不攝自法。餘 經復說。正見正方便正覺。是慧身所攝。正
念正定。是定身所攝。彼作是說。正見是慧。 慧身所攝。正定定身所攝可爾。正覺正方 便。非慧性。正念非定性。正覺正方便。為慧
身所攝。正念為定身所攝者。故知攝法攝於 他法。世俗言語法者。世俗亦作是說。戶攝戶 樞。縷能攝衣。索攝薪束。在家之人亦作是說。
我能攝我家資財象馬僮僕。出家之人亦作 是說。我攝衣鉢。及攝沙門所用之物。彼以如 是假名經所說。及世俗言語所攝法故。知攝
法攝他不攝自法。亦明攝法攝於自體。若當 攝法。但攝於他不攝自體者。則一法體。與一 切法體同。若一法生一切法亦生。一法滅一
切法亦滅。復更有過。見苦所斷法。則攝修道 所斷法。見苦所斷法若斷。修道所斷法亦應 斷。若然者則後生對治。而無有用。欲令無如
是過故。說攝法攝於自性不攝他法。問曰。 若攝法。但攝自法不攝他者。毘婆闍婆提所 引經。及世俗言語法云何通。答曰。彼經是未 了義是假名。是有餘意。
[0232a20] 問曰。云何彼經是未了義是假名。是有餘意 耶。答曰。如經說。 [怡-台+蓋] 斗受入 [怡-台+蓋] 子能攝 [怡-台+蓋]
子者。此中說依持是攝。所以者何。 [怡-台+蓋] 子依 [怡-台+蓋] 斗。 [怡-台+蓋] 斗持 [怡-台+蓋] 子故。而不散壞如說。五
根中慧為最勝。為慧所攝。此中慧是方便 說攝。所以者何以慧方便故。五根能有所 行。而成大事如說。我以世尊所說四攝法。攝
於眷屬。乃至廣說。此中說不離散是攝。以四 攝方便。令眷屬不離散故。如說正覺正方便 正念。是慧身定身所攝者。此中說隨順是
攝。正覺正方便。隨順慧身。正念隨順定身 故。如說戶攝戶樞。縷能攝衣。索攝薪束。此中 說持是攝。如說在家出家人。攝田財衣鉢等。
此中說饒益是攝。攝法攝他法者。或時攝或 時不攝。或有所以攝。或有所以不攝如偈說。
因事生於愛 因事生於恚
世人起愛恚 無不因事者
[0232b08] 攝法攝自法者。一切時攝皆有所以。一切時 攝者。無有不攝自相時皆有。所以者何。自體 不待所以故攝法。若觀察自相法。還攝自
相法時。有何善利耶。答曰。除去我想聚想。能 修法想別想。若眾生有我想聚想。便生貪恚 癡心。生貪恚癡故。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
能得脫。若能除去我想聚想觀色。猶如散塵。 觀無色法。前後不俱總觀。有為法離散之相。 猶如散沙。便生空解脫門種子。若觀諸行空
而不樂生死。便生無願解脫門種子。若不樂 生死而求涅槃。便生無相解脫門種子。依下 三昧。便生中三昧。依中三昧生上三昧。依上
三昧能離三界欲。觀察自相法。還攝自相法 時。有如是善利。身見攝三使。總而言之。身 見攝三使。身見在三界。欲界身見。還攝欲界
身見。乃至無色界身見。還攝無色界身見。戒 取攝六使。疑攝十二使。餘攝如經本說。
[0232b25] 問曰。云何名攝。答曰。自體於自體。是有是 實。是可得故名攝。自體於自體。非異自體。於 自體非外。自體於自體非遠。自體於自體不
相捨。自體於自體非空。自體於自體無盈長。 自體於自體。非不已有。非不今有。非不當 有。自體還攝自體故名攝。非如手把食指捻
衣名攝。以諸法還攝自體名攝。不攝於他。
[0232c03] 三結攝三不善根耶。三不善根攝三結耶。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說攝法攝於他不 攝自體。欲重止如是說者意故。而作此論。三
結攝三不善根。三不善根攝三結耶。答曰。各 不相攝。餘廣說如經本。
[0232c08] 身見令幾有相續。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 有說不染污心。令有相續。如毘婆闍婆提作 如是說。
[0232c11] 問曰。彼何故作此說耶。答曰。依佛經。佛經說 菩薩住正智入母胎。住正智住母胎。住正智 出母胎。為止如是說者意。欲明唯以染污心
令有相續故而作此論。問曰。唯以染污心令 有相續者。佛經云何通。答曰。此說不顛倒心 名正智。眾生皆以顛倒心入母胎唯除菩薩。
菩薩入母胎時。有如是念。此是我母。此是我 父。於母起母親愛。於父起父親敬。以不顛倒 心入母胎故名正智。
[0232c20] 復次所以作此論者。
[0232c21] 或有說唯以愛恚二結。令有相續。如譬喻者。 彼何故作是說耶。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說三 事合故入母胎。一父母有染心共會一處。二
其母無病值時。三受身者現在前。當於是時。 受身者二種心。展轉現在前。若與欲俱。若與 恚俱。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一切結令有相
續故。而作此論。問曰。若然者。佛經云何通。 答曰。彼說中有心。不說有相續心。或有說。 惡道中心。以恚心令有相續。人天中心。以愛
心令有相續。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欲界眾 生三十六使令有相續。色界三十一使。無色界 三十一使令有相續。為止他義乃至廣說。而
作此論。有亦有多名。如此中說。眾生數受身 處五陰是有。如說欲界。死生欲界中。一切欲 界有相續耶。此中亦說。眾生數受身處五陰
名有。如說為纏所纏。令地獄有相續。此中亦 說。眾生數受身處五陰名有。如說欲界有相 續時。最初得幾業報根。此中亦說。眾生數
受身處五陰名有。如說有四有。前時有死有 中有生有。此中亦如上說。如說捨欲界有。還 令欲界有相續時。一切盡滅欲界繫法。還起
欲界繫法現在前。此中亦如上說。如說云何 有法。答言。有漏法。是此中說。一切有漏法是 有。如說沛仇當知有生時以識為食。此中說。
生相續時心眷屬名有。如說。
[0233a17] 佛告阿難。若業能令後生相續是有。是亦名 有。此中說造未來有思名有。如說取緣有。阿 毘曇者。作如是說。此中說時五陰名有。尊者
瞿沙作如是說。造未來有業名有。如說七有。 一地獄有二畜生有三餓鬼有四天有五人有 六業有七中有。此中說五趣因五趣向。是有
五趣有。即是五趣業有。是五趣因中。有是五 趣向。如說云何欲有。欲界繫取緣。能生未來 有業。此中說業業報。不說取緣。
[0233a26] 問曰。若此中但說業業報。不說取緣者。十門 中說。云何通。如說欲有欲界一切使所使。色 無色有。色無色界一切使所使。欲界可爾。所
以者何。欲界五種斷。業盡能生報。色無色界 修道所斷業能生報。云何可爾。答曰。十門文 應如是說。欲有欲界一切使所使。色無色有。
色無色界修道所斷使。及通一切使所使。而 不說者。有何意耶。答曰。此中五種斷心。能生 有令有相續在有分中。是有眷屬而作是說。
復有說。十門章中。說業業報。解章義中。說業 業報。及說取緣。
[0233b08] 問曰。若然者。此云何通。如說彼尊者。何故先 立章。欲顯門義。云何立章義異。解章義異。是 故如先說者好。
[0233b11] 問曰。何故名有。答曰。生滅故名有。
[0233b12] 問曰。若然者所行道亦生滅可是有耶。答曰。 若生滅能令有增廣者是有。聖道雖生滅。不 令有增廣。但令損滅。復次若生滅能令有相
續增長生老病死者是有。聖道雖復生滅。能 斷有相續。不增長生老病死。復次若生滅是 苦集道迹是世間生死道迹者是有。聖道雖
復生滅。是苦集滅道迹。是世間生死滅道迹。 復次若生滅是身見體。是顛倒體。是愛體。是 使體。是貪恚癡立足處。雜垢雜毒雜刺雜滓。
在有墮苦集諦中者是有。聖道與此相違。不 名為有。復次可畏義。是有義。
[0233b23] 問曰。若然者。涅槃可畏。可是有耶。如說比丘 當知。凡夫愚小。聞說涅槃無我無彼無我所 須一切諸物。於此法中。生怖畏心。答曰。若
畏有者。是正畏涅槃是邪。復次可畏法。凡 夫聖人俱畏。涅槃唯凡夫所畏。非聖人所畏。 復次是苦器故名有。
[0233b29] 問曰。此亦是樂器。如說摩訶男當知。若色一 向是苦。無有樂分不生喜樂者。眾生於色。不 應染著。摩訶男。以色非一向苦有少樂分。
能生喜樂故眾生染著。亦說。有三受。苦受樂 受不苦不樂受。亦說。所須是道具。道是涅槃 具。亦說所須樂能生道樂。道樂能到涅槃。答
曰。生死雖有少樂苦分多。以樂分少故。說名 苦分。猶毒瓶。雖一渧蜜墮中。不以一渧蜜 故說名蜜瓶。以毒多故。說名毒瓶。身見少分。
令欲有相續。少分令色有相續。少分令無色 有相續。身見在三界。在欲界者。令欲有相續。 在色有者。令色有相續。在無色有者。令無色
有相續。戒取疑亦如是。餘廣說如經本。相續 有五種。一中有相續。二生有相續。三時相續。 四法相續五剎那相續。中有相續者。死陰滅。
次生中陰。中陰續死陰。名中有相續。生有相 續者。中陰滅。次生生陰。生陰續中陰。名生有 相續。時相續者。迦羅羅時滅。次生阿浮陀時。
阿浮陀時。續迦羅羅時。名時相續。乃至中年 時滅次生老年時。老年時續中年時。是名時 相續。法相續者。善法後次生不善無記法。不
善無記法續善法。後不善無記說亦如是。是 名法相續。剎那相續者。前生剎那。次生後剎 那。後剎那續前剎那。是名剎那相續。此五種
相續。悉入二相續相中。謂法相續。剎那相續。 所以者何。中有相續。生有相續。時相續。盡是 法剎那相續。界中欲界有五種相續。色界有
四。除時相續。無色界有三。除中有相續時相 續。趣中地獄趣有四。除時相續。餘四趣及四 生。有五種相續。此中依二種相續而作論。謂
中有相續。生有相續。問曰。使能令有相續。非 纏是意地。非五識身。何故作如是說。睡眠掉 悔鼻觸生愛。舌觸生愛。令欲有相續。眼觸生
愛。耳觸生愛。身觸生愛。令二有相續。少入欲 有。少入色有。答曰。此文應如是說。貪欲蓋恚 蓋疑蓋。令欲有相續。意觸生愛。令三有相續。
餘蓋餘觸生愛。不能令有相續。若不如是說 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以不斷故。說名相 續。若不斷蓋不斷鼻觸生愛。舌觸生愛者。命
終還生欲界。若不斷眼觸生愛耳觸生愛身 觸生愛者。命終生欲界。色界復有三事故。 令有相續。一不斷。二能生果。三令有相續。使
在五識身。不善者有二事。一不斷。二能生果。 不能令有相續。無記者有一事。不斷不能生 果。不能令有相續。使在意地。不善者有三事。
不斷能生果。能令有相續。無記者有二事。不 斷令有相續。不能生果。纏在意地五識身。不 善者有二事。不斷能生果。不能令有相續。無
記者有一事。不斷不能生果。不能令有相續。 若有此三事者。能令有相續。
[0234a21] 身見以何三昧滅。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欲 顯佛出世間有如是希有力故。而作此論。施 設經。作如是說。閻浮提外。有轉輪聖王道。廣
一由旬。海水覆之。若無轉輪聖王時。無有眾 生能過上者。若轉輪聖王出時。海水減一由 旬。轉輪聖王所行道乃現。以金沙布上。栴檀
香水灑之。轉輪聖王。欲與四種兵眾遊巡四 天下時。行此道上。如是佛不出世時。無有眾 生能行根本地。眾生雖有離欲者。依於邊道。
不得根本。若十力轉輪法王出世時。根本道 爾乃顯現。以三十七品金沙布上。以戒定慧 栴檀香水。而以灑之。世尊與無量百千萬那
由他眾生。而行其上。至無畏涅槃城。是故欲 現佛出世間有如是希有力故。而作此論。
[0234b06] 身見以何三昧滅。亦可言以何道。亦可言以 何對治。亦可言以何正觀。如是說者。皆同一 義。滅亦可言斷。亦可言無欲。亦可言盡。亦可
言解脫。如是等說。皆同一義。昔有二大師。 一名耆婆羅。二名瞿沙跋摩。尊者耆婆羅。作 如是說。此中說畢竟斷無餘斷。一向是聖人。
非凡夫人。以無漏道。非世俗道。七依經是此 論根本。七依經說根本地。不說邊。無有依 根本地以世俗道而離欲者。尊者瞿沙跋摩。
作如是說。此中說畢竟斷無餘斷。亦有凡夫 人亦有聖人。亦世俗道。亦以無漏道。問曰。若 然者七依經非此論根本。七依經純說根本。
答曰。以是事故。阿毘曇照明修多羅。其猶如 燈。經中所不說者。此中說之。經中所不現者。 此中顯之。經中有餘義者。此中說之。彼二家
所說。俱得善通。三結依四依未至。依四依者。 依四禪。依未至者。依未至中間。此地名未至 問曰。何故名未至耶。答曰。未入根本地。根本
地未現在前。而能離欲。名未至地。
[0234b25] 問曰。未至地不名為依。何故作是說。或依四。 或依未至。答曰。此文應如是說。若入四依。若 不入四依而滅。而不說者。有何意耶。答曰。欲
重說四依名故。如說。或入根本得滅。或不入 根本得滅。如人問他男子。汝為入城事得成 耶。為不入城事得成耶。三結從欲界。乃至非
想非非想處可得。欲界者依未至。初禪者。依 初依依未至。二禪者。依二依依未至。三禪者。 依三依依未至。四禪及無色。依四依依未至。
所以者何。三結是見道所斷。必以見道。而畢 竟斷。見道必在六地。謂未至中間根本四禪。 若依未至禪。得正決定三結。則以未至禪滅。
若依初禪。得正決定三結。則依初禪滅。若依 乃至第四禪。得正決定及無色三結。即依第 四禪滅。此中說第四禪及無色三結依四禪
及未至貪恚癡及欲漏依未至。所以者何。離 欲愛時此法永斷。若凡夫人斷。依未至斷。聖 人亦依未至斷。世俗道聖道。俱依未至斷。有
漏或依七。或依未至。七依者。四禪三無色 定。未至者。未來中間。有漏從初禪乃至非 想非非想處可得。彼非想非非想處。或依未
至。而離彼欲。或乃至依無所有處。離彼欲。為 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有漏言七地及未 至。初禪地者。或依初依。或依未至。二禪地
者。或依二依或依未至。乃至識處。或依六依。 或依未至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或依七 依。或依未至。無明漏。或依七依。或依未至七
依者。四禪三無色定。未至者。未至中間禪。無 明漏。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可得。彼非想 非非想處無明漏。或依七依。或依未至。總而
言之。依七依或依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