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nyāyānusāraśāstra (Apidamo Shun Zheng Lilun)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Scroll 6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六十六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賢聖品第六之十
[0701b09] 如上所言修道有二。一者有漏。二者無漏。今 應思擇於此二種由何等道離何地染。頌曰。
有頂由無漏 餘由二離染
[0701b12] 論曰。有頂地中所有煩惱。唯無漏道能令永 離定非有漏。所以者何。唯此力能治上地故。 唯於次上近分地中。起世俗道治下地惑。有
頂地惑既無上地。故無有漏能離彼染。何緣 世俗道不治自地惑。是自隨眠所隨增故。非 彼隨眠所隨增事。應有勢用治彼隨眠。以順
生長彼煩惱故。若有勢用能治彼者。此必非 彼之所隨增。以緣此時彼損減故。何緣下地 起世俗道。不能對治上地隨眠。非彼隨眠所
隨增故。不順生長彼煩惱故。應許能治上地 隨眠。上地定非下地世俗。厭行斷道所緣境 故。非厭下地能離上染。上地望下極微妙故。
由此證知唯無漏力。能離有頂其理善成。餘 八地中所有煩惱。通由二道能令永離。世出 世道俱能離故。既通由二離八地染。各有幾 種離繫得耶。頌曰。
聖二離八修 各二離繫得
[0701b29] 論曰。諸有學聖用有漏道。離下八地修斷染 時。能具引生二離繫得。有漏無漏二種斷道。 於八地中所作同故。用無漏道離彼亦然。亦
以於中所作同故。由此有學離八修斷。世出 世道隨一現前。各未來修世出世道。既說聖 者二離八修。各能引生二離繫得。准知聖者
離有頂修。及見斷時用無漏道。唯引無漏離 繫得生。亦不未來修世俗道。與世俗道不同 事故。異生離八用有漏道。唯引有漏離繫得
生。亦不未來修無漏道。未入聖故不說自成。 有餘師言。以無漏道離下八地修斷染時。何 緣知亦生有漏離繫得。有捨無漏得煩惱不
成故。謂有學聖以無漏道離彼染時。若不引 生同治有漏離繫得者。則以聖道具離八地。 後依靜慮得轉根時。頓捨先來諸鈍聖道。唯
得靜慮利果聖道。上惑離繫應皆不成。是即 還應成彼煩惱。然非所許。是故定知。諸有學 聖以無漏道離下八地修斷染時。亦具引生
二離繫得。此證非理。所以者何。彼聖設無有 漏斷得。亦不成就上地煩惱。如分離有頂得 轉根時。及異生上生不成惑故。謂如分離
有頂地染。後依靜慮得轉根時。無漏斷得既 已頓捨。彼地離繫無有漏得。而彼地惑亦不 成就。又如異生生二定等。雖捨欲界等煩惱
斷得。而不成就欲界等煩惱。以欲界等有漏 離繫得。初定等攝。唯彼能治故。若生上地此 得必捨。生上地必捨下有漏善故。此二雖無
煩惱斷得。而勝進故遮惑得生。彼亦應然。故 證非理。由此但可作如是言。二道於中所作 同故。隨一現起引二得生。不可說言為成斷
故。已辯離染由道不同。今次應辯由地差 別。由何地道離何地染。頌曰。
無漏未至道 能離一切地
餘八離自上 有漏離次下
[0702a05] 論曰。諸無漏道通依九地。謂四靜慮未至中 間及三無色。若未至攝能離欲界乃至有頂。 餘八地攝隨其所應。各能離自及上地染不
能離下。未離下時上道必無現在前故。諸有 漏道一切唯能離次下地。非自地等自地煩 惱所隨增故。勢力劣故。先已離故。諸依近分
離下地染。如無間道皆近分攝。諸解脫道亦 近分耶。不定。云何。頌曰。
近分離下染 初三後解脫
根本或近分 上地唯根本
[0702a15] 論曰。諸道所依近分有八。謂四靜慮無色下 邊。所離有九。謂欲八定。初三近分離下三染。 第九解脫現在前時。或入根本或即近分。上
五近分各離下染。第九解脫現在前時。必入 根本非即近分。近分根本等捨根故。下三靜 慮近分根本。受根異故。有不能入轉入異受。
少艱難故。離下染時必欣上故。若受無異必 入根本。諸出世道無間解脫前既已說。緣四 諦境十六行相義准自成。世道緣何作何行 相。頌曰。
世無間解脫 如次緣下上
作麁苦障行 及靜妙離三
[0702a27] 論曰。世俗無間及解脫道。如次能緣下地上 地。為麁苦障及靜妙離。謂諸無間道緣自次 下地。諸有漏法作麁苦等。三行相中隨一行
相。若諸解脫道。緣彼次上地。諸有漏法作靜 妙等。三行相中隨一行相。約容有說二道各 三。非諸有情於離染位。無間解脫皆各具三。
諸下地中由多掉舉寂靜微劣。故名為麁。雖 大劬勞暫令掉舉勢用微劣。仍不能引美妙 樂生。故名為苦有極多種災害拘礙。及能覆
障。令無功能見出離方。故名為障。諸上地中 不作功用掉舉微劣。故名為靜。不設劬勞掉 舉微劣引生勝樂。故名為妙於下地中所有
災害。能決定見心不生欣。及能越彼。故名為 離。應知此中已兼顯示無間解脫。行相各三 相翻而生。如其次第。謂無間道緣下為麁。解
脫道中緣上為靜。餘相翻起如次應知。然離 染時起則不定。世俗無間及解脫道。能離下 等九品染故。應知亦有九品差別。此中異生
離欲界染。九無間道麁等三行。隨一現前各 未來修。麁等三行八解脫道。靜等三行。隨 一現前各未來修。麁等六行後解脫道現。在
未來所修如前八解脫道與前別者。復修未 來初靜慮攝。無邊行相。如是乃至離無所有 染。無間解脫道所修應知。若諸聖者以世俗
道。離欲界染九無間道。麁等三行隨一現前。 各於未來修十九行。謂麁等三有漏無漏。十 六聖行八解脫道。靜等三行隨一現前。各未
來修二十二行。謂前十九加靜等三。後解脫 道現在未來所修如前。八解脫道與前別者。 復修未來初靜慮攝無邊行相。 離 初定染九
無間道。麁等三行隨一現前。各於未來修十 九行。謂麁等三及唯無漏十六聖行。此十六 行是下地攝。以上地邊無聖行故。後修聖行
准此應知。八解脫道靜等三行隨一現前。各 未來修二十二行。謂前十九加靜等三。後解 脫道現在未來所修如前。八解脫道與前別
者。復修未來二靜慮攝無邊行相。如是乃至 離無所有染。無間解脫道所修應知。有餘師 言。異生聖者離欲無間解脫道中。亦修不淨
息念慈等。離餘上地所修如前。初靜慮邊善 根廣故修如是行。上諸定邊善根少故所修 如前。又欲界中有多煩惱。為欲斷彼修多對
治。上地不然故。修治少。離欲界染九無間道。 未來所修麁等三行。唯緣欲界八解脫道。未 來所修麁等三行。通緣欲界及初靜慮。靜等
三行緣初靜慮。後解脫道未來所修。麁等三 行通緣三界。靜等三行緣初靜慮。乃至有頂 離初定染。九無間道未來所修。麁等三行緣
初靜慮。八解脫道未來所修。麁等三行緣初 二定。靜等三行緣第二定。後解脫道未來所 修。麁等三行通緣三界。靜等三行緣第二
定。乃至有頂離二靜慮三靜慮染。隨其所應 皆准前說。離四定染九無間道。未來所修麁 等三行。緣第四定八解脫道。未來所修麁等
三行。緣第四定及緣空處。然非一念。以界別 故。靜等三行唯緣空處。後解脫道未來所 修。麁等三行靜等三行。皆緣空處乃至有頂
離空處染九無間道。未來所修麁等三行。唯 緣空處八解脫道。未來所修麁等三行。緣空 識處靜等三行。唯緣識處後解脫道。未來所
修麁等三行。靜等三行俱緣識處。乃至有頂 離識處染。無所有染隨其所應皆准前說。何 緣最後解脫道中。未來所修麁等三行。靜慮
攝者通緣三界。無色攝者唯自上緣。諸靜慮 中有遍緣智。無色根本必不下緣。故二所修 所緣有別。此中一類譬喻論師。為欲顯成分
別論義。作如是說。無有異生實斷煩惱。有退 失故。謂若有能實斷有頂薩迦耶見必無退 失。若有退失必未實斷。既許異生於下八地。
諸煩惱斷可有退失。故無異生實斷煩惱。彼 說非理。於有頂惑有伏無伏。皆有失故。謂諸 異生於有頂惑。為許有伏許無伏耶。若許異
生伏有頂惑。如伏下地諸煩惱已。彼於下地 必不受生。如是既能伏有頂惑。應於有頂亦 不受生。是則異生應證圓寂。若伏有頂猶生
有頂。非伏下地猶生下地。是則不應。以有 頂惑斷已不退例下令同。若許異生無伏有 頂。以世俗道於彼無能。唯許彼能伏下地惑
亦不應。以有頂地惑斷已不退例下令同。如 是推徵二皆有失。故不可說彼實無斷。然彼 所言見有頂攝。身見等惑斷已無退。證知下
地所有諸惑。亦應如彼斷已無退。既見異生 於下地惑斷已還退。故知彼於下地諸惑實 未能斷。此不應理。斷者異故謂非我等許諸
異生。於有頂惑有能斷義。以斷有頂世俗道 生無所依故。及即於中解脫道起無所緣故。 下諸地惑異生能斷。既能斷者凡聖有殊。亦
應許有退不退異。如何舉聖斷無退理。例異 生斷亦令無退。又不成故。謂非我等許有頂 惑斷已無退。此既不成。如何可以彼無退理
例下令同。雖有頂攝薩迦耶見斷已無退。而 彼不許彼地有伏如下地惑。故不可以彼斷 無退。例下地惑斷無退理。無伏有伏彼此既
殊。有退無退亦應許別。又道異故。謂非此道 斷有頂攝薩迦耶見。即由此道諸異生類。斷 下八地所有煩惱。道既有異應許惑斷。有退
不退二種差別。以諸惑斷是道果故。若謂 此義應生疑者。理亦不然分明說故。謂彼或 作如是思惟。彼此治道既有差別便可生疑。
諸異生類既有退失。為斷不斷此不應疑。世 尊處處分明顯說。諸異生中有斷煩惱及離 染故。謂契經說諸異生中。有斷五蓋斷樂斷
苦。又契經說。嗢達洛迦遏邏摩子能斷諸 欲。又契經說。昔有外仙為世導師名為妙 眼。彼於欲界已得離染。又見契經分別業處。
說有欲界離染外仙。由此證知道有異故。諸 異生類於八地惑。雖有實斷而有退義。非 道異故不能實斷。是故於此不應生疑。若謂
此中唯不現起名斷離染。如餘處說斷離染 言。此亦不然。無決定因故。有大過失故。謂 彼或作如是思惟。唯不現行名斷離染。如於
死位亦說斷言。非正死時實有治斷。又如有 說於村邑中。有諸童男或諸童女。戲聚砂土 為舍為城。寶玩須臾還得離染。彼言意顯於
彼境中。貪不復行非實斷離。是故此中唯 不現起名斷離染。為證不成。此定不然無定 因故。此中所說斷離染言。有何定因堪為誠
證。唯顯煩惱暫不現行。非為顯成斷諸惑 得。若謂聖者斷必無退。異生有退故知未斷。 此亦不然非極成故。非聖不退是所極成。故
於此中無定因證。又此所說斷離染言。若唯 不行有太過失。以於餘處有說聖道名斷離 染。汝亦應計唯不現行如餘處說。是故彼執
決定非理。如何知此斷離染言。非伏現纏。 是斷惑得此如聖者亦上生故。謂有學聖斷 下惑得方得上生。彼此同許此異生類。亦得
上生故亦應許斷下惑得。若謂道異故不同 者。則已顯成異生斷退。有退無退足顯道別。 何要斷伏方顯道異。由道異故令諸煩惱。伏
斷差別非道異故。雖已實斷退無退殊。如是 所言何理為證。又應一切善無記心。而命終 者雖煩惱得。身中未斷亦得上生。所以者何。
離現纏故。謂於此位善無記心現在前者。自 地煩惱必不現前故名為離。非由此故煩惱 不行。與由餘緣少有差別。又非別法有差別
故。可令此中亦有差別。等雖不起無所遣 故。謂非別法於相續中。少有所遣餘無此力。 可說彼法有所遣故。雖等不行而時有別。若
彼意謂得此地中。伏對治者則生此地。故命 終位善無記心。現在前者生自非上。以命終 位善無記心。非上地攝伏對治故。此亦不然。
諸依上地伏治下地諸煩惱者。為由上地業 力故生。為由上地伏治道力。若由業力生上 地者。但伏此地下地煩惱。必定應有感此地
業。由此業力應定生此。若由道力生上地者。 依此地道伏欲界惑。命終但應生於此地。則 異生類欲界命終。應無乃至生有頂者。唯應
得受初靜慮生。此道定能感此生故。由此未 斷下地惑得。決定無能生上地者。故彼所說 道既有異。便可生疑。諸異生類既有退失。為
斷不斷如是所疑定不應理。由此所說由道 異故。諸異生類於八地惑。雖有實斷而退理 成。復有餘師說。世俗道於斷煩惱決定無能。
故世尊言。要得聖慧方斷煩惱非諸異生。已 得聖慧豈能斷惑。又契經說。此勝彼者。謂 勝彼已彼更不生。彼若更生此非勝彼。諸異
生類雖斷煩惱。而諸煩惱有時更生。是故定 知彼無實斷。又契經說。若身見等未永斷時 貪等未斷。要彼斷已此方斷故。又契經說。薩
迦耶見戒禁取疑三法未斷。終不能斷貪瞋 癡故。諸異生類既未能斷有身見等。是故定 知必未實斷貪等煩惱。此亦不然。讚勝者故
密說有頂貪瞋癡故。謂佛世尊為讚勝者。說 斷煩惱要得聖慧。以諸聖慧於斷煩惱。如理 觀中最為勝故。世間亦有就勝說言。要真國
王方能護國。要真善士不陷誑愚。是故此經 唯約畢竟。斷煩惱道密意而說。不可由斯便 能遮止。諸世俗道斷煩惱用。由此已釋此勝
彼經。謂約無餘永無退失。斷惑聖道密意說 故。如世間說食此食已。終無變吐名食此食。 燒此物已終不復生名燒此物。非後變吐及
後生者。非食非燒但約畢竟。無變生說此亦 應然。若不爾者所斷煩惱。後若更生於正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