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jñāpradīpamūlamadhyamakavṛtti (Bore Deng Lun Shi) 般若燈論釋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般若燈論釋卷第四偈本龍樹菩薩 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六根品第三
[0065c18] 復次。成立此品。其相云何。為遮起故。令人識 知內六入等無自性義。故說此品。又遮去執。 欲令通達入等空義。此品次生。初分別者。外
人言。有內入起。第一義中。如是應受。何以 故。境界定故。此起若無。彼定境界。則不得 有。如石女兒。以是故知。有內入起。彼境定 故。如偈曰。
眼耳及鼻舌 身意等六根
彼色等六塵 如其數境界
[0065c27] 釋曰。以是義故。所說因成。入起義立。次分別 者。外人定說。有如是去。何以故。以作果故。 如見色等。論者言。此二分別。今次第遮。彼眼
等根。各各增上。聚集有作。能取色等。是故名 根。於世諦中。根外亦有色等可得。以作者自 體可顯示故。謂見故名眼。乃至知故名意。復
次此諸根等。顯示可見可聞嗅嘗觸知諸境 界故。境界義云何。謂根於塵。有能取力。故名 境界。有境及境。世諦中有。第一義中根塵定
有者。此執不然。以違義故。云何開示。令彼解 耶。如觀眼根。偈曰。
如是彼眼根 不能見自體
自體既不見 云何得見他
[0066a11] 釋曰。何故不見。如是眼根。第一義中。能取不 成。何以故。偈言不見自體故。又有礙故。亦造 色故。譬如耳等。又第一義中眼不見色。何以
故。以彼色法從因起故。譬如鼻等。又色陰所 攝故。譬如舌等。如是第一義中。色非眼境。何 以故。以積聚故。如眼自體。又第一義中色
非眼境。何以故。以有礙故。亦造色故。譬如耳 等。又第一義中色非眼境。何以故。從因起故。 譬如鼻等。又色陰所攝故。譬如舌等。復有人
言。眼不見者。謂不見自體。以色可見。是故眼 能見色。論者言。如汝所說。眼不見者。助我 出因。及譬喻力。豈能破我所立義耶。復次阿
毘曇人言。若無簡別。如是說言眼不見色者。 此成我義。何以故。得一門故。我立義中。彼無 分眼不見色故。若有分眼不見色者。汝之
所受阿含義破。如我俱舍論。偈曰。
有分眼見色 非彼能依識
[0066a28] 阿毘曇中。作如此說。豈非所受阿含義破耶。 論者言。如汝立義。此有分眼欲令見色者。是 義不然。何以故。無二過故。謂非成已。復成及
非所欲義破。云何不破。如經偈曰。
眼不見色塵 意不知諸法
此名最上實 世人不能度
[0066b05] 釋曰。第一義中不欲令彼眼見色故。如先廣 破。此義得成。又第一義中彼有分眼不能見 色。何以故。以眼根故。如無分眼。又第一義中
彼有分眼不能見色。何以故。以色根故。譬 如耳等。又亦不破世間所解。何以故。立義別 故。謂第一義中無與過者。復次迦葉彌羅毘
婆沙中如是立義。謂彼眼見諸色。以能作見 業故。論者言。汝出因者。立義一分故。驗無體 故。已說遮故。此義不成。復次若有作者。則與
立剎那者。義相違故。又與無剎那者異故。此 皆不然。是故迦葉彌所執義不相應。復次經 部師言。諸行無作故。眼不能見。異亦不見。而
彼眼色為緣。眼識得起。修多羅中。作如此說。 汝言眼不見者是為成已復成過。論者言。先 已遮起故。眼識不可得無成已復成過。又所
受義亦不破故。謂如是領受修多羅義。隨順 世諦故。第一義中驗則無體。已遮眼色二見 可見等。彼差別者。義皆不然。如是欲令學
人生諸覺意。作少分說。如先偈言。如是彼眼 根。不能見自體。若不見自體。云何得見他。以 第一義中眼不見色。何以故。不見自體故。譬
如耳等。或有人言。眼不到境。而能取色。何以 故。以彼眼根可得義故。譬如使人見事。名為 王見。論者言。第一義中眼不到境。能取色塵。
無如此義。何以故。以眼不能取自體故。譬如 耳等。如是第一義中。所取色塵。非彼不到眼 根境界。何以故。以所造色故。譬如香等。如是
有礙故。從因起故。色陰所攝故。又積聚故。此 等諸因。並遮眼。不到境。色非所取。立義舉 喻。如前廣說。二門僻執應當驗知。復次第
一義中。眼非不到境界。何以故。現在境界故。 譬如鼻等。或有人言。眼不到境。何以故。有間 取色故。譬如意也。又無功用。時節差別。能取
色故。又過量取故。立義譬喻。如前應知。論者 言。此說不爾。汝言不到境者。即是有間取色。 有間取色者。即是立義一分。更無別義故。此
說不然。又時無差別。取者義壞。縱實因成。驗 無體故。彼第一義中意亦不到。而能取者。此 執不成。以違義故。復次僧佉人言。汝言眼
非不到境取者。此成我所成。何以故。我欲 令眼到境取故。論者言。不到取者。欲令信知 眼法空故。眼法既空。豈復成立到境取耶。汝
於非處。妄生歡喜。復次眼到境取。云何不然。 以根故。譬如意。亦不取鼻等諸根。非一向過。 何故不非一向過耶。彼鼻根等。亦如是故。
如後當說。復次眼到境者。此有何義。為當 依止所取境界如是意耶。是義不然。何以故。 彼眼識依止實不外去。何以故。以識故。如鼻
等識。第一義中眼識不能取彼境界。何以故。 以因有故。譬如聲等。外人言。汝依二門。更互 相破。依此遮彼。二俱不成。論者言。二俱無體
故。我不取。以不取故。所欲義成。復次僧佉人 言。眼光到境。故能取色。如是意者。此亦不 然。彼眼根光。於世諦中。亦不得有。何以故。
色識因故。譬如彼色。復次僧佉人言。眼根有 光。以眼根故。譬如伏翼猫狸等眼。論者言。眼 根色者。不可見故。縱彼依止。實有光者。則譬
喻不成。復有人言。如前所說。如是彼眼根。不 能見自體者。此有何義。諸法若有自體可見。 彼和合時。他亦可見。譬如花香。由如此義。眼
不自見。亦不見他。如提婆菩薩百論偈曰。
彼一切諸法 若先有自體
如是有眼根 云何不自見
[0067a10] 論者言。見者何義。謂色可得。彼色可得。若如 眼不有色亦無者成已復成過。如偈曰。
識不在眼色 不住二中間
非有亦非無 彼識住何處
[0067a14] 復次若言彼眼根中。無見種子。是故不見者。 須曼那花譬喻不然。何故不然。彼花因緣和 合自在。故有香起。如俱蘇摩和合麻故。油則
有香。無人立色。有見作義。彼遮不成。復次若 謂自不見故。亦不見他者。火花譬喻二皆無 力。以火花等自他不取故。此不相應。如是眼
見義不成故。彼起及去亦皆不成。以譬喻無 體故。亦違因義故。外人言。汝言眼不見色者。 由不見自體故。此義所明。若於自體無力。於
他亦然。如是義者非一向故。如火自體。無其 燒力。於他則能。眼亦如是。論者偈曰。
火喻則不能 成彼眼見義
[0067a26] 釋曰。第一義中。燒者不成。於世諦中。火非見 性。又彼火自體。於世諦中。燒義不成。云何名 燒。謂薪火變異。是故知火自體非燒。復次火
喻不成。眼見義者。彼眼見火喻。如前已說。云 何已說。偈曰。
去未去去時 已總說遮故
[0067b03] 釋曰。第一義中。已去未去。去時無去。如先已 說。如是第一義中。已燒未燒燒時無燒。何以 故。燒時故。已燒故。未燒故。譬如燒時。已燒
未燒彼燒時者。有二過故。彼已燒者。如久 已燒訖。彼未燒者。本無燒故。如是已見未見 見時不見。何以故。已見故。未見故。見時故。
譬如已見未見見時。隨其次第。應當驗破。有 人言。眼有見作。何以故。諸部論中。皆作此說 故。譬如眼見諸色。論者言。此眼見者。於世諦
中。以方便說。非第一義。云何知耶。今此論中 遮眼見故。亦遮起故。彼眼則空。如偈曰。
眼若未見時 不得說為見
而言眼能見 是義則不然
[0067b16] 釋曰。見義不然。偈意如此。以是義故。如偈曰。
見則無彼見 非見亦無見
[0067b18] 釋曰。能見空故。如土石等。偈意如此。如是二 種。有見作者。此義不然是故偈言。見則無彼 見。非見亦無見。二種俱遮。譬如若有非有。緣
皆無用。如是若有非有。因亦類遮。復次僧 佉鞞世師等言。以此眼見所作具故。彼所有 眼彼名見者。以彼見者。自眼見故。如所斫木。
斫者能斫。非斧能斫。是故非眼見者。此則 成我所成。謂彼作者。有諸作具。以作具故。譬 如斧等。必有斫者。論者言。彼邪分別。謂有見 者。此執不然。如偈曰。
若已遮於見 應知遮見者
[0067b29] 釋曰。如眼不自見。彼亦復爾。丈夫自體。見 丈夫者。此義不然。以與世間所作相違故。如 刀不自割等。云何驗知。謂第一義中。彼丈
夫者。無能見義。何以故。不見自體故。譬如耳 等。亦非因義不成。彼經中說。我還見我者。但 於心上。施設我名世諦故說。非第一義。如是
物故。所識境故。量故。如聲及耳。是等諸因。 及彼譬喻。應當廣說。復次第一義中。色非我 見。何以故。以物故。如我自體。不能自見。如
是所識境等。應當廣說。
[0067c10] 外人言。佛法無我。汝言。如我自體。不能見 者。與教相違。論者言。於世諦中。假說我喻。 不違於教。第一義中。斧等及譬。皆無體故。非
成已復成。有人言。汝說見者不見。語自相違。 何以故。若言見者。云何言不見。若言不見。云 何名見者。此是立義過。論者言。緣起法不起。
如先已答。不復更說。復次汝言見者。為是 見自體耶。為不見耶。若見自體者。如僧佉言。 思是丈夫自體。若彼見者。是見自體。自體非
作離。彼眼根亦應得見。復次斫者離斧。則不 能斫。丈夫離眼。豈能見耶。我為見者。及彼斫 者。世諦中說。非第一義。為此分別故。偈曰。
離眼不離眼 見者不可得
[0067c23] 釋曰。眼等諸具。先未有時。及彼捨時。即是無 眼。若無眼者。則能所見空。離能所見。執有見 者。此則不然。見無自體。見者亦無。義意如
此。復次若言如火自性。見者亦爾。此義不然。 何以故。若無薪時。火無體故。復次僧佉人言。 若不離眼此色可得驗知有彼見者能見。此
執不然。何以故。無見者故彼色可得者。謂眼 色空明及以作意此等有故有色可得。又此 等諸緣具足聚集說彼調達名為見者無。如
僧佉所計。丈夫名為見者。何以故。無有盲人 能見色故。彼眼能見說為見者。如燈無思。亦 為明因。眼見亦爾。以是義故。於世諦中。亦無
見者。復次鞞世師言。見者無體。由四種和合 色識起故。名見者見。論者言。彼同前過四 種和合別有見者世皆不知而言有者。此義
不然。是故偈言。離眼無見者。無彼自體故。以 離眼見則無見能總名見者。此是隨汝意說。 復次鞞世師所立。第一義中。見者見色。是義
不然。何以故。異眼故。如瓶等。以前二門。見 者不成故。復次分別丈夫以為見者。無自體 故。如偈言。離眼不離眼見者。不可得彼見者。
自體有眼無眼不可見故。若謂見者有眼能 見。此亦不然。何以故。由眼有體。見色得成。 如火能燒。眼見亦爾。世諦中說。如此應知。若
離彼眼。別有見者。盲人無眼。亦應能見。此義 不然。復次鞞世師云。見者合作。能見於色。如 是應知。彼具業有故。此若無作。彼業具則無。
譬如虛空。由有眼具見色為業。知有見者。及 彼見作。論者言。第一義中。於一切時。眼無有 故。而立見者。是則不然。如偈曰。
見者無有故 能所二皆空
[0068a25] 釋曰。見者無體。則無所取。而言眼為彼具。以 此眼見者。是義不然。是故汝言具業有故者。 彼因不成。亦違義故。過失如是。復次自乘人
言。諸行因緣。依他故空。眼及彼我。俱不能 見。是義應爾。而言所見能見都無體者。此義 不然。何以故。彼識等果。四種有故。此若無
者。彼識觸受愛。不名為果。如生盲人。論者 言。所見及見。此義不成。如先已破。今所謂 者。如偈曰。
見所見無故 識等四種無
[0068b06] 釋曰。何故無。緣無故。以是義故。識等不成。 能所既不成。譬喻亦無體。有人言。第一義中。 有是識等。以彼取等果有體故。論者言。此應
如是答。偈曰。
彼取緣等果 何處當可得
[0068b11] 釋曰。識等無故。取亦不成。偈義如此。攝受是 取義。彼有幾種。謂欲取戒取我語取見取彼 取緣有及生老死。如是過失。常隨逐汝。外人
品初。舉譬喻等。成立眼見。如先已遮。彼耳聲 等。例同前破。如偈曰。
耳鼻舌身意 聞者所聞等
應知如是義 皆同眼見遮
[0068b18] 復次外人品初。說有是去。以作果者。是亦不 然。如先偈說。是故去無性。去者亦復然。去時 及諸法。一切無所有。以是義故。外人分別。有
彼入起及去義者。此皆不成。如先說過。以入 等體空令生信解。品義如此。是故得成。如無 言說經。偈曰。
內外地界無二義 如來智慧能覺了
彼無二相及不二 一相無相如是知
[0068b26] 又如金光女經言。文殊師利語彼童女。應觀 諸界。童女答言。文殊師利。譬如劫燒時。三界 等亦爾。又說偈曰。
眼不能見色 意不知諸法
此是無上諦 世間不能了
[0068c02] 又如般若波羅蜜經說。彼一切法。無知者。無 見者。彼說法師。亦不可得。不可以心分別。不 可以意能知。又如佛母經說。阿姊。眼不見色。
乃至意不知法。如是菩提離故。眼色離。乃至 菩提離故。意法離等。又如佛告極勇猛菩薩 言。善男子。色不為色境界。受想行識不為識
等境。以境界無故。極勇猛。色不知色。色不見 色。若色不知不見。是為般若波羅蜜。乃至 受想行識不知不見亦復如是。
[0068c11] 釋觀根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五陰品第四
[0068c13] 復次欲令識知陰無性義。故有此品。有人言。 第一義中。有諸入等。何以故。以陰攝故。若其 無者。彼色入等。則非陰攝。如處空花。由有諸
入彼陰攝故。如十種色入。一色陰攝。法入三 陰。謂受想行。及彼一分色陰所攝。彼意入 識陰攝。以是因故。第一義中。有諸入等。論者
言謂色陰者。略說二種。四大及所造。若三世 等一切差別總說色陰。彼眼等陰攝。外人欲 為因者。色麁易解。先分別說。如偈曰。
若離於色因 色則不可得
[0068c23] 釋曰。何等是彼色因。謂地等四種大。第一義 中。若離此等。色不可得。而於世諦。依四大 因。假施設色。第一義中。驗色無實。自因不受
故。彼覺無體故。若自因不受。覺無體者。彼實 非有。如軍眾等。色因不可取。色覺無自體。亦 復如是。復次第一義中。色覺境界。體非實有。
何以故。以覺故。譬如林等覺。復次第一義中。 色聲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