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
[0313a19] 復次云何雜染施設建立。謂由三種雜染應 知何等為三。一煩惱雜染。二業雜染。三生 雜染。
[0313a21] 煩惱雜染云何。嗢拕南曰。
自性若分別 因位及與門
上品顛倒攝 差別諸過患
[0313a24] 當知煩惱雜染。由自性故。分別故。因故。位 故。門故。上品故。顛倒攝故。差別故。過患故。 解釋應知。
[0313a27] 煩惱自性者。謂若法生時其相自然不寂靜 起。由彼起故。不寂靜行相續而轉。是名略 說煩惱自性。
[0313b01] 煩惱分別者。或立一種。謂由煩惱雜染義 故。或分二種。謂見道所斷。修道所斷。或分 三種。謂欲繫色繫無色繫。或分四種。謂欲繫
記無記。色繫無記。無色繫無記。或分五種。 謂見苦所斷。見集所斷。見滅所斷。見道所斷。 修道所斷。或分六種。謂貪恚慢無明見疑。或
分七種。謂七種隨眠。一欲貪隨眠。二瞋恚 隨眠。三有貪隨眠。四慢隨眠。五無明隨眠。 六見隨眠。七疑隨眠。或分八種。謂貪恚
慢無明疑見及二種取。或分九種。謂九結。一 愛結。二恚結。三慢結。四無明結。五見結。六 取結。七疑結。八嫉結。九慳結。或分十種。一
薩迦耶見。二邊執見。三邪見。四見取。五戒禁 取。六貪。七恚。八慢。九無明。十疑。或分一百 二十八煩惱。謂即上十煩惱。由迷執十二種 諦建立。應知。
[0313b17] 何等名為十二種諦。謂欲界苦諦集諦。色界 苦諦集諦。無色界苦諦集諦。欲界增上彼遍 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色界增上彼遍
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無色界增上彼 遍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此中於欲界 苦集諦。及於欲界增上滅道諦。具有十煩惱
迷執。於色界苦集諦。及於彼增上滅道諦。除 瞋有餘煩惱迷執。如於色界。於無色界亦 爾。於欲界對治修中。有六煩惱迷執。謂除
邪見見取戒禁取疑。於色界對治修中。有五 煩惱迷執。謂於上六中除瞋。如於色界對 治修中。於無色對治修中亦爾。如迷執。障
礙亦爾。薩迦耶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 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 故。等隨觀執五種取蘊。若分別不分別染污 慧為體。邊執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
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 執五取蘊為我性已等隨觀執為斷為常。 若分別若不分別染污慧為體。邪見者。謂 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
故。撥因撥果或撥作用。壞真實事。唯用 分別染污慧為體。見取者。謂由親近不善 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以薩迦耶 見邊執見邪見及所依所緣所因俱有相應
等法。比方他見等隨觀執為最為上勝妙 第一。唯用分別染污慧為體。
[0313c14] 戒禁取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 不如理作意故。即於彼見。彼見隨行。若戒 若禁。及所依所緣。所因。俱有相應等法。等隨
觀執為清淨。為解脫為出離。唯用分別染 污慧為體。貪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 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 於外及內可愛境界。若分別不分別。染著為
體。恚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 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於外及內 非愛境界。若分別不分別。憎恚為體。慢者謂 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
故。及由任運失念故。於外及內高下勝劣。 若分別不分別。高舉為體。無明者。謂由親 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
由任運失念故。於所知事若分別不分別。 染污無知為體。疑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 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即於所知事。唯 用分別異覺為體。
[0314a03] 煩惱因者。謂六種因。一由所依故。二由所 緣故三由親近故。四由邪教故。五由數 習故。六由作意故。由此六因。起諸煩惱。
所依故者。謂由隨眠起諸煩惱。所緣故者。 謂順煩惱境界現前。親近故者。謂由隨學 不善丈夫。邪教故者。謂由聞非正法。數習
故者。謂由先殖數習力勢。作意故者。謂由 發起不如理作意故諸煩惱生。
[0314a11] 煩惱位者。略有七種。一隨眠位。二纏位。三 分別起位。四俱生位。五耎位。六中位。七上位。 由二緣故。煩惱隨眠之所隨眠。一由種子
隨逐故。二由彼增上事故。
[0314a15] 煩惱門者。略由二門煩惱所惱謂由纏門及 隨眠門。纏門有五種。一由不寂靜住故。二 由障礙善故。三由發起惡趣惡行故。四由
攝受現法鄙賤故。五由能感生等苦故。云 何隨眠門所惱。謂與諸纏作所依故。及能 引發生等苦故。又由七門。一切煩惱於見 及修能為障礙應知。謂邪解了故。不解了
故。解了不解了故。邪解了迷執故。彼因依處 故彼怖所生故。任運現行故。
[0314a23] 云何煩惱上品 相。謂猛利相。及尤重相。此相略有六種。一 由犯故。二由生故。三由相續故。四由事
故。五由起惡業故。六由究竟故。由犯故 者。謂由此煩惱纏故。毀犯一切所有學處。 由生故者。謂由此故。生於欲界苦惡趣中。
由相續故者。謂貪等行諸根成熟。少年盛壯 無涅槃法者。由事故者。謂緣尊重田。若 緣功德田。若緣不應行田而起。由起惡 業故者謂由此煩惱纏故。以增上適悅
心起身語業。由究竟故者。謂此自性上品 所攝。最初耎對治道之所斷故。
[0314b06] 煩惱顛倒攝者。謂七顛倒。一想倒。二見倒。三 心倒。四於無常常倒。五於苦樂倒。六於不 淨淨倒。七於無我我倒。想倒者。謂於無常
苦。不淨無我中。起常樂淨我妄想分別。見倒 者。謂即於彼妄想所分別中。忍可欲樂建立 執著。心倒者。謂即於彼所執著中貪等煩
惱。當知煩惱略有三種。或有煩惱。是倒根 本。或有煩惱。是顛倒體。或有煩惱是倒等 流。倒根本者。謂無明。顛倒體者。謂薩迦耶
見。邊執見一分。見取戒禁取及貪。倒等流者。 謂邪見邊執見一分。恚慢及疑。此中薩迦耶 見。是無我我倒。邊執見一分。是無常常倒。見
取是不淨淨倒。戒禁取是於苦樂倒。貪通二 種。謂不淨淨倒。及於苦樂倒。
[0314b20] 煩惱差別者。多種差別應知。謂結。縛。隨眠。 隨煩惱。纏。暴流。軛。取。繫。蓋。株杌。垢。常害。
箭。所有。根。惡行。漏。匱。燒。惱。有諍。火。熾然。 稠林。拘礙。如是等類煩惱差別當知。此中 能和合苦故。名為結。令於善行不隨所
欲故名為縛。一切世間增上種子之所隨 逐故名隨眠。倒染心故名隨煩惱。數起現 行故名為纏。深難渡故。順流漂故故名暴 流。邪行方便故名為軛。能取自身相續不
絕故名為取。難可解脫故名為繫。覆真 實義故名為蓋。壞善稼田故名株杌。自性 染污故名為垢。常能為害故名為常害。不 靜相故遠所隨故。故名為箭。能攝依事
故名所有。不善所依故名為根。邪行自性 故名惡行。流動其心故名為漏。能令受用 無有厭足故名為匱。能令所欲常有匱乏 故名為燒。能引衰損故名為惱。能為鬪訟
諍競之因故名有諍。燒所積集諸善根薪 故名為火。如大熱病故名熾然。種種自身 大樹聚集故名稠林。能令眾生樂著種種妙 欲塵故。能障證得出世法故名為拘礙。諸
如是等煩惱差別。佛薄伽梵隨所增強。於 彼種種煩惱門中。建立差別。結者九結。謂愛 結等。廣說如前。縛者三縛。謂貪瞋癡。隨眠
者七種隨眠。謂欲貪隨眠等。廣說如前。隨煩 惱者。三隨煩惱。謂貪瞋癡。纏者八纏。謂無慚 無愧。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嫉妬慳悋暴流者
四暴流。謂欲暴流。有暴流。見暴流。無明暴 流。如暴流軛亦爾。取者四取。謂欲取。見 取。戒禁取。我語取。繫者四繫謂貪身繫。瞋身
繫。戒禁取身繫。此實執取身繫。蓋者五蓋。謂 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 蓋。株杌者三株杌。謂貪瞋癡。如株杌如是
垢常害箭。所有惡行亦爾。根者三不善根。謂 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漏者三漏。謂 欲漏有漏無明漏。匱者三匱。謂貪瞋癡。如
匱如是燒惱有諍。火熾然稠林亦爾拘礙者 有五拘礙。一顧戀其身。二顧戀諸欲。三樂 相雜住。四闕隨順教。五得微少善便生喜 足。
[0315a01] 煩惱過患者。當知。諸煩惱有無量過患。 謂煩惱起時先惱亂其心。次於所緣發起 顛倒。令諸隨眠皆得堅固。令等流行相續
而轉。能引自害。能引他害。能引俱害。生現 法罪。生後法罪。生俱法罪。令受彼生身心 憂苦。能引生等種種大苦。能令相續遠涅
槃樂。能令退失諸勝善法。能令資財衰損 散失。能令入眾不得無畏悚懼無威。能 令鄙惡名稱流布十方。常為智者之所訶 毀。令臨終時生大憂悔。令身壞已墮諸惡
趣生那落迦中。令不證得自勝義利。如是 等過無量無邊。
[0315a13] 云何業雜染。嗢拕南曰。
自性若分別 因位及與門
增上品顛倒 差別諸過患
[0315a16] 當知業雜染。由自性故。分別故。因故。位故。 門故。上品故。顛倒故。差別故。過患故。解釋 應知。業自性云何。謂若法生時。造作相起。
及由彼生故。身行語行於彼後時造作而 轉。是名業自性。
[0315a20] 業分別云何。謂由二種相 應知。一由補特伽羅相差別故。二由法相 差別故。此復二種。即善不善十種業道。所謂
殺生離殺生。不與取離不與取。欲邪行離欲 邪行。妄語離妄語。離間語離離間語。麁惡語 離麁惡語。綺語離綺語。貪欲離貪欲。瞋恚離 瞋恚。邪見離邪見。
[0315a26] 補特伽羅相差別建立者。 謂如經言。諸殺生者。乃至廣說。殺生者者。 此是總句。最極暴惡者。謂殺害心正現前故。
血塗其手者。謂為成殺身相變故。害極害執 者。謂斷彼命故。解支節故。計活命故。無有 羞恥者。謂自罪生故。無有哀愍者。謂引彼非
愛故。有出家外道名曰無繫。彼作是說。百 踰繕那內所有眾生。於彼律儀若不律儀。為 治彼故。說如是言一切有情所。即彼外道
復作是說。樹等外物亦有生命。為治彼故。 說如是言真實眾生所。此即顯示真實福德 遠離對治。及顯示不實福德遠離對治。如是
所說諸句。顯示加行殺害乃至極下捃多蟻 等諸眾生所者。此句顯示無擇殺害。於殺 生事若未遠離者。此顯遇緣容可出離。謂 乃至未遠離。來名殺生者。又此諸句略義
者。謂為顯示殺生相貌。殺生作用。殺生因 緣。及與殺生事用差別。又略義者。謂為顯 示殺生如實。殺生差別。殺所殺生。名殺生
者。又此諸句顯能殺生補特伽羅相。非顯 殺生法相。
[0315b18] 復次不與取者者。此是總句。於他所有者。謂 他所攝財穀等事。若在聚落者。謂即彼事於 聚落中。若積集若移轉。若閑靜處者。謂即彼
事於閑靜處。若生若集。或復移轉。即此名 為可盜物數者。謂所不與不捨不棄物。若 自執受者。謂執為己有。不與而取者。謂彼或
時資具闕少執為己有。不與而樂者。謂樂受 行偷盜事業。於所不與不捨不棄而生希望 者。謂劫盜他。欲為己有。若彼物主。非先
所與。如酬債法。是名不與。若彼物主。於彼 取者而不捨與。是名不捨。若彼物主。於 諸眾生不隨所欲受用而棄。是名不棄。自
為而取者。謂不與而取故。及不與而樂故。 饕餮而取者。謂所不與不捨不棄而希望 故。不清而取者。謂於所競物為他所勝不
清雪故。不淨而取者。謂雖勝他而為過失。 垢所染故。有罪而取者。謂能攝受現法後法 非愛果故。於不與取若未遠離者。如前
殺生相說。應知所餘業道亦爾。此中略義者。 謂由盜此故。成不與取。若於是處。如其差 別如實劫盜。由劫盜故。得此過失。是名
總義。又此中亦顯不與取者相非不與取法 相。當知餘亦爾。
[0315c12] 復次欲邪行者者。此是總句。於諸父母等所 守護者。猶如父母於己處女。為適事他 故。勤加守護。時時觀察。不令與餘共為鄙
穢。若彼沒已。復為至親兄弟姊妹之所守 護。此若無者。復為餘親之所守護。此若無 者。恐損家族。便自守護。或彼舅姑。為自
兒故勤加守護。有治罰者。謂諸國王。若執 理者。以治罰法。而守護故。有障礙者。謂守 門者。所守護故。此中略顯未適他者三
種守護。一尊重至親眷屬自己之所守護。 二王執理家之所守護。三諸守門者之所 守護。他妻妾者。謂已適他。他所攝者。謂即
未適他。為三守護之所守護。若由凶詐者。 謂矯亂已。而行邪行。若由強力者。謂對父 母等。公然強逼。若由隱伏者。謂不對彼。竊
相欣欲而行欲行者。謂兩兩交會。即於此 事非理欲心而行邪行者。謂於非道非處 非時。自妻妾所。而為罪失。此中略義者。謂
略顯示若彼所行。若行差別。若欲邪行。應 知。
[0316a03] 復次諸妄語者者。此是總句。若王者。謂王家。 若彼使者謂執理家。若別者謂長者居士。若 眾者謂彼聚集。若大集中者。謂四方人眾聚
集處。若已知者。謂隨前三所經語言。若已 見者。謂隨曾見所經語言。若由自因者。謂 或因怖畏。或因味著。如由自因。他因亦
爾。因怖畏者。謂由怖畏殺縛治罰黜責等 故。因味著者。謂為財穀珍寶等故。知而說 妄語者。謂覆想欲見而說語言。此中略義者。
謂依處故。異說故。因緣故。壞想故。而說妄 語應知。
[0316a14] 復次離間語者者。此是總句。若為破壞者。謂 由破壞意樂故。聞彼語已向此宣說聞此 語已向彼宣說者。謂隨所聞順乖離語。破
壞和合者。謂能生起喜別離故。隨印別離者。 謂能乖違喜更生故。憙壞和合者。謂於已生 喜別離中心染污故。樂印別離者。謂於乖
違喜更生中心染污故。說能離間語者。謂或 不聞或他方便故。此中略義者。謂略顯示離 間意樂。離間未壞方便。離間已壞方便。離間 染污心。及他方便應知。
[0316a24] 復次麁惡語者者。此是總句。此中尸羅支所 攝故。名語無擾動。文句美滑故。名悅耳。增 上欲解所發起故。非假偽故。非諂媚故名
為稱心。不增益故。應順時機引義利故。 名為可愛。趣涅槃宮故名先首。文句可味 故名美妙。善釋文句故名分明。顯然有趣 故名易可解了。攝受正法故名可施功勞。
離愛味心之所發起故名無所依止。不過 度量故名非可厭逆。相續廣大故名無邊 無盡。又從無擾動語。乃至無邊無盡語。應 知略攝為三種語。一尸羅律儀所攝語。謂一
種。二等歡喜語。謂三種。三說法語。謂其所 餘。即此最後又有三種應知。一所趣圓滿 語謂初一。二文詞圓滿語謂次二。三方便圓
滿語謂其所餘。又於未來世可愛樂故名 可愛語。於過去世可愛樂故名可樂語。於 現在世事及領受可愛樂故。名可欣語及 可意語。應知即等歡喜語名無量眾生可愛
可樂可欣可意語。即說法語名三摩呬多語。 即尸羅支所攝語。名由無悔等漸次能引 三摩地語。此中毒螫語者。謂毀摩他言縱
瞋毒故。麁獷語者。謂惱亂他言發苦觸故。 所餘麁惡語。翻前白品應知。
[0316b18] 復次諸綺語者者。此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