Śikṣāsamuccaya (Dasheng Ji Pusa Xue Lun) 大乘集菩薩學論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三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十
[0112c08] 論曰。雖聞住如是忍發生精進。然於此未聞 尚起毀犯。如月燈經偈云。
傲法不護戒 為得幾多福
破戒縱多聞 無能免惡道
[0112c12] 論曰。由聞具勝能者。那羅延所問經云。善男 子。如所聞解得勝惠性。若聞息除煩惱。令煩 惱魔皆不得便。是中廣如最上大仙本起經
云。菩薩摩訶薩具足深心尊重法欲。住餘世 界現諸佛前隨所聞法。若菩薩摩訶薩精進 法欲。於山林中貯法伏藏。得無量經典法門
如置掌中。又諸菩薩精進法欲而得佛現前。 及諸天等與佛辯才。乃至命欲將盡。為佛世 尊及諸天等增益壽命及與色力。住命千歲
非本所求。為佛諸天共加持故。乃至求住一 劫。又諸菩薩生法尊重。為佛世尊除老病苦。 得授正念及通達辯才。乃至得授正見隨見
能說。又若菩薩摩訶薩精進法欲無他一切 冤敵等怖。是故精進多聞資糧善巧菩薩脩 習得如是等。
[0112c27] 論曰。菩薩聞幾種行入解毘奈耶。如無盡意 經云。由聞八十種行而能入解。所謂欲行。深 心行。深固心行。極相應行。無倨傲行。不放逸
行。恭敬行。極尊重行。離名相行。善言行。承 事行。聞利益行。作意行。不散亂行。無住行。 寶想行。藥想行。消除一切疾病行。念器行。達
解行。意喜行。悟入行。聽聞佛法無厭行。廣捨 行了知調伏行。親近多聞行。喜樂容受所作 行。身踊躍行。心悅樂行。聞不懈退行。聞義
行。聞法行。聞威儀行。聞他說行。聞所未聞妙 法行。聞神通行。不樂餘乘行。聞諸波羅蜜多 行。聞菩薩藏行。聞攝事行。聞方便善巧行。
聞梵行行。聞正念正知行。聞已生善巧行。聞 未生善巧行。觀不淨行。觀慈行。觀緣生行。觀 無常行。觀苦行。觀無我行。觀寂滅行。觀空無
相無願行。無作行。善作行。建立真實行。無減 失行。單己行。守護自心行。精進不懈行。諦察 諸法行。對治煩惱行。希求自分善法行。降伏
他分煩惱行。依止七財行。斷諸貧窮行。讚諸 有智行。欣樂智者行。眾聖平等行。非聖淨信 行。見諦行。遠離諸蘊過失行。稱量有為過失
行。依義行。依法行。一切惡作行。利益自他 行。於善脩作不發餘業行。趣向殊勝行。所得 一切佛法行。彼經又云。若於助法相應則得
如是智業。云何助法相應。謂若少務少求。慎 語慎行。初夜後夜聞諸世間順理相應者。稱 量利他數數推求。心無濁染除諸蓋障。於餘
罪犯以智出離不起惡作。發起趣向。堅固正 行。樂法敬法為法奧府。具足精進如救頭然。 希求智惠為遊止處。不墮禁戒不捨重負。趣
發殊勝捨無益眾。樂單己行於阿蘭若現前作 意及聖種子杜多功德。喜足不亂欣樂法樂。 不念世間語言。求出世法要。及無妄念通達
義利。隨順真道。知持戒緣慚愧莊嚴。以堅實 智破壞無智。以勝惠眼極妙清淨。覺了無明 癡暗繫縛。謂廣大覺了。無邪曲覺了。分別覺
了。現證覺了。不從他得。持自功德讚他功德。 善所脩作不墮業報。是為智業清淨。又般若 中說。應何所聞於方廣經論。當如是學。非義
利者亦應遠離。所謂世間處論。鞭扑論。蠱 毒論。默置論。童子戲劇論。乃至所有別部 解脫等論。成就癡冥。善住一切菩薩乘者。悉
應遠離。又如無盡意經云。有四種施。於說法 師為智資糧而得成就。何等為四。一者謂紙 筆墨經。二者嚴飾法座。三者具諸名聞利養。
四者為攝受法不以諂詐稱讚。復有四護。何 等為四。一者謂護己身。二者護善。三者護諸 世間。四者護利益事。乃至復有四住。為智資
糧而得成就。何等為四。一者住說法師。二者 住法。三者住利養。四者住覺悟。是名四種。又 華樓閣經云。若人以須彌量七寶聚。布施在
家菩薩者。不如能以千錢奉施出家菩薩。或 以信解出家功德。施一指節脩難行施。若諸 所有。唯除出家得是大果。如來最上最聖非
在家者有如是理。況復在家無智心不具足。 如最上問經云。謂若一心於他眷屬等罪而 能遠離。說為無罪。彼若不能遠離性難調故。 於在家者建立是罪。
說阿蘭若品第十一
[0113b28] 如最上授所問經說。依止住阿蘭若。次第居 家者。性過失故。又如月燈經偈云。
不起著欲 遠離眷屬 棄捨在家
得無上道 若離於欲 如避火坑
怖畏在家 遠離眷屬 無上菩提
斯不難得 未有三世 諸佛如來
由常在家 住於欲地 而能獲得
勝妙菩提 捐捨王位 如棄欬涶
安住空閑 遠離諸欲 斷除煩惱
降伏魔冤 離垢無為 悟菩提道
飲食衣服 妙花塗香 而得承事
人中聖尊 如出家已 奉行正法
若有如是 求菩提者 善利眾生
厭有為事 趣向空閑 至行七步
所獲福報 最勝無比 若復值遇
非眾同分 樂處眾會 悕財利者
眾生隨行 離彼方所 是愚闇難
[0113c16] 彼經又云。
智不為愚諍 猛利應當捨
離此極惡心 勿競愚者法
智不近於愚 了知愚本性
能使久相親 後當成怨嫉
智不保於愚 了知愚本性
謂體性癡冥 自當求破壞
由是諸異生 何有善知識
若法共言說 不順瞋過咎
斯愚法磣毒 故智者不保
愚與愚者合 如糞投不淨
智復與智俱 如酥置酥內
[0113c28] 彼經又云。
常於世間 最極樂處 無有少分
若樂不樂 唯樂林泉 隨得受用
沙門勝樂 若於所有 一切都無
無有纖毫 所繫屬者 如風轉空
如獨覺行 乃至世間 諸最樂事
心常如風 無所繫著 若樂不樂
不有合集 謂此苦惱 不樂安住
謂若樂彼 無苦無違 離二邊故
唯此法樂 非人中樂
[0114a09] 彼經又云。
彼得常時 微作相應 離別眾失
不諍少分 彼相應理 住阿蘭若
獲是功德 而常獲得 不悕有為
不樂世間 不增有漏 住山林者
獲是勝能 不起過分 常樂近寂
身語意密 及遠離行 住空閑者
獲多功德 得彼厭離 速悟解脫
寂靜解脫 住山林者 即住解脫
諸阿蘭若 獲是功德 棲止林泉
而常遠離 城邑聚落 樂遠離已
常如獨覺 無有伴侶 非久如間
得斯勝定
[0114a22] 又護國經所說偈云。
棄捨在家 無量過咎 亦常不愛
深險思慮 得樂山林 諸根妙樂
寂靜功德 無有男女 戲笑言論
設有人來 如獨覺行 心淨無垢
不喜財利 意不耽著 處處少欲
當遠離此 諂求恭敬
[0114a29] 最上問經云。我應不作眾生合集。非為於一 眾生而起善根。或先所聞具剎那頃。繫著財 利心不淨者。若天若人咸悉捨去。設一天人
亦復捨去。又如寶樓閣經云。佛言。迦葉波。 譬若有人泛大水中為渴而死。迦葉波。此沙 門婆羅門亦復如是。然於多法受持讀誦。而
不能斷貪瞋癡渴。遊大法海為諸煩惱渴愛 而死。後墮惡道。
[0114b08] 論曰。是故決定依阿蘭若及相似處。又寶雲 經說。若住所依之處。得行乞食。不近不遠。 流泉浴池清淨無垢少怖畏處。樹葉花果皆
悉具足。遠離險惡多諸龕窟寂靜第一。菩薩 如是當依此處。應先晝夜六時自誦經典聲 不高下。善閉諸根心不外馳。於此淨命繫念
所受。善取其相不著睡眠。若王王臣剎利婆 羅門及餘官屬。或親來詣阿蘭若處。彼比丘 應作是言。善來大王。如所施設可就此座。王
若坐時。比丘亦坐。王若不坐。比丘亦立。王若 諸根動亂。應當讚言。大王。得大善利。王之境 土有諸具戒具德多聞沙門婆羅門。安住其
中。不為惡人冤賊惱害。王若諸根善淨堪為 說法。即當為說善巧之法。審若不樂善巧則 當為說厭離之法。審若不樂厭離則當令知
如來有大慈悲具大威德。為諸來者剎利婆 羅門及餘官屬。隨其所宜為作化度。彼若多 聞堪任法器者。使聞妙法降伏其心。彼等眾
生信樂是法得大歡喜。最上授所問經云。復 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蘭若。應如是觀察是 義。云何我住阿蘭若中。非獨沙門相者而多 猛惡 [怡-台+龍]
悷。非密非靜非律儀非相應非願求 之所共住。所謂非人諸惡鳥獸盜賊旃陀羅 等之所共住。彼不具足沙門功德。爾時我住 阿蘭若處。我應圓滿是沙門義。乃至復次長
者。出家菩薩阿蘭若行。應如是觀察。我以何 義至阿蘭若。我當為此怖畏。云何怖畏。謂處 眾憒閙怖。合集怖。貪瞋癡怖。憍慢覆很怖。慳
嫉財利怖。色香味觸怖。蘊魔怖。煩惱魔怖。死 魔怖。天魔怖。無常計常顛倒怖。無我為我顛 倒怖。不淨為淨顛倒怖。執苦為樂顛倒怖。心
意識怖。離障起障怖。身見怖。我我所怖。疑 三世怖。惡友怖。惡屬怖。名聞利養怖。不見 言見怖。不聞言聞怖。不覺言覺怖。不知言知
怖。沙門垢穢怖。互相瞋忿怖。三界怖。諸有 趣生怖。三惡道怖。總略一切不善作意怖。我 為如是此惡怖畏行相詣阿蘭若住。乃至復
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蘭若。當如是學。若怖 生時。一切皆由我執所起。以要言之。復次住 阿蘭若遠離我執則無我無我所無我相無我
愛無我想無我見。不為我所持。不為我所計。 捨離於我不為守護。住阿蘭若此非利益。復 次長者。住空閑者。無己想無他想。若於諸法
無說則於諸法無雜。以要言之。長者。譬如阿 蘭若處藥草樹林不驚不怖不畏。亦無驚懾 毛豎。此出家菩薩住阿蘭若行亦復如是。於
身發起藥草樹林牆壁瓦礫之想。心如幻化。 所生何有。分別及有怖畏驚懾毛豎。如是深 心於身觀察。是身無有我人眾生壽者養者
意生儒童虛妄遍計。此怖畏者但有假名。虛 妄遍計不應分別。如彼阿蘭若處藥草樹林 無有主宰亦無攝屬。此阿蘭若無有攝屬亦
復如是。於一切法如是知已。應起是行。所以 者何。住空閑者。猶若強屍無有主宰亦無攝 屬。乃至復次長者。出家菩薩如住空閑。於此
知已依佛所說住阿蘭若。即得圓滿白法深 植善根。然後出詣聚落國邑。入於王宮而為 說法。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讀誦演說解其義
趣。入彼眾中而得恭敬。親近和尚阿闍梨及 耆舊中。而新學比丘亦應尊敬亦無懈怠。悉 自營辦無令他惱。亦應勿使尊重承事。當如
是觀察。又如來應等正覺為諸天人魔梵沙 門婆羅門及諸眾生尊重供養。乃至諸有所 作悉自營辦不怖承事。況復我今欲求無學。
如是承事一切眾生。若我承事於他一切供 給。則我諸有所作悉自成辦。不復悕求承事 供給。所以者何。長者。此尊重承事者。於比丘
功德法中攝取毀犯。造此攝取者。因得承事 故。我勿由是法造此攝取。彼經又說。復次長 者。彼阿蘭若菩薩法。若見若聞和尚阿闍梨
疾病者。雖處逈野應往問訊。謂若旦時詣彼。 應發是心。設復為他所請讀誦解說令住僧 坊者。如阿蘭若。心勿受著。如是住阿蘭若。 求法無厭。於一切事皆空閑想。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2 冊 No. 1636 大乘集菩薩學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