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 Hua Jing Yi Ji 法華經義記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卷第八
光宅寺沙門法雲

安樂行品

[0665a20] 第三 長行長行之中 第一第二一切
以下修善修善第三文殊師利以下安樂 之中嫉妬
修善人情內心無有實行學佛 道者比丘比丘尼五行不輕
戲論諸法有所

[0665b01] 「一切眾生第二修善自有 一切眾生大悲諸如
諸菩薩一切眾生

[0665b04] 「文殊長行第三

[0665b05] 「說偈言六行第二 長行之中六行 偈頌分為第一
第一第二佛子說法 三行上第二修第三 三法如是一行上第安樂

[0665b11] 第四安樂行慈悲 就中即是長行長行自有第一行體
文殊師利以下安樂 之中二者第一略明大慈 第二菩薩廣明大悲
昔日聞慧不成不知即是昔日思慧 成就不覺即是昔日修慧不成何以 三句
昔日三乘聞義成就 聞義不成不信不知不信一佛乘分別是故
同歸不解不覺 同歸即便覺知

[0665b24] 「 第二安樂二者 安樂第二安樂
相中自有第一第二諸天 明天如來經法在此懷抱之內是故人天愛護。「所以
第二安樂二者第一第二就此說中 第一諸佛祕藏故第
文殊師利以下難聞 。「文殊譬如強力轉輪聖王以下第二 安樂二者即是即為
即為自有 。「文殊轉輪王諸比丘第二 二者合為
之中第一第二文殊師利 第三文殊結合

[0665c11] 「 偈言第二重頌長行之中第一行體第二安樂十四
半偈分為第一四行行體 二十第二安樂上行 一者略明大慈二者廣明大悲 只得不可

[0665c17] 「譬如強力 第二第二安樂 安樂其中一者二者
第二安樂 第一其中一者 二者得法
第二 十行分為第一四行 第二如來六行
初四之中三行第一, 「一行第二六行 如來三行第一
知眾三行第二 。「滅度中有一行 第三總結勸修安樂行

[0666a02] 「 二十一第四 通明安樂中正 安樂二十一自有第一
一行安樂第二不生貧窮三行安樂第三 以下十六行安樂第四一行
第三相中 第一一行佛說第二 自身為人說法一行第三
六行得佛受記說法第四 自身一行行佛第五諸佛金色福相莊嚴五言五行得佛
就此第五得佛果 一行第二四行 佛果第一兩句聞法
上第。「為人三字即為 第二。「常有好夢第三 。「國王四行第二
佛果。「惡世一行第四總結

出品第十四

[0666a24] 品名在此問答文句 得名出品 十四第二正說分為
十二自此 功德以來正說 第二
之中中有四者第一 精進一心以來壽量第二爾時世尊以下久遠
教化」,第三爾時彌勒等心疑惑未曾有 懷疑第四壽量品分別功德
一品以來廣明壽命長遠 就此之中中間 第一中有
開發第二彌勒菩薩以下疑問第三彌勒 名為開發中有
開發第二佛說開發所以開發緣由他方分身侍者菩薩 請求流通娑婆自有菩薩流通
不須汝等因此就此 之中二階開發緣由二者第一 他方菩薩請求流通第二

[0666b18] 「 娑婆世界第二開發 二者第一經家菩薩 菩薩中有導師菩薩
往復問答經家相中自有 第一第二諸菩薩 金色以下菩薩形相第三在此
菩薩從來第四菩薩釋迦 音聲下發經家 釋迦他方菩薩道不須汝等娑婆自有
流通所以出來 一一菩薩經家菩薩眷屬 虛空菩薩
之後三業供養第七諸菩薩經家劫數第八爾時四眾 佛神力經家四眾諸菩薩

[0666c05] 「菩薩中有導師開發 從此第二菩薩問答 可解

[0666c07] 「爾時彌勒菩薩第二疑問就此疑問第一彌勒菩薩自問釋迦第二他方
菩薩自問分身彌勒 第一經家彌勒第二 就此十九半偈自有
初一第二從何十三第三五行 第二十中有第一
菩薩人身第二十一偈 菩薩人身中有 從何一句從來第二
因緣一句何所一處同時第三大神通一行一句讚歎菩薩 第二第四從何一句第一
。「一一諸菩薩十一第二菩薩 就中二者先有菩薩 多少恒河沙眷屬
大威德菩薩 。「如是諸菩薩神通大智五行 半偈第三

[0666c27] 「爾時釋迦佛 分身諸佛以下疑問中有 ,「分身菩薩自問分身

[0667a01] 第三中有第一釋迦彌勒善哉以下彌勒第二 長行長行自有
汝等一心不受精進」,自守善道堅固第二 自有兩句
三句三世神通。 「如來八十 實佛。「宣示諸佛智慧明顯即是
三句,「諸佛自在神通」, 如來過去神力,「諸佛師子 」,如來現在,「諸佛威猛大勢
」,如來未來 壽量中方

[0667a14] 「爾時世尊 第二偈頌四行便 精進第二第三第四 一心

[0667a17] 「爾時世尊」, 第二壽命長遠就此中有 二者即是長行長行自有
彌勒三階初一第二十 三行第三五行第二 就正第一
菩薩人身第二十一行 第二眷屬多少第二第一第二
?「答言諸菩薩 於是娑婆世界之下以下第一 人身二階,「
世界之下第一問言從何 ?「阿逸多上第問言 菩薩以何因緣一處同時

[0667b02] 「 偈言第二偈頌長行 文成 三句第一二行三句
人身志念堅固四行 第二二行三句中有彌勒 。「依止世界一句第一從何
。「常行頭陀一行第二以何因緣。「如是諸子一行第三讚歎諸菩薩」。 「娑婆世界下半第四從何

[0667b12] 「爾時彌勒等心疑惑未曾有 第三大眾懷疑就此中有二者第一經家大眾;「白佛
自有即是長行長行 之中自有第一第二就此 中有二者第一
白佛世尊如來太子說明第二說明。「我等 信佛隨宜第二二者
第一彌勒自述第二新發意 未解者

[0667b22] 「說偈言十四 懷疑一者二者就此十四分為
十一偈頌第二我等 中有一者說明二者說明十一分為
五行六行。「 三行第二長行 第二一者
彌勒自述第二未解者 分為第一彌勒 第二上第未解

如來壽量品第十五

[0667c07] 如來壽命塵沙壽量品 自此分別功德以來 廣說壽命長遠就此第四
第一即此一品廣明 長遠第二分別功德初一長行 時眾授記第三彌勒偈頌長行
就此之中一明第一 第二中有第三中有 第一廣說中有二者第一緣起第二
廣說緣起自有三階一者汝等 如來誠諦如來 第二爾時菩薩大眾彌勒
如來第三爾時世尊 如來

[0667c20] 「一切世間 第二廣說壽命長遠就中自有即是 長行之中自有
長遠第二譬如良醫 長行之中應有 唯有第三
何以是故 長行應有第三名字第一 釋迦如來過去神通即是
諸佛自在神通」;第二 善男子如來諸眾生樂於小法以下如來 現在神通則是諸佛師子
」;第三如來未來世神通則是諸佛威猛大勢」,說中 中有第四
善男子諸佛如來如是三世 不虛誹謗就此 過去神通
中有第一應身成佛長久 謂言即是第二成佛 無量無邊本身壽命長遠
即是第三自從過去 神通就此一明第一 第二第三一切
世間釋迦釋氏第一 第一唯一

[0668a17] 「善男子第二 成佛以來久遠就此第二自有第一 說明壽命長遠第二譬如五百千萬億
那由他以下壽命長遠就此 一者長遠彌勒第二彌勒 長遠第三結合長遠。「
常在第三過去 神通就此第三自有三重第一 過去第二於是中間以下過去
不同第三眾生我所 就此三重三階第一 中有二者第一自從
在此娑婆世界別的第二千萬億利眾生」, 第二過去不同中有
一者於是中間然燈佛 涅槃」,過去不同 然燈只是釋迦第二如是
便分別」,所以名字不同方便 利益眾生是故有名不同 眾生我所以下第三
就中二者合為 感應相關教益眾生我所」,即是感應,「
佛眼觀利鈍即是 第二處處 不同現生;「
復現入涅槃」,利益 種種方便明教說法不同令眾生歡喜得益

[0668b17] 「 男子如來諸眾生樂於小法以下第二如來現在神通就此三階第一四行明王不生現生
第二如是成佛久遠以下 中間第三善男子如來 以下現生之後之前神通
就此三階之中四重第一不生現生 中有四者第一明見眾生 二明如來現生第三不生第四 不生現生

[0668b27] 善男子如來 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第一 眾生小法德薄
眾生佛出世出家 三菩提第二如來現生 以來久遠」,第三不生
方便教化眾生入佛 所以不生現生教化眾生

[0668c06] 「善男子如來經典第二釋迦如來現生之後之前中間神通 就此四者初一明教
第二己身以下第三 一句教益不虛第四所以者何 就此之中第一
第四各自第三第一教益 第一如來經典度脫 眾生明教言陳皆是利益
第二己身 教益。「己身己身;「 身為己身何者
故知 如來分身故此我有。「 身為己身故知寶塔
分身諸佛皆是我有第二中有 第一己身兩句即是 正報第二兩句
依報第一己身自己 身為如此國土人物八部大眾 釋迦化眾生法主釋迦法座
無量壽佛己身。「 即是身為西方國土 四眾皆是無量壽佛法座
無量壽佛法座釋迦 則是身為己身為己。「兩句
第二。「 他事西方無量壽佛應有西 天龍八部聽法眷屬皆是釋迦
弟子。「他事釋迦應有眷屬 眷屬皆是無量壽佛眷屬則是他事 。「言說不虛」,第三
明教不虛第三

[0669a10] 「所以者何自此第四就此 一者二者不如三界
三界釋教自有三階 如來眾生二者所以 第三不虛如來
知見三界如來三界眾生 無有生死 二階如來所以見機無人
分為一句人家生滅不可 一句生滅法家不可得。 「無有生死退第一如來久已
云何應有 無有云何一世。「退即是退即是無有云何更生
兩句隔世無有 。「在世滅度」,一句 滅法家人不可得,「只是行人。「
四句第三 不虛應有生滅云何 生滅實有利益云何
如是實際應有生滅云何 得益云何

[0669b03] 「不如三界 釋教不虛三階第一 應有第二出眾生機
第三說教利益第一不如三界三界」,如來見機 無異三界不見人形如來如斯
如來明見無有」,如來 。「諸眾生有種種性以下第二出眾生機 有性皆是不同
善根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 以下第三說教利益。「 成佛以來久遠」,現在如來
第三不滅 四重第一如是成佛以來常住 」,明王成佛以來云何
第二善男子本行菩薩道 成就壽命未盡不滅第三滅度便唱言以是方便教化
眾生第四所以者何 以下所以不滅 眾生就此自有一者所以
眾生見如來 貪著五塵不能恭敬 為此所以第二是故
方便如來」,歎佛 第三眾生如是語 利益第四是故如來不實
總結就此第一二重第二三重第三第四第一 重者所以者何二行
善生第二如來常住不滅 不生第二歎佛是故如來方便一行佛世
第二所以者何一行惡人不值 第三以此事故 可解眾生見如來
種善根應有未來神通文句 第三未來

[0669c12] 「善男子諸佛如來如是說中 第四如來三世隱顯 不虛第一諸佛如來
如是諸佛第二度眾生 諸佛施教諸佛三世言教 度脫眾生第三不虛一句 不虛

[0669c18] 「譬如良醫第二就中自有第一第二 之中即為
文句而已第一二行過去神通 第二諸子以下二十一 現在神通第三其父以下
一行第三未來神通第四 云何一行第四三世 虛妄

[0669c26] 過去神通 不為二階第三上第三階自有三重不為二重
第三何者第一成佛 不為第二 真實成佛其中自有一者
二者成佛自有三階一者 彌勒二者彌勒如來不為不為第三
過去神通自有第一自從過去其中 二階不為
第二過去時不同其中自有 二者所以名字不同 利眾生二階不為
不為第三眾生 我所利益為此 上文合作
。「譬如良醫智慧第二 機智佛眼觀 。「方藥第四
種種方便微妙 歡喜」。方藥如來 十二部經即是
二部。「諸子 十二乃至第一 眾生我所。「有事
第三利益 其所處處名字不同年紀大小」, 現生利益不為亦復
入涅槃」,利益有事 為此

[0670a28] 「諸子 毒藥上第現在神通 不生現生
明神不滅三階 第一一行第一第二諸子 以下第二第三以下
第三不生現生 一明眾生第二如來現生第三不生第四不生現生
二階諸子 第一生機如來 眾生樂於小法德薄」,諸子
毒藥宛轉眾生昔日 如來正化棄背之後惡知識 見教毒藥煩惱
輪轉三途宛轉。「其父來歸 」,即此上第二階現生 我少出家三菩提不為第三第四

[0670b17] 「諸子本心」,現在 第二現生之後之前中間神通 一者明教二者
明教不虛四者不為第四 次第初二第二
苦惱如是 利益諸子 第三利益不虛第二
利益二階第一己身兩句兩句 自有第一諸子
本心意業歡喜第二拜跪問訊身業致敬第三我等愚癡口業二階。「苦惱如是
以下第二利益如來經典度脫眾生」, 為此具足法相
譬如即如義理美味苦集滅道名為 苦業煩惱三心名為
定慧如是名為招集有法無名如是名為。「和合即為
第二己身 已知和合。「諸子
上第三結教益不虛 不虛

[0670c16] 「現在 第三不滅 一明王宮不生第二明滅不滅第三
第四所以不滅 三階第四 自有第一見佛在世不生
恭敬第二歎佛第三 有利恭敬種善根第四總結 三階不為第四總結
第一三行第一 以下五行第二歎佛 諸子背喪以下四行第三
恭敬一明第一 第二第三第一二者其父一行見佛
不生恭敬不生第二所以者何 一行不生善意第二中有第一以下二行
第二二行方便 第三他國 涅槃弟子
決定涅槃無異諸子他國 使生死無異 弟子之後分身舍利決定涅槃
。「遣使相傳如來滅後 舍利使第三恭敬 中有四者第一諸子背喪
一句苦惱第二而作是念 一行利益可解第三 他國以下一行憂惱
第四醒悟一行為生

[0671a18] 「其父即是第三 未來世神通第一如來未來世
眾生佛出世第二如來 便來歸第三使」, 未來世利益

[0671a23] 「善男子 云何以下第四即為上第四明 如來三世隱顯不虛

[0671a25] 「佛言 如是第二中略不合第三 第一
,「如是一句第一譬如良醫智慧 成佛以來無量無邊以下第四 有事不合第二第三
上第方藥」,第三 諸子十二乃至。「眾生 第二現在神通
第一第二第三不滅就此第三自有第一明見不生 恭敬第二佛世第三
恭敬第二佛世就中自有 第一以下佛世第二 第三
涅槃第二入涅槃不合第一 第三。「無有合上第四 不虛

[0671b13] 「說偈言二十五 第二偈頌分為二十 善方便五行
之中二十 分為過去 三行現在
十四未來一行 三世不虛過去第一初一
成佛一行第三明神 上第長遠相中有法一行一行上第
神通一者名字不同第三利益一者感應相關
利益利益一者 教益教益之中 自有一者明教種種方便
微妙」,上半二明眾生令眾生歡喜」,下半。「 度眾生三行現在
第一不生現生第二 明神第三不滅 第一明王
第二明滅第三第四所以不滅第一 二階。「度眾生第三
滅度滅度一行第四第三眾生見滅度乃至恭敬 。「眾生十四
未來五行 如來未來出世第二一行未來 第三釋疑第四一行如來
長遠第一出世出世,「國有眾生一行 我見諸眾生一行
。「神通力如是阿僧祇劫常在靈鷲山一行第二未來。「眾生見 大火第三釋疑
淨土就中自有第一 不滅第二諸天天鼓一行三寶 第三淨土二行罪人不見
第四功德二行有福常見。 「智力如是一行第四如來壽命長遠 。「汝等智者一行上第不虛

[0671c29] 「善方便五行就中 分為初一四行 第三一行之中初一
上第。「兩句 上第。「無能虛妄一句上第 不虛。「四行
第三上合第一。 「凡夫顛倒第二。「 一行第四不虛

分別功德品第十六

[0672a10] 中分法華經所得功德多少 第四廣明壽命長遠 自有第一長遠第二受記
第三彌勒以下明示領解 第二受記就中自有第一經家 時眾聞說壽量第二正受第三 正經諸天供養

[0672a16] 「時世 第二正受就正受記自有 第一因地第二
果地第三凡夫發心因地 即是第一 無生法忍」,菩薩聞說法華經
初地無生無生是故十地初地 菩薩佛家種性無可
不動聞持陀羅尼門明初 菩薩聞說壽量陀羅尼外國 此間總持樂說無礙
菩薩聞說壽量三地無量 」,三地菩薩聞說壽量 陀羅尼周遍總持不退法輪
菩薩聞說壽量五明 退清淨法輪菩薩聞說 壽量菩薩般若波羅蜜
現在如此法門不同 一種法門

[0672b06] 「 第二果地果地 記者
不同一家 九品煩惱以上果報無有期限
煩惱數百千萬一種 以上金剛心煩惱凡作九品 上下
何者上品中品上下上品九地 中品下品十地
上品中品金剛心一品 下品九品煩惱 十地忍者之中
經文,以上菩薩 壽量地下一品煩惱菩提
地下菩薩聞說壽量地上 一品煩惱 菩提地上菩薩聞說壽量地下
于時一品煩惱 煩惱即是菩提地下 聞說壽量地上于時一品
五品即是菩提地上菩薩聞說壽量九地 一品煩惱五品
四生菩提九地菩薩聞說壽量 九地于時一品煩惱即是三生菩提九地
菩薩聞說壽量十地于時 一品煩惱即是 菩提十地菩薩聞說壽量
地上于時一品煩惱金剛心一品煩惱即是一生 文句四生

[0672c13] 「世界正授第三凡夫 退墮

[0672c14] 「佛說菩薩大法 自此長行授記第三 經家于時天眾種種供養

[0672c17] 「爾時彌勒說偈言十九第三 彌勒偈頌長行即是領解就此 自有文句第一
時眾壽量歡喜第二不退地長行正是領解第三 陀羅彌勒自述于時
有人:「長行于時 供養爾時無言不容彌勒 經家。」「名聞十方一行第四歎佛
領解。「不退地第二 長行正是領解正授 一者因地二者果地
就此分為第一不退地三行上第 第二微塵數菩薩
上第果地第三世界 微塵數眾生一行上第 第四世尊無量一行總結授記
。「曼陀羅第三 彌勒自述于時。「名聞十方一行 第四歎佛領解

[0673a08] 「爾時彌勒菩薩 摩訶薩自此十一第三流通 前言流通中有從此妙莊嚴王
第一流通第二普賢 勸發〉,自行流通流通 流通第一從此
常不輕流通 通經下方菩薩 下方諸人第二即是神力
初五行一即是下方通經受命第三神力文殊師利大眾 長舌妙莊嚴王
屬文就此第一第三 第一中有第一 通經第二隨喜因果
通經第三法師功德常不輕 通經何以得知 功德聞經功德即是六根
清淨即是。〈隨喜功德聞經 功德得人具足得知因果就此三世第一中有
第一在世四品人聞經功德第二 佛滅度五品聞經功德 在世四品人第一
人中自有長行偈頌偈頌。「 阿逸多壽命長遠」,第二 。「何況」,在世第三
功德。「阿逸多男子女人壽命 深心信解見佛常在耆闍崛山」, 在世四品人聞經功德

[0673b08] 「如來 自此第二佛滅五品聞經 功德自有長行長行五品
第一聞經隨喜不生 而已功德長行 偈頌第一隨喜功德
布施乃至教化一切眾生 四果如此一品法華經 隨喜隨喜功德第二
何況受持讀誦頂戴如來」, 第二聞經功德如來 尊重如來無異頭頂第三
滅後經典」,第三 功德第四有人能持兼行布施四品人聞經功德第五讀誦
第五聞經功德

[0673b23] 第二 長行第一十九半偈 分為第一五行半偈上第
能持」,三行上第;「 信解三行上第五品; 「持戒」,上第

隨喜功德品第十七

[0673c02] 法華經隨喜心所功德 多少品目第一通經人中 上半通經
第二因果通經 法師功德常不輕第三 通經六根清淨通經
中有二者第一 彌勒第二如來彌勒 分別功德佛滅度後五人中
下品如來滅後有人 隨喜」, 彌勒是故
功德彌勒就此 二者長行可解 二者長行長行
五品功德三十 二行五十展轉最後 五十法華功德無量何況最初功德
第二僧坊功德無量第三 果報四品人 在於他人第五專心 他人說法

[0673c23] 人中自有 第一第五第二誡令 諦聽第三五十彌勒第四彌勒
第五佛會第六功德 人為五十人相不同一者 二者平等不如就此中有
勝者難得平等希有唯有 不如五十人中最後 功德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數
最初聞經隨喜彌勒 阿逸多第五第二 第五人格最初彌勒
四百萬億第三 所得功德彌勒施主珍寶布施 眾生一一眾生滿閻浮提金銀珍寶
教化若干眾生四果施主 五十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

[0674a10] :「四生眾生云何白面云何乘車瓔珞?」:「假設
眾生一時變成然後珍寶布施 之後次復教化四果所以如此 不如法華經一念隨喜。」解釋:「
四果即是世間 不免生死法華經五百 由旬佛果于時一念
決定一心生死佛果如此功德 菩薩自行為首發心 五百由旬佛果六道
五百險難妙果是故 四果法華經六根清淨勝妙果報可數。」

[0674a25] :「昔日三乘菩薩自發 若爾今昔?」解釋:「昔日 菩薩斷除正使習氣得究竟今日
方便險難昔日 不成今日自行成就不可今日。」

[0674b01] 彌勒 白佛第四如來功德彌勒分別第五
如是第五第六 功德。「阿逸多人為往詣 第二功德正是
皆是。「有人講法 」,第三。「阿逸多有人 」,第四聞說法華
。「阿逸多」,第五

[0674b11] 「說偈言十八第二 長行第一 第四第二
一行第三一行上第 上第人中 初一第一第五
。「最後第二誡令諦聽。「 施主五行上第 彌勒第四彌勒最後
第五一行第五如來。「如是 展轉一行上第。「 五行上第。「
僧坊上第。「講法 一行上第。「何況一心一行上第

法師功德品第十八

[0674b27] 受持解說書寫五種法 是故經家品目 單據通經就中
第一通經第二常不輕〉,果報不虛 自有第一聞經六根
清淨果報第二六根清淨 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八百 八百三八二十四即是四百
功德二百二百 二百即是三千六百功德功德皆是眾生不出
三業十善十善一者二者行善十善修習互相 何者殺戒為首
乃至正見如是 相助便菩薩 四百何者一百
隨喜三百讚歎 四百四百五種法受持法師四百何者受持
受持隨喜受持讚歎受持一百即是四百讀經四百誦經四百解說四百書寫
四百二十即是功德菩薩位萬行下品中品上品便
功德功德五戒 得人自行功用 六根三根自行功用不如三根自行
功用是故三根八百三根 二百金銀金剛無味 金銀珍聞解釋
金銀果報不可思議一切知人六根

常不輕品第十九

[0675a05] 如來昔日菩薩四眾同歸 四眾得佛不輕四眾 菩薩常不輕是故品目
通經中有第二 不輕果報不虛就此 一者長行二者長行
第一是非通經 第三明本第四第五因此受持是非
惡報上火 通經六根果報法師功德 。「得大勢往古
。「萬億爾時 菩薩第三明本就此 自有第一行善第二比丘
臨終以下善惡二果因之中善 惡相自有第一常不輕禮拜 果行善因第二惡人四眾
之中第三菩薩行善因如是 第四惡人行惡 第五菩薩行善因
第六惡人 常作。「比丘 第二善惡二果自有
善人善果即是常不輕第二 惡人惡果就此二重第一 善果中有二者第一第二
會通古今之中自有一者二十千萬億六根第二六根清淨
教化眾生果報第三命終之後日月燈明佛第四以是因緣 雲自在王第五得大勢常不輕菩薩
千萬億佛說法華》,第六功德成就 作佛作佛。「得大勢 」,善果第二會通。「得大勢
四眾」,第二惡人惡果就中 三重惡果第二會通 惡果第一不值三寶
惡果第三 妙果菩薩不為眾生 因緣常不輕菩薩化外緣故
得大勢云何第二古今。 「得大勢法華經長行第四 。「是故諸菩薩第五受持

[0675b21] 「說偈言十九 重頌長行長行中有 一舉是非初一第二
佛滅十四上第本事 上第上第 上第行善
善惡二果十四四行 中有 初三行善
聞已行惡;「不輕菩薩下半善因。「十行 分為五行善果五行
善果一者善果 四行會通 第一第二第三。「
惡人長行第一 第二會通一行三行會通
第四,「億萬長行第四 。「是故行者長行第五

神力品第二十

[0675c14] 如來神力品目 流通五行一字第二通經受命流通。「爾時
世尊第三如來 付囑之中 中間中有
第一付囑緣起第二囑累 付囑第三五品明示通經 軌則緣起之中自有第一
長行第二偈頌長行之中自有 明神第二因此 神力之中第一所為時眾第二
明神神力文成第一 長舌放光合為。「一時 神力即是彈指
。「地動第三第五神力 使六道眾生發動通經。「其中眾生 第四第六神力如來神力
十方。「即時諸天第五 神力諸天使眾生供養。「 第六第八神力善感
佛果。「爾時上行長行 第二因此

[0676a07] 「說偈言十七第二分為第一四行上第神力第二
囑累十三上第

囑累品第二十

[0676a13] 品第如來付囑時眾品目 分為第一如來 付囑第二時眾付囑第三
來示付囑中有第一第二 付囑所以者何第三付囑
汝等。「諸菩薩第二 付囑第一內心歡喜第二 益加恭敬外形致敬第三發聲
付囑。「爾時釋迦第三付囑第一分身 諸佛第二多寶佛塔
第三大眾歡喜

藥王本事品第二十二

[0676a28] 藥王昔日苦行通經品目五品第三通經軌則因之軌則
入如來室明法明法通經 中正藥王人為五品 第一藥王〉、〈妙音〉、〈
通經第二陀羅尼 時眾退神呪通經是故不可弘經第三妙莊嚴王本事
通經有利邪見歸正 第一自有第一藥王 苦行通經第二妙音〉、〈觀音
普現色身弘經藥王苦行者 普現色身弘經 是故彼此
藥王菩薩妙音觀音大士妙音東方菩薩觀音西大士 東西一處同歸

[0676b17] 就此 第一宿第二如來第三經家利益第四多寶
讚歎時眾宿中有第一 藥王難行苦行第二善哉世尊 一句第三諸天龍神所為徒眾

[0676b23] 「爾時第二如來 就此自有第一第二爾時過去佛為此菩薩法華
》;第三一切眾生明本苦行 第四宿古今 宿發心通經第六宿
譬如流通爾時宿 十一第一。「爾時第二昔日為此菩薩
法華經。「一切眾生第三 明本就此自有第一 一切眾生菩薩聞經修行第二
滿千歲一切色身三昧以下 第三以下明知報恩第四即時三昧以下報恩供養
就此第四自有第一現身供養第二 後身供養現身供養分為第一即時三昧財物供養第二
念言供養 供養自有第一 第二第三滿
第四其中諸佛以下諸佛 第五以下時節 眾生第二後身供養就中
自有第一供養緣起第二爾時 一切眾生苦行通經緣起 之中自有第一現生王家
即為因緣第三大王 供養王道供養 第四昇空第五
所致第六爾時一切明白 佛道猶在不用只是 世尊在世第七明日明德
涅槃第八 明德菩薩第九如是日月 明淨明德入涅槃緣起
爾時一切第二後身苦行通經就此自有第一明見佛滅度 戀慕第二此岸栴檀
第三之後供養舍利第四爾時 供養就此第四自有 第一從此大眾第二
第三無數聲聞時眾得益第四爾時諸菩薩時眾 第五于時一切眾生發誓第六
第七」, 。「宿云何 第四會通古今。「宿
第五苦行通經。「宿 譬如一切江河第六 就中自有第一第二是故宿
以下流通就此二階二者一部宿 二階三重中有
第一譬如一切第二宿救一切 法華經》」功用。「宿
有人藥王以下第二就中 第一從此以下現在第二如來滅後未來世第三宿
菩薩成就如是總結第二 流通中有二者第一是故宿以此 一品付囑流通第二宿神通
一部付囑流通就中

[0677a29] 「藥王第三即是 敘說利益

[0677b01] 「多寶如來 多寶如來讚歎宿

妙音品第二十三

[0677b04] 菩薩普現色身神力以此 菩薩品名通經軌則 第二大士普現色身弘經
前述就此分為第一如來放光妙音第二 淨華菩薩東方
第三爾時菩薩白佛妙音普現 身通第四妙音東西 人天有利第五爾時妙音菩薩供養
釋迦菩薩普現色身此間 東方第六妙音菩薩來往經家時眾有利

[0677b15] 第一 放光自有三階第一 第二菩薩
第三爾時一切莊嚴如來 妙音

[0677b19] 「白淨 第二妙音受命自有第一妙音第二
妙音第三妙音第四 妙音第五妙音 先有四行第一妙音
。「爾時淨華第二 。「妙音白佛第三 。「於是妙音第四
就此第四第一 蓮華此間第二爾時文殊 瑞相第三爾時釋迦
如來文殊第四文殊白佛明文 妙音第五爾時釋迦釋迦 如來第六多寶佛
即為文殊妙音

[0677c05] 于時妙音以下 第五妙音至此就此第五 自有第一妙音眷屬第二
以下妙音神力第三菩薩廣大青蓮經家 第四七寶妙音寶座
第五以下至此設供第六 白佛妙音問訊第七世尊 妙音白佛多寶佛
爾時釋迦釋迦即為多寶佛第九爾時多寶佛多寶佛寶塔

[0677c16] 「爾時菩薩白佛 妙音普現色身弘經自有 問答明初問答
自有第一妙音 今日第二云何會通古今第三妙音
廣明妙音普現色身弘經第四 妙音成就。「爾時菩薩白佛 第二問答三昧

[0677c24] 「 菩薩品」,第四東西 得益三昧

[0677c26] 「爾時妙音菩薩供養 釋迦第五妙音普現 自有三階第一
如來第二妙音 神力第三本國

[0678a02] 妙音菩薩來往 第六經家時眾利益

觀世音品第二十四

[0678a05] 觀世音觀世音正言 音聲度脫觀世音即是 眾生身業度脫三言即是觀眾
生意度脫四者世業

[0678a09] 問曰:「若爾何故觀世音?」 解釋:「口業業行 娑婆世界音聲佛事是故
觀世音。」

[0678a12] 就此第一菩薩第二云何 世界普現通經第三是故
汝等應當一心供養以下供養菩薩 第四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自在 神力以下菩薩第五爾時持地
即從座起持地菩薩 觀世音第六佛說 以下利益

[0678a20] 第一中有 自有第一第二 盡意有人受持六十二名為
中有第一觀世音第二眾生多於婬欲第三 女人欲求第四是故眾生
受持受持第一觀世音 自有第一有無千萬億眾生 苦惱第二受持
菩薩觀世音第三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威神之力總結第二第一觀世音菩薩
一行救火第二大水 一行第三千萬億眾生五行羅剎
無色黑色 第四有人臨當 第五三千大千羅剎 第六
有人有罪枷鎖第七三千大千國土六行盜賊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巍巍如是」, 總結觀世音

[0678b13] 「眾生多於婬欲」, 第二就中自有第一 第二無盡意是故眾生
心念」,。「女人第三 就中第一正身禮拜 第二無盡意
」,。「是故眾生第一 第四總結。「無盡意有人受持六十二 第二
一佛功德無盡意第二甚多世尊第三佛言有人如來 第四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總結

[0678b25] 「無盡意白佛第二普現色身弘經自有第一第二 自有問言
云何娑婆」,第二問言云何 眾生說」,。「方便其事云何」, 第三總結方便
中有第一第二就正十九一一 ,「現形,「說法
眾生佛身得度」,眾生 如是,經文眾生。「無盡 觀世音第二

[0678c07] 「是故汝等 應當一心供養」,第三供養 觀世音自有第一如來供養
第二無盡意佛教瓔珞供養 觀世音菩薩觀音不受第四 盡意第五爾時如來自命
觀世音第六觀世音第七二分菩薩之後

[0678c15] 「無盡意以下第四總結

[0678c16] 「爾時持地菩薩第五 持地觀世音

[0678c17] 「佛說 普門品第六經家敘說 利益

陀羅尼品第二十五

[0678c21] 陀羅尼神呪品目明示 軌則人為通經 一品第二如來大神
弘經擁護大士就此 第一一番問答通經 功德第二爾時藥王一番問答
神呪擁護弘經第三陀羅 一行時眾利益第一 藥王第二第三毘沙門天王第四持國天 第五羅剎女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六

[0679a03] 藥王菩薩本事淨眼正是往古國王邪見熾盛不信三寶 淨眼大菩薩
心得正見品名 品目就此第一 第二
三明雲雷法華》;第四 本事來意第五 古今第六經家敘說時眾 利益

[0679a12] 名字如來

[0679a13] 第二

[0679a14] 「爾時 」,第三 法華經

[0679a15] 「淨眼 第四本事就此自有第一緣起
於是第三 如是 告子告子邪見
第四告子。「於是以下第二十八變化。「
第三就此十四第一問答第二於是問答第三於是
父母第四妙莊嚴王明王眷屬堪受正化第五如是第六於是妙莊嚴王
明王眷屬第七爾時 說法如來說法第八 歡悅明王聞法利益供養第九
雲雷授記第十即時明王出家修道第十一虛空明王 既得之後報子第十二爾時
如來王子善知識第十三 莊嚴虛空」,明王歎佛 十四禮佛退」,兩句

[0679b10] 「大眾第五會通古今

[0679b11] 「佛說第六經家敘說 利益

普賢勸發品第二十七

[0679b14] 普賢東方自發聞經 品名第三流通 第一流通
一品第二自行流通不受 流通受持 流通之中
中有第一菩薩東方 第二白佛勸發聞經第三 經家敘說利益

[0679b22] 明初 自有第一普賢東方 國土明神第三
普賢眷屬第四娑婆 所致

[0679b26] 「白佛第二 勸發就中賓主第一 普賢如來勸發第二
如來勸發第三爾時普賢白佛普賢菩薩第四爾時釋迦 如來之中
第一為此第二第三善男子。「第二勸發
第一四法第二一者四法第三善男子。「爾時普賢第三普賢
四行就中第一 第二第三。「 第二就中自有第一
正言受持白象第二亦復與其明神第三 佛神力受持諸佛
第四但書果報 果報。「世尊神通力第三普賢弘經
。「爾時釋迦第四如來 就中第一 神呪第二神力
成上佛護第三普賢如來 果報

[0679c22] 「佛說普賢 勸發」,品第經家敘說 利益

法華卷第八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5 法華經義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