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Xuan Yi Shi Qian 法華玄義釋籤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十一
天台沙門湛然

[0891a05] ◎三明 諸位初文 初文
引證例如 初二引證大經
第六:「善男子聲聞肉眼 調不為大乘聲聞 天眼名為肉眼大乘 肉眼名為佛眼何以大乘經名為
如是佛乘最上最勝。」經文調 一切法可知聲聞所得天眼 肉眼故知所得慧眼
所得第一慧眼佛眼慧眼名為 未見中空。「迦陵頻伽止觀第一
纓珞》。陀羅尼 總持總持諸法
一空一切名為一切法入空千萬億名為中道法音
方便一心三觀一切法 通名總持即是相似總持聖位 ,「真法無明
法性關中獨立 不知 廣破 (云云) 。

[0891b03] 因果無生當地
名為」。 因果互通初文
已去五品伏忍十信初文 引證涅槃故知
寂滅五品義通義通 引證普賢引證
普賢等覺 即是在此 」。三十名為
故云可解」。故知如來得名至順五品是故六根第二引證事理始終
無生 得無名為 名為寂滅
妙覺一一無非乃至五品 得名觀行事理六根名為相似事理乃至理性名字事理 即是可通
已去佛果 因果互通
重判初文因論」, ,「」,義通大經 故云
見佛」,得名云云涅槃得名 得名等覺因果
。「等覺妙覺一往 妙覺下地已去因果 ,《大經二十五師子吼
:「佛性」, 十二名為智慧 菩提大般涅槃故知經意十二
因緣理性名為因緣 起因故云菩提 菩提涅槃名為
十二因緣無明行為 行為以是無明 無明 名為
名為 故云證道 乃至妙覺等覺
十地下地故云下地已去因而妙覺 中間諸位

[0891c26] 云何略釋 無明無生。「
別教 料簡三教圓教初文 不同
初二第三 通教小乘三藏 菩薩
初文略舉引證第九
何者華嚴華嚴釋出 經意界外同體見思
三界不然二乘 分內見思是故 五塵例如欲界
例如無色界故知理由 顯正可知

[0892a16] 料簡 輕重 初文
界外 」,」,界內 思惑界外無明塵沙
是故界內次第 界外次第必須根本 使流轉不退
塵沙無明 可見。「前後設問 斷見思惑但是次第
方圓

[0892a28] 第四功用釋名功用聖位功用初文
略明涅槃 以此能化 因人功用今文因果
大經第六 經意人師地前 古人 及於始終

[0892b08] 聖位 略舉功用 明初如是
等覺妙覺初文乃至十界權教 八相別教
圓教證道八相華嚴 見佛種種說法在於兜率天 下處初生出家
成道轉法輪入涅槃」,或者一一相中八相文中通明功用 如是現身 功用可見

[0892b20] 第五三藏格位 初一明藏別圓
別教圓教 實相理則 不但是故不可 重判不帶
方便成行格位 通格初文因果
一一 觀行位格
地前登地正格 所以 是故
故知 因果初文因果 因為。「
從小至于一一 權位三結 ,《大論第十諸佛功德無能勝
天地梵王答曰無上 天眼十方 念言般若作佛我所
供養譬如 在地百年枝葉具足一日出生 百丈欲求大樹 樹神一切世間
如是無量阿僧祇劫 菩薩地一日菩提樹金剛座成佛無能。」一日
百丈八相作佛作佛 借用

[0892c24] 第六一往 次第五時次第所以 不明四教五時
華嚴鹿苑乃至法華有所 是故不論 機緣不同十六
界內界外事理事理人生 有權分界內外
分內

[0893a05] 第七 初文展轉故作法華一切是故
全同法華》。初文 如來龍樹
三明初文五時 增減不同本意故云如來 如是
文中毘曇婆沙菩薩 三廢止觀 三明
大乘不立 小乘用大下單別教
實教文中 用大縱令不識大乘初文
用大小乘大方便 論文自有菩薩何須用大 論主不解何須 縱令大乘破舊
不識是故是故云何 大乘無明不知通教 始終無明通義
是故羅漢 義通初地無明 羅漢是故別教
方便別教不信名為 是故一實
退師法自謙文中 ,「一實 前生
三法四果 。「何不
故且

[0893b14]

[0893b14] 文明對於今文 對於二門

[0893b15]

[0893b15] 不論無由相對 在於今文不假何以相對在於

[0893b18] 四教初三為此 菩薩二乘菩薩
三藏明初欲求 即便必須 二乘菩薩
可知可見

[0893b24] 不共菩薩二乘菩薩廢立
智者文言 名為相者真諦
不空真諦是故 利根菩薩不空不空 佛智何況三乘 無明無明是故通教
菩薩佛果菩薩佛果不共 故知通教
便聲聞發心是故不共菩薩 不空是故

[0893c09] 別教初地地上

[0893c12] 圓教大經引證大經一切江河
第十佛說一切江河 一切叢林樹木一切女人 諂曲一切自在安樂文殊
不然大千 娑婆猶如 西海如此未曾種種金銀
女人禁戒功德 大慈悲釋梵諸天自在悉皆 。」叢林有餘金沙
無餘三法所行 三乘三重所行 四果四果教行
分別四果 三廢即是羅漢 二乘三果前言二乘但是
聲聞別語更加前言菩薩方便通教四佛聲聞菩薩並不
會通化城 二乘二乘佛果別教 聖人一佛 可知

[0894a07] 一對教行
不立初文得道 泥洹乃至何曾
結集末代故知即是 結集知法 法華
不立中有不立指小 對華法華無不立義故云 不立中間可知華嚴
法華中間入佛 鹿苑鹿苑 大小在於小人
鹿苑 三相不復

[0894a24] 五味開成圓教 無量義
成道引證相傳釋疑 七十一七十九是故 相傳佛七十二說法菩提
法界:「成道四十二。」 《法華經佛說故云相傳」。《法華 餘年」,教法所見不同
是故從容教行問答釋疑 四句分別教行
四句分別下單 四句分別下單 相對四句分別下單
相對四句分別一一四句 對位菩薩 二乘二乘法華
三藏菩薩法華顯密第四通有二乘三藏可見別教不須
餘者何者 初地成法何須接入
後人初心便 後人四句利根菩薩初心 鈍根二乘方便
四句三藏菩薩 三教第二四教菩薩 或是初心退墮第三
第四諸菩薩不必 四句菩薩 次第
法華權位 次第初發心 次第
第三三教菩薩法華方等 第四四教初心
三藏事相便。「通教如此通有 三乘是故料簡全同三藏菩薩
二乘由此別教次第

[0894c09] 第八興廢 約法一實 法華以為是故故云
」。經意 生死 初文所以
大同止觀相待中意便別有 是故據理不論
方名開初諸位 圓教諸位不同
凡夫初心 凡夫理體 始終同在
一類 心所無二圓教諸位 不同進入

[0894c27]

[0894c27] 何者

[0894c28]

[0894c28] 強弱 據聞進入 本位未知
進入是故

[0895a03] 四教三藏菩薩 。「三藏不同不定昔時法華經不定教
開權能破無明 不同不定毒殺
大臣三教名為」,教主名為」,高位」,羅漢九地別教十住圓教
名為來朝」,羅漢等次本位」。「阿羅漢 六根位次
隨喜外空菩薩故云」。 如此 大國凡夫小臣
」。「。《說文」。 身心寄託佛境色心即是 法性佛法品位
大臣大國小臣

[0895a24] 第九來意 法華結成初文 初四不定祕密初文
初文初三 料簡何者 釋論引證羅漢
通教 別教圓教圓信
可見經意 明教醍醐醍醐不同 所以四教醍醐
四教纓珞引證圓教 不定祕密以此教義
五時次第不定 顯露次第祕密 第一
五味 教行漸教
一一隨行淺深不定 教行顯密不定 兼含過去
探賾當時遠近多少 淺深今生 眾生
行人初文 華嚴四教所以 般若
故且五味 圓教五味 不定位列二乘 法華發心不定必須
法華法華祕密先進引文可見法華
次第。「次第 法華成熟。「法華 菩薩二乘 可知

[0895c06] 第十始終 來意初文
不二引文方便 〉,分別功德〉。初文如此不同
始終初文引文 引文不知 始終五品六根
其所不知是故 始終不同所行不同初文
不同初心三相不同五品六根六根妙覺
,「圓教復次 所行不同別教 中有二門始終
本門一生。「分別始終
文言前列法華 初十第二位數 分別功德

[0896a01] ○三法來意釋名初文 來意釋名 解釋中文次第
唯一差別機宜 教門不同 始終
悉檀料簡初文 大經引證解釋
若然釋疑 大師 大師釋文三義第三
總結。「 以至。「 一句三句
初文大師三不 佛乘菩薩乘
指大下文 三法藏即是從事出事 定時
下文中方便 三句一方便故云意中一佛乘分別
道場方便時分三藏三乘鹿苑通論圓頓即是
三句屬於故云

[0896a29] 三法開合 總論開合大意方便
何者 引證以是 引證
故事有為定力 福德二乘即是 有為
界內界外二乘有為 故云以下」,中道名為福德」。 別教地前未見故知
以是 分別三乘更加人天二乘
菩薩菩薩止觀 方便念處人天地前 三十以為人天乘無念
人生方便六度菩薩 六根三藏菩薩不斷圓教六根 各別

[0896b21] 三藏三乘明教 興廢不能
所以不能二乘 真理教理名為。《:「日月運行。《說文
」。長者火宅門外諸子汝等出來汝等造作」,故云造作」。
諸子不見我等寶車」,下文廣明 三乘 (云云) 。下文別教
證道不須 故云不退菩薩不能」。通教 不分三乘大同
不須明教

[0896c08] 別教 大乘初文 引證解釋
何者 明教 家誡
初二可知 龍樹
後方分別法門空無無明種子 文中從先無常至於四德如來 漸教兼具
四時四教上下 可見諸法已去滅後說法 諸相
說法家誡 阿黎耶識一切法
猶存故知界外界外方法故云 」。界外界內
起見 真道,《大經第四 :「女人乳養嬰兒
顧念思惟一面爾時世尊 愛念不如籌量 不消爾時女人白佛世尊
世尊我少今朝 不消佛言 壽命女人聞已心大歡喜。」:「
嬰兒 嬰兒乳養聞法 ?」
起見 慧命取著大經 :「無礙智甘露所謂大乘如是大乘
毒藥醍醐石蜜甘露不消毒藥方等如是 甘露不知佛性毒藥。」

[0897a18] 圓教結成初文略釋三法三障
法身體用初文三法 融通初文 以至於因果取名二教
真性觀照別教地前方便 三教至極 圓教始終
達到猶在真性始終不動 故此融通三障三法
三障 真性三德 結成大車體用
意中 釋疑
復次初文 略釋引證融通融通
不二, 《大論七十七發趣:「二乘菩薩 第一義中一尚無菩薩
。」三乘理性不當 體用理體無退。「動不動 毘尼人天毘尼名為不動無漏毘尼
出世毘尼理論 動不動理性無非毘尼具足 十戒圓教 四教非但深淺不同
不同所以 智慧 真性未可真性滿
觀照 果位是故 並不
全權 證道始終 是故因果
不息方名 指掌自行禿 莊校猶存
一切火宅寶渚傾覆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7 法華玄義釋籤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