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Xuan Yi Shi Qian 法華玄義釋籤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十四
天台沙門湛然

[0913b09] ◎○利益釋名自行 次後 不等同歸法華是故
利益 解釋所以 無益神通

[0913b15] 來意 初文所為感應神通 不空即是利益利益即是眷屬
釋論得益不同初文三經三昧
神通說法感應 感應神通前言不空過 破獲唐捐利益別號淨名
現身,「普照放光,「說法。「華嚴 放光思益經第二網明菩薩 遍照十方阿僧祇一切煩惱病苦
快樂六度一切法對治 一切華嚴信解領解
具有前來今文利益 藥草〉。不及 利益可見

[0913c03] 正說中文 故且大通
初文善生 引證相中人天
淺深大經 無明方名殺人其實如今

[0913c11] 前生 初七大師初文眷屬
眷屬三藏菩薩俗諦 三昧五通斷惑別教俗諦 三昧六通斷見思益名為無漏
三藏菩薩有漏是故無漏 因果,「 中道次第次第一實,「
」,可知。「次第即是 大師 中道次第次第因果
聲聞緣覺更加方便前生
問答料簡初文 初中。「因果 二十五有果報
」。內心 清涼大經 初文文中
合一合一色界 一一文中其中眾生乃至感應感應
同異三十六一界十界相對苦樂 二十五有別圓 先世據理現在未來十界 中說不可不可
不可一一 可知初地八大地獄 地獄泥黎地獄
十六以為 十六一百二十八根本 一百三十六俱舍:「
無間深廣捺落迦十六 鋒刃四方。」無間四門 。「
三十六
青蓮 紅蓮摩訶鉢特摩大紅 蓮華隨身在前
本處在下支派不定山河江海 本處閻魔故此 五百由旬琰魔從此
展轉端正快樂猶如 天中醜陋今文地獄諸相 三昧》、《正法》、《阿含》、《婆沙》、《俱舍論。「水陸
畜生。《大論 畜生夜行晝夜。「五衰一者頭上華萎二者腋下
四者五者不樂本座。 「八聖止觀第八

[0914b07] 與果難易同異 初文一心 人心二十五有
三昧大經初文 如是
。「。「 十一 五戒。「
。「 無成不可破地獄說中有成
可知成就地獄 中意因果正法三界 俱舍》、《婆沙》。

[0914b21] 初四 地獄
,「機緣二明 止觀第七因相 心中有相
辨機初文機緣 十一初文因相
但是 正文在下二十一一時

[0914c03] 故云 同異因相 乃至四禪
無色一時通明四禪四禪 四有初禪梵王四禪無想 略釋不明但是問答
可知 引證可知

[0914c11] 聲聞持戒 初中犛牛
。《說文:「西長尾。」 人間 未知正應

[0914c15] 大經 破見
愛見以為機緣出家 五停心下行初五
四善根止觀第七一剎那果位 大位不論修道
次第可知 節節有機可見 明見修道處處

[0914c26] 略明行相略明 聲聞故云
:「國王 」。「,《:「國王宮女 漸漸乃至唯一不復
因緣生辟支佛 獼猴坐禪外道 苦行教外跏趺 外道勝法外道受教
。」

[0915a07] 六度 初文 行相指教
功能初二 十七三昧二十五有 十七欲界色界
四禪無想梵王無色三明六度 六道》、《菩薩戒本》。

[0915a14] 六通教益三乘二乘菩薩初文破見
慈悲例如 而言即是,「而言即是 慈悲二十五三昧
加之見思菩薩 見思慈悲弘誓入空 菩薩修空慈悲弘誓加之 可知

[0915a23] 別人 一念

[0915a25] 機緣一念二義同異永別
陰入加益可知

[0915a29] 九變方便 人類下文引證利鈍分別
一異初文四處,「四處四教通惑 三藏通教別教
圓教六根引證 可見。《勝鬘菩薩 三教,《楞伽俱生,《
五明一異隨機 所見二義

[0915b10] 第十舉人 無明分別 一異之中別教地前
同居無明 。「方便人中 斷見思惑
方便無明 文言三賢聖住果報 證道圓教即是 十地

[0915b19] 總結

[0915b21] 料簡問答二十五有 一有淺深是故重重二十五 :「二十五有?」三諦
顯王三昧 三諦了了三諦 是故中意三諦
理實深淺凡聖 五陰即是俗諦俗諦 等等第二
觀法凡聖 分別易解故作三諦其一 一諦無非究竟如何五陰至於
問答 前生初二
相中 初文引證 自滿引證成道
法輪 不同
不同方便故知結緣 處處得益內外眷屬感應過去
二諦本行菩薩道 時而方便 一邊即是其事大通
方便即是今文

[0915c20] 料簡 不同
初文教益 初文一期深淺
所以然法華 差別法華終歸實事 教主調在於遠近
不異故云」。大小 因果 因果
初文因果 黑暗而今大明 大小乘六道故云
別論聲聞故云圓教

[0916a08] 五味 文中有體法別圓 通途因果三藏
自有二乘性地 已去小樹已去別教別教本人大樹接見圓教本人
實事方等不同可知料簡 法身法身菩薩
應身佛聞法菩薩法身 應身法身應身得益 法益
不二 法益 法身平等
應身得益法益方丈 法應法身 利眾生利生故知法應
一番 法身得益理應
四句料簡 之中因果料簡
無益 ,「自有下列。「不成 」,四句不成第四
第二 中間已去第三五戒 一時可見分段 因果不得變易因果不得分段
因果因果

[0916b10] 法華 故知遠近至今
因果 二木一實各不相關
開權顯實無異 二木同一實相所生一佛乘 仍舊名為
一實 故云地上清涼」。進發 明淨
初文藥草一一文義 如是草木 一實一實草木
眷屬初文故云」; 進入即是眷屬
眷屬進入捨下進入 相待不妙其實
不異宛然 一實是故不捨 不出 名為遠近名為
開顯 遠近實相 不異」。

[0916c09] 流通中標不同法身生身 凡夫法身弘經法身
妙音觀音普賢文殊七方便 具足。「生身菩薩
神通他方 方便有餘權實 故知
名為權益一實名為 得無生忍是故未能弘經 雖則未能 神通尚未方便
有餘故云不能利益凡夫 五品六根,「答問文中六根 名為

[0916c24] 方法法相弘經方法 故云」。
初文 釋疑初文
初文「經文不信深法示教利喜餘者別教地名」,地前
」。 弘經

[0917a05] 弘經」, 滅後流通 初文正宗
流通展轉流通 譬喻品鈍根 不得有利智慧明了
」,經文。「授記品四大聲聞 他方作佛弘經。「法師品 入室著衣四眾說法
法師品正說 流通流通正在可知展轉以下。「大士
法師品。「塵數神力中指 菩薩三明即是末代流通 穿鑿初文
老死實相 五品 五品位三藏斷惑
小樹十信無明大樹實事

[0917a25] 第四觀心利益觀心 一向淨心初文
一切重罪剎那剎那 大乘 剎那
以是所以觀心 來得由於現身說法 觀法 正說
屬於 自性 三句
道理三事約法 引證三句先例 可解

[0917b12] ○五明權實第五第二大為 五文生起引證 第五權實
初文古人 光宅 三乘故云」,三乘
至於即是大小 有理大小有果何故 不立
四一初文明光 大師不見光宅他人 先有若爾
無理 光宅四一因果 引證云何分別
因果?「若爾因果 不出理則家和亦作四一 因果更加行一是故 名義

[0917c01] 約法五味故知初文 復次相對
五味第五中分法華涅槃法華 方等涅槃
四教 。「十四別圓 悉皆。「四門別圓
十二三十二 十六五十六 涅槃中人三教
五十六同名 四教四門悉皆 一實有權故云」。
四門因為故云」。 一實。「 三教名為
四門十六悉檀分權四門 名為四門有餘悉檀 十二名為不復三教
三教即是三教第一 即是圓教第一義即是

[0917c24] 總結 四教用法 法華開權
有待

[0917c27]

[0917c28] 前來處處 何故復重

[0917c29]

[0917c29] 以為一一文中 非但
權實開權 自行權實權實之內之內
五味法門 是故權實 但是權實一切 諸法不二權實
心性前來 大意 因果 使一代教門融通
四教五味醍醐 乃是教行樞機 正意施設
而已明理境智 能詮 始末搜括出世 罄無不盡不可不了大綱
觀法大體但是離合因果 下文不思議」,
因果教相分別 使文永 一期縱橫不出一念三千世間
乃至利益止觀 因果能所彼此 著法使功不唐捐
十門何者實施不二 開權顯實不二 故此十門不二一一
本文 使一部目前

一者色心不二門,  二者內外不二門
不二門,  四者因果不二門
五者染淨不二門,  依正不二門
不二門,  三業不二門
權實不二門,  不二門

[0918b12] 第一第二第三智行 第四法立第五第六第七 感應神通第八第九說法
眷屬利益

[0918b15] 一色不二門 十如乃至一一 一念分色何者初十
體力因果唯心 十二因緣苦業四諦 色心二諦三諦
色心唯心一實可見 一切諸法無非心性 無性三千宛然知心色心 名為體用非心
唯心由於故知 他生他生 生佛一念不差

[0918b28] 內外不二門不出內外 依正色心 唯一實性色心
真淨眾生七方便不見 依正炳然 色心一念無念三千
外法心性心性 不周十方諸佛法界有情性體一切 內外色心色心不二

[0918c08] 不二門一念三法具足成性
二種 二心不二逆順
不移成了一期見性

三障是故 三法唯一 分別法界內外不二門

[0918c22] 因果不二門眾生心 涅槃因果始終若爾 何不迷因各自
因果 豈可因果理性
親疎致使厚薄厚薄 三惑六即淺深如夢 空名滿鏡像
空虛故稱 成性不二因果 不二始終
所以三千在理 同名無明三千常樂三千 無明三身修性 二門

[0919a09] 染淨不二門無始 無明無明法性法性 無明諸法無明
法性清水 清濁即由成本 全體
三千因果緣起迷悟緣起 剎那緣起之內通則十通故知剎那
三千相似 遍照十界灼然六根淨人 十定十界
初心三千 法爾空中終日終日 隨感
空中染淨空中因果不二門

[0919a26] 依正不二門遮那一體不二 無始一念三千三千 一千依正一心一心
無能依正宛然理性名字 不二使因果 眾生在理一切莫非 諸佛法體
生理性始終大小無妨 依正 法身寂光無異
一塵一切一一一切 難思議無窮盡若非三千 安能自在如是方知生佛 事理互相染淨不二門

[0919b10] 不二門隨機利他 具足果位如理 三諦三千自行空中利他三千
無量不出三千不出 不出一念互生不出 眾生理具三千諸佛三千
滿不差不然 若一不能
不通無有 觀法大旨 具足利他
方能施設 自性依正 二門

[0919b26] 三業不二門 三密隨順物理得名不同心輪二輪 現身說法未曾在身
權實二身何故 法身何故成佛 法身佛道三乘
無身平等 一如至極豈非 一心無非三業一念三業
因果方知 三密三業俱空使 一一一一無不
三業具足一念凡心 有理三密一塵同在 遮那名為差別 二門

[0919c12] 權實不二門平等大慧 法界理性一實 權實一念不可分別任運
即如心輪自在心口 三業一念權實不動 權實在身
三業權實冥合三業 二門

[0919c20] 十受不二門物理本來性 無始熏習權實平等行願
並非權實 權實 權實應身
常寂光無非法界故知三千同在心地 佛心三千四微權實 權實不二門

[0919c29] 是故十門色心乃至使始終 本來解故名為
行解契理三法相符不異 淺深三法 三法起用三法既是一念三千
有用一念十方三世諸佛 重述十門觀行 可知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7 法華玄義釋籤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