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Wen Ju Ji 法華文句記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文句記卷第九 ()
天台沙門湛然

安樂行品

[0316a25] 生起 五意 不必一概
法師法師流通品題 三明生起不同
法師品流通是故 三法流通正說 方能
如來使何故世尊弘經功用使上方下方
長物熱病是故 傳經開顯 三德不當 修德隨時同異無非
一乘一乘佛性大經佛性 祕藏流通所以法師便
寶塔處處 莊嚴釋迦 三佛
多寶釋迦分身 三變破見 無知無明
三法調達身為床座若非安能輕生 相好有法法身報身
應身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慈悲喜捨師弟 道具三身三法

[0316b27] 安樂三德 一品無非三德三德 三義四行來意三明
四行次第四明四行正解初文 二業安樂弘經口業文中
法師〉,初文三德 法身三德使 :「法身天龍
三法弘經

[0316c07]

[0316c07] 若爾涅槃

[0316c08]

[0316c08] 妙法一心三德本來 涅槃

[0316c09] 是故弘經法門經論 三門不動等於
一一出行三結 正是中道引文不動。「五受:「不受乃至不受不受。」
三藏不受凡夫五受 外道四句 不受乃至圓教四門若爾 名為五受名為
入理方名不受

[0316c19] 因果展轉 樂行極地。「大品 如實三教皆是
因果應須 偏圓通教三乘因果別教菩薩圓教菩薩因果
品名大經菩薩 。「七方便

[0316c28] 文中附上四行不出三業止觀慈悲
問答料簡 三行解釋結對 品名大論引證
因果因時 因果三業三業三密三輪三德異名
般若口密解脫身密法身如此總結總有二重 別自異義。「
如來涅槃人法 法身。「
寶樹五行初三法身 大經第十三德
可見五行等同聖行梵行 正在中正
五品六根是故品題行為 安樂

[0317a21] 料簡 折攝 彼此有無無疑。「一子地
,《大經聖行三地聖行堪忍聖行不動地聖行無所畏梵行 慈悲一子地
平等。」慈悲 通途云何攝受同在 歡喜地此地不為普現色身隨宜
折攝一切 同理。「 法門
三法三法 以此三法即世 即為般若對治法身第一義

[0317b07] 來意 不須初文不須八十
初二菩薩眷屬發誓 經本八千」,八十偈讚
爾時世尊八十諸菩薩稱讚 諸菩薩念佛告勅佛教。「 不須四行不須
權實不須 受權。「 第二第二
。「不須 第三第三二乘 。「神力不須第四第四
神通。「 四行防護故云圓行」,利他故云弘經」。
。「 來意五品六根 五品初心
說法弘經四行第三 正當說法以資自行即是 以為方法

[0317c01] 安樂下行次第 次第次第不同 行次
智者四行四行既是三業 弘誓止觀同時一一 一切差別 次第

[0317c07] 四明行體假實。「說法」、「離過 慈悲止觀第四慈悲
三行不及 南嶽天台止觀慈悲止觀
身業有所 具足三德明相,「
慈悲誓願止觀四行故知 弘經

[0317c18] 行處近處淺近 因果因果
十地非獨 淨名等覺名為
。「三家 得名所以 能忍
七方便所行 。「得名二義 一一深淺不可
深淺正當 七方便 下去義通
。「既是法師品淺深。「忍辱 。「若爾釋疑。「
忍辱

[0318a07] 下文觀空寂滅 畢竟深淺 得空
必經圓行事理二諦 真俗一邊

[0318a13]

[0318a13] 何不

[0318a13]

[0318a13] 二行 始終二行慈悲

[0318a14]

[0318a14] 慈悲 止觀三業止觀三業 悲者

[0318a16]

[0318a16] 誓願有為 慈悲

[0318a17]

[0318a17] 身業名為

[0318a18]

[0318a18] 惱亂 灼然在身 即是實相十八空

[0318a21] 若是止觀

[0318a21]

[0318a22] 近處 止觀即是止觀

[0318a23] 「 三法行處不行 不分三法以為三重 一法一法一諦
而立三行一法 。「一諦一切功能 三行
功能無分別 緣於一處一切三行 三行如此
三法總結 經意
。「不行無行 不行 能行勝行不行故云
第二行者 一地一切 一地柔和萬物
一地第二,「 ,「 乃至」。「
功德,「所生, 「功德柔和。「 不行第三行者
即是無分別 不行性相無二諸法實名不分無不 分別不行不分。「
使三相 ,「休息 三句休息即行不行不行
即非不行總結可知故知 三法三法

[0318b26] 二法 生法異名二空二空
何者真俗假實 三教二乘 真俗假實二空
法空俗諦生空真實: 「世諦真諦」, 真俗不二二空
真俗不思議真俗 同義斟酌 開合,「柔和
伏忍,「善順順忍。「無生 ,「寂滅忍五忍順忍 六忍伏忍
五忍四十二 無生寂滅 六忍增減可知一地
十一四十一 一同 無非無生寂滅
二空以為二空 別異今圓今圓
大經引證淺深 生死三法二空總結
別教 在地故云生忍」。無生在地寂滅 初地依法通名法忍」。今圓
淺深引證不二明文 淺深別名無生寂滅
故云 如今初伏金剛寂滅無生 所以不消忍辱 忍辱故且
不消法忍生忍生忍 法忍生忍不消柔和善順 柔和
故知 略釋」。」,可見
生死涅槃乃至非難」, 三法不行三行 可見

[0319a13] 第三三法 三法三法 ,「柔和見愛
故云見愛 同體見思 結成三行三法總結七出
。「云云 不然安樂 云何近處近處
去聲。「」「上聲 能行去聲 下列三門來意
三學弘經三學正行

[0319a27]

[0319a27] 即是正行云何

[0319a27]

[0319a27] 初心三學 故云正體附近 而已如初但是要略
第三 不周何者正立 》,無非具足定慧十法
一往十八空

[0319b05] 來意 對上行處

[0319b07]

[0319b07] 何故通名

[0319b07]

[0319b07] 修行止觀》,通論 弘經行者專修 聖旨知行正行近處
三行兼理遠近 照理正觀

[0319b12]

[0319b12] 何故

[0319b13]

[0319b13] 一向在於發心

[0319b14] 持刀圓行處中 不同凡夫二乘棄捨 正行其事十八空
能所前後同時法體無二不同古德經文。

[0319b21] ,「 正道。「 正理正觀未成
在家名為梵志」,出家外道通名尼乾」。「如此禮義 如此莊老。「韋陀」,
散逸。「那羅即是 旃陀羅令人 二乘令人菩提西方
故云」,無妨故云 」。殺害菩提心止觀第八 菩提
初生 半月不能危害難處不合譏嫌
不善心畜養修業如是十法 皆然二乘 因緣
二邊境界

[0319c11] 「觀心云云應作二種無非法界何所何所
初心一切 數數遠離遠離三教教主 二邊即是邪行二邊
二觀神通名為三惑三智 二乘真俗名為 法愛空名
便觀智一切名為譏嫌遠離 畜養一一 三觀三惑

[0319c22] 「近處,《大論菩薩云何?《身等止觀第四。「云云
定心 緣中五事調 廣論二十五方便
三法令親故云」。

[0319c29] 境智,「 解釋解釋
中間一切法三字文中 結成。「境智方便 初五佛智方便品初十如實
弘經 五佛何以 一切法一切法 空觀

[0320a09] ,「如實三字 。「二邊三諦二邊三諦 一異三諦如實故云
無相一切故云實相」。「顛倒釋智方便品
。「顛倒無常 中道界外變易非但獨有無常雙非
四倒不立雙非 止觀第七諸法 無二
。「不退 」,寂滅理入薩婆若 。「必定不為
菩薩六即 下去

[0320a25] 「虛空不為 有名中道 名字即性空名字
所得二空。「無所有二空 所有性空一切言語道斷 性空真妄
真如正當 外人因故具足 不生不出,「退觀行三不退
不生具足因果 但是略明理體本不生不生不出如來
全體即是無可。「」,入理 方便一切。「無名」,無所有 不能。「無相」,
。「無所有」, 。「無量」,數法。「無邊。「無礙諸法
無能遮止 無相十八十八一切法一切

[0320b16] 莫非因緣。「結束 雙非中觀中觀
二邊二邊 中觀不思議理性畢竟清淨 故云」。
二邊 二邊觀照解惑。「因緣緣生
緣生空名涅槃以次 故云顛倒顛倒中觀
一句初文顛倒 即是 即是不必
顛倒。「常樂在後 因緣顛倒三諦觀法常樂三觀 三諦
因緣生顛倒 說上第二 第三三重由於
上來顛倒 第三不思議 一致一致不無親疎 故云顛倒機語
第三不思議三諦親疎觀法三諦一實常樂一句離合所以前後一意

[0320c15] 上下文十九 十八空一切法空如實
實相 顛倒 十八不同
不退虛空等四一語言不生無名無量 常樂三句複句
常樂十八空」。

[0320c25] 釋論虛空等不生 虛空三世虛空 。「不生不從。「
不出不從。「無住 現在不住。《大乘大論 大論四十三

[0321a01] 十八空前體可以總體 十七進取如實合為
十八以前三句第四 第五第七一句四句 使句法不同十八空所得
大空大相 中道」,即是 即是不無
即是顛倒乃至 」,顛倒顛倒名為」,下去 空空能所
能所是故是故 不論空名 離合
止觀第五 十八止觀正當安樂行觀法故知
弘經 二乘大乘進退 所以勤勤弘經
大利結成大車 實相四十餘年祕要 弘法
斯文異日 雷霆今文中觀 品相
使何者實相 發心止觀安心一切十八 不分惱亂助道
夢中所見四行通論四行因果橫豎四行
在於十法無不涅槃 在於十八大品》,《大論 三教二乘
菩薩是故讀者

[0321b10] 「 。「上行次第上文 第三三諦
不同」。次第非但 近處遠近
。「 人空行處前行處中第二二空二空惱亂生空柔和善順
遠近同生空法 遠近修空遠近 而已

[0321b21] 「國王乃至可知弘法 。「比丘比丘
佛法?「韋陀止觀第十所以不許韋陀 佛法外道
親近比丘佛法不如 親近外法乃至二十 止觀第十乃至讚詠 可知

[0321c01] 「跋耆阿毘曇故知別有 毘曇不見云云 十二部中論不然相續
故且佛滅 結集修多羅。「五百 法相名為。「
長行略釋。《俱舍: 「六受」,依舊名目。「修羅中阿含:「一異學問簿
羅云正法八十 簿有別何不 異學八十
應作如是八十未曾 未曾一念貢高未曾居士未曾 未曾未曾縫衣 未曾大家乞食未曾
女人未曾未曾 乃至道路不共。」八十故知衣食 一切尚無弘法
世人大乘以為弘經 云云

[0321c22] 「精進止觀第二。「 三教 三乘菩薩。「
方便深法正道後學豈可

[0321c27]

[0321c27] 偏圓權實

[0321c27]

[0321c27] 通則 偏圓權實約法理智

[0321c29]

[0321c29] 佛世 末代弘法必然

[0322a01]

[0322a01] 而已弘經 行者如今不以弘法生滅方能
圓頓止觀

[0322a05] 「 必當 面譽智者

[0322a08]

[0322a08] 面譽

[0322a09]

[0322a09] 面譽未必 隱顯安樂行

[0322a11] 不得家長 家長豈不
善法 大論:「如是四法
不為何以幻人 他者諂佞他者賊人。」 智者籌量。「二乘
二乘 二乘大小二乘 涅槃二乘。「不生
,「去聲平聲己未安樂 行者?《
:「過去羅剎俱留孫佛 發菩提心大小乘 頭陀比丘誦經猶如
由此苦惱 賢劫羅剎。」 安樂行弘大
淺深正行 安樂行。「諸法 畢竟空理前行
隨順法相 違法 不見大法
智者即可 不可

[0322b10] 「圓行,《 學佛菩薩 是故
。「比丘四眾通有三乘 。「通教有別 。「菩薩補處
不識云何 復出不見 修行戲論諸法
不須中論觀法》。 不須淨名 小乘大論》。
非有戲論及第四句戲論 嘲謔安樂行故知釋義 本經

[0322b24] 「止觀 初二三行 四者初一第一 一句第二一句第四
第三惱亂三行 初一第一大悲一行第三大師第二慈父第四。「
發心 大機。「一切 界內文中出家界內
。《菩薩」, 大小 拔苦一邊大旨
不知據理而言應有 不問不信應有不知

[0322c09]

[0322c09] 云何 得知

[0322c10]

[0322c10] 發誓

[0322c11] 《》「神通 福智二嚴。「如來室善寂
小乘而已俱舍:「牟尼說法 八十」,關於

[0322c15] 第五 羅漢定慧。「涅槃第四。「有漏六合
次第,「第二,「如來 第三,「第四,「第五,「 第六賢聖, 《
:「陰魔煩惱魔 死魔修道天子。」云天 小乘天子
。《如來小乘 界內因果」,般若 大功」,三毒爾後時長
歡喜」。煩惱障三毒 六行一切一切十信 妙覺故知三惑欲界三毒
十信三界下去見思故云一切一切三惑安樂既是如來弘經

[0323a04]

[0323a04] 何以至此

[0323a05]

[0323a05] 流通去世 古佛成道八十萬億 他方不可測量
法實流通開顯輪王伏兵 不同

[0323a10] 四行結成 功成能行弘經 使大士剎那一生
弘教初十慈悲 正見無癡慈悲弘誓正見無癡 界內見修二惑
見佛八相無生忍 身處歡喜歡喜 發心初地」。
三不退,「下去 。「修習無行至此 。「三十
無垢大經 初地金剛定等覺第十 地中五根乃至八正
所行要略 四科

法華文句記卷第九 ()

法華文句記卷第九 ()

天台沙門湛然

出品

[0323b06] 世界如來。「二義 故道有道
鞠躬 」。寶塔以此妙法華經」,
下文他方菩薩恒沙 弘經娑婆世界自有恒河 經家諸菩薩
牟尼發音下發,「四方, 「之至自在世界 感應。「三世為人有法
三世故此三世 過去現在菩薩弘經 在於心所
使有水不倦 可以三世安知 諸菩薩難測如來不可量。「
無能知者 具有二世善根增長 本人示現人生使本人
人生。「虛空等對治虛空 早晚
不思議 虛空本地經久虛空師弟 虛空上空雖則
弟子弟子 弟子聞說 故云對治。「第一義
舍那寂光菩薩行 何以何以父子種智
常住不死 父子 今文初一
第二 皆是善生破見 故知世界即是出品
在世。「引證 緣故。「流通云云 二十八唯有十一
十六大舉舉人 東方西方
不已 四信去取不定 流通云云」。本門流通

[0323c25] 他方菩薩通經 流通流通如來弘經他方何故不許
三義無二 他方無為 二義對治 第一義

[0324a02]

[0324a02] 諸佛菩薩未熟彼此分身普遍十方而言

[0324a04]

[0324a04] 諸佛菩薩彼此無始

[0324a05] 第二結緣」, 佛菩薩結緣佛菩薩成熟。「平等 意趣由此二義下方
下方三義是故三義 三義 世界有為
有對 弘經 在世為人即是由此。「
本處出土四德四德修得四德 能所能所
二義毘盧遮那重重重重重重 未了不了
十方法界唯有一佛 重重 下方
下方。「法性。「玄宗 極地玄理玄宗」, 取果諸菩薩
地表諸菩薩 弟子被覆 弟子無不弟子


[0324b01] 在下空中在下 以此。「
不在上界。「不在 上空之下即是故云」。以上 上下二空
理即寂光。「 四句 他方下方三義故云」。
依法合著,「 因緣不須。「一道 法門因果至少
至多起行 六度觀行 一一無非
法界一剎那一道 二三可見無不 一切具足一道五眼一眼
無非三觀觀法 不通。「空也,「不一,「 云云應須
上下不復菩薩

[0324b24] 「初三供養感應 五十半日如來不可思 如來自在
不能見短 有人聽法 長短長短
何以如來神力 (子夜) 。「感應三業供養。 「五十感應,「四眾
長短如來解惑 長短初文
自在之一佛眼觀長短 不無長短長短 不一第三解惑使菩薩
見長見短森羅 二乘如來大眾半日」,
見短故云有漏 蝙蝠 故知明暗 今昔

[0324c16]

[0324c16]

[0324c16]

[0324c16] 菩薩 無明稱之為大眾 故云解惑

[0324c18] 長短 成佛既久所以
先兆故知 開顯 未知必然及至
長短遠近不思議 」,。「四眾 肉眼
自力所見見遠 如來神變妙法。「
。「諸菩薩 證得法界見短 若是
無明故且 其一

[0325a06] 初一 如來安樂初二安樂 教化安樂一行第二,「
云云。「 比擬。「華嚴 。「四十云云彼此佛慧
人法相望 不同彼此 導首有加不加
不等不是。「 嬰兒服藥
熱氣 休息身後 退如初
入時 暫時調故云

[0325a22] 化緣顯晦是故 異同不可佛慧佛慧
一概佛慧一佛 應須了知 第三橫豎 」,各別

[0325a28] ,《華嚴,經文成正覺」, 廣明因果依正通同所以之內
明文世主、〈名號、〈十定品 菩提場成正覺」,見者 法華》,王城知見
境智

[0325b05] 日照開合開合,《華嚴不合 調
五味不合 故知逗機不周
一佛同異宛然 小機 開合

[0325b13] ,《 入法界十地 四十二名為不用
六方便方便名為廣論行願佛身佛土相好名字 十方自在中論
故云遍歷五味 教相處處 二門無不又名
久遠三世 永不三世八教 放光諸菩薩
答問過去化儀周三 得名如來 稱適 廣義顯密不同
施設不同

[0325b29] 第四華嚴久遠使千葉 千葉縱令
為主十方亦復一塵一塵 在此依正是故 眾經所以法華眾經,《華嚴
中分依正融通 不明久遠本門眾經,《華嚴法華,《華嚴久遠但是
今日一番尚未中間一番 中間數數成佛 」。華嚴
不思議法華 故知教門不得不

[0325c13] 第五 ,《華嚴菩薩乃至文殊普賢 法界菩薩不見佛印。《法華
敘文釋疑流通中有諸菩薩發誓 皆是便 正經不加成佛化儀
施設不同須知 同異

[0325c20] 第六不變 差別 五濁小機機會變為
諸菩薩淨土 種種世界不同不妨 寶樹遊樂不妨常寂光土
寂光不變佛慧 不變佛慧 不信固執
華嚴法華》,稱讚手臂故知不變難思同名

[0326a02] 第七七處八會多少不同多少佛慧 同一
寂光亦即 彼此一佛

[0326a06] 第八
別教 不須小乘

[0326a10] 有別故且」。 」。

[0326a12] 利鈍次第調名為鈍根」,無不 五味
利鈍由此一往故云所以至此同感佛慧 化儀。「

[0326a17]

[0326a17] 一切 乃至草木無不法華》?

[0326a18]

[0326a18] 同異一切 能詮

[0326a20] 「方知二部 滿同等。「云云乃至多重
。「何故?「隨喜 」,諸菩薩諸佛。「聞已信行諸菩薩菩薩
能信。「我等隨喜隨喜發起大利隨喜菩薩。「如來」,汝等 如來隨喜何故?「
。「可見。「壽量菩薩古佛若非求得故云
」。云云」。

[0326b03] 「 悉檀 世界
彌勒不識 初文爾時彌勒大士經文八千恒沙」,初中來者
去處,「二事所以不識 二義權教十方橫豎 教權不測本人
猶在豈可 應須發起十方去來不識 不識世界。「不知為人
前進有所彌勒不知之內 不生無為先進 補處末學無垢如何得以前後
二義可見 對治彌勒不知 利物不識對治 智人補處不識
二義補處不等故知 不測。「壽量第一義 一部豈非第一:「
十住所見彌勒不識。」彌勒 補處何以十住不知 十住有人彌勒何不長壽
涅槃長壽 不知過去長壽見地 眷屬長壽
眷屬徒然故知為生如來遠近 迦葉童子長壽
長壽云何長壽」, 過去未來 。「云云點出
。「云云釋出 。「彌勒云云答問不在 不為釋迦彌勒故云
彌勒何者彌勒問事不輕 一代未曾顯說答問長壽一代

[0326c14] 「師子 不同由此從前彌勒不知乃至 十方八方十方
四德云云四德 四德 四德對於三世
可見一切皆然 名相神通菩薩 遊戲名為來世
易見。「三行三世師子三世文中三世三世無不實語一偈
不虛三世真實。「 從來。「下方空中大論,「,「空也
出體 四教有漏真諦邊際俗諦
初一 不復。「云云
教門不同開顯中道。 「從不依止並不上下 人天人天二邊
天住空中 中道

[0327a11] 「初五初四 一行處所 一行菩薩。「
初二師弟 處所。《久遠教化 以時過去
久遠何處化化空中 經文

[0327a19] 「白佛下文 。「

[0327a20]

[0327a20] 彌勒不知 云何得知植善根

[0327a21]

[0327a21] 不知 不識住處 成佛

[0327a23] 難信 不信。「 年少。「
。「淮北不服 不服」,故云
」,彌勒不知 無非 如來
真諦處處 真諦自行
如是初心橫豎不二 無後真諦治病 不二延壽
不二身故本地」。「 次第無間。「 散心」。
超越宛然。「 ,「法性。「首楞嚴威儀。「三昧安國
通同。「因為 故云次第」。云云 應從分別
不論既是弟子。 「云云未來多疑應須方便不信今文
今文

壽量品

[0327b24] 初文所以不明因緣 即是 初文
光宅四句問答料簡

[0327b28] 分身壽量 不足方名現身
故云然則所以 句身無異 理性非量 不可以法身無得
分身法身壽量作壽便普賢多寶普賢菩薩 名為多寶
滅度 理實彌勒菩薩發心
如何化身難思不疑 何須 長壽是故 三身。《法華亦復如是

[0327c16] 河西 應身法身法身 不分故云無生無滅故云多寶釋迦無量
故云太虛若爾多寶 應當多寶即是釋迦長壽何須更名 壽量品但是法身報應
無量未來長壽大經如何得知過去壽量先知無量 不思議

[0327c25] 道場法華涅槃終始所以 何不華嚴
教行人理一切 無始亦復 何故說中佛智譬喻
至道因緣說中至寶所以 初中入住 增進唯有鈍根聲聞
彈指如何不依經部涅槃 大經外道
發心無量退菩提心法華 ,《涅槃教主法華教主 涅槃不滅
經本 久遠成為中間今日成為 二門
始終中說 存亡壽量 壽量顛倒存亡
一期 法身 非量非量
。「使大士壽量 菩薩踐極如來 故云踐極」。
名為」。「不以百年,「期頤, 「,「不知衣食 孝子扶養不然故云不以」。

[0328a25] 短長 三家 色身形壽不實法身無壽
。「然則一致身分 不分古今壽量即非。「 不二不思議今文
後方明本 。「 。「形壽。「
。「無處不在 非獨今日無處不在?「有時形壽非有是以
故云」。。「短長長短真俗
相對長短長短長短 一身三身 八十無量壽道理
融通 法身。《 用法法身
常談未曾故知 不及踐極長短
一意出自一家佛慧彼此 一向

[0328b22] 「不以壽量無常光宅壽量 延壽三身四句
無可。「古人春秋止觀第五用事
不同正用。 「使無常 。「金光明第一壽量品:「相信
菩薩思惟釋迦壽命短促八十 長壽一者二者 無量劫具足十善云何短促
自然廣博如來希有瑞相四佛水滴空界可知無有如來。」
具有即此文具三身 三分四句是故品題中指 三身偏執無常 本地
長短三身四句對本 四句

[0328c14] 「壽量,《涅槃 無量無量」,經部
分別一乘?《 一切眾生一乘」,常理 異常。「云云
異義。「 」,涅槃》,勝鬘》。涅槃
一明之一 部屬方等 法華」。「云云
不帶一乘五時 會不會一乘

[0328c27] 方便假設華嚴》、《大經以定若爾法華
法華》,華嚴》、《大經,《法華 開成法華方便何故不輕 ?「。「若爾
本門不會 中文不會所以本門不遠不輕
不可長壽短促若爾 以定一切諸佛悉皆。「 諸佛釋迦長壽?「
釋迦佛道不同 故云」。一切 諸佛悉皆如此故云」。
不必長短。「諸菩薩引證 全等?「。「 往時長短不同未來
平等諸佛遠近 無得諸菩薩長壽未來報身如今釋迦
。「故知明本體用體用法應 相望相望不無 應得長短長短
所以報身長者法身 諸佛其實三佛 不可以是 故云不可」。

[0329a24]

[0329a24] 成真 方便成真方便

[0329a26]

[0329a26] 其事 諸菩薩發願利物

[0329a28]

[0329a28] 若爾釋迦不是

[0329a28]

[0329a28] 不復故知 開權既有 高下長短
長短經久 尚未無常

[0329b05] 「,《法華 道理不如涅槃 宗旨糟糠
能詮能詮。「止觀第十通途。「教本
不同因緣。「 多少全無。「 何謂
涅槃第七邪正不知法身常住 處處明法 異義便
多少同體 異名中說即是實相寶渚平等 大慧

[0329b19] 「明法明法 三德非常法身可見。 《成就三身」,三身即是三德

[0329b22] 品名初中 如來壽量如來 如下
三身十號止觀第二 ,「」,十方三世三佛故云
何故 壽量不可

[0329c01]

[0329c01] 何以本地三佛」?

[0329c02]

[0329c02]

[0329c03] 如來 如來從略 十身三十三身無量身等
從略品目二三即真一往體大

[0329c08]

[0329c08] 《華嚴十身二三不周不足

[0329c09]

[0329c09] 通義 不然故云十身盧舍那 如來業報佛國土
十身化身 業報報身虛空故知多身妙音〉、〈觀音三十三身
十法界其事 二三便 故知即是本地二三 如來

[0329c18] 如來如實 成真 二身境智和合真身。「
真身。《一如境智 如如如如金光明
。「境智和合成因取果 不可結成真身因果滿故云」,所以真身」,應身」。「如實
真身,「三字成果 利物
故云」,方便三界來生 應身小名 名義理則

[0330a03] 如來 如來義通 法華本地如來
經論初文法身 如來融通大論立義解釋。《一句三身具足
之一名為法身 故云不動」,即如因果 因果不通報身
得名 論文初文報身其二 字義如法二字
之一境智 真實」。所以
故云 法相滿
法身如法 但是

法華文句記卷第九 ()

法華文句記卷第九 ()

天台沙門湛然

[0330a29] 三明應身引證三明初文 如如
」,法如屬於 境智 機用
得名得名 故知大師善用至於 三身近代翻譯不分
自古經論三身毘盧 法身即是報身即是一切 眾生無不圓滿法身眾生
滿滿三身生佛無二三身三身 二義應化
事理 。 「華嚴經名號十住婆沙
大海名曰之至 所以大海增長眾生流轉猶如 五欲厭足是故
二身一切應身十方 佛剎微塵名號釋迦 如來毘盧遮那」,盧舍那」,
經意應身異名具足 經意毘盧舍那 受用融通
示意三修 總結問答 大經三德三身
三結 大旨三經華嚴 十方為主梵網經唯一
天台所以 道理 ?《像法
。「普賢」,可知 可知

[0330c08] 「修性 即是
別教別教有性 道理止觀第三
縱橫 (云云) 。 「法華明本同異爾前 不明三佛法華
如來故云」。

[0330c17]

[0330c17] 《 久遠今昔如何三佛

[0330c19]

[0330c19] 《咸通 無餘無法中間今日 三身中間今日
身處應化故且法身 當今相望壽量 今日中間節節

[0330c24] 壽量如來壽量壽量具足三義略釋即是
字義真如 三身 義通如來三句
三身復次四句三身一身即是融通三身隨緣 復次 問答釋疑

[0331a05] 三句即是二三 如來壽量開合 便
三句三身

[0331a08] 法身 釋出所以引證所以
法身所以不論二身,「不論相應報身, 「相續應身。「。「不論
無有 ,「無量,「 華嚴:「法界非有
亦復無量牟尼超越無量。」 體用雙非 明體故云超越」。
未可。「 兩句雙非報應

[0331a21] 報身 如如引證釋出
釋名方名 是故難思所以
。「。「相稱所藏外資引文

[0331a29] 應身應身 引證所以
功能應用云云 引證初二

[0331b05] 「復次四句四句 四句料簡次第不依次第
身為第四報身第二金剛 第一句未名 無常其實分別同異金剛
應身第三通途 一切第一句金剛 凡夫凡夫
得以三身破舊 不以名為 無常無常名為四句
料簡前生正解中文 」,三身分句 報身釋疑
明法等同第四 。「凡夫今文三身之外 金剛之前三身
凡例別教三身對句 別教分別通途 三身故云」,三身故云通途」。
一一法身四句凡聖任運 十八空
中說第三無常第四 法身報身四句雙非雙非
第二二乘 無常

[0331c04]

[0331c04]

[0331c04]

[0331c04] 法身

[0331c06]

[0331c06] 法身

[0331c06]

[0331c06] 四句

[0331c07] 應身報身非常生死 無常。「

[0331c08] 凡夫四句 所以如來 四句一句
三身具足無名未有四句 四句第三融通,「一身」,不同
三身是故互通通義 第四隨緣 所以釋出所以
教判諸菩薩登地二乘。「受用地上見者受用報應
。「大經大經三身文義 本報;「何以釋出所以
以此結成本報 如是明本三身
明本不思議 體性實相實相
實相不思議名為 多寶釋迦
復次多種 不思議如此第三
三諦。「復次 三諦 不思議
用法不同 不二適時相者 神通通名
三昧方便。 「未知總結

[0332a14] 不思議 ,「三諦。「加一
,「重疊 同在有如 隨時中間
本地他人不見經本 求法如此眾經 本則
法身中間。「 本地中間 日本如是方知
本家不思議即是

[0332a27] 五結

[0332a27] 料簡 方名明法
種種」,不出因果能行,「所行,「 方便故云種種」。
無法常住因果故知 不同經常常住一體 三身一切自行大經
法門。「結出 」,法性 報身應身法性
三身 三身是故
何以 釋疑釋疑,〈方便現相,〈 便釋疑
以為流通無上一種無上二行無上指大增長無上化城無上
淨土無上指多無上指髻 化生無上菩薩八成無上壽量三菩提涅槃無上勝妙
無上修多羅意指分別修多羅正經流通分功德
而言流通 故云無上」。

[0332b26] 若爾豈非

[0332b27]

[0332b27] 領解,〈方便品 甚深無上異名方便品方便中正
十三流通故知 流通流通不可

[0332c03] 故知本地三身 。「風俗》。故知明本

[0332c06] 文句前後開顯長行偈頌長行
三世總結不虛初三 如來祕密 初文

眾生 感應形聲
得益歡喜形聲 現生 得益歡喜善男子如來
現在先機應化 現生初文 現生利益現生現生
第二現生利益形聲不虛不虛 不虛不虛照理不虛 不虛先機
利益不滅 果位常住
利益不滅 方便有益 有損有益歎佛
第二總結不虛諸佛 出世 良醫
不虛初文遠行 現在未來過去
一處正化正化正化正應初文良醫應化
諸子正應 (法文) 。

[0333a13] 。「鄭重如是 之後
汝等諦聽」,第四 。「鄭重。「七方便誠諦七方便
權實人中 有無生忍不論故此

[0333a21] 「說中未來常住不滅未來。「 中文長行說中其父下文
說中我見諸眾生 十行故云。「一身三身文中 三身法體法爾
今昔相望法體 祕密神通三身
神通力教主 今昔本地三身 小乘漸教不得以此
大品一切世間 天人三惡 在此為例二乘
菩薩 大品 在此不須三惡
法身長遠」,法忍菩薩 壽量不知得無 法身而已
不同界內經歷五味 法身 長遠
。「遠略云云,《第九十門 不同同異
略舉二門無始 何者中正久遠 顯著
不然不同長短

[0333b23] 直下中經 」,文成。《: 「羅什一塵一劫
高僧 誦經一句後果。」金光明:「一切海水可知無有 如來」,未來過去 引證
相關。「娑婆 本應所居今日不移 今昔
:「常在靈山」, 寂光別有娑婆。「於是中間
釋出 經文舉事皆是方便」,名為
」。不同 後方便如是差別 然燈然燈入涅槃
有人然燈 意趣。經文」,何須 」?釋迦菩薩入滅不得
然燈涅槃釋迦爾時然燈 成佛般涅槃不可一時 弘法壽終。「佛眼
佛眼受用 法眼 豈不?「
如來本地佛眼久遠 故此五根本地中間 大小人天乘同體得名 五根人天乘通名因故
開通 小人,「利鈍 別圓華嚴頓教
是故界內對於利鈍 方等般若人天 優劣相望人天乘
一切大小。「十界 法界而言不用十法界 十界展轉
五乘七善圓實是故聖人 方便引出有機機宜不同不可

[0334a07]

[0334a07] 若爾佛果如何得名生機

[0334a08]

[0334a08] 中論利鈍佛法 佛果十界交互機緣 十界佛界
佛界佛界佛界 成熟乃至地獄地獄 》。如觀妙音現身

[0334a14] 「名字十界 勝負佛界 所以法身說法
。「十方十方。「處所然燈佛釋迦然燈名儒 然燈
非我然燈佛而已故云如今生法如下 生法二身華嚴十號
,〈名號:「如來四天下種種 種種種種種種種種種種 種種壽命種種種種種種種種
諸眾生各別知見十方 名號諸眾生各別知見。」如來 四天下不得
。「三身互相名字 不同,「三身相望 ,「法身佛乃至般若首楞嚴法身
異名不同,《般若、《楞嚴不思議 定慧法身異名止觀釋名 佛性法身
得以得以 菩薩身既已。「 可知釋迦
諸佛。「縱橫可知釋迦彌勒十方自身 往日自身。「
云云壽命四佛 壽命大小不同優劣相望 橫豎不以優劣
同異云云」。

[0334b15] 「 相望三身優劣大小義通別圓三身各別
別圓相望大別。「 云云縱橫別圓 止觀第三縱橫
縱橫大小小乘 別教三德。「亦復入涅 」,
滅度亦復

[0334b25] 「師子十功德 乃至 現在。「十德可見第十
十善」,即如十善十善 十善三業故云三業 不同名為師子
十功德三業智慧三密 果地師子三昧塵垢諸佛 世世皆然。「云云
中間今日世世現在功德

[0334c05] 「 乃至小法本地佛眼
。「華嚴 十地品金剛藏解脫。「今文故知回向
次第普賢行初發心 地前不久不為 何故不亦次第
次之典據不久 今文成為 引因本文小乘 地前菩薩
十地經本?「南嶽 。「大師通約 別教通名。「德薄
未有實教因故下文諸子 尚未開遠 ?「見思幼稚

[0334c24] 成為 ,《華嚴云何 小法第四
何況 人中退 愛著不樂小乘
方便不堪 故知
之後一切初心 未曾發心發心

[0335a05]

[0335a05] 末代

[0335a06]

[0335a06] 佛世當機末代結緣 諸法不同何須問言

[0335a08] 「利鈍 頓教利鈍。 「法身,經文
二身生相相望不可以 樓閣不可以種智 十方不同
故知。「如是說」,」。 方便。「
一往從小乘以均提和尚戒身乃至知見佛印不滅故云」。大乘
大小 大小故云遮那既是
」,未及四教 二身別圓二身文中生法二身」,之上
五分法身同生之上生身 。「然燈然燈 佛身
在於如今 彌陀我事彌陀相關眾會十方一方十方
一方。「示現依報 華嚴》。「過去世界一往 歡喜名為世界過去無餘
故云不虛現在 本門故知過去 。「大論四悉檀第一
法相三藏 。「大論虛實 三藏緣中
不定在於小小名實三藏 一切凡夫一切。「
借此虛實二門以此二門對於 二種眾生未曾當機當機 因果相對虛實 七方便二門
方便二門 一實本門二種故知 。「圓頓
」, 二門 」,不無二門
。「五十二門至此 名為
退影響

[0335c01] 「二門今昔 應當 二門實相無二今昔
可知教門前後 華嚴,「草菴指法入時非理
鹿苑 無處五味次第相生
顯露。「今日應身 即是成法不思議故云照理 。「如實知,《:「如來
三界相者眾生界涅槃界眾生 如來藏。」「無有生死,《:「 清淨不變。」「在世,《:「如來
真如眾生界不即不離。」「四者,《:「無常 。」是故
不即不離」,中道佛性 不能 久遠故此不見 本門

[0335c22] 如來 在世」,」,不如 三界如斯如來
明見法界」,何以三界相等」? 眾生無非法界法身常住故云如實」。「法身法身
」,不可法身。「如實正解第一句,「無二」, 無二三界因相三界
知見所知如如 不出三界所見凡聖如來知見所知 如實故云」,三界
別理。「無生無二。「無二因果 退」,」,無常
無常以為通論金剛無常。「在世 滅度雙非二邊因果
雙非故云」。如實知滅度如理 見說。「雙非四句成雙
雙非 權教雙非是故雙非 一邊權教。「例如出結
結句雙非偏句 次第 為生涅槃
乃是為生生死 乃是雙非涅槃退出 雙非中道
故云」。雙非 結句。「如此乃至下文具足處處
有所一切 結成二乘結成 有無
。《如來如實知」,二乘 結句一家 經論一切句法文義不同。《淨名
迦旃延〉,空義無我 」,三藏,《淨名結成通義空無 空無
歸於 空無雙非空有結成雙非
別教苦樂成實如是 具足四教四門四門 一一
具足具足起見 安得故知 方能
法體釋義法體 法句淺深如何雙非 法定一句成實

[0336b18] 「不如 。「不如三界,「不同人見 三界佛見權實二智具足
不同二種三界所見二邊因果。「不如 二種 三界通通界內界外三界
以外窮通見惑 變易勝妙五塵欲界不思議 法塵上界,《淨名

[0336b26] 第六,「如斯下文 」,一見
權實二智實智照實 加權 二智不二故云眾生見
文牒如實知三界相等 如實眾生見五眼。「 知見無有生死
在世無實 三世不如 如來明見以為權智一一
如來不如三界下文如來 自如不同所見各別

[0336c11] 「 ,「一一能所種種
所以文中十門解釋一一 具足圓教而已。「 為人釋疑
」,所為宿宿 釋疑, 「舉例性欲
。「舉例大經:「善男子一切 眾生煩惱先後先後 煩惱有身煩惱。」性欲
先後成性 故云 成性」。世界止觀
因故樂欲大論故云 世界。」善生得名 料簡宿 (云云)
更為得名 所以第一義相似對治真道名為 次第第一義
內外得名第一義 因位五品修行五悔隨喜得名第一義 定心得名第一義
乃至 想通金剛心

[0337a09]

[0337a09] 何以

[0337a10]

[0337a10] 地位

[0337a10] 「 因緣譬喻五佛 種種因緣今文

[0337a13] 「懈怠俱舍論三十二乃至 一行入世第一二義不同
利人 無我我所空行我慢無常懈怠
今文論師不同不能通教如是觀門諦觀次第三藏四門二空
不同大同種種 三十二不二種種出於 四門?「無有,「
去聲出界名為」,三乘無不 三界人天無不三途名為」, 一實無有

[0337a28] 「,「常住不滅不滅 。「恒沙
中有壽命 過於塵界」,恒沙恒沙 可能用世
古人便 有限不知神通 」,章疏從此
如是神通延壽意言未盡 。《》「明本行菩薩道 未盡古人
無常故知不盡不盡 因果因果無常。 「云何有所便
文中 縱令分得 變易便同分有無
名分以後 準行。「譬如太子祿 以為不盡。 「 ()
。「 () 不順 無常

法華文句記卷第九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19 法華文句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