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二 (世間淨眼)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

[0125a18] 第十文解釋三萬 人中天上四處 中有三十四初一
盧舍那正宗流通有無 眾生心微塵流通 不盡流通
法界法門流通 得便有序見聞 無極流通 佛果有始無終何故一一
流通大般若經十六 別有流通大集經 故知有所 差別利益眾生流通
法師四分品名緣起 舍那品名名號 第八末後普賢 流通分下文總長
起因緣分舍那中一 問答三從第二 一周問答
中一問答法進成行 中一問答成德流通 有無五分 義理是故增減序分
中分序分二明十方 世界序分初中 一時二序動地 發起後說四句
發起中間 初四字義 一時下文以下 爾時
佛地論分為一總二教 顯教四教依法六成就三時 五處六眾

[0125b26] 略作四門一明安立 三定傳法釋文

[0125b28] 初中一佛教安 智論涅槃阿難十二部經 優婆離一切戒律受持
天眼守護舍利供養 大眾一劫一劫 北首入涅槃阿難親屬
阿泥盧豆阿難世尊今日 明日未來要事 愚人如是阿難問言
不知請問要事 如來在世親自說法信受如來滅後 如來在世諸比丘 如來滅後何為
在世諸比丘如來滅後 四問如來在世惡性車匿自治佛滅 云何阿難請問世尊
如是比丘 木叉四念處四惡 比丘 迦旃延有無我慢
大悲經阿難云何結集 法眼阿難滅度大德比丘 世尊何處阿波陀那 如是如是我聞一時摩伽陀國菩提樹
成正覺說法乃至娑羅雙樹 如是二十處所自重 結集是故佛教 真諦三藏微細
昇高結集法藏 相好 大師慈悲涅槃起更眾說 他方阿難轉身
是故阿難 如是明知 他方阿難自身成佛 法力我似佛未來
智論一切經 信心增減佛地論 如是我聞增減過失如是
展轉顯示有所堪能 有所增減過失愚夫 堪能有所不能增減結集佛教如來
令眾生恭敬信受如是 文義決定增減是故 如理思惟勸修諍論 自制諍論不然
智論外道外道經論云石 不可是故 委曲明法令人信受

[0126a20] 第二阿難傳聞不同 阿難既是得道 十方佛弟子其二十年
傳聞轉法輪經阿難結集 說法爾時不見如是 波羅捺五比丘四諦 故知皆是
阿難侍者請願願佛 二十年中比尼 故知總是大乘一切 二義一佛勝鬘經
還本阿難大悲經 總重阿難涅槃經阿難多聞不在自然
無常阿難覺意三昧說經

[0126b06] 三定傳法 阿難 二義阿難何者
懺悔阿難阿難陀 慶喜聲聞法藏二乘隨分 阿難陀跋陀羅慶喜乘法
大乘隨分小乘 阿難陀伽羅慶喜菩薩 大乘法藏二乘
阿難大菩薩能持大法圓教盧遮那海印三昧 傳法即是阿難
何者智論顯示 密教大品經顯示付囑阿難 法華經祕密教付囑涅槃經
阿難聞經菩薩流通 菩薩如是我聞智論 文殊師利文殊阿難 清淨結集摩訶衍文殊師利
涅槃經般涅槃四百文殊師利 猶在世間故知

[0126b26] 第四釋文智論印順 如是如是一部文義 所聞故云如是三藏三寶
我所 所聞約法我所 我所 我所諸菩薩
我所佛地論 佛教如是如是 言依譬喻教誨 許可五蘊
我有真如中常 真如自在自在 三假五蘊唯識
主宰 分別 一見凡夫學人
無學流布諸佛 通有初三之後 可通何故無我 便世間
無我智論傳法 自稱而言同名 豈不 何不耳聞
豈能耳聞意解 和合無二薩婆多 智論和合空無涅槃
因緣和合耳根二聲 中間無障礙四有是故 一本
耳識種子因緣末那 意識分別耳識 無間耳根作意
所緣緣中間無障礙 是故 自性一時以下
二序即是之內四句初三 亦即 三世間相應三相
成正覺三義何故二門 染淨以時始終 染淨淺深料簡

[0127a12] 初一佛地論一剎那相續 究竟是故一時小乘 大乘假說攝論一時三義
平等沈浮顛倒和合 三轉法輪正說正受

[0127a17] 本覺始覺 所知煩惱 滿名為覺者
婆伽婆智論分別 分別有名名聲 能破婬怒癡能破
初一 智德福德斷德佛地論 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
差別是故 真諦三藏真實 天鼓 (云云) 。智論
摩伽陀國尼連禪河聚落 阿耨菩提不害以此國中 犯罪唯有無有刑戮 表示大法慈濟善勝
星名十二月 名為寂滅
十身普賢大般涅槃大義 道場二行道場
維摩經一切法道場諸法 一切法人法一切得道道場
真實 得道 中央金剛地上 一切菩薩
修習金剛三摩地何以無餘 三摩地一切菩薩賢劫 菩薩成正覺第二料簡三義料簡
定分二攝前後差別表示 本文定分菩提流支華嚴 成道初七第六
第二十地第二 有人第八 文中五百聲聞 不順初七說法十地
何故初七思惟因緣 思惟明知說法設有 不得思惟
法樂是故故知初七 第八 中說後方 陀羅尼不能一念一切法祇園
世相下文過去一切 未來未來一切過去 一念建立三世一切佛事乃至廣說如是
處處豈可祇園 第二二攝前後 三重會同
何故前後文讀 同時云何 同時無礙燈光不動
天等可知此時前後 無量劫無不以是解脫 重重無量因陀羅差別普曜經第二鹿野
三轉四諦小乘密迹 力士第二鹿無量大眾 羅漢辟支菩薩道三乘第二海會菩薩
無盡法輪一乘同時約法 本末同時各異依法 四分律興起行經七七日
智論五十七十二遊經 各別不同 表示十地論
校量顯示法勝在於 勝處三義 法勝 不定
無異第五釋文成正覺 初始二相初七現世 第二說法 故云成正覺通有
小乘生身三十四 成正覺羅漢 八相化身示現成正覺 十地滿無間道後果
約法得了最初 大乘 一切因陀羅無邊世界念念之中
成佛具足三世間是故 前後無量劫中正第五可知以此相離方便
金剛第二料簡亦作 一定攝入差別 本文
淨土 若是淨土何故上文摩竭提國下文 如此四天下閻浮提由此
淨土何故下文蓮華世界海 十八震動明知 相違云何指定染淨
四句娑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