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5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五十九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466a10] 第二可言 隱現廣明

[0466a11] 文總 具足十二 總科分為如是
眾生結成前方 三支 取結分為經文。 第三顛倒應分
如是眾生結成 體空四取顛倒經文結成 迷惑第四第三 開初後半及第
第三之中 自相 相者二義
公義即今正意 如下尋常自相共相自相 不等因緣
有為緣起過患即是無常 現在結成隱顯未來自相 相者因故 論證

[0466b03] 異熟三界 果報引證異熟
識支出體攝論 三相五經釋文可知中有
第二所知第二如是阿賴耶識安立異門安立 云何可見安立一者安立
自相二者安立因相安立果相 一切雜染所有熏習 攝持種子相應即如一切種子 一切雜染品類諸法現前
雜染無始所有 阿賴耶識相續釋論分析 自相以為二種因果
一切即今 因果 自體因果因果即是 二相不分因果即是自相釋論
自相以為二種因果 自相因果

[0466b24] 因相第三 因果云何因而名色種子現識
是故故此三相初二 皆是攝論果相果相名色果相 因果
前段

[0466c02] 所謂名色相者所謂名色共生 名色釋論
賴耶 出色 攝論
阿賴耶識雜染諸法同時 云何可見譬如明燈同時 互相依持同時
互為因果正是 名色

[0466c12] 因相 名色 名色名色
論主釋經名色 中共言依 論主因相 自相因相中有識支
不同名色支識支在前 邪見名色 果相即此名色增長
六處名色 次第名色六處六處
次第相中 地中名為 文義即此中有
憂悲唯識老死 文言生死憂悲明顯

[0467a01] 顛倒相中四重僧佉以為相者 百論品第實有僧佉經
中說弟子 神異是故無常不無何以牛人
譬如人名如是知情 之所以
所以前後破僧 無常釋論譬如
無常無常無常 因緣無故不生明神不生若爾
無常無常 二相無常一覺
中正對生一覺 三重中方中有 無常 相從不一
二種無常不覺 之中經文一二應有
非有 不是 法云
故知是故 譬如非有 不成無知小乘
受蘊苦樂三蘊 勝解皆是

[0467b05] 六根身識 眼見耳聞意根 觸塵

[0467b07] 知覺隨俗

[0467b09] 心法四下中有 法相 唯識第九勝義一世勝義
二道勝義苦集證得勝義 二空真如勝義勝義一真法界 今文

[0467b14] 現見但是第二初一第三
第四不立方名 無知 經文。

[0467b21] 無情不動無知覺眾生 有心無知覺發聲
無知覺

[0467b24] 顛倒即是 三不不知
不覺不知苦惱 三重之中前後

[0467b29] 問言 慈悲二觀
拔濟 拔濟二觀 拔濟成上安樂生下

[0467c07] 一明隨順 如是大慈大悲與其 財施貧苦法施
出世無畏恐怖安隱 文中而言 所有兼具一者二者
論文 凡是所有一切 一切二種
所謂 二種 所謂一切庫藏如是
庫藏 金銀別論 乃至一切一切即今
所有珍玩以為 外事二種二利
金銀利益外事 第八即是次第
嚴飾利益珍寶 二者代步利益馬車 利益奴婢人民第四四者
利益城邑聚落第五五者 利益園林第三眷屬 妻妾男女內外眷屬利益
所有珍玩稱意利益頭目手足隨機 三句
云何 浣衣修習不淨觀

[0468a09] 下行行相三句合為 第三如是 涅槃經

[0468a12] 存心遺教經汝等比丘 修習善法失時初夜後夜 中夜誦經消息睡眠因緣
一生無所得無常火燒 世間自度睡眠煩惱 殺人怨家安可睡眠警悟煩惱 毒蛇譬如
持戒安眠不出無慚莊嚴 最為第一非法是故 慚愧無得
功德善法無愧 無相

[0468a26] 量力所能過分 涅槃經調 便起信論修行信心
精進便 使過分不休 初中後
次日勤修後方不斷慚愧二利 釋經以後三行攝護 慚愧之中二利 二利而是慚愧堅固
勤修出離 堅固遺教不退堅固

[0468b10] 利養正行供養 中有供養利養供養恭敬供養 正行供養恭敬

[0468b13] 第三佛子體用 釋文安住復重 中有
釋論 具足三十增上乃至上勝清淨 乃至供養諸佛盡是淨法
修行校量 滿 十行十地不窮滿 得意不順論及瑜伽第三


[0468b24] 三明分齊 分別分齊 在下當地相望
二義初二 有無分齊初二約法 分齊論主安國 二果之後便以前二果
出心 易見 不得
法身功德法身佛地一切 通名法身十德功德 如來窮極真實法身

[0468c08] 理實華藏 願智中意

[0468c09] 供養真是 修行法供養供佛中經
疏略供養其三 供養讚歎佛功德尊重供養 禮拜供養華香衣服下文
大心深心供養心故云 名為深心

[0468c16] 同上校量 供養下劣 第三者第二第三

[0468c19] 行相 成立是以 圓融一切三義
相應一念 互相

[0468c23] 有始有終即是 迴向即是 論主迴向二行之後自利利他
迴向淨法 善法猶如數數

[0468c28] 第二後金 解釋二門地前
如來藏 初一地中滿皆是

[0469a05] 不二真心無有真心 不信名為二三無有即是
無不 無不罪惡無有 佛教十行真心二義 無二

[0469a11] 成真第二自有顯性成德 知法慳貪隨順修行檀波羅蜜
分別初一可以 成德
不異 不異真妄交徹
若爾無能故云 能所第二發趣

[0469a23] 初地得名

[0469a25] 所得法相 出體法體

[0469a26] 方便智如來 漸次能所相者其二 相差名為
能所 漸次三果修行漸次 法體根本智二道 地上加行
第二 加行而是初地 既是方便

[0469b06] 隨地差別成就 所謂第二中有
略舉經意 五者一二二三

[0469b11] 修善成壞善巧增長 善巧方便五方便 相分初一在於解行
初地增上在於不退在於 十地第三增上方便成德 初中後三句 可知

[0469b17] 相等第三 攝論 第三報果

[0469b19]

[0469b20] 布施二利利他四攝 布施何須布施
自利菩薩行慳貪 利他布施一向利他布施 布施四攝乃是布施三施
四攝財施法施愛語 正是布施所以常行

[0469b28] 如是一切自利 文中釋文 釋文

[0469c01] 利他第二 示現自利如是 大恭妄想
大恭念佛 妄想正是是以自利利他自利
菩薩修行善巧第三釋文十念亦即六念初三 功德即是六念中略
其二今文即是第一義天

[0469c11] 光明功德行體 清淨離垢

[0469c12] 分別法義 分別法義無礙

[0469c13] 修行禪定 業者四禪四空定三昧 一念三昧三昧自在

[0469c16] 神力三昧十方諸佛諸菩薩修習智慧 金剛藏菩薩諸菩薩十地

[0469c19] 一往光明

[0469c20] 圓融 出家三昧 中文菩薩願力示現過於
種種神通光明神通 境界音聲莊嚴 神通乃至無量千萬億那由他不可
一切菩薩行 身故光明神通 天眼天眼境界一切 神通音聲莊嚴
音聲言說十方莊嚴種種應現神力加被三昧門神通力眾生利益
成就業者慧眼陀羅尼門 一切果相 總結果相以前經論 易見三昧

[0470a07] 第二離垢地

[0470a08] 所以來者 正位見道修道 修行三學釋論地下
初地可知

[0470a11] 離垢 釋名瑜伽性戒 世親攝論第七瑜伽 成上遠離不在作意無誤
瑜伽四十八如是菩薩增上 意樂性戒具足一種犯戒 一切業道一切因果了知通達乃至
廣說十地離垢地離垢地 遠離一切犯戒離垢地增上 唯識
尸羅具足別解脫 第三始發離過 此地滿別解脫
加行根本十住毘婆沙 第一初地地名邪行 唯識中論
釋名攝論有身邪行 身等三業十惡邪行所知 出體所知煩惱俱生分別
初地此地 地下具足尸羅便

[0470b03] 現行種子種種 惡果種種不一
名為種種種種非一即是不了即是不了
其二一向 之一品類所知障不能如何三業唯識第一
犯戒所知障 最勝第四最勝 最勝如理最為 離欲名為最勝
智論第十五 怖畏守護 惡道猛將死海 故云最勝戒經

[0470b20] 是以 得無菩提 世間得人出世菩提

[0470b23] 三聚無誤釋論 同名直心深心 下列直心直心
直心深心 事理深心直心直心即是 正念真如契理起信深心樂修
一切善行即是包含事理直心性戒 三聚律儀應作 自然

[0470c03] 發起 中有性戒 成上第二真如性戒發起
持戒第一成性自體 中性成就如下雙結二義 初四
瑜伽柔軟 柔軟柔軟喜樂持戒人心 喜樂

[0470c11] 堪能性善持戒 淨業煩惱業因 能持

[0470c13] 所以成上能持 阿閦佛經莊嚴經論第十 比丘師家
王家穿比丘赤色 比丘寶珠詢問 比丘了知甘苦
血流誤殺比丘 便問言何不 比丘答言持戒
不死 白王敬重 第三諸比丘曠野
衣服罄盡 中有同伴不須比丘草木可以
衣服 惡獸長老比丘 少年人命無常必當
中有 禁戒樹葉命終諸佛得出堅持禁戒
諸比丘自相勸誡作惡他殺喪身無數 至於明旦國王出獵
尼乾及至詢問 稱讚比丘 即是行體守護根門
便寂靜離過涅槃守護 離過不見能持所持 涅槃下次
初一菩提分二者 鍛鍊精純 離過菩提分別語
離過勢力不顧正是難陀略舉過於 勢力所致 饒益饒益
愛見第二自體一總 二攝料揀釋文律者不違法制
一者 正受受戒法門 戒行 惡名
饒益眾生離過饒益

[0471a29] 三聚戒第二可知

[0471b01] 律儀 第三料揀三聚 自利利他律儀即是
即是善行律儀初二初二 中有展轉 問言律儀之中既有
善行 百論 外道佛說善行
止息名為三業正行 信受修習名為善行外道便善行布施
善行布施復次 大菩薩四無量憐愍眾生布施是故布施
不然布施便是布施應有 無有
律儀說淨有罪 不同

[0471b20] 若爾展轉 百論中意善行
行相二相是故善行事實善行則是善行善行
即是離殺 離殺 分疏第二
百論中意布施 復次漏盡慳貪布施 有人布施慳心不止
善行是故布施 布施善行 律儀作持 分成

[0471c06] 古義大同

[0471c08] 律儀第四釋文 上方十善十善 人天不合
離殺小乘四重最初 三義一者二者 最為三戒次第
生死二乘厭離在先十善 十惡菩薩罪過善惡 菩薩大慈智度論十三
中說十惡一心世世不絕 眾生憎惡不喜惡念思惟 四眾見者
不安惡夢命終短命惡業因緣身壞命終泥犁 為人壽命離殺
十惡大論遠離一切殺生 遠離利益

[0471c24] 起因 未必 名為名為

[0471c27] 眾生貪財 仁者 釋經
第十一切無不壽命

[0472a02] 對治 殺生祭祀 百論罪福
無相便 因緣菩薩 因由是故便
何謂作馬衰老 常生
愚癡不同廣破 無有愚癡邪見

[0472a12] 因果 若爾
三果略釋緣成 本論雜集會通
境相初四 行體錯誤 一境並立
東人西名為 王人 非情錯誤 害人不成

[0472a24] 身行加害 究竟諸眾生五陰假名 念念生滅滅後非常
色心相續剎那 滅後名為殺生 究竟 以為方便可知

[0472b01] 內心 起因即是不貪愛財
無非文選泉水 不息志士苦心

[0472b06] 此地無盡初地滿 無盡此地從然 料揀

[0472b08] 對治對治布施資財 憂慮
憂苦二義 不貪當來資財他人

[0472b14] 三果 緣成差別 四緣一緣初二
自身自身不是無情要是他用非我攝受行者
同意 本處 究竟四方便時分
上手未名

[0472b27] 差別一對 對於

[0472b29] 內心知足起因起因貪心 滿邪婬自足 自足兩用
知足二連 因故自足 登地無非梵行
而已無有從事自足 知足過度 知足不妨從事知足不妨 行者經意知足
起因無貪心自足 不妨梵行明心知足 知足淨名妻子梵行 知足自足未有梵行


[0472c15] 現在梵行未來 五欲梵行梵行

[0472c16] 守護妻妾 親族當中一句不正總共護者 多人三從在家
無由宗族 六親父母夫妻 兄弟

[0472c23] 具足 及於五戒終身得名 所以無想
人非人非道

[0472c27] 邪婬四重 便無想邪婬無想 無不
據此菩薩 梵行邪婬

[0473a02] 背心

[0473a04] 以為 即是 之外別有

[0473a06] 三業七支 難易
為此起因自有二種身業以為遠因 近因口業以為近因
遠因不明且如有人 貪財妄語 起因妄語惡口離間
不足行婬 不足故而妄語 論主經文難易
分說口四

[0473a19] 心事 應時 綺語綺語雖是
應時綺語時令 不同屬於 聲聞菩薩無心

[0473a24] 語者可知破壞 離間發言 離間離間離間
離間對治一對二果 便對治破壞一者二者差別論主對治
中分差別對治難解 破壞一者二者差別對治果行釋文 對治破壞差別
屬於對治差別果行

[0473b07] 師子四分律 師子

[0473b09] 離間名為

[0473b11] 語義

[0473b12] 二明語體 不斷 之後有對不對常行
常行不斷 現前語者不斷現前語者 不斷對面不對不斷
無不別有不舉

[0473b19] 惡口自讚毀他

[0473b21] 憶持不樂 前人善言不解 便犯重潤澤名為
柔軟 柔軟柔和 無毒
損害柔軟 不斷 故云是故
順道未來際常行善言天下 之至馳騁天下和悅意中 發言繫辭而後
而後注釋瞋忿 人天故云

[0473c07] 展轉 各別展轉云何可樂云何聞者喜悅

[0473c09] 人心涅槃 人心涅槃
甘露身心如火清涼 熱惱內外

[0473c13] 三昧 所以不喜不樂 三昧法喜正受輕安而言
多人愛樂怨親中人無不愛樂 三昧 瞋恨不生
復生三昧即是二者親友 下身自身歡喜敬信歡喜敬信歡喜敬信即是 自身親善
古詩別離 世俗出世善友

[0473c25] 三思而後論語

[0473c25] 教化二教三教

[0473c27] 即時教化 語義義理義利有罪無罪
不見不捨 惡人 如法
慈心不以瞋恚二利不以 柔軟不以真實不以虛妄 不以非時五德名為如法調
毘尼毘尼調伏

[0474a09] 一句決定隨時 一則籌量有罪無罪有罪 律師籌量

[0474a12] 籌量得所

[0474a12] 即是十二緣中 現在未決煩惱
故云 不同果行 因果安有

[0474a18] 資用自己 他用非我不成

[0474a21] 用事 財色略舉邪婬 故此不論
貪心不生貪心不願不生 貪心譯人言重略去 其次

[0474a26] 釋經 貪心總則三句不貪

[0474a28] 故意 瑜伽本論 菩薩並不

[0474b01] 無利善法 放逸名利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眾生無量利益
勤勞不退

[0474b06] 非一故云 非分非一 非分二障三障
非一故云非分 二義

[0474b10] 惡名 自身善法不生 善法不善
增長惡名 增長不生
隨順即是 上來 實則無生無益

[0474b19] 不行占卜 邪見淺近邪見撥無因果 深厚邪見

[0474b21] 吉凶 周易 吉凶上來 料揀

[0474b24] 邪見 邪見戒取一者正是
見取異見 戒取 邪見 不獨


[0474c02] 一明世間 究竟

[0474c03] 欲求 五欲第二攝善法戒 惡道何故
諸眾生不斷十惡墮惡道 律儀何故菩薩大悲

[0474c08] 一者惡行 菩薩如是 一切眾生墮惡道不善
因緣因緣 不善 行法墮惡道
菩薩如是遠離眾生 自行惡行非法非法即是

[0474c16] 願行下文一明 眾生惡因二便 菩薩如是思惟眾生 堪能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五十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