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tuo Jing Tong Zan Shu 阿彌陀經通贊疏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彌陀經通贊疏卷下大慈恩寺沙門窺基撰
[0343b13] 經曰:「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 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 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0343b15] 贊曰:第二 說多因也。善男子者,梵云烏波索迦,此云近 事男,索者男聲也,堅持五戒堪可親近承事
比丘僧故。善女人者,烏波斯迦,斯者是女聲 也,亦持五戒堪可承事比丘尼故。西天分男 女二聲故。聞說阿彌陀佛者,謂於善友處聞
此阿彌陀教中往生之事,或自尋覽。執持佛 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者,更無間隔,故名 曰一心。不亂者,專注無散也。
[0343b23] 問:「《淨土論》云:女 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云何相違?」
[0343b24] 答:「只如女 子念佛,至意專精,命盡欲生,轉成男子便生 淨土,有何不可;根缺亦爾。《文殊般若經》云:若
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妙國土者,應當隨彼國 土佛名,一心誦念,願往生者,必得往生。《觀佛 三昧經》云:此念佛三昧,欲使成就,有五因緣:
一、持戒不犯;二、不起邪見;三、不生諂慢;四、不 恚不嫉;五、勇健精進。《鼓音聲經》云:令念彼佛 名號,七日七夜六時禮拜。《賢愚經》云:持戒專
念七日,亦得往生。《平等覺經》及《大阿彌陀經》 並說三輩得生,如彼中說。」
[0343c06] 經曰:「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 其前」。
[0343c07] 贊曰:第三聖眾來迎也。其人者,既七 日念佛行人也。臨命終時者,此一報壽命臨 欲終時,即彼佛與諸聖眾,即彼國菩薩聲聞
等,現身於念佛修行人前,如梁朝珍禪師見 白銀臺或見化佛來迎也。
[0343c12] 經云:「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 極樂國土」。
[0343c13] 贊曰:第四眾生往生。不顛倒者, 不移正念也,即得往彼國也,蓮華化生顏貌 端正如諸菩薩,心無顛倒意想正修,便別穢
方頓生淨土,故云即得往生。
[0343c16] 問:「眾生惡業無 量,如何念佛滅除業障便得往生淨土?」
[0343c17] 答:「《十 疑論》說有三義故能敵惡業:一者在心,為造 罪是虛妄心,念佛是真實心,以實除虛有何
不可,如千年之闇不能拒朝日之光;二者在 境,謂造罪緣於顛倒境界,念佛緣於勝妙功 德,以真遣偽有何不可;三者在淨,謂造罪是
染意,念佛是淨心,淨勝染劣詎可相比,如童 子 [木*為] 刀能斷千丈之索,一星之火能燒萬束 之薪。又《觀經》云:於念念中滅除八十億劫生
死之罪。罪業既除,得生何惑?西域之人臨命 終時皆以幡像前引,親友知識助念彌陀令 發往生之意,是此教也。又《華嚴》云:將欲沒者
令其憶念想見如來,命終得生淨土。見有臨 命欲終,勸念佛名,又示尊像,令其瞻敬,令生 善念即得往生。」
[0344a02] 問:「臨終作善便得往生,何假 預前修諸勝業?」
[0344a03] 答:「人生壽夭難測短長,或即 病因昏迷、或即非時奄逝,既闕生前之善,難 逃後世之殃,預作善緣恐防斯咎。」
[0344a05] 問:「往生之 人有中有身否?」
[0344a06] 答:「《群疑論》中有二師義:一師 云極善極惡無中有;二、不揀善惡,但有捨報 受生者皆有中有,為傳識故,除現世變身即
無中有。淨土既是極善,中有定有,有者為 正。」
[0344a11] 經曰:「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 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0344a12] 贊曰:第五結 勸往生。我見是利者,我者世尊稱我也,見是 利者見是殊常勝利益,故勸生彼國也。
[0344a15] 經曰:「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 議功德」。
[0344a16] 贊曰:第三諸佛證明。文分為三:初、 陳自讚言;二、引他佛證;三、釋經名字。此即初 也。如我今者,自指也,彼佛功德不可以心思
言議故也。
[0344a20] 經曰:「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 須彌光佛、妙音佛」。
[0344a21] 贊曰:第二引他佛證。《稱 讚淨土經》云十方諸佛,此略舉六方,便為六 段。且舉東方,每一方各有五段:一、指國土;二、
舉佛名;三、辨多少;四、明證相;五、引證言,今初 兩段合一唱也。東方者指國土,亦有阿閦下 舉佛名。先引東方者,西域以東為上,所以先
舉。阿閦梵語,此云無動,不被煩惱四魔違順 等動故。須彌相者,謂金容尊狀若須彌。大須 彌者,謂諸相甚大如大山王。須彌光者,大如
山王身光故。妙音者,其聲微妙清徹遠聞。
[0344b02] 經曰:「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0344b03] 贊曰:第三辨多 少、四明證相。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是辨多 少。各於其國,辨明證相也。如是等佛數比河
沙而不具列,故言等也。恒河數者,梵云殑伽, 訛略云恒河,是河神之名,河從彼稱。殑音其 [(美-(王/大)+弔)*令]
反去聲也。經中說河沙為喻。無熱惱池出 四大河,此河即一也。由具五義:一、由沙多;二、 由世人共為福水,入洗罪滅、投死生天;三、雖
經劫壞名字常在;四、佛多近此宣說妙法;五、 眾人共委,故多為喻。仍取初出池口方四十 里河以為喻,明證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
舌相者,即各在本國舒舌相也。三千大千世 界者,准《大論》云:千須彌山、千日月、千四天下, 及千梵王是謂小千,以小千為一數至千名
大千,故名三千,非小中故為大千。《俱舍論》云: 小千至初禪,中千至二禪,大千至三禪,俱同 一成壞遍,此故云遍,故云遍覆三千大千世
界也,表無量劫來口離四過感此舌相也。證 小事即覆面門以至髮際,今證大事故至三 千。今說因微果勝,恐眾生疑,此乃拋苦惱之
要門、證常樂之疾路,事既廣大,現瑞非輕,舒 舌相而遍覆大千,證西方而真快樂。
[0344b25] 經曰:「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 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0344b26] 贊曰:第五引 證詞。經文易見。誠者實也。
[0344b27] 問:「汝等者!為是六 方諸佛告語自國聽徒,為當釋迦勸試祇園 之眾?」
[0344b29] 答:「觀此經勢而有二意:一、他方諸佛告 自國聽眾;二、釋迦轉引彼佛意言證彼西方, 令一會眾生信敬也。」
[0344c02]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者, 即是此經也,准此具足應名稱讚阿彌陀佛 不可思議功德,其文略也。一切諸佛所護念
經者,諸佛護持明記憶念也,即眾行雖廣難 方念佛之功德福,然多爭並持經之力,故使 六方諸佛以神力而護持。沙界聖人乃一念 而憶念,故云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0344c08] 問:「若釋迦 談於淨土,可言佛所護念;諸佛不說此經,何 說佛所護念?」
[0344c10] 答:「王言是勅,佛語成經,既稱讚 於淨方,此說便成經也。或可佛所護念者即 指釋迦所說阿彌陀經也。」
[0344c12] 問:「靈山開塔要假 召集分身,舍衛啟筵何故不邀諸佛?」
[0344c13] 答:「召佛 開其寶塔,赴彼佛之願心,證土啟相信誠,顯 此尊之悲意,但各居自國不至此方也。」
[0344c16] 經曰:「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 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
[0344c17] 贊曰:第二 南方也。分五如前,此前二段也 (一指國土、二舉佛名) ,可知。 日月燈佛者,身光智光內外俱照故。名聞光
者,有大名聞光照內外,或聞名見光生覺悟 故。大焰肩者,身光發焰出於肩故,或肩者齊 也,即身光智光皆發焰齊也。須彌燈者,身光
如燈焰有破暗故。無量精進者,利樂有情也。
[0344c24] 經曰:「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0344c25] 贊曰:第三辨多 少、第四明證相,行相如何。
[0344c27] 經曰:「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 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0344c28] 贊曰:第五引 證詞,亦同前釋。
[0345a01] 經曰:「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 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
[0345a02] 贊 曰:第三西方,同前五段,此二文也。無量壽 者,即西方本尊,依二義得名,如前已解。
[0345a04] 問:「儒 宗尚無自伐其善,何故彌陀自讚難思?」
[0345a05] 答:「據 其文勢即是諸佛稱讚。又設若彌陀自讚,於 理何違,引轉眾生令生勝意。」
[0345a07] 無量相者,相好 無量故。無量幢者,身量功德高而復峻由如 幢也。大光者,身智二光無不照故。大明者,得
佛三明無不知故,即正遍知也。寶相者,內外 二相皆可寶重故。淨光者,淨者無漏。光者身 智二光,故言淨光也。
[0345a13] 經曰:「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0345a14] 贊曰:第三、第四 文也。如上說也。
[0345a16] 經曰:「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 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0345a17] 贊曰:第五文 也,引證詞可知。
[0345a19] 經曰:「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 阻佛、日生佛、網明佛」。
[0345a20] 贊曰:第四北方證也, 文五同前。焰肩佛義同於前。最勝音,音聲美 妙勝過餘故。難阻佛者,諸魔不能阻礙故。日
生者,依智慧日流聲教故,或依智慧日令眾 生生諸善法故。網明者,施此教網令眾生生 於明解故。
[0345a26] 經曰:「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0345a27] 贊曰:第三、第四 文,如前可知。
[0345a29] 經曰:「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 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0345b01] 贊曰:第五段 文,意可知也。
[0345b03] 經曰:「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 佛、達磨佛、法幢佛、持法佛」。
[0345b04] 贊曰:第五下方 證也。文五同前,此二文也。師子佛者,如於 師子獸中自在,佛於法中自在故得此名。又
世師子伏諸猛獸,佛即伏四魔也。名聞者,名 振十方故。名光者,聞名見光生覺悟故。達磨 者梵語,此云法也,以法為身,即有為無為諸
法所依止故。法幢佛者,廣開大法,高峻如幢 故也。持法佛者,持過去佛法付未來故。
[0345b12] 經曰:「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0345b13] 贊曰:第三、第四, 文相可知。
[0345b15] 經曰:「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 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0345b16] 贊曰:第五文 也,行相同前。
[0345b18] 經曰:「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 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
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
[0345b20] 贊 曰:第六上方佛。文五同前,此初二文也。梵音 者,聲相美妙聞者悅心故。宿王佛者,宿者星
也,月是星中之王;佛者,是十地菩薩二乘凡 夫之王也,得自在故。香上佛者,戒德馨香更 無過上故。香光佛者,馨香自遠,光彩教門故。
大焰肩佛者,身肩發焰故。雜色寶華嚴身佛 者,心華發明自嚴飾故,或可雜色眾寶以嚴 其身,飾形可以美价故。娑羅樹王佛者,如大
樹王能覆癊故,佛能覆癊諸眾生故。寶華德 佛者,身智功德如寶可重故。見一切義佛者, 義者境也,佛具五眼見一切境故。如須彌山 佛者,福智如山巍巍高峻故。
[0345c04] 經曰:「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0345c05] 贊曰:第三、第四, 文可知也。
[0345c07] 經云:「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 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0345c08] 贊曰:第五文 也,同前可知。
[0345c10] 經云:「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 所護念經」。
[0345c11] 贊曰:第三釋經名字。文分為三: 初徵問、次通釋、後結勸。此初也。世尊云:「汝,舍 利弗!還知此經如何得名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否?」
[0345c15] 經曰:「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諸佛所 說名及經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 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0345c18] 贊曰:此是第二通釋也。善男子、善 女人等,是所護人也。聞是阿彌陀佛及聞六 方恒沙佛名者,能護念人也。是諸善男子、善
女人皆為一切諸佛所護念者,得正護念也。 即受持經及佛名男子、女兒,因聞諸佛及釋迦 佛說修淨土經,方始得生淨土,即此經是諸
佛所匡護明記憶念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者,阿之言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 等,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0345c26] 問: 「為但念阿彌陀佛即得不退,為更有餘方便?」
[0345c28] 答:「非但稱念禮敬,又應至心於諸佛前懺悔、 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由懺悔故轉諸定業,如 如意珠隨願即得不退轉。為由諸佛護念故,
於無上正等覺心得不退也。」
[0346a03] 經云:「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 所說」。
[0346a04] 贊曰:此第三結勸也。是故者,結上之 詞。皆當等者,勸勵之語。汝等信我上來所說 及六方諸佛之言。
[0346a07] 經云:「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 生阿彌陀佛國者」。
[0346a08] 贊曰:自下第四三生發 願。文分為四:第一、發心往生;第二、彰其勝益; 第三、位居三世;第四、勸生彼國。此即初也。已
發願者過去,今發願者現在,當發願者是未 來。欲者希望也。生者即五蘊假者也。
[0346a13] 經云:「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0346a14] 贊曰:第二彰其勝益。念佛發願故, 一即彼佛冥加,二即此佛潛衛,遂令求道之 心不退、願生之志不轉,故言不退轉。若已發
願已得不退,今發願者即現在今得不退,當 發願者當得不退轉也。
[0346a19] 經曰:「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0346a19] 贊曰: 第三位居三世。已發願者,為過去發願者已 生。今發願者,為現在者即生。未來發願者,為 未來未來發願當生。
[0346a23] 經曰:「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 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0346a24] 贊曰:第四勸生彼國。 若有信心深重、煩惱輕微,知大覺以誠言,獲 良願而當往也。
[0346a27] 經曰:「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 德,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
[0346a28] 贊曰: 第五彼尊讚歎咸曰希奇。文有四段:初、讚功 德難思;二、歎化行濁世;三、嗟訝成佛;四、說法
幽玄。此文是初。我讚六方諸佛能為眾生作 真實語,眾生因此心無疑惑。又彌陀如來慈 悲接引,我等偏讚彼佛,彼佛復讚於我。
[0346b05] 經曰:「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 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 眾生濁、命濁中」。
[0346b07] 贊曰:第二歎化行濁世。而 作是言,結集家敘也。釋迦,梵語,此云能仁,牟 尼,此云寂默。得姓之緣如別處說。言甚難希
有之事者,即是忍苦教化眾生之事也。能於 娑婆國土者,梵云娑婆,此云堪忍,堪可忍受 苦惱之事故也。五濁惡世者,略以五門:一、釋
名;二、出體;三、對治;四、癈立;五、相攝。初、釋名 者,濁是滓穢義,如食滓穢下惡可污,名之為 濁。此言意說劫增之時,三災漸輕、煩惱轉薄,
眾生向好、惡見漸微,命根轉長漸漸向勝。已 上好可忻名之為清,眾生無苦化佛不出世。 諸化佛出世必向劫減,小三災漸起煩惱轉
厚,眾生向惡染見漸增,命根轉短漸漸向劣, 下惡可厭故立濁名。五者是數,帶數釋也。次 望別名,皆持業釋也。或以別揀總,亦依主釋。
[0346b22] 二、出體者,《地持論》云:謂今世人多皆短壽,極 長百歲,是名命濁。此以本識名言種子,由業 所引功能差別命根為體,善業力弱命根漸
短,由殺生業之所感故。若諸眾生不識父母、 不識沙門及宗族尊長,不修義理、不怖不畏今 世後世惡業果報,不修惠施不作功德、不修
齊法不持禁戒,是名有情濁。雖第八識名為 有情,今說由近惡外緣故,五蘊假者作惡無 善名有情濁,合以第八識及五為性。若此眾
生增非法貪,或惠刀劍或施器仗,諍訟鬪亂 諂曲妄語,攝受邪法及餘惡不善法,是名煩 惱濁。除五見外,所餘一切煩惱隨煩惱皆煩惱
濁體,此非法貪、惠刀劍等令行殺害,或慳好 財但捨刀劍,因非法貪諍等竟起,乃至諸餘 惡不善法通攝一切煩惱隨煩惱盡,由性數
習逢惡境牽煩惱尤重。若於今世法壞法沒, 像法漸起邪法轉生,是名見濁。此以五見而 為體性,多近外道惡見數生。若飢饉劫起、疾
病劫起、刀兵劫起,是名劫濁。此以色蘊四塵 為體,或通五蘊,仍是不相應時為其體,依四 五蘊而建立故,煩惱增多惡業尤重,便招惡 果三災遂生。
[0346c14] 三、對治者,《智度論》中立四悉檀, 悉檀宗也:一、世界悉檀;二、為人悉檀;三、對治 悉檀;四、第一義諦悉檀。劫濁、眾生濁,世界悉
檀治之。識器世間、眾生世間悉皆虛幻,厭怖 修道即永離故。命濁以各各為人悉檀治之。 識知人由善業所得,修持淨戒行不殺等,命
自長故,或為三乘之人各說自乘涅槃之果, 便除生死所有命濁。煩惱濁、見濁,對治悉檀 治之。修習隨應對治之道令不起故。由三悉
檀破五濁故,入第一義證會真宗。
[0346c23] 四、癈立 者,何故唯立五濁不增減耶?答:眾生有二: 一、惡行,謂在家白衣;二、邪行,謂出家外
道,白衣無慧煩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