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Yi Ji 大般涅槃經義記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涅槃卷第四
沙門慧遠

[0700b17] 上來第一教示三歸趣入自下第二 其中趣入 中有趣入
正教趣入無我無二 受持 如來藏
在後是以 第二中文別有一對凡夫斷常偏見 明法凡夫無疑凡夫
有無二見明理無二二乘 明相無明緣行 差別二見無二第一第三
第一宣說生死涅槃法相第三宣說 緣法實性第二第四無二第二 宣說法性有無不二第四其實
前後不二乳酪不二諸法 不二凡夫斷常偏見 明法凡夫中文
斷常二相 常見有神五陰名為
即是常法外道宣說 常法五陰 離苦無我斷見斷見
無生假名乃至涅槃 無我修行無益無我 無我
斷常第二無常第三 苦樂二見諸法無有 無我生死涅槃無我即是
斷見異常我見即是 見結第二一切無常 無常生死涅槃斷滅
無常前後流變無常即是斷見 異常常見五陰 常見第三
世間假樂全無乃至涅槃 通名即是斷見異常 生死名為
常見二見 斷見不得斷見
切斷常見不得常見 斷常二見前後可知 第一偏見自下第二偏見明法
苦樂相對 二我無我無常無常 無我生死常樂涅槃生死
不善生死無我煩惱生死無常財物生死理實隱顯 名為聖道祕藏
涅槃佛法僧正解菩提 隱顯以是以是凡夫 皆是斷常
不善法樂名為 生死涅槃相對是以不善 名為苦果
不善稱說 可樂第二修法 無我生死生死無實不自在
煩惱生死煩惱不實 不得自在無我無我 煩惱煩惱不實
無我是故無我即是煩惱 涅槃正是 同情別名祕藏正是涅槃
所謂涅槃 有名無常生死 財物生死果報名為財物
涅槃佛法佛法 菩提下次如是佛法中道 其中凡夫斷常
二邊中道無二自下第二 凡夫有無二見明理無二中有 二見四大佛教無二
凡夫無疑凡夫不識中道凡夫無二中道無心攀緣不生 不生羸病凡夫建立
二相病人 以為邪法有著 輕便軟弱病人堅強
輕便邪法如是凡夫聽受 無不輕便有無不定 如來二教無二中有
一對向後有無除斷開示 向前無疑趣入 第一正教除斷
第二正教 四大不同相反 有無二見相反良醫消息 如來除斷
四大不同不合良醫消息 良醫煩惱相差 除斷消息
除斷相如第二開示祕藏 佛性不變凡夫無疑 開示趣入相如自下第三
除斷聞法 即是妄語一切
乖違法理妄語自下第四 開示祕藏佛性佛性非有默然無故
他人實有默然云何分別 一法佛性恒沙一切佛法二報佛性心中
出生一切造作莊嚴 亦復戲論諍訟非有云何 分別一法佛性一切相離一切
非有云何醍醐雖是 青黃一切眾生心識 大小長短佛性如是
云何如來藏恒沙 一切佛法不異諸佛同一 互相集成未有一法自性
二報佛性本來未有 如是無不 文中亦復戲論
是以 有所有言應法 戲論是故
正義 如理即是諸法真性凡夫 戲論諍訟不解
問曰非有向前第三 差別復重 道理前者
世諦因緣有無 非有無義不同所以自下 第三二乘偏見明相
實教別有染相 應有一舉二明愚人
三明智今文 隱顯 第三第一句
小乘中說愚人便 無常一切苦第二名聲以為 愚人凡夫不知愚人不會
凡夫無常之所以 一切苦不能 應舉智者可知
不舉第二三句無常第一 無常譬如第二名聲以為凡夫一切
無常 不知即是智人 第三應當分別分別
別教分別盡言一切無常 教令何以何故 盡言無常我身佛性種子正教

[0702a24] 第三無我第一句 一切無我第二二乘 文中智者
第三智者應當分別 無我假名無我假名 實法如是
無我假名不實真實 無我第四如來祕藏空寂 第一句涅槃以為祕藏
小乘宣說涅槃一向無故 破相中說涅槃一向空無 空寂凡夫斷滅見第二
二乘佛如來般涅槃一向 斷滅智人第三 智者應當分別如來
無有變易智相 當分如來常住無有變易第五 解脫幻化第一句
菩提以為解脫如是破相 解脫幻化無實大品一法 涅槃何況涅槃
凡夫當下第二愚人 所得真實解脫猶如幻化終歸磨滅智人第三
智者應當分別人中師子 去來以為人中師子化生 常住自下第四
二乘差別二見無二二乘 法實見法流變便 二乘二見不二二乘
無常無我中有便 無我無二文中二乘前後
無二二乘二見 云何無二因果前後 不二乃至一切乳酪不二
無明別異實性不二 心體隨緣轉變諸法下文 名為無明善法
無二同體體性 無二有人體性 諸法如是如來藏以為生死生死
如來藏無二結業 無二第二業果相對 第三善惡相對法相無量
可知無明因緣 無明煩惱凡夫 愚人二乘
無二妄心分別 別名無明其二無明二相
智者智者無二 隨緣轉變無明無二 隨緣清濁水性無二無二
識相可知第三 十善十惡可作不可 十善可作十惡善道惡道
十善通人至於人天名為善道十惡 名為惡道白法善業淨名惡業
二智自下向前第三 無二上文 三句無二可知
一切苦二者 二乘二乘中有 智者無二
菩薩智者即是 無二無二無常 上第如來祕藏無常文中凡夫
悉皆無常聲聞聞說 便生死乃至祕藏無常二乘祕藏云何
祕藏無常而言一切 無常祕藏一切 如來祕藏無常二者二乘
一切無常無常性 聞說無常一向 無二一切無我第三如來
無我一切佛法無有二乘聞說無我便生死 佛法一切無我二者
二乘一切無我無我 中有無我 無二上來合為
第二正教趣入自下第三受持別有 二我 無我勸持勸持
無我無有 眾多如來祕藏如是 不可第二於是一切功德
成就上來令眾生 成德一切功德即是 如來藏所有語義
第三是故無我無二第四 教法同義第四
大品經 如來藏至此第一說教自下第二 說教如是
相約別有有無 第二有無不二食噉水草 乳酪前後上第前後無二
白下第一有無不二食噉 因緣第二前後不二初中 乳酪三句審定
乃至以前三句 乃至初二可知第三自生非有
他生 異說可知 自生異說宣說先有
名為自生 相似相續自生 不從相似相續
相似相似乳名 相續相似乳酪相續酪乳 相續自生
從前明知自性 時而俱生不一 時而
無生乃至醍醐是故五味 不得一時不一 不得一時自生不從
他生不從水草先有 非有甘味不能
緣生即是如何 何故緣生明知 不從實有
甘味不能 第四以前可知
生前不二無明 實性無二文中食噉水草 變成前後二明無二
甜食肥膩醍醐 無二各異 無二無明
二相水草變成明法 無明甘草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二相
結成無二自下第三廣破 有無第一
無義 中有云何 四句
不見云何 新生 名為其先云何
先有先有 應有
如是應有 應有 別有
云何 無得 何故下次
何故不生不生草草 三門不可不定有無不從
不定有成自生不定不從他者 他生
體味云何得體各異 體味各異是故
何故不生 無不云何 兔角何故不生兔角
殺人是故 他生其他何故
不生不生不從是故 第四不二第二 以是佛性
中有因果建立 無明法相 因果無二無明實性不二
因果建立二相 法相是故不得因果 無二實性不二初中
因緣眾生 名為無明無明起行
得名因果前後別異 犢子眾生 云何牸牛無明眾生造業眾生
從前犢子以此眾生宿業熏習 無明犢子第二 不得
別異是以是故不得一向 無二因緣生是故
不得一向以是 結成無二以是從前 同名名為無二第三
因緣其二 所以何等是故 乃至
以前第四是故不得無有 無二不得 無二他生
離乳有無他生 異見離乳異見無有 離乳上來
可知 亦復如是變成明法煩惱不得
二等正解無二一佛性體 名為無明善法無明 體性無二何者性體真識故地中說
十二真心如夢所為心作是故 結成無二以是因緣 無明因緣故我宣說雪山
醍醐佛性佛性醍醐前後故云 無明變為如是一切四諦
至此明證自下第二中有 一明菩薩見性云何菩薩 見性二種佛說諸菩薩
解經云何滿字半字 初中一明菩薩見性迦葉 二乘見性三迦葉白佛
聖凡生性凡夫見性 之一二乘三分 佛性
剎利諸菩薩見性 別有所謂 眾生薄福 不見雪山肥膩佛性大海
雪山四眾生下所謂世人執法同喻
佛性作法諸眾生不見 菩薩 剎利斷除見成無上道諸菩薩
斷惑證見菩薩處世不出四姓剎利 羅門譬如諸菩薩經解勸學
中法震雷大涅槃經 世間名為一切象牙眾生心 外國優鉢羅拘物頭
分陀利 優鉢羅華以為 以此一切象牙眾生
眾生心佛性宣說涅槃經雷震眾生心中性 不生宣說眾生
無我不得無名中有一明 不見菩薩 二乘不見
菩薩 佛性如是中華不見 不生是故眾生無我無名
眾生不見無我第二 見佛諸菩薩見性象牙凡夫菩薩
契經不知如來微妙 重合不生二乘小乘 契經涅槃經不知如來法身
第四 佛性重合象牙諸菩薩 見性聲聞
菩薩勸學 四句得知佛性以是 佛性大涅槃
祕密增長增長法身 至大法身 長養法身大義得名大般涅槃
報佛聖心真佛 佛法二乘見性之中迦葉白佛佛性微細云何肉眼
二乘中有第一迦葉 二乘不服不能聽受 如來二乘不服不違
三迦葉如來 一舉菩薩見性不了二乘不能 所有佛性如是
不能菩薩不了如是菩薩 位階不見菩薩 不了菩薩少見見傷
四句不見十地菩薩 十度因分未能 目下求解慧眼
聽法良醫時下說法 諸佛良醫涅槃開發慧眼
初一指示中間二指 未解指示未見 二指指示少見下次
大涅槃經如來亦復如是無量菩薩 具足波羅蜜乃至十住
見性合上修行不見第二 不合如來說合第三 即便少見第四二三指示
少見別論十地少見餘者通則 歡喜乃至法雲不見 非唯十地世尊
我等宿不識 惑亂上來廣明菩薩不了自下 第二不見如是菩薩位
不了了知見佛聲聞復次復次復次 菩薩見性不了二乘菩薩
不了可知自下 二乘不能 甚深二乘不能智者
分別上來廣明佛性 迦葉佛性微細云何肉眼 二乘
佛性二乘不能證見 是故勸學第三 見性之中凡夫不當
凡夫善說見性 迦葉起發前生如來佛性 甚深二乘不及聖凡
眾生凡夫云何佛說二乘不及 虛妄不知
不見今日如來 菩薩過去宣說眾生王子
遷化於是 妄執傍人聲聞四果 王子他國 初中
親友王子貧賤 王子菩薩王法化生 王子貧賤善財互相
親友 人從王子無垢
第一聞說愛樂貪著第二王子 他國遷化 他國第三凡夫滅後
道法安心止宿 心中妄說夢中第四 四果別論
傍人七方便 凡夫入聖恒常成就 其中
自覺 轉增心中使性
臣下他人中文別有 三王怪笑初中四句
以上見處現身推求不可得設使 身分張手不可得
見處名聞乃至現在 所以乃至不敢 第二相貌
我相羊角第三 怪笑語言凡夫 有名無實假名不實不須是故
隨意何處至於世俗假名假名一切不須 庫藏辨理聲聞法藏
之中無有何處菩薩上來 他人他人群臣未竟
第二二果 王位斯陀含果從前名為 聖智現前統攝來歸王位
他人別有 答言見相三王 何處次第
二果而已上來第四四果 自下第五眾生 菩薩化名
王子他國本土成佛人名 還有 答言見相諸眾生
非一種種不同三王怪笑不見下次 菩薩如是出現真相合上
第二 凡夫第三聲聞第四菩薩
聲聞緣覺合上四王我相 如是生下怪笑不知
菩薩如是說我等 菩薩宣說凡夫種種 凡夫次第起見
妄說我相至今 第五 第一佛性不見
今日第二 佛性非凡所見難聽 如是同喻上來廣明佛性
凡夫善說得名 善說佛法 菩薩從此云何滿字
經由是以中有第一如來 起發迦葉白下問答三迦葉領解 如來初中如來種種
佛說菩薩一切皆是 佛說如來如是語使眾生 經法第二問答
滿何等名為滿字半字 滿然後釋文滿 字體滿悉曇章
生字根本所生文字具足 滿十二名為經書 滿滿宣說世法
說出世法滿出世中說小名大名滿四相所生 滿如下煩惱名為半字
滿生出 善說以為滿出世小乘大名滿文中及第三門
文中字體滿悉曇 滿是故半字 半字滿半字皆是
煩惱根本所生滿煩惱 滿如是一切經書記 皆因滿初中迦葉
云何如來字根如來 半字悉曇章以為 本相世法等持
出世法名為云何 凡夫 半字知法非法
凡夫知法 三迦葉字義云何如來中有字義吸氣
初中然後釋文之中 十二悉曇章以為第一五十 二字悉曇所謂
[*] 波頗 娑呵 外國正音名為
問曰前後就此 三十四字體初十二字 字音末後字音初十
生字 呼中前後
十六十四十二 正音十四如是初十三十四
第二十二十二即為 一遍乃至三十四合為 呼中如何三十
字體五五二十五 如下超聲如下 中有最初其餘三十三
十二第三十二 十二以為一遍乃至 三十三末後 其餘三十三十二第四
第二最後十二 第五第三最後 十二第六第四最後 十二第七第五最後
十二第八超聲 具有十二 合為十二
相配十二應有三十六不能 略舉悉曇以為半字 名字云何悉曇章
中一名為 以為一部方名滿 滿大乘不同向前四相小乘
滿以是是故 即此半字名字本文 字義 [*]
三十四字義 字義中有十二經文十四
十四文中十四音名字義 涅槃 外國名為無盡
相同涅槃問曰外國人 世俗世事何故涅槃 字義文字不定世事
字義佛法字義乃至 宣說涅槃以為字義可知十四音名
上來第一字義自下 第二別有吸氣 長短字體初十二字長短
二十五 五上中聲舌頭
中聲波頗中聲 () 一處不舉超聲不同
解義本相 解義皆因如是 功能令眾生口業清淨佛性
何以是故佛性 眾生同歸菩薩 上來第一字體滿是故 第二半字滿

[0708a02] 半字 第三所生滿 滿如是 一切經第四滿
經書半字何以是故迦葉白言 至此滿下次中有
不解令人捨離 不解正解初中 何等名為字義如來
半字煩惱名為半字 佛滅顯示滿字 不解隨逐半字
隨逐半字煩惱半字 有人隨之不能如來世諦 半字有人隨之不能如來
小乘半字有人隨之不能如來 隨逐 無有小法不知大乘
隨逐 第二不解第三可知上來 第二問答滿第三領解第四
可知四諦至此第二 自下第三證實成果 證實起用四問
云何聖行娑羅迦陵 四問佛果顯示三業初一
意業化作佛身 作用依法無常 成德是故如來無常
無常乃至苦樂 捨離文中一明如來不捨世間 涅槃無常迦葉
迦陵鴛鴦名字同類鴛鴦 迦陵無常亦復如是
捨離常樂我等 三不捨離迦葉發起 云何共法
稻米是故異法 苦樂互相名為 第二無常可知
菴羅 四胡五眾 之一明法初中
中有一明同法迦葉白下 異法同法如是 轉變無常果熟不變
無常無常變為 以下真實成熟
別有迦葉如來如來應作如是說 何以將事
佛性涅槃得名 一下異法得名 相異三迦葉領解
如來上來一切 無常合上萌芽無常 何以名下
可知自下第二辯明 來得大涅槃不捨世間無常中有無我佛法猶如鴛鴦
異法 煩惱無常 迦葉起發如來
何故如來無憂憂悲 憂悲何故佛說 何曾嬰孩
女生子嬰得病愁惱 如是中論 一明無憂二明無憂
無我別有無想天樹神四虛眾生心 。經文一舉無想
樹神無想 眾生心無想
樹神無想無想 名為無想非有無想
以是無想 壽命以此 譬如樹神不得
言依枝節非有 無想如是別有佛法甚深難解如來
無憂悲苦即是 彰化無我第二無想 別有一明無憂
即是彰化無我三句以是無憂佛境界
第三眾生心 不住不住以是 凡夫舉凡所見
無想可解 如來憂悲如是不無 無憂
非有第四 一明二明無憂無有真實 無憂如來涅槃無憂
智取捨得成佛無憂 無能知者第五 別有一舉二乘
中人不知 如來上人 是故
如來無礙智一切悉知 示現無礙凡夫舉凡不知 不知文中
不合四有 合上上來無我以是 第二
中文別有一明如來利益眾生名下行苦諸眾生佛教 離苦得樂以是初中佛法猶如
同喻兩句迦陵鴛鴦佛如來 名為盛夏煩惱熾盛名為
正法化人高原安置 歸真 安隱如來如是無量
正法合上如來 向後名下第三 苦樂二門涅槃迦葉白下
諸眾生起發 不問苦樂 文中長行
解釋和合名為老死 左右和合不合涅槃
苦樂後半苦果苦樂 後半苦因 云何正解放逸
有為法第一下半不放逸 涅槃上半 第一下半涅槃不死
上半涅槃不死妙樂 不死不放逸常樂 解釋不放逸不死
無罪是故常樂不死文中可知以是 自下第三
無我何故如來 宣說無我所以 異法異法無我標舉佛性
無我一明眾生不見 無我所以初中 二乘煩惱名為在地
虛空見相不見佛性不見眾生天眼 眾生不見諸眾生
第一義天不見佛性煩惱 仰觀虛空不合不見自身有如 不見第二是故諸眾生
見性佛說無我無我名為密教第三 不見 無我煩惱第四
無常眾生無常 有為無常是故 煩惱有為無常
不同無常之中上半解脫山頂 下半無常一切有為生滅
住處 曠野此處常見凡夫 三句智慧殿除滅憂患
無常眾生心 中有略釋 難解問答重顯如來
煩惱兩句 三句無量智慧 三句初二
常在無量煩惱 末後一句迦葉白佛不然 何以不然
一對三句以為 如何智慧 殿以防憂患入涅槃無憂何須
智慧殿當下 眾生如何解脫不見 我人眾生云何如來解脫
如何智慧殿 正是涅槃佛住無憂云何 無憂智慧殿文中明智
殿即是涅槃如來無憂 如來無憂憂愁舉凡須彌山其後如何
山頂化眾生所以文中 解脫山頂 明見凡夫如來
末後一句明見 須彌山正解解釋中山精進須彌山無有解釋 處於山頂名為

[0710a24] 第二別有有為 曠野不論解釋凡夫 解釋佛智正覺凡夫
有為造作名為 常住名曰如來是故如來常見 上來四句合為後半
第三具足眾生 不解不異如來 中正是故第三問答重顯
迦葉如來等覺因緣 眾生處於示現
無憂迦陵

[0710b08] 上來意業作用日月星宿 佛身二業作用日月 化現星喻佛身
月喻中文別有一明如來 生滅如此滿月如來 增減滿月一切現下
如來差別羅睺 如來六月 如來長短 眾生如來違順
第二如是眾生所見如來身 第三第四中文
如來 惱害無罪 如來如是未來
良醫教子所為制戒 中有當時滅後得益比丘
佛滅得益 可知日喻中文別有佛身 如來方等口業如來
三時 中有一明如來大乘未來世傳法 利益猶如二明如來
法令二乘多生厭離猶如三明如來大乘密教菩薩 猶如春雨出生身業
長短世間長短即是諸佛真法性星喻佛化 日月
彗星 佛滅 二乘不見二乘日光
如來不能佛滅凡夫 不見明滅凡夫不見 彗星辟支佛出現生滅
辟支佛佛世生滅 如來不滅上來 自下第二明教凡夫菩提中有
一明法力菩提菴羅樹觀三寶 菩提中有一明法力 發心佛說不見法力起行
大船法力法力 發心云何發心名為菩薩 令人發心菩薩中有一明
滅罪發心迦葉大涅槃 毛孔分齊一闡提三迦葉 云何發菩提心菩提 令人發心空中
第二發心分齊一闡提 令人滅罪日月光 令人發心四句滅罪
大涅槃甚深以是 修學是故無量 譬如日中滅罪
可知第二可解第三 來生常心正知是故應當 不久正知
第四是故無量 修習菩提無量功德 菩提不可以前三寶
不斷不可不盡大涅槃 大涅槃上來
第二令人發心之中何以令人發心入眾 毛孔凡夫眾生善根狹小受法猶如
毛孔是故毛孔 是故大涅槃第二發心 分齊之中迦葉中有後段
發心 滅罪弟子 大涅槃毛孔菩提
何以四禁光明菩提淨持 差別下同淨持
犯罪聞經發心差別 如來何故問責差別 何故人為依止犯禁五逆
等人第二涅槃 煩惱如來云何有人恒沙 菩提心不解如來 宣說乃至發心聞經
罪人涅槃 煩惱何故恒沙發菩提心 不解不解云何
如何聞經發心 即是義趣上品聞經分之
除罪發心 云何得知上品弟子 有人發菩提心方能分之
解義方能滅罪聞經重罪明知解義餘者 菩薩文中一闡提
菩提因緣闡提一下闡提 一切中品闡提出世上品闡提皆除二法
聞經菩提進入 必定菩提即是問曰云何菩提如下第二功德
一切法菩提堪能 何以中有一明
善人薄福問曰幾許 聞經義通始終 解義滅罪應供養諸佛
所以所以薄福不得 聽聞涅槃經大事大德 是故薄福不能何等
大事以是自下第三 令人發心迦葉云何 發作菩提中文
一明不用發菩提心誹謗 現在羅剎 發菩提心後生憶念以是
是故羅剎經法 是故地獄 發心
善趣摩訶薩以是 第二菩薩 發心菩薩發心以是
經法故知 第三自下第四上第廣明 發心分齊一闡提別有相從
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是故明令 一闡提
初一一闡提受法是故 不能第二善根 第三惡心第四
罪障難治善人 利益闡提一明一切前段
惡業煩惱中藥涅槃經名曰 最勝不治相應是以
漿常樂我淨等觀 聽聞除罪
一切後段一切 不生一切煩惱 涅槃如是
眾生漿乃至除滅一切惡名明滅 提心何以
藥王 修習一切眾生 敬信煩惱
除滅一切病苦不能利益闡提 自下向前次第 之一第四一闡提
不治其次第三 闡提惡心不可其次 成上第二一闡提善根
善根可以不同闡提 一闡提善根不同 末後成上第一
闡提受法重顯 第二法力令人成行明滅 譬如蓮華日照對治煩惱
明滅即是云何得無菩薩懺悔滅罪闡提大眾之中 無畏文中一明闡提可畏云何
菩薩無畏三從作惡一闡提 所以菩薩對治初中迦葉 解釋佛說標舉不見
兩句可畏不見 正行見者可作 邪行第三一句結成可畏末後一句
可畏何等 一處第二可知以是二明不能善法
闡提無心何等 善法涅槃無趣 第三可畏正法
何以 不生怖畏智者謗法無有 善心方便無有善心無行方便
第四生死 有為第二菩薩無畏之中迦葉 標舉云何
兩句無畏作者自利 懺悔發露云何利他行何處無畏
何謂第二一句 三句在前解釋作者 發露不解發露
生死際悉皆發露懺悔 空寂究竟是故 名為以是第三惡因
無所畏第四 復次第二善法闡提不見一切
菩薩善根迴向攝取善法 一明闡提不能 不畏以是無所得
假使諸如來亦復不見闡提 不能阿耨菩提一闡提不能 如來所謂不見如來
不見兩句不見 口業有性闡提不見 不見佛身無常不知真身
不變菩薩迴向 善施闡提何以自下第三辨明闡提 不畏所以菩薩對治捨離
辨明闡提不畏所以 交變作惡現在造作未來 不能即時受苦
無畏如火愚人 一明闡提大乘誹謗
小乘以為作惡使諸菩薩弘法 捨離一闡提羅漢一闡提 誹謗大乘以為作惡是故大乘
殊勝令人對治 作惡 不論作惡中文別有一明
闡提不見羅漢 阿羅漢不行生死一闡提 大乘目下阿羅漢勤修慈心
一闡提大乘 大乘誹謗小乘信受 大乘不信如是說
如是惡人不速 第二自下第二諸菩薩弘法 如來使菩薩
法化談論善順方便 末代是故名為奉命他國真言 故云
使便不合 奉命他國不惜 自下第三一闡提作惡
就中凡夫不識 羅漢大菩薩
作惡作下自下第四殊勝令人 是故大乘經
必定大乘邪惡大乘 對治煩惱 如花依法煩惱
何處明法煩惱蓮華優鉢羅清風蓮華 二乘
是故 闡提分齊闡提第二其所 善法不為何以第三
闡提良醫 云何醫療不為 除愈醫道經法
如是不能眾生煩惱勢力 經法文中總結中經復次初八復次良醫
二明諸佛菩薩人為良醫明法 初二復次大小 大過復次其所
解行相對一生一起復次 教相復次復次 復次攝化難易相對
善人攝益復次惡人 復次 良醫小乘經正是
中有小乘 一切分齊不能四禁契經如是
良醫一切一切不能 小乘不能四禁 小乘齊名不同大乘
復次大過良醫涅槃經大過 病苦煩惱不治闡提
可知第二 涅槃經不能分齊可知復次
起行迦葉白下問答重顯 闡提良醫涅槃 治法煩惱
女人產下明治惡業煩惱別有 病苦其所種種
教法行法 下藥塗身 智慧受法
凡夫眾生聞經 不受 中觀見地名將地獄罪人
信受法力 明治生出菩提 菩提心名為
不能故云 名為 嬰兒安樂涅槃亦復如是
醫治種種下藥愚人 無量
發心 嬰兒安樂一闡提分齊 問答重顯之中闡提
發問四禁等於小乘名為 惡名多羅云何菩提 如何四禁威力
使地獄發心是故 文中一明四禁 中有一明使
地獄 果報經法功用 果報明心
荷法菩提嬰兒增長長大知法 明治法名
方藥出名發心 經法人名得法 出離名身安穩菩提
故云以是明心 修行起行酬報借喻 本行出離
是故發大心 滿十月懷抱之後 防護離過安住善法
除去不淨聽法資助以為長養 大心小乘異見我身以是 酬報起行行者離苦
安義報恩報恩父母 名為菩提行人 常隨行人侍衛起行利人
供養上來合為可知如此 善人闡提第三復次 明教復次明理
良醫大涅槃經 佛德經法出生名醫 深奧明治法名
無上呪術惡毒其所四重 五逆謗法教法 治法用法人名得法
罪名毒虫 不足安樂 分齊下次涅槃如是
良醫良醫不合所知深奧乃至 無上呪術不合眾生四重 惡毒消滅呪術
毒蟲 心下安樂一下 殊勝
有人毒藥大鼓 佛菩薩成教法名 毒藥大鼓宣唱眾人
無心分齊涅槃如是有人毒藥 處處合眾人中發聲
行者宣說是以 無心有心不論
明初地上上品 聞經中有 其中有無種性中品
聞經無心 種性不覺涅槃經煩惱法力 使四禁種性下品
聞經聞者下品得益菩提因緣 煩惱橫死上來
明理二明 利益善人闡提 日喻起因
如法 不能闡提第四 善人攝益復次
惡人復次 經法善人不能利益 闡提菩薩
涅槃經他人 其所佛如來以為他人 他人非人所持
所以非人 三句一明教益 明理二種利益
對治行法遣使教法 對治行法遣使攝化 使傳法
聞法罪障消除惡鬼神 教益不速
有機枉死第三 使威德第二 利益涅槃如是合上
良醫比丘他人受持如是 乃至菩提因緣使威德 四禁乃至向前非人
所持四重五逆罪以為 經典使 乃至使枉死如是
人中別有一明比丘乃至外道 真是菩薩何以 聞經如來聞經即是向前
使念常即是向前 聞經如是如來何況闡提分齊一闡提菩薩
善趣通名闡提不能一闡提 何以復次 有道
闡提醫喻經一切醫方無不 通達明治無量 威力無量
不信 稱為化眾生自在 眾生重罪地獄
不信不信過往 在身不可不見 云何而言二重不用對機
聞經不受不見勸修治法 下藥 不用不肯強化爾時
良醫威力 未來惡報未來 罪人分之是故
覩見名為餓鬼畜生種種苦難夢中 名為生畏 讚嘆
如是良醫乃至無量呪術 眾生煩惱 乃至 [-+] 眾生
諸眾生乃至 乃至猶如父母 闡提上來廣明經法
人為經由是以復次 諸佛菩薩良醫 義通上下諸佛菩薩以為
良醫如來 良醫諸佛菩薩 化德不能
闡提可知 闡提佛如來自知 小乘大乘
明教小乘如是大乘 如來良醫正遍知乃至 過於明教
諸比丘聲聞方便 修學修學堅固 水陸空無我等
水喻水上泡 芭蕉山澗煩惱無我空虛 明教如來如是弟子前生合上
漸漸然後明教 最上上來良醫大乘中有有法
為主 第三法力之中別有 一明如來化行辯明如來
自利即是生死大海 云何船師如來涅槃周旋往返 濟度眾生生死海船師
中有一明涅槃船師 下乘涅槃 涅槃中有濟度
中有一明如來 涅槃眾生 次第涅槃從此
生死大菩提至此菩提 如來如是乘船大涅槃 周旋往返至此
辨明以是次第 涅槃以為別有第一 涅槃不遇涅槃
不得 乘船 不得不得
不值不得 不遇大海不值 求法如是得法
不遇 如是大涅槃風心諸眾生如是 方知慶喜先生奇想
善哉後生淨信即是 脫皮如來其實 不死文中一明如來
其實不死下乘 來得起用不變四句第一如來 反問迦葉第三如來反問
迦葉可知真實緣起法種種 化身如來前金
十五合作 是故示現常住不變 自下第二菩提中有
一起迦葉白云 起行如來為生父母 三寶純陀
三乘 且說三寶三乘 真實三寶云何
三寶轉變常在天意 天意轉而不死觀佛中有一如反問迦葉三變
迦葉第三如來迦葉 觀法明法盛衰 別論即是僧盛
別有一明經法興廢 無有男子興廢 有力無力廢興
初中明法智者密語波羅辨明經法敬信 總結
如來密語甚深難解不明智者 如來 臣下智能
密語如來菩薩 密語非有 如是
水馬是故 同名下次智人 如是
密語大乘如是 總有大乘如來法僧解脫佛性理實
密語 大乘明智 佛法無常
大乘具有佛法僧 佛性權化有無無我不淨 法僧解脫佛性常樂我淨
空有具有無常 是故無常乃是 唯一無常云何
無常二種分相唯一 二攝無常為主統攝 無常是故
無常下次 大乘應當 中有佛寶
解密法寶僧寶解脫 佛性有權具有無常 空無我等具有常樂我淨
今文一種 左右 今文佛寶無常
無我解脫空義 佛寶眾生說 如來涅槃涅槃多義
多義涅槃是故 如來無常 菩薩智者佛語名臣
法寶正法 正法多義多義法滅 法滅故人
眾僧破壞 眾僧多義多義
名僧 無我眾僧破壞虛假 是故無我解脫
正解正解脫離有相是故空義 空義其所不動其所
中有一明解脫不動是故 二明解脫無相名下 三明解脫不變
是故解脫之中多義 一切眾生有性 多義多義佛性
如來常法 多義如來 解密諸比丘
上來 下次密語如是大王密語 何況是故
成佛難解下次智人 非凡能信明法 中有一明眾生不敬
如來正法諸眾生牧牛諸眾生初中波羅等值不生水陸所生
涅槃如是 不敬不生水陸 不合何以不敬不知
不知薄福第二 眾生菩薩 不知無行哀哉
如來當來可畏 菩薩自取實義第三中有
妄說 還家無味校量 初中四重種種
牧牛 正法眾生牧牛像法初時 眾生像法眾生
城中末法傳法眾生未必第二中文 四句宣唱
行者真修行者 菩提心 賓客眾生聽受
利養 聽者別知第二第三 還家思惟簡擇正理
第四無味 小乘何以 涅槃比丘
分合泥洹滅除要義安置一世莊嚴 第二第三
不淨第四 上來牧牛總合 令人不得正說
比丘利養第二 索價不合貧窮 第三無味
第四何以 以是上來第一自下 有力無力
有力蚊子不能 無力中有一明世人無有男子 何以
住處蚊子復次 以是中有
勸學迦葉領解三佛迦葉謙遜如來初中勸學 何以以此中有
勸修以求佛性佛法 本體然後第一雄猛無上大夫 修習男子男女
分別形相可知分別 柔弱分別 正直不解邪曲
四句一明男子不知佛性 二明男子不知佛性佛說三明女人佛性佛說丈夫
女人佛性佛說 四句合為第三大乘勸學 上來合為第一可知
無力蚊子不能 心地下乘法滅 不行
自下第三南天竺 罽賓別有明滅罽賓中師比丘
法人法滅在於 二明人心不同不信三明 滅盡何故以此
邪正佛說 一切滅後邪說 一切得法菩薩
使所以告之三寶下次觀察 三乘三乘無性云何 如何使三乘體性云何
三乘三乘同一佛性 一乘之外二乘下文 無二涅槃一切世間
一佛乘無二涅槃迦葉 純陀無常是故 發起

[0717c24] 文中第一文殊純陀 除斷文殊如來 五文領解難解迦葉問答
廣論純陀 未見佛性無常雜食身等如來
見佛純陀向前還家 思量如來常住得知見佛無量劫 未見無常無常
對上純陀何故 文殊文殊即是純陀導首 正是可怪解脫眾
知眾相似分別 第二可知第三純陀心疑 常住見佛
佛性未見無常以後 無常何以 舉事以是無常
聲聞緣覺文殊上來純陀 解釋文殊自有 二乘一向究竟
下文文殊師利 意即宣說文殊師利 不但純陀文殊故知
文殊純陀疑心 不問第四 自立道理
不定過去無量劫 過去無量 生死名為爾時無常
過去無量劫無常法身 名為爾時生死 凡夫二乘宣說未成
未成 生死名為無常法身現在無常法身名為現有生死
身故三世有法 定義不足三世無法 亦復不定所有
生死三世有無 無法三世 凡夫二乘所有生死三世
有無除斷無常法身 三世必修以是 佛菩薩聲聞緣覺差別差別
以前諸佛菩薩聲聞緣覺 差別差別解釋 二乘差別如何如來所有
生死三世有無無量劫 無常法身三世無量劫二乘差別
二乘如來差別 云何聲聞緣覺生死三世有無 未來二乘無常法身三世
未來不異 差別差別去向純陀如來 生死三世有無
無常常住真法三世 證得二乘 無常二乘一向
文殊自己迦葉聲聞 無常常法無異文殊 心中二乘
各別有性第五文殊領解可知自下 第六難解迦葉問答重顯 向前雖說差別差別佛性差別
差別猶自中有 如來第二云何差別 差別如來廣解中有一明三乘佛性
差別迦葉若一佛性 眾生三乘迦葉領解迦葉
起發佛菩薩差別 廣說利益眾生 別有
中有難解 四句三乘差別 同一
驚怪 長者佛如來長者子大菩薩 三乘眾生三乘相異
牧人行化守護將養 第二有時二義長者佛如來
賢聖 三乘佛性名著 菩薩牧牛
修行菩提 三乘佛性觀心 第三便
二義一對凡夫二乘 凡夫二乘宣說三乘名為 同一白色驚怪各異
云何對上修行菩薩修行菩薩一味同一白色 各異云何第四
二義一對 凡夫二乘凡夫二乘思量 顯性思量犢子眾生
對上修行 修行菩薩顯性 三句二義
聲聞凡夫聲聞緣覺 菩薩有種 一句不合同一第三
一色同一佛性猶如 所以諸眾生以下 諸眾生佛菩薩聲聞緣覺差別
各異聲聞凡夫 乘云云何同一諸眾生 第四第二
三乘消融 妄染成佛成佛重名 聲聞緣覺菩薩前金
成就同一佛性何以 起發何故同一煩惱 所以是以
自下第三思量涅槃 聲聞
凡夫成佛長者 何以同一煩惱自下第二
迦葉中有使 諸眾生有性使使 二乘無所得使二乘
佛性前言 差別性徵眾生 差別如是說眾生
別有 諸眾生皆有佛性因緣 舍利弗涅槃般涅槃乃至菩薩
大涅槃般涅槃不同 等人佛性何故不同如來涅槃 涅槃般涅槃所謂二乘
還有一對 涅槃二乘不得差別以是 二乘得數涅槃得佛
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名為二世 向後二乘 一對舍利
涅槃向後二乘 無二 涅槃二乘所得正應一切
唯一佛乘無二二種涅槃 十方佛土唯一佛乘無二迦葉 問答重顯迦葉云何
如何無量劫一佛出現 化眾生三乘度脫實有 所以第二菩薩二乘
差別迦葉中說 菩薩聲聞緣覺差別廣說 其所辯明三乘所得 阿羅漢無有
二乘向前四相中說 羅漢所得涅槃猶如無有 二乘所得非有宣說
涅槃二乘不得無得 當來何以二乘 何以何故羅漢
羅漢大涅槃 羅漢涅槃 涅槃畢竟羅漢究竟
故知涅槃畢竟是故 三乘同歸得名自下第三 迦葉領解迦葉
差別差別領解聲聞緣覺 有名差別得名差別何以 涅槃
以是結成差別差別

[0719c20] 上來第一如來自下第二 如來廣解性體 文中問答如來
聖人第二迦葉如來第三為難如來可知 聲聞
緣覺菩薩地前 地上 醍醐以是菩薩
應有故云第二中一 眾生性相云何凡夫 以此別有
乃至醍醐不定第二迦葉中說凡夫佛性 煩惱出血那含
羅漢佛性緣覺菩薩 醍醐第三凡夫二乘大乘 善趣佛性種性解行出血
醍醐第四解行 初地佛性出血佛性
後身佛性 醍醐末後二義說理 第三迦葉舉凡
不如聲聞如來何故拘尸城歡喜賢劫作佛 如來何故舍利目連速成
佛道歡喜 菩薩 歡喜速記凡夫
不得為難文中一明如來 不同聲聞護法 便速記商人不得
聲聞速記以是中文 可知問曰聲聞緣覺安能速成 速記二乘大乘
早晚第二 四句一佛聲聞成佛商人 菩提勝法是故無價寶
聲聞大菩提聲聞 速成使愚人 聲聞世人何處有無
如是何處大菩提 聲聞速成三寶如來 大菩提下凡
聲聞緣覺如是第二 未來第四 以是第三
下次起行自行迦葉 因緣利他行自行云何 文中迦葉起發
上下精勤護法 便護法菩薩不可異名眷屬 破壞可是利他上來
護法眷屬不可 自下開化云何 眼目中有一明眾生無法
菩薩二明眾生菩薩 之一 四句
一明凡夫不知猶如 地前信行菩薩佛說 肉眼名天見佛名為
義天此前一對三復 地上菩薩佛說名為天眼天下
二乘不知天眼肉眼 乃至不識自身手足見佛 佛性體性名為自身真性
手足不能肉眼不見不見真身手足 肉眼以是此後兩句一對

[0720c05] 自下第三中有一明如來 異說人生隨機隨類異說 云何多頭如來為生
父母所以種種一音各各 解釋如來一法 眾生各各真身眾生異見
不淨約法 眾生各各滅道一切 皆然一音演說法眾各各
方言其一如來 眾生各各如是 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以是

[0720c18] 自下第二隨機 云何月初 顛倒正應如初亦復不足
云何增長眾生父母 初生十六小兒初生十六言語 父母教示如是眾生
不正正語文中反問迦葉迦葉迦葉

[0720c27] 一切大眾上來廣明菩提下次 涅槃大眾 故云大眾中文別有
第一如來現相起發二時天人阿修羅 大眾爾時世尊 初中第一如來起發
時世一切眾生滿起發爾時 樹林起發中文 放光遮抑放光
純陀住口初中三句光照純陀純陀供奉三天遮抑 便第二別有光照
大眾純陀三大 如來比丘比丘執持 純陀莊嚴處所三千
安樂國純陀佛住皆可 第三別有一佛大眾 聞已純陀上來第二
別有第一如來滿眾望無量 大眾釋迦自身純陀純陀 見佛神變生歡喜四大念佛
心懷可知第二釋迦 自身純陀多少純陀有力 佛力尊敬
佛力充足一切三身一者 二者應身應現修道成佛化身今文化身
化身釋迦即是應身真身 常住即是真身第二第三純陀 大眾第四聖旨
因此悲念發起聖旨 念佛入涅槃是故 所以歡喜第二第三
差別皆是 涅槃法門緣起示現不可大眾 知法受法

[0721b04] 第二 大眾之中天人啼泣悲嘆 乃至供養 眼目
無生智

[0721b08] 自下第三 文中初一涅槃 涅槃涅槃云何
示現究竟涅槃如何如來究竟 涅槃云何示現世間教化 究竟涅槃示現
在於世間得名大涅槃問曰向前 涅槃何故 涅槃未曾宣說涅槃
上來菩提 涅槃因故 標舉涅槃菩提
是故長壽中舉 教行常住
通教權實教行自利教行 利他云何人天明證 第二云何得證
第三云何受法得證 教行文中 涅槃長行
明證利益如來未來 教行 常住
文中其二十一 半偈外國十三初十 復合
末後各別十三方言 不同外國字句方略 翻譯多少不等以為
涅槃其次十三 正說涅槃末後說道 中間一偈所得常樂涅槃
後半第二之一涅槃 涅槃不須 中間半偈利益後半勸修第三
十二合為正說涅槃十行 一一 假設如來畢竟
涅槃如來入涅槃入涅 常住末後一偈常住不滅啼哭
中分初一修正 半偈修利一偈勸修之一 觀佛
後半法僧以前是故 可知第二護法 真常三歸眾生名為
是以正知是以 三寶 三寶成行果實第三
三寶 勸發第四三寶真諦真諦
出世菩提心誓願 下文云何一切 爾時天人阿修羅云何
遠離心病三法 離心常滅 四句一明最上誓願發願
無有愚痴二明堪受三明最上 阿羅漢阿羅漢顯得
觀察三寶常住無常想三寶是故 旃陀羅三寶 明治離苦安樂
知法受法中文別有 大眾二明迦葉三明 純陀大眾證入初地迦葉
第十地名 知法供養四句 明天阿修羅聞法滅除
煩惱障高下遠離智障證實 平等遠離分別染淨等心高下 威德清淨顏貌怡悅
法華諸菩薩壽量 相似中間壽量菩提初地 證智歡喜故此
迦葉知法不明迦葉 知法如來試問起發迦葉 一見無量化佛
二見住處無礙見大 顛倒正應見大宣說 十三發誓大眾如來
假使純陀佛力 菩薩七知如來 大眾皆是三昧
入佛境界相應名非唯事相而已

[0722b09] 純陀知法中文別有一如 純陀如來第四迦葉領解隨喜 四句一見
化佛相好化佛變為 菩薩體貌可見前人天大 菩薩釋迦四見
菩薩圍遶向前所見諸佛 化作眾生四明向前所見 菩薩行作佛事純陀成行 迦葉佛語隨喜

[0722b19] 明證自下教行通教權實 化眾生 畢竟云何
文中第一迦葉如來純陀文殊迦葉如來三迦葉領解如來初中迦葉發起
如來未來大明大涅槃 一切契經有餘無餘 有所不了名為有餘
無餘有餘畢竟 不密畢竟

[0722b29] 純陀文殊 何等名為無餘迦葉無餘 總結有餘
六度 精進一智禪定 次第未必六度但是中有 會通

[0722c06] 布施有餘問答純陀布施一切 讚嘆云何如來
可嘆純陀云何如此 破戒第三純陀破戒 可嘆第四純陀闡提云何
闡提 正法人趣闡提 四重五逆人趣闡提三寶
人趣闡提第五純陀闡提破戒如來四重五逆謗法第六純陀 破戒辯明
有緣 中有犯重謗法三五 犯重
慚愧自責改悔護法 護法供養四見讀誦聽受通利
如來不為破戒何以 滅罪破戒是故 懺悔
懺悔別有略明悔過略明三自廣明 悔過廣明譬如世人
謗法依法中道 謗法一月
半月何況多時五逆 懺悔慚愧護法
五逆 可知上來 下次罪人所以
四重 重五謗法一種犯重 善心
轉喻一下 歸本中路不退命終
初中罪人 有道名曰懷妊道心 如來藏以為
荒亂流轉生死第二 大涅槃經發心 便生產第三聞說佛性常樂我淨名聞
安隱善趣名將還本 第四
不得故云 一處命終不獨 母子第五命終生天菩提
得度而是 四重五無間罪合上護法 第五第七純陀
中有一明闡提善根不可得 不能自悔三寶以是
不得如來 純陀純陀闡提 中人闡提闡提方便名為
故云 因果以為 應有甘味心緣名為
名利斷絕眾苦悔恨 現在國名有名
收拾念慮 三藏隨時反問可知純陀
大涅槃經不生假使天 不生闡提闡提如是 前人善根
不生 自下第二闡提不得 乘以通明一切布施果報差別
何以是故以是 闡提善根不可布施 一切差別可知第八純陀
一切果報如來何故 偈言一切皆可讚嘆 四句所為
中有王舍城 淨信如來佛 修行布施可知

[0723c03] 第二 文殊初中如來 波斯匿王太子 上半下半王子
一切江河 寵愛一切叢林 自在安樂王子
女人上半自在前後文殊方便 中有一直諸佛
何以何以 有餘上半有餘 一舉舉事
如是 有益譬如不盡佛會一切
下半有餘一切 上半有餘一切自下其後 下半有餘自在轉輪聖帝
如來法王死王十地 同法死魔使安樂釋梵 無常不得
如來中文別有譬如 自言爾時所為 可知第二以是結成
長者 太子病苦良醫 治法名為病者
過分求法 文殊 其後如來總合
長者波斯重病調 合為後段 文殊如此重顯
信受可知第二第三 可知

[0724a09] 第三中文文殊說經 中有一舉 阿闍世王調教令
云何如來出家使 惡事語言隨順 佛語如法遮抑
不須觀佛 不善如是說佛語 如來半偈
正說令正何以不正 何以世尊不正 外道弟子云何得名聲聞
小乘大乘如來何故 九部一偈小乘九部經 即便云何
如是一明 不為一切復次 持戒人中不為好心
中有一明不為一切 諸佛將來 阿闍世明本
如來調達無量 云何如來出家故我 直言以是
所為第二持戒 不為教誨 他者

[0724b06] 第四如來 獵師文殊中文 佛語非一非一切愛
佛語方便無實 方便不盡道理如來不盡何以不盡
明初有餘阿羅漢轉輪王無能 云何一言問曰 羅漢云何阿羅漢無能
羅漢現在報身乃是凡夫分段業果未來世變易法身不可殺害 勇士第二有餘
後半有餘文總 何以阿羅漢 凡夫
擁護他人打罵 毀辱凡夫便阿羅漢 阿羅漢行人凡夫造作生死
行人上文惡道羅漢行人則是地獄 凡夫便羅漢云何
羅漢不害眾生眾生不害羅漢諸眾 生殺羅漢不同羅漢不害眾生云何得名 如來中文別有
不得殺害 羅漢二明昔日因而 昔日有所獵師
鹿一偈獵師 鹿一偈 獵師殺業文殊密教

[0724c06] 第五 中文如來

[0724c07] 第六如來 女人 一切名為
一切自在安樂男子 憍慢男子賢善 一切愛念男子賢善文殊
不盡因緣何以 何以長者 不盡明初有餘別有一舉
王子是故 初中三句一舉審問如來 長者子學時屬下
不成半偈 不成得知云何 屬下後半安樂
自在不成不成 不成所有知見 不成如來
安樂有餘自在不成 安樂自在不成所有知見 自在自在不成如來
自在安樂有餘是故結成有餘第二一舉世人 王子自在不成
自在明初 如是自在 不成下半自在安樂不成 自在不成不成
半偈不成 以是 不成以是結成有餘
第三文中可解下次上半文明有餘下次 下半文明有餘
四重禁持法人見 善後護法人見 以是聖言一明如來
因緣有餘 善哉所為

[0725a16] 第七中文文殊 說經一舉 如來
八戒一切眾生 飲食外道一切 一切大力嫉妬
外道嫉妬自勉大力 外道嫉妬一切得病勸修 數數一切修行八戒
得病 純陀飲食如來怖畏病苦 非一諸眾生
得病即令如來有病得病 應得得病不得世間眾生 得病云何何以
非一何以 非一非一 別有一總如來聖弟子
悉皆問曰羅漢辟支佛云何 現在報身凡夫分段業果 身後未來變易不須
阿羅漢實有不須下文弟子不可思議不須 如來身羸瘦金剛身
弟子弟子不可思議 下次非一大力嫉妬 文明有餘世人嫉妬
不妨無力大力何妨 一切得病文明有餘 非一淨行
安樂文明有餘世間 以是總結有餘第三四明第四八戒有言
六齋第四小乘中有 二種一者二者日夜中有 五戒十戒具戒宣說八戒以為

[0725b24] 上來第一廣明有餘自下第二 迦葉何等名為無餘無餘云何一切有餘自有諸法
有餘無餘一切 其一無餘有餘故云 助道常樂善法一切
無餘正對其餘諸法有餘 無餘 除去世人答言
不見助道常樂善法一向 一切有餘無餘助道常樂一向無餘故云一切
無餘諸法有餘無餘 總結

[0725c09] 自下第三迦葉 領解如來

[0725c11] 長壽至此廣明自下第二 明顯聖行行體 第一迦葉功德如來不肯
大眾迦葉 除斷迦葉阿難 不須第三大眾不許
供奉欲取第四迦葉知眾 如來第五大 佛說如來
上流 流通故此 初中大涅槃所有
聞經名字功德 不能受持 成功受持讀誦書寫
文中十功德以為受持書寫功德第二 大眾諸天異口同音 發言不異下列請辭
佛住半偈佛說 三寶難思去留無礙 有緣可知
之一迦葉 不須不須一偈 阿難大眾便
阿難向來云何一切 愁惱阿難多聞自然 不須憂惱第三大眾
設供發心獲益 別有文殊迦葉大眾 放逸法文 迦葉現有

[0726a13] 向前病人廣明 應現 迦葉如來
因之長行偈頌一明如來病因
三世有病 諸菩薩 五世有病不能坐下 世人
有病人身外道誹謗 有病四大辯明如來諸力

[0726a25] 初中一明如來 病因今日 可知第二病因
十使皆是以此緣事 招集

[0726b01] 第二中有因緣 標舉一者憐愍所謂慈悲利眾生四攝
眾生如來常行 愛語愛語利益眾生苦惱利行 醫藥布施同事

[0726b07] 第三相中舉世病患 四句 善人不治惡人
聲聞大乘 大乘何故菩提願 可知

[0726b12] 第四中有十一 醫藥施與眾生一切智眾生 重病煩惱
毘曇唯有十使成實論煩惱 成實煩惱 應有文中
憍慢成實論名為成實緣於 名為何故
成實中有我相 無我自高不計 緣於境界名為
不如憍慢 名曰慢慢他人 分齊便不如
不如其父師長不能尊敬 名為憍慢傲慢約法 人名我慢無德
高名邪慢人名邪慢得名增上慢皆可 業障五逆罪謗法
闡提業障何故以此二種 成就如是可解

[0726c06] 第五滅盡

[0726c06] 第六 外道

[0726c08] 第七諸力如來身具足 具足何故 世人病患無力如來
無不不同中有一明如來 無不和適具足小牛 佛力一切凡夫
相成不等如來中文別有略明如來金剛座十力 小兒小兒
愚癡無能隨意無人譏呵 智德殊勝別有一明如來 人中無上
疑網見諦拔毒 修道威儀具足 無畏

[0726c22] 偈頌中文 正中偈頌上文第七諸力 具足偈頌上文第五第六
外道凡夫 中間一偈不見第三一偈 偈頌上文第二第四
三世世尊大悲如是 慈悲何所眾生 慈悲何在大悲
准行涅槃應徵 三句末後

[0727a04] 別有一身 放光三心無疑 世尊大悲熏心
知眾求法各各將順 所為後說 畢竟如是畢竟利益
第二放光可知第三 之中世尊無疑 不堪受法相好莊嚴身上
蓮華別有一明華中 出聲三塗華中利益人天 可知第二地獄餓鬼
畜生地獄中文別有放光救濟八大 苦惱眾生音聲如來藏 生人放光救濟眷屬苦惱
地獄各別十六眷屬 一一 十六今文
阿波波 優鉢羅罪人身體 優鉢羅以為如是
除滅音聲如來藏生人 餓鬼畜生之中放光音聲如來 眾生眾生三塗
生人第三化佛化佛 化佛說法利益人天 神通說法世尊
世尊師子吼說法爾時閻浮提諸眾生見聞獲益

[0727b04] 自下第五大 爾時一切天等共同見佛 踴躍
等身請辭 遠近請辭之中四句 隨行十五十四
之中如來 本願不滅
諸眾生不知有損 初二不知其所不知 初二利益二明
利益皆可 迦葉 迦葉中善是故
初中迦葉智慧 福德莊嚴 迦葉證智成就樂說
二智是以 具足證實 不為外道破壞
安住不為邪惡 傾動正智邪法不動

[0727b26] 之中迦葉 別有第一上第復次已久 病因過去第四復次
行願一切 第六復次凡夫外道 病苦如來何故 第三五世難治
第七不同所以

[0727c05] 無量劫病根病因

[0727c07] 第二過去無上 如來弟子受持迴向菩提以是 無諸其所
因果煩惱業緣惡因惡道 誹謗惡因黃門苦果惡因過患 未曾有

[0727c13] 第三無諸 以下諸眾生不知 凡夫外道眾生不知密語
十一 顯密中道指斥
經本中有 末後一句云何道理 身心修善
不盡道理所以昔時密言 心下顯密上來 亦復如是如來密教顧命
如來正覺 畢竟入涅槃不滅大涅槃大涅槃不滅

[0727c27] 虛空

[0727c29] 第五辯明 如來德行滿超過無有 中有第一三種病人迦葉 第二如來
凡夫二乘菩薩 凡夫難治標舉如是難治
聲聞菩薩 問曰何處菩薩 宣說菩薩種性
解行第二淨心第三行跡第四決定 畢竟第六善友 不值善友聞法聞法菩提
通論善趣怖畏利養諂誑 書寫

[0728a14] 自下第二向前中品 門對何故中品其中小乘小乘大乘
大明大義所以 大有如來羅漢辟支 對於有病何等

[0728a20] 人中別有 多少三結所謂身見戒取 問曰須陀洹煩惱四十
其餘何故 迦葉二明所得 如下三明三惡四明
遠近人天七返入涅槃七返十四 生死中陰二十八便小乘 名下人趣遠近
大菩提所謂性地菩提問曰菩提 云何性地菩提菩提 通有在後始終大品宣說
菩提種別所謂發心 發心在於善趣在於種性在地在於已去無上 種性得名菩提

[0728b06] 第二人中標舉 別有一明多少 三結三毒二明所得
遠近欲界人天一往 便涅槃名下五趣遠近

[0728b10] 第三 人中標舉 多少五下結三結貪欲瞋恚
身見戒取成實具有名為下凡二障 名為毘曇唯有一種
名下三結名為 三結第二第三是故不得
云何次第三結 超越三結第二超越 三結第三是故
貪欲瞋恚名為二明 所得那含可知

[0728b23] 第四 人中標舉別有 多少三結宣說五上結無色 二明所得阿羅漢
有為煩惱無餘入涅槃無為 緣覺得度不同辟支獨一 名下五趣遠近問曰那含
無學果 無學然後 無學徑向
道力道行有如 上界無學不少多劫

[0728c06] 第五人中標舉辟支羅漢 別論利根入聖 別有
多少羅漢二明所得辟支 有為緣覺二義觀法觀察十二緣法
緣覺得道因緣 覺悟緣覺煩惱無餘入涅 得無真是羅漢辟支
不假騏驎麒麟 獨一名下五趣遠近 如來有病如來不論

涅槃卷第四

[0728c20] 五月修復補闕

[0728c22] 法師大僧都 (六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7 No. 1764 大般涅槃經義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