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Shu 大般涅槃經疏

Scroll 1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十六
頂法

天台沙門湛然

聖行

[0133a07] 如來廣破廣破 廣破一明
外道二明一明三結初文何故 緣生緣生無常外道
自然不從自然法塵 豈非緣生是故外道無常善男子 無生
不生若是緣生即是生滅三結正是一道 理佛不生不滅
以是善男子外道 第二外道 其所不見
三寶真理有所 即真凡夫第二文殊 第八復次大地形相衣服
一切有為第三 善男子有為第三 色心明心無常
無常總有三聚梵行色法 色法色法 聖行白四羯磨然後
不然無色乃是中道 有為白四 然後不足中道
何者有漏闡提不信 小乘有漏無漏聖行受戒作為何等
不許有無 爭論答數 無色不同爭論有無
作者不計無色 有無作者不定爭論何以數人心王心王
色有十一五根五塵五根五塵四大十四 四大五色下文十一所以然
不專一處善男子無常第二 無常無常三重 無常四重無常復次
六識六塵四相善男子 第二復次一明 第二六識第三
第四復次善男子第三 無常復次一明聖心二三凡夫三受三毒外道
凡心在家遠離在家 善男子第四 復次還有相對
一生 出沒不同因果殺生算數形相
最後第八復次總結無常 第三專念第二第四第三 讀誦第七第五修習第八
出沒皆是隨宜非凡 色法第三 無常前生無常
無常自有初生二時 五形果報名字 次第次第
間或前後無常即是第二 復次三復無常即是
即是不淨迦葉 四諦聖行苦諦 五陰迦葉
應有橫生 迦葉十二力士
多用長壽迦葉問世 梵天佛說外道 河西
即是第七四倒 說淨不復 復次善男子第三無我
復次無我 無色
色心色心 非我何故非我
心心即便 不樂緣故無常 外道復次
復次不正相對隨機不同 第一造作第四作業第一專念第二 第七三法第三第七第四第八
第六第六第五第八第二第九 第三次第 外道三結初小
後生初小 終日家業外道無益 不成淨行方便盲人
不識外道韋陀 常樂 (云云) 。文殊白佛 二明四諦二諦一諦
分別心畢竟住著 不然次第五行尚無 破著三行
聖行聖行五行五行 十功德 不然文明一發
正說領解發起 一實何以四諦摩訶 二諦希有
涅槃一實真諦希有 名為無上次第發起正說
一直如來 云何 云何文殊
文殊發起云何真理善男子我去 諸事
常住三從善男子轉法輪 境界無非常住如來 佛性虛空因果
(云云) 。善男子 二種第二更為 二眾三根
四德利益八聲轉法輪五比丘二十 迦葉跋提頞鞞
復次有所二明三法 譬如
是故是故第三 爾時文殊第三領解爾時世尊 第四迦葉中間文殊
迦葉迦葉白佛第二 何故之後 中間今文
迦葉如來 如來次第五行五行 有病行處法門二乘
聲聞緣覺如是聞已奉行 聖行有別根性菩薩次第 聖行若是諸佛世尊所行名為聖行
圓行如來故作不治不遇悉皆 法門古來不見結束 是故作別二乘根性
有病行處佛說不差 次第善男子菩薩二明 地名三明四明
五結下地初文明慧 無畏法雲 所以煩惱通道
不然不斷通道 云何不動堪忍皆是初地一體異名何不法雲
只是一地自在往生乃是無畏 善男子菩薩第二 十地經合初地怖畏今文
意義不畏無不 不畏惡道惡道二種惡名亦復不畏沙門大眾威德
無不惡道惡名 大眾四德是故此地 無畏亦復不畏二十五有第三
出體善男子 出體名下 此地二十五三昧三昧一切三昧
其中即是中道第一義三昧 所謂三昧真諦三昧 一諦三諦即是二十五三昧
三界菩薩無畏羅漢不用二乘二十五有 不是聖行
所行聲聞緣覺境界 菩薩三界菩薩 相關二十五三昧如法
第四二十五 十五無非不同即世 二十五日光月光即為人意
不退對治如常第一義 一一三昧一明過患所謂 三惑功德三諦三昧三結
三昧初地慈悲 十法界古人全無 (云云) 。善男子菩薩如是
三昧第四 自在自在依正 須彌眾生心
可見次生諸處十界 即是十界須彌世界合十
地獄善男子菩薩 第五諸菩薩 云何高下不同中等
不等淺深 一地功德高下橫豎亦復 推倒 (云云) 。爾時
第二聖行奉行 成聖無垢 三迦葉如來
經家經家 內中大威德總論無畏體用 外用內證內外大威德
神通外用自在 總持二十五三昧三昧無所畏佛說功德具足
即從座起世尊功德 次第別圓何故佛菩薩不如
大乘佛母生子尊崇方等諸佛就道 弘教
自行自行 如來 中法五時教
十二部經修多羅般若 般若方等淨名思益菩薩般若法華法華平等大慧
大慧只是般若涅槃可解般若 年中涅槃法華之後 畢竟修多羅淨名方等
法華般若般若三明二明 三教十二部小乘修多羅 方等菩薩藏佛教不出
般若涅槃般若涅槃佛說即是十二部經十二 修多羅諸法方等方等
般若般若涅槃 十二部十二部 則是修多羅修多羅
方等方等希有般若 般若涅槃一句佛性乃至醍醐涅槃不然何者十二
大小小乘十二部 不可何故修多羅 般若長行何故般若
法華相應云何假使般若 涅槃般若則是第四五時 三教何故
次第諸佛 有無功德不如大般涅槃
醍醐最上一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