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Shu 大般涅槃經疏

Scroll 3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三十三
頂法

天台沙門湛然



[0224b07] 第六外道論義 眾生無常 六十二見不知無常乃至
知識無常 父母衣食虛偽定性所以 無常乃至不知諸見
諸見佛言 但是因緣和合無我無諸乃至 知識亦復如是梵志
無明無明過去所以現在所以現在
不然煩惱 業者有為不可 煩惱無明最為
不可不須過現煩惱 無明起身無明即是 所以無明貪愛
尊敬無間生死本際 二種無明豈非三世現在 過去無明是故未來現在即是
三世正法 法眼淨無異左右十五 日後羅漢早晚犢子梵志第七
外道一緣論義三歸 緣起不得儒雅是故 犢子論義
正義 犢子論義 正義
雙結解脫無貪善根修善斷惑
修習 出家二眾四眾一切 羅漢出家二眾阿那含在家
彼岸得度 離欲妻子五欲 無疑非一二三乃至五百
大品大數五千 五百弟子世尊 樂說第三
出家四月優婆塞 四月四月只是一時根性不同 一種不一出家五佛出家出家
修行得益二法止觀定慧 輕重報佛依法修行 納衣梵志第八外道出家外道
常服名人此間杯度 論義論義 善分初文復次煩惱
五大自性五塵 五根小兒據有 正義業行
煩惱分為初一復次因緣三復自性復次正義 三復自性分文
多云納衣眾生三界 如來涅槃
如若無常 納衣何故眾生 作善不善未來不善
行業因果 何者界外一念 何處向前不可得
如來解釋納衣因緣因緣見地更生 其中善因見天
其中數論不同數人 有身同在一時愛心即便 煩惱在後
煩惱在前在後因緣 領旨煩惱領旨總結煩惱
身故領旨煩惱第二兩難三兩可見兩難煩惱在先未有煩惱煩惱
何處煩惱煩惱煩惱煩惱 不是不可在先不從 煩惱不從煩惱煩惱
不可一時因果 一時先後一時總結三義 故知諸法不從因緣復次瞿曇
自性三復 乃至空性無閡體性如此因緣五大 一切自性復次世間
用處如此 工匠為難 五道為難自性生地
刻畫 復次因緣 不對不對
欲貪小兒初生分別亦復 賢聖在於山林五塵亦復自有不貪自性第四
三復五根五根祿過去作惡 何以過去行善今生何以
貧窮因緣第二復次可見 三復有無虛空兔角虛空使兔角二事既然
皆是自性佛言 一有鄭重三不次第有無難為復次復次何故
七難領解是故第八 重者第二何故 次第第一第二第二第三第三
第四第四第一第五第二第六 第五第七第六第八第七第二 自性五大不從緣生一切法
不從五大不從緣生 一切法不從緣生 用處第二第三
無有因緣因緣得名因緣 得名 工匠
皆是因緣 陸生第三第四
復次中有七事七事何不 [*] 正反諸法自性 二事復次全無
而今 一切法自性第三 婆羅門世間語法第四
造作自然諸法 第五一切法定性第六定則應從一切法
第七故知無性使 不解不解 善男子身為在先第四
第一復次領旨 總結不一相對 本來一者
在先煩惱在先煩惱一時 中有在先 一時煩惱在先
雙非第一在先 本義煩惱煩惱 在先所以在先相對
先發 一切眾生第二一時
一時前後第三 之一若是其所一時 不可一時前後一時 一時前後 (云云)
第二文中前後 一時之前前後一時一時 前後一時中說前後煩惱 屬於煩惱即是豈非
中論緣成有別 (云云) 。 大乘經無始不獨不獨 若一在前一則對治
故云煩惱故而有身 前後雖是不盡不盡有餘 故知却是有餘而言
非但過去先後現在煩惱 因時先後何以因果無二色心 三道三德一念五陰剎那
衲衣空無前後 三十六涅槃五十二 佛性至此不了終歸結緣只有二行
經文釋疑 第三煩惱一時前後
一時因明煩惱 火燒 不得 (云云)
正是一時因果眾生一時因果 不然不明眾生眾生 煩惱自有二種一者二者
業者 染污識 一期果報煩惱一時
便法師 其餘之中 一時因果此前迦葉
無明因緣壽命十地有漏生熱種子有漏 有漏種子在前
有漏所以 有漏即是一時因果故此 一時
一時故云眼下 同時實有因之
時而不在 煩惱在前何以 中文
因緣名為 即是應作如此一切 因緣一切法實有因緣不須如此
一切法因緣 自然無有因緣而言一切法 因緣外道二十五諦
相生因緣因緣佛法 過去現在現在一世 以為因緣
五根五大五根 如火空大可能 (云云)
不見不見 因故現見何故乃是違心不見
不見諸法因緣 一切諸法自性第五 五大地大
不定 不定白蠟五大 (云云) 。三大四大因緣
五大後說有色 論文衛世師 因緣
因緣 水大假使緣故 名為名為
何故波動名為 應有不動
既是應名雖是不得不得
因緣本性因緣 波動因緣
名為因緣 名為猶自
應名 波動 名為波動所以
風大 因緣五塵第六第五五塵外緣覺觀
善惡覺觀具足第七第六業因不同果報參差 世間小兒第八第七明兒
有緣第八第八二種無法無不 便領解是故梵志
一切法第二 求解我去 二邊中間領悟
多方唯一不定 次第道樹多用因緣 無常苦空因緣
體空中道二邊 如此經論大涅槃 因緣納衣自性
以此而後既然中間 一切處方便隨宜 次第宛然祕密
不定不定次第宛然 所以使文義分明因緣經文。 無常乃至法行成就
節目顯然修多羅 邪教邪執一切正教正義一切 小乘聖賢教行一切大乘賢聖教行
包括佛法外道 文中一一納衣 中略前後縱橫 (云云)
婆羅門第九外道論義知心 故作異說四念亦作四句
涅槃有為無常邪見 與其乞食無常
即是 節用 所以 [@] 應門說文 [@]
下作說文 八正滅盡以此 眾生修道滅盡眾生至理
眾生無盡是故即是 善哉其中已久 賢劫 (云云)
以此外道 不許 反例諸人 證果不明知道
發大心小事不須爾時世尊第十外道有人 不止化外付囑降魔
付囑說經付囑阿難降魔 正法天魔外道降伏
自恃顧命阿難來得 化外何者大慈無量 當時使將來所以顧命阿難
付囑流通阿難未來 神呪使二世 阿難流通傳法
得道將來歸正化外 流通顧命阿難二更 論義正命阿難初文
付囑 顧命阿難所在 阿難
眾說神通眾說 即是論文伽羅梵音不同 中魔佛法正義
阿難如來 異義不信若爾云何 十二因緣四緣四諦以為
惑亂三觀多種無常無我陰入三毒七方便 不淨觀四念處法頂
一者二觀苦集三觀 五觀一切法世尊阿難比丘
二明阿難阿難而今受眾二義一者 神呪方能降魔二者阿難不在
如來顧問文殊往復 河西阿難所以一者外道所以阿難
在座二者得度 四者阿難五者 阿難爾時文殊白佛第二
釋疑菩薩流通從何因緣 何為顧問爾時世尊文殊
本緣現前 本緣即是如來 侍者本緣 (云云) 。文殊師利阿難第二
阿難 不可思議希有毘舍浮佛七佛 如此
第三菩薩流通 重任調伏眷屬付囑阿難 侍者多聞最上所以長壽
不堪菩薩堪受阿難菩薩 三義一者實行不堪 二者大法弘宣不堪
文言受持堪能下文 阿難不知菩薩宣說深義 理即菩薩聲聞自有
不堪從弟 不復聞者 菩薩流布
居第菩薩是故佛言 菩薩流布二者佛法之中 [-+] 外道弘經
通教利益即是大智結集法藏其事迦葉 修多羅阿毘曇優波離出於毘尼
即是律藏文殊師利彌勒阿難 大乘文殊彌勒即是菩薩第三 外道別有菩薩名為
普賢文殊文殊師利阿難 第三正命阿難三義 文中唯有天魔應有
一佛文殊如來 文殊奉命四魔發心阿難致敬 一佛文殊阿難
不同總持能持能持 正法邪法辯才 梵音持名
五事爾時 世尊即便之下如來名義 經本不同
以為 下風 當作
[/(@(/))] 。說文 金光明經陀羅尼淨地
十地菩薩之一即是 第十擁護十地第十菩薩若爾阿難乃是十地菩薩
擁護不畏 師子圓教一生十地 未免如是阿難
意思可見 菩薩煩惱怖畏 故人其事
法身無所畏應身如來 菩薩爾時文殊
第三文殊奉命魔王第四發心文殊阿難第五阿難致敬古來 三寶四諦
三空勝行五鬼 稱為能持不生名為 觀音南無佛達摩僧伽
種種不同如此所以摩竭 三寶即便合口四諦賢愚經 鸚鵡生天空理無名
空名即便悟道成聖斷惑勝行 大品般若波羅蜜大明無上觀音章句六妙門
鬼神一者善神 二者惡神阿難娑羅 第四一緣論義
三歸緣起阿難阿難奉命三相初文跋陀羅 五通憍慢
散心既得而言 數論使 既得
憍慢散心煩惱 一地且慢自高 得名
一切智涅槃長存 一切智涅槃愛心 未盡二義
慈子煩惱 屬世未盡未必便 習氣其事數數不已
是故便未盡二者煩惱 煩惱習 凡夫而言未盡
輕者故云 未盡跋陀問訊論義 業行解脫業行即是
解脫出世間出世二事 第一佛言正是 瞿曇沙門第三
如來第三 世間沙門何故 義宗有意前來外道
所立所以自立 諸人一切善惡果報 無有現身因緣
正說現在因緣即便過去 苦樂二報現在苦樂 修道現在便涅槃故云一切眾生
苦樂果報不由現在業因過去 現在未來沙門 四佛邪說
正義邪說四重假設我相皆可仁者 第二文中富蘭那
下文 利根聰明而今富蘭那 假設那是六師邪見
業行假使富蘭那 苦因 因果隨緣不定
得中 樂業受苦行善樂業 地獄獲報人中即是樂業
苦業即是苦業 富貴苦業樂業 不受
捨受即是苦樂隨緣 不得故云不受 超然
仁者第三正義仁者業因第二解脫世尊調伏心下
第二自陳佛言云何第三重責世尊思惟第四 外道六行
佛法弟子無常 空無不淨 亦作應觀欲界無常
無我而今無我以外 修禪出離無我 三界煩惱涅槃
佛言云何第五如來調 涅槃涅槃無想 調心三界思惟煩惱
涅槃其中 後退定作所以然此外道本欲界
發誓殘害退 以為涅槃邪見 世尊云何第三
無想二時得益 悟道悟道 無想
實相 云何第二廣說
中文真實二義一者真實智煩惱故云 以此
第一義諦第一義空涅槃 師子吼今文真空 第一義聲聞菩提
菩提古來三乘文中 三乘第一義空三乘 例如三獸度河水深三乘中道
無上菩提辟支聲聞 菩提菩薩第二時眾 一生實相生法十地
大士以為一生九地則是 法華經跋陀羅第三 悟道應有付囑未盡
可哀得度因緣如來滅後得道不一經教滿足 不遇如何居士請僧涅槃
囑累品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三十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67 大般涅槃經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