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 Guangming Jing Wen Ju Ji 金光明經文句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二 ()
四明沙門知禮

[0096b12] 復次五戒事理偏圓五戒該攝淺深論事偏圓 殺戒
事理行者 方名初心具足戒明體 空中觀望
諸法無非中道世相論理 殺戒人天故云 因果種種不同作下偏圓得失
人天持戒 防護牛馬若非 杖策作意
二十上方人道肉眼 持戒功成任運成性 河水自然注入淨戒論定
歲數第六 法佛可知三乘初二涅槃經以外
如來制戒 之外無著 大乘方便
變易壽限七百阿僧祇劫數之後 在此塵沙惑得法
二乘初生慧眼菩薩別教次第三諦 假觀自在無常
無著便 乃是具足 初地華藏
佛眼是故名為分得五眼 慧命屬意 壽命
果分滿不同 別教始終菩薩始終皆是佛法故稱
得意 眾生身命輪王所以 明理
明理不解 諸法谿
別教三惑三科 實法差別 稱為毀傷
假實全體生滅如斯 不待殺戒至于妙覺
名為成就智慧常寂光滿依正 無生湛然 五眼具足
六根互通略舉耳根自在十界 自在因果 得意事理
不解法門慈愍 解釋三教菩薩不能 普門法門成就觀音
無緣故云 得意二相 大經聖行佛說本生國王
愛念大乘時世十二年事婆羅 發菩提心婆羅門不信 謗法
梵行品佛說慈心一子地迦葉菩薩一子地云何婆羅門 佛言愛念惡心
羅門命終阿鼻獄自知 地獄三自謗法 大乘命終甘露
壽命 壽命云何法門 無緣
明理不斷 故云圓教論斷不斷 二義同時六即不斷
之一二義 煩惱菩提生死涅槃不斷
在其中大乘經圓頓 名為故云 煩惱以為樹神劫火
大論三十譬如大樹 宿鴿澤神樹神答曰怨家
復生是故 如是二乘
菩薩大乘滅佛 今文劫火大論第二二乘三毒
如草薪火不盡火力三毒無餘譬如劫火須彌山一切 無煙佛智
生死涅槃論斷得意 持戒 一切塵勞如來敵對
佛種虛名事理 殺害法門故殺法成得法
長短自在 真因分得究竟 人天近事別教次第是故
此等修性不二通達圓實 一切無邊深遠莫測 逆順十戒之中
不下 復次事理犯事 可見理論阿含經人天
淨名菩提攀緣 偏圓得失人天
人天可意 果報有漏猶如 菴羅童子見思
美食毒藥害命觀智 不甘歡樂云何 凡夫持戒經文四姓
毘舍首陀婆羅門剎利人中四姓三界貧窮 持戒可意
流轉中一有漏 因果具足三障見佛天中天 第一義天捨離
貧窮困苦諸天捨離二乘 四諦身等
厭生死苦涅槃小名大名涅槃 有心既有
無所得不與取豈非 即非煩惱智慧 火成涅槃非時二乘取證
是非不待法華涅槃 取證敗種苦果 修道滅盡大乘
生成無盡 求法中論諸佛空法 有著諸佛身長三百
金翅鳥以為二乘空無 三昧身長三百二智 無為
死苦辟支等於 二乘方便 聖位死苦學人無學死苦
無為擇滅非擇滅虛空 二乘擇滅大品 大論金翅身長三百由旬
須彌未成 閻浮提中道 不能自舉菩薩二乘
二乘二法不得大乘 飢餓大力功德 有無起見瘡癬不見三身一體
圓頓三賢聖眾 菩薩次第學道 次第中轉三諦
是故逐一取捨生死 生死名為建立 生死出界名為
名為如此豈非屈辱諦觀 不與取取捨
名為貧窮困苦別圓 起信 苦果不能初心
使義天捨離二圓得意 究竟不與取
不受不受四邊不受不受不受 不以妙理是故 諸法實相諸法不出眾生依報 正報逆順二修一一
無非中道實相 不獨四句絕境 能所不受不受
初心實修不受 不受名為大菩提一切
可取如是 貧窮困苦 思議第一義天相違經文
諸天二圓得意法門所謂 名為逆順自在亦作
今文 菩提無有 自取故我不與取
究竟究竟取得 重擔譬如大地荷負重擔一者 大水二者大山草木四者眾生菩薩
正法住世八十一切眾生如來 大山惡人毀罵聞悉能忍第二大水無緣國王大臣
如來藏下劣堪忍演說第三 眾生邊地不得止住 第四草木四事
似喻四弘而且 三不淫戒事理事理 末代
乃是涅槃持論 心觀名為染法方名 種種理觀偏圓如下
偏圓得失人天 譬如大眾滿二十五
經由傾覆隨之盡心 五欲不貪二十五二十五
無常今文凡夫持戒 三塗割捨未來 初六帝釋
法攝五欲 意生四禪有頂豈知長壽八難中一
二乘小名知苦斷集 修道調四方四維八方
人天四違苦樂 二乘大名 迅猛壞劫風起能破須彌界外
五塵二乘大論迦葉迦羅 不能八方不能須彌 三界五欲不能
菩薩淨妙五欲不能菩薩菩薩圓成中道 十行退
旃陀羅乃是西 屠殺惡業 以為標幟以為
猶如人中二觀 便道中無明 畢竟
欲法別教十信 迴向二圓 諦觀一心
見思染心即是 三諦 二邊
中道三諦三觀一剎那能所 愛見 諦觀明見
菩提順道 三諦 畢竟三諦不少三觀
經文。二圓經意就位 初心佛戒
實相因果云何 莊嚴莊嚴二圓得意 既得本性法門能行
菩提 華嚴出事染相 菩薩愛欲
然後欲法入佛 犯意無染法門 得名令眾生
悟性得名 應作說文 故云
大論第七譬如執事比丘舉手 唱言寂靜 復次不妄語
問事妄語重者乃是聖法知言 法門證得證得第四自知上人
故此妄語增上慢妄語內心 增上增上慢 比丘比丘尼究竟便無上
菩提增上慢未解 三教各自名為妄語 偏圓人天
妄語三塗 人間凡夫不覺 橫生猶如世人合當
全命之下 病者加之針灸針灸病故八苦
如是大經凡夫外道 自高打鼓 四見文中色陰
即是 大我 有色六十二五陰
四見二十三世六十其所 斷常二見六十二無實 諧謔故云戲論戲論不見真空
口過 兩舌邪惡理即惡口 綺語諸見
妄語其實二三大經嬰兒 嬰兒啼哭父母楊樹 嬰兒
便 木馬嬰兒亦復男女 如來眾生
十三常樂我淨端正自恣宮殿 欲樂眾生聞已作惡作善 三十三天生死常樂我淨度眾
方便天上四德 鮮明楊樹柔軟木馬
非想煩惱細心 三行法行
解脫行法三昧 如法十慧慧根慧力二乘 出行瓦礫用大
眾生 小乘究竟瓦礫便真珠
滅度安隱猶如歡喜未盡 變易佛道 一切
執著三毒便解脫是故 聲聞究竟其實一切解脫淨名對法華文妄語
結成妄語三佛菩薩行相佛說 四門一實別人根鈍一門彼此 妄語諸法實相離言說相
心緣法體多少豈可 一二 二圓得意
心口空有皆知 一門三門
是故如實如下 心口明心諸相內外 約根心法約法對於
此等內外雙非四相 不以四相解脫性空 四相二空通教
四相不出 全本 二空解脫如實
口稱約法四句 不出本覺以此真空畢竟名為 具足緣起不實成雙
無二雙非 三句一實一切不實是故四句一切一句
無餘一言本覺真實是故 四句得名如實 與果法華作證
真如一句 妙音髣髴口密 大能如實諸眾生
二圓得意 示意故云妄語法門乃是 巧妙妄語
冥合一乘無有三乘差別 分別諸眾生究竟 出生三車三車
嬉戲之子火宅無常樂說常樂 妄語法門 利益諸法無行經文殊
不動法門空中天子世尊文殊名為無礙不二文殊 天子汝等相分不見
諸法貪欲如今天子性善法門文殊且別 豈非性善然後證得
文殊圓頓具足善惡無非 法界三毒自立三毒 不異皆是方便
一一句妄語雖是妄語 皆是法門權假便
不飲酒事理 人天人中
三十六沙彌戒大論三十

() 裸露 ()
() 事業 ()
() 父母 ()
沙門婆羅門 () 伯叔尊長 ()
不敬佛法僧 () 賢善 ()
破戒無慚 () 不守 ()
親屬 () 行惡善法 ()
智人不信 () 涅槃 ()
命終墮惡道 () 得人 ()
三十五  大論

[0100c17] 五百梵網經佛子自身 酒器飲酒五百何況自說故云發出
滿左思 滿今夕 合併滿
三國志尚書郎 沈醉禁酒校尉 聖人太祖太祖
將軍 賢人吏部釀酒後夜
明旦吏部自署酒徒酒徒自號 酒徒皮日休自號之類三國志
太中大夫博學奇志嗜酒同類 百年見取酒壺竹帛
其事竹簡 未有後代史籍 竹帛古今古今
應作作者滿 酒徒酒壺尚書酒誥君子
應作 過失而是三界
明見釋論 南天竺爾雅
二三總結二乘 九十八使者見惑八十八思惑 四住三界合為住地三界分為
住地無明 四住無明 大經
歸還二乘 哀歎諸比丘凡夫流轉 無常小乘無常想 二乘真常無常
故云合作世間下文 四倒四德其二互相菩薩 道觀不了別教
無明十二佛性不了初心不知即是法界佛法 菩薩行佛性不了如下
五事見性不得了大船大經 故云不了一者別教
圓教第二不了二者 教理得意失意失意 如來藏止觀十六
如下 邪見中正二圓明示行相得意
得名醒悟果德 不了第六識心 如來祕藏肉眼永不改觀
牟尼妙德谿 修性不可圓伏 同居一念
大地草木日光 人事輕重等持 念念兼行方名究竟二圓得意
大智大智 因果是故名為飲酒法門真空 相如起信論真如二種如實空
河沙煩惱相應如實不空 河沙功德無有護一切無礙不空河沙十法
圓融法門佛界 變化五道宣揚哮吼酗酒大悲能事
波斯匿云和飲酒 末利嗔怒 國中唯有無人
末利辦好沐浴 莊嚴身體妓女 遣人
以此五戒六齋一日之中二戒八戒之中中食香花作倡飲酒妄語 破戒佛言如是
大功德何以利益未曾有經 酒肆淨名居士皆是 法門得大自在
不可無性無緣 善惡逆順
要不不窮善惡 不二諸佛有所 觀心釋論理豈不觀心
開解五戒一念 何為附上
四諦發覺四佛五戒 可觀五佛如此二觀五下 戒體五戒實相發覺
豈非五佛實相五境 五佛實相無相 五戒所謂
無緣 無染真實明了今圓行人三觀乃至三觀
如此同時得名 實相不已本覺全體始覺名為 名字五觀已去二次
煩惱障經文。上下對上 對上對上論義便 故云便二報
十惡 煩惱如何分別數人輕重
決定發動報名煩惱決定 決定心發動名為業者星等
外境業障星等乃是 之前業障作業宿業豈非
對上二障是故 是故三通 通論可見別論見惑
我愛二惑三毒 不遂愁憂三毒不遂愁憂記錄
不能見思後說 云云業障節經 惡報
其事業障 略釋經文。別有五星二十八宿
一方 東方蒼龍宿牽牛 北方玄武七星西方白虎
宿七星南方宿四方宿宿分野周官分野 兗州
豫州幽州牽牛婺女楊州 青州徐州 益州雍州七星
三河荊州火星漢書音義 孛星彗星長星釋名星光 稍稍
故云左傳凡人天水 風雨外道 經書蠱道乃是毒害
聲類害人說文 楞嚴 理解乃是自心三毒
千萬法身慧命 醜惡形聲見聞 不適令正
明相表示 王法 二行行者
禮記卜筮所以 嫌疑猶豫竹篾 竹篾
卜筮應知惡報 罪報 卜筮何為春秋熒惑
雖然 宰相宰相所以國家寡人
飢民餓死至德熒惑 延年二十
熒惑內觀法性 生佛自心慈悲法界 不滅文明方法
方法第三能破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二 ()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二 ()

四明沙門知禮

[0102c21] ◎初三 三障二行能破 即今釋一行
以後一行結成成分便 節經空也 釋經
釋經三句般若智慧 不自在清淨解脫
三句至心甚深行處 此處至心三業表法血肉不淨
栴檀香木大經 見佛我見世間 不見栴檀
栴檀我身栴檀即是 三業三德修得規矩
孟子大匠規矩 下行三德如何 三障結成
釋經經意 今文寂滅涅槃梵語涅槃 三德故知寂滅三德
成德三業金光明三德 名字觀行相似名為成德方等經
成德 流通明教疏略三明疑念 壽量品三佛難思
法佛無身壽量報應 不可說一切法名字言說 隨順眾生得益因緣
名相非唯應佛立身壽量 須知三不一法 三不一法有無法界
皆是悉檀三身 三身三佛三義 分別據理分別
本覺始覺 應用一往以次 聞者三身
法身法佛始覺本覺法性 一覺故云法性
馬鳴歸命三寶佛身相等 法寶身等非分變易質心 乃是常住五陰以為
無相不可說眾生法身二法 色心和合壽命 命根
壽量無不文義雙非 法體二邊報應立身
壽量名字忘情二報 修行法華證智
慧光無量涅槃斷德 大般涅槃如如釋義修行 二種乃是始覺本覺
境智不異名曰如如如如菩提如如 法性如如
猶存際畔 水乳然而 本覺二法
壽量中一一言法身非身 有分報佛分齊
非身非有非空中道法身 本覺始覺 三量雙非
應身應佛 三量大小是故 二智
不覺一如故云 故云大用水下上色水銀方能 (去聲) 一緣
功德功德合水法身合金處處應現塗色 報應下單應身
受用金明 受用常住對於生身無常是故非身生身
有分名為非身分齊 非身般若佛說非身大身大身 他受用身分齊
有分無常 事業二識二識起信論
事識分齊應佛業識分齊報身行者應知 無量無常同居
他受用身 便土人別圓所見 生身報佛同居四教別圓
報佛法華常在靈山華嚴說法 未來際大乘相見法性 故知無常
同居凡夫 二義受用名為其他受用對機
因之名為差別逗機 隨緣參差長短壽量 同居無常應身
事識空見 無常業識不空見者即此無常 全體無常二鳥
無常八相 七百首楞嚴三昧經 幾何東方三萬千佛
莊嚴照明莊嚴自在王 釋迦如是知者 阿僧祇劫白佛阿難
釋迦異名見長七百可數阿彌陀人天 無量應佛應佛皆然
三身應身長短豈不 彌陀釋迦 大論第三十釋迦
清淨國土阿彌陀佛阿彌陀 嚴淨釋迦文佛三十八 此間閻浮釋迦
涅槃二十二西方三十二 河沙有無所有莊嚴安樂世界 出現隨逐
據理三身 不分修性三不 別異
法體一法成就 修性其三
全修在性能詮 引文。經文 法性深法於是金光明
釋迦牟尼三字報應三身異名一法 理即三身三不
縱橫名為釋迦牟尼大經 大涅槃安住如是三法眾生入涅槃故知三身
見佛三佛 玄妙二字標題 應佛
八十應有四佛 無量無量非量 無量
偏題偏題而今 偏題壽量二字能詮 報佛報佛
壽量二字有無便便果德報身品目報身
任運成就是故二字正在報身 報身四佛長壽 使智圓三身
三經壽量正在報身所見舉報 三身從此一下
大師講說 一時名義是故 亦作
引證引文令人還源品題
三身壽量法性金光明 究竟解釋 三身壽量應身
因緣感應 因緣報身 境外名相能所
境智 名為相應相應無際 法身
不變去來今 度量雙非度量度量
多少不知 不思議大論不思議 決定不可說
決定不思議雙非如此 常久多少長短不盡非分滿不可說
顯示境智雙非 壽量難解二義
行人三佛分為應佛 二義第二報佛二義無分別 全無覺知心體本來離念無分別
離念全體覺悟有分境智 究竟相稱有分境外 無分別境智以此二義
報身第三法佛二義無相 顯德是故引證 應身二義
二義虛空無量 無相無念證法二義 無量
證法應身斷滅安能 不曾顯示三身 證法大乘對機
應身二義 婆羅門如來舍利 願求八十
王子王子婆羅門 福報證法報身法身不知
略舉難思 難解云云還源 報應金光明皆是法性
優劣以此正用 法性金光明 一切三法便流派壽量三身
作別解故 法性多利 句法
法性第三 時常默默時常四德 損益法性
一切解體金光明 豈止三身三字一切法從不既是
二時妙理學人云云疑念正品
節經 出處出名菩薩 道心能化故道
三教出名 釋名相似相信
別教三賢初地 上方真信圓教便真信 名為本業瓔珞經
因位十信十住十行金輪瑠璃十地摩尼等覺斷見 下文
上位 普賢等覺高下難測
覈實高位無疑 權實發起 佛地實行二法法華
皆是彌勒懷疑菩薩菩提故云未了本性菩提熏心 菩提斷見無疑
中道安得 二觀人名觀法王舍城便
善惡無記能所不二人法 二空大涅槃死敵名字初心涅槃妙覺後心
究竟初心住處後心 歎德科判 二重云云
普賢供養供養 大經供養中法 最為第一供養窮盡法供養
無窮盡觀行無明一念全體 覺心供佛 可見二種種善根
本覺法性始覺名為種子 種種可知善根法性 定慧不動名為五根
相似增長增長 三事三輪 機智光照
教法楞嚴增長楞嚴 般若法性 二修照發
增長得名 成德三從 疑念節經
由於九十 乃是方等 靈山
本誓不生 因緣三性因緣通論 名為同在理性
今文云何名為 因故 就此因緣疑念
正因因緣壽命正因常久以為豈可無常
八十因緣 十三下方中方 應化是故外事
中方四德智者 四佛 不知表意相若
表意三身四德 短促疑云正生 執教二執
能詮長壽因果 道理文義可見 經文因緣
正性 長壽 既是即是
前緣因緣是故前因 二十解釋十善 因緣十善
標示 行相 差別
自行放生 施食 方便勸修
梵行妄言誠實綺語質直兩舌和合 諍訟惡口常行不貪不淨觀
心觀因緣觀自修 十惡十惡 因緣
善因 本緣資助慈心 行善因緣可知
總有因緣此等結成 疑念五乘十善因果淺近
方等經 世間人天 明教
行相五乘 命根甚淺 五乘因之魔羅
害人出世 二三二乘三事菩薩
不能三輪體空六度 通教二乘五通菩薩說法 體空六度二乘
別教菩薩圓教菩薩 命者初心佛界二圓 逆行逆順
差別 長壽五戒 三教行者
心行不能上下 人天圓教所有 不成一切
因緣故云 引證一一眾生無量壽 疑念二明施食
權實二明 輕重依報正報 明法權實流水未來
施法世間人出世三教 菩薩菩薩 令正因果種子
大論二十二國王不可救護使不死以下
人天三藏 圓教大乘 圓頓法如
美食煩惱 緣故四德 四十一弟子分得如是
一一因緣 疑念觀行無明貪愛 一切煩惱子孫父母不能
名教 全體明淨不可得虛空 心數
明淨行善觀心一切法 三身己身己身骨髓
己身不解 己身己身取法 非獨色心
不能解法 己身須知實相為己釋論實相戒定慧妙善
骨髓一一皆是實相 宣說實相二邊中道
無相 如此說戒方名布施法身禪定
無漏一切禪定實相無記化化 神通滅定十界威儀 故云
使 即是本覺始覺
合一二義 三學大師六度 骨髓血肉方整
三學雙非說戒 雙非豈不 說理實相分別
乃是微妙善心 結實 七方便飢餓眾生圓頓之外所有法門
名為飲食即是 不語三教菩薩別教六度 中道己身是故真諦
法華示教利喜大論五十九 人生涅槃三乘六度 惡行善法退
說法引導其所讚歎以此四事莊嚴說法如來 疑念飲食
節經至心至心 同源欲念
二觀心下念佛觀心念佛 種種功德虛空 疑念二明機關瑞相
分文 發信真因究竟料簡作者
雖然 發起諸佛故知
二分 十因十地一地 料簡
二種 普賢妙覺瑞相 十地十信便法雲使普賢
初地須知一一地中 十信十功德等覺後心十德前後從容
節文 尾音 意謂可以文彩評議
不可行相故云不可 十地功德此地大凡無明境界
廣博華嚴十度對地初地互具十度
屈辱出眾行者督率至于高座 精進皆可
階位 云云六度十度開合六通 十度中有願智
通力出力根本定 般若有道種智方便一切種智 一切智般若復次
一地功德一地功德 初地 明了陰功覆蓋五陰
智相明了雙非二邊不為 自然二邊由此 二邊本來任運現前不得
有所當局直下 無常離過而已終歸大覺河沙 自然莊嚴二嚴三智
一心自然廣博三智 今日 三諦一地中一
行者應知 修證能所 慈悲一心境智慈悲
使慈悲 差別遍滿一切眾生三科之內 高座四德法身解脫
般若三德互具一一不可思議 究竟 四德即是三諦以為
修得四德即是三智以為放大下放 自行諸眾生下雨
華表四辯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用法 樂說無盡無不華表文字方能
妙理天下天樂四攝布施愛語 同事四攝雅樂樂於 天下表法一心三智無法
不知義天 互具現識見聞覺知 初地法性功德不可窮盡
法性顯德使諸佛不能 相者經家略舉應作 梗概粗略初地餘地
皆然復次 一地初地自行 功德自行因果功德能所
法華 自行以此法身 解脫成位成佛三法
自行因果境智理性論法無缺 後五感應說法
神通天樂具足可通對於眷屬利益二種 能所初地餘地一下
現相 一切不該一切 十法界眾生
不異迷悟證悟 理性十界名字 念念觀行六根遍照名相
應名究竟 十界體用眾生十界 十界一切十法
三世間假實依報假名 眾生世間實法色心間隔五陰 世間正報依依差別國土世間未曾
本分圓融 華嚴灌頂菩薩所得功德 一塊妙覺功德四洲
自若三十世間一一究竟清淨自在未曾 國土三世間三德便 國土假實國土
依法國土實相滿眾生釋論眾生無上始覺 人空法空眾生世間般若滿
釋論無上涅槃 獲得受想亦復如是二執 自在五陰世間解脫滿
須知三德三世間 可知實相 實相無相究竟故稱
實相圓滿。◎默念 分文歡喜初見歡喜默念
一切 不疑 不下
默念可見 分文五蓋
未解 堅執疑念 心受例如
見惑真諦見道真修 獲益 大用八十
全體大用以定 法性釋尊淵深長短 測度三智真信真智具足
知能度量三不 三身所思 釋論引證所有
必當疑惑是故四佛三不疑念何以 法性
分明菩薩生法 權實法性方便不居 不在如來
深廣法性菩薩所行清淨 釋智 難測
所知可知 語者如來壽量 所知無常天台
常智無量常智究竟無知具足全本成佛本性 無常不解佛智
所知無常三智下令大用無知 法性法性用具發現 釋智大用
可解時下釋經 前後二時經解 略釋時眾
八十三身 而已神力有緣 益處豈止
宣布二眾 四眾 四眾影響諸佛法身大士
四眾名義法華 天龍華嚴
無量婆羅門懺悔 無邊眾生靈鷲鬼神 三相常情
以此舊譯便天龍 經部法益異法方等一切 世間合該十界未曾有出現合於
三德而且二乘未可 同法通教利根三身 法性與其不異
般若方等判教屬於 十界稱為未曾有出現
四句一乘二乘 三乘四乘 戒體
穿人天 無著自在具足以此名為戒體三觀
五乘人天其二名為不動 不出善事三乘以此 四教入理深淺煩惱
出生得名三乘緩急四句人天 聞法惡道
諸天嗜欲皆是了知有權
宿世修習四佛 不同應化長壽 不生宿別圓四佛
一身一智雖是難思權實緩急 之中實行有權權能
近因故云記者法華 淨名止觀云云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二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9 No. 1786 金光明經文句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