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Dasheng Ru Lengjia Jing 注大乘入楞伽經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七[0480b24] 復次大慧愚癡凡夫 (至) 清淨真實離四句法 因上偈言彼無智非智。是名妄見者。欲明愚 夫不知如來如實宗趣法。及言說法。故為無
始虛偽惡邪妄想之所幻惑。故不能覺知自 心妄想。明菩薩知此二種法故。能了自心妄 想。是故次明如實宗趣法及言說法。
[0480c01] 大慧白言如是如是 (至) 為說種種諸方便教 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是如來隨眾生心 差別。以方便故作種種異說。言殊契一。詮旨
兩亡。可謂言說法通也。
[0480c05] 如實法者謂修行者 (至) 諸菩薩摩訶薩當善修 學 言如實宗通法者。是諸修行者。於自心 現量無妄分別。不墮四句。超越心識。自覺聖
智所證境界離妄因緣。及能所取相應見相。 外道二乘智不能測。是故名為如實宗通法。 故結勸諸菩薩於此二法應勤修學也。問言
說宗趣二義前文已明。今此再說豈非重繁 乎。答前約三乘。此約一乘。又前即先宗後說。 此則先說後宗。機感有殊。故非重也。
[0480c14] 爾時世尊復說頌言我說二種法言教及如實 教法示凡夫實為修行者 教法示凡夫。一作 說者授童蒙。言凡愚無知亦如童蒙也。如實
宗通不是言說。故為行者。
盧迦耶陀品第五
[0480c19]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世尊何故作如是 說 大慧因上佛言三世如來有二種法。謂 言說法及如實法。即是有言說。故舉佛昔說
盧迦耶陀呪術詞論。不應親近請問如來。此 教既有言說。彼教何故作如是說也。盧迦耶 陀未尋正譯。即外道論師也。
[0480c25] 佛言大慧盧迦耶陀 (至) 輪迴諸趣永不出離 謂外道所有言說法。但飾文句誑惑世間。不 如義。不稱理。不能證入如實法。自壞壞他。永
不解脫。
[0480c29] 何以故不了諸法唯心所見 (至) 生老病死憂悲 等患 何以故者佛自徵也。不了下釋。是故 下結。如文可知。
[0481a03]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 (至) 以彼能作生苦因 故 言帝釋福智俱勝。猶被世論弟子現畜 生形。以文詞惑亂。而況於人。是故不應親近
者。以彼世論能為生死苦因故。
[0481a07] 大慧世論唯說身覺境界 (至) 亦不自知是惑世 法 明世論言說。唯說此身見聞覺知虛妄 境界。所有百千字句。後末世中。分成多部。皆
出於盧迦耶陀。差別因相。各不自知是惑世 法。執為勝解。
[0481a12]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 (至) 世尊亦同外道說耶 此難如來亦說世間種種言詞墮於世論。 非自證法。若爾亦同外道言說耶。
[0481a15] 佛言大慧我非世說亦無來去 (至) 而解脫故 佛答我不說世論生滅法。不同外道墮妄想 中。外法有無覺唯自心。離能所取。不起妄分
別。入於一心三解脫門。證如實法。
[0481a19] 大慧我憶有時於一處住 (至) 是第十一世論 如來舉其昔事廣明世論。言一切法梵天等 作也。以先問故答言初世論。再問故答言二
世。後四合明為六。又以前六後五為十一也。 瞿曇者。佛祖姓氏也。義如別說。
[0481a24] 彼復問言一切有記耶 (至) 汝之世論非我所 說 虛空涅槃及非擇滅。此三是無為法。餘 義可知。皆是外道世論。非是如來所說之法。
[0481a27] 婆羅門我說因於無始戲論 (至) 何況而說作與 非作 佛說一切法。因於無始戲論業執諸 惡習氣而生三有。愚夫不覺。唯是自心妄想
所見。執取外法。及外道說我及根境和合知 生。佛非如是。謂知一切法悉虛妄故。不得說 有因無因。唯依妄念能所分別。假施緣起。本
無實體。非執我者所能覺知。又涅槃等亦但 數有三。況說作與非作耶。
[0481b06] 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 (至) 分別外境皆是世 論 無明愛業為因緣故生三界。及一切法 皆入自共相者是二乘法。乃至少有心識。流
注不盡。俱世論也。
[0481b10] 大慧爾時彼婆羅門 (至) 義理相應非不相應 婆羅門言。一切外道所有詞論。種種句味。因 喻莊嚴。莫不皆從我法中出。悉是世論。頗更
有非世論不。佛報言有非世論法。非汝有者。 故非汝所許。非世不許也。雖離言論。亦假種 種文句因喻莊嚴始可悟也。故言非不說種 種文句義理相應非不相應。
[0481b17] 彼復問言豈有世許非世論耶 (至) 非汝有也 言以不實種種外法。虛妄分別生計著故。不 了皆是自心現量。故不能知非世論也。起信
論云。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 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 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
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也。 能於自處住。不起有無妄念分別。是如來法。 非外道所有。
[0481b26] 婆羅門略而言之 (至) 皆汝世論非是我法 明 妄識計著去來等法。皆世論也。
[0481b28] 大慧世論婆羅門 (至) 若能了此分別不生 言 世論者作如上問。佛如上答。尚不少覺。自謂
聖明。不辭而退。反作念言以如來所說為非。
[0481c02] 大慧汝今亦復問我是義 (至) 唯得財利不得法 利 此舉昔答婆羅門義。結酬大慧所請。
[0481c04] 大慧白言所言財法 (至) 戲論分別常斷二邊 言財利增長貪愛。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應 親近。法利蒙佛灌頂。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故
應親近承事供養。
[0481c08] 大慧外道世論令諸癡人墮在二邊 (至) 應勤觀 察 外道計五陰不從因生。故起常見。計造 色滅不能更生名斷見。如來所說唯是自心
現量。不見生住滅者。此二差別勸勤觀察。莫 如外道計執不捨。
[0481c13]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調伏攝眾生以戒降諸惡 智慧滅諸見解脫得增長 如來調伏攝受眾 生。常說修行三決定義。謂攝心為戒。因戒生
定。因定發慧。以是名為三無漏學。學是道故 解脫增長。能證實相。然戒為定體。慧為定用。 偈文影略。非不言也。
[0481c19] 外道虛妄說皆是世俗論橫計作所作不能自 成立 言梵天等為能作。一切諸法為所作。 妄計能所。如來法身真實自宗。彼不能成。
[0481c22] 唯我一自宗不著於能所為諸弟子說令離於 世論 言如來唯以一自宗故。出現於世。能 所影像都無。為弟子說令離世論。
[0481c25] 能取所取法唯心無所有 (至) 皆是世法論 上 四偈略頌長行世論計執。如文可知 然外 道邪見。雖有九十六種。並不離五見二因。五
見者。謂十使煩惱中五利使也。如第三卷已 略釋。言二因者。謂無因。邪因也。或計二十五 諦從冥等生。或計六句和合等生。或謂自在
梵天等生。或謂微塵虛空宿作等而為世間。 及涅槃本。統收所計不出四見。謂數論計一。 勝論計異。勒沙婆計亦一亦異。若提子計非
一非異。若計一者則謂因中有果。若計異者則 謂因中無果。三則亦有亦無。四則非有非無。 餘諸異計皆不出此。雖多不同。就其結過不離
二因。謂從虛空自然生。即是無因。餘皆邪因。 此方儒道二教。若約君臣父子三才五常等。 乃域中至化也。固不在言。且天竺外道。明說
三世。亦信因果。知厭生死。樂求涅槃。但真源 小差。致去道懸遠。而況專門之學。善上一身。 縱有終身之憂。而無他世之慮。雖齊生死。強
一榮枯。唯計自然。或推天命。如所謂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若以自然為因。能 生萬物。即是邪因。若謂萬物自然而生。如鶴
之白。烏之黑。即是無因。又謂易有太極是生 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業者。若計太極為因。即是邪因。若
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即計陰陽變易。能生萬物。 亦是邪因。若計一為虛無自然者。則亦無因。 然無因邪因。乃成大過。謂虛空自然等生。應
常生故。昔說小乘之因緣。已破外宗之玄妙。 是知佛法之淺淺。尤勝外道之深深故知殊 方異域。總由迷正因緣。紛然異計。尚不知三
界由乎我心。從癡有愛。流轉無極。安知性空 之理。妙有之門。真如隨緣。性相無礙。圓融交 映。涉入重重者哉。言有濫同釋教者。皆是佛
法之餘。同涅槃經盜牛之喻。不能善取。加以 水漿。乳猶難得。況抨驢乳而得醍醐。或識解 膚淺。世智妄推。或苟求虛名。習邪見種。樹地
獄之苦本。遏種智之深因。豈不哀哉。廣明異 計。如瑜伽第六。顯揚第九第十。婆沙十一十 二。及金七十論說。中百等論亦廣破之。
涅槃品第六
[0482b07]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而諸外道種種分別 因上外道問。虛空涅槃及非擇滅。是所作 耶。非所作耶。佛言大慧。虛空涅槃及非擇滅。
本無體性。但以數有三耳。故舉如來說何法 以為涅槃。而諸外道各妄分別。起涅槃見。
[0482b12] 佛言大慧如諸外道 (至) 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言非彼外道妄計涅槃。能得隨順真實涅槃。
[0482b14] 大慧或有外道言見法無常 (至) 非以見壞名為 涅槃 有外道言。作無常等觀故不戀境界。 觀成得定故。色心心數諸法不現在前。亦不
緣念三世境界。癡愛業因盡故。如燈膏盡不 復明。如種敗不復芽。如火滅薪無不復燃。能 所取不起故。妄分別不生。於此有餘無餘作
涅槃想。此聲聞涅槃也。以見滅壞分段生死。 始得涅槃故。亦同外道。
[0482b22] 或謂至方名得涅槃境界想離猶如風止 言 方論師。計從方生人。人生天地。滅後還入於 方。謂方是常也。風仙論師。計風能生殺萬物。
風性亦常。皆謂得涅槃也。
[0482b26] 或謂不見能覺所覺 (至) 常無常見名得涅槃 圍陀論師。計梵天能生一切是能覺。萬物為 所覺。伊賒那論師。所計一切從伊賒生。物是
無常。而彼是常。謂不見能所。不起分別。名得 涅槃。
[0482c02] 或有說言分別諸相 (至) 深生愛樂執為涅槃 裸形論師作如此計。不知相從心現也。又云 一類以無想天為涅槃。及以四空處為涅槃
者。皆作此所計。
[0482c06] 或謂覺知內外諸法 (至) 有性不壞作涅槃想 毘世論師。計虛空及四大性三世不壞也。
[0482c08] 或計我人眾生壽命及一切法無有壞滅作涅 槃想 常見論師。計我及諸法更無壞滅。
[0482c10] 復有外道無有智慧 (至) 作一切物以為涅槃 女人眷屬論師。計有自性及以士夫。功能轉 變作一切物也。
[0482c13] 或有外道計福非福盡 (至) 是實作者以為涅槃 苦行外道計罪福俱盡。淨眼論師計不由 智慧。諸惑皆盡。摩陀羅論師計大自在天。是
真實能作眾生生死者。
[0482c17] 或謂眾生展轉相生 (至) 以不了故執為涅槃 尼揵子論師計劫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 展轉相生。不知是無明愛業而為根本。謂一
切物滅歸於彼。而為涅槃。
[0482c21] 或計證。於諦道虛妄分別以為涅槃 僧佉論 師計二十五諦從冥而生。自然四德。謂證真 實諦道。
[0482c24] 或計求那與求那者 (至) 俱及不俱執為涅槃 摩醯首羅論師計摩醯首羅一體三分。有大 功能與功能者而共和合。墮四句見。執為涅
槃。
[0482c28] 或計諸物從自然生 (至) 即執自然以為涅槃 自然論師所計有二。若以自然為因能生萬 物。即是邪因。若謂萬物自然而生即是無因。
[0483a02] 或謂能解二十五諦 (至) 守護眾生斯得涅槃 迦毘羅論師。以明了二十五諦為涅槃。若能 受六德論令萬民安樂。安樂之性即是涅槃。
[0483a05] 或有說言時生世間時即涅槃 時敬論師計 時節為因。能生世間諸法。
[0483a07] 或執有物以為涅槃 (至) 與涅槃無別作涅槃 想 或以有性為涅槃。或以無性為涅槃。或 以有無二法為涅槃。或以萬物是諠動。涅槃
是寂靜。此二無別為涅槃也。以上外道種種 妄計。起涅槃見。具如提婆等論廣釋其相。
[0483a12] 大慧復有異彼外道所說 (至) 及以意識名得涅 槃 此示如來真實涅槃。令開悟已隨順證 入。如經自明 故成唯識論。約三乘人。本有
修顯涅槃義別。通有四種。餘皆邪見 一本來 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 塵所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
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 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 名言道斷。唯真聖者內自所證。其性本寂故 名涅槃
二有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煩惱 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無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 既盡。餘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無
住處大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 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 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
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佛世尊可言具 四 上諸外道種種異計。即是迷此本來自 性清淨涅槃。墮於邪見。各妄分別起涅槃見
也。上修無常觀。不念境界。如燈盡等起涅槃 想。即此有餘依無餘依涅槃也。上能了達唯 心所現。入於佛地。超心意識等名得涅槃。即 此無住處大涅槃也
(涅槃。古翻云無為。亦云滅度唐譯云圓寂。謂德無不具。障無不 盡也) 。
[0483b07] 大慧彼諸外道虛妄計度 (至) 汝及諸菩薩宜應 遠離 言諸外道種種計度作涅槃想。既違 正理。竟無所成。唯增妄識馳騁散亂。往來生
死不得解脫。是故勸諸菩薩應遠離也。
[0483b11]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外道涅槃見各各異分別 (至) 愚癡妄分別 明諸外道妄涅槃見。無解脫 方便妄生解脫想。人人邪解各自異趣。悉是
愚癡妄分別。
[0483b15] 一切癡外道妄見作所作 (至) 真實滅苦因 世 論言說是三界生死本。離世論言說。是名真 實滅苦之因。
[0483b18] 譬如鏡中像雖現而非實 (至) 分別則不生 言 妄想心鏡中現於境界。無實故不得說二。愚 夫不知故見有二。若了唯心。能取所取妄想
不生。
[0483b22] 心即是種種遠離相所相 (至) 凡愚不能覺 言 從妄心生種種境界。既從妄想心生。故無能 相所相如愚所見妄分別者。雖見即是無見。
三有亦爾。愚不能覺。
[0483b26] 經經說分別但是異名字若離於言語其義不 可得 言妄想分別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若亡詮會旨。妄分別義悉不可得。
法身品第七
[0483c01]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大慧因上明真實涅槃超心意識。故舉能 證涅槃如來法身應正等覺自覺性以請問。
令我等菩薩得是善巧。自覺覺他。
[0483c05] 佛言大慧如汝所問 (至) 如是等為異不異 言 如來法身應正等覺。為作法耶。非作法耶。為
是果耶。為是因耶。為能相耶。為所相耶。為言 說耶。為所說耶。為能覺耶。為所覺耶。為異此 等辭句有如來法身耶。為即此等辭句是如 來法身耶。
[0483c11] 佛言大慧如來應正等覺 (至) 何以故俱有過故 明如來法身是作是非作等。俱有過咎。故 佛遮彼過。總言非也。
[0483c14] 大慧若如來是作則是無常 (至) 非作因成故 若如來法身是作法。則是無常。佛不忍可。若 非作法。則無體性。非作因成。是故法身非作
非非作也。
[0483c18] 若非因非果則非有非無 (至) 如來所有一切句 義 若非作非非作。則非因非果。若非因非 果。則非相非所相。故言非有非無。若非有非
無。則非說非所說。故言超過四句。夫墮句者 名曰世間。故言四句者。但隨世間而有言說。 若超四句唯有言說。則如石女兒也。石女兒
者唯有言說。不墮四句。以不墮故不可度量。 則非覺非所覺也。智者應知如來所有一切 句義亦如是。豈有異此即此辭句。是如來法 身耶。
[0483c28] 大慧如我所說諸法無我 (至) 如來句義應知亦 然 此引昔權以明今實也。我常方便說一 切法無有我性。故說無我。非是無有陰界入
法之自性也。欲比法身與陰界入合。無有陰 界入生死自性。非無法身常住自性。故云如 來句義應知亦然。故地持經中明二法性。一
事法性。性差別故。二實法性。性真實故。此陰 界入諸法自性。即事法性也。如來法身常住 自性。即實法性也。
[0484a08] 大慧譬如牛無馬性 (至) 一切法無自性悉亦如 是 譬如牛馬合群。牛非馬性。馬非牛性。 馬體上不得說牛性是有是無。然非無馬體
自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