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Zhu Dasheng Ru Lengjia Jing 注大乘入楞伽經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十
[0501a08] 煩惱所得 () 修行  金銀田宅僮僕至此 十四弟子無故攝律儀戒方能
成就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一切佛法定慧不可一日 古德

[0501a15] 行者世間相與 () 豈能二執  智者無我二執我法二執
無我我法二執治道 無我二智 二執病源成唯識論外道 (二乘)
我法二種分別  二執虛妄熏習 (同事) 不待邪教分別任運
二種相續第七識 第八識自心實法 間斷第六 (第八)
自心實法  二執現在外緣邪教分別然後名分
第六意識中有二種一緣邪教 種種自心相分計度 邪教諸法自性
我相自心分別計度實法 (二執) 。如是二執分別無明
緣生計度決定 非有故世唯心 二空二執
故云豈能

[0501b11] 自心 () 皆是唯心  三界四生元始本末
自然無色界乃至地獄依正皆是唯心 如何指南有情真實
華嚴經應觀法界一切 唯心心如工畫師諸世間五陰 無法故云諸菩薩住地
善觀其所一切法其所 智慧所得境界 示現分別其所善觀
一切法皆是自心楞嚴迷妄虛空世界國土知覺 眾生至於世界眾生業果相續皆是
明明了知妄見山河 有為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復始尚無便
眾生界無想 國土緣生染法六趣輪迴淨心 可謂凡聖虛空
世界自心太極兩儀天地而已善惡報應 上帝無常天網恢恢而已 虛言

[0501c06] 三昧意生身 () 三乘一乘  前後三乘一乘 乃至種種異說旨趣
如何佛說種種其實一乘 各別相違會通 約法有無
入理佛化 異說可知是故 是非

[0501c15] 三十六 () 阿賴耶命根  能持色心 命根識相分色法身所得
現行

[0501c19] 意識分別異名 () 眾聖所行  眾聖修行真如唯心 進趣大乘方便一實境界信解
應當二種唯心真如 唯心所謂一切一切處隨身所有作業觀察
一切境界察知使 攀緣不自覺念念應觀 心所有緣使隨逐自知
內心想念非一境界有分 所謂內心生長好惡是非得失 有無無量一切境界未嘗
分別一切境界無分別 乃至非有 如是觀一切法唯心使離心
一法差別 真如 唯心無生不住見聞覺知 離一切分別故云真如唯識眾聖
所行方名觀法永嘉 上船修心必須明心尚未相應何日
習得菩提證得

[0502a12] 非有我法 () 滅道  四諦天台涅槃經聖行開成 生滅無生無量
生滅 世間因果滅道出世因果逼迫 三相遷移 (集論有情苦諦) 增長四心流動
(集論一切煩惱煩惱增上集諦) 對治寂靜即令 知苦斷集修道出世皆是變異
生滅四諦 (二義審諦) 四諦 緣生智慧 苦聖諦和合聖諦
聖諦解道無道道聖諦 四諦 大涅槃經有無 聲聞緣覺所知滅道亦復如是無量 四諦
陰入無明 即是菩提生死涅槃 中正無道
無道出世間一切諸法皆是 實相四諦 菩提煩惱集諦涅槃
苦諦解故煩惱菩提道諦 涅槃滅諦無念 造作一實諦所以八千聲聞
法華如來秋收冬藏如斯不可 拱手水到渠成自然
以是四諦同居 方便寂光唯一 四諦十二因緣名色六入
生死七支無明 對治因緣方便無明滅乃至老死涅槃經四諦四十
因緣聲聞菩提 緣覺菩提菩薩菩提 諸佛菩提中論因緣所生即是
生滅即是無生名為假名 無量中道因緣 方便苦集盡是 
非一云何一二法性 苦集輕重 界內分別苦集約根
一二不同界內苦集利人苦集界外利鈍 輕重法性滅道
界內解離 利人界外利鈍 如是 既有苦果
例如 見諦思惟 分段生死 苦集可是因緣所生
滅道何故苦集破滅能破 得名因緣生大涅槃 無明三菩提因緣
法性何故何故法性 權實是故法性根緣是故見相聞法料簡
一心四諦無不無不

[0502c12] 凡夫妄分別三自性 () 斷除清淨  煩惱見道分別煩惱修道 煩惱三乘
(無明) 。身見 邪見見取戒禁取如是十使 煩惱邪見分別
煩惱分別 八識之中五識 起初分別用意
邪教思惟有分 第六意識分別六通分別 第七末那我癡我見我慢
我愛記性第八識 () 。記性 分別 三界一種欲界上色無色
皆是記性欲界四諦 使即為四十上二界皆除 七十二欲界一百一十二
欲界上二界唯有合成十六分別總有一百二十八煩惱 二乘 八智三界四諦分別煩惱
九無間道解脫道三界 煩惱三果所知障無餘 其餘一切不斷不同 煩惱障
(回心二乘回心菩薩所知障不同二乘煩惱障) 菩薩二障煩惱障不同二乘 分位 (回心菩薩煩惱障二乘)
二障分別地前 現行初地見道一剎那煩惱初地已去自在留種 不斷何以攝化二乘
所知障大菩提第七識煩惱 還有 觀智是故煩惱障
金剛所知障菩薩道 佛地無餘由此 二障修惑佛地對法論諸菩薩
十地所知障對治煩惱障菩提煩惱所知障 聲聞煩惱障折伏何況
菩薩二障不分分別正使習氣地前使初地使地上習氣佛地究竟習氣 使種子無間有餘習氣
八識 二障八識習氣末那 種子六識現行八識通習 種子現行二障通名無明
以是本末無明起信論本末相依 二障無明六染心煩惱 ( 住地煩惱) 。染心無明 (根本) 。名為智礙
(無名住地) 。 枝末無明 (所知障) 。何以 名為煩惱無明
瑜伽論無明名相 (枝末) 。獨行無明 (根本) 。以是唯識不共無明不共
(枝末) 。獨行不共末那 (根本) 是故 入空相應 破見思惑 (四住煩惱)
慧眼一切智智能得體 方便隨緣假觀分別 種種法門無知 (枝末無明) 。成法
智能得體俗體二邊分別 二觀方便中道根本無明 佛眼一切種智智能得體得中第一義
次第一心圓頓止觀 法性寂然 一諦三諦
譬如三相一念一念 如是 一境
三觀摩醯首羅 而是一面如是 不可思議出世
並不不大中論因緣所生故知一切莫若不空
一切法莫若空無不假究竟 莫若對治 心病無明煩惱方便如此建立賢首宗
終教無明煩惱圓覺經理事二障 頓教 不可說不斷
不依地位起信離妄念 一切境界圓教不分使一切煩惱不可說體性全真
無盡重重法界諸佛心中眾生眾生心 諸佛互相是故一切一切  觀行須達無性
正斷不可聖智

[0503c14] 本性清淨心眾生迷惑 () 智者  如來能詮聖教正理如實修行
無有煩惱 賢首聖教正理發明 機宜分為 (華嚴起信論疏) 。聖教五者
小乘隨機諸法一向 差別邪正凡聖因果說理人空明法六識
建立染淨根本未盡法源諍論 名分定性二乘無性闡提 不成未盡大乘法理
成佛名為廣說法相說法說法 法相決擇分諍論終教 名實如來藏隨緣阿賴耶識緣起
一切定性無性當成大乘 至極名為 說法說法說法
諍論以上二教地位漸次名為 一門前後始終 優劣淺深頓教一念不生
名為不依地位漸次名為 不論事相真性一切所有妄想一切 法界五法三自性八識
不生 五一圓教一切一切 是故十信滿心五位成正覺
具足圓教無盡法界 圓融緣起無礙重重無盡 ( 頓教) 圓教一乘
一同一乘別教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