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i Fen Lu Xingshi Chao Zi Chi Ji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
餘杭沙門元照

[0157a06] 出家稟戒 隨行法身發趣得所且夫一識
流變熾然 興業億劫 故我如來真實大慈門將
無依使毘尼 蘊結中天五宗
四分相承六師 祖師一字 如來使垂慈群生導師斯文
時眾莫不五乘七眾僧護 提綱日用是故歷代以為然則
森羅由是可否搜括古今所見 行事不違三行
開卷一部三行三行 釋文法相事用使 教行兼利
聖智凡情寡陋 不知 祖德流通萬一

[0157b02] 往古五十指南 所立 引用四明


[0157b06] 三藏 在教有司未詳談論
(涅槃四果依法 ) 。俱舍婆沙 可謂顛倒
枉費言教 律藏 軌範正本
明證有人 他日 經略知名而已
經論不解 不得費時 無益經論
可謂不識分量須臾死去多事 (全文) 。 斯文

[0157b22] 隨機 開戶 圓音
一家立體 體用教相一者實法薩婆多部 明體同歸隨行七支
遠方便當分小乘二者假名 即今曇無德部 相同
過分小乘圓教涅槃 開會同歸受體 隨行三聚妄心
業行大乘四分 有部 大小假實 一代可見

[0157c09] 引用自古引文楷式寫經 真宗
聖教未可 不盡始末申明
正文注釋 二明 不知以後
和會異同 不舉莊嚴章句讚詠 有用徒然或是
專事浮華混同 世論借用 字體 不必字書

[0157c25] 流傳教義 名相得失 不舉至於
指使 爭鋒

[0158a01] 大體 相承或是抄寫
未詳眾說



[0158a09] 四分五部別名一宗段數 以為就此六十 二十 (第二十比丘戒)
第二十五 (二十一二十八比丘尼戒) 。受戒犍度 (二十九三十三梵語犍度 ) 。說戒犍度
(三十四犍度第二) 。第三 (十六犍度) 。安居犍度 (三十六) 。自恣犍度 (三十七) 。 皮革犍度
(三十八) 。犍度 (三十九四十) 。犍度 (四十一 十二) 。犍度 (四十二後半) 。拘睒彌犍度 (四十
) 。瞻波犍度 (四十三後半) 。犍度十一 (四十四) 。犍度十二 (四十五) 。犍度十三
(四十五後半) 。 犍度十四 (四十六) 。破僧犍度十五 (四十六後半) 。 犍度十六 (四十七) 。尼犍十七 (四十八)
犍度十八 (四十 ) 。第四十一 (犍度結集) 。房舍犍度 (五十) 。犍度二十
(五十一二三二十犍度三分) 。五百 結集 (五十四) 。七百結集 (五十四後半) 。調毘尼 (五十五)
毘尼 (五十八六十三) 。尊者根本 采集成文即為 一部四分章疏
故業四分 () 。 據說 二十犍度三分可是
(五十) 。祖師 四分 神州一統四分
一部以為受體 (義淨三藏有部 ) 。人法有序四分
云何受戒可以 四分淺深 第三教判
梵本如何 名為一度一期不定時限 即為一度如是四一
五分大同十誦律 隨時未可一概律者 統括不出三義
律者開遮 非法不定下文世法約制 不可
律者律呂 (十二月一律二氣 十四)
教相 無疑上品持律 名為對治
名為因果名為 四相不分氣候 (字書) 。
不定 三義何以分之世法比擬 取名法義辨析
故稱補闕 補闕
分為自古 不同有餘家口相傳非一 解釋必備
行事申正削除一言不同不同
屬於 引用 之下廢立
二義 刪除 戒場先後受日
二者 受日之類羯磨
發揚聖旨說戒 安居自恣 師資之類
惡補遺漏序文後說不出 不明去取
分之大小經論西 先賢使鈔引 至於
削除 前後 引文學者
戒本緣起廣解律藏 豈非聖教 可取刪去一者下文
大疏二者意中 一家如何見輕若爾說戒
道安二師豈非儀式
二師 但是
意中 二明補闕自古持律 執見至於行事適時
短長由旬大小羯磨白讀問難 臥具三衣減量 不立全無極多
詳備下房 廢興 反光
(印本) 。以往 即為引文義理 補闕下文
通通先有補闕第五 隨機羯磨律藏殘缺豈非 行事不周引文
羯磨何嘗 舊章撰述不在 如何不許章疏
舊章章疏 口授無不 行事
事相精簡善惡 上下 二行名作自行
細分諸事十二 行事五事法緣成事 ( 羯磨結界) 。住持 ()
接物 (受戒師資) 。 檢察清心 (說戒自恣) 。 (安居) 。 二事專精犯事 (相持)
() 。十四內外緣事 ( ) 。 (頭陀) 。謙恭 ()
善事 () 。待遇同法 (主客) 。日用 () 。 (沙彌) 。
() 。 始終行相無非三業鼓動方便 故云行事特異 根源正教反光不虛
世事一本 大要 犯事
分齊 問事問題 行事三行語音同異云何
成德成行莫非 心緣構成二義採摘 三藏正文聖賢
以為文體正文 其間 足下包括第十
廣說爾雅東西 之外序文 二序撰述
十門三行使一部文義 次序 學者
一言兩序 如何兩序
成文 大義前後十門 不同
並列 全無 二序
發起經家 發起反之
兩序 不同信使無疑發起顯教 二序序文比擬
十門大綱十門全無 申正三十
可通 著述能詮十門 文義二種徒然指歸
三行統攝始終教行 大要下注別名 一者世事
一本行事律宗撰述四分律 餘者釋疑疑云
何必 不決 標名
同名京兆長安 永興自古帝王建都 大言即是
律師行化亦即所生長城 云丹 (長城湖州丹徒潤州) 。祖宗 行狀大師京華生長
出世中間行狀 操觚成章
武德 貞觀初年武德貞觀 貞觀
律師更加 潤色筋脈相通乃是重修目錄 貞觀即今 (
十二無不則是) 。

序文

[0160b02] 初二 四句 難思
行相戒法所以 心思切近 兼之一句難思
無物可比非凡小心 為首高出 世間所有物豈非
經律未可 中略車轍 發趣運載
大師有所 大地生成住持道品聖道禪定城郭定慧乃至
智論 可知 王子月光如意珠
資糧良藥 無涯僧祇戒本猿猴 經律不復
非一 故云五乘人天聲聞辟支 五戒十善六度乘法
戒法 如此戒本生天 生人五戒十善
八十鈍根 善生五戒大比丘菩薩戒根本故知
五乘正在具足 制戒三乘 顯教
然則三乘 常住故知佛乘根器不同三五如是三寶
三寶一體理體一種 佛世住持三時運載 不絕何以佛法二寶
僧寶不立 住持覆滅正法華嚴具足 威儀教法三寶不斷
流入三寶必須受戒字音 中有
能詮定慧 望斷 修行次第禪定
因之建修正從故云 遺教顯教 經論住持
故云稟戒入道次第 師資上下 飲食衣服諸事佛法
住持萬代由於律藏規模善見毘尼藏 壽命毘尼藏佛法
經論 毘尼獨尊故知三藏住持
優劣大小經論戒律 經律 住持
初文正法像法一千末法 如來正法明教弟子
二十五如來大師迦葉 傳法聖僧戒律元始故云大師所謂天人十號
加大 三界獨尊大聖 安可
大師大師 () 。在世娑婆五濁 大千世界賢劫第九
歲出三十成道三乘 無量八十五十年中行化 故云在世
留意世尊處世威儀為主 金口大權影響
安敢措詞有時 始終鹿苑 差等
語詞如來滅後迦葉 結集故云
(二三四果) 。 涅槃正法 大權聲聞傳法化人眾生
二行 (糞掃衣乞食腐爛行入上根利器依止) 。三法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了義不依不了義經四法邪正末世 得名) 。二十四
二十四相承傳法 同時非一豈不 而言師子傳教
弘法 二十四而已 (二十四名字付法藏 )
如來中夜入滅 後夜不如正法像法 天神西方大小至於
經卷互相空有 隋唐五部假實 以下文中震旦
故知通語祖師出世佛滅 一千五百餘年像法是故 澆薄本體
不然利刃 爭鋒舌相勝負議事無形
不形傳教初文 西方 所以
省略通名州郡 江山川澤東夏曇延
遺教法主 穿鑿 (葱嶺) 。
真丹漢地傳教後漢明帝佛法至於大唐祖師 出世 (後漢魏晉隋唐) 。拔萃
超群 (孟子有若孔子出於自生未有 借用) 。胸襟
任意正教 傳教不出 教法扶持
三事 不能是以文中第一行儀行事
行儀安能 垂下第二 後學無知若非師範無由
第三 接續即是
典據故云三事不能 難為 言詞猶言顯白任情
照對實事是非 實相理事 通理經論軌範事相
法師律師 三十至於 經論一遍入神律部豈非
(戰國策鬼魅犬馬難為 律師南山以此未知) 。談經說理無不
行事未能可取 講解
律藏一部行事 雖是實錄年代 翻譯抄寫錯漏殘缺不了
文義如下不了 (羯磨五德
二十八不足捨墮之類) 。加以下次 味精聞見廣博
三句胸臆 (臥具之類) 。
(僧祇為例衣鉢破戒和尚四句為例) 。 不等 (僧祇大界羯磨戒場)
故云討論不能遷善故云 即是 明辨
展轉增多一見 (僧物而言無知捨墮
貿為重) 。僧事說戒 自恣一方行化立法 任情歸一
朋黨 目擊皆然故云同異 紛紜是非遲疑不決
博學方能裁斷文中初二 堪能律藏廢興 固執後進
取捨故云 不能 展轉不得
三度受日疑云 疑云受戒略舉
之類隨時大論 不明任運故云 滯礙既有疑事無不
故云受日 十五滿不還宿 奪取使有罪
離過故云對上 虛實對上廢興 五部不同守一
諍論統括考校異同取捨 行事故云語詞 (四句二事 ) 。撰集二字
記者 第十兩句廢立
行事演義不妨引用
摘要是非所以 毘尼 毘尼不足
高超遠古佛心 在於是以行事隨處爾來
世事世俗 撰述十六一者 至多至少不可得
羯磨羯磨 集結成篇故云如今 隨機羯磨亦稱撰集羯磨
皆可 羯磨 如何一本先賢
無用 上標 人法初二
不濟 故云非要 不顧故云逗機
緣成故云猶言 無用成敗加被
故業增減 見得 () 。 故云章節
所以對上尋求 對上領會第二初文 覽古 顧眄
(斜視 ) 。 撰集無可 屬音
所以何不優劣不可全優屬意如斯
由於斐然下次撰述斐然 文章駁雜論語 (孔子在陳小子狂簡斐然 成章)
撰文典章目今 (論語正義政令) 。直筆
不事行事 陳行 一部 (四分)
引用引文四句 五十大小乘 名為故云第三
小乘論第四布薩高僧傳 師資四句一部引用 三藏雜集 [-+(-+)]
標題下次取捨 初二取捨三藏摘取 同異同異相對 四句
(不足數人三衣 五分通量轉欲之類) 。 () 。
(僧祇捨墮說欲五分淨地自然界說戒) 。
(僧祇說欲通夜不立淨地增加羯磨如是) 。 同異四句 (五分僧祇
上座一一說欲之類) 。 (善見和尚僧祇四重 重犯) 。
(善見三衣穿寶藏俱盧舍 取用) 。 (三十九僧祇) 。取捨
何以三藏聖言可見初二如下 解釋問答標名至於
(補闕) 。 廢立 安居布薩受具
不清律儀禮敬衣角 剪除人情滯塞故云 四句
行事 沙彌 結界大界
復出受戒出眾說戒 儀式
結界 羯磨結界 受戒
相對五觀食法如是 行事不可所謂梗概用事不足第二
結界結界說戒安居自恣 與欲
如此一部一二 安居
自恣 大界出結 大界乃至三衣
一法受日半月羯磨 不無 說欲五分僧祇
(云云無可) 。 以為發起問答
推究使 相持教理明顯請問 (結界大界) 。 疑問
(欲法羯磨白讀) 。 (自然 方圓等人自言) 。四相
(受戒戒師教授不和戒師不差 ) 。 (宿不成受戒出家何故捨戒) 。
(毘尼過去供養) 。 之中所有問答不出文中一句無不
上來四句總括一部文體大要使預知 不惑四句
如下如是指示 一部使前後有相故云始終事用前後文繁複故云隱顯
引用 撰述至於法事故云
初四羯磨 今文 (淨地五分沙彌
法如) 。 指導沙彌諸事 集群
可見歸本故云一見四分 一家行事一昧
異說當時實有假設預防 行事深意 (後世行事祖意)
異說他人 歌曲 故云大節
示意獲得不已所以 梗概 粗略非理避忌
包含意中略過 正宗正意行相
不可故云不常無由措手 師資倒懸之急第十 臨機有用
允當 一句無非要行末世 下劣講說專事
不為修治一念令慈 之下 不能聖道之中進身英俊不動
實行 義解專列時事 不濟故云
上下所指不定 大意文義徒勞宣釋
相中四違 故云 羯磨僧事舉行
三行略為
上下事造名作 守戒離過止持 自修
隨機互相投寄不無 意中 人為能行故云分節
度量正分 安居分房明法事理 亡人說法沙彌
家業 中分同安安居其餘 自攝三十
若爾何以 之下 十門生起不便
十門十門 前列在後 次第有序至於二十二
之後使意生 十門無疑今文 古今豈不
(標名十門生起) 。第二大綱 意中大綱事相
敘述不明故云以下 教相大旨 十門次第大聖一乘使
不堪隨宜 凡心叵測然則遺教來源 有所
制度輕重不倫 二門通論律藏別教 有事何處
四分本部攝事 不周如何取用 廢立
能詮 正行非一指大 上來教行教行
彰化真偽 斯文特異
次第次第

[0164c25] 第一屬於 屬於有相一概 祖意毘尼有所
十門意趣出自 二字即為之一 裁度十門
不同 不定通明
引文釋迦如來人道相同是以人中 至人佛身充滿現形
娑婆所見誕育王宮厭世修行降魔成佛故云有方 方法如來窮盡眾生差別
心行所立機宜 十住婆沙修多羅十力等流 (二業三定根力五欲
道力八宿九天眼力漏盡等流) 。毘尼大慈等流阿毘曇 等流
(四無畏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無所畏無所畏) 。 施教通有三心約法對機不無是故
開解智力無畏 大慈所以然如來出現 妙法開悟眾生頑鈍三乘
法音道果 以至三千無量正法時尚
如是次第 下凡大慈至於 大慈祕方引證
一中池水諸比丘說法鈔引 答詞眾生二字對外道中初文外道
不受佛化邪法販賣根本 十五弟子各各異見六師各別 弟子不同師弟通有九十六如是相傳 常有不絕
(僧祇總有九十六出家人佛道外道九十五未詳合數不同) 。 立法正道無不無法
故云尊者過人 出離聖法 美德
所以二字正是佛心制戒 金口 (結集故此一句極多) 。引證 律者犍度戒本
無有正法外道無異制戒下文 說戒犍度外道十四十五三時集會
瓶沙王白佛半月說戒安居犍度 六群三時遊行居士外道 三月安居釋子一切遊行安居
自恣犍度諸比丘安居不共 問訊佛言外道犍度中有比丘佛言如是
外道乃至比丘 樹皮葉衣瓔珞皮衣毛衣馬尾 一一外道
乃至如是一切外道應作 一二犍度非一故云 (結集如何)
外道 () 。結集 五百結集緣起佛滅外道沙門瞿曇法律世尊學戒
而今滅後無學於是迦葉結集 我等論法毘尼外道以致 (祖師加上一句使易見) 。結集
佛世非一不可 結集語意彰顯 展轉結集時事滅後證聖
結集 異道如下開制 (迦葉結集) 。
歸真便法滅 (外道 錯解) 。 故云如來
鹿苑制戒 眾生根器不同輕重 不等緩急輕重有無
根性奉行以是 付法藏現在分為 ( [*] )
若爾下文五意不分隨機 使現在不分不妨輕重 即是將來聖者
五意懸記去世部分 分部 一百上座部中分
二百十二部四百 八部 ( 二十) 。乃至五百 () 。相傳
十八改為故知非唯五部引證不可 二部故云且如所以
二部假實敵對 易見不出空有是以 戒體兩部
戒本 三衣 (高二多羅五參) 。內衣同上 十二大小便
四分便 故云著衣無不 二部戒本優劣學者
二指多方 談心 四分
曲從異名退不成 密使行人多方故業由此中分大乘
戒體何以 多方宗法羯磨 一句
多方包括權實 若爾何以所立
五戒必須八戒一日一夜此時
二戒有分 四分二戒長短
人法有序不無差異 受戒界內四處一界 作法互相 不成
(文中明法 一字須知無序) 。四分三法 () 。二法 () 。一法
() 。二十 一切精簡有序 心念 () 。 () 。
(白白白四) 。羯磨分齊相通少有增減非法有序 不同皆是如來隨機施教淺深不等
未來輕重 (分部) 。初文 通明以前毘尼藏
一宗能所 不虛 二種文約所為正法
明教差別 明教四句別教 方便一切
所以 例示
(開制第二第一一一) 。 二字旨意二字教本
一部不過 故云毘尼二門一律總歸
不善三藏 毘尼七支二教不善
制教遮戒制教文中 故云性戒有無 大聖無非結業三途遮戒
經論主客分之性戒 初二
一切性戒故云釋義 急行如下略舉 上行故知三時
三時毀呰 九十慈心瞋怒 (二戒戒本) 。遮戒
緩急即是即是性戒 四句急性 (隨緣) 。
豈非大慈 涅槃所謂譏嫌
邪曲邪道 無有苦趣引證 第七犯罪初犯
三重重制二種因緣 二者乃至畜生同犯 還家行婬樂道出家受具 (性戒)
世人云何比丘慈心 制戒住處草木 (遮戒) 。法式
二戒無不 故云二戒一切開制遮戒
二義 下文五百結集迦葉結集 富那詰問結集次第迦葉一一
憶持 宿迦葉答言 世尊時世
一切知見應制 (開制定則非一知見) 。鈔引迦葉知見 不可一定
後世毘尼在世五分 第二十 ( 不為袒膊跣足之類) 。聽從
(鞋履王制) 。 如何遷流 風土不同立法非難一概
使隨時處所未來 現在旨在為人 方名未知明了有時毘尼
邊地得數中國 () 。 三歸不得不得 (即時) 。故知
唯一五分 在世五事 今世
不知教相破戒作惡習俗成風持戒 便不善 可言法滅由來東南
半夜學愚至於二教二世教本
佛世教本現在引用五分故此彼此 四分在世五分
未來既而彼此 二世 若是
不論中一毘尼 第三強弱 男女男女
所以言重而言聽者 不該重聽二種 止持作持初中
四重三毒根本種類 四重 () 。過犯加重 觸犯 (三重
中意不對) 。 以為下凡分之 (通通) 。
修學僧殘 (紡績一切不同) 。強弱 別論
(為準) 。行者蘭若 聚落上士不獨 大約處分
僧尼二眾通行乞食 腐爛 (上根蘭若) 。二明 中根三衣
被褥重物聽眾 (非常須菩提) 。 不同強弱不等大聖方便開遮
(中間互通) 。請僧檀越二房 () 。強弱
() 。強制 弱聽 () 。佛世 五部示教
輕重輕重不出如初重犯 滿羯磨受法 即此淨地
之類不同五分僧祇無疑有方便除疑 () 。 四分破僧
即是 五部 四分
止持一切作持 一切一切 羯磨初二法意
有方獲罪羯磨緣成必須撿校 四句有情三性
故云情性情變不常隨緣 制教塵沙故云故云得失三性
犯戒 善緣坐禪 讀誦講導開悟正命制伏煩惱
善法名利邪命自居雖是 貪毒壞心過於是故大聖 (慈心好心三寶)
不善 十惡不善三途 制教 () 。無記 如草無記不已
作者 (遮戒) 。 性戒
緣起故此不可 (錯解) 。 不對止持三通
意中初文 示意毘尼藏極多大要 故云
可取有所統一始終故云一意該攝 包舉凡庸
人中三歸五戒 律儀 乃是如來出世大意三藏
泥曰泥洹 西智論 名為名為
至此 略舉小乘 通明二種涅槃二乘人見
有餘 太虛無餘 大教常住不生大涅槃今文
泥曰 扶律談常下文調 四果引證
三句孔雀婆羅 阿難一句阿難答詞 (調貪欲瞋恚 愚癡) 。增戒學出世正道增上勝法
而言 (定慧) 。云何後段 諸比丘比丘 答詞
(云何慧學三學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文中) 。 文辭無異
調 可解紊亂 學者
宗正聲聞乘至此以為不勝可謂 受戒上品發心沙彌說出
家學勝鬘智論毘尼 羯磨圓教出體三聚終歸 如是
云何致使一家教門 三句 三十所以
一一故云總結 豈非 ( )
前事 () 。



[0168b26] ◎第二標舉大意 不同大聖 佛心
祖意所以 眾生性欲
隨宜毫釐不差 非凡對上對上受法
所以雙結 如來立法空界群生無不沾益其所不在
思議所能故云豈可雖然 未決故云當機 裁斷
後學 教義無明引證
不假示現故云大略 具名 受具三戒得名具戒沙彌
優婆塞白衣 ( 制教輕重) 。無知 止犯
無知不了 一切 (受戒無知) 。正業
種類七支輕重上下 六法報果不同 人類差別男女黃門之類
四夷 廣解 (舊約僧尼四句) 。
四攝優劣 一種 男女戒本人趣
非人優劣四重人趣 非人畜生 () 。虛實
一如 (文中 無心) 。 ()
(如故) 。不知即是即如 無心制教
開制一切 未始未嘗二教相待 且如乃至畜生
三時 三衣加持 說淨不暇
安居受日即是重開 聚落
蘭若頭陀上行 ( 如來制教) 。
處斷輕重 萬無一失料簡 受體隨行
二三第七六通 能所第二犯罪 如是

[0169a28] 第三判罪行法 (受體受戒以此輕重) 。應須問曰教門
輕重可知乖違 不定學者何為所立 佛滅千年後漢明帝
未有歸戒曹魏 百年曇摩 (迦羅) 四分羯磨 受戒僧祇戒本 (第一)
姚秦 () 。其次四分 五分三部此地僧祇 戒本文理相合僧祇
(三義) 。 四分五分至于元魏律師 僧祇四分人情 隋朝律師五部
區分往往未能紛紜 提示歷年既久不能 其所西
其所 五百五十九故云 (曹魏四百) 。 穿鑿肆意不從正理
(孟子智者穿鑿) 。 宗旨假實不同
勸學 正教離過
即是初文 宗旨願行隨行實教神州一統
四分隨行有部非唯 緩急隨情 () 。 所以
疑云聖教縱令 四分不然初文 四分四分
受戒故云即是 判斷違犯愚癡
判處 故云格式 即今所立
故云釋然大觀所見

[0169c11] 第四專用一宗不周 故此相大 受體四分
何以 三藏事理律藏何以 阿含豈非不分
小乘安得華嚴涅槃 智論豈非大小不明學者故此可見通用三藏何以
引用分齊是故六師通經 ( 經論) 。初文總括
如來滅後迦葉結集十誦律相繼 一百來年支派五宗出於歸於一本故云
分所如來不等 () 。不同其所 二部五部
十八五百 (五岳五部五部) 。 受法
不能五部大聖懸記 無非證道 不妨諸佛法界涅槃
大眾外部高僧 上座大眾結集大眾 乃是大眾即今摩訶
大眾五百大眾 (智論) 。 大眾二部上座學者 一家五部各自輕重
重犯 犯罪方便四分比丘 身根四分
() 。 錫杖澡罐四分 () 。四分受戒
(和尚衣鉢) 。轉欲 法式 不出不行得出
二持即如不同 四分 隨處僧祇
通夜四分明相有無 即如眾學有無 四分二寶綿無悔
四分通有 廢興四分歌聲說戒五分 四分淨地
僧祇說欲四分 之類取用標示四分 受體行事
取舍有所 故此五百羅漢四分律 緣起戒本變為其中羅漢
() 。戒本 () 。問難 (法師) 。 知者毘尼大德
羅漢神通不無選召能者貝葉一本 四法一切律藏
釋文 四大名為 (論文難解不同) 。 諸比丘不淨
(不善不清) ( ) 。不淨 (一念比丘便) 。 不淨
(不順即是犯罪不淨) 。第二諸比丘不淨 () () 。 (
不成得名) 。第三諸比丘 ( ) 。不淨 (三時不止) 。
汝輩不淨 (正犯不淨) 。第四諸比丘 () 。汝輩 () 。
一切 四句前後 一一
緣故一切大要四大 三法分別 解釋一一法師
論主一句祖師本論 云何法師 (三法加意三藏可取) 。
(籌量可否) 。方便 (理趣) 。三藏修多羅廣說阿毘曇廣說毘尼廣說
法師故云 (三藏中法) 。 示意次第根本句義 文句不等以上三藏
中指律師 法然成就諷誦通利句義 中堅三從次第
() 。一句 意中初文行事廢立取捨 考古是非亦即
() 下列取捨故云舉例明本有所聚眾羯磨
用人用法下標不同 外部餘下 不明十五說戒東方
之類不了人法 下文一一可見 前者歌聲說戒五分 (外道
六師可言學者須知) 。 顛狂捨戒不成不足
(由旬十四說戒十三智論下品十三 不問比丘反問善生明文六師) 。有事
受持非時宿不受加法結界自然如下取用法相關中初文
取舍緩急僧祇 通夜衣鉢 轉欲
不同 是非一句 破戒和尚
不得受日不得四分羯磨僧祇 同意引證
諸比丘 廣說比丘長老受持見法
嫌疑 文句尋究法律相違 或是長老佛語不須
棄捨法相 諸比丘 (廣說) 。第二上座第三知法
比丘所聞第四知法比丘所聞 (檢校 ) 。即是四分故云 四分
乃至比丘 三藏聖教印定先世 隨情引用部類可否同意
心境 前事故云
法則四法 相關 所謂至此
晦暗初二 下文即是 過失即行
之類 他事相關乃是彼此 相通分明
故云中有說欲僧祇 (四分說文有限) 。淨地五分 (四分有別) 。 說淨
(四分) 。十三黃門 必須 (四分) 。 (四分士多五分)
自然 (十一 水道) 。一二 (不得諸事 )
四分楊枝不受僧祇 教授師 (五分) 。戒師受者 (僧祇) 。 五分僧祇
由旬異國 (隨意) 。 善見三衣穿 檢閱傳聞章疏相傳
舛誤不可使無疑 六師所以之後六師 引用三藏
四明 所以 建立不出
無不師資相傳不絕故云 第二第三第二 外部第三本部
第四 不敢 四阿含外加雜藏
(四含雜藏分別功德非人弟子 宿世因緣三無數劫菩薩所生文義 非一雜藏阿含法歸) 。五辛
葷菜 (臭氣) 。 第二第三 第四見說第五沙彌第六
五辛八不 在教正因大小
第六大小三藏 通經分別第一 三通取捨分別第二
成本第四 二三分別第二部類相隔 第三彼此
中間第三 宗旨第六三藏
正宗二師餘下淨地 第一持律 直言說戒外道並用
故云得失可否隨機 祖師 合宜第六既是何以
若爾

[0171c28] 第五標舉文義能所文義文具三義 二義兼理開成
文義一門 學者以此疏決 理體小乘有部
生空四分法空大教 常住真性名為當分理體名字言說
即是標示 理體故云同歸諸法 通論名教真理羯磨大教
指歸使高超 人天獨尊由於 明教即世
假名所謂如來說法二諦 斯文所以下文 經論理應
佛教無非 相對不無親疎三學對治 初二教本
四分一部能詮 遺缺正意 明法聖時隨時四分
結集佛滅一百故云 遙遠謂言好相猶言 百年如來
遺缺 加以
樂欲成立不樂 西結集
論主至於便 無暇復返西淨地四句結集 (同上) 。
或是 () 。 不必一致以此 不須舉事
心想總會條例 遺缺後學披覽故云前事第一
戒場三小 結成半月 二師請和
作法白讀羯磨誦戒為例 不及長衣為例 受日同法為例惡心不成
不得淨地為例安居 為例 () 。明相僧祇 為例安居雨衣為例
() 。道理 如此別處三寶 受日當日出界遇難
負債文義 故云前後梵唄上座不出受戒開示
威儀安慰羯磨警策 前事文義四方僧物 犯重
二三作法 布薩 四分中和不須受日
大理如是 即是善見所謂不以 三義摩夷
出界不受五百 四分不明受日五百明了 故云
無相分之事相 名為 引文成事
如何分別不如 有相答理一種無相三相
略舉一二兼理文義 成例安居雨衣為例 制教二義三句自有
四分二十二 自言不足同知 不足不知持戒和尚
為例自有四分 犯重鼠心未定判罪 二種
律令 安居未竟自恣 為例三句自有
摩夷僧祇 為例四分 僧祇羯磨受法所以然
五分一一 說欲自有自然界 無異不定
由旬為例善見 昔人 四分不然時事
異見學者若爾何以 更為自有本文
自恣出界 宿所為四分明相 說戒結界
渡河惡心淨地自有 三小不立三小羯磨
淨地不得除去比丘淨地 本文本事 () 。三自
道行俱盧六百 僧祇中間不明半分 遊行自然自有
可分聚落 一部無不 通達文義
三藏何止落後 無義 捨戒
應得作下二眾五眾受日五眾 當眾前言 錯解不覺非難不解
未盡學者不能 中文取捨 解故廢立
自下 開遮開遮二法 不然
前事不明 皆是不成故云無益 演化並非正教
無益引證第六 池水諸比丘修行聖道阿毘曇種種語言長老 說文相應
() 。長老 說文異義小事 () 。 長者說文同義 (三句) 。
長老說文 (四句) 。 應作如是觀 沙門留難
善根沙門果 (諸比丘一一) 。如是 比丘我等 比丘世尊所聞如是
比丘聞已便 () 。佛說如是 比丘信樂受持佛世 文義特此難為廢立
堪能能者 三藏六師律師聖人出現
三藏律宗故云十誦律五十九三事緣起戒本 (如初乃至) 。籌量
一部大為二部戒律 僧尼戒本義解廣解 毘尼犍度
判斷開遮輕重貫通 一部青黃五方 正色不淨
故云 所以故云 如是一部始終故云本末
明了諸佛一一 了別一緣 (國土) 。緣起 (初犯) 。 (戒本) 。四分所立
(不得) 。是非 () 。 判斷同上 三事初二兩相同上本起
同上結戒二種廣解 全同故云下文即如

[0173c20] 第六能詮行一 宗旨萬行故云初文敘文一部文總
六十故云浩博故云以前 僧尼戒本調止持二十犍度 作持行文
故云先知名相然後釋文 戒相明達一切
受體隨緣別名 不了無非故云一境方便名為
別有 種類非情 道俗不同多少
二持止犯 塵沙非情向背
善惡事由動作 違順故云
造作故云情事事由二持下次 不論
故云 隨一 故云始終
即是持戒教相 起行二持安有持戒 得名教行在此
止持一行三心受體 止持受體善惡 即是二持無知
虛實 初發心隨心一一吉羅 不解隨事無知不了
有別得名文中 發心無知二持
三性不善無記一向 兼有知事慈心 治生造像
塔廟之類根本 教相 作持無非
不可二教四行不可有無多少雙結 根本三義故云
初四 不容四分成因故云使
二明 無非
雜穢 不明不出 相如不淨慈悲毀呰 如是

[0174b20] 第七明教標舉 通俗通行 故云教體
聖典 大小三藏三學 三輪化行
約制三輪化行隨時 和會 可見
一代時教總歸化行信解 化教違反名為 化教道俗因果邪正
初文標名示教不善三惡道十善五戒三善道 世間因果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三乘
出世因果大小行業無異隨緣開示定約故云 魔事指示正道故云行業
善惡 苦樂果相故云 標名示教初二
是非 受戒 一一取捨取捨
佛法高超清白不容 住持萬載由於同上中波
可見明教有限 初文戒相國土
呵責制戒方便 輕重一一皆然聖智通明 凡愚不可
二十猶言三十 安可 (不捨畜生) 。 ()
一一 戒本故云 七支連續 不易初文
三業相對三句化教經論明心 是故心業三句 律藏口業
輕重淺深 三時
理觀即是化教準行 沙彌聖道化教即是 若爾化教不禁
內心二教 四句不違 (律宗在家人不善) 。不違
(遮戒) 。 (諸生) 。不違 (理觀戒律) 。四句 順化不順 (性相唯識三觀)
不順 (慧觀) 。 (上第) 。不順 (造業凡愚) 。受戒四句
(淨名發心具足) 。 (不明 ) 。
(出離禁戒聖道佛世利根善來得道涅槃出家菩薩) 。 (可知) 。四句不淨 (
理觀罪性不依好相) 。淨化不淨 ( ) 。 (業道)
不淨 (不肯) 。 化行二教大為大小 若爾大乘
三藏得名屬於 菩薩戒通道二戒既是 俗人不通如何
化教引證 化行且止 學者不知行相大小
一切在家 (出家 心念) 。出家不必外加故云性戒
無貪來者 化教無身
豈不明心何以上文離開三業 引證善生經 受戒不受智論
意中上經以為 不須所為 是非
行相淨名發心即是具足 有無三性均一 執心便律儀
慧觀方等制罪大教 小乘如斯至今
更為廣說後世 故云懺法 二教

[0175b23] 第八門前門人 然而使初文
持戒四重三十十八 六十九眾學一百七滅諍 諸法上下
全同與欲羯磨 之類少有隨事結界中尼 捨戒受日
中尼中尼之類通明 上文戒本
五衣眾學等同 緣中五眾之類
標示 十七十戒三十十二中一 提舍戒本可見
三句略為不同 僧殘 (二房唯有) 。捨墮
(羊毛羊毛) 。十三
(美食
十一過量坐具十二十三) 。有無 捨墮無二 (求雨蘭若) 。三戒
(說法日暮譏呵尼人) 。捨墮 (長鉢) 。五戒
(二戒合為 外道白衣不滿雨衣) 。
不定即是有無提舍 四八相亦即有無美食輕重 不可
盛行專一 不出即如 提出
一句行者下列 一門 安居師資意中
不明來意不同作別有所大疏
祖師律疏二十而言 大部尊師 不能學者

[0176a09] 第九異同沙彌式叉沙彌標名沙彌梵語 (慈濟群生)
明體塵沙副本羯磨一法不在 第五突吉羅無論
一概示教 並列尊卑既是 大小同志
豈不若爾塵沙 戒體三歸後說十戒 四重十戒
未知二師別教 十數說淨有緣之類如下是非故云取捨沙彌
沙彌尼故云式叉初文 標名學法女小學六行方便有無六法
貞固所謂即此六法明體沙彌自下六法 非時食
飲酒根本 (四重) 。 (六法) 。三學 (一切) 。不重
沙彌 戒體受別沙彌 三戒沙彌尼
塵沙何以式叉犯重 無體再發下文 沙彌
沙彌合一沙彌 之類下文

[0176b11] 第十祖師自號三句 三科
前後異名一意正經 三藏 小乘
摩訶僧祇大眾 (從眾內部) 。 曇無德曇摩毱多法護 法密 (人為)
薩婆多薩婆諦婆 (一切) 。不著有無迦葉 迦葉空觀 (行為) 。富羅
婆蹉富羅 () 。六部 四部戒本根本 時代二部
知名而已 三藏口傳遺教法律 列為五部不同故此毘尼下次
名為婆沙 成實經論昔人小乘論 久矣下注師資
正量部上座部中分 不到比方真諦翻經 三藏解釋東南
五百問事律儀梁武帝 二十自下三千威儀 二部部類 (二部十八二十部
遺教愛道) 。次經亦即大小化教費長房後周高僧滅法翻經 學士隋文帝開皇十七歷代三寶錄
十五見大中有 二師四分祖師不合縱容
五部在其中聖人無法
續高僧傳不同 知者
(元魏學僧四分律師) 。 (師弟口傳 至於)
慧光 ( [*] 。北齊 故云) 。 () 。 () 。
(師弟) 。 ( 以為) 。洪淵 (多少) 。 ()
() 。 (門人隋朝) 。法勝 (隋朝祖師) 。
(洪淵弟子祖師一月猶存) 。 () 。 () 。僧祐 (梁朝祖師前身二師
四分未詳撰述) 。 (隋朝) 。江表 江左吳越江漢之外關內
河南洛陽東西 未見上來 四句可見
不出一世 濫用二事三百 三十六餘糧五部五色
如下引用使 信行無疑來意如此 經論二十五十四十一
其間諸佛下生真偽 正本可知長房 焚毀不盡當時
故此引用未詳 中標本意臨機有用一總
包括識見 空有二十 雙非相攻名為戲論
取捨初文 去取初二
反覆四句 一部行事可知文中二重廢立相望
一者 受戒十三羯磨戒本 義門二者如下
不同 自然界方圓三小相安 受日一一
取信故云 如下自然界方圓 () 。善見
() 。 繁文據此 未必
戶牖問答幽微何以 中一文明 一部
亡故所指興致 明文妄說 張本毘尼
下單文中義解說明 自下
初心 疑云三藏正教 何以引用去取故此
證據行事自下 包括繁文即今 故云引證
三十四論文第六比丘 為人說法不能廣說白佛文具 精當該攝善巧
訪問明法 不假無疑得失 有用即行
四句一部大宗高超如來 群生解脫三寶所以 五乘所以在於是以行事
目標一部 由此禪教無不 未來
解釋故此 即世現行張法 顛覆祖宗聖訓
使下次過患始終 聖典真宗教行 破戒沙門佛藏
比丘戒行非道猶如蝙蝠 意謂 後進故云
即今學者專攻講論 以為精明 四方三道
酕醄 威容無畏 擊目師承
真宗不覺斯文 總結
三句十門 顯教中指 可知別論
三十第三 行相佛門廣大 佛化其中犯重
名為佛海 比丘三寶修法
無不行體二持 一色羯磨以為 總歸使綱目別無故云
自行教相出離聖道邪術故云 法行
故此二字自下 [-+] 僧事 淨方綱領
住持隨事在乎 綱領舉則上下作持 在此行相
即是故云 繁多羯磨一切
行相必須 故云 豈非自行
不在作業辦事 非常有緣日用
二行可知三行 古德今文自行 二行名義灼然
不免 (羯磨人心自行行者) 。
能詮正意 以上為首何以
不同若爾何不行次 行為行次 自行住持
和合佛法 雙結教行 初二使
三行投寄明法行相捨戒六念別人發露之類 法則
自行攝衣攝食 三行 不可故云相成
略過長途 收束討論機宜
三行 隨宜約略
三行 指歸有相舉行 使後人綱領
行相整理 勸學勸修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一下

[0178c04] 總分略為 能所三字 四分
三字三字 能行 今文四分
四分祖師
三字成華華語 從此 華梵相中講學不得不
無言豈不中標勸學 一部十一僧事
四緣人法不可 第二第五第六
有情十二即非 情事安居 (中分受日非情) 。



[0178c25] 一部三藏文體正意歸戒 正宗使學者有所 不虛以此
即是下列何者別論 法體宗法 通論戒法
顯德教相 守護三寶住持 比丘可見
指示 激勵三行是以 勸學聖心學者
用意提携開明 徒然 以此
由是二門注釋 文中然後 合法初三
漸漸深入萬象天地萬物 包含百川宿
清潔高雲 不過有時 遠古諸佛三乘聖賢
至于展轉無窮聖果 滿生來展轉住持眾生無盡 戒本過去諸佛未來
世尊尊敬三義 十方法界依正二報 無非業者三業
舉動三千行者萬行 聖道 第三戒法七眾 ()
故云然則 不容五眾清流 入道無益出家 死屍四重譬如
大海不容疾風岸上 作惡行者猶如死屍不容以是 持戒第四作持隨緣
浩博波濤 纖毫不差行相
奇特法一一 三五大河本名五大 天雨歸於無有增減海水
一味不受死屍珍寶八大 所居中略未必全同戒本 勸持出家
稟戒學道初中 非一 佛法深妙玄門
戒法不容 學道正道清澄洗沐塵垢志念
定慧無染 事理相對出家 專事樂道
三學初二 外用無非住持利他塵網寡欲自利其所
利他淨戒 自利定慧即是定慧
解故見者塵俗庸淺 初二復次明志
明言鄙俗無實 黑色不依律者聖教三學
(韓子田中) 。 即是所見言論初二
無稽 生下四句混同流俗 比況前事
所行 故云律宗 不然即世學者
貿王制非時妄言未必便 療治學愚口實
來者下次專任 便非法不從威武
所謂持戒比丘乃至 打罵其事兇惡侵害即世
孔子非禮非禮非禮非禮 曲禮不可不可 不容安有出世道人
故云 明滅法律周易 (云石) 。
非法使解行 無知 進退不可擊目豈不昭然 。 [*]
乘駕 住持興替 上下後學佛智
苟得 重興故云再也 故云即是不疑
示意發心進行成因 故云領受初文 法體戒法
即是大小凡聖道俗 獲得歸趣體能 故知比丘
領受一生大事 下次得失受戒 發戒 (人道三身
出家) 。 (一界滿白四法) 。 四心境相五事究竟善淨
一句一句第二 第四下次初三 不得不待
故云毫微 自利失利初二 建修
一句輕易用意專志有所 無異想 法歸滯礙引證涅槃十八
云云菩薩思惟 (四重方便) 。無形 護持 ()
方便具足 (非心) 。 佛菩薩讚歎大方等大涅槃因此 重心領納二字
初中八十 業者七支種類 ()
相交 非情不可數中樞 要義四科聖人制教
法成 名相 貫徹始終安有不得
須知三從是故一一稱戒 行相所以多少始終無缺
一行次第前後同異云何戒法 不可
戒體所謂聖法心胸 戒體據此不可未必 不即不離
行相三業分之戒法初文 直下明法不能故云必定法義
出離道者聖道 所以 功力不明何者學者
初二 三學聖道 立志
近事解脫 斷惑理即理解聖果 三界結使二種涅槃
心行 不得臨時故此二心 優劣相應
起行 持名隨行戒體通論解故成實
俱舍下標 初二法界 十界依正塵沙二諦
所立故云 明心立誓形壽 陳詞二業妄念
心法相應 心中何等明慧反照心境如理
發心檢察 心下合法必須塵沙廣心
法相相稱故云會合 猶在對望故云法義 以此初二
明法隨心無情心緣隨心羯磨名為法體所在
是非 藏識 昔人安有心中
若是即是何以 通論領納不明 廣明
豈非作戒 明心相者正要得法
餘善一生遲疑 滿洲聖言提示徒然戒行
前科行相方便 律藏對治 以為受體
學而文明檢察離過對治 不立兼含檢察 即行能持一心
無非隨行威儀 成就二持遠離 義通三業
修行聖明三乘成道 名義即行隨行
具足清淨具足無缺 清淨戒相 戒本相與
然則 豈不顯德 下生初文三句
出道成果 基址法身果德 眾聖即如戒本三世諸佛尊敬
稱譽意表 餘下住持功德無窮
使後學使堅持 自下同上 直下
顯德二字大小經律論或是佛說無非 如來詳審
引證違順比丘 苦因 苦業惡因
經論在其中成道 中間教法無不一期小乘經般泥洹經東晉法顯
魔王涅槃阿難 世尊一劫佛說我所諸法 汝等汝等精進無異
取經遺教 波羅提木叉修行大師示現人法 相似阿難請問
四事第二佛滅度佛言 (四念處 如是我聞四問惡性比丘 )
發趣起行萬行 大數主義萬行之中所以然多義
本體四攝 引證 善生經戒本語意
故云發趣 人天須知五乘 二義能持
遺教無漏 動不動定慧聖道無漏 下次二義說戒
揵度中文而言三藏佛語 (善生 ) 。引文 三地合法
功德小乘論成實 依持防禦為人 道品即是慧學次第有所 三十七品四念處
(一身不淨二受三心無常四法無我四顛倒 念處) 。四正勤 (已生惡未生惡不生未生善已生善增長正道勤行 )
四如意足 (精進三心思惟所願如意) 。五根 (精進 名為) 。五力
(五根有漏不善) 。七覺分 (精進 無學七事覺分) 。八正道
(一見思惟精進 涅槃) 。二禪定學以防 妄動遺教
四空定無漏三昧 入眾戒學羯磨說戒二種 具戒清淨解脫
第二分別戒品指令成就無畏親友 憐愍親友莊嚴
供養同學善法 不退成就一切意願清淨 解脫方便如是無邊功德毘婆沙
下列尸羅 梵語多義 尸羅尸羅二字
鏡頭定勢 第四鏡頭 明體
破戒結業 受苦老少 好不好
無我無我祖師加之威勢 如來魔軍外道 破僧不成強狠眾生見歸命餘下
罽賓國受性 住處僧伽藍五百 禪定神力不能
禪定彈指語言賢善此處 羅漢不以禪定 守護猶如重禁文中以下
六塵六塵 其中故云乃至 名身嗅覺
(七覺支) 出離寂靜 菩提 (三菩提正覺) 禪定解脫三界 色陰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守信 三行
瞿沙師資五十二善能 說法尸羅如下 合法戒本
大乘經華嚴六十 第八明法品菩薩 教化眾生發菩提心是故佛寶
開示甚深妙法是故法寶不斷具足受持威儀教法是故僧寶不斷 () 。 復次讚歎一切大願是故佛寶
分別解說十二緣起是故法寶不斷 六和敬是故僧寶不斷 (第二) 。復次 種子眾生正覺是故佛寶
不惜身命護持正法是故法寶不斷大眾是故僧寶不斷 (第三) 。 僧寶中文初二
依法 去來第四總結中文三世佛 三寶十九
菩薩 五濁一劫 (劫濁此時萬歲劫濁) 。 二見 (五利使)
煩惱濁 (使) 。眾生濁 (利鈍 假名) 。命濁 (色心) 。為例
申請佛言自知因緣 故云尼犍外道 以為第二
尼犍八十八 尼犍遊行國教化眾生 (大權) 。 國主尼犍如來相好
何為從何尼揵答言一切 功德助道持戒持戒破戒
故云不得疥癩 不得尚無 (應法形色青黃)
未詳所以上半 貴姓多聞 下半
人中尊名勝 世俗妄法出世真道涅槃經南北第十七梵行
不等初二因果 修證 所以然眾生佛性
醍醐佛性煩惱三學修治佛果煩惱 戒律大乘便不拘
師徒妄作 持戒人天果報佛語華嚴圓頓上乘涅槃窮極
不信華嚴無上菩提 勸修下半 祖師示意言重
智論般若經大智度論 十四初二大利 一切善法
大地出家華嚴 舉世損失 五乘
大利佛果無益苦行 外道袈裟外道 袈裟販賣外道跋難陀袈裟
緣起可通不受佛戒 外道生前 三句戒本名譽
美德所聞所願一句利養 持戒下次 臨終俱舍人命三大火大 時令
水大形體 筋脈 (惡報) 。風大命終不知 不覺地大不能 (由此三大支節散支
故云) 。最後風大支節 () 。淨業熏習正念現前
憂心三十二相足下 (持戒不動不移安住實語須彌山) 。足下輪相
(父母和上師長乃至畜生如法供養供給) 。手指足跟 (父母師長常生歡喜) 。網縵鵝王
(四攝法攝取眾生) 。手足 (父母師長病苦洗拭按摩) 。八節 滿 (持戒施無厭) 。鹿
(專心聽法演說正教) 。 一身圓滿尼拘陀十二十三 肉髻十四 (諸眾生不生飲食知足常樂惠施) 。
十五陰藏相 (怖畏救護施與衣服馬陰藏相) 。十六皮膚 細軟十七右旋 (親近智者遠離愚人問答行路) 。十八
金色十九常光 (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香花燈明) 。二十七 滿 (福田福田肩臂)
二十一 (布施不生) 。二十二充滿二十三師子 上身二十四 (如法布施上身胸臆師子)
十五四十白淨 (遠離兩舌惡口) 。二十六 (諸眾生大慈悲) 。二十七師子 (隨意給與) 。二十八
(諸眾生悉皆) 。二十九廣長舌 (自修十善他人) 。三十 音聲 (正法) 。三十一
(怨憎) 。三十二 白毫相 (稱揚) 。經論名數不同 涅槃智者三十二相各各
真因持戒精進精進不得人天 故知 持戒
故云差別三句 持戒三塗所以不得人中 十住婆沙
戒品菩薩如是淨持尸羅種種 功德出家人第一喜樂成就 出家一切大利菩薩行 波羅蜜 (尸羅清淨)
未離欲四天下轉輪聖王金輪種種珍寶莊嚴琉璃 十五夜叉云云 菩薩戒聲聞戒
通論涅槃 別論 華嚴十住制教中觀
大約一者二者自利利他 可知僧祇五意 建立現在未來三五
篤厚四分持戒 第四 第五可知四魔五陰
煩惱制戒十利如來 歡喜安樂 (三明功德) 。信令
增長六難調調慚愧安樂現在有漏未來有漏 (別人) 。 正法久住 (興建正法行)
離別 過去佛未來 幾時住世一一故云 乃至定名
清淨正直 在家次第住處乃至天住 (欲界六天) 梵住 (無色) 聖住 (三乘學人) 無餘涅槃
(三乘究竟) 三乘凡夫 高達不肖下流豈能文中其中 毘尼三藏
中一佛弟子七眾一切眾生 善道第四住持善見五法相交教法不絕四行
清淨住持所以 受戒所以五千千年 佛法千年 (通達三世)
千年羅漢三達 千年阿那含千年斯陀含 年中須陀洹五千得道後五千年
學而不得萬歲經書文字滅盡 袈裟而已五百阿難乃至 阿難世間佛言
即是所以然生法二身法身 理法二事法身五分 生身生滅二法即是常住
滅後木叉示現不盡滅法 常住世間究竟無身 成功開示群生
名為即是如來故云在世 無異佛語後學至此 注意親臨法實不來高座演說
同體文中念持 如下飲水殺蟲合上 智者如下三明面對
淨戒體用高深即是如來 故云 契經阿毘曇 不以
(戒本世尊某處如是我聞) 。未詳以下高超使
三句 契經弟子說法有時釋提桓因 佛言如是有時化佛
佛說一切佛說 中有不得 必當出外 () 。白衣有事
(不對二眾) 。 (不免委曲) 。 (小乘經大乘論在此)
功德 毘尼祕藏 戒律沙彌 信士聞見律藏三句
莊嚴論單證智慧 堅持禁戒不堪護持如是 (明白 根鈍不堪) 。二教
不同滅法 長老難提白佛正法滅後像法 非法答詞妄稱二道
道行四惡善人 滅法即是 四念惑眾
佛事第二俗人無法 信奉生天出家有法福田 信施眾生放逸
入獄阿難七夢經出家人 不淨在家白衣阿難 比丘嫉妬殺死地獄白衣精進死生
大象唯有 室內大身釋迦 弟子世業出家貪著名利
眾多獼猴疥癩 佛弟子破戒人為 乃至凡夫持戒賢聖學人法滅
阿難涅槃五濁惡世魔道 沙門乃至菩薩辟支羅漢 精進修德比丘擯出
(心行) 。 怖畏眷屬
懈怠修身戒心 一往心觀可心 即是三學自行無利
三相文中戒相使滅法四分 學者深思
作惡愚鈍彼此持法摩夷比丘專精律部
比丘然後學習經論 失序入道無由大聖呵責 佛見諸比丘毘尼讚歎
毘尼面前讚歎持律第一上座 比丘戒品便 參禪行儀
毀呰毘尼小乘持戒於是塵俗兇頑行婬達道聖旨錯解
削髮 正道難聞超群
聖訓無從第三十初四 不喜
有餘不可稱 三塗幽暗歷劫故云長夜 五衰現相二明
失利三不四惡 涅槃第五如來 如是說八不淨名
相如如何謗法 大慈憐愍眾生
如是經律摩耶摩耶 阿難幾時阿難次第五百年 結集七百 出世邪見正法炬
(正意) 。初二 九百不下一句一千 一百 (諸比丘) 。二百
比丘梵行有子比丘比丘尼 () 。袈裟三百 (袈裟白法)
四百五百 三藏羅漢弟子惡魔外道 殺害比丘一切經阿耨達龍王 於是佛法滅盡
(拘睒彌五千千年末法萬年 萬年萬年眾生業緣所見) 。智論破戒文中
惡相羅剎梵語速疾鬼 二明 惡報
往往死而無悔如是五結 不可得名為 波羅蜜問曰惡行
云何不可得使 不可得無故 不可得肉眼引別
復次眾生不可得故殺不可 不可得不可得何以 (方名持戒清淨
學者豈不) 。所有故云 內省律者多用指斥 不知何以
安有故知末世大小皆是 可悲十四十五彼此 藏經筆誤四分
喪失出世 自知前往 善處恐懼滅法
十法五法同義 二種比丘明初五法四句第一希望不可
一句第二不能不能 第三乃至第四 不能如法不樂
五上四教非法 能所 五法第一第二忍法 不忍 (隨情嗔怒)
不敬第三 第四上座不以 法教第五上座命終 能所作下
修身戒心鈍根 相近捨戒還俗如來甚深修多羅 憐愍愛樂衣食
練若聚落衣食求覓擾亂 (怖畏正法鈔引第三下半) 。





[0185c01] 用人羯磨合為
即是 分齊下界 分齊文中
不識故此 疏廣不攻自破科判
勸學行事若爾 無處分齊文明 意中
一二得名 不同別人 見利名相
已去 六和 乖離種別
法事並不下文 前後 說戒揵度後方鳴鐘
床座悽惶 緣起佛言 四相使不下
三通後說故云 沙彌相傳布薩大小食時
開許 法制道者所為無二 打中居士
祇桓犍槌諸比丘比丘 乃至提舍第二 一部明日晨朝遣使 白佛時到 ()
第四 僧坊犍槌未詳 打中初文十六舍衛鹿母
阿難阿難法則歸心無二發聲鐘磬緣起
無人正是 作務指授
立法相比 (準行比丘) 。 釋名意中第三 略為未詳
時令 並非道意 通俗定能乃是當時
寺僧不許沙彌 犍槌乃是
聲論羯磨 未見後世無知 至於前後以及一宗
犍槌改為 大藏經方知 犍槌呼召 自從聲論
(不識梵語不足) 。 西犍槌
犍槌桐木 鐘磬不可 鐘磬金石 (應法音義
大同祇桓鐘磬) 。音義 (明知久矣 )
以前尚無 儀式行事 正教徒然鋪設中指
現行武德初二 第二五事 七法十二常會羯磨 講法
(從小至大二十二十一小小五十四五分三通多少又名) 。食時 ()
食時 (通同常會 ) 。 (通同如今梵語未詳) 。無常 (多少隨時常用)
縣官大火三大 ( ) 。沙彌 () 。優婆塞 () 。 (一下) 。
十二 所以深奧不知法制 不定智者斟酌
三通始終四十 明初定心 不得驚動漸稀
二十七 名為三通三乘 (時眾講說 其中) 。打中佛世滅後
緣起如下打法四十 四十二十第二四十生起前者十八中間
二十二四惡趣地獄餓鬼畜生 修羅次第如是二十三已去十八 收聲第三四十
前者三十六 末後三寶五眾八輩四十三道
(八輩四果三道三乘) 。指出中經即如一處故云參校當時 立誓徵驗示威
誓詞隨時 不必月氏 () 國主安息國
馬鳴說法重罪 生下須臾之間滿大海 羅漢維那
即為受苦 因緣發願
自然感應今文 呼召余下 大業仲冬維那
中路歿 病死地獄受苦月初一日
禪定鳴鐘地獄受苦一時 解脫今生 睡覺
旬日 大眾 付法藏阿含經鐘聲功德
苦力切肉自勵凝血不以 賢聖入道惡趣離苦 (所謂)
貞觀季春 小事 維那威儀拔苦大行
初二比丘使 不淨 經論
五十阿含智論 通道能不通俗不通
不通 使 比丘受教自打
知法 (對照) 。第二 分齊
分別標名分齊 用人一處 作法自然作法自然
人中別人別有 三階 要略條目標示
不可相從 作法大小 大界正意通有
內外今文 別論集中不來 法成得罪不妨
三小唯有別集自然釋名
法緣當下所以 三小 自然界
一界蘭若 分齊聚落可分 (可分) 。 (可分)
城外城邑人民 分別應作四句可分不可不可
四處可人不可故知必須 二十二比丘 結界爾時幾許
僧坊可分聚落可分隨處即是界限四十七故云下文分齊
聚落故業文中 界內作法 門外四分下次引文 聚落四相
(四周柵籬不周四周) 。彼此 相同不須 ( )
蘭若空曠僧坊 聚集比例僧坊便聚落蘭若
可分下文四十七引文 反例聚落僧坊 未完結界會同
聚落乃是民居伽藍相異安得故此四相 伽藍
故知不周 聚集兩面一面依蘭有人 城邑周匝可分結界
四周自然 伽藍可分蘭若 學者皎然不可分別中分
難可知處所散落不知 一種中華人民
不可有人佛種 佛教相見作法
計數 如是 不同七十三
兩頭種樹僧祇
不知所以假令一處 後生
蘭若阿字阿練若 不同名相 三十恐怖如此
提舍可知 拘盧舍說不定 (僧祇) 。五百
(六百) 。 遠近不可 拘屢引文
法人不同 九十六三十五三十 五十八步
昔人比丘留難人心不同 法令不成善見不同 豈不
() 。一種 三小不通故知 得名三小既有不比
善見盤陀豈非 定義 (有人不肯結界三小是非可見自然 )
道行 道行不得停住 所以定量
蘭若道行 大小蘭若其中道行 別有
水界五分行者 界限善見 定分相傳十三
下次可否潮水 三明乘船 所以自然界
不定參差不下 善見不得作法水相虛浮
結界所以相者事用 通行法制僧事結界心念
蘭若三小 水道戒場
蘭若何以分之 二種道行二攝水界 分齊體量
方圓是非故云 作法大界戒場一種 多少自然可分聚落四相同上
作法故云不可分別不同 問答六十三 四面一面
判定引證第二中正 定界設問 異說申正定量
法顯 引證 無人有人
十三名表彼此隨分自然自然 不問有無有別過分
引證比丘 隨處有界僧祇上半 第三
六十三 東西南北四方四維 算法自然
四方六十三四維二十 僧祇故此顯正初二 立義不定兩相可知有別
或是作法自然水陸遠近 向者一切
簡略舉事 二字四維以此 受戒犍度弟子方面
不得因緣故云正解 引文五分 善見必須方圓
論證四維 作法自然引證 中正餘角
可知文中不可二明 受戒 (召對白四) 自恣
(五德和僧) 出罪 (白四) 。一切羯磨應作 (白四) 。二者 中國受戒出罪
四者二十一切羯磨應作 略舉文中所為第三
問難捨墮 第四 總括
對心念法對於眾多 (二三) 。對於法立莫不 () 。
() 。 廣明方知 法事
易解不明大眾 四體相分初一 名為隨事文中
其實三十四 人中二法教授 戒師自恣
不成外加白四 下次
加入五眾羯磨自恣 一切中國 受生二十
重犯二十 問曰出罪 有益出罪
體用明體約數明體人眾多人
今文 初文自行
有所同法三根 清濁不外 初三自恣
以下說戒 羯磨二門如何分之
悔罪名為 一切便 後學文中
二種說戒懺悔 混亂 僧殘受戒中有
受戒和尚犯戒四句三句不知不得如次引證 所為不知不知受戒
不疑成法 四重成法故此



[0189b20] 滿滿不得滿 二十 心念應法
說戒可知 下文不足堪能 相者
不然非一故云相關相從來意 明相真偽假人
簡練可知 明體第三 明相
三業外相以下 料簡是非取捨
第四如故第三第二 第三是故第二第四
戒體 文中四分瞻波犍度四句 滿 (羯磨人見第四) 。不得滿
(大戒沙彌 一法) 。三不滿 (二十八人體二十二人體 ) 。滿
(比丘一體第三 ) 。人名下文捨戒
淫戒受法受法 醉人羯磨受戒 並不淫戒
中文錯解顛狂 (痛心顛狂總之) 。
五十四 睡眠比丘得名
所為二者 十一實有 白衣
落第不重僧祇 作者作法
十二 醉人受法捨戒 四句即如捨戒
不解不解一句 無理 名義祖師加之 (不解
人為不解不識文句三不 不解如下三十一) 。 四分所為以下
所以文約多種 (處分陳詞受日) 。 (差人) 。三自 作法即是所為
(戒師捨墮) 。觀察 前人可否既是不許 在於下次非法
三法不得 (受戒自恣出罪) 。受日 當時所為
初三同上 所以 人法差人
受日人法故云 所為諸法不同 不許受日說戒戒師結界
何以故此神足有神界限 空處故云分齊隱沒
坑坎見聞 露地處方宿九十宿 (四周
如下) 。 見聞如下
異說 展轉羯磨轉輪說戒 自恣相連即非
同一不用 初二立義以下釋疑戒場自攝戒場不當
前科三界戒場同在自然 自然之外故業大界
相接留空初四人中 不足所以無心 無記善惡入定善人別有靜慮
引證六群佛言下文 羯磨一心思惟專心 重心眾數
之外下次決不 餘下第六人中 所以證法
能所 相容 羯磨所以差別
上下並不下品 上品常行 中品解方故云
縱使同餘三相 顛狂四分壞心 人文比丘比丘
不成祖師 故云高下故業 界外界內界外
內外而是不足 十一初四好人 失意可見
重病律令輿出界故知 不足捨戒不成
中國 不足不足不解 經論禪宗律部在此
不了成敗趨時人師精英 自省
合眼無人 (四法) 。一法前後 能所不識 ()
增減 () 。文句有別是非 (迷人)
人法 端拱 (迷界) 。 四法弘獎 不足
(四法人法事界) 。羯磨 說戒白言始終 法事
此類僧祇易解 中心同法現前相同 覆障露地
中止 中間明相總結露地
二師所為並不
不過相接第二 緣何 三業中尼
式叉沙彌尼二義十三人體 釋疑 異說人中合作
如下 正解立義不知後門如下二指自言十三 自陳
(不足) 。自言 相中 (不知) 。不同 受戒中有破戒
和尚受戒後生疑問 四句和尚破戒不知 (佛言) 。破戒不合
從此不知 (佛言) 。破戒 不合 從此不得不不知 (佛言)
四問 三句 (佛言不得) 。不足 不得不足取證文中瞻波犍度不足前後
中一自言第三 即為受戒四句不知
一句 不知下文五十 和尚在外四分限定中國
無義 十三前列二十三 同法白衣具戒
特點重來十三 白衣八十心淨不妨
參差不成本名古義 不同不以威儀 法應
行事比丘犯罪不見 婬欲不捨 白四法無用
不復 加法未成波羅夷
無可 法攝故云 (等同) 。下次二三 不舉
無力 知者三根所以知者 不足
相中二十三 所以縱言 知眾不知
緣起目連天眼犯戒出眾鈔引 初文
故云 不許見聞明見
過重不許 自言 前人明了使
不足深切故此委曲第四中標犯法制罪名相 成法
由是白四不得三十 五事滿不得 如下名數
正行第四 (人法不在滿) 。 充數故業出罪
遠近 (出罪) 。 羯磨 不足不足
四法不足 同犯不合同治不妨應法十一
有人羯磨僧殘 事情不了
應分同犯同治 () 。自有有罪不合解罪乍可羯磨 ()
始終無妨 (十一一切並不 不了義) 。
疏決不妨同歸不足 四門初二一向不足第三第四不足具戒
十三 不足 三十一二十三第四十一
六十五眾學不足更加 前例附標 注釋
三業可知能所能別人眾心念 多少
能別同上方便提制 若一之內
破僧中品名為 能立便 可以名為異義
三業三向如下 (但是 同事) 。三業瞻波犍度來者 羯磨前體狂亂重病
非一 與欲有如法緣不合 知法不合
與欲人口何不 若爾人身 合當
有如法緣 可知
人心不同 引證瞻波 非法和合羯磨同一住處同一和合
羯磨與欲與欲現前應得白四 順心中文身子
疑問如法非法 佛言默然十五羯磨說戒
六群念言說戒比丘 羯磨說戒佛言 五分
面向僧祇大約 同上四分料簡 一往不妨而是
不足隱沒與欲之類自有 第二
未必十三無體 不足所以清淨一色
句法 (不來與欲) 。 (比丘) 。 ()
() 。不知不足 根本
隨意第二 一切不足第四
羯磨不過 不能 堪能須知
故云中間 不成
不成 不知 有想
羯磨法成即吉 不同出結 人相亂心
中品得法所以 十三沙彌 滿
一句 諸人 人相
(別人安得捨戒 ) 。眾僧
作法別人故此 有別可知心念 中標以為生起
判定義宗 四分 即是
判別即如 不疑如下
會同內心引證 可知差別 說戒說戒維那對上
對答開立 不許以下餘下
悔罪之類 故云並列
著地合掌故云開立 示教今世教授入眾法名受戒中止
不出至今問曰威儀 文明不得
豈非紛紜說戒師 大開轉輪 高座說戒未必開立
(一法) 。自下 有病 伏地羯磨一心聽受
開成





[0193a28] 欲法與欲 說欲受者本意後說
三觀受法是非 受者文中可見自然界 不得若爾
僧事一法所以 界外不成不出二門 二法是非命題意中
羯磨二種一切故云不意羯磨常行有事必須加被
常情臨時 常情 羯磨
立法 生起下文欲心 故云相反立下
二門非獨詞句 故云 有事緣法
發起意中 僧事身心與欲來者 可見
立法 僧事 故云釋名標示
如下 欲法引證隨喜發心
俱舍希求事業唯識 希望明體一者法想 () 。二者色聲
動身 (重病現相) 。 () 。從事 今文結界
一切羯磨二事 自下時限半月
下次不須 不須無心 法事三體
說詞義存開遮 即是大界羯磨 不得 (三小戒場) 。餘下
判定句義欲法 犍度戒本前列 無故明文結界法制
並不意即故云所以 結界緣中犯戒非法一切治生邪命
並入欲法 無非背叛重病 可知學者不合
不成下次 欲法羯磨與欲加之僧事瞻視
病人與欲 後悔不出欲法行者 可取僧祇蘭若衣鉢 (經營衣鉢) 。
(慢說羯磨彼此別致不可)
病者 與欲成教據理不知不實
同犯三妄 第二可知不合
法事前人自有妄語欲法 以律佛言與欲 如法僧事與欲清淨無上故云
廣說不正轉欲 故云憶持自言 名號第三第四本心
多少所謂 是非立法分齊 捨戒白白
第二第三文中白四 轉欲不下有人
五分僧祇不成故此 一說莫非眾多 一法緣中
羯磨並稱 語者曹魏翻譯 中轉故云正本
詞句 羯磨不許 成法
(正本反問 ) 。所以結界 不可
引證明文 同異第四欲生 假設緣起
故業有人 (三業中心 相和) 。清淨通假
(見利和僧 ) 。據此義通一切羯磨不可自恣 不敢與欲自恣
六群與欲清淨 中有來不得清淨 說戒佛言自今已去與欲清淨
故云不下昔人 行事故此清淨 (半月說戒) 。 與欲 (羯磨不定)
四分 二十 乃至淨人奴婢 並不六群
(受戒與欲) 。中有稽留法事 如法僧事與欲清淨諸法 結界轉欲緣中初二
比丘自有佛言 授與比丘毘尼引證相應法如是成文
僧祇不同或是詞句 四句某甲一句
一一人名眾多 比丘清淨一句
故作初文 病人 所以說戒比丘白佛
比丘不來佛言自今已去與欲 與欲 (以此在下羯磨傳寫) 。 說欲與欲
() 。 與欲 三義四重輕重
現相即是廣說 可知五分與欲 與欲說欲斷事
比丘如法僧事與欲廣說 現相 略為重病
在下 遣使告語沙彌遣使緣法
非法不成合作其所病例 所以斷語進退無明
欲取未可一向 行事不可從緩有病堪能 廣說聖心現相有名無相
外部 所為下次誡令詳審 無名色相識趣
說欲 不必不時 定約便利威儀
人名一句 僧祇不得
記者受眾 比丘清淨不得 說中詞句大同轉欲
彼此後學正說 必須某甲某甲
說中與欲 後生不識多於大德一心念大德憶念愚癡四分
可解 清淨憶念不用作者 如法不受得罪
毘尼通明五法初二 兼行羯磨中止 三法當時
行事指定 四相 就位不下取舍
一往 眾多比丘與欲
中等上文得罪對上無緣 不得非常上來本部 引文初五分明與欲
(多少不知) 。僧祇 堪能下次受者可否
(精明戒具) 。不明 精選使知名不容
五下五分僧祇 上座 (別有明文 僧祇比丘上座五分未見)
四分 顯然引文 上座行事一一今文無害未盡
中道 文中不下 故云下列
二十八隱沒祖意 不足但是或是此間 初文自言
十八所以五分 二三
引證自言五分四重 中道
白衣不得沙彌比丘 不定 中道
不成道者 自言還俗 外道內外居處西國
調戒場出界處中 正解自下
不足明相 後夜可知結界十四布薩十三日不得
便不在 之類羯磨成事未竟 引決
時節可知 (自恣) 。故知結成所以然長久必須
初文神足 空有非法隱沒 不得見聞
不送 中道不送離生念處 如下問答中古
羯磨展轉 羯磨 (古義不疑) 。文中初二
說戒 後人 則是下次
不定人數 僧祇 見聞分文從前雖說
不成僧祇初中三句前言前列顯示 猶疑
如下下房明相 成說相離不成說欲 正文故云五分
與欲不論見聞不見伸手 不及 () 。五分
即是 與欲故云 羯磨中止
在下亦即 房下可知不了 四句 不見
(僧祇五分雲霧黑暗不相識不成受戒說戒師並不) 。二見 (五分) 。見聞 (神足)
(僧祇 不成受具五分覆障相離不成) 。僧祇 欲法不足
與欲 且如轉欲何況通有學者 (中隔
加一今文羯磨僧祇 不足與欲憑信) 。五分 合為僧祇
欲法多種十一後續 能所受者非法
(病人與欲中有大德入眾聽法不重 ) 。
(暴風雨) 。 全同轉欲 (不同) 宿 (明相) 沙彌 (五分)
受者 () 。 ( 不同) 。四分明言 (正行)
四十九 料簡差別重病不論等人不滿 比丘委外在外
出界在內相中二種羯磨 可知應作四句 (等人 ) 。 () 。
(多人) 。 初三不成 不成犯罪別自吉羅文中
不成 現相不成 非法能所
緣中三科 受者重病與欲初中 成法獲罪制罪
次第疏解來者法濟
出界相連不及以下 顯示故云中有出界欲法
緣故下次遇難 出界開成引文須知 問事中有
以下所以所為羯磨 有別 (在下) 。
() 。引決如法吉羅異名 不謝有別易解

羯磨

[0196c05] 羯磨大有隨事 一百八十四緣法是非 成敗隨事各別故云羯磨
引文 大體無異名作直指 異名鼓動
功能前事 百論異名無非
自古至今辦事 功能釋義 百論
不從所以 水能 滅火體用所以
意中 即是即是 所立所為
亦即無能 方能三不善業 界分煩惱自心
故云無窮 六道正報界分依報超凡 羯磨
即如 諸法
正教如來滅度常光 下次因人初六 無言無行
聖法 世事世故 下劣即輕礫石言喻
不足真淨羯磨即是 增減文句 人倫大本
之間弘明集 一句明法納入 得失混同
違法如是 三寶故云當下 初二制罪
中人法相不容 前事故云
意中刊定是非古來 加減繁蕪遺漏
聖教顯揚 開機成敗
緣法緣中以此 構造稱量行法
不許評議可否 標示下列人法能所 稱量假人
(即如) 。 結界攝衣 有相人法
(比丘自恣) 。人事 (差人之類) 。 三法 (說戒修道自恣之類) 。具足一句
(白云如是語) 。 離合一法多少 離合受日受戒
多人可以稱量 兩界相通兩界 一法
多少短長差別 通人人人隨事 故云選取堪能隨喜
多少故云優劣差別作法自然分齊 中有上座勸勉三業
小眾 (今人 行法受具沙彌白衣無妨) 。餘下
可知中文是非 相者標示略舉下列雖是未必
故云受日差人不加 羯磨無心十三 (無心) 。處所顛狂學家
十一十二十二沙彌 (無情無心屬下大界戒場攝衣淨地戒堂) 。應作
憶念指定 自言知法 即是
行事第三然後相從 第四可解
無異 羯磨須知 受戒白四教授
受戒羯磨三法不須捨墮自恣 可知四法教授師 羯磨三句
結界第七第八 有人淨地故云 結界
豈不 其事心念 五大上色不成二事
兩界召對 心念 前審答問
心念說戒時節 作法無人五觀是非
十如作業 隨機羯磨立法中標 法事隨一一中有別
可見分齊 條例不容且如 心念微小
釋名所為發心傳情羯磨
不加引證 可知作業三不不專 心念衣食
房舍隨時一心 不必非心人數
中品小眾 自恣捨墮復歸 名義面對即是故云
明法所以 是以 如次
開張九品 心念心念文中下列
可知釋名 心念本末 下列攝持
可見善見 約同外部名義下列法相
其餘本部文中 內外緣法十二 () 。犯法 ( ) 。
(僧殘) 。 (依止安居) 。 (捨戒與欲) 。三十一二十
所以 不盡故此 相違不同二十八
僧殘法入行法 ( 白法可見) 。二分九品
以定小眾離合 三十九同在三十 中指同心四法隨機
羯磨更加捨墮二分三句 總括三十九 (二十七捨墮
剃髮十戒具戒三受非時) 。常行十一 (說戒自恣 事略懺悔發露)
十八 (智人 正義五百結集七百結集不盡) 。
五十非一故云 為重 (二房 臥具受日) 。十一
(外道學家僧物看病 道俗修治二法) 。差遣十四 (臥具五德白衣料理
求教自恣信受) 。十九 (大界一同三小 攝衣 淨地戒場庫藏) 。
(二十七 ) 。白四三十八大小受具 近住乖舛 十三
(僧殘九十 沙彌二法 近住近住 三寶居士) 。受法 (具戒式叉) 。十四
() 。 (僧殘) 。 (憶念處所) 。總結 約法隨事故云
百八十四 隨事法應五十 十七心念三十三二法四十
全數釋疑中耳聞者 以為 總數隨事羯磨例如
百一供身故云中有大沙門羯磨名單
十四四十七白四三十古人 () 。相中 分齊
不成撰述 中略方知
何以下文中文 羯磨中略四門古來解釋
非法毘尼羯磨非法羯磨非法 和合羯磨如法羯磨五法相似 羯磨六法相似和合羯磨不止羯磨
是非三句 攝事四句心念 即是乃至白四三十
非法如是 可知約法交互使 通知
上文明法 上下前後故云即如
可見別號中古羯磨 白四舍利弗
羯磨佛言羯磨自制 受具說戒六群 戒日白衣言語問訊羯磨 (五戒三歸) 說戒 (五戒)
說法佛言上座應作五戒 二法 疑問羯磨後來比丘
第二情事非情 百八十四八法 故云不重
二事是非人法 多種不一故云 且如受戒發心
三根憶念如是 合作情事引文人法 比丘僧殘
知法比丘鈔引 突吉羅瞻波
佛言不如法 意中標示 如下
如法 有種不同造作 各異觸犯相違不合加法
(結界立義一法 聖法) 。非情處分
不堪 老病 不成故云
第三二十 當局非分二三人中
滿不成自恣 作下本位料簡不必三十九
捨墮九十不必不成 不須若是非分
心念 立法不可 作下第四自然三小
戒場自然 法如
作法三法 自然別人法界三小
三相數人說戒不容 不同專一 當分法則受戒始終四法
一向無緣 明知不通戒場解除十五
淨地 不通 (差人 十九)
所以說戒大界自恣受日安居衣物
衣食法令 通知大界戒堂三小戒場大界 故云成壞
故云作業辦事 四緣簡練隨一 四緣
事故所以 無非 兩界法則不該
心念可解第四詞句差脫 六念詞句差等
而是無言發露第二 不依第五
安居 不依二事四下 從事
百八十四一一句數第三 說戒必須 中一
犯戒不足 不止 縱令使不止
不淨邪命體量 裁製文中第五 滿必須
本位方名如法下次 非時增減五百一月第六
根本 綿 小白
三明不勝羯磨四明 第七 三相兩界
第八所為 五百 至多五十六十
第四十一 受法十種方便 發戒隨機羯磨 (安置
戒師) 。 出界 故云正法當下
明法 曲解羯磨 可解故此意中
初三綱要釋文羯磨大體 (不必) 。料簡文義差別 (不必) 。
不成未可一概 故云不得 (雷同云雷發聲無不同時)
文中初二 白四法 翻譯不當 詞句某甲僧殘
某甲羯磨 多少前事 ( 羯磨不可)
(下注有言) 。 受日佛法僧連書半月一月 不合
(不得半月) 。 不復增加 (內外) 。 法文有餘不能
(當時未必 ) 。明知白讀 非法即是
無知非法外加心中 狂簡行事
人事 夢中可知明法 不守文句總結
初二不成 必須 上座五分
無人解法無知 引證上座約法第四持律
第三 達成四分 據有開學
可知所以由此二法 易解中間三句相傳
兩句隨機 不同說戒白月十五即是布薩 說戒本事受戒某甲和尚乃至
衣鉢本事第二第四根本 如是可解
耳識他事無心 布薩說戒華梵重複戒本 眾僧說戒人法云和
亦即 白事不須和會非情 第三未定
分句時到 四緣現前作業
(時宜分為一者清淨大沙門二者時到十五布薩 大意)
忍聽 聽聞不解
第五 故云故云 羯磨
無理上下明白 前後故云白文
同上情事 之下羯磨總分 三番羯磨正體故云
受具故云根本結成 體外
白文故云重聽故云第二緣中乃至某甲和尚
具足戒某甲具足戒某甲和尚某甲清淨無諸滿 二十三衣鉢 () 。某甲具足戒某甲 和尚
() 。長老別人 大德忍者別人隨時稱謂略釋
顯示第三根本乃至中略某甲和尚中略
默然三字可知 一下得中 文中默然
如是兩句上下 當中受戒某甲和尚 可解三法料簡增減
四句第二 名為相待若是 羯磨白四增減文中
所以不出若是 之類有緣結界比丘 緣起 (羯磨) 。
(捨墮 受戒) 。結界以前 羯磨四句 說戒
結集差人二等 須知第二第四 可知餘下
脫漏 淨地既有緣起四句 白分
可解第二 下次義通羯磨不備 加之功成
不必故云不了是非 增減一向三句十四羯磨 正體十七十四
增減音聲不明 明理通許不可往往 便加減開許增減
大界戒場 何不五分 同一布薩 (戒場三小) 。
(大界) 。詁訓謂言異義 某甲和尚戒眾誦戒之類
五分羯磨一概四句第四 受戒法云年歲滿衣鉢具足外部羯磨 增減五分長老
第四忍者 長老默然便 翻譯三衣臥具敷具 本體
(羯磨) 。詁訓 故云一句白讀
故此判定申理無明正教生下 相似
多人 呪術謂言 羯磨
神仙五通人造 呪術如來禁戒半月半月 () 。 誦戒羯磨不得依止
故云終身祖師可以僧尼不容文中三法
非法得法 故云不須 現前四分教授
第三不通故此 白衣無法 不許
莫非無知多生耳目 法尊沙彌 來自開眼所為沙彌受具
三法不合瓶沙 婆娑顏色端正比丘半月 故云心淨第四
差別 由是 破僧不舉
何以 不得學者引證四分 五分故云
四分文中 不得十五 舍利弗非法默然五法 如法羯磨
(如法) 。 () 。見小 () 。作別 ( 界外)
戒場 () 。如是五法默然非法 (非法 有罪不同) 。五法默然 默然
(舍利弗) 。不得 (大同) 。犯重 (犯重 無益) 。 () 。住地
(如故) 。如是 五法默然 (不同由是) 。五事應和如法和合 (來者三業)
() 。與欲 (與欲 與欲) 。可信 (不違如法) 。默然
(作法) 。下文 分齊知法
判定第三 引文故云
發戒時節 可見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一下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結界

[0202b05] 法界分隔彼此加之加法 羯磨
疏解作法 相通得名 綿四門後世方法
自然結成 作法作法衣食 大小大小
如是元始所為布薩 結界
法眾 一切羯磨依法 羯磨
表示人法水乳 故云綱要僧綱佛法 羯磨住持三時
通語滅後羯磨 三寶 下次明和勝人十方
閻浮使發起緣中初二 閻浮方志 輪王居處
(輪王金輪西北東西) 。 釋迦譜
須彌山大海俱舍 踰繕那 (踰繕那十六三萬千里) 。南邊 踰繕那
(五十六五十六) 。 (而已二十八萬里南邊中有萬里百萬)
法難自行 說戒犍度爾時 諸比丘諸比丘羅閱城說戒
聞者來集比丘白佛自今已去隨處 初二開許 作法分隔制約
羯磨不成功成 總結 作法自然
十方功成二明 緣法是非攝衣 所以
羯磨攝衣宿 攝食宿 三分相宗
自然統通自然蘭若聚落水界道行 無不
自然初三 四處釋名不假造作任運但是隨身到處有界
有法生起可知作法 自然 四句文定相分
不可界限不相稱不依 不勝羯磨 壇場羯磨呪術
下次作法 第二故云楷式 一句四句
上次至此統通 (說戒統通一界) 。
第二作法集結同法 二種大界莫非大界不論
文中 自然羯磨無明 羯磨受具十二
令弟由此結界 羯磨戒堂自然自然 受戒由此若爾不勝
自然不勝 作業不成 自然
豈可一向作對僧祇 兩頭結界說戒 結戒
自然戒堂 戒堂但是 自然結界安得
羯磨戒堂末世知法 無數 一處行法
加大羯磨據說 布薩得罪 判罪酌情
大界中標羯磨 人法人法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 ()
傳寫所以 ( 常行第一下文) 。四分 說戒中文說戒不受
宿不成未可 故云張本 相應法故云一日往還據此
(一日一日) 。雙結 由旬四部五分 無邊由旬
量等智論由旬不同所以險阻 由旬乃是正名踰繕那
乃是輪王巡狩分為四十相傳 (俱舍 不同) 。四分釋種
由旬中的七十乃至三十中的 七十故云 總會考本
以下由旬本部 同歸一致 道行
寶藏險易二明 隨意
出界戒場數字 羯磨僧事中略大同 二十通行一切更兼
二十不周不許 二眾四十一 同異云何大界不拘
所以然大界不免 奔馳行法有所不足壇經 烏仗那二百
不見可知三小本緣不同 受戒結戒
問難安立 一種外相正義指斥 文義下列
一往分之 引文說戒 羯磨約制不立
不解外相不下 三法大界 當時
緣成料簡稱量第二 本意相合在後 第三
三科問答二種 即是西僧坊 五分
布薩結界乃是 不妨明文聚落 大小男女所居一家
四分攝衣四分明文 明知 (同文) 。
合作 故此 比丘結界十五說戒
不能橋梁 大小駛流雖是
來集 不疑僧殘使 乃至界內故云
相接顯示標量 東西 即為兩相
結界本處 隨地圍繞使 自然 (不必蘭若三小) 。
中間 左右兩邊即為兩相 可分準繩論文
相去無有正文約同 得分便四問 內外
穿穿 見穿嗤笑通問穿
粗魯 下次易解 分內東西
分齊餘下非唯 通知不下行事案行
法定不成結界如法 不虛中標三相結界宗要
四分善見內外 兩相方圓曲直 羯磨
作法斯文 初二 一句簡體一向不異
第六無明故此 說戒相接 諸比丘相接佛言
當作共相佛言 中間 淨地諸比丘不知何處淨地
白佛佛言先有淨地已然 昔人行事 結界必須後世
不問空有水陸 三百餘年 執迷據此
略釋 相分初中 羯磨依法不成
是非訪問 不然戒壇 至於結界須是
豈非敬慎之至 大界結戒不戒五百 受戒受戒
跋摩不如法 後主無有 羯磨比丘不知
伽藍淨地 故知 自生羯磨
未可聖教標本
大界法云相若空處 (蘭若) 。 露地 () 。 [/] (
[/] ) 。 [/] () 。 () 。
(共有十九) 。重制中山 (如東) 。 (封疆) 。 垣牆
(十二) 。戒場 () (三相) 。處所同異
初二文中 略舉空地空處露地 [/] 不可 (荊棘)
事用 指空 相間空處 生下善見
有分易解略釋 有損
第五有人往還荒廢 不得 () 。四月三時中舉一時 水深
第八自然 造作通水 不得會通
垣牆不明 分齊論證然而中路池水 行事未可
據此 傳告後來 相容
名相善見一方二圓半月 三角十七 (異名) 。長圓 (地勢
狹長兩頭) 。四角 (四方) 。三水 (屈曲波浪) 。四一五一 (形勢即為) 。半月自性
(蘭若隨地分齊) 。 (中間 大界鐵圍山四天下) 。一門 (同門) 。十方 (國邑境界) 。
十一 (中間) 。十二 () 。十三比丘尼 優婆塞十五垣牆十六 () 。十七顛狂
中一二三六十六地形五七 九十十一十二十五處所十三十四 十七不論形相相同
云何 可知 離過空有
預知不容如下 相分唱法南下寺門垣牆之間內外
如下寺門內外 隨處未必故知三教如法 行法無悔
行事深遠 某處至於某處分齊分明少有 迂迴屈曲無有
同法近世有人 相中細碎不必 便如下
與欲出界法成下次 自然作法
蘭若自負即非吉羅結業即如
水波 相去長短高下脫下受戒尤甚
自下 存心人中使一往 諳練堪能主客
通論 便初始 據此不必
通論不問寺門 相當 行事四維不分
方面 起立使見聞
莫非故知相中 不必錯亂
可見從簡 從此不著
定制 羯磨 三門至於穿
西穿穿有所 不一更加別名
正解 引證不疑避難 第八住處諸比丘安居安居
王難奪命破戒 不能精舍 明文
故作為難非常 不同 (僧祇比丘) 。
之外作法文中通牒 在內
僧尼二眾 無妨不出自然
相者自然如下舉例不受三義羯磨
欲法羯磨 不勝結界 自然僧事不行 ( )
不立 乃是 (結界未有欲法本應不通自然) 。
作法 (不勝羯磨 ) 。最優不知 約同法理皆知或是後來
比丘 () 。加法 大界唯一不須 羯磨
羯磨後人 戒場 莫非
異品收拾勝利中標戒壇 封土未必 以律內外
可見意中示意 不明不明 祖訓
豈非良醫主法一月
數字 使差訛側耳自然分齊
不異音聲便 散席高低 多少如斯一朝
有恥正意 唱法易見唱法三明 穿四明自然五明相望作法
遠近出入離過七大小二 兩相大小不必 中隔自然可分
自然西南 不可遠近自然
作法中點可分一向 前定 不可分別聚落如何
自然大小 () 。可分聚落 不通在外自有
可知自然界不必 戒場二明中隔 自然初二東北
地面西南 不必可知西作法 論說戒場外相
相中外相不通 西南 穿故此初二
一緣作下不定前後相傳結戒 五分
正法大界 戒場 然後
大界毘尼 結界大界 淨地次第
(大界淨地以為次第 ) 。善見五百 羯磨緣起
先後緣起 法式五分不可壇經大界結戒法制兩界
無法 未定妄執 明示
結成所以二明 不成所以然五下引證 不成不知不知
不成受者不知 次第心許僥倖
非分 自然
界內大界不合 二種第三可知兩界總結
大界戒場各自 羯磨對外大界 三小中止
大界一往界別 說欲大界 相中內外
大界 復次外相 界外然後大界內外
不須彼此以是 無相便
外相 總結如下通告羯磨 加減內外二字而言一字未詳
所以字義 不須三小 如下遠近盤陀
中有蘭若三小會同可取不同 盤陀作法不同出界 ()
界外一處集結受戒名相 相符故云無異 所以易見聚落
相中正義 三小不立 不同
古義受戒出眾問難入眾 隨身受戒相如熨斗
初文不可不當引文 受戒中文一處
無異說戒 數人自恣在此
僧祇 第八比丘大界出界界外
戒場自然故云出界 大德 時到忍聽此地三句
戒場三小非難 行事正義界外問難
受法明文前後兩邊相連 環繞使中空相容 融通開間半身
比丘一處四處作法半身 善見未詳定義 行事佛教
非法鎮壓 說戒同師善友不同道者
道路之下蘭若使相近有空非一 自恣可知雙結不可
說戒大德比丘 時到忍聽如是羯磨 ( ) 。一處無法一處有法
名為一處有法 ( 人法大界) 。有法一處
第三守護 四方唱和 利養相通同一
結界 有事不行 遵奉可解中聽
諍論紛紜 羯磨傳寫 先後大界
羯磨 二法不得自然 依次解人衣食
傳譯脫漏故舊 曇諦大界
立場住處所以三小 三小無相作法如何
若爾 解法不同 善見住處
立場祭壇 宮觀醮壇五下三小 比丘
此處三法中古異說 明法所以 二法相待安得善行
五陰造作行陰 即是心心 非心依報不從隨心
業力有法遍處法體 無記不合 色法引證
前後前段一界 本土 金輪
下水水下即是虛空 水相本期三重
層樓 論文以下 相通障礙 二義故云色法
(在下) 。下次後段明處毀法有法水流 處所一句不知不可作法
無法中分 所為非情有法 故知但是引文
現前云何 所持法滅云何毘尼現前所持 云何現前往返
現前來者鈔引 誤解引文五分非人豈非有法料簡
文義作業 天眼所見壇經結界 金剛第四非法
初三前述下文 料簡問答 羯磨結戒
唱法故云五下 不出 羯磨
棄捨作意不還 方名作法引文 優婆塞宿
故知智論限定一宿故知宿 善見
相違善見水下宿捨心有無 文中智論四分
捨心揵度伽藍 荒廢淨地明知大界猶存比丘不知何處淨地一句
(解疑文本方知) 。作法 約法必須
正則亂倫獲罪 準行 比丘不淨
不成大界故云 善見 僧尼 () 。
捨戒不成 可知四分伽藍 初二異見邪正
六即 二眾結界 (不共行法)
(受戒出罪僧尼同法故云不得) 。結界 問答一句即是
同法





[0208c11] 五者 無有不正 正要住持何為聖教昭彰
清正 意中初文四句 一方通語遠近
立法舉事私情 流於 處斷四句二明異邦
郡縣異邦 祖師 內化日益
心業即是無相心神 行業三明從化 皆可
發起下文故云豈止 正法 生長慧能
初四 行事如下第二
人法主法即非 不從
滅法過重荷法學者不值佛世當來地獄即是 三千依法
示意意中 不同章疏廣解但是 世人名為名為遺漏
使所立 相應 如來制戒
引證漸漸不可 病患即非使法滅化教通道
制教三經 通道不許 涅槃引文
通同在下集中國王 三寶正法 正見滅失功德
無量滅失 施惠略舉六度初二 十八如法比丘
無量比丘乃至護持 乃是十方諸佛世尊檀越 自治文中五法可解不共
不同不同住處擯出異國 以西此間州郡可以 法處使同類見聞改過從善
治下善人安樂示現佛法 所謂增長豈不 第二第三
前後相連初三 懈怠鈍根 三句不知足
住處臥具飲食醫藥遠離 如此發起出家學道 不堪勸化
化導下列三寶二師 初三下列
故云 治法 三句三法二法
禮拜伏地折辱 如來自陳初四持戒破戒分為
謫罰四方二明初文破戒下次初中 如法功能
犯重天龍夜叉乃至 今文恭敬 一應念佛思惟
柔和質直常行忍辱不生 喜樂正法閑靜阿蘭若 入涅槃無畏 (鈔引九十
六經分之) 。 牛黃死人 麝香死後有用譬如大海
無量眾生兩眼和合成藥盲冥 乃至胞胎以此明淨 ( ) 。譬如燒香
合法三句 有用香氣以是中經善男子善學根本持戒法器非法
觀察不識 初二 離過不和一一
國王婆羅門 中間白衣第五婦女小兒第六 第十
通道如是 如法 清淨比丘威儀具足成就五法 (五德) 。
頂禮比丘 非時慈心使佛法 (利益 不以) 。如法汝等涅槃種種
相者第三毀謗正法一闡提 乃至邪見犯禁羯磨制教利益
制教意中不治 罪狀上品明智遷善治法 不受生起故知
上下中人 不定 二根不明良馬
從諫如流 比丘種馬一者 即便驚悚 (上根) 。二者觸毛便
(中人) 。然後 (中人) 。四者徹骨然後 (下流) 。二種
即是初二 不行正教 二心結業故云
非法 教網示意 重光有力
雄豪而已住持住處而已遠行 趨時四事
馳逐利養弘揚三寶 一身律儀安能 使
佛化塵埃嗚呼 故知適時方能
所以以前 相通 羯磨法律
[(-(-)+(/))-+(-)] 智慧比丘 四部前後
多少四分緣起 文明四事初二 未必身行
下列佛法大綱修行 入道 正命
反倒惑亂 使清正 二事分配
通明六十二見五蘊生計四句
大我小我二十三世六十更加 斷常六十二致使
無窮為何邪命 智論常行未免 治生所為曲解
方名
日月星辰四維不正 賊心亂說 即是邪命故此
不同見聞 引證可解一一 略舉無知
學者不出教行律藏對治即可 引證不知不見不識未必
不知五分破戒 破見四分僧祇一中初二 男子離合
可知下次餘下可解五眾即是
全數中止 中有出入非時 不善 在下
諍訟復生 二心口過第五第五近世上下
明治輕慢二字故知不敬 大眾 對白正治緣中初文
諸法 法事故云如下 問答在後第八證明
使憶念 自言 責罰
() 。上下明和 和上 然後
五德合宜問答 四部相隨故云
羯磨未有 不滅第四 預示
不成初三 用法 不當
四事不合故云現前 非法人法非人
羯磨差脫 羯磨同治折辱剛強 違順剛柔取舍正要
誡令諦受 畏懼改悔初五 分異聽受
不差行法在身不堪 第四中斷白簡 集智三五第三
親近遠離第四 親近第五語者九十 前後得名第三
及第不得 誠如遮斷 得名行法異常初二
兩相 相望吉羅 無餘第二相似同名
四重 上下 相續未詳
犯罪犯事 可解第二評論法理是非 比丘
眾僧布薩故云自恣 不得論理教相順從 調求解許可
下注比丘合作傳寫 前後羯磨相中 即行下行臘次多少
作法便 四者不舉 羯磨多少擯出
富那婆娑比丘惡行 緣故羯磨得名 四事亦即
不異須知四事 分異 緣起倒下
明治使治法 治法
大德 富那婆娑比丘 行惡見聞時到忍聽
富那婆娑行惡見聞 住處不須此處如是 (羯磨以此為 ) 。解法一同
之下求解 制約
比丘私有請問由不得 ( 惡見可知) 。依止
舍衛比丘愚癡犯罪白衣住相 本緣
立法名義使 治法白云大德 比丘所知白衣
相親不順佛法時到忍聽 比丘依止羯磨如是 (羯磨) 。順從解法涅槃異名餘下
行法愚癡智者依止 不知五法依止 (五法不知輕重) 。 毘尼不知依止
舍衛舍利弗 伽尸國遊行質多 尊者美饌比丘
善法嫉妬便居士飲食 胡麻質多善法如是多寶 覺意禪定正受如是便譬喻
國土賈客雌雞 共通生子雞鳴烏雞 善法如是多寶善法
居士乃至所為 治法 名相作法
白云大德善法比丘質多居士 檀越布施供給眾僧以下賤惡 時到忍聽善法 羯磨如是 (羯磨)
第五語者行業 不從作為
檀越懺悔下次具有不受 眼見羯磨比丘著眼 () 。
(作法) 。教令如法懺悔語言居士 懺悔比丘犯罪懺悔 受者不受犯罪比丘懺悔
開解 以前七法治法 各別
同犯重者 涅槃經正意謗法 總目七法通明
當來 聖教公然作惡治法使因果 歸正初三
明心道者大小 罪福性空普賢行婬欲道出
無行大乘業相 不可得染淨 諸法唯一令眾生
解脫使不淨身為 楞嚴如來佛世尊
決定清淨不斷修禪定 砂石 菩薩順心救度一切眾生
一切乃至慈悲心菩薩波羅夷楞嚴大乘云何上心
明心隨即 從化智者熾然 不見拘睒彌國闡陀
犯罪比丘語言犯罪答言不見比丘 二明但是作惡不畏即為邪見
三寶 邪見問答本緣下次治法
加法白云大德闡陀比丘犯罪 語言犯罪答言不見時到 忍聽闡陀比丘不見羯磨 (羯磨)
二明 故作名義 行處三法故此
闡陀 有罪懺悔答言制舉 輕者重者
不定緣生不定所以 四句聖言 無知
明治詞句諸見 異名涅槃求解 細察正信虛詐
惡見舍衛比丘惡見說法行婬道法諸比丘 堅持惡見而言真實
虛妄諸比丘白佛明本 治法白云大德 比丘如是語行婬
時到忍聽比丘 事故誹謗世尊 世尊不善世尊如是語世尊無數 便行婬道法婬欲即為道白
如是 (羯磨第二第四諸法) 。 初文法勝
制教 一中共有至於如來
出世所謂歡喜 (乃至第十 ) 。如來出世二義 攝取歡喜
(第二歡喜 安樂如是展轉) 。三義乃至 不出有為 一句
() 。涅槃第三 (經本) 。道俗勸學四眾
四部正法作戒 大集經護法 如法四姓西 剎帝利 (王種)
婆羅門 (淨行) 。毘舍 (商賈) 。 (農人) 。二明惡人相違 和會
囑累一代故云教本 正義兩下雙結 不用自言正治
不容如下二明當眾合法不見合上 調一切合上如是三明
驅遣聽者兇惡故此 聽者梵王宮天眾不如法
往來交言五分 智論麁惡以下所以色有
違者特意 僧祇二十四摩訶 不共羯磨
遺忘引證柔軟剛強 謫罰 (七法) 。 言論教授學業教誡過失 (柔軟
羯磨剛強) 。二法不出何時 強狠再犯羯磨 調二法
不足同異云何 出界住眾 輕重云何
二法次第 既是
加法 成行加法文中
五分羯磨四句加之 一體序文所謂羯磨為此一見 緣中不共羯磨說戒二種
不共利養 自言現前如下指事
同知自言故知不許 五法現前羯磨 或是兇惡不可徒然
法律盛行末世 不足第二非法初二 作下二明
初中飲酒罰錢 治法財物財寶 非法不送
可解周年苦役一句連屬上文一種 之類破戒
常住 不淨可知即今不知戒相 僧眾擇菜舉世盛傳正則流弊
生口 田土
非法立即裸身吹灰灰塵如是三通 非法所以
眾生二明不加 引證僧祇三法
他用 同意自苦 不下不容開心非法
同名僧祇羯磨罰錢非理 不下非法
吉羅初四制約 五分下令順時如今
不依之類 出境濫用 學者如法
隨順有緣 道業有限僧祇 坐具諸比丘舍利弗上座
默然日中 七法可知斷食僧祇不受知事斷食
弟子不可教誡折伏 資中明治治下小眾 總結第二
患者欲界眾生 存身不可慰問世尊弟子 知事
主客相待
主客彼此 即是真理論事道理 下次飲食義通
如法出家五眾及時 下次道者 開懷初二
出家四魔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虛妄 真實道者涅槃
道本保守身命 不慕損害四句
傷害不行 後生承習無窮故云 僧事即食無盡初四
福田四輩 天人 略舉無盡天地生長四輩
相續不絕受用三寶福田出納 無窮引證經文。行道定慧 戒律白毫相千億
舍利弟子 親自傳聞相反當然 待客
問責 人力即為不足不虛故云
俗事 一句論語 (然後不厭合宜樂施 不竭)
前事 論語 (君子謀食) 。余下 飲食
依法如下 善用任情 依法
失利 分為福田修福分當 反亂故云不知三歸
侵陵三寶 聖言相中論文三句
僧祇大眾常住四相打鼓鐘鼓 得失
僧祇二種常住二明 制定時務大界
善見大略前段 增減
多少 論文均等不得 偏食眾僧
正入妄語 餘下迦葉佛比丘 上座不能不解戒律飽食熟睡
無益供養飲食以是因緣 地獄大肉火燒受苦至今不息 時眾
經律不識因果縱恣 常住佛教 頃之長夜苦楚
破戒四重 不可九十中論 主食常住
外道非法 犯上三句眾生結合
名僧住處中分 明法如法住處 受戒住持待客
修業下次破戒如下 二十八相者 供給王臣十九不須
作人隨時 () 。俗人五分悠悠 信士淨人善見上下
使者衣食 約法羯磨 之類
不出 中文邪命如下 酬對智人
舉重 故云依法引證無餘四重 不成
本意 虛實斟酌未可一向 舉事所為重者所謂拔群
出界作法時節 非法即是不易人中
僧祇說戒 中品上品下品 中品羯磨
白言大德 說戒說戒 時到忍聽比丘 不來羯磨說戒
如是 (羯磨) 。威儀損益 引文上座 威儀下行因而
平等唱法 賢聖弟子不得
說法默然修飾 有罪四分不得
涅槃倒合頭髮 說文
破戒故云下次 入眾五法
自卑鈔引法語 見過 想法出入文明東西
使出 不必東西坐法 皮衣 [*]
即是瓦鉢 不如 (寫本) 。 引證無罪
護法 三十一女人相合調戲
女人瓔珞種種 如是菩薩淨戒污辱梵行引證僧寺
淨人時下 僧坊取與 念念
一一提現世俗袈裟 泥犁燒煮難堪聖言 囚禁尼寺
庫藏 文中即是淨地道俗 宿立下
無知忽聞知法 不解驚心 淨住伽藍異名。 [*] 乘馬
() 。 牛馬 惡業相續念念所以然
一境時限善生
惡業勢力一切 相續一類
非法倨傲言依自下 說戒撿校指授 勸導教授五法
過失不堪 示意下次
得罪 雖是不可 自省故云鑑戒
臨時云云 心性調 文中
語者一者 以為水滴 大器未詳不善中一
未生惡 不下可知
獲益 老邁無知同年引證
阿難徒眾非法迦葉 年少阿難放逸懈怠信施
淨信 (論語 至於) 。以下知法相者多聞
阿難學人無學 不以為重人中 標示五德 (中間)
五智堪能無有 非法謀利所知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受戒

[0216a13] (善來二三 羯磨) 。 (八十) 。羯磨
具足羯磨 (二十十受) 。中國
行事異事 文中別離十四會聚作業 故云佛世便
澆薄作業功成 所以 因緣義通論功親疎內外
通論六道煩惱 故云聖眾三乘無漏聖道
故云捨下 次第相生明心 五位諸相 (法界)
多事法事 語詞可作 初二無知
知法舉事 沿
更新 舊故 四緣五事可見白讀
不滿 兼含假借衣鉢 故云指斥
不可 故云不宜
緣中 十種方便祖師後學過於行事始終
簡練可否得失 綱領所以所以 羯磨解釋
討論便穿鑿人道 三歸 戒法出家受具
如下所以然修羅 懷疑鬼神諂誑畜生愚騃地獄 上天念力道業
僧祇人道 堪能年歲 下文八十九七十
修習出家 (沙彌) 。 污辱僧眾三根
大數 永定助道 聽法邪正不明
不成餘下不定 三身 五逆八十
故云十三 造業五逆 故云第二
四相外道並不 白四得罪
漸次從寬 人中簡報就業
三重通許 第二結界
所以誡令二種一明 是非本行不然 不如
初二 指教
出界大界不為非法加大 故云其事
下次戒場濫用故此初三 僧伽跋摩既是西
梁高僧傳元嘉十一祇桓 慧照跋摩大戒中人 法師布薩僧事常在受戒
跋摩 有別餘下布薩出外
受戒尊重第二 滿滿 中分無軌非法
毘尼應法 滿 分齊所以持律
簡練中國便 錯解邊陲 末世浮薄
持律 千里實行不易上邊無缺得罪
若爾中國 不可第四 可解
白讀不成故云 勝法身心相依有水第四小眾
僧道能所內外豈不 人法 不成第六諍論祖意
不成羯磨加一 毘曇法滅一切結界受戒 第三正因
開悟心口 希求 不得受具
便逃走還家佛言不得 無心四心 三相四句如是
易解 皆因無記 無心同上四心
無記無心二種善惡 文中人法 明心重心上相
即是 釋名前後 加一究竟正受
從者法體九法下列如下 往來行事出入
略舉心境引證諸緣 不必全同不過
第三一緣具戒 白衣三戒次第明相三受
中間省略 故云乃至可知八戒不分輕重具戒
大小和尚 設有受體 第二加點成法
結界同文方法即此 便為重緣起八法羯磨
調理羯磨所以多少 三兩不定前事 若爾
開導出沒隨時不妨 如何分異 檢括是非布列行儀發起正體所以
緣成緣起方便 約法文理云何 得法
五十文中外道便同事 漸次受五戒
緣故沙彌不受五戒十戒得罪 五戒調伏身心信樂 十戒
(有人五戒) 。請和 承習生長緣中
處所 分文故此 一月 僧祇
(五分) 。五分 明教種種 語文詞句大德專意
和尚作者副本 受具三學慈愍 四下
答詞 可是下流應酬上位 教授非但有法清淨
戒本攝持三業放逸 放逸五欲四句 三相不同
一成行事不依 下文五法 自修
不放逸五法依止善哉 依止 (師資) 。釋疑
約法 總結三義故云二師 標示有請十戒闍梨
大德憶念某甲大德出家 大德出家憐愍慈愍和尚 一法二師改名羯磨
二教正說教授中分同上 標定以下非獨 羯磨合眾
正則一一已然 明文故云 下令
旁人羯磨 必須人證發戒
之外料簡師弟四句中一 如下知者
餘下二師羯磨 和尚下次不共 羯磨一切犯重故云
不該四重僧殘 故云乃至
揀擇選擇依止破戒佛言自今已去不得不選擇 依止 (明和) 。
十六五法人大 (解脫無知五法人大) 。 五法
(無上不能) 。五法 (不信無愧懈怠) 。 五法 (不知不知不知羯磨) 。五法
(不知威儀不知淨行不知 木叉不知不知羯磨) 。五法 (不知不知懺悔不知不知不知羯磨) 。 五法
(不知不知不知不知羯磨不滿) 。五法 (不能 不能病人不滿) 。五法
(不能弟子威儀淨行木叉不能 不滿) 。五法 (不知輕重二部毘尼) 。五法 (
多聞不能弟子毘尼毘曇不滿) 。五法 (木叉不能弟子毘尼毘曇 惡見善見) 。五法
(不能弟子毘尼毘曇不能惡見善見不樂住處不能不能開解) 。五法 (四法同上不滿) 。五法
(不知木叉不能不知布薩不知布薩羯磨不滿) 。五法 (不善不善不善入定不知 滿) 。五法
(不知輕重不滿) 。五法 (木叉多聞不能弟子不能二部) 。五法
(木叉多聞不能弟子增戒學 惡見不善) 。五法 (同上不樂不能毘尼) 。五法
(二百五十戒多聞不能弟子增戒學不能不能) 。五法 (第三不能 弟子定學同上) 。五法
(不能弟子慧學) 。五法 (不能 威儀戒學) 。五法 (不能淨行) 。五法 (不能木叉戒學) 。
一百三十二師 餘下 宿碩大。 [-+(/(-+))]
善於五百和尚不滿 階級威儀同上增加不共通明
[-+(/(-+))] 。 可取如何
在此發戒意中 說法開解 即是戒法深廣一切
非情慈愍一切戒經 七眾菩薩方便 如何在後增上上品
生起論語開導發心 要不粗略廣明體量學者至此 必須深究
無畏所以眾生 惡業 發戒正本不明用心
戒本何須大小大機唯心 菩薩戒小機異心
聲聞戒理實方便 初二 所以惡心
惡心 境相初三 方便未詳
何人非情 何啻三十從略 非情
十界依正二空二寶 非情 佛說四諦出世凡聖
因果苦集有諦真俗 二諦理即理體上空教攝 三句住持二寶並非何須
緣故二法 發戒有損毀謗提婆 破法之類不明住持
所以可知 水下六大非情境相
須知情境 非情二種 六大利養
總結法界三千大千 十方法界法界故云戒體 (心體)
引證有情非情非情 前後飲食衣服房舍
臥具常住現前僧物行住坐臥俯仰 威儀大小便一切作務無非所謂 具足
先發故知沙彌 顯德 行佛果德凡聖優劣
一往清淨故云以下 善法無邊戒法無盡 種子聖道無始
善變有漏成法我等云何 深重苦海導師慈父 今日未來竭力三寶
不下校量引證犯重死人中略眼藥故云上半
下半合法瞻蔔黃花西 相似自矜隨時
下文起行 不須願求佛戒不如不受 破戒
損益引證釋論 蓮花勸化婦女出家 大經文明
可知昇天隨機 利鈍大論為期不重不明心重
誡令使開解心量 上品增上五十 九品通論
不明受者 知心文義次第 勸發上品故知
上品優劣毘曇 羅漢下品年少比丘上品 初發心乃至凡夫無學
階位增長受體隨行作戒永定下品 律藏不出求道
修行救生深淺不害 開導得究竟不得
二乘求道中品 開解自他兩利究竟菩薩 果行處中上品引導
涅槃同歸佛道大菩薩沙彌 符合學者至此明辨 心所果分解釋名言
緇素剖析不可中品 佛乘 津梁眾生受生開解
得度生死我身可見 自利利他行 護法初中發心受者即今正受比丘戒
遠期大乘三學 大涅槃三聚戒 小乘 三聚攝律儀戒
(律儀結業煩惱究竟 ) 。攝善法戒 (出世間大小修證究竟) 。攝眾生戒 (一切
究竟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饒益有情戒四弘三身三德) 。 三解脫雖是定慧
由此三解脫門 三聚大乘一空解脫門 (性空) 。 無相解脫門 (空也) 。解脫門
(唯識) 。 三觀大行泥洹 大可
三聚菩薩戒大小混亂如何分別 錯解提示
使利他涅槃 果德護法自利利人相續佛種 不斷梗概所謂
不盡言不盡意優柔積習 可解 凡夫未見正理
動作皆是亂心退所以 凡夫戒具 退道法邪見
已去真理初心薄地 尊尚智論引證 語言名字二種 一種凡人
() 。見道學人 無邪 (三果初二未盡) 。聖人唯一無邪 (見愛假名)
如下自知作假 非心無由表示 優劣上品遠大
故云有分佛子即是勤求 戒本
便 到彼岸 (合法) 。如是諸佛修行禁戒 生死海釋疑上品
初二標示 顯教大有相當即如
佛子 () 。 生成佛道 (如此) 。無學財用
四分 何為全同菩薩聲聞
二戒是以祖師所立語意 當分更為 (有人不識云云) 。上品大為
成本通義 出自何人如來機緣深知 是以前後 安多豈不
(有人南山不合通義寡陋) 。 誡令使 心境念念無間
不慎兒戲 心志驚惶 豈非宿業致使
將來虛浮倉卒 第四 界外受者白四
界外 見處五分非法 比丘衣鉢送還諸比丘
乞食衣鉢 比丘白佛時事 戒場東階設席
界外受具故云上文 內外故知不遠 儀式披衣
可解作法初文 和尚或是 和僧問答如下
(沙彌入眾羯磨) 。 (問難羯磨) 。正受 (具足戒白四羯磨) 。
四法無非受戒一言 乃至多人 停止連續準行
州郡多人 無害繁重可解 所以
或是 不得如下 知法不無故云使下令
能所不足為例 同法羯磨理應
問難 羯磨不可一往下文四分一二眾僧
易解 佛言自今已去十三 故云教授出眾戒師
十六故云 故云大體 本意一一是非
不同受戒作法 十三使便何須解義祖師捨戒不解不足僧殘
不解 文中 具足
大小定約所以 具戒犯重不捨自號 不論不捨
二明 比丘尼五十故云 時事下文
三界思惑二果欲界思惑未盡 凡夫內外薄地 不受
得名不論 初中後不成三果欲界四果 使無染故知
二戒 一句 合作
傳寫頗有受戒 佛言 頗有尼人受戒
總結二戒相中
三道
不知 不知下文 第一第三但是具戒
故障出家乃至祖師 僧祇比丘 淨行比丘
中略引文現前僧物六親比丘比丘尼 所行不淨父母師長有病
發菩提心眾生俗人 三明賊心非分以為 本緣波羅柰
年少外道見佛供養剃髮 著衣持鉢入眾中食諸比丘自言出家
十戒受者具戒受者 乃至不共羯磨說戒出家受具
不得出家受具出家受具出家受具正是
預知 上文一二不明 和合和僧
中善第二正是所以 (一字同義) 。 受禮
利養二種現前僧物飲食 無不所以饑餓 和合約法
和合羯磨何以 禮儀信施 六和表相便有夏次等
判斷不同 五百受禮料簡 下次僧祇
沙彌初中後語者 羯磨始終不成
(初五中略說戒羯磨 ) 。反之布薩
羯磨戒相 不必羯磨 羯磨
羯磨不成和合 羯磨若爾何以僧祇說戒 說戒羯磨若爾何以 輕易不論
無知多生耳目 人生欽仰令尊且如
忽聞經律羯磨 了知前後文 安有
善見和合安在 斟酌羯磨 不可
(古來高僧大藏信士 學者) 。不滿布薩
四分 滿不成他人 中文受者二字二事
滿可解作法羯磨不成非法 不滿非法 利養禮敬還本受戒
明本不得受禮 捨戒
內外裸形外道舍利弗論義便沙門 智慧聰明跋難陀出家
不能比丘白佛佛言 已去外道四月羯磨 剃髮十戒羯磨 (外道內外) 。
外道四月正信便受具聞已出家佛言內外道者我法所長從此
名相重來即是定約具戒十戒
所以 內外即是 錯解 (沙彌機用
未可故此) 。中意 文中羯磨十戒 可解黃巾
信樂廣明先令剃髮 法云大德某甲外道 從眾四月慈愍四月
著眼羯磨 大德某甲外道從眾四月 時到忍聽某甲外道四月 如是 (羯磨)
諸比丘喜悅然後受具黃門中方 號曰閹人 生來即是如下
指事 不成色心
比丘 三緣 不下一種五分
乃至無記四十二章經 不如
五分下令 身分犯重偷蘭方便
心性五分本部 四分 第八第九正道第十
違反五逆 阿鼻五無間業破僧 分之破法五法乞食
納衣如來 犯上羯磨一界作法 中品出血耆婆治病針刺出血
梵天一劫調達阿鼻一劫惡心佛世調 無能破法
(西調達邪見滅法) 。 並入不須惡心祖師斟酌非人
鬼神 () 。引證 四分而已五分 老死化作人形受戒居士
百分略舉三部 阿修羅食香畜生
前科引證善見龍王 外道出家受戒 緣起皆然
脫下如下 善見受胎 受胎
中一三障黃門愛欲煩惱障不能 五逆業障



[0223a04] ◎ 一百四十前後 眼根二十三
(青黃黃赤色青黃白翳水精三角彌離 瞋怒一眼) 。耳根 (不明) 。舌根 ()
九十七 (青黃無毛) 。十七 ( 白羊鹿多頭尖頭) 。顏色
(一切青黃 ) 。 (鋸齒兔缺) 。形相二十六 (前後 內外婦女
一手 [-+] ) 。病患二十三
(疾病吐沫男根 右臂熱病內外) 。十二
(手脚 男根) 。 (不知好惡苦惱顛狂五根二十六 四十)
雜類二十 (和尚外道莊嚴具 瞋恚無心有名人資衣鉢年歲父母) 。
衣鉢合同明文 在後 何不改稱滿
不在不滿布薩 不滿五分下次 僧祇多種大同四分略舉
必應不能 高反凸起
凹陷種種鳥獸侏儒 總括故云一切
總結 下文 和尚受者
受具之下即是前科 總括 應法受具
和尚戒師佛言 如是二三受具 若是受具出家
毘尼故云何妨如下 不得一向不得初中 一切不見 (不得) 。
中文出家 (如法) 。一切 (重者) 。高聲得出 (輕者) 。 (重者) 不異得出
(輕者) 。 清淨 出家不得
一向不得 舉手相者無言求乞 舉手加以現前如是不問
(不問) 。前人 (無心) 。非法 和合不成不成羯磨不成若一 不成受具重者
不同上僧衣鉢 四分衣鉢受具諸比丘 乞食衣鉢衣鉢
受戒羞慚不得 當令 (賣方 假借) 。五分
四分當令標定 引文意謂既得何須三義受戒
不出慈悲解脫慚愧中部 和尚不可緩急 不可通用和尚開成
在教四分立法受戒 得罪 ()
有人衣鉢是非 當時破戒和尚四句即今 不無凡情
父母身子 羅云淨飯王白佛善見 僧祇親疎西
古來割據一統四百夷狄 不通希有文約非要 此間風俗
自來 人為負債 有償應有
西負債出家不理不然初文 主義分之此間
良人時事 男女前科故云
並不彼此經文但是 不問親疎一切故云 彼此
或是 故云犯重大道比丘受具故云
勇將出家 在位文武百官僧祇四句可解
為時以律 名籍丈夫男子通名 孔子
四句雖是男子 卓然風霜危難
引證 下列所能苦事 毒蟲惡言苦事持戒一食
僧祇中年應法不堪故知出家 修業豈不初文如下 上品善見
增長不得得度不同或是祖師 從寬傳寫
總集因而 僧事故知 所以受戒
五分 不容 次第
前事有序不行祖意四分 多人僧祇善見乃是 不須八難後篇
僧祇沙彌白佛 二師教證 不得
二三羯磨和尚 受具少有善見 應得
行事 次序講師點竄 唇舌至於行事
便無可尋究 所知忠告 行事次第初中
勝處緣成僧寶卑下 () 。 衣鉢名字
加持前後此處五分 僧祇
未決五分古人 雷同闍梨 爽然祖意不實
清淨 實語重者 黃門必須
黃門所謂受者 即此
十六衣鉢父母 以此道俗名字 父母有無答言
如下 坐具乃是 五分種種隨緣
安慰慰勞恐懼須臾勝處不相識雲霧 () 。教師著衣如此
三衣何者僧伽梨何者 優多羅何者安陀會不知語云 三衣
五分明白初中示威 如常出眾致敬 羯磨威儀
極成往外問事 相如說戒可見 (相如)
當下 並不致敬八正 威儀方便法勝
下次難得 當下用心隨時 作者不盡發戒
示教 僧正 和尚 戒法
() 。祈請 作願慈愍拔濟羯磨 教授任事
問答 下次可解專一 有無若爾結集
法藏何以結集不為 別人不差不知問答 結集羯磨別人受戒
已定是故不差 明示有對用世 僧祇
虛誑不免云何魔王梵眾色界沙門凡聖婆羅門淨行 居士諸天天人勝者
諸天世人一切如來戒本 眾僧發戒戒法 受體
少有加減及至事宜 所以潤色 受者已知不加第二正受
發戒預習 縱令委曲選擇 激動戒師不可開解
故云正宗不下 心中許可勸發初二 法體具足律儀
故云聖道基本十善故云當下發心開懷五蘊色心宿因得法
不容必須運動領納故云發心虛空無邊身量心法相稱法歸 依報非心猶如結界
未詳當下作法布施 法濟同心正意下令
檢校不為 緣起六群 當下即是
思惟當下 間斷應分得罪 羯磨
受戒皆然 故知名作 豈能辦事假人加被功成
念力授受堪能 不慎羯磨初文 以前
舉發 注入身心領納究竟三法次第有所心業不思議無非
羯磨受者眾僧然後可見即輕第三 重提心量救生護法上品
心切不宜枝蔓 在於加法剎那滿成就此處
故此不論三明教示 時節此間不行 中年月日一時中分以定
四分不及安居五月 十七受者尺寸 反之善見
日中齊頭相接 多少上下 同上分之眾數多少
定眾 聽說安置 壇場可知出界
不必戒師有人行事一一 羯磨加法隨緣前後
不專釋疑後人 作法不須 外來相中緣起
比丘受具二行不淨諸比丘 何不白佛 僧祇僧殘
然後正說初中本體 下次 上根經論如此勸持
必須勸修三學三乘聖道 學者世俗典籍醫卜本業故知 道行道行不出三學沙彌
隱括至聖故云沙門果正說 言依
不出 羯磨
戒壇問難受戒不足安有後方常模正教
明教淨施兩相附中 受具六念 注明四分衣食
俯仰威儀一心念觀行 僧祇
念法月分黑白緣中 俗事正要不能
故知終歸繫念 黑白第二 羯磨合作
安得濫用有請意謂 有請
清晨 不容 無由羯磨不常 ()
有請可解 三緣展轉開通 我有無緣
文中羯磨我有 然後 () 。五眾僧祇施與某甲比丘乃至沙彌尼
福田 (當眾相對) 。心念某甲 離過不必
波斯匿王阿難阿難 明日王宮入口阿難
便佛言 不得一者坐禪 (即今蘭若坐禪) 。 (蘭若)
依親 第五一種 (無人) 。第三 月日不必甲子乙丑第四
有無衣鉢 今人 說淨逐日聖言
說淨至於法語 五念無緣羯磨 常住
有緣 有病二法隨時兩用
內外 第六衣食助道晨朝止犯
羯磨四緣 無非唯獨兩界
(二十七印行六念晨朝三十二穿鑿) 。 應法澡罐
相者澡罐 別人 (雨衣) 。 退鈍根不過
誦經論及比丘 受者隨身自然
緣起邪正 中年三時月分黑白 道俗
四時秋分三時 無常 不容 (八月十六分為隨俗)
三時十六捨戒 總有作法命終 善根作法一種
白衣三戒名為 (五十) 。 優婆塞如此
不樂淨行還家二行不淨 佛語不出 比丘僧和尚阿闍梨梵行捨戒
居家淨人外道 () 。 優婆塞沙彌 () 。對比 所謂登山
不假唯一一下分齊僧伽 降魔受具阿羅漢
受者女流 何況 受理容納釋疑二義比丘
開制二種所以 文義具戒



師資

[0227a03] 多種得戒和尚依止 作法不論 弟子沙彌二師行法
無異具戒縱容 正意不出 父子二法互相
羯磨受戒 以律合為 分之來意
住持三寶師徒僧寶 不斷佛法增廣增益廣大 遍布流通
日下解行 師資弟子 四句非法明教
佛法 拔苦
安危任情惡業墮在 倒懸 (孟子當今仁政倒懸) 。
義通 和尚 引見
和尚沙彌說法 八分供養沙彌闍梨 沙彌答詞無罪
和尚上師 論及法顯傳 外國自指之外四分
犯戒和尚犯戒不知 正本中天 明了論疏梵音
聲論 昔人最上 不知相傳
闍梨梵天阿遮利耶 教授邪正 華梵
猶子以資祖師 今文通論 相向行事各異故云
六方禮經佛世長者尸迦羅越 六方如斯佛言不以有所東方父母南方
師長西方夫婦北方親屬朋友下方 奴婢上方沙門道人南方彼此 可解僧祇非法末世皆然
焉知得罪約制小過 如法四分初四 心中法攝二三未能
四心 四心兼之
模範今人無道模範 群居不義三乘作惡
互相所謂模範不為 依止不依 開頭
上限滿二種 明和依止 不定不得由旬一百
自恣一來一一 遠處不同依止不成 五分無人依止
道業私心不成不依 初七四明弟子有緣 依止
人中第八引文四分 五法戒本 不識依止
法學老年 僧祇中文第一不善知法 教相
九十可解初文 滿不須行業成就 息止
在行進趣 引證 涅槃成道
一切無勝念言我所得法因此 依法經論廣說 初七師資
弟子羯磨弟子 勸發下次命終
不可中止弟子 僧祇弟子由是不妨僧祇 不得
弟子當下安慰 法護過失疑悔下令修學惡見
出家學道明法 以資慧命衣食須知 親疎標示僧祇
諫勸語者 不許依止出界 和尚有益醍醐最勝
故此五分 同上第二白事四分弟子 一切當量外行
三事處事 三事 (三句) 。 (三句)
一句 五分通明一切
通明五分 大小便顯出明白 非時同上
布薩清淨對治羯磨作善法事說法 誦戒 (合作) 。不受語者不許
僧祇不上 作務 後來歸本
多事 由來 有漏法空
相成無漏則是出行 不下多事不須經營佛法僧
並立白法 一切阿闍梨便晨朝 一日不須不出正教
一切如何 多種白法無用 無知善見七法
上風臭氣 高處憍慢當前觀望 左右七尺
四分可解受法中指依止 三時三藏教報恩四分 行相二事修理房舍浣衣
二指受戒揵度第三十 自今已去弟子法應不行 如法然後
四分 大小弟子勤勞至上 用物日下
惡知識不可 名聞二障學業喪德正信善根墮惡道善知識
可知智論隨逐見賢思齊自省 善處善人植善根
志性好惡隨緣 聞者三思 如下弟子如法
欺誑三句 三業五行放逸三不 次第
聖道如是 (作愛) 。二明 攝受標示中和 六通二師依止意中
匠成 制教四分比丘 便依止倒地
選擇五百 不依受用不許僧物十方同分
不為竊盜吉羅 誦戒 同師教行無知不堪利養同犯
第三出家十戒 和尚闍梨二師 和尚闍梨依止滿不在所以
得名滿 得名人中闍梨滿 依止
依止受戒依止 非法愚癡比丘 非法智慧
智慧依止闍梨行法教誡 不成行法 選擇自選
無缺教誡眷屬 無諍僧祇五法弟子弟子五者依止 ()
四分選擇依止呵責 故云二明比丘
緣起尊者嬰兒豈能生子三明二師破戒 佛言如是沙門
五百如法犯重 比丘沙彌比丘無人不久命終 弟子佛言
(止犯吉羅重者) 。善見 學業不許 僧祇故知二部
不能觀察機緣知律相容 不許故云三千威儀第二比丘賢者
依止阿闍梨 () 。 遠離若干在此本意 不安來到賢者
賢者依止阿闍梨賢者 某甲弟子賢者用法某甲 闍梨頭面作禮陳請弟子依止
阿闍梨五事一者二者 頭面禮四者長跪消息五者 五事一旦問訊二師
袈裟單身掃地 有所出入行止五受 不得應有第四緣中
威儀著衣齊整乞食 如法處處不淨不淨 高聲婆羅門無異
依止和尚請法 合掌然後陳請僧祇異名某甲大德依止
大德依止依止大德故知 闍梨二字五分弟子受教 不識
四分遣使現前 作法弟子中標大同七法教誡初文
僧祇次第廣說三藏晨朝 三時不下三藏律藏戒相 經論三科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三科) 。
便當教授不下直言經律四法三時 法語人情
繁重使隨宜坐禪 食時意中在前 故此初二
不明僧祇五法四心五法四心 故云相依
敬慕二法 比丘淨法護世慚愧 悠悠蕭然
寂靜師資相望二事師資野馬天台 曠野野馬 (莊子塵埃) 。受法不成
陽焰智論飢渴熱氣大師 不下
可見供養依止五分小事 供給承事輕侮其所 乃是弟子反之彼此
二十七善見一者 本利僧祇王難繫閉
不下一句老弟不必年老 僧祇
法攝同上 三時三藏教 二部有罪四法
弟子報恩第六可知初文 五事四十不恭初五 無慚無愧
(二八) 。惡人 () 。 女家 (五事四句第五乃至一句接通)
十五式叉沙彌 第七二相 注釋可解惡人不善
放恣 重罪 尤重如下中舉惡人
好為人師不易 旃陀羅音義殺人五百迦葉佛
比丘弟子非法命終 不能便宿命沙彌禁戒 五百人乘
出水比丘眾人 本緣不得已比丘 即便喪命釋疑
疑犯五方 酌情 年少比丘出家聞法乞食
不知前後次第比丘不從垂誡 轉向示現捨戒轉向
死苦文中 死苦死者捨戒死苦
易於不當 考本第二 中分下次正法次第
利他觀察 故云進退
停止出道 四法 識心不如
如法四分注釋勞煩 輕重涅槃 正教三世釋迦
彌勒過去已滅當來 安知諸佛復現 過未可知佛法仁慈
恒沙豈止釋迦非法便 第三迦葉菩薩 眾生迦葉白佛
破戒正法因此 羯磨乃至比丘 驅遣佛法
白佛不等一切眾生同一羅睺羅乃至佛言譬如國王 臣宰諸子二三
假使必當 成就乃至如來愚人經意
悲者中正如來攝論 初地第十一切 無不壽命
不知即如 淨心初地歡喜地無分別智諸眾生取捨
便示現度眾生不善 涅槃智論 苦力遍身一處針刺
樂都偽經 重罪三百二百 一百隋朝焚毀
古德不用故云智者可解 正教瞋心毀呰畜生比丘戒
折伏 斷食之類 (舊約未必) 。集中同等
一佛一劫阿鼻何況萬億 治法僧事羯磨說戒何以明初
可行下凡不宜結業墮惡道僧祇折辱捨離不可責罰
弟子弟子非法 四分前列二時訓誨病人 二師看病現前不知
不出不知 弟子得罪二字 僧祇和尚
七法依止七法 親疎
折辱緣起沙彌 留下辭謝 訓誨
明白選擇和尚 遠離不好下列四句 本務無法有法
慧命僧祇 四句不問 (同上無法) 。 (無法) 。
(有法) 。 (有法 ) 。二明來者婦女 五百末法
打罵白首 辭去 求人調和
下令觀察懺法 弟子勤懇 捨離沙門
故知弟子自白 白法本意 並不安在就道
七法弟子 經理惡見諫正 可解
二師和尚依止出界 明和尚無無德他者 相依以下所以
不同依止二明 有失依止有請故云 請法
和尚闍梨擯出 依止白衣佛言依止 (弟子) 。
(二者) 。 所以得罪教誡行法一一 得罪不得依止眷屬
下次弟子隨順 合眾同治隨順吉羅 (不同 惡見) 。出界和尚闍梨
出界不還即日佛言依止 (弟子) 。 下次宿 起意請法求教故云
隔宿不問不決三法指大 師徒決意出界即日 便依止 () 。若爾宿
師徒 人意宿明相依止不同
前後總括第四犯重和尚闍梨 佛言依止 (弟子) 。 羯磨受戒犍度
可見五法依止 ( 依止戒場) 。五事 (依止)
五事 (五見和上四句第五別自) 。五事 (五和闍梨 ) 。五事 (弟子) 。五事
(五和闍梨命終) 。五事 (弟子命終) 。五事 (和上目下) 。第二第六宿即日第八弟子
依止 弟子 師資弟子
第七論法成立 明言 亦即二門何須
七律有失所以 後方三法同異云何
一如可知 宿可見
(三法安有犯重入場請法) 。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說戒

[0231c12] 受法體量塵沙 五十蹊徑使 懈怠黑白一處作法
宣告使日新 一言統攝無非淨行故云說戒 普照道安當時立法
典據參詳經律 是非說戒 能所
緣法 威儀正用淨住 二義聞持
清淨依止禁制三業安住 廣弘明集 律儀國語泥洹
憍薩羅方志中印度周六山城周四信佛泥洹 長養二義
同上論證白法梵語 布薩正音
分配同上相對可知國語不同 云集
知者自知從前 半月至今半月中間犯戒 折中十方
共同清淨二種 不得 白法常行
出名引文三千 同上和合三體三相
淨住增長長養 共和遵奉 淨住會通
八戒布薩故云即是 分會俱舍 布薩華梵同名
律者二十犍度第二說戒犍度後五 結集迦葉結集布薩犍度說戒布薩前後故云
篇目布薩說戒布薩淨住梵語尸羅云何何以布薩 可解
(學者) 。意中顯教 云何得知佛法
約法清淨和合 根本初四 滿作者結界
半月常行初二 所以聞者一月以此物流
足見凡情故云 可知時尚僧寺 行處豈非宿業
南齊蕭子良竟陵 文宣王在家布薩五戒八戒
菩薩戒不可 (淨住二十) 。普照指歸傳記未知 高僧僧尼軌範一行
上經常日六時行道飲食 布薩差使悔過天下寺舍 得失
意解 處事經意 三藏得名大小經論
(例如誦經清淨僧祇) 。所聞相傳 綴文生起示意
勸勉 凡情滿文中善見 比丘答詞
煩惱不出二惑 下次 凡聖究竟
即是清淨 中標料簡 不同作法誦戒
心念四門一二 第四第三鳴鐘 時節
前後僧祇 四分初文
四分布薩 祖意 十四說法十六為難
未可十五 世人常用
十五分之至於有緣通用 非法猶自十六不得可以五分
欲取十五常度說法淨心 第二前後
所以晝夜早日 可知明相說戒通夜 增減緣起外界
清眾 諍人不待十五向前故云 十四正日緣故
十六十五由是正日名為 諍人不得故云 即時
眾僧出界使不知第一白法第二兇惡 不忍
同法 故云增減可解善見
幾時住世便 僧事 引文
拘睒彌比丘 何妨 比丘長者長者臨終寶藏
子長與其他日 阿難阿難布薩 同法阿難阿難
吉羅僧祇迦羅聚落比丘 蘭若比丘有名十四語云十五 後說明日昨日布薩
如是二十故云 一往不同非時
拘睒彌國二部非時 舍衛和合二眾歡心 不待以下所以
不和 法相不同布薩 不同隨行說戒 ()
事相行事儀軌 相中不時不同
犍槌通明 二眾緣起明言 羯磨四分下次
沙彌涅槃 沙彌五分五指 中人五指 ()
不明物體竹木 行法和合若干總合 聲論以為散華
五分比丘不得 諸比丘高座比丘 大臣白衣下次
不得去者 無上比丘 皆因正用淨水
僧祇明淨 說戒師即行 淨手二明
不同雜碎文句戒條十二年前一偈名為雜碎 一部七百二部百餘
不必限定三明 施物 五分即令維那
不行四分同上明年 處分尊卑人法 僧祇而言律者
戒本二部安居第四 受體教授上座
發言在座聽者 無人能者 豈知替補
任重聽眾四分 以下二師 指教戒本序列
聞者略舉條目 恭謹聽眾 西
唱法即如五分 誦戒堪能 上座
佛世年少誦戒上座羯磨 相反高座是非 堪能不必上座說戒
極多嚴刑不畏 律師說戒合掌法師 [/]
不免從何豈不 日內 所為
不同四分諸比丘 聲說佛言比丘歌詠 說法聞已莫如說法乃至
歌詠聲說過失自生貪著音聲 聞者貪著音聲聞者俗人 不恭思惟音聲
故知 第四 (音聲文句不樂
何啻今文) 。供養知法 預習正說
通用五分僧祇阿含華嚴 應有二師 經律
不可故云初中明處 床座初二判定中國 下次國土不同中國
此間古者西晉五品坐床大夫 大夫大夫皆然
不絕至于東晉節制 庶人評品初二 不便
上下 倚靠 正則
僧尼禮佛斟酌相中 不可一定
隨處前者上僧四分食時上座 當時所行維那
上座中文勸勉 隨機激動不必 知事點檢
主上親自 大小同行即是通曉
外行 大眾聲說在前前方
律令淨人法制 道者所為無二使淨人 文中
(有人本緣阿難鳴鐘便) 。 相承不解文理略為
事用初中上半 下半四魔強盛善道有力侵害三界見思無餘
無學證果 上半下半聞法 凡聖雲集奔赴
儀式禮敬 上半自行成就一句 成法自行受體 隨行
(大眾清淨) 。如下侮慢 終極涅槃不滅
半月一來根本 皆是枝條有人歡喜 重述若是
豈但歡喜而已習俗苦諫 不捨遷善未見第五第二 之前
重疊此間 通曉後進 行事
出眾三五維那 威儀 恭謹不必 (出眾坐具並非)
淨手上座維那 年少上座 同音維那獨唱上半
聖凡和合下半法事利生所為 維那上座據理年老
年少 清淨時調
事用 心塵第三自行成立左右手順便
同上事用 表法遠期果德 句法兼理二種一句可解
自他兩利法界差別 同歸一體故云淨水 修善果德前因後果
利生特點 古德誦經漱口後世 布薩往往 [*]
標記唱法中指 不得 初文監護年少
注釋始終 上文第二召集
檢校 賢聖更兼 召集之前大德
四分說戒 律者五十 故知以下
不合不得 即此 古法
所為無諸八難 僧祇 當下如法僧祇
與欲 今人無知不行 上半
難得下半三德金剛 法身無礙般若亦即表法希有 兩難不必
如今剋己淨心 之中人身難得得人 半偈頂戴歡喜
三業自利 簡體堅固
持戒喜捨布施施無畏四無量心略舉二心 不復
一時而已奉法 上座
上座不可沙彌 一遍 正法出自
乍可一說羯磨永定沙彌 同類初文
可解唱法五分人數上下 所為國王父母檀越 名為六道有情
時宜 僧祇調達破僧說戒如來 便阿難非法布薩
法人布薩半偈 下半 小眾行法沙彌自行
總合 五分上座維那陳請上座對答不堪
臨機裁度年少康強亦稱老病 能者下次
不須僧祇上座 稽首和南西 律儀恭敬供養初文
戒師聖僧佛教聖凡 使者百官 供養約出
故此行事釋梵 名義如此二字 自指未詳何處
分之 外緣內心有別 倒退詞句在前
普光明殿放光說法菩薩偈讚 指事下半所為 捻香三寶向上
維那 不可上半 下半初中
法供知見解脫五分七言不可 (知見) 。
涅槃寂滅果德維那復位 緣中初文 恭敬不錯 (上下有法) 。
戒本上座 沙彌 瞻禮十三
三根簡練不知沙彌白衣雜穢法律極成輕易說欲
清淨戒本比丘 何人戒本 亦即可解
長跪三千威儀圓覺長跪 (長跪) 。 十德持戒多聞二部
本利決斷無疑善能說法出家顏貌端正說法歡喜 出家三法犯重十二
(第八第十) 。反白上下 學識年高 法則不對
大眾何啻有餘下令 傳略餘下 善見僧祇可見
廣德 法文羯磨通用 不了彼此華梵羯磨
不得可見 垂誡一律 指證云云三十四難陀布薩
後來不知白佛上座十四十五布薩 溫室講堂
四事餘者令人 使願行 (說戒) 。 說戒檀越說法共相勞問 (
) 。乃至第二上座鳴鐘小眾不須 梵唄末後神仙五通人造 呪術
(舉世) 。慚愧慚愧 () 。如來 禁戒半月半月 (合上) 。說戒利益稽首 (迴向歸敬)
不解處世 所以不同作為止息 初二稽首諸佛比丘僧 (歸敬三寶)
毘尼法令正法久住 (歸敬本意) 。 為首身證 (結集以為) 。
(舉事) 。不解 略為注釋不得優波離 四句法律大害無知
歡喜合作三句 三寶拔濟群生即是故云第一正法三塗
故云安隱無諍統理平等故云 寂滅安樂 解脫更加三歸
上來行事正文聖心 無明
廢置不行塵緣 王法業繩 苦海可憐相者
行事臨機 是以總括諸相 可見長行
以為分齊自問 止住說戒戒師 不住
上下 便 依次不明
未見 主從 不須出界
未竟再說 ( ) 。如法吉羅異名制戒臨機
比丘不為 五百金剛杵後付弟子 故知三根不可
會同 和合僧總結 月半近人高座
謂言 不得不初文說戒 無能誦經所以
切要心識 輕重不倫文中誦經 軌範行門切要
故云教誡略教誡經 (三千威儀勝鬘佛藏常時受持 說戒)
下次迦葉佛 阿含戒具清白 心意清淨第三除邪顛倒
不下未必 至於住持 顯示囑累
不行 正法 盲冥
無味積惡漸深 佛教出家無益本意 言行相違師徒外道不亦
高僧傳東川法師寶明寺 十五說戒戒本非人 徒眾數數
開悟當時說戒七月十五所在大眾
遍體血流借問故云 大刀厲色改變布薩 懺悔
說戒布薩臨終異香神色 然而時下 縱令安然法滅
即如戒本懺悔默然
作法清淨比丘威儀 白云大德憶念比丘某甲 大德發露如法懺悔
(說說 依法懺悔) 。比丘說戒佛言發露大德憶念
某甲大德發露無疑 如法懺悔 (羯磨) 。二明心念 在座本罪
發露心念不出 羯磨說戒更加一句 某甲
第四略去 故云緣中八難
重者輕者王難將士列兵病人緣中 分之非人鬼神
常人不同無限 八相晝夜
道行 三略
多人必應界分不可常開心 有緣白衣
乃至利己心念 明了不成作法有緣不足布薩 華梵五分除草
四分僧祇來客 三不四分說中王難 羯磨五分僧祇
聞說不為便苦惱寒熱不出 勸導
隨時 僧祇上座五分 徒眾即是與欲與欲 無人見聞
(說戒比丘易見 ) 。二種二種 提名一言
一下 波羅夷即是 種類
戒本 至於或多或少不定 (有人
說戒說戒後生至今) 。
(吉羅名為息諍不可穿) 。
提名二義提名如下 一二 其餘
三十九七滅諍 如法廣說方名 一二餘者
不舉篇目 二三餘者前提二義餘者
文中 十九 羯磨僧祇中間 四分不了
(十五羯磨三五明了故知) 。不免
未盡緩急 兩相高座 文中
多種如下初文 緣中儀式 不定故且
清淨中間 少言
無法 緩急寒熱始終
() 。 () 。 四分不題故云不了
說戒犍度次第 比丘說戒 我等廣說比丘廣說如法 (比作)
不得廣說九十 不得九十三十不得 不定不得不定
十三不得十三四事不得 四事說戒不得即從座起 (次第古人七略一直)
說戒說戒一說餘者 (一一餘者) 。四事
不定廣說 (三十) 。一說 四事餘者十三不定 三十廣說 (九十)
一說 不定三十九十廣說 (提舍) 。不了正用
到處某處餘者排門不可 僧祇
(一直) 。 如何 不成法理再說出界
隨緣 七略廣說 廣說乃至如法
說戒初文眾僧說戒比丘 住處不知云何白佛調度
然燈待客 出家漂泊 遊化縱任自在弘道
四海 不可期因而不同至於
行事中文作法二字說戒 默坐
說戒四方別人心念說戒 蘭若山行聚落
初文輕罪 本位不可異說 今日
自恣發露為例 故云發露 布薩說戒不再
羯磨 僧祇清淨比丘 當心布薩 發露 ()
羯磨 發露詞句立法 懺悔陳露輕罪
作法布薩誦戒不須以前作法成說 和僧心念
開發自恣



安居

[0238c14] (疏解) 。隨時 三業 [-+(/(-))] 通人
就此一門總有約法 又及 兩界
作法五眾問安 次第夏安居自恣以後
分房受日意中 安義 專注
勝法之一 事理戒學理則 定慧沙彌性空唯識
性相二空唯識 名為聖道三乘 入道故云正軌不捨
故云假日懈怠無遺正念故云 心行 安居
許下守制可見 諸比丘一切遊行草木 生命世人
一切遊行 招世緣起三時過多如何
有緣有無 安居日日吉羅
第五律師 三時諸緣緩急可見中分引證
結業苦海其所減罪
十惡不用即是已定 公然不待如此
初中就此 明本第二第五相從分房在前 可解緣中
四分比丘大小便 頭陀 並舉極小
居處住處 因緣牧養 聚落大小乃至一家男女所居皆是
聚落去者 移去資具比丘 文中得失即是不了
五分分為 五家在此 不可在下
五法中一 前後十七
明了 十五春分 相與
至於隨情 可悲心中 第二
通約 五結無可 五律五德
可解施主 四分 處中一往五分
白法比丘 安居敷具音聲惱亂師子蚊蟲安居
思惟此處安居飲食如意 醫藥如法 不捨大眾無有
不生惡心惡語思惟中有 三藏使中有中有父母教訓
破僧因緣 安居房舍敷具一一料理 三寶聽受上座
界標淨地布薩安居上座法如乃至 維那大眾安居
一日八十九精進謹慎 (加減) 。父母 云云
安居比丘自恣見聞疑 四事大界因緣 不知處所
(無緣不須) 。 (有無) 。敷具第二三時
初文本緣初二三義 引文二時 傷害故云過少
安居聽者相對即是相望開制結界說戒十三難聽
依止說戒行舍安居自恣三月 使令不可
中一四月不盡 安居人身飢渴
隨時外資衣服 不盡
不及不可期 前生三時緩急 三時前後初文前列
引證 定分前後一日中間安居二十九 引文安居犍度佛言二種
安居安居三月四月十六 三月五月十六句點前後
故云犍度 前後三月舍利弗 安居十七日至安居
一日安居三十安居 三法 中正安居前後
三門同事相從故云 上下
十六日下 不許
前者乃至 加法名下 夏日一月故云
三十安居問難不息 乃至一月 是故
以後安居八月十五滿聽隨 安居自恣 一月結夏二種
理應若爾中有 自恣外界同事前後賞罰以前
一日三十得罪以前 三十一日 前後第四
前後十六中間二十九五明 () 。二法通用 以是行人先有
() 。 作法前後便 (加法) 。中標
不依多少 即是 論文四月四月
雨衣滿二十故知其間 疑云正月出界
何須 四月不在三月 不依標示安居
未知滿受者不依滿不成 滿可解
論文 兼具 先知不得不
下次不依前者不知 不依取捨故云 西不定年曆先知
(先知不依) 。 安居閏月不合不知問答
不同可見 一月五月中間二月六月一月中局七月五月九十十一
獲利故云雨衣 有益不同差別中標多少
中間解故四月 (目下同異易解) 。初四 四月十六七月十六乃至
七月閏月一日八月一日 (十六) 。第二位多少不定 閏月百十乃至閏月
九十一故云 (二十九 一日) 。所以五下 三月五月一日
一日乃至十六八月十六 (十六) 。 三句安居一月 (四月三十五月 閏月) 。自恣一日
(四月三十七月五月一日八月一日一日) 。 一月 (閏月一日五月一日一月) 。自恣同日 (八月一日)
如是漸減 (云安二十九) 。乃至安居一日 (閏月三十 五月一日一日) 。自恣同日 (八月)
七月 下列初三四月十六七月 五月一日七月滿閏月一日 故云 (十六)
五月第二位 七月八十九 跨過八月一日滿明旦出界 (初二) 。乃至五月十六可知
(十月十五) 。 安居一日 (五月一日一日) 。自恣 一月
(五月一日七月滿閏月八月滿日方一月) 。乃至 十四 (五月乃至十六) 。自恣一月
(五月八月 退後乃至十六八月十六一月) 。餘下 分房三時
西厭世薄情 水乳不異
小人出世高逸 使聖訓行儀嗚呼緣中明主 舊故以為
自知目見好惡息諍行法初文五法名為五德 名為一切故第名為
違心 無疑變故 比丘沙彌
不可房舍不可 必須始終羯磨 可解初五眾僧
所有入眾臥具 房舍經營復修任意選取勞績營事比丘
九十 依次再三分之 無用留置可取
住處因分理應 本教住處遷徙人為三明時下
問答不得上座 同分房舍二義反之好惡已定
好惡美好不同好相二明時長短促現前僧物好惡
任選為難施物 好惡然後現前人名使不見 現前二種
中等平等不等通有未成 通有相中
僧祇小眾可否房下 三時緩急事故 更兼受用故云四分
不移同上可見 預定諸比丘阿練若念言安居比丘如是
十六住處相者 某甲安居非分 孤立標定
自行去者後人三明作法中標 所行三緣開心無人
非心奔赴安居 作法自然聚落蘭若僧坊 安居下標立法
無餘 某甲某處 前者三月一月開制
安居遊行房舍 料理 五分成對放逸
受持往返 五分中意 理應
料理僧坊不通 不下
安有無知 問答中有
前人三世違失安居 靜修營事教本 問答持律多少
次第解義 推究五分五分比丘緣起
房下往返 結成請法因緣非心 四分可知
安居有名 無法犍度 初二
三時 分明三句犍度 上下
修治羯磨 前後二法所謂莫不 定日
同異心念當下 釋名 開成故云四法
次第心念首例 故知以律本緣開外 義通內外
別有非要 僧伽藍 (梵語) 。料簡
界論 僧坊通俗 (
二種) 。何須雙足因緣 隨機緩急次第 無用所以文中
所以明相 結成雙足成敗相對 () 。 出界
若一不成行人開制大有分齊四法 人法使
四法一時十二處中自然作法安居十二 二十四五眾二十四 二十安居
(二百) 。 上文四法三時 說通不同可知
前後羯磨 下次祖意三時結成滿
抑塞 四法故云並非二法 加法陳詞在前
在後不以加法 加法何為 ( ) 。緣中受日
不義故此 釋梵略舉伏藏盜取
隨身前後
相續出界便宿結成 去者隨身不必作法 止住名為
受日無緣文義 引文五分不足親戚 憂惱
四分即如牧牛 五處八難說戒
引文摩夷正言摩怛理迦羯磨毘尼 安居四分
既得 受日五百中有迷心
坐下 還本受日遇難當日
出界遇難宿 文義無故 高齊北齊南齊爾時大興
佛教天下僧尼 受日遇難不來
守護非心 高齊慈濟僥倖悠悠 安居
開明 不立身分內方
根本 不知彼此二明
有界 ( 下文) 。界內二明 之類
出門總結 本心不違 明文故云法界
行人棲止大界為己 即為本處
西罕有故云受日 引文親緣
同上故云 引證可知時限
釋名釋義 自恣 獲利四月
若爾受法 何不行事次第自恣 來意
因明犍度云安四事 自恣結界功德
有人成安 便即日不成安居未竟解故
顯正 示意明顯 三十五
眾多僧坊一界功德 諸比丘功德一切 引證律疏
別有所為同上 古人古德 中標有人安居
自恣不異 自恣十四十五未竟後人 自恣滿明知
自恣破解云何 不可
攝衣緣故 即日未經宿 (即日不待宿)
初二判定前後初生僧祇 由旬何處
自然二明 自然安居結界受日自然自然結夏
作法 故此 (古者) 。受日
西施物 下生 三法三科通論故云
三法合眾或是半月一月別離 人中
受日五眾比丘 不行易見 中古不得前後反之須知
執法不許隨緣 不同釋疑昔人 日後便十五
使易解三法 一月半月故知文牒
隱顯 日下立義所以 引文
中標有人正解 一緣不得長短二法 (緣故) 。前後受日
得失酥油 (古義不然安有
) 。八門通明 如法非法 受日不成引證可解
不可內法 獲利昔時 成俗憑據 () 。明文
多種 經營善事三寶販賣 或是販賣
三寶緣中引文 如法自己諸處 三寶自下非法受雇
為己第二緣中是非不出 遭難受戒布施設供請法
懺悔四分四分 橋梁之類有別
四分即此餘下父母恩重大勢力不信聽受
反比信樂有力 有道無信義 拯救開往 (有力) 。如法
受法 故云 知足三十第七
三衣不許 法服通許 第六
開例引文 受日
何妨 受日不得故云正斷引別 如法衣鉢
因緣求乞 違法事實 五穀吉羅故云
下次邀請如今 問疾書疏往來 上來
總括諸緣前後 一者波斯匿王反叛 領軍供養僧衣飲食
不信大臣便諸比丘白王 受日 (僧事) 。一有比丘六十 (法事) 。不信
祇桓比丘白王 (僧事 三寶) 。四有檀越比丘布施比丘 不得即日有如因緣
比丘白佛佛言聽受 (諸緣) 。 飲食因緣 () 。
比丘尼式叉懺悔受戒 (六法) 。大戒沙彌受戒沙彌尼 六法 (六法請僧指教第二)
不信大臣 有益無益 (二重) 。信樂大臣 憂惱利益 (三重) 。十一不信
相見不信持戒 教令教令 (四重) 。十二信樂父母 相見憂惱有利
(父母) 。 相見十四相見兄弟 ( ) 姊妹 () 知識如是
(第三 二十一半月一月) 。衣鉢坐具乃至 (檀越第四)
比丘 住處比丘破僧念言破僧 白佛二見 () 。比丘
比丘住處安居 破僧 破僧不用我語我有
破僧以此 (律令列為第五) 。
第四二三離合 立義一日已去 半月十六一月
彼此兼用二三半月不可合用羯磨半月
別人所行前後十六 乃至一月如下 詞句二法
受者前事如法期限已定 過日如法所為
聖教故云 不可無實三不知期限 () 。 僥倖 ()
不分 不合明本比丘
受日聚落未盡未竟 白云 若干出界 ()
一緣故云異事三寶 三寶釋迦作別 法僧可見一家
不定 諸事故云
非我 應得 有人
修道 破僧聽受 不得乃至三十九安居明文
(和僧即此三十九二法不同四分) 。三法 不許不成不許前後 半月半月
一月三法安居 受日作法據實 判定
修道有緣 檀越 三寶經營明知
正立申理受日 求法有限三不前後故知昔人 二指二十餘者
引證五分一切 一番
以為 是非 受日
不得不妨前後去者和僧故云 是故誤解
遣使同上五分四分一一 即是 和僧二法安居去者
受法用法 五百中文
卑摩羅叉 既有無疑 () 。 受者疏解
不還安居未了 第七 () 。 不了人為真諦
西國人至此 壅塞佛化固執大唐玄奘西
那提祖師翻譯 中國下文 長短極限
十六中間長短可知文中 半月一月引文立下所以釋疑
不必僧尼初文可知 四分僧祇明文 不明四分非法
中文二義 前往 不來
不同 問事中途 宿無法隨身應須緣生
本期未及本處問事未竟期限滿四分日夜明了
不許中路八難 僧祇 中心初文
開心 蘭若遠行 (道中安居) 。依親 相待
如法 對等羯磨
不通沙彌 沙彌不出 審諦情懷 ()
羯磨第三不無 可見不下
不加病故過日法應猶存成了
問答 第七 以下所以文明
濫用曇諦 出事 同異云何法則四分
受日日沒夜夜 明相第七分明 出自前夜明相
立法差別五分 四分羯磨
三十九僧祇羯磨後篇 緣中
三寶日中 一月 同日長短不同下次
加長 故知結業
立法 () 。 (即今一家) 。 ()
() 。受日 () 。 () 。 () 。 不加
(第二) 。如下 () 。 大德比丘某甲
十五若一月日出界某事 安居 () 。羯磨 羯磨羯磨
第三 () (白法 )
羯磨第四 比丘某甲 若一月日出界某事 故云
(增減羯磨) 。 (第三受日第二) 。初三所立
第二 (第二 故云) 。時到增加忍聽 羯磨曇諦
大德比丘某甲此處夏安居 十五若一月日出界某事 安居十五 若一月日羯磨比丘某甲
十五若一月日羯磨慈愍 () 。 白云大德比丘某甲此處夏安居 十五若一月日出界某事
安居十五 一月羯磨 (增加) 。時到忍聽 比丘某甲十五若一月日羯磨
(某事故云) 。羯磨第二緣中 本事比丘某甲十五 若一月日羯磨 (第四根本同上)
生起少見不在評論盛行須知
有人 答言 有所羯磨規模 (不無非法 )
第四近世不加 (即今一家) 。 北齊近世曇諦
不復羯磨緣中 本意增減 第八祖師受日豈不
行事受者 比丘某甲十五 (若一月日) 。出界某事 安居可加
(後進不免) 。 一月不得以律十五日下連書一月翻譯
往往故此四十 一月過半別人明知
半月滿足 加法十五一月大小初一中間
如何二十九 (十六十四日後十五) 。料簡通明受日安居
差別故云 略舉便 四分受戒
處中可解初文結夏 在前結界在後故云大界 作法攝衣自然
先有 比丘住處結界 有緣未及結界村舍自然
僧坊有界今人行法有界 往返無妨意謂 古義 (從前至此
太甚) 。後學無知 心行
作法自然自然分齊 無緣不可 () 。 安居自然作法羯磨
隨處不要 (便先有不須) 。 [*] 便
前後 非一豈非



自恣

[0247a07] 釋名行法五眾三階時局文中宗要大教
說戒清心 即行廣博眾說用以
自恣意中前生來意 無始自反
初二 明白誠心 故云三業
一句 引證使下列孤獨
自有陳詞自述 使相依 三通有無後生
來集 未竟
二明須後以下 立法不獨
持戒 制教化教 故云初二正名
昔人五戒任意 而立示意 定時成法
釋疑非一時節 七月十五安居 不依
自恣時節 滿後者 滿增減
去者和合一同說戒 日中諸比丘安居精勤行道 增上果不得白佛
增益自恣白云大德時到忍聽 自恣四月滿自恣如是 初中引文
自恣犍度諸比丘 四十五自恣佛言施者 自恣 (七月)
一月 () (即時日後) 。乃至明日自恣 (十五 自恣言明)
一月五月 (初七一日一日 十五故云次第) 。十六自恣合上犍度
自恣十四 十五月初 (十六黑月) 。正定犍度 日前不符十六
引文尼犍 固執 十五十六近處
如下文中二法初二 相依在前自恣 清淨
十六故云一期 無知自恣出界今世 不行可悲
是非一向 三結不可同法故此 文中二種四分
一種後者通名 方法中標對法 初中四門
第二五德緣起人法分齊當下 下次法事
自恣不在坐席 不在護身 ()
不許在地 文中不明五分四修 前者布薩 行事須知次第至於
淨妙梵唄供養 (說戒 戒法自恣不須三寶戒法自恣豈不) 。梵唄
上座敘事選擇 接下行事小眾二法同法 自恣鳴鐘依次
五德自恣沙彌 五德五德中標二者 人法之後人中
初五 分房 前後等人自恣
自恣 非時增減約法 緩急合宜是非染淨
(知人) 。知法 () 。 非人五德 一一相中是非相對
時節即時無不和順 第二三句第三
第四第五智能拔苦 第四各人二種五德
(有人行事人為自恣五德人為五德 ) 。何以十德 若爾五德從何得名
差人羯磨 故云不了
多人作法 替換始終三千 所以自恣不用
下次輕易
一行五德豈不 引證向者不可 勞動上座
堪能羯磨不下 羯磨
僧祇並不 羯磨五德行事和僧 初文示威
行草 當下 使相連
展布 即為三明上座 不須四明敷布前者坐席
外地 何必 倉卒稽遲
不依 即時 自恣致敬
合眾五德 故知爾前錯解 所以自恣
一法由是 坐具不以 [-+] 平地
有損明證 (成道吉祥童子 穿鑿) 。
行事繒綵五色 兒戲淨人分頭平身拋擲及至頂戴
傳誦吉祥然後坐具 違背正教自矜 講說至於行事明文
固執見善身長 無知改過 說中誡令大聖
下凡 諸比丘諸比丘 眾人
舍利弗三業所以然 眼目醫王大千界 三千大千世界震動
比丘得道八千比丘羅漢空中 四千諸天無上正真道自恣 初中五德頭一
法律前後 不能非法上座 六群裹頭通肩
披衣地上坐床自恣 偏袒一法不宜上座上座自恣
在座五德大眾 投身 若是不得儀式
陳詞五德聽說自恣某甲 我有
解行大德年臘 長老五德 在於
(別人僧祇長老自恣故知通告) 。 悔過 席位
上座白佛陳詞 一如上座總結故云如是所以展轉
由是使大眾知名 辨別所以 中一非法在此
隨身 有病比丘偏袒合掌久病 白佛自恣自陳
合眾豈不 五德處中僧祇同上三千威儀
行事五德歸位迴向然後 三歸 () 。 違順
眾僧無私依法不假 二明別人虛實 憶念事實
可見 五德不治二義 覈實加刑不同下次
別人二義顯然 辦法 不足發露
說戒請教現前有無 自恣不問白日自恣當下陳說
比丘尼僧夏安居 夏安居比丘尼僧三事自恣 大德慈愍如法 ()
上告古語通用 餘下自恣頂戴然後自恣隔日
作法來不及 羯磨申理自恣
不和引證 僧祇 請教傳告不來
說欲犯重僧殘 既有不堪自恣 節制不行幸而說中
行者緣法二種緣中 五德選舉 五德初文
略舉當下 再說五德 一說 (再說) 。人理
不得 五德一時引證 非特不下
非有作者下至上行者分頭 超越間隔合眾 五下五德便
眾僧不對五德三略 五十一時彼此再說一說 人為人法
不下 不須 第六 (七法) 。去者不容
五德自恣 五百一月 (增減外界八難) 。 結界略為
水火八難為難 為難三小 不和為難各別不可 (錯用)
人法行者往往有人同上五德 便前後能所不下
正對自恣人法初文作法 可解大同小異自言 不可
上品界內大眾能所可行 說中入罪 不滿前事故云發露
發露 皎然自恣故云 舉事發露
聞說法義無異文中 淨行二眾
詞句大德一心念今日 自恣比丘某甲僧殘 文中即是自恣
可言得出 自恣不必 自恣 一一
(比丘 以前一二不必) 。不下不形 人法初文無人
大眾下作可解 兩相不可 發露自恣故云 (詞句)
說戒五百四方 說戒相中緣法行事教義差別是非故云大明
問答一往必須二十大眾作對 可行別人未盡
提提 三通捨墮自恣
口述無瑕故云二法淨方陳說第二不同
正法采用四分諸比丘自恣 白佛佛語 六群比丘六群羯磨
乃至式叉沙彌尼白衣 在此等人自恣 比丘自恣使
今世無知 法制 自恣未竟 () 。 (
) 。上下依次自恣 (今文) 。自恣 清淨 如法自恣如法
別人 第五問答可解 受日七月受者
引文 界外分齊說破七月 第七滿不來 (
已去受者未竟不來) 。問答四分受日 多少出界僧祇 無緣第七
現前二種非時 現前安居 非分引文
為例中分住處安居房舍可以例證
中有如何 六群比丘羯磨 自恣是非
一說自今已去 自恣低聲佛言了了自恣使 佛言徐徐自恣明教
年少初二五德 二教年老 問答問答
前後安居不知自恣白佛 上座上座前後 (主客上座) 。 前後第十問答
制教四分 出界即是無緣應得文言 或是三寶阻礙不可去者
五分重提 即是 化教中一可見三句
二三分之貪求 田宅園林 無非 慳貪多事出家遠離成德可知
舍衛拘薩羅國諸比丘 夏安居世尊道路僧伽梨 糞掃衣比丘世尊
天雨聽受功德 第二施主功能 名下敗壞 ( )
堅固使五戒無缺 古翻可解如下 同名
非時定時分齊引文 引文中間 五月受者安居
四月一月 引證 故知所以不許宿
過時必須制約 一月明文四分 三十唯一五分
滿四月同安一月何以四月但是不同
五分四分不在 八月十五受者不妨四分 五分五月可解
七月不及 隔日 (文中作法不定) 。不得
非時檀越施者 七眾有若
若是 (即日一種應法) 。不以下次求乞
離過 說淨長物 (僧祇淨財) 。 即日應法二明受法應法
四周四明大衣 二十一大衣自下
裁製色相 六群錦衣白色 云何不成功德 不治不安
() 不安 不安邪命諂曲相得激發 宿捨墮 (不捨) 。即日應法
(應法可解) 。四周 (自下人中) 。不在 界外如是不成反之
簡體 中和四分常用如法及時
宿僧祇 五分非有製造非法第五
五事有若二字 五戒 (五事 不然) 。三明四分
不得 大衣不合 (蘭若十三) 。僧伽梨
緣中若爾文中 可知界外現前不足 善見是非文中安居
安居界外不滿滿 不得沙彌 (請僧受戒) 。
安居四邊 僧坊一界 一切比丘得名作法
五月滿上僧 大界諸比丘 一處不樂不待
滿作法不妨眾多僧坊 一切比丘不捨
不捨答詞二簡 舉人不合同法 (羯磨) 。
人中五德可解第五 不得善見 多少重物羯磨
五德缺乏有所五德三衣 主語 (即是五德) 。眾僧不得
(五月滿以此) 。 可知多事不好不貪為此
慈悲憐愍惠施自得不受不得三不如何善見比丘
僧伽梨上座僧伽梨 (說淨加法受持) 。 律令差人不出僧祇
大德時到某甲 如是大德 ( ) 。大德某甲比丘 (云云) 默然不忍
便某甲比丘 (云云) 默然 如常 (有用緣故) 。開制不得說道
留難不共宿 所以示意諸佛使得 樂修蓮華弟子
未成諸比丘 不出中文 僧祇外人
不得應作 大德此時 時到如是 (羯磨 合上第二)
若一二三 () 。作主應作 () 。
如是時點 毘尼正受
即是中間 (計明) 。十一 與欲 (現前) 。
() 。大衣 安居 十一
相連行事便不依問答 三法自恣
前後有人 方差自恣不行 後方和眾三法上座
自恣五德不等 不同不須差人儀式比丘 相對問答即是
五德五德當下上座 作法羯磨緣中可分僧眾比丘
五德上座 皆然退所以自恣二三 可解陳詞初五
正受 受詞受者眾僧受者無非功德
各各三五 對答 (四分唯有僧祇心念受者 )
六群不出功德 五事不出功德 分齊突吉羅本部可解 因緣功德
(不還出去便 ) 。 (出界) 。三不 (出界不還 ) 。
(出界) 。望斷 (出界希望不得望斷 ) 。 (出界眾僧) 。七出
(出界界外眾僧) 。 (界外住處和合功德) 。
羯磨和合 滿三不不同 羯磨
文中僧祇 () 。
() 。三時 (期滿) 。 (和上闍梨)
(後送) 。 (中間自言) 。 (中間敗壞
) 。出去 () 。過時 ( 毘尼) 。究竟
(臘月十五中一大德今日) 。 五分一時 (僧祇過時) 。望斷
(同上四分) 。出界 ( 宿) 。出界 (四分出界宿) 。 (四分) 。
成就 (未詳) 。出離 () 。 (即時) 。望斷拔除 (作法) 。上僧
本心 不無作法過時中標 五月即時 (中止五月其一安居
不可) 。 (日月) 。 () 。
出入開通無成 (長衣) 。 () 。僧伽梨
(恐怖大衣 ) 。五五雨衣數數 聚落 (四分非時不同) 。
分齊之中五月為時七月非時 即非 自恣不為安居施者非時
心中利養得失 四法即是八風四違 故云後方八法
安住得失 平等第一正意 不明八法 (得失) 。
四違對上相反可知得失榮辱本業 順風 (以前經文) 。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0 No. 1805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