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 Jiemo 尼羯磨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尼羯磨卷上 (并序 出《四分律》)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
[0538b07] 原夫鹿苑龍城,啟尸羅之妙躅;象巖鷲嶺,開 解脫之玄宗。於是三千大千,受清涼而出火 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內眾於是敷
榮,外徒由斯安樂。其後韜真細 [疊*毛] ,多聞折軸 之憂;揜正微言,罕見浮囊之固。即有飲光秀 出,維絕紐而虛求;波離事興,振隤網而幽贊。
慧炬於焉重朗,戒海由是再清。其律教也弘 深,固難得而遍舉。此羯磨者,則紹隆之正術, 匡護之宏規,宗緒歸於五篇,濫觴起於《四分》,
寔菩提之機要,誠涅槃之津涉者也。
[0538b16] 素以銳 思弱齡,留情斯旨,眇觀至教,式考義途,亟歷 炎涼,庶無大過誤耳。然自古諸德取解不同,
定僧羯磨,總有四本。其中與僧同者,不別條 錄;其不同者,各以類分。隋朝願律師,總定二 部羯磨,僧尼各別兩卷流行 (或有傳人,輙分尼法,作其三卷)
。復有 宋代求那跋摩,簡尼別行,集成一卷。素乃於 諸家撰集,莫不研尋,校理求文,抑多乖舛。遂 以不敏,總述尼法,分為三卷,勒成一部,庶無
增減,以適時機,祇取成文,非敢穿鑿。惟願戒 珠增照,叶日月而齊明;繫草傳芳,與天地而 同朽。後之覽者,知斯志焉。
方便篇第一
[0538b29] 僧集? (律言:應來者來。又言:僧有四種,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四人僧者,除受大戒、自恣、出罪,餘一切羯磨
應作。五人僧者,除中國受大戒、出罪,餘一切羯磨應作。十人僧者,除出罪,餘一切羯磨應作。二十人僧者,一
切羯磨應作;況復過二十。若隨四位僧中,有少一人者,作法不成,非法、非毘尼。)
[0538c03] 和合? (律言:同一羯磨和集一處,不來者囑授,在現前應呵者不呵。又言:五法應和合:若如法應和合、
若默然任之、若與欲、若從可信人聞、若先在中默然而坐,如是五事應和合。)
[0538c05] 未受大戒者出? (律言:不應在未受大戒人前作羯磨說戒。又言:聽除人未受大戒,餘者在前
作羯磨說戒。又言:有四滿數:有人得滿數不應呵、有人不得滿數應呵、有人不得滿數亦不應呵、有人得滿數
亦應呵。何等人得滿數不應呵?若為作呵責羯磨、擯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何等人不得滿數應呵?若
欲受大戒人。何等人不得滿數亦不得呵?若為比丘尼作羯磨,比丘不得滿數亦不得呵、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若
言犯邊罪等十三人、若被舉、若滅擯、若應滅擯、若別住、若在戒場上、若神足在空、若隱沒、若離見聞處、若所為
作羯磨人。何等人得滿數亦得呵?若善比丘尼同一界住,不以神足在空、不隱沒、不離見聞處、乃至語傍人。)
[0538c11] 不來諸比丘尼說欲及清淨? (唯除結界不得說欲。其欲須與清淨合說。
若自恣時,應言「與欲自恣」。若有佛法僧事、病患事、看病緣,聽與欲。律言:與欲有五種:若言與汝欲、若言我說欲、若
言為我說欲、若現身相與欲、若廣說與欲。若不現身相、不口說欲者,不成與欲。應更與餘者欲。其持欲人受欲
已便命過、若餘處行、若罷道、若入外道眾、若入別部眾、若至戒場上、若明相出、若自言犯邊 罪 等十三人、若被舉、
若滅擯、若應滅擯、若神足在空、若離見聞處,不成與欲,應更與餘者欲。若至中道、若至僧中亦如是。若廣說欲 者,應至傳欲人所,具儀作如是言:)
[0538c16]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 如法僧事,與欲清淨。 (爾時持欲比丘尼自有事起,不及詣僧者,聽轉欲與餘人。轉 時應云:)
[0538c18]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與某甲比 丘尼,受欲清淨。彼及我身,如法僧事,與欲清 淨。
(持欲比丘尼至僧說時,若能記識姓名者,對僧一一稱名說云:)
[0538c20] 大姊僧聽!某甲 比丘尼、某甲比丘尼,如法僧事,與欲清淨。 (若不
能記姓名,但云「眾多」。若受欲人若睡、若入定、或忘、若不故作如是,名為成與欲;若故不說者,突吉羅。)
[0538c23] 僧今何所作為? (然所為事有其三種:一為情事,如受懺等。二為非情事,如結諸界。三情非
情事,如處分、離衣等。此所為事委僧量宜,故須對眾問其所作。)
[0538c25] 某羯磨。 (羯磨約體但三,謂:單白、白二、白四。律言:有七種羯磨不應作:非法非毘尼羯磨、非法別眾羯
磨、非法和合羯磨、法別眾羯磨、法相似別眾羯磨、法相似和合羯磨、呵不止羯磨。應作如法、如毘尼羯磨。白二羯
磨,如白法作白,如羯磨法作羯磨;白四亦爾;是為如法、如毘尼羯磨。此方便六,遍餘諸法,唯除結界,闕者不成。)
結界篇第二
[0539a03] 結大界法 (律言:當敷座,當打揵椎,盡共集一處,不聽受欲。是中舊住比丘尼應唱大界四方相,若
東方有山稱山,有塹稱塹,若城、若疆畔、若園、若林、若池、若樹、若石、若垣牆、若神祀舍;如東方相,餘方亦爾。伹結
界處不得二界相接,應留中間,亦不得隔駃流水結,除常有橋船。唱相之法,應起禮僧,白言:)
[0539a05] 大姊 僧聽!我舊住比丘尼某甲 (若非舊住,識界者唱,應除「舊住」二言) ,為僧 唱大界四方相。 (白 已
應唱,謂從東南角等次第而唱,乃至三說訖。眾中差堪能作羯磨者, 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當如是作。)
[0539a08] 大姊僧聽 (逖徑反) !此住處比 丘尼,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 (逖零反) ,
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 說戒。白如是。
[0539a11] 大姊僧聽!此住處比丘尼,唱四 方大界相。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 住處,同一說戒。誰諸大姊忍僧於此四方相
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者默然,誰不 忍者說。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同一住處,同 一說戒,結大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539a17] 解大界法 (諸比丘尼或欲廣作界及狹作者,佛聽先解前界,然後欲廣狹作從意。當作白二羯磨解,應 如是作。)
[0539a18] 大姊僧聽!今此住處比丘尼,同一住處, 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解界。白如是。
[0539a19] 大 姊僧聽!此住處比丘尼,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今解界。誰諸大姊忍僧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同一住
處,同一說戒,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
[0539a25] 結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界法 (若二住處別利養別說戒,諸比丘尼欲結共
一說戒共一利養界。佛聽各自解界,然後白二結。當敷座等,如前。應如是作。)
[0539a26] 大姊僧聽!如 所說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於此處、彼 處,結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界。白如是。
[0539a28] 大姊僧 聽!如所說界相,今僧於此處、彼處,結同一說 戒,同一利養界。誰諸大姊忍僧於此處、彼處,
同一說戒,同一利養,結界者默然,誰不忍者 說。僧已忍於此處、彼處,同一說戒,同一利養, 結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539b06] 結同一說戒別利養界法 (若二住處別說戒別利養,欲得同一說戒別利
養。先各自解界,然後結。結法同前,唯改一句云:同一說戒別利養。白如是。)
[0539b07] 結別說戒同 一利養界法 (若二住處別說戒別利養,諸比丘尼欲得別說戒同一利養,欲守護住處故。佛聽 白二結,應如是作。)
[0539b09] 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於 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為欲守護 住處故。白如是。
[0539b11] 大姊僧聽!今僧於此、彼住 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為守護住處故。誰諸 大姊忍僧於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
為守護住處故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 於此、彼住處,結別說戒,同一利養,為守護住處 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此及前二,律無解法,若欲解
者,准結翻解,翻相應知。)
[0539b18] 結戒場法 (若有四人、或五人、十人、二十人羯磨事起,是中大眾數集疲極。佛聽結戒場,稱四方小界
相,若安杙、若石、若疆畔作齊限。是中結者,安三重摽相:最內一重是戒場相;中間一重是大界內相,此與戒場相
不得相入及並,應留中間;最外一重是大界外相。先唱戒場相結,唱法如上。應如是作。)
[0539b20] 大姊僧聽! 此住處比丘尼,稱四方小界相。若僧時到,僧 忍聽,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作戒場。白 如是。
[0539b23] 大姊僧聽!此住處比丘尼,稱四方小界 相。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戒場。誰諸大 姊忍僧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者默然,誰不
忍者說。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結作戒場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次唱大界內外相,唱及結如上。)
[0539b28] 解戒場法 (文略無解,若欲解者,應翻結云:)
[0539b28] 大姊僧聽!此住處比丘 尼戒場。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戒場。白如是。
[0539c01] 大 姊僧聽!此住處比丘尼戒場,僧今於此解戒 場。誰諸大姊忍僧於此解戒場者默然,誰不 忍者說。僧已忍於此解戒場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0539c06] 難結小界授戒法 (若有欲受戒者至界外,有比丘尼往遮。佛言:「若有不同意者未出界,聽 在界外疾疾一處集結小界。」應如是作。)
[0539c07] 大姊僧聽!僧集一處結小 界。若僧時到,僧忍聽,結小界。白如是。
[0539c08] 大姊僧 聽!今此僧一處集結小界。誰諸大姊忍僧一 處集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結 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539c12] 解難結小界授戒法 (彼不應不解界而去。應如是解。)
[0539c12] 大姊僧聽!今 眾僧集解界。若僧時到,僧忍聽,解界。白如是。
[0539c14] 大姊僧聽!今眾僧集解界。誰諸大姊忍僧集 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界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539c17] 難結小界說戒法 (律言:若布薩日,於無村曠野中行,眾僧應和合集在一處共說戒。若僧
不得和合,隨同和尚等,當下道各集一處結小界說戒。當如是結。)
[0539c18] 大姊僧聽!今有爾 許比丘尼集。若僧時到,僧忍聽,結小界。白 如是。
[0539c20] 大姊僧聽!今有爾許比丘尼集結小界。 誰諸大姊忍爾許比丘尼集結小界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僧已忍爾許比丘尼集結小界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539c24] 解難結小界說戒法 (彼不應不解界而去。應如是解。)
[0539c24] 大姊僧聽! 今有爾許比丘尼集。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此 處小界。白如是。
[0539c26] 大姊僧聽!今有爾許比丘尼 集,解此處小界。誰諸大姊忍僧解此處小界 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此處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540a01] 難結小界自恣法 (若有眾多比丘尼,於自恣日,在非村、未結界處道路行。若和合得自
恣者善;若不得和合者,隨所同和尚等,移異處結小界作自恣。應如是作。)
[0540a02] 大姊僧聽!諸比 丘尼坐處已滿,齊如是比丘尼坐處。若僧時 到,僧忍聽,僧今於此處結小界。白如是。
[0540a04] 大姊 僧聽!齊如是比丘尼坐處,僧於此處結小界。 誰諸大姊忍齊如是比丘尼坐處,僧於此處 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齊如是
比丘尼坐處,結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0540a10] 解難結小界自恣法 (彼不應不捨界而去。應如是捨。)
[0540a10] 大姊僧聽! 齊如是比丘尼坐處。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 解此處小界。白如是。
[0540a12] 大姊僧聽!齊如是比丘 尼坐處,僧今解此處小界。誰諸大姊忍僧齊 如是比丘尼坐處,解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
說。僧已忍齊如是比丘尼坐處,解小界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540a17] 結不失衣界法 (若有比丘尼意欲樂靜,自念「不得離衣宿。」聽結不失衣界白二羯磨。當 如是作。)
[0540a18] 大姊僧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若 僧時到,僧忍聽,結不失衣界。白如是。
[0540a19] 大姊僧 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僧今結不失衣 界。誰諸大姊忍僧於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 戒,結不失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
忍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結不失衣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界中有村,應結除村、村外界法。結法如上,唯加
一句云:除村、村外界。白如是。)
[0540a26] 解不失衣界法 (文略無解,應翻結云:)
[0540a26] 大姊僧聽!此處同一 住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解不失衣 界。白如是。
[0540a28] 大姊僧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 戒,僧今解不失衣界。誰諸大姊忍僧於此處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不失衣界者默然,誰
不忍者說。僧已忍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解不失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有村解法,翻亦同此。)
[0540b05] 結淨地法 (若僧伽藍內無作食處,佛聽白二結作淨地,應唱房、若庫、若溫室、經行處。一比丘尼起
已,具儀僧中唱其院及諸果菜等處作淨地。唱已,應如是作。)
[0540b06] 大姊僧聽!若僧時 到,僧忍聽,僧今結某處作淨地。白如是。
[0540b07] 大姊 僧聽!僧今結某處作淨地。誰諸大姊忍僧結 某處作淨地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 結某處作淨地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律言:有四種淨地。一者,檀越、若經營人作僧伽藍時處分,如是言:某處為僧作淨地。二者,若為僧作僧伽藍未施
僧。三者,若半有籬障、若多無籬障、若都無,若垣牆、若塹亦如是。四者,僧作白二羯磨結。)
[0540b13] 解淨地法 (文略無解,應翻結云:)
[0540b13] 大姊僧聽!若僧時到,僧忍 聽,僧今解某處淨地。白如是。
[0540b14] 大姊僧聽!僧 今解某處淨地。誰諸大姊忍僧解某處淨地 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某處淨地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授戒篇第三
[0540b19] 八不可過授戒法 (案律:時摩訶波闍波提與五百舍夷女人,俱詣佛所,禮足,白言:「善哉
世尊!願聽女人於佛法中出家為道。」佛言:「且止!瞿曇彌!莫作是言,欲令女人出家為道。何以故?瞿曇彌!若女人
於佛法中出家為道,令佛法不久。」爾時摩訶波闍波提聞佛教已,前禮佛足,繞已而去。後於異時,摩訶波闍波提
復與五百舍夷女人,俱共剃髮,被袈裟,往祇桓精舍,在門外立,步涉破脚,塵土坌身,涕泣流淚。爾時阿難見已,往
問,為往佛所求請。世尊為說八不可過法,若能行者,即是出家受戒。故言:)
[0540b23] 「阿難!今為女 人制八盡形壽不可過法,若能行者,即是受 戒。何等為八?雖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
應起迎逆、禮拜、與敷淨座令坐;如此法應尊 重恭敬讚歎,盡形壽不得過。比丘尼不應罵 詈比丘、呵責,不應誹謗言:破戒、破見、破威儀; 如此法應尊重等
(如上) 。比丘尼不應為比丘作舉、 作憶念、作自言,不應遮他覓罪、遮說戒、遮自 恣,比丘尼不應呵比丘,比丘應呵比丘尼;如 此法應尊重等 (如上)
。式叉摩那學戒已,從比丘 僧乞受大戒;如此法應尊重等 (如上) 。比丘尼犯僧 殘罪,應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如此法應尊重 等 (如上)
。比丘尼半月從僧乞教授;如此法應尊重 等 (如上) 。比丘尼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此法 應尊重等 (如上) 。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應比丘僧中
求三事自恣:見、聞、疑;如此法應尊重等 (如上) 。如是 阿難,我今說此八不可過法,若女人能行者, 即是受戒,譬如人於大水上安橋梁而渡。如
是阿難!我今為女人說此八不可過法,若能 行者,即是受戒。」爾時阿難聞世尊教已,即往 摩訶波闍波提所,語言:「女人得在佛法中出
家受大戒,世尊為女人制八不可過法,若能 行者,即是受戒。」 (即為彼說八事如上。) 摩訶波闍波提言:「若 世尊為女人說此八不可過法,我及五百舍
夷女人,當共頂受。」阿難復還白佛。佛言:「如是 阿難!摩訶波闍波提及五百女人得受戒。」又 告阿難:「若女人不於佛法出家者,佛法當得
久住五百歲。」阿難聞之不樂,心懷悔恨憂惱, 啼泣流淚,前禮佛足,繞已而去。
[0540c24] 善來授戒法 (案律:時聞法者,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辦諸法,已獲果實,前白
佛言:「我今欲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佛言:)
[0540c25] 來,比丘尼!於我法中,快自娛 樂,修梵行,盡苦源。 (唱此言已,髮自然落,袈裟著身,鉢盂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