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otes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記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記卷第十四
沙門

分別業品第四

[0217a15] 表相第三廣明就中一明 

[0217a17]  戒相 戒相律儀  未來戒相過去戒相
 別解脫戒相 戒相律儀 法律 儀式 所以

[0217a25] 如是律儀差別 律儀成就三明因緣四明差別成就 第一
律儀一明律儀明初律儀 第一律儀

[0217a29] 無漏可解

[0217b02] 律儀相差云何第二明初 就中一明律儀安立律儀 異名 第一明初律儀

[0217b05] 各別相違 三句

[0217b06] 別解脫律儀 第一句 苾芻乞士比丘  苾芻尼苾芻 
式叉摩那六法 六法不虛誑語 不非時食 室羅摩拏洛迦
苾芻策勵 沙彌 室羅摩拏理迦 釋名沙彌尼
鄔波索迦近事 優婆塞近事婆沙一百二十三何故鄔波索迦親近善法 身心善法鄔波索迦
師說親近承事 承事諸佛  近事女釋名 優婆夷
婆婆近住近住婆沙一百二十四阿羅漢 律儀 近住時而 近住
出家在家 晝夜 第一別解脫律儀 何故別解脫 律儀不依靜慮無漏律儀 
解脫律儀漸次漸次安立 種差靜慮無漏七支不可 差別 別解脫人趣
欲界人趣靜慮無漏 上界天不依差別

[0217c06] 近事女律儀第二 不同其實唯有  苾芻律儀苾芻尼律儀
律儀六法律儀 戒律十戒六法 六法十戒所以 十戒六法不異十法 
學時六法受教 故此六法即是十戒 十戒不異十戒 近住 唯一晝夜以時不分


[0217c17] 云何第三

[0217c18] 三體   苾芻苾芻律儀
苾芻尼律儀苾芻尼 苾芻尼律儀苾芻律儀 苾芻 多少如何異體 
隨緣二百五五百七支戒體  七支遮戒多少
受戒所以者何 作誓願力 遮戒不同制罪各別 遮戒多少不同
此類此類 遮戒   律儀律儀六法
受教六法所以  律儀律儀律儀十戒 六法 近事
近事律儀近事女律儀  近事女律儀近事 律儀 近住日夜  
律儀因緣因緣 律儀因緣受戒 緣故苾芻尼近事女律儀 苾芻近事三體

[0218a17] 近事 具足第四  苾芻

[0218a20] 遠離方便 遠離 異名遠離方便方便 差別別名五戒
十戒十戒二百 二百五苾芻 五上二十  三戒各別具足

[0218a26] 律儀 其所各別律儀 各別可解 八戒 問答以時不論

[0218a29] 同類三不等同

[0218b02] 因緣相望外緣 相望

[0218b03] 其事云何

[0218b03] 如如 各別 受戒非一名曰 如如 戒體非一如是如是如如 其所多種學處 學處如是如是
其所多種床座 眾多 遠離外緣遠離
戒心五戒 十戒大戒 受戒和上阿闍梨受五戒 十戒大戒
由此所以  三不殺生 苾芻律儀爾時近事
苾芻律儀近事 苾芻 不許各別 苾芻 近事

[0218b20] 便近事相違三不等於一心 同一剎那時而後勤
律儀近事律儀緣故 苾芻便便 故知具有 三戒 一身二戒三戒
 不受  婆沙一百二十四不受 近事律儀便律儀律儀不得近事律儀律儀
加行說不定不了 近事律儀後方律儀戒師 律儀律儀戒師得罪 近事律儀律儀儀式
憍慢近事律儀如是近事憍慢 不受近事律儀律儀如是不受律儀苾芻律儀廣說
  正理三十六近事 苾芻二種 有無
未有苾芻 不受近事律儀 不受律儀苾芻 不可以此推尋不得
有餘師說不受律儀 持律不受 而今受具律儀受具 律儀由此得近律儀
近事豈不 自稱近事苾芻 自稱如是 稱號得近非理
稱言近事 苾芻 無有若爾苾芻 得近律儀得近
下劣受者

[0219a02] 近事近住苾芻律儀第二安立 律儀塗香  不得不得不得不得 二種
何故合十  在家人合為出家眾譏嫌 婆沙塗飾離歌莊嚴
正理三十六眾多學處 在家有情受持八戒  何故不立近住 十戒 在家未能
遠離近住出家 修道十戒 遠離惡業 第四可知

[0219a17] 律儀尸羅第三 異名險惡不善尸羅 持戒身心清涼安樂 
熱惱悔恨 可知

[0219a21] 智者稱揚妙行第二 修行愛果

[0219a22] 自體 名為業者第三自體其所 名為

[0219a24] 豈不自體名為豈不契經中說 如何自體

[0219a26] 得所   意思造作得所


[0219b01] 有餘名作 因故 稱作

[0219b04] 防身律儀第四防身律儀

[0219b05] 如是 名為第五第六兩句如是別解脫諸位 差別剎那第五
及第業道所以者何受戒 殺戒棄捨殺生  別解脫
作善究竟 立業 造作道業名為業道 剎那別解脫 
別解脫律儀 得名 根本業道 第二乃至 別解脫 得名 別解脫律儀別解脫律儀 
業道 根本名為 成就律儀第二成就 一總律儀成就  律儀成就二便
律儀三通律儀 第一

[0219b25] 隨心別解脫兩句 差別

[0219b27] 乃至近住 別解脫

[0219b28] 外道無有受戒

[0219b29] 依著 殺戒處中 解脫無有功能永別解脫
依著異熟果所以 解脫

[0219c04] 靜慮至此 第二第三靜慮靜慮靜慮  靜慮律儀靜慮
靜慮因明 靜慮律儀 靜慮成就靜慮 律儀靜慮靜慮 稻田

[0219c11] 道生律儀學無學第二第三 聖者成道無漏律儀  聖道律儀道生律儀

[0219c13] 分別其二何者第四

[0219c15] 靜慮道生 隨心別解脫所以者何別解脫 無記異心無心
隨心別解脫隨心 善心隨轉無記無心應斷

[0219c21] 靜慮無漏律儀第二便 律儀成就文中成就 可知 對治婆沙一百一
十九何故律儀 破戒煩惱對治 間道隨轉破戒煩惱 對治第九無間道隨轉破戒
破戒煩惱對治 (論文) 未至定九無間道隨轉 對治破戒
對治對治隨轉無色界 破戒無故隨轉色界 智品破戒二種對治 二種對治隨轉 無色界
破戒二種對治應有  無色 隨轉總而言之對治
破戒 無色 對治婆沙十七

[0220a12] 由此 律儀靜慮律儀律儀四句可知

[0220a14] 如是應當知者無漏律儀 律儀四句 第一句未至定 無間道無漏律儀無漏律儀 第二
未至定九無間道有漏律儀 第三 未至定九無間道無漏律儀 第四 未至定九無間道有漏律儀一切 有漏律儀

[0220a21] 若爾世尊何為自性第三通經 律儀律儀何故世尊戒身律儀
善哉律儀契經 眼根律儀此前律儀此後 眼根律儀何為自性

[0220a26] 無表色

[0220a27] 若爾何者

[0220a28] 如次 意謂律儀  眼根律儀 正知正念 正知正念
律儀 眼根律儀  如次律儀所以 律儀惠能簡擇憶念力強
眼根過患 律儀無表色六根 正理三十六 眼見不喜恒安住捨
正念如是乃至

[0220b11] 何時第二 成就就中

[0220b12] 成就三世 何時

[0220b14] 律儀律儀 一明二明 成就三明律儀異名
第一 處中 第一 就中

[0220b20] 初三別解脫律儀第四 律儀第五第六靜慮律儀第七
無漏律儀第八

[0220b23] 初三別解脫捨戒 現世 剎那第二剎那已去 過去 第二 律儀
無有欲界有成未來 隨心非心即由 不能前生

[0220b29] 安住 過去第四律儀 以來現世剎那第二 已去過去

[0220c03] 獲得 第五第六獲得靜慮 以來前生 過去定律剎那
婆沙十七隨轉破戒 正理六十一未離欲 善根婆沙第七 未離欲無間引起 
善根 同類 不得無始 過去不定云何
初一剎那無始第二同類分說 福分 定時決擇分定時
不成過去正理三十六獲得 律儀乃至前生 定律剎那
順決擇分定律 不成過去所得命終今生 (論文) 。

[0220c24] 一切聖者 第七可知

[0220c25] 有成 現在第八律儀 現在靜慮律儀無漏道
律儀有成現在律儀 隨心散心現前 何故 無漏  差別 無漏
法眾出生死路究竟離苦 得道 有漏通道 定名

[0221a06] 安住二世第二 處中 律儀 律儀處中未必
有無 善處即是種類 即是種類
相似種類 處中 第二以來二世

[0221a16] 安住幾時第三  問住律儀有成處中律儀有成處中  幾時

[0221a19] 染淨兩句 兩句

[0221a20] 過現 苾芻律儀煩惱 不善處中 律儀 淨信作禮善處 
相續通過

[0221a26] 成就現在第二 兩句兩句無記

[0221a28] 兩句 處中 不成 剎那過去不成
無成未來 隨心

[0221b03] 者者兩句無記無成法力得力是故無能 過去

[0221b06] 法力所為

[0221b07] 心所

[0221b07] 若爾 過未無記不能過去 發表。無記不能
無記即是威儀工巧

[0221b11] 非理差別 表色 不依 心所法 無記
不善心無記 所以不成過去 差別不可為例正理 非理所以
無記發表發表不生 故知

[0221b20] 第三 異名成就便可解

[0221b22] 應作四句第四

[0221b23] 其事云何

[0221b23]

[0221b24] 道者兩句第一句 處中發表 無記發表
 惡業 處中

[0221c01] 兩句第二 三界聖者成道無色成道
不成

[0221c05] 應當知者 兩句長行論主勸學 應當第三
別解脫律儀第四 [-+] 正理三十六第二豈不
異生先生 何故 何故中標俱舍
第二應有婆沙一百二十二 成就成就答應 四句有成欲界
律儀律儀現有不得 先有不得現有 不捨加行 起身不得
猛利不得 有身三緣不捨一意 不息不捨加行不過 不得 有成
聖者胎藏 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無身 生色無身設有 聖者無色界聖者胎藏不能
前生業已成就靜慮無漏 律儀靜慮無漏律儀無身 加行
設有三緣捨身一意加行 生色無身加行 設有聖者無色
成就無學成就無學 有成欲界 不得別解脫律儀現有 先有
解脫律儀律儀律儀 律儀現有先有 生色現有 先有現有
猛利發表 別解脫律儀律儀 成就生色現有 不捨加行 
成就 [-+] 。 胎藏欲界律儀 無有設有異生無色
異生前生 不能無色界 有漏得無無色

[0222a26] 律儀 三明就中一明律儀二明 時分三明近住律儀四明近事律儀五明律儀
第一律儀

[0222b01] 靜慮第二無漏兩句 別解脫

[0222b03] 律儀說定可解

[0222b05] 無漏律儀第二 靜慮聖言無漏 無漏律儀道生說道

[0222b07] 律儀兩句可知

[0222b09] 二種二種  名曰僧伽苾芻三從  補特伽羅別人從此
近事 近住

[0222b13] 毘奈耶 毘奈耶毘婆沙師說 具戒故第四句

[0222b16] 何者

[0222b16] 自然  自然獨覺 自然盡智具足戒正理三十七自然不從具足戒
正性離生阿若憍陳那 苾芻正理證見具足戒  善來苾芻爾時耶舍 正理本願力 
信受大師爾時大迦葉 善巧酬答  善施聰明 佛心滿二十眾僧羯磨
具足戒聰明善巧酬答一緣 酬答發戒 酬答 答言三界  尊重法爾大生主 
愛道摩訶波闍波提摩訶 大梵王 中一眾生名曰大生梵王 一切眾生大生為主大生主
天神大生主姨母 阿難尊重爾時 尊重尊重 最初出家尊重
 遣使 受具不對 受戒遣使具戒
世尊 持律第五極少 入眾不成 人中必須持律羯摩持律第五
不成   極少  六十和眾阿羅漢三歸受具
如是 所得種別解脫律儀必定 初二不從八表  別解脫自然見道 如何
不從異義  不從如何如下七善業道受生
受生尸羅  不從  有無不從何故下文 論主 
下文論主 下文 根本 遣使根本 自然見道根本
相違 如是上來所得 種別解脫律儀七支必定 羯摩受戒三歸受戒
必定 自然見道得無  自然見道決定 表相不斷乃至聖位
 如下七善業道受生 受生尸羅 受生二受何故 自然見道 論據
受生自然見道戒具 自然見道受生受生 受生善順下文
正理論 師說欲界一切 苾芻別解脫

[0223a26] 決定 說欲有無  正理論 苾芻
決定表相不斷乃至聖位 律儀 正理師說 正理論 婆沙一百二十二有成 現在
別解脫律儀律儀無身 第二剎那以後剎那 剎那 無身律儀具戒
無身律儀 受事律儀無身 具戒獨覺苾芻無身 說欲
說欲有無  婆沙 婆沙

[0223b16] 半月第二時節 分齊就中一明別解脫分齊二明律儀 分齊 第一別解脫分齊總有
可知靜慮無漏處中時節 二時所以 因明 外道實有
所以中說半月 真諦 邊際二種何故中說半月 八戒
半月戒日受戒八戒 日夜邊際半月 八戒半月不違

[0223b28] 能詮名為便 能詮 此時 正理三十七法名
一百三十五  能詮名為 因明便  晝夜 增語
能詮增語  增語 增語 一百三十五增語半月
 增語能詮

[0223c12] 二邊經部二邊 命終 發戒命終不生
無有加行受戒不生 憶念憶念可言  晝夜 晝夜晝夜近住
 經部近住故作

[0223c20] 必應有法唯一晝夜 有部明清日光 捨戒可知

[0223c22] 如是 晝夜經部如是  正觀晝夜近住 律儀中說晝夜 
調晝夜 調我所

[0223c27] 如是說一切有部

[0223c28] 不違經部不違

[0224a01] 毘婆沙 不許說一切有部所立 聖教是故

[0224a05] 邊際第二 分齊唯有晝夜

[0224a07] 若爾律儀如何

[0224a08] 不立 過重律儀 晝夜 近住
律儀 假設有人 律儀必應未曾 不立

[0224a14] 經部師說阿世耶 經部經部師說律儀 實物名為意樂意樂所有
勝解勝解 律儀律儀 不善意樂相續不捨律儀 現行
不善意樂相續不捨律儀 此前 意樂  不善意樂相應相續不捨律儀 現行
不善意樂相應相續不捨律儀 此前意樂 由此 善心復現成就律儀不捨阿世耶 阿世耶意樂
晝夜嚴飾晝夜第三 近住律儀就中一明方法二明 三明受戒

[0224b02] 第一方法

[0224b03] 近住不成三句 可知

[0224b04] 律儀有用第四 嚴飾遮止放逸  妙行處中妙行 
理實  虛誑語不論

[0224b10] 近住 近住正理

[0224b12] 如是律儀長養 異名 布灑他長養布薩  長養

[0224b15] 失念憍逸第二 八支

[0224b16] 厭離 兩句

[0224b17] 如是三支  三支尸羅不放逸

[0224b19] 至心應作應作 遮止便
律儀世間生厭可知

[0224b23] 有餘師說分為異說 非時食西方斷食 名為
可知 八戒  近住 說明不同 婆娑
異義

[0224c01] 隨行作者經部阿羅漢 所行

[0224c04] 若爾 非時食不以非時食  
論文婆娑故舊若爾 法名婆娑

[0224c08] 經部 總攬分成
總攬 既是齋戒 八支八成 

[0224c14] 毘婆沙 毘婆沙 非時食中一 七支中一
非時食 正見道體 正見中一  七支中一非道皆是
中一覺支 中一覺支 靜慮三摩地靜慮皆是三摩地靜慮中一
靜慮中一靜慮靜慮

[0224c27] 如是八支 經部 不可正見正見即為 覺支三摩地 
前生正見後生正見剎那 法忍聖道正見具有八支  經部靜慮名號 總有無妨正理
婆沙正見即是正見 正見後生正見俱生正見 唯一正見尋求諸法 尋求道義即此正見
隨順正思惟名為七支 生法隨順名為尋求 實義如是假名長養 正見思惟得道
一切 由此齋戒八支  俱舍實義正見 正思惟
假名應名 何故非道

[0225a20] 近事不知者者第三受戒 不受近事近住不受 不得不知
戒師 說戒意樂律儀 四十四不知三歸 三歸
得罪憍慢不受三歸 律儀不得

[0225a29] 契經近事第四近事 律儀一明發戒釋經三明 四明三歸五明邪行娶妻
虛誑  一明發戒 皆是經文  三歸五戒近事  真諦大名從弟
淨飯王出家大名三歸

[0225b08] 外國師說外國  外國迦濕彌羅國健馱羅經部 師說 三歸三歸鄔波索迦
三歸五戒後說戒相發戒 五戒五戒多少

[0225b13] 迦濕彌羅國近事 國師近事律儀即非近事 五戒方名近事

[0225b15] 若爾相違外國五戒律儀方名近事大名相違三歸
名曰鄔波索迦 方名近事

[0225b19] 相違發戒 大名 三歸五戒

[0225b21] 何時 外國定時

[0225b22] 苾芻

[0225b23] 便律儀大名發戒慈悲 爾時近事律儀釋經發戒
近事便律儀 發戒  爾時發戒得知爾時 自稱近事故知爾時便
發戒自稱近事  屬下 經文三歸發戒慈悲護念 始發

[0225c04] 五戒 得知近事便律儀 三歸近事誓言 乃至命終
經意殺生 惡業略去二字 誓言殺生 五戒名為近事 非但三歸
近事經文婆沙一百 十四某甲 憶持近事今日乃至命終
某甲 兩足尊歸依離欲歸依諸眾 優婆塞殺生 三歸依清淨乃至第三優婆塞
俱舍三歸 說中三歸 說戒大名 近事發戒


[0225c22] 律儀第二 未了戒相 差別了知五戒學處離殺
戒相堅持一白三羯磨 苾芻具足戒四重學處 堅持 三歸 戒相堅持 
是故近事五戒 三歸五戒近事 云何 學處 法蘊足論第一學者 五處滿滿修習加行
名為離殺 名學 離殺名為亦即 名學

[0226a08] 能持第二釋經 兩句經部為難第三一切

[0226a10] 滿分 經部近事律儀世尊 五戒
二戒 三戒滿分 五戒

[0226a15] 能持近事 說一切有部通經能持 律儀而後
便其中學處能持乃至故作能持   何故故此
能持 理實而言三歸 近事

[0226a23] 如是契經

[0226a24] 如何說一切有部

[0226a25] 經部 自稱近事便五戒大名 乃至命終

[0226a28] 如何說一切有部

[0226a28] 經部可知

[0226a29] 五戒經部經文 自生不捨正法  三寶 淨信三寶 證淨
可知

[0226b04] 犯戒經部通經犯戒受戒 所以者何
近事律儀時而不能 學處 請問

[0226b10] 未解乃至廣說經部釋經受戒未解近事 律儀請問
學處 受戒未能問世 乃至廣說世尊經意受戒


[0226b17] 律儀至此 一切有部苾芻近事

[0226b19] 近事經部

[0226b19] 佛教施設說一切有部佛教

[0226b21] 若爾苾芻經部佛教律儀 近事苾芻

[0226b23] 迦濕彌羅國 迦濕彌羅歸本五戒方名 近事不許近事

[0226b26] 近事等至成上第三 聖人下凡 成上婆沙一百一十七如是
苾芻成就上品律儀阿羅漢成就 下品律儀苾芻以上 業受律儀阿羅漢以下 業受律儀如是苾芻
上品律儀阿羅漢成就下品律儀  羅漢非自然

[0226c06] 近事第四三歸 近事不受三歸近事

[0226c08] 不成近事不知三歸 不受不成近事不知三歸受戒不為近事婆沙
一百二十四近事律儀 三歸律儀不得三歸 律儀加行 不定不知三歸後方受戒
便律儀律儀戒師得罪 三歸律儀儀式 憍慢不受三歸如是受戒 信佛憍慢


[0226c19] 歸依三歸 三寶體性

[0226c20] 一切 歸依佛歸依成佛無學佛寶 歸依成佛無漏無學 得佛 無學
覺悟一切諸法名為 一切 無漏照理明白一切一切無漏 有漏惠能 一切緣法即由得無
有漏惠能一切 有漏無漏 其所應名一切得無故此二種 慧能一切

[0227a01] 何等名為無學

[0227a02] 盡智等至前後佛身 無生隨行無漏五蘊無學 等身有漏五蘊未成成佛 相似

[0227a05] 歸一一切

[0227a06] 理實理實歸依 一切三世諸佛諸佛無漏聖道 歸依一時歸一

[0227a08] 歸依 不可歸依二種  歸依歸依 無學無漏法
四果補特伽羅得證和合僧 不可

[0227a13] 歸一一切復歸釋迦佛弟子歸一 三世諸佛弟子 名曰

[0227a16] 理實現見僧寶理實 歸一三世諸佛諸佛無漏聖道 無異契經成道未有
三歸當來 歸依顯示當來釋迦 牟尼現見僧寶阿若憍陳那苾芻 多種
 三歸聲聞 聖僧聲聞顯宗二十 有情人聲聞福田聖僧 聲聞可是自然
聲聞

[0227a27] 歸依歸依第三明法 歸依 即是擇滅相續煩惱苦果寂滅
歸依有情有漏 理實歸依非情法滅婆沙第三十 答應歸依相續無情 一切

[0227b04] 無學無間 論主經部無學即是 生身如何生身無間

[0227b07] 毘婆沙 無學生身無學生身 無間

[0227b09] 本論無學 經部根本不見有言無學名為無學
生身體性 生身名為不容 生身無間生身  生身應佛
現在生身世俗有漏爾時 無漏五蘊 墮在法數非有情  苾芻即是苾芻苾芻
供養苾芻供養苾芻 四事供養供養 故知苾芻供養 世間相違
身故 如是歸依佛歸依成佛無學 世間相違現見禮佛 身故說一切有部世間相違過
論主佛寶體性佛身中有無漏法佛身有漏佛寶

[0227b29] 有餘師說 十八不共法異說 中有無漏功德佛身中有功德 佛寶生身功德不同論主
有漏不同說一切有部大眾部一切如來無有 上來 異說不同三寶體性 一切 有部歸依何故獨覺菩薩 
正理三十八歸依滅諦 獨覺乘菩薩乘學位無漏功德歸依不能救生獨覺不能說法教誡有情離生
菩薩學位無能 中學無學不能救護 歸依 

[0227c14] 歸依

[0227c15] 自性眷屬五蘊 正理三十八自立
自性眷屬五蘊 歸依所有言說  婆沙相違 婆沙三十四歸依
語業身業應作 語業心所法隨行如是五蘊歸依 應作
俱舍婆沙第二不正如何 樂說 婆沙 世親 婆沙不正後學不覺
眾賢尊者不覺斯文依正 婆沙

[0228a01] 如是歸依何為 歸依

[0228a02] 救濟一切苦 拔濟歸依三寶歸依 解脫有情一切苦正理三十八
聖法無為如何自身救濟歸依無邊生死苦怖畏

[0228a07] 世尊解脫眾佛經 顯正歸依 歸依世間眾人歸依諸仙
叢林樹神制多

[0228a11] 制多即是外道塔廟  其所歸依  不能解脫三惡趣不能
天趣所以者何不由 歸依究竟解脫眾 怨賊 山谷 情欲
叢林求不得苦 樹神未來供養外道制多 塔廟其所  歸依佛四諦
 苦諦 即是集諦 永超眾苦 滅諦 八聖道道諦 道諦 安穩涅槃 歸依最勝 
解脫惡趣最勝解脫善趣  因此歸依究竟解脫眾  歸依救濟眾苦

[0228a28] 是故 方便門是故歸依一切 律儀前方便道 發戒眾苦不歸

[0228b03] 世尊作者第五 邪行世尊六眾 苾芻近住律儀
行為學處近事一律 近事女 近事近事近事女戒體 三義

[0228b09] 梵行 欲邪行 業道惡趣  
梵行梵行行婬惡行 惡趣

[0228b13] 欲邪行 梵行邪行 梵行在家

[0228b15] 聖者 作者聖人成就 無漏法欲邪行一切律儀 律儀欲邪行別有
有人不飲酒別有 聖者不行欲邪行聖者 近事聖人能持性戒  梵行不如未離欲
近事離欲邪行固執梵行 近事聖者近事律儀 正理 能持近事性戒

[0228b27] 律儀第六娶妻

[0228b28] 理實應得律儀

[0228b29] 若爾云何犯戒

[0228c01] 可知 正理三十八娶妻律儀 近事別解脫律儀一切
有情處所非時非禮欲邪行 既有應有

[0228c07] 近事律儀第七 虛誑語

[0228c08] 第一婆沙一百二十三 虛誑語防護
居家僮僕 離間身業婆沙 第三有餘聖者 近事聖者必定遠離虛誑語
語業所以者何聖者所生 聖者所生是故

[0228c19] 有別第四 律儀名為一切可知

[0228c21] 近事律儀第八

[0228c22] 遮罪

[0228c23] 遮罪

[0228c23] 飲酒

[0228c24] 緣於飲酒正理 一切性罪近事學處 一切遮罪近事律儀

[0228c27] 飲酒可知 飲酒過重近事

[0228c29] 飲酒遮罪

[0228c29] 由此 無染飲酒無性 性罪染心行不通飲酒 染心性罪正理三十八由此
無性性罪遮罪云何制戒 離欲決定性罪 遮罪染污心性罪染心遮罪

[0229a07] 豈不 先知即是染心

[0229a08] 染心 染心

[0229a09] 持律有言飲酒 持律飲酒性罪 第一飲酒性罪性罪
病者飲酒故知飲酒性罪  鄔波離

[0229a13] 契經 性罪第二極少極少 性罪

[0229a15] 聖者殺生第三 飲酒性罪聖者殺生

[0229a17] 契經 惡行第四惡行 惡行有無染心如何惡行 飲酒性罪正理三十八契經
四惡殺生飲酒遮罪 惡行

[0229a22] 對法性罪 對法第一飲酒 證言性罪病者
性罪開遮性罪 性罪應佛異時飲酒 釋種不能因此性罪

[0229a28] 第二極少不定極少 不便在於
性罪有性便

[0229b03] 一切 第三聖者 正念聖者 不飲酒毒藥
性罪聖人婆沙一百二十三 有餘師說聖者不飲酒 養母不自在故而無有 識別護身
遮罪獨立

[0229b11] 皆是性罪第四惡行契經 飲酒惡行一切放逸惡行 飲酒起身惡行飲酒
性罪名身惡行由是獨立飲酒 放逸殺生不立放逸皆是 性罪正理三十八 惡行性罪故此獨立放逸
殺生性罪 解經 名為惡行飲酒無染明知惡行

[0229b21] 轉增上來持律 惡趣正理三十八 契經惡趣
殺生性罪  惡趣飲酒 不善法相惡趣引發 惡趣惡趣惡趣
轉增惡趣業感惡趣理實飲酒惡趣正理 惡趣無能 性罪

[0229c02] 契經 飲酒異名不合   放逸因此


[0229c06]   名為 
未熟不能 無用  應有 何謂
故作檳榔 不放逸不成
法蘊足論第一 如法藥物醞釀
酒色香味 不和醞釀酒色香味
正理三十八大同雖是 放逸世尊
放逸不善 放逸放逸放逸

俱舍論記卷第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1 No. 1821 俱舍論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