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iscourse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頌疏論本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七
[0911a04] 從此第二業道名義如是 業道業道

  

[0911a07] 道者業道 立業相應 名為
勢力造作 語業
立業 業業故業道者
業道業業道義不同業道 一道猶如世間 名為 典籍
識住識住不同識住 一識名為識住 離殺無貪 立業

[0911a22] 從此第三便如是 惡業善法相違善根 業道差別云何

邪見  欲生
因果一切  
男女  非得
  

[0911a29] 邪見唯有上品圓滿邪見 善根本論貪瞋癡三不善根 不善根邪見邪見
如火故世 欲生善根 無色不成
不可說善根 行善退善根加行位 加行因果一切
邪見邪見惡行 邪見善惡一切一切邪見 有漏
如是邪見有餘師說 有漏方能不能 一切 善根
九品邪見九品善根 相對下品邪見上品 乃至上品邪見下品善根善根
上品下品邪見下至上 善根律儀 善根律儀
律儀 品類 (九品善心發戒下品捨下。 _
乃至上品上品) 律儀加行 善心所生 加行善心律儀 善根
(善根加行加行加行加行善根所生律儀同一加行位 ) 男女
善根人趣惡趣 堅牢非有天趣現見善惡 業果北俱盧洲無極阿世耶 (意樂)
男女非得上下行人善根 行者行者阿世耶躁動諸見
阿世耶由此理趣 善根此類惡趣 (行者行者愛樂)
非得 非得不生非得非得善根善根非得見者見者
正見因果有心應有 有心正見爾時善根
者者 善根九品然後漸漸 氣力現世現身
善人現身不能 地獄方能 名為中有生地
名為過去宿邪見以為善根將死現在邪教善根他力 (推求惡友)
愛樂加行 善根要死 現世要死後續 ()
善根墮邪見應作 第一句 (滿邪見邪定 ) 。第二未生怨
(阿闍世王邪定信佛不斷 ) 。第三 (提婆達多邪見邪定 ) 。第四

[0912a01] 從此第四便 善根明本業道善惡二業 道中

業道  不善
  

[0912a06] 業道剎那 業道同一剎那時而 不善不善業道
初一隨一 邪見俱生隨一
一者加行遣使惡業 染心隨一究竟無記 染心究竟 染心
究竟殺業不與取 欲邪行雜穢 二業 
瞋心他生本處命根加行遣使邪見
究竟 第一四者虛誑語意業道一語業離間語
虛誑  兼雜語業 第二 四者麁惡意業道一語業 離間語 麁惡
兼雜語業 第三四者加行遣使 現前究竟
現前究竟 現前究竟 究竟加行
使惡業自行邪行 業道一時究竟貪心 邪見自力現前 九十
(當頭名為自力) 十善業道隱顯名為 處中律儀隱顯通論
律儀處中名為 二種初二五識現在
散善五識有無無瞋無分別正見第二二者無色無生智現在散善無色
無生有無正見 (散善不受欲界律儀) 正見相應意識現在七色以是
正見有無無瞋正見三業 七色不受入定七善 無記現在 得近
近住律儀無記無貪 近住律儀五識現在
三戒近事五識有無 無貪 二種第一善意
隨轉正見相應現在三戒近事正見相應有無無瞋正見 得近
第二無記現在 七善第一五識現在苾芻
五識有無無瞋苾芻七色 第二無色無生 現在苾芻無生智
正見有無無瞋苾芻七色 第三靜慮無生 現在靜慮無生
有無無瞋 二種第一善意隨轉正見 相應現在苾芻正見有無
苾芻七色 二十一切隨轉正見相應 隨轉正見相應
正見如是隱顯律儀 (處中律儀律儀)
無記現在遠離 () 。 善意隨轉正見相應
(正見相應正見遠離便無記 心中遠離) 。意識現在
(此前意識正見便 五識現在 遠離) 。

[0912c29] 從此第五善惡善惡業道 成就現行

不善地獄  
邪見成就  北洲
現成  十通
善於一切處  三通現成
無色無想天  成就
  地獄北洲

[0913a08] 不善地獄 二者不善 地獄麁惡雜穢三通 成就現行二種相罵麁惡
雜穢互相 瞋恚邪見成就此地 現行無可現行 現見
業果邪見地獄 業道財物業道女人 邪婬現前不可無用
虛誑語即由無用離間 北洲北俱盧洲成就 邪見現行財物我所現行
身心惱害  惡意邪見現行  現成北俱盧洲雜穢 有時染心歌詠惡意
壽量財物 女人無邪身心 麁惡無用離間語虛誑語
梵行男女手相往詣 樹枝  十通二者欲界傍生
十惡業道成就現行 差別傍生業道唯有處中無不律儀二種 善於一切
三通現成十善業道三界五趣一切處無貪成就現行 無色無想天成就聖人
色界成就過未無漏七支律儀無色現行無想天無心現行成就過未靜慮律儀 無色那含
色界二三 無漏律儀無色 一地過去一地乃至 過去
未來世 無漏律儀成就 (欲界四靜慮) 地獄北洲色界人天
北洲名為七支現行 成就差別傍生處中色界唯有律儀處中律儀二種

[0913b20] 從此第六業道三果不善善業所得云何

異熟  等流增上果
受苦  

[0913b24] 兩句三界兩句所以 十惡業道異熟等流增上三果 命終捺落迦異熟果來生人中
等流果殺生壽量短促不與取資財 欲邪行虛誑語 誹謗離間語親友麁惡語者
惡聲雜穢 邪見增上果所有資具 光澤鮮少不與取霜雹
塵埃虛誑語臭穢離間 所居麁惡荊棘磽确 雜穢時候
邪見 三果受苦故且 殺生受苦異熟果
等流果增上果惡業 理應由此善業三果離殺 天中異熟果來生人中等流果
離殺壽命上相如理

[0913c14] 從此第十一邪命契經 分色語業語業邪命

生身語業  邪命
  非理

[0913c20] 語業生身 所生二業 邪命能奪有情
救護正命重修 邪見 (俗人) 。 異見邪命 (道出家人) 。資具 
有餘資具生身 名為邪命非一邪命樂歌 邪命 
非理師說戒蘊 世尊邪命 延命據此經文。但是 邪命

[0914a04] 從此第三就中一明 二明本論三明滿四明 五明三時菩薩
三分 異名第一中分一總 業果二三性相三世相對
相對五明三學相對相對 業果

有漏  具足五果
無漏  異熟
有漏善惡  
無漏無記  

[0914a17] 道者無間道無間道 斷惑此道二種通有無漏有漏具足五果
有漏具足五果既是有漏 可愛異熟 等流果地中 諸相離繫果斷惑 擇滅無為
士用果解脫道無間 功德無為不生
增上果自性有為法 前生無漏異熟 無漏具足四果無漏 異熟有漏善惡
有漏四果離繫果無漏 無記無漏
無記唯有三果異熟 無漏無記異熟果  離繫果

[0914b07] 從此第二三性相總分 有果異門業果 三業

等於  二三
中有二三  二三三果

[0914b12] 等於 不善無記 三業
分為三法五蘊二三 善業善法四果異熟果善業不善二果增上
士用果善法增上果善業 無記三果等流不同 等流果非擇滅離繫果中有
四者不善無記中間 不善善法二果不善 三果無記四果二果
增上三果異熟四果 無記不善如何等流遍行不善不善
身邊無記等流果 三果無記善惡 無記善法二果不善三果 記法三果
善法二果 增上不善三果異熟 何不無記等流身邊 同類不善等流果
記法三果異熟

[0914c06] 從此第三三世三性 三世

過於  
二果  未果

[0914c10] 三世三世差別 三世分為三世 過於四者過去三世
四果 在世未來四果過去二果現在世業
現在二果增上果士用果 未果未來未來唯有 等流 法定業果

[0914c20] 從此第四三世

四果  異地

[0914c23] 差別 四果九地
四果異地若是有漏異地二果 無漏異地三果二果更加等流等流果

[0915a01] 從此第五三果

  無學
無學  二三五果

[0915a05] 三業三法 三業學無學色蘊無漏行蘊 無學
色蘊有漏 三法五蘊無學無為 學業三法三果
三果異熟 三果異熟 無學三果異熟等流無學
二者無學 無學無學三果異熟 無學無學二果 增上
無學五果 無學二果  無學二果增上  無學五果

[0915a21] 從此第六明見三果

  一一各
四一  三果
一二  如次

[0915a26] 差別 行蘊分為
分為  五蘊無漏 五蘊無為 一一各
一一各四一三果四果
三果異熟 染污異熟四果 增上三果
中間二果四果三果二果增上
四果三果異熟 等流一二四者 二果
四果增上二果 增上四果異熟如次 知者其所因果 後置法應

[0915b19] 從此第二本論 問言本論三業應作 應作應作應作
云何

應作  
應作  相違第三

[0915b25] 應作染污三業 非理作意 師說應作軌則
應作軌則無記如是 如是著衣不如 禮儀應作應作
應作善業名為應作有餘師說 軌則應作相違第三者 名為第三應作應作
無記第二軌則

[0915c07] 從此第三滿就中一明業感 多少二明滿業感多少一生多生
一生

一生  圓滿

[0915c12] 一生引業 薩婆多一生 多生時分雜亂
一生眾同分差別業果 (差別) 故知 一生圓滿滿業
一生圓滿莊嚴 如畫一色形狀 圖形引業
人身其中 莊嚴

[0915c23] 從此第二滿非唯業力 滿一切不善有漏滿 其中
滿滿勢力如是種類

二無心定  不能

[0915c29] 二無心定二無心定無想定 滅盡定不為 滿 善惡
非一滿餘善滿

[0916a05] 從此第四三障就中 業障三障一明 薄伽梵
業障煩惱障異熟如是 三障

三障無間業  煩惱
一切惡趣  北洲無想天

[0916a12] 三障無間業業障 五無間業名為業障 阿羅漢和合僧出佛身血
煩惱煩惱障煩惱一者煩惱上下二者猛利上品 約數煩惱障上品煩惱
猛利 下品煩惱猛利行者 可數煩惱無論上下
行者煩惱障一切惡趣北洲無想 三惡趣北洲無想天 異熟 聖道聖道 加行
(加行七方便) 。三障煩惱二障第二不可 ( 第二不得不可)
毘婆沙 (煩惱引業 異熟) 異熟果決定無餘業餘
間隔無間地獄 間隔無間

[0916b02] 從此第二三障 中有

有無  
羞恥  五趣

[0916b06] 有無俱盧無間業 羞恥父母
無間業父母愛念 父母慚愧無間由此道理傍生父母無間
大德傍生分明無間聰慧 覺知便非人 不成心境
(人從非人) 五趣煩惱障異熟五趣 異熟人趣俱盧天趣 無想天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1 No. 1823 俱舍論頌疏論本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