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論記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論記卷第六 (之上) (第二十二十四)
遁倫

[0426a05] 卷第二十



[0426a06] 修習即是勝定發生智慧 對治解理名為修慧 相應心心所所得果若有為無為
此地中有四處七支 總結七支
七支初文 處所滿第一 處所體外必須具足第二因緣
方便三修瑜伽自體四修 所得出世間有為無為功德 初生圓滿正法圓滿
涅槃上首解脫成就 因緣修習對治瑜伽世間 七出世間淨名七支相中
四處分為初生圓滿處所 圓滿瑜伽 圓滿聖教不增不減初文
各別總結處中 邊地法師中天竺名為中國四天四眾遊行往來邊地
無有正音識別 識別 此後 四眾遊行聖人無識
有別分為四處一中天竺三世諸佛 名為中國四天 往來化導四天在世
出世遊行識別唐國 夷狄西方 印度名為中國邊地佛法
中印度名為中國邊地突厥須是下賤葱嶺國是法師
細碎四分律皮革迦旃延阿槃提使問訊世尊耆闍崛山五事
邊地受戒阿槃提 持律大戒有餘 東方國名調便南方
便西方 仙人便北方國名方國 便白水調律師西北
中國 印度正法圓滿第二因緣中分三支次第三支結成
不過三支即是 因緣結成三支因緣正說 二種所謂隨順無染廣說二十菩薩
正說隨順二空真如 希望無染涅槃上首廣義中分涅槃
上首由此勝利初文 涅槃為首聽聞正法不為 以為中有涅槃為首
道果信實 唯識論遠離尋思
決定趣入二修方便 修慧生死涅槃發起現觀 解脫修道無學解脫初五念住
不淨觀不淨觀念住等位 四善根生死涅槃四諦 可知無餘涅槃上首
無餘第十 涅槃上首解脫滿即此解脫 涅槃上首勝利者正法
饒益修正饒益邊際 解脫成熟中有中有止觀成熟善友三學
成熟解脫成熟解脫 止觀皆是 成熟定心
所知清淨奢摩他 成就定心不明 定心滿成就第二
毘鉢舍那善友三學 最初修慧 攝受奢摩他攝受
圓滿攝受修慧修慧 攝受聞慧 未有現行方便慧
攝受善友尸羅 攝受攝受成就即是 善友攝受善友攝受說法
說法所知尸羅 攝受攝受尸羅三根 堪忍第三所知真實
解脫成熟漸次解脫圓滿 真實愛樂聞法便
甚深法義五明淨法 見過盛事盛事 生願惡趣
善法清淨心 由此漸次解脫圓滿結成三支聖教 如是三支聖教
景云第四十法 成就解脫成就復次向前 異門相成成就七支第二聞法
圓滿第三涅槃上首圓滿涅槃上首 滿第四解脫成熟如是三支 聖教中一十門分別如是 聖教三支
義門分別正法 修行涅槃上首修學 解脫等位一切皆是成就此後 二法涅槃上首中有十法
成就中有漸次 正法正法 七支第五
對治四處第三修習瑜伽分為對治瑜伽不過中有
十種修第二不淨二種 難解第三正方便斷滅 修習對治初文
中文 不淨無常出家作下 無常遠離閑居明光
其所對治景云在家中有 妻室不淨觀 財寶無常出家中有
在家婬欲 受用出家尋思擾動不生 不淨受用不生
喜樂無常想無常想在家出家 修習 出家次第無常中有
治法出家 後設喜樂懈怠遠離
止觀暗昧出家 光明中有
對治 有為法生滅生動
相離當來喜樂 對治修習不生 樂意不淨
二種第二中分在家 不淨釋出無常 遠離閑居光明不淨中有
二障治法有所 正思修習
失念放逸獨居隱顯由是失念放逸方便
不淨上勝一本散亂景云根本欲貪 散亂作業便散亂故障
散亂 作用景云方便 事業造作修慧
發起方便作用方便作意不善 景云如今小兒貪心欲取飲食不解恭敬請問
三寶不恭承事師友請問 不解方便不守根門空閑有染 尋思不知量身調適尋思
惱亂不樂調修慧 諸法如是一切對治一門 十二一門十四初五
名為十二更加 修習十四七法 恭敬根門擾亂唯有七法
尋思以為三法故云十四光明 中有緣法光明十一 相違白法如是隨逐
障礙因緣 精勤食身調諦法 如理作意因緣三障
障礙七法 惛沈掉舉喜悅二種相應 尋伺不正思惟散亂
其次第七修慧世間 一切清淨第四分為 結成第六世間
第七出世初文 世間清淨正法外道初文 三結不過
靜慮未至定名為 三摩地根本地名三摩地圓滿 通慧清淨鮮白三摩地自在三摩
地中 三結不過世間淨住 初文二十
初文二十四相堪能 初文三摩地圓滿 圓滿根本
相者勝定滿 策勵折伏圓滿 淨天自卑
隨順二修勸請正法止觀 愛樂三摩地自在中有自在 初文圓滿自在
善觀自在四處二十二如是四處自在第二文中 四處剃除鬢髮二十二
四處下劣形相威儀 禁制尸羅三自勤修善法 眾苦正觀眾苦隨逐
四處第四 相者剃除鬢髮 三相下劣形相威儀
第二相者 不過二種出家二事二相修行三相犯戒
二事顯現不輕由此便
自修 第四 釋論景云惡趣
生老病死愛別離 第六一切苦第七 一切苦因之
隨逐合為隨逐 聖果未能第二隨逐 四相生老病死第三隨逐
第四隨逐老病 二義逼迫苦苦對法 八苦之中苦苦
病變強死故此 壞苦隨逐愛別離壞苦 苦苦第二第三壞苦
第四一種行苦自在相中 作意相等自在如是樂修 自在初中便
如理作意四處二十二 出家沙門 樂修三不貪著
隨惑念住增上慢出世 分為三結 廣義四善根世間清淨便最初
現觀障礙便通慧 所得歡喜斷除復習所得 由此無學位清淨
中略次第現觀中文 生起世間出世 生厭正法廣說
安住心想二十安住相中分為初二 五處所以二十相思二十
明心安住初中五處 中略二十如是 行相結成五處雜染相應
清淨相應雜染相應過患清淨相應過患清淨 五處五處二十相者
初三三相第四第五十九復發堅固精進合於 二十雜染相應
雜染共相不以配屬景云調雜染相應阿羅漢 調遠離雜染調雜染
可解雜染相應 調聖者煩惱 行惡煩惱
雜染清淨相應涅槃定慧清淨 法體己身無故相應雜染相應過患雜染相應便過患一者
病苦根本無暇一切處 無常性清淨相應過患 清淨相應便過患清淨
清淨己身 淨法不能任運作為 獲得清淨法外世事
清淨清淨決定應作 現在 煩惱熾然聖道惡業不盡
清淨圓滿證得清淨 學無學道觀不淨第二十相中 初一染污相應相應第二
染淨相應相應過患 思惟第二二十心安 中有二十攝受 涅槃心安住相爾時
由此結成安住中分空無二十 中有三結
四善根通達四諦 四善根依止即此四念住 五停心觀入境等觀
聖種六隨念攝受加行資糧 受持三藏親近和上阿闍梨受教加行思惟名為最初攝受方便五觀
二十相者 相依第二四相第三二相 第五因有三相
微細現行無間隨轉我慢 前方便現觀作意我慢第六無間我慢
七識俱生微細分別 資糧折伏通達任運作意心中其所棄捨二我無間
不行無間無常 如是思惟由此作意乃至平等 爾時我慢心一境性便思惟
如實了知第二四相 世間圓滿自在入住 諸相安住現觀
滿自在思惟安住第三 二相念住第四 中有五者遠離所行遠離
樂修晝夜 四修六隨念聖種第五因三相 加行方便加行第二
障礙中有二障如是 善巧結成廣義不過 十一
十善行處中有 棄捨眾會對法障礙 眾僧三學不善
飲食衣鉢 好樂談話 第二
不樂可樂住處 初四隨順第五晝夜 合為一種十一
合為一定方便名為行處住處初四隨順眾苦怖畏匱乏不可愛樂
十惡攝持無諸善友相應臥具 聲聞地中有入住中有善慧
善巧晝夜了知善惡 晝夜衣服善惡衰退 了知三思不善遠離
善能十善第三 通慧歡喜三結中有 四證淨增上
嫉妬同類二事 生歡喜四念發生歡喜第四 所得道中四法
五法圓滿四法一心思慕出離 具足阿羅漢如是樂欲 精進三十七菩提分法精進
遠離不生勝法五法修習圓滿歡喜修得圓滿 離欲方便道理煩惱
無色界煩惱獲得道喜圓滿 獲得輕安前進上界 修惑輕安輕安生身清涼
攝受金剛定第五清淨 總結滿無上無勝中有釋道功德
總結 功德雜染煩惱雜染無學無學
正語戒蘊正念正定定蘊正見 思惟正精進相從慧蘊勝解 解脫解脫蘊第十正智解脫蘊
即是無生智見法明白名為無學 正見名為慧身差別過失 發愁正語
起身正業過失貪愛名為邪命正命四行放逸過失外道不共
各別邪見語言六邪尋思正思惟邪見追求邪念正念邪見正見邪見
過失語言尋思追求 相當靜慮邊際過失景云第四靜慮名為邊際第四以為涅槃
過失正定邊際 邊際過失緣起發起雜染 過失清淨正智
發起雜染過失無明 解脫正解

[0430a29] 第二十

聲聞地

[0430b01] 上來通行三地自下 方便三根本行根本次第諸佛聖教上首
所聞展轉修證出世間 名聲如是聲聞種姓發心修行一切聲聞地

[0430b06] 瑜伽二乘三乘瑜伽四處一種 安立出世種姓
瑜伽觀行種姓觀行種子 現行觀行瑜伽 種姓

[0430b11] 瑜伽中有其三一種 出離標名種姓瑜伽 性地趣入
出離大意種姓即是種性 即是發心聖道方便出離 聖道其中通明
趣入發心出離方便種姓地中四門中有種子現有 景云念念現成
種姓無漏種子見道無漏 涅槃法爾種子名為 名為如來菩薩便有性
堪能習性勢力有餘無餘 種子涅槃種子現有 若爾勝軍
如何現有煩惱 現有三家便 任便勢力種性勢力
種姓不是所以者何種姓 故云有種 種姓勢力種姓
現行種子梵本馱都 梵本體性 各別種子初三
有如六處景云 賴耶大乘道 聲聞種姓無漏種子第八識
第八識即是第六展轉傳來法爾 異生五蘊聲聞殊勝 無漏種子不在山河六塵六處
難陀不許有種 生子有人 堪能得證有種
所得法爾第二安立 中有一明二明 相續三明四明應答
景云種姓成果 名性種姓增長與果成果
增長已去種子 種姓趣入地方 種姓有漏以此為
見道七方便無漏見道 無漏種姓二種中有 種子引發增長已去從此 生起見道已去無漏
法爾種子與果未有 現行成果法爾 增長成果持地
種姓法身因果種姓五分法身未有如是種姓 相續相續景云相續
聲聞種姓始終人身 人身同在人身始終 人身所以者何
乃至種種流轉釋種 身處種姓有別體性 時而便
不得種姓自下 如是種子六處有別相等以此 種子六處有別如是種類
前後分位六處殊勝有種 人身中有十八界前後名為相續 種姓真如十八界相續一界
相續答言賴耶相續 乃至種種流轉假說 法體一切
相續而今有無不定五根 下界上界第二五識 意識諸位起滅二無心定無想天
種姓各別種種 相續種種流轉如是種子乃至六處殊勝 如是種子第六識別
相續種子六處別有如是賴耶意處種類分位種子 意處名為殊勝攝論
異體不同八心相續 八心功能在於各別 相續何者色法八心法體
各異現見各別 八心相續種種流轉 相續無漏種子隨轉門
有別如是一種分位六處 無漏殊勝功能六處殊勝無始 六處相續起名相續三藏
大意中意正解種種流轉 種子六處各別種種相續
流轉色處六識如是種子 有別故知相續攝論
名為之中不信三寶惡業 相應中印度印度 此外 [-+(-+ㄑ)]
名為三寶中國三寶即是四果聖人 至善正理四向四果正行
緣中分為 二重 三法初中景云聞說四諦
觀法正思惟修習五停心觀乃至 世第一法現觀 方便觀行名為入見道
乃至無餘依涅槃 修習思慧名勝外緣皆是 十二次第圓滿前行
增上清淨見道前行有漏淨信 圓滿法教景云釋迦佛 八十彌勒世尊萬歲釋迦入涅槃
正法五百像法一千彌勒涅槃之後法住 萬歲正法 勝義正法證道
不滅不論教法故云勝義正法 經律阿毘曇正法三十七 第一義正法五百
正法作證法住不同 摩耶正法五百大悲經正法 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慶友法住
佛法刀兵後人厭惡慈心 殺害共相怜愍增長滿 十六大阿羅漢三明六通八解脫
三藏十二部經付囑住持正法利益 般涅槃眷屬大阿羅漢萬餘徒眾如來三藏教流行化導群生
度僧戒定慧佛法熾盛 歲末萬歲阿羅漢總集如來所有 寶塔十六阿羅漢眷屬
香華瞻仰虛空如是敬禮世尊釋迦如來正等覺受教 正法天人饒益法藏沒有
滅度一切無餘 舍利塔便陷入金輪停住其三藏教舍利已滅一百
淨法舍利塔阿羅漢一時 時世釋迦牟尼無上正法三千大千 從此無間佛土中有 獨覺一時出現至人壽量萬歲獨覺
聖眾滅度以後彌勒出現世間尋寶 第七大同即是 十戒梵音沙彌
息惡律儀即是防護六根 第二十 淨修從此
正知第二十廣解遠離修治 景云正知
修治初發心出家邊際 臥具臥具邊際如是漸次 修行乃至獲得
聖諦乃至如理作意 所有正見乃至般涅槃真修 三法自下三法名號第三
阿賴耶一切 賴耶賴耶 一切因此生長
賴耶故云附屬無量 種子因故諸佛 不能不能所有畢竟堅固
久遠隨逐三藏染污一切 十八界十二處五取蘊故云一切阿賴耶 阿賴耶一切
藏護愛著藏護資生所生 雜穢蝸牛行者景云蝸牛 西國
苾芻 佛法破戒苾芻 雜穢蝸牛破戒
苾芻形相實性惡行第四中文 中有二十三 解釋結成佛化生死無暇
梵本無暇在此 入道無暇中有 有種
發心得勝加行種性趣入不能緣起加行 三生加行入涅槃不同
多生方能一者 多身修習最後最後最後即由涅槃身體
十四最後 二十五有相續最後 積聚無始相續得道
最後涅槃即由剎那 無間作證金剛心加行 不久加行
加行加行不久涅槃 加行

[0432b23] 趣入地中及長四門總結安住種姓補特伽羅
本性成就涅槃種子種姓即是 種姓爾時佛出世中國 趣入即是種姓就中
見道七方便無漏 見道已去無漏佛出世乃至 聞法趣入自性發起正信 趣入從此由此乃至
長時依止正信聞慧名為 涅槃名為 次生
諸法乃至正行 涅槃涅槃七方便 道品八正行跡即是四聖諦
道路前行涅槃涅槃爾時方便八正 漸次乃至究竟
善知識解脫分弟子 善生經阿伽 第十菩薩
順道殊勝第二安立 次第 中有八門成就
趣入諸人 種姓趣入下品善根
發趣未經中品善根已經 最後入聖上品善根最後 入聖究竟方便
羅漢究竟即阿羅漢 在於二攝未盡 不順第三前生
聲聞第三分齊總有 久遠聲聞極多六十 善根最後般涅槃久遠
多生乃至一劫般涅槃 般涅槃三生第一發心修習 五停心觀念處第二
念處念處 名為成就第三從中 增上世間第一見道乃至究竟
第三入聖 身命受生有方便般涅槃第三 世間上品正見 惡趣種姓趣入發心
非擇滅不得上品成就不生無暇惡趣第四中有
復次趣入見道 得出 已經多生修習後身趣入 成就出離最後見道
種地了知中說 上根邪行無邪 未成成熟 清淨清淨

[0433a23] 第二十

[0433a24] 出離地中 及長三門一世離欲出世間 離欲二道所有資糧間道
義通異生聖者世俗離欲 出離離欲出世間道離欲三藏 對法論見道能所平等
論主相見四諦名為見道自得解脫無漏智有漏 無間道煩惱得無為時勝解
自得解脫解脫道第三二道資糧及長行列十四次第 初三種姓緣中解釋
一門第四戒律就中 勸修 中標
三道安住具戒善能 律儀軌則圓滿所行圓滿 見大怖畏六受學處滿
十因異門功德 分為 苾芻律儀
善能守護何故苾芻尼不能入聖分成具戒苾芻 不然是以
行者行事 行事所行即如餘善丈夫所行 行者
所行如法加行 慈悲心展轉與欲即為法事如理 慈心
學處四重 得所
戒師所得學處體性四波羅夷二百五十學處 五十眾學一百五十
一百五十一故云 學處第三自下第二十第三十滿
滿虧損 圓滿總結 不知滿名為
不知足不知 滿墮在二邊苦行 瑜伽三行
四行 後夜不至於 瑜伽涅槃斷行
瑜伽 即是瑜伽外道相續 一日三事始終一手
脚踏一日三度 立柱 邪行九十六種外道總結尸羅
十因緣尸羅不能出離 第四異門 問答第六阿笈摩
阿含即是證見阿笈摩 佛教傳流正見 長行安住具戒
律儀第六問答建立任持 安立任持 無為第五清淨
三業第六 勝利福業 乃至賢善人天善趣三事
當來善趣惡趣故第無悔有所有所惡趣

[0434a05] 第二十

[0434a06] 自下解釋第五律儀 根門 云何名為根門防護即是六根
防守正念常委正念防護 正念防守眼根修行眼根 律儀乃至防護意根修行意根律儀
正念律儀正念正智二明防守正念六根正念 防守六根攝受多聞
聞思修慧力獲得念念不忘 三慧防守正念所得正念 時時修習三慧不息三明常委正念
制伏六根四明 眼識違順分別 尋求決定防護分別意識其次
染淨煩惱名將 眼識意識即此 意識非理分別煩惱由此意識
可愛色法即此意識 尋求決定前後染淨 前言五識意識
色法生住異滅 法名色法如是增上防護 尋求決定分別意識染淨
煩惱五明平等分為無記相應防護平等分為二相
平等云何 中有相好不依 發生忘念失念
發生便律儀 眼根二相防護其二 正行相好
眼識境界名為 遠離如是境相眼識無間
第二六根名為尋求意識 了別共相不生
防護防守正念常委正念 三慧防護即是六根防護 不生三從防護所謂
六塵防護 防護過時六識 等位第二中有防護方便
六根六塵 即是六識平等住捨第三修習
思慧相應律儀 修慧相應律儀 復次復次
境界不能斷滅修習見過 第二復次隨眠 修習現行隨眠第三
第六 中有景云正思擇食
不為三不憍逸不為 不為端嚴具有正思 擇食不為三不憍逸
不為端嚴安住 以後乃至廣說 不為三不
憍逸端嚴安住支持 正思中有一明過患勝利思惟
受用過患勝利 第三追求過患不自在
不為使使 受用意中施主 清涼施主
清涼施主涅槃 空中初一日至十五漸漸 善知識亦復如是學人
增長善法第三不為憍逸端嚴 憍逸不為憍逸總結第五支持
中有 多聞聖弟子支持中有 有罪無罪
中有飲食非法 求得身體沈重 不速
纏擾第二 支持分為聖眾 罪名問答
飢渴飲食艱難 梵行飲食艱難 沈重不速纏擾
不生 無罪安穩 中有其三第三中文分為
由此受用平等 配屬二種 即便有所
二食 明德平等極少 乃至斷滅離過極多
乃至廣說功能離過 不宜不消二種不生 離過由此
得無安樂 平等極少極多 不消不宜不宜
不消差別等身 染污非法追求有染 饕餮第二配屬
分為平等 明顯勤修乃至
不安穩住修善尋思 隨順

[0435b03] 第二十

[0435b04] 第七瑜伽中有四問次第 四問廣解第三瑜伽
四分初一 世俗晝夜四分佛法晝夜 三時三時四分向後初一
初時向前過後中間 半分順世 加一二種即此
四分過後四分 無名二事 可知第二廣解第三
瑜伽晝日初夜 後夜晝日解經 宴坐四解淨修經行
度量乃至相應身業景云 長三經行西 一處
往來消食處所 所有如法身業宴坐跏趺 端身安住跏趺容貌
不能跏趺如下三十三復次 輕安端身疲勞表意正念 不為惛沈睡眠纏擾不為外境
願心無異安住心得 涅槃出世違背生死 心安無漏涅槃金剛
對面對面生死 第三十廣說復次一如 不定涅槃無異
正念對面安住 淨修心中 即是五蓋淨妙
貪欲瞋恚瞋恚 黑闇惛沈睡眠親屬國土不死 尋思追憶昔時喜樂
承事惡作三世有無 第二淨修中有 增上出離增上
中有經行惛沈 睡眠宴坐 第三總結
水火星月藥草珠寶 一種 發光隱蔽
第二宴坐 淨修云何淨修 中有答數
相中貪欲 第三十
復次賢善相者景云無常 隨一 賢善三障三障
差別瞋恚應作 聽聞 過去有為無等者所為
如理三世三世 因緣三世有無過去 未有廣論
前後三世過去 現在未來現在現有不可 有無未來不定有無難測得正見
未來果斷不須過去不同 有無其實三世過去 云何思過
過去從而法體 過去既然二世有為 無為無我第二增上
前生其二 增上自知是非善法羞恥遠離增上隨一
便大師諸天 梵行世間淨修 晝日經行宴坐護持
臥具初夜經行宴坐淨修 中有初夜經行宴坐臥具 順世中意初夜
經行後夜經行初夜經行 經行臥具所以 臥具經行威儀順世
初夜世俗初夜行令初夜經行 順世初夜經行因緣護持 臥具所以不遠順世經行
臥具初夜中夜入住 順世睡眠 宴坐中夜如法
其餘師子 光明四解正念正知
思惟三復 差別鹿鹿 不安便人當令
中有 第二 中有初次
第三第四當前 通明晝日經行宴坐第二第三 初夜觀行中文第四其後
第二四重當中 光明乃至正念正知初夜 中夜染污心睡眠 正念正知乃至思惟
初夜二心後夜以時 初夜過時光明 云何初夜四門
中夜無染睡眠後夜不過 所以第八正知初中廣解前後
次第四攝 九如往還 往還正知
中有往還往還 正知四句 四句四句四句往還正知
往還正知往還乞食 已去往還如是如是往還 自身衣食
往還為生煩惱往還第二 往還及第如是如是往還 軌則威儀 往還第二家屬
不可往還第四往還 有軌往還不可往還以此為 觀瞻作法第二
不可第四第二 出離第二作意 即是眼識同時意識
作意等流二識 女色不解睡眠 破壞即可 所為為生
第三往還 手足支節 自相即是故意或是假人
手足如是為何 第四僧伽胝僧伽胝
大衣六十 四分律乃至十九 不亦不定
律師薩婆多 二十五上品 (最上 六十五部律未曾並條共許)
六十有人 十五袈裟一一六十六十 一百五十四分
大衣二重 若是隨意多少 四重大衣聚落
不得掃地禮拜師尊 大衣 長衣
說淨禮佛 行路作務 多種唯有量器
不堪受持薩婆多可知第五 何故
不可咀嚼不可 無異第六 四門四相正知四相
第六行住坐臥第七第八第九 四相正知 四句四相敷具尼師壇景云
尼師壇坐具 名為敷具第三正知前後次第中有往還中有
往還應時 非時四解已往第二
不解搖身第三 眾學中說第四 衣鉢
法師 不如袈裟 即此垂下
向上名為 多羅樹袈裟 不得角頭
不得袈裟 相似律師多羅樹 次第受用飲食第五
次第眾學施主第六行住坐臥晝日第七解悟 第八真如法界
甚深一空諸緣起因緣法名相 甚深第九睡眠 四攝分為
正知 如是名為正知先後次第 次第
趣入乃至如是名為 中意未成正知 正知二法
法門前行行事 住處 無妨正解
三門 行業 一者身業即是第六二者語業
第八意業即是第六第八 四者五者即是第七 二業
意業在身 光明意業 顯示業者第六
第五 意業入夜一法兩用 正知正念
應作無罪當來 無有無罪第三 集資第四

瑜伽論記卷第六 (之上)

瑜伽論記卷第六 (之下) (第二十二十六)

遁倫

[0437c20] 卷第二十

[0437c21] 出世二道資糧十四自下第九 善友 善友具足八支八支
八支次第多聞 通語意業通利語業自在 尋思見善通利意業自在中有
二十智度論十想九想 無常想乃至不淨十想 空想九想如是十九
九想欲界十想 諸法十九 十想
問言何等九想 禪定婬欲十想除滅 三毒九想十想斬殺九想
學名十想成為十想 別有無常無我不可差別 二種
一者觀法二者有情 一切法中觀有情罪惡不同無常 二義最後無常名為
觀察剎那無常無常想二觀執受 名為觀想無常想不淨 厭食不淨厭食
智度論三義三毒斷想 惡趣因故人天因故 五趣二修四善根煩惱
無漏道煩惱入涅槃煩惱有餘得無滅盡 方便無常無我
無漏智厭食有漏何故 無常厭食無常在於見道 邪見聖果厭食在於修道
煩惱初三見道 修道無學道無常想 無漏得無無漏無常
無漏九地有漏十一乃至 有漏無漏一切地中九想 自身不淨觀九想
威儀欲愛語言顯色欲愛青黃處所欲愛 等身處所欲愛
涅槃經 第二離散第三 第四觀空第一
智論分為 語言形色形容六通 人相男女相愛九想
九想欲界身念處 欲界初二欲界 根本定第三既有
智論 不淨九想不淨厭食 不可十想
瑜伽十九更加過患二十開合 論主四等三果五通第四漏盡通
阿羅漢故且八解脫 神變神力神變即是神通種種 神變心輪
他人善惡心念三教神變 說法漏盡通漏盡教導眾生 漏盡三業示現神力不思議
他人內心修善 他人自己漏盡涅槃不移即便 圓滿語者不為
名利說法自下 第二八支五事名次 犯戒二百五十戒
軌則大眾軌則 三根五德即此 真實應時饒益柔軟善友
慈心三根即是見聞疑 作惡第二 三義第三
文義 下令修善義利修善經久 梵行
是故第三教授解勸 勸修五分法身言論二明 言論離欲寂滅
雜染緣起所有言論緣起第四教誡 調伏調伏利養攝受
名義應作現行應作 現行積習積習 教授教誡多餘
四教授業別論四教 第五善說正法世間法世間 修法惡趣生人
五欲開示過患施論 惡趣出離說戒下生 生天說出世法
四諦論二明有情成就 七方便清淨入聖 傳燈不滅由此三義宣說相應
景云四諦教法相應 名為像教隨順滅諦清淨 有用相稱相應
相應如是同時心心 隨順有漏加行隨順正智清高 濁亂有用涅槃相稱相違
應順名句所有語言言論應時 應時漸次相續 說法利他方便後說
根本漸次法義必須詞句相續 故云相續如是方能 乃至歡喜勇悍
無有成就如是八支八支 善能成就 八支言論應時以下
善能 利益 二明利樂顛倒三明利樂方便善巧
積集引發功德四明利樂好樂 精進第十正法正法聽聞總結正士
四果弟子丈夫 十二分教三藏十二 契經世尊隨機
五蘊十二處十二緣起四諦十八界 三乘說道後說入聖方便 不淨不淨
證淨 四不壞淨不淨不淨觀 學者三學結集
結集一明緣起契經二義一貫穿即是義利即是出生明了
佛說 最後後來伽陀長行 未了中間最後伽陀
三藏長行未了 中間最後伽陀故云 宣說未了後來鈍根
中間 偈頌最後重頌 及長未了分別
三藏未了聽者未了 所聞弟子 授記涅槃長行
法義諷頌 巧妙調 乃至諷頌說法不重伽陀
不同室路迦不問無義滿三十二 以為經論數法 如法因緣
一切經但是有請 因緣所有毘奈耶十二 未有教誡十二
廣說戒經因緣譬喻 曉悟譬喻經本事世尊因地 發心眾生宿世
本事本生世尊因地初發心 起行死生難行本生十方 一切諸菩薩菩提方廣
十一希法弟子七眾所有功德不共希法七眾 涅槃修善所生功德感人同餘福分
名為因此出世涅槃不共 不共其餘外道功德感人天人 天中故云諸世間勝義一切智
希有大福處所 瓦鉢聽法獼猴 名為希法式叉摩那
十二論議研究宗要第二 素怛覽十分因緣
達磨攝論因緣第二因緣三藏 毘奈耶二十一諸佛聲聞
四聖諦宣說真實苦集滅道無量教法所謂 契經諷頌因緣譬喻本事 方廣希法論議三十八方廣
菩薩藏聲聞藏八十五 二分方廣名聲相應契經 方廣大乘相應契經涅槃第三
受持九部自言因緣譬喻論議法華第一聲方廣 法云契經諷誦聲聞藏
素怛覽緣起譬喻本事本生 毘那耶眷屬緣起 眷屬方廣希法菩薩藏素怛覽
論議一種聲聞菩薩阿毘達磨所以不同大小十二 如此二十一三十八聲聞菩薩
八十五菩薩方廣聲聞十一 所有十一皆是有情深廣 文義廣博三義方廣
十一聲聞三義十一無有 方廣據理聲聞有方 二十一涅槃第三菩薩因緣譬喻
論議菩薩本來制戒 如來說法不假勸請因緣 聞法譬喻
假如論議分別大乘三部法華 聲聞聲聞不能有情 方廣如來
弟子 廣明授記成佛無記授記對法菩薩藏初五唯有聲聞方廣
希法有餘方廣有情希法 差別難思廣大威德最勝相應菩薩藏 聲聞藏菩薩藏契經初五
方廣希法別名凡夫 論疏論議八十 於是處世分別諸法
於是聖弟子見諦 諸法見諦異生 造論論議大智度論凡夫
論議第十一正法 中有遠離二明 無故
有情真實三世間 器世界如是四大法爾如是 四有業果佛十力業力
聲聞靜慮神通境界 思量諸佛境界聲聞 處中自相共相
且如色蘊十一異名 變壞三義即是共相五蘊各別 名為自相聚積名為共相
五蘊性相各異名為自相無常苦空 同名共相廣解思惟 云何二門總結
相應言教二門觀察五蘊 思惟二門 分別觀察五蘊二門
算數五蘊五蘊 差別算計由此乃至 轉差且如色蘊十一多種
法處色非一第二稱量行相 五蘊中有一明道理道理瑜伽方便
如此瑜伽方便了知 道理瑜伽方便作用道理 六根作用六塵作用乃至
意境所行十七意境 所行如是八識因緣了別 作用成道三量
觀察聖教無常聖教 緣生無常現量無常 無常智證無常比量 無常對數聲無常猶如
法師聖言至極 至極內外 不如三十二言中聖言十六
何必要是佛語名為聖言聖者 四法道理諸法本性本性
自性不待法性法相 即如如是如是且如 即是乃至即是即如
能持乃至風能四大 如是清澄 四大假說四大
如是風大第十二內外然後 中有
中有 現在不平等
多事業種惡友 晝夜 驚恐內外二障分別
遠離寂靜 眾多宿不能衣食
還是向前遠離中有一食 多事語言即是 著語睡眠即是睡眠
即是 言論 愛樂眾會即是
眾會戲論盡是 寂靜寂靜即是止觀末後四法即是
所謂自恃自恃總結第十 問答
無漏心無漏心以為 涅槃最上故而布施 無漏心無漏
作意婆沙第八 智論過失 有所問答
四問 第二利益安樂
名教第三 現行中意景云釋疑菩薩行安樂前人
惠施云何妻子乃至 苦惱前人故云諸菩薩 妻子施事中意
人生安樂若爾云何 妻子菩薩 因緣妻子一有自在制伏
自知無罪方便勸導教化 嫌恨前人妻子不為 妻子不可中意菩薩
有情必須歡喜 嫌恨菩薩 下文自身頭目
手足施與可行諸菩薩 行事聲聞有情三義 妻子無罪有情 瑪瑙
馬瑙 生色生色有言梵音玄應便黃色不可
白色布施右旋第四 無貪相應語業自相
相續第十四沙門 及長行列十四次第 結成莊嚴十四正信
精進少欲 滿杜多功德端嚴十一 十二聰慧十三忍辱柔和十四成賢
善法成就妙慧俱生加行 善方便滿婆沙 滿選擇飲食飲食
滿自有滿自有而是滿 數數便杜多
杜多四明貪欲 依止乃至十三 十二處中
敷具處中第五端坐如常次第乞食中分乞食 次第十三乞食差別
十二乞食次第乞食十二杜多 中分十三端坐如常
但是常坐十二杜多 廣解 十三
處中乞食乞食 第五端坐第六如常杜多名數開合不同四分律
六合十二四者乞食 二者衲衣三衣 次第乞乞食漿
如常涅槃經十二 毳衣三衣乞食 智論二食五處十二
二者五者五者 十六杜多十一 雖然十二十二
十三乞食 節量食衲衣第二 乞食
開合乞食法師 還家次第乞食凡愚 二乘大士
貧富次第乞聲聞 貧富次第三衣三衣 僧伽胝王宮
聚落具足 僧伽 具足
僧伽 內衣但三衣 內衣毳衣法師
三衣毳衣三衣杜多 鳥獸細毛行者
鳥獸細毛三衣無價 或是長衣故知杜多毳衣應須
阿練若空閑處拘盧舍 如常草地便 不同第三釋名舊名頭陀
杜多修治 堪忍柔和墮在婆羅門清淨
食人塗地即為如是 可樂可愛六和敬三業 受用結成 莊嚴文中凡百

[0442a24] 第二十

第二瑜伽

[0442a25] 分為長行 次第解釋第五瑜伽 瑜伽長行
第十瑜伽第十一 第十二經論長行未必 次第故此長行不順次第便
瑜伽第十一第十 第十二中有十七 品類差別中舉數列解釋二十八
鈍根通學無學二種一本 鈍根種姓未能第六利根 通學無學二種一本不動
不動平等六通 聲聞種性二種一次 超越一次超越
第三 羅漢九地修惑第九解脫 四果小乘如是隨信行者
見道七方便位隨法行 見道無相不同薩婆多在於見道 隨信法行成實隨信
入聖無相對法說通見道 薩婆多智論見道無相跋摩隨信三果信勝解法行
人從所謂信根 慧根身證八解脫第八無心 第三解脫成就在身名為身證
究竟不得解脫為例身證八解脫 不及俱解脫七返
修惑得道人天七返往來 生死自有 不滿涅槃極多七返
得名邊際三結 預流斷見三結不斷身見三縛隨轉惡趣
成實總有十四不許中有 大乘薩婆多二十八中有 家家成就
名家三生 人天合數人天十四合數作法
修惑九品初一第二 第三第四一生第五 第六一生第七一品半生
第九半生九品 第二第三 三生第四一生
三生名家第五一生第六 一來果一往來者十四
一往人中第二 一往天上入涅槃天上第二一來 人中般涅槃第七半生十四
一生第九 半生十四中共一生 一種一種故知
上品共同 上品上品三生第四 故知上品一生
第六一生故知 一生 上品一生一生 上品力強
願求處所 強弱聖人一家出處 不重生人一家三生
父母不肯重生同姓東西 重生天中受生家眾 四天王改易受生上下
受生人天家家一來向 受生預流須陀洹 勝者名家斷惑
名勝夫人西方難陀 人天戒賢論師 家家天上往來三生
何故名家 四斷四住法師不然大品
一二中間人須陀洹 異說名為家家法師預流果 預流果名為家家無勝
屬於不定名家一生 不得涅槃舊名一種 不正梵本
種子中說 一種人人一來果第七 第八第九
一身般涅槃不還來生人中 一來果天上 般涅槃天上一來果人中
一身入涅槃名為上品中品 中品下品下品
利根欲界色界十六處中 隨一中有現前般涅槃 涅槃第三自知中有
一者欲界不遠有餘二者 色界有餘自知 色界十六空地
一處有餘無行功用 聖道現前用力 不能初生煩惱般涅槃在生
後說俱舍無行不同心行 方便名為 無行二修無名無行後說
上流一者雜修靜慮 色究竟二者雜修往生 色究竟
一切處時解脫 種姓鈍根時解脫 次第不動即是第六最上
煩惱不動慧解脫婆沙自有慧解脫未至定 不能根本一二
靜慮不能四無色定乃至 八根本定不能起滅解脫 八解脫未能身證具足安住慧解脫
俱解脫煩惱解脫俱解脫 即是九地見修煩惱解脫即是 八解脫不成對法第十三
伽羅差別二十七信解身證慧解脫 俱解脫預流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 不還果羅漢羅漢果七返家家
般涅槃般涅槃無行般涅槃 上流般涅槃退羅漢羅漢護法 不動羅漢羅漢不動羅漢顯揚
二十九隨信隨法行二十九 即此二十八十九 薩婆多二十七取捨稍異
正理六十五福田一者二者 十八三果即為隨信 信解家家無行上流
十八無學退法護法安 不動不退名為學無學 合成二十七經部成實論賢聖
差別成實第二賢聖十八無學 十八隨信 四善根無相入見道
人名預流須陀洹果一來向 一來果不還不還果不還果十一 一中無行
轉世信解 十一身證合成十八學人 退法相四住
壞相慧解脫俱解脫 不退智度論十八無學 十八信行二法三七家家
中間次第一來果 種子次第十一十二十三 十四十五無行十六
十七上流十八身證無學 成實論薩婆多 不還果不生現身
入聖死生不還果現身 轉身不同轉世 三界無有三界不定
隨緣三界不定不定 無色不還者不還 不定不還
無色不還信解不定 轉世不定不滿般涅槃 上流不定不定
未見明文法師欲界不還 不定入聖般涅槃理實二十七人中不論相傳
不還利鈍三藏五種不還 差別利鈍自下第二建立三藏十一道理
不過差別差別行迹 差別景云十一非唯建立 二十八通明建立眾多解行
纏住在身中經相續乃至 可愛制伏不能制伏可愛中意貪縛制伏非心
中文不解等分行者以上差別中有一明
三乘二明三乘一一 根性三明聲聞獨覺大乘 必定獨覺大乘聲聞定性
獨覺大乘文中 三乘不明不定三乘聖道
聲聞乘聲聞種姓 三乘不定性 聲聞地聲聞種姓景云聲聞
聲聞種姓加行景云加行見道方便 十一
開示第三緣中 遍滿 遍滿四句解經四句
結成遍滿緣中一有分別影像則是 相分本質名為影像
分別名分影像無分別影像即是 定心相分無分別無分別影像三事 邊際見道真如邊際
無學 分別影像方便聽聞正法
教授師依止見聞中分所知當心同分影像 本質名為同分散心
緣分影像由此緣生 三摩呬多毘鉢舍那觀察簡擇 未至定慧觀簡擇心中
所知下生所知 五停心觀善巧六行四諦名為所知所知散心聞法
作意現前教法勝解 所知勝解爾時所知 領受勝解前方便
知事所知領受 所知但是影像定心 心所本事云何而言所知領受
時而所知 和合現前領受所知 領受現前勝解領受散心
所知相似影像所知領受由此定心相分所知所知 同分影像觀行推求影像
所知審定功德過失 影像影像受取如是 分別不復觀察
奢摩他寂靜推求 行相心安爾時 決定心別有相分無分別影像
三摩地景云念念 相分相續相續 法名三摩地
定心影像入定三摩地所知 事相以定名分分明
光影解事邊際一切所知四聖諦 大乘虛空非擇滅 滅諦所有真如即是
道理其事所有 有性不同此處所有 無餘無餘
所有真如道理 八十五云何二種觀察一切雜染 一者所有二者所有
所有過患 所有所有 所有過患所有出離六十七
三世內外十一所有 真如九十三所有 諸緣生法漸次相稱因果體性
名為所有所有 諸緣行一相如無明無知
顯揚第五所知雜染清淨 一切種差邊際所知 如是所知
雜染清淨真如實性所知 流轉真如乃至正行真如對法 第十一卷云所有所有
四聖諦十六行真如一切無常一切 行苦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空無無相 如是不同以此二種不定
自相九十三有為無為相望 六十七如是不定不同四解 諸緣影像所有作意圓滿
乃至轉依超過影像中意 無分別影像影像入見道 邊際所有無學
轉依無漏超過影像無漏心影像對法無分別影像證智所得 因為無分別影像其實二智
無漏影像有無分別對法 論文影像西方 任意無漏心影像解釋
超過影像有漏法執影像無漏心 無有影像影像 無漏心影像無漏
影像因果即此 自下第二 四句
生佛世故三句為何 問住心法問安住心 滿足第二
四句四句 煩惱樂修緣起 善巧解脫三界
相稱安住相似安住 安住其中不捨 靜慮淨行乃至心解脫
相稱安住心下四句 四句修習成滿最後 安住安住第二
因位善巧十八界 種子對法成就眼界 應觀住處
增上緣境界門生 應觀無常苦空無我緣起 善巧安住緣起
善巧無明乃至 老死緣起善巧真實義 乃至人天老死支
惡趣老死支名為緣起 善巧即如有為有漏 無我通達解脫景云
通達出世因果解脫三界有漏 四諦安住通達 欲界入見道解脫
修道見相住心意謂苾芻 定心散心所知簡擇 散心所有見聞覺知增上
定心作意分別勝解問曰定心 分別自心相分不知散心所知云何 說定分別所知
定心所知不能和合現前觀察定心變相本相分別 知事所知相似時時
觀心相似即是止觀住相一切悉皆息滅 清淨四清一身
中號三心四智清淨第三 重頌 四句第四不捨靜慮第二四句
第三邊際第三四句初二 第四四句第四第二 四句三句改名異說
四句即是解脫樂修即是淨行樂善第三 四句第四不捨靜慮無間重修
清淨清淨第四 第四遍滿自下第二 淨行緣事
則是五度觀門次第自來 不淨中有不淨不淨
不淨一者 自身三十六不淨二者 十六不淨苦惱不淨欲界苦受
同時身業語業下劣 欲界十八界不淨上二界煩惱不淨三界不淨五取蘊
第二明治自身愛欲 身為婬欲欲界 外資色界三界有身
欲貪 起重
欲界欲貪
欲貪第二第三 明治五法不淨第二
略明不淨 顯色形色
細腰承事 正理
小乘變作 大乘除去皮肉 相貌顯色
對治形色長短方圓除去 對治小乘相者死屍 變作形色大乘皮肉
除去皮肉形色 憺怕 等同二義死屍寂寞無人
憺怕處所名為涅槃寂靜 名曰憺怕不淨觀涅槃名為 憺怕死屍
如是故云顯示 三句一同可知第三 第二苦惱不淨第三下劣不淨
非情貪心清淨第四第四觀行 不淨色界貪心清淨第五 第五煩惱不淨第六不淨
有身清淨淨行第三 第三如是 一切貪欲對治
不淨而已本意 不淨不淨其餘 第二慈愍即是
中有 有情平等安樂利益意樂 勝解四句解釋三明慈悲
不同欲界利益意樂 心緣平等利益快樂 勝解能緣
欲界利益意樂快樂 能緣如是能緣名為性分欲界方便色界根本行者
慈心平等拔苦己身 下品快樂勝解四句 利益意樂利益意樂
無敵損害三明第三 靜慮快樂第四靜慮 不論快樂勝解
快樂勝解增上意樂作意 不同智論四無量心 慈愍慈悲 不論

瑜伽論記卷第六 (之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2 No. 1828 瑜伽論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