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Explanation of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stra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本地中略名數)
天親菩薩

唐三藏法師玄奘 

慈恩法師窺基註解

法師普泰

[0046a25] 運載得名, (名義) 出世心法心所五十
十一相應二十無為法 大乘百法菩薩無漏能破 開通揀擇性相 學徒

[0046b01] 〈本地瑜伽論五分 名數六百六十提綱挈領百法件數論主急於為人
學者

[0046b04] 大乘能詮四法百法 一百大乘
百法

[0046b07] 百法全數 能緣別境之一法爾 百法

[0046b10] 能緣別境百法

[0046b12] 事理百法 能詮

[0046b14]

[0046b17] 四法大乘 運載二義故云大乘 大乘

[0046b19] 大乘 通教能詮 大乘

[0046b22] 能詮 大乘法明門 (可謂) 。

[0046b24] 大乘 百法二字能詮 大乘百法
() 。

[0046b27] 大乘能詮教體 教體悟入義門決擇性相教誡學徒功用
大乘。 () 。

[0046c02] 北天竺富婁沙富羅丈夫國有國師 羅門同名婆藪盤豆 天親帝釋毘搜紐天王之後同一
有別阿僧無著菩薩 根性季子別名云母 云母中子博學
才俊戒行清白兄弟別號法師婆藪盤豆 瑜伽論大乘發揮 非有中道
(藏經婆藪盤豆》) 。

[0046c12] 世尊:「一切法無我。」

[0046c12] 世尊佛說論主推尊有所一切法 無我以為宗旨綱領
一代聖教淺深

[0046c15] 我法二十部五部 法上部賢胄部正量部密林 取經根本一分

[0046c18] 三部一切有部雪山部多聞部更兼 一分

[0046c20] 去來 大眾部鷄胤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法藏部化地部根本 一分

[0046c23] 通假說假部 一分四宗小乘

[0046c24] 說出世部

[0046c25] 諸法一說部大小乘

[0046c26] 勝義俱空 旨趣第八深密 三時第三

[0046c28] 三時初四阿含第二八部般若第三解深密經 空有中道

[0047a02] 何等一切法云何無我

[0047a02] 有情不解愚癡試驗利樂有情

[0047a05] 一切法

[0047a05] 諸法 實有無量眾生性欲無量是以瑜伽 五識法界六百六十
百法豈非要略故云自此 真如無為

[0047a10] 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色法四者 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

[0047a11] 心法總有起名第八種子現行積集轉識積集諸法
現行起種 積集屬於第八積集諸法能緣名為
了別名為無間 第七

[0047a18] 心所有法三義 相應屬於三義名為心所
相應 相應自相非心 他性相應自性

[0047a23] 相應相應 便如次三義

[0047a26] 色法五根五境 有對八法 有色法處色

[0047a28] 相應 行蘊相應心所法 相應自得不和合性二十四

[0047b02] 無為法不生不滅 有為造作名曰 無為

[0047b05] 一者最勝相應 差別顯示

[0047b06] 初心 五趣輪轉乃至成佛有為法 最勝所以相應
心所與其心王相應心王 所以 色法色法不能變現
自證不能親緣見分 自證自證本質受所引色第六
從影能變 分位差別相應不能 差別
所以第四顯示第五無為 無為體性甚深 無由彰顯四斷
顯示四有無為先有所以

[0047b23] 如是次第

[0047b23] 如是能所有無如是次第上文 五位百法名數

[0047b26] 第一心法

[0047b26]

[0047b27]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0047b28] 除根 六識不共意識
五識無相自在 意識辨識得名

[0047c05] 末那識

[0047c05] 意識藏識第六意識眼識聖教 第七
積集了別

[0047c10] 阿賴耶識

[0047c10] 藏識 三藏能藏所藏執藏雜染 緣故有情三義


[0047c14] 第二心所有法五十一分為 別境十一煩惱隨煩惱二十不定

[0047c16] 總數 遍行四一 切心三性八識九地一切
別境 決定不同故云別境現下
十一善心 勝過煩惱 根本煩惱隨惑名為根本煩擾
擾亂有情生死隨煩惱 根本煩惱分位差別等流 下文不定不同五位心所
不定 遍地不立定名

[0048a01] 遍行五者

[0048a01] 下列

[0048a02] 作意

[0048a02] 作意 警覺 心心
受者領納境相 () ,施設種種
安立分齊方能起種 名言 造作 品等 正因驅役自心

[0048a12] 別境五者

[0048a12] 下列

[0048a13] 勝解

[0048a13] 希望勝解決定 不可邪正教理
由此不能 猶豫勝解全無即是
憶持 等持專注
便決定專注 即便非唯一境見道 前後等持
揀擇 推求決定現下在此 。 (唯識第五) 。

[0048a28] 十一

[0048a28]

[0048a29] 精進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十一不害

[0048b01] 樂欲心淨對治不信 諸法實事深信
真淨深信一切出世 有力希望 心淨澄清淨心
清濁故云心淨精進善惡斷事對治懈怠滿
精純無記 滿善事名為滿三根 作善滿滿:「《唯識論
精進一法三根;《百法?」 :「唯識依次依次 故此便
三性。」精進四法 三根後方精進法力
賢善對治無慚止息惡行 自身教法如是 世間
對治無愧止息惡行世人譏呵 世間 無貪無著對治
貪著作善一有 無瞋 對治瞋恚作善苦具
三苦苦具苦因無癡諸事 對治愚癡作善輕安 調身心對治轉依
重名調身心 依止安適 有所轉依身心
安隱不放逸精進三根 對治放逸成滿一切 善事
修善增長精進三根 放逸四法功能別有:「 功能何不?」:「
不依善根 。」言行精進三根平等正直 對治掉舉言行
行蘊受蘊平等 初心平等正直 功用初中後差別亦即四法
四法:「 即是四法。」:「 四法何須?」:「。」
不害有情不為無瞋 對治無瞋有情不為 假名不害無瞋不害
無瞋不害拔苦 差別理實無瞋實有自體不害一分 慈悲二相利樂有情

[0048c27] 煩惱

[0048c27]

[0048c28] 無明不正見

[0048c28] 無貪生苦生苦愛力取蘊苦具
無瞋不安惡行 心懷所以不安 高舉生苦生苦
由此死生 輪轉無窮無明理事 無癡一切雜染雜染
無明邪定煩惱隨煩惱 後生雜染猶豫 不疑猶豫
不生惡見顛倒推度 善見惡見 邪見
六即俱生惡見分別 不善通有不善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4 No. 1836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