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jie Tu Ji Cong Sui Lu 法界圖記叢髓錄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界圖記叢髓錄之一
[0743a18] 釋文七言三十 初十自利四句利他 行者修行方便利益
中有初四現示二次十四 緣起初二緣起二次 陀羅尼分齊三次
分齊四次四句 分齊 總論不同緣起陀羅尼
緣起即是一乘陀羅尼法 一切一切即一無障礙法界 緣起所謂緣起大聖
凡夫聖人 有情知事 會理故地自相
一者名色阿梨耶識 三界所謂名色共生 共生名色二者因相
名色共生 次第相從六入乃至有如名色 增長六入乃至因緣老病
憂悲苦惱如是眾生生長 我所覺如草木我我所 無知覺者自體無我如草
眾生十二因緣自體 性空阿賴耶識微細自體無我十二因緣十二因緣無我緣生
無有緣起觀門諸法一切 分別成實故地隨順世諦 第一義諦其事三乘
何以一乘別教一乘 十門所謂因緣有分次第一心捨離三道不斷先後
三苦因緣生因緣生 如是十二因緣一乘何故十數無量因緣
前後一時前後前後所以 得知不同前後相成前後云何無我
因緣三乘何以差別不同廣義論說十二因緣緣生諸法可解陀羅尼法如下
因陀羅微細廣義 所謂過去過去過去現在 未來現在過去現在現在現在未來未來
未來現在未來未來世三世 其一一念 方便消息
可解相者緣起一言 諸法無二何須體解即是 不須故經云婬怒癡即是菩提
是故佛教苦諦以外 菩提三無數劫修行得度 如是法門無數
諸法 如是說其實無分別緣起法法如是利他行
得名何者大海明淨徹底天帝阿修羅一切一切了了分明文字
三昧亦復如是證法無有究竟 清淨湛然明白世間名曰 熾盛無盡如意
得名如意寶王無心隨緣 無窮釋迦如來善巧方便亦復如是一音 眾生界利益眾生用處
無不如意如意修行方便 修行方便利益行者見聞一乘普法已去滿普法
別教一乘方便一乘 總是一乘何以一乘一乘 一乘方便五乘一乘
行者緣起道理方便 何以進趣不住名曰迴心方便聖者何以
方便眾生五乘人法因果 理事教義一切諸法例如所謂 五乘能詮教法
能詮一切諸法言中 法言諸佛世尊大慈悲 本願力諸佛家法法如是施設言教
眾生說以是一切諸法 故經云一切諸法有名 法言不及言教在於
法常二邊 法常二邊 中道無分別所以得知無相
真實無性自性常在中道三法以外 是故無分別是故至人 名相不及眾生說
一切諸如來無有佛法其所 演說是故聖者 建立三性漸漸三無性
覺悟聖者善巧攝論凡夫境界真實聖智境界 聖者諸法顛倒
凡夫境界畢竟是故 境界境界是故 慈悲方便眼病言說
在於相從因緣生無有自性 二邊無我圓成實性平等法圓融彼此不可分別一味以此分別
是故聖智境界如是自性皆是凡夫境界何以隨情 安立自性即是聖智境界何以
安立是故三性以外三無性所以者何隨情安立 三無性行門三性
以外不立三無性以外無有真實 三性以外別有三無性所以得知無相 現前究竟無法中道是故
分之緣起 差別云何分之 實相所知緣起眾生說
相應是故緣起從眾緣生 自性不異是故如是眾生不異尋常差別
不異言說 不異不異 不異常用
即非 即非不可得即非 即非不可得
以此差別 差別不動差別一切差別 相對法門例如故經云有為無為
諸法有佛無佛性相常住無有變異 正說言說以外 正義正義以外
無非 無非無非即非無非即非即非即非不可
是故一切法本來中道中道 何以諸法實相不在言中名性 不在真性
真性名性無名無名不可得真性無我 無我名性不可得以此
所知境界故經云一切 所知非我境界前後 本末中道
名義無我道理不異 方便本末名義開導 自體無名能化宗要在此
頓教何故此間差別何以總是 分別三乘智者
上證緣起 分別得無分別名曰無緣 不住善巧修行聖者名為
如意歸家本性 住處所謂法性真空覺者名曰大悲善巧眾生名曰
三乘一乘究竟何以應法 法界陀羅尼因陀羅微細聖者名曰隨分滿
資糧菩提分如下離世間品

[0745a02] 緣起 () 可解緣起 即是一乘陀羅尼緣起
普法真性有情以下 一門緣起十二支解釋滿云何
實行 和尚實行 滿緣起云何
如是現證分之滿足 真性

[0745a12] 一門緣起真性何故法性真性 指示大聖比如醉人
如是眾生十二 甚深真性為生是故大聖 大悲得知十二即是甚深
有情知事會理 大聖以下 言說故知
自相自相自身 不淨名色
無相色相 不可不立不淨
剎那為人身故名色 阿梨耶識求生中有將種 猶如有人中將去火
隨意無明如下種子 種子五果 則是老死
則是所生五果五果 五果 三性在於第三識支
是故合為三界 甚深大悲 故云因相
相者名色次第相者中有 病苦推心病苦如是無知
自體無我眾生 處處受生色心但是不得受生 眾生成實一塵無自性
一切法自性無有一法非一 故云成實即是故云 隨順世諦猶如攝入
自利真諦利他 是故順世第一義 向外俗諦十二因緣隨順 第一義諦

[0745b23] 第二具足中有十二 如是結成 體空
合為三界 論主分為三相自相顛倒二門約分自相
現在因緣相者 因緣現在理實現在未來名色約分分相
二相顛倒微細行相 自相果相緣起過患
三緣無我妄取 相中一向一向現行自相七支
三界取現 不異三復所生現生果位自相
自相七支分為名色 名色支義通 名言種子阿賴耶識支通有三義
雜集論第四業種識支 是故三支一處 識支 故此名色
種子生苦現行第八 識支是故因相名色共識所生名色現行第八
執持因相理實當來分位次第前後是故名為次第
所生正生具有 唯識論同時 (云云) 。 明本和合名為
無體名為因相 轉轉 為此是故唯有
終教 如來藏和合染法 不異如是因緣
無我顛倒

[0746a07] 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乃是 大樹生死大河何故世間 根莖枝葉果相十二因緣
亦復如是過去無明二行現在五果五果一識名色支六入五受
現在未來二報二報一生二老 過去中一無明過去一切
煩惱無明不了無明 一切善惡悉皆 無明發生無明二種 過去行者生死
五果現在五果一識 過去行業發起現在受生 入胎一念名色支
受生發起名色名色五蘊 第二已去父母和合乃至但是未成
舌相有色名色六入名色發生六入六入六根 六入
之內變作 名為六入六入發生 根塵三事和合出胎 已去分別飢渴
啼哭名為五受 發生領納名為 已去分別
過去名為現在 世間既有樹身 未來生老病死二報現在
領納發生 緣起名為已去十五 追求
發生有所 取着發起 造作未來未來
現在因故其所 財色邪婬取得入手本心 當來名為如花結果
後果名為既有 未來一生現在發起 有未來受生名為二老
老死老死 老死後生因果相生猶如大樹一切眾生十二
因緣流轉隨逐生死往來三界牢獄 之中受苦無窮世間相似 不覺智者不從修道斷除 得出十二因緣生死繫縛
必須因緣生死 故經云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老死 因緣修道云何修道
十二因緣根本乃是無明無明 煩惱果報有果 無明根本流轉生死分離三世 智者了知猶如
十二因緣無明無明 不覺不覺分別
果報法身皆是無明 無明自覺隨心一切
從不覺心須知自心本性 得知一切妄念忽然 不生云何
自心觀察思量推求 形狀過去未來現在在內中間無形
本來今日可見 故知不覺忽然 無明對治現在無明不得
無明一切妄想煩惱不生 不生不生不生過去無二因故現在五果不生五果不生
不生不生未來二報 十二因緣大樹十二因緣大河十二因緣無處名為涅槃自覺聖智名為菩提

[0746c29] 大聖契理 教義相者如來藏和合 名色大海風成因相
起名即是如來藏真識即是 次第相者無有唯一真心迴轉差別唯一海水
迴轉我我所唯一真心 無有何者我所眾生 猶如流水不絕無念
眾生流轉生死斷絕自體 無我是故眾生微細如來藏成實三乘
如來藏實性一乘甚深真性三乘一乘

[0747a14] 順和 一切諸法 無量白淨
無記三性阿摩羅識恒沙三性普法四法界安立 世間法五法因陀羅無盡
全法界有為全法界無為 三性無為

[0747a22] 所謂因緣有分次第因緣 因緣十二支次第無明乃至最後老死支一心
一心十二因緣佛法 前門十二因緣一心
唯一心作不待 因緣捨離 前門增上緣
十二因緣 三道不斷不斷三道 相離先後前門不斷
三道過去無明現在五果現在 未來老死三苦三際具足三苦所得
因緣生因緣俗諦 所生因緣親疎全力因緣生俗諦
所生因緣生 和尚
無生 無二滿足生滅 猶如相離
合為一身滿 生滅現前為生本不生 是故
如是全力 無力無生緣生法義出世間心煩世間法
名為世間心煩出世法出世間 煩惱如是執法理事 為人二我二我第八
隨順何故性起以前緣起無力無生 緣生性起空有
前門 無我一乘無我十二緣生諸法可解上來
現法難得真性緣起 眾生十二支 指示一切法如是教誨可解

[0747c07] 別教一乘十門 隨順世諦第一義諦別教一乘
無明三世間無明 不動過患即是中道 無明乃至老死如是
云何初一因緣有分 有分次第種性乃至
緣起性起如是瓔珞經 瓔珞經一法無盡法界 差別不同

[0747c20] 真定三生 計生第八因緣生二道 四生前因緣生
緣起生滅第十性起生滅見處無住 生滅生滅中間五觀 計生第八因緣生第九緣起生滅
性起生滅初二無住生滅 無住生滅第二後半無住 及第二觀無住
相等無住別教二十二

[0748a01] 清涼第六經文 性相無盡非唯二乘 重者一有相續二攝歸一三自
捨離三道不斷三際 三苦集成因緣生生滅繫縛隨順無所有逆順二十
如是逆順觀察 (云云) 。緣起論三觀差別大悲隨順一切相智
有為無有大悲為首 大悲增上窮究 性相大悲滿足初一
二乘一切智菩薩道諸佛一切種智涅槃十二 因緣聲聞菩提
緣覺菩提菩薩菩提 得佛菩提初二菩提 可知
三句悲智三觀一心甚深般若於是 何者因緣分次第 (云云) 。
無所有 十門大悲不住涅槃大智 不住生死不住 (云云) 。因緣分次第
現有無我中有 緣分二明次第 中有無我緣起 (云云) 。
初中世間由著 非理有著理應 得出世間非理 無生明理非我
理應世間既得出世明理 二明無我 緣起無我 (云云) 。一心
三界虛妄唯一心作之一 唯識何等云何名作聖教相見
唯識二攝唯識 (云云) 。歸本 成事理事事相
事相無礙初三圓教別教 十門約同 (云云) 。三自
十二支二義一明自行 緣中無明自相 捨離
無後相離 無性緣起現前三道不斷 淨意菩薩十二煩惱初八
十二 復生是故 一切世間法因果無人空法
空法三道相生 分別先後十二支初二 所生 (云云)
能所 能所後際 三苦分別中有二門理實 (云云)
如此初五 遷流故稱行苦二種對生 故云苦苦壞苦壞苦老死支何故壞苦
壞苦老死支壞苦 因緣生理實無明因緣而言
因緣生行者二義無明 故云因緣 無明因緣增上緣 還是因故無明因緣
如是因緣因緣 無性是故因緣生無生 不生可知 (云云) 。
三門合成四句自生 他生三不共生不無 不同外道
諸法不從自性自生 梵天自在天他生 微塵大種和合不共
自然不無二乘諸法不定同類 不定異熟因他生
故云不共小乘無明支前不正思惟 約法
起名自生不立各自不成云何他生故云 他生三自因果不成不共
因緣不無 三重般若灯論及中論 對法論不從 緣故作用不共功能
諸緣甚深四句是故緣起甚深 無礙因緣生因緣相 有力全無
不生不生緣生 不生不生 不共無力
不無二義 具有有力 無力是故有力無力
總歸他生自生無力
無力 障礙增上緣一切諸法無不 菩薩善觀緣起法一法
眾多眾多一法由此 有空不空有相 性空何者無緣
無緣不生明知自生是故 無不空義無不
由此諸法 障礙上文多多一等
是故無盡緣起法無礙自在 從此因緣說中因緣生 緣起互相不得以是 法體
分別緣起 故云說中 法事理性極微妙處
隨順世諦第一義諦無所有隨順 無所有第一義
故云無明因緣隨順無所有無明所有何故 次第至此無明正生 無生入理
(云云) 。何故 釋經 故作 (云云) 。
支行二攝歸一相生 三道三際因果三苦 過失無性有若 可見

[0749b22] 因緣分次第我見 (云云) 。 依止一心外境自性 (云云) 。三自
因緣不捨因果 異時三道因緣 三際三苦 因緣觀有力 (云云)
因緣生決定得法 無緣能者現在 (云云) 。小乘四緣三乘
二十一乘因為因緣理事各別法界唯一 別教因緣生二觀通義可知因緣
(云云) 。前因緣生 空義因緣 法空增生緣起法
無分別智緣起有無 無生空義自性 無住無所有
可通使俗諦因緣自體空義現在 (云云) 。諸緣生法
鹿陽炎鏡像 正理其所 俗諦觀法緣生
云何因緣 觀空空有俗諦 真俗多義一體相對二空有相
如此真俗非一空有真俗 證智所知 空有可以俗諦
自體空也心真如摩訶衍故知雖是 得名不是空有
理事為此上文十二緣生無為有相次第虛妄第一
妄法第二 第三 生理未知 第四未知
第五本末第六 未知第七 第八未知
第九第十

[0750a09] 第十因緣自如俗諦分別之際自此即是 愚癡顛倒即此甚深
一切無盡自在緣起法十數普法 緣起道理

[0750a14] 緣起一言 () 無分別緣起一言 何須真性
無分別說中 如是可知何不問答第六總結
婬怒癡即是菩提古人 用水不知
云何不得不動土石自心亦復如是 斷除三毒煩惱不得三毒不動
自清淨是故婆羅門善知識 法門安住照明滿足知識 法門安樂三昧知識 離欲實際

[0750a29] 方便知識如是道上下文 總有邪見滿足 貪愛是故三毒
正法諸法無行貪欲即是亦復三事 有無佛法佛法
即是佛法佛法 即是淨名拘牽入佛 留惑潤生菩薩道佛法 即是淨名一切煩惱如來
即是不同

[0750b11] 苦諦生死分段 變易分段三界變易四者一方便生死因緣生生死
生死

[0750b15] 法常攝論一方便生死無明 生死因故方便因緣 生死無漏生死由是
因緣前因有果無有老死支 無有有果無有 (云云) 。

[0750b21] 清涼演義無上依經阿羅漢辟支佛大地菩薩不得如來法身四德一者二者四者
無有何者即是無明住地一切 無明何者無明 所生比如無明所生何者
無明住地無明住地無漏意生身比如四取有漏 何者無有意生身
不可覺知微細比如 老死 (云云) 。三界中有一者煩惱 二者四者過失
住地方便生死三界煩惱無明住地起因緣生三界無明住地生死三界 無明住地無有生死三界


[0750c09] 無分別者者各各四句合取三句 不動不動
一致是故合取無分別

[0750c14] 得名 () 無不如意 得名修羅帝釋
明淨其三不動即是 內證究竟法體

[0750c18] 雲華尊者印定智積 閻浮提一切眾生如是
色相印相是故大海 海印三昧一切眾生心行 (云云) 。四教印定何故
雲華答曰一者三大阿僧 帝釋法空須彌山 阿修羅三科百法 大圓鏡智二者不可數
帝釋本覺須彌頂根本無明 阿修羅恒沙一心 真如海一念不生帝釋
一行三昧須彌頂妄想阿修羅無相無分別不二實相 四者佛剎微塵數帝釋 須彌頂阿修羅
普法世界海五者 帝釋法性須彌頂無住實相 修羅世間國土 ()
之中如次始終 如次內證 應有普賢帝釋解行 阿修羅無盡普法
玻瓈 三乘隨分而言三乘 皆是印定一乘海

[0751a16] 清涼無盡無心 非一異義去來
大義普現

[0751a21] 如意得名乃至無不如意 猶如如意珠福德變為 有福意樂
無盡一乘普法義理 圓信下劣 墮惡道無盡大心正信
一乘 無不如意

[0751a29] 見聞一乘 () 五乘行者 一乘普法已去滿普法
無住別教見聞即是 見聞一乘乃至滿普法

[0751b04] 三生多重過去見聞現在解行未來證入界內見聞出世得法出世界內見聞
出世得法出世十信見聞十信解行十信滿心 證入信解增長十信見聞
解行十地證入地前見聞初地解行以上證入 一乘三乘見聞解行
證入五乘一乘 九地解行第十證入知識 見聞能行彌勒當來
證入普賢知識證果

[0751b17] 智通見聞普法正位三乘普法正法 無不一切六道三界法界法門
普法正位一切一切法門一切教義法門若爾普法何為一法

[0751b24] 大宗次第轉位 五十一如次一中 名為轉位唯一行者五十一
種別相位其次超過無餘 究竟總持五十一其先 一切一切無餘究竟
十一位相中行者趣入 行者真如趣入行者極地 趣入 (云云) 一切一切
究竟無餘移轉出入一一 周遍圓滿廣大五十一 前後一時周遍圓滿
五十一無有前後一時 無有五十一相位所有 無邊諸位無有前後一時一時
道人一切諸法無量無邊一切種種 (云云) 。
一切諸法 一切種種無非金剛身一身 名為道人
一身金剛山王云何滿一時前後 異時

[0751c19] 五乘總是一乘一乘 一乘方便猶如百川無不大海三乘五乘一切諸法
無不一乘三乘 眼目一乘名目 三乘眼目其所熏習一切諸法
一乘普法以此即為普法眼目 一乘名目無生佛法不可 名目機緣名字題目方便
猶如登高便 教令退却步 如是上根普法一乘
未能一乘普法大悲 三乘一乘方便 道理語者緣起道理一乘
機緣方便語者 三乘施設一乘聖者能化大聖善方便
中分三乘一乘是故聖者何以善巧方便 眾生

[0752a11] 方便 四教機緣 機緣若爾
向外機緣緣中 所以

[0752a18] 五乘人法因果乃至例如 五乘三乘小乘人天乘例如 隨機五乘五乘
不異隨機五乘行者可知一乘 普法五乘所有人法
五乘一乘五乘所有 攝入一乘

[0752a26] 所謂五乘 () 勝妙所謂五乘 能詮教法
問答問答 五乘教外別有 五乘教法即是名相
古德正真如是 相和 始覺本覺
種種能詮言中 實有法體 能詮言中無實法體
能詮言中何處普賢無生無名 種種題目此時能詮差別
此處言中 山王此時十法 具足自在內證
相應此處言中 慈悲本願力乃至施設言教諸佛 分發大悲自證法外機心
言說法界世界海成敗清淨 不思議般若門佛國土不可思議 言說普賢文殊
果地十智 是故佛土不思議內證普賢文殊言說
故此菩薩相續是故 向外普賢普賢內證 三昧外向何故
普賢相續外向 普賢則是

[0752b29] 本願力因時發誓 當成三乘施設 一乘實體如是法如是三世
諸佛成正覺法爾如是

[0752c04] 第二問答法常二邊 法言不及一切 其二
二義所以得知無相

[0752c09] 道一無分別 水邊 別異不以如是不以
不見三世間即是 眼目諸法 三世間三世間即是
是故二法無分別 無相無生真實無性自性常在 三性三無性是故
無相 無生自體圓成 無性自體無性是故三性
三無性只是即是無相 無性不可無相無生三無性
三性是故 自性常在中道樹林則是 三性三性
三性 三性教宗約分虛空 三性同教一乘第二
處處三性 三無性三性唯一三無性
三性 第三三性齊一三無性理實
三性之中隨分 不用同教一乘 三乘三性其所三性
大空以為不可

[0753a11] 無相無生乃至三法以外 一乘 三性一遍無相
解門行門解門 行門即是是故差別緣起即是

[0753a18] 第三問答聖者 如是 答言
言說淨眼不見 聖者 建立三性
小乘中說人空乃至頓教中說 一念不生一乘之中不動即是普賢無住別教究竟

[0753a27] 自性皆是凡夫境界 非凡 凡夫無性解門
解門三無性云何無不 無性不及隨緣三界無明 真妄和合唯一真心
三重 不及真妄無性不及真如 隨緣行門三性以外不立
行門三無性何為 三無性無故三無性若是 云何無性若爾何故
無相無相唯識 不生得無行門唯識 方知

[0753b13] 一乘若非 若非無依 如是即是緣起
緣起中有 有為 無為中計 (云云)
三性三無性不同 他攝若爾三性三無性三性所謂青色
執心 圓成圓成 解門終教三性合為
行門三性三性 無非行門三性示現三性圓融方便一乘無盡

[0753b29] 以外無有真實無相 分別 不生無相此外別圓成實無相
等智現前無相心境無故無相等智無法無生 真理現時圓成真實

[0753c06] 現證 三性三無性道理不解 不得三性三無性
中道一乘之中 三性三無性歸真 乘方即此在前露柱名相正是
究竟法體法常中道 所聞

[0753c14] 一乘緣起法非情非情 不遠即是方便 方便無量所見
所聞 解法實相凡聖 機緣良藥治生
不生 不生法定不生不生即非不生不在 不生不生治病

[0753c24] 第二 (云云) 。 不正退勇猛謗佛


[0753c28] 第四問答 如次三性三無性 現證中道本末中道
無分別若爾云何 如是第四問答
是故 如是 故經云引證
教相標本相對 中有如是 本末相對不異
無礙釋義相對三不 上證 不可說即非不可得
法性中道一味 不可得種種一味三結中說
大生不生決定 不動根本

[0754a19] 第五問答問答 緣起無性不異不異
現前 中有明教中道 正說正義正說無二中道正義
正說正義內證正說正義 一乘正說三乘諸法實相不在言中 中道實相不在
究竟正是即是 不在真性不在真性真性無自性
真性名性無名 諸法實相不在言中真性言說不在真性

[0754b05] 中道何以諸法實相 不在言中中道實相中道 實相
教外無義中道如是中道

[0754b11] 第六問答前後 說法以上以下本末 本則一乘眾生小乘
三乘總是法性真實名義一切諸法不出名義 名義自性互相無有自性
道理自體無名正是 緣起無住別教本末
三乘實則一處 以此中道化眾生究竟正是一乘 能化宗要在此

[0754b23] 本末 歸於一心一乘 二法中道名義
名義無我道理 一乘二法無自性道理不異 能詮方便所立
無我中道一乘無二

[0754c02] 第七問答差別中道終教 頓教 維摩文殊
不動言說 名義本末中道三乘 一乘實意不動名義本末即是法性 真實不當頓教

[0754c09] 分別三乘 其所一乘難信 方便分別四教
小乘即是一乘 其所分別三乘差別頓教 分別三乘智者 勝妙

[0754c16] 修行 () 名曰修行 聖者修行諸佛 法性施設言教大意法性
真空究竟法性中意 不分行者修行方便法界陀羅尼因陀羅無住別教

[0754c23] 緣起法界陀羅 因陀羅微細 一法法界無遺法界陀羅尼
一一重重無盡無盡因陀羅 一法中一諸法齊頭微細 聖者名曰玄門
玄門 施設

法界圖記叢髓錄之一

法界圖記叢髓錄

[0755a08] 得益陀羅尼總持如下 中說實際法性中道 一切安坐法界涅槃
廣大一切名曰坐床可貴攝持涅槃如下離世間 不動成佛所謂
如花安住世間成正覺願佛出生三業報佛隨順 涅槃六法無處
安住三昧無量無著 決定十如何故十數說欲 諸法究竟玄宗
難解深思具縛有情煩惱 福智故舊成佛煩惱 成佛煩惱福智自此已去
成佛斷惑云何論說 云何虛空如是 名為已去名為
猶如不同建立不成 不斷其實道理諸法實相不增不減本來 不動故經云煩惱不見一法清淨
不見一法其事有人如是 經文。三乘方便 教門一乘如實教門不盡
理事無分別體用圓融常在中道以外何處三乘 常用如是何故
不自在答理事相有如 事事何以三乘 分別入理別教一乘
事事理事 各各何以不同 具足因陀羅事因法門
法界有如無障礙法界法門 自在其餘逆順相成法門 消息緣起實相陀羅尼法
所謂乃至所以 無量中有一者一中 中一二者中有
向上二者向下向上中有十門 不同一者何以緣成即是乃至 一中何以不成
非一如是可知向下 十門一者何以緣成乃至 中一何以十一不成
如是如是當即一一 十門本末具足十門 可解一者一中名為
緣起陀羅尼法一切不成如是如何一者自性 緣成乃至自性緣成
緣生法無有一法自性無自性 不自在不自在不生不生不生 即是不住不住即是中道中道
不生龍樹因緣所生 即是假名中道 中道無分別無分別不守自性
隨緣無盡不住是故一中 中一相容無礙一門具足 明知一門中有無盡一門
一門不盡不盡所以 不盡不盡云何 異事
中一多義即是事故 四句過去可解異事 緣成何以
因緣不差諸事例如 緣起妙理如是第一第二 二門一者向上二者向下
十門不同一者何以緣成乃至 何以不成緣成 第二十門一者何以
乃至十一不成餘者以此一一具足 一時前後不同
前後不同何故如是 前後何以法性自在 緣成如是
云何不動何以去者隨緣即是因緣不動本義即是緣起因緣緣起
所謂因緣隨俗差別即是因緣 相望無自性俗諦緣起 無分別即是平等第一
俗諦無自性第一義故經云隨順世諦第一義諦 如是同義龍樹一一
具足十門迴轉可解十門 第一乃至第十不同 無礙因果理事人法解行教義
眾多一門一切 上來現示 因緣緣起指示緣生一切
不可得緣起法現法逗留 初發心菩薩一念功德不可第一何以一門無盡何況
無邊功德第二已去何以異門初發心便成正覺 何以行體初發心菩薩
菩薩即是弟子成正覺佛地 大師高下不同何故 三乘方便圓教一乘法法用
逗留各別不得云何三乘 各別兒子年月不同何故如是 信心圓教一乘法
兒子年月何以緣成道理 一者一者無分別不住無分別不住
師弟 何以無分別 無分別無分別緣生即是
始終無二何故如是一切緣生法 無有作者無有無有知者 一味猶如虛空諸法法爾如是是故
一切法不生不滅因緣如是 所以得知菩薩乃至 如下初發心便成正覺
菩薩乃至相成 有如相如法性 陀羅尼鑰匙上來
現示一乘陀羅尼緣起法一乘 辯才三乘分齊已去一切 即如無分別何故各別
所以 三乘以外別有圓教一乘分齊如下 一切世界群生欲求聲聞
覺者大乘大乘 能信甚為眾生下劣 聲聞出於眾苦
眾生利樂因緣辟支 大慈悲饒益眾生 菩薩道有無上心決定大事
佛身無盡佛法聖言明珠不須 一乘三乘分齊得知 十門一同具足相應中有十門
所謂人法理事教義解行因果十門 無有前後因陀羅境界 十門祕密隱現
十門四微 相容安立十門相異 五十十門
相容不同 十門諸法自在
十門 唯心迴轉十門 現法解門
十門 別異教義分齊相應即是一乘 頓教教義分齊相應
具足即是三乘漸教如是如是 具足如花廣義經論 問答等分

[0756c16] 一乘法十地論圓教宗要總章元年七月十五日記 不著名字緣生諸法無有
何故年月一切法緣生 從何顛倒心中 從何無始無明無始無明
何處如如如如何處如如 法性何為無分別是故 尋常中道無非無分別以此
法性圓融無二乃至不動 在於所以現實誓願見聞一乘普法名字善根
一切眾生眾生界一時成佛

[0756c29] 所謂甚深難解所謂 則是

[0757a03] 無著安住世間成正覺 無著安住世間三乘 成佛安住一乘三世間自身
故云安住世間只是 為著分別意識取著別境 無著不見一切無非
無著一切無非 成正覺猶如眼識 眼根不為膿血皮膚不淨
淨眼膿血淨眼不成 正覺亦復如是三世間自身 眾生業煩惱成正覺緣起
一法一切諸法不立眾生 煩惱不成正覺願佛出生 出生三世間一切諸法三世
一一出生法界諸法念念 無盡無盡出生如是 一切眾生身心之中所以
如來現見出生如是 眾生不見不能出生 願佛三業報佛世間六道
出世聲聞緣覺菩薩第九業行 稠林可見六道聲聞緣覺諸佛 故云業報
一切眾生所以不知真佛身心 不信信心業報故云 隨順一塵無遺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不隨順 隨順一切法 諸法如是一切一切即一
具足無盡自在道理 攝持名為涅槃 三乘生死涅槃由是
生死之中眾生 生死涅槃之中 生死一乘
一眼瞳子究竟之際以上 故云一切法皆然 如是六法無處
西西分齊西方 不得分齊東方虛空西無處 西分齊不可得所以者何法界西
西方東方皆然如此 諸法如是一一無處 法界安住
一切諸法無不 真心妄心 只是故云一法
性起稠林三乘中心一乘中心種種 種種無物
無物 一切諸法 不動即是故云安住如是
三昧無量無著賢首品 大三大三 隨一三昧一切諸法無不滿足故云
無量無量一一故云 三昧見法如是三昧 決定無住法性一切法
決定無住有佛無佛性相常住 十如 龍王宮殿之中有如寶王出生無盡
寶珠王能海陸一切珍寶大海大海 之中一切生類 大海大地
生長一切草木養育眾生 無盡寶王海水乾渴焦枯 眾生長養如意
諸佛長養眾生本願所生無諸本願 寶王故知一切眾生所以 利益如意
身心真佛所有道理 諸法此處 緣起
之中然則十佛名分外分之中有實名淨土 分量即可云何
不可說如是 種種不可說故云可知

[0757c26] 諸法緣起究竟玄宗 二分通有分之中有分之
故云玄宗 真智所見故云 難解

[0758a03] 相和大伯 智通行人 云何眼目和尚
眼目所謂文句皆是 以外觀佛生生劫劫不見 所謂無著安住世間成正覺今日名為世間遍滿
空法無處正覺安住世間涅槃成正覺離生 而言世間自在無著
願佛出生四十十迴向 性起願佛無住 身故無有佛身所謂
一切法界名為願佛業報 二十二本來不動 行人如是
道理妙覺地獄皆是 是以敬信業報 隨順法界森羅諸法無盡
印定唯一印定 故云隨順是故世界 世界涅槃證見
生死涅槃本來平等故云所謂生死 涅槃寂靜法界 一塵法界松木法界
乃至十方三際虛空法界總是佛身 真如不滅後際不生現在不動 過去未來無生現今
無相虛空界不可量千萬 不可無有邊際 安住息心
不知 心法息心法界心法差別是故心安法界諸法
三昧無量無著海印三昧無住 無著三昧決定法性 所謂大性何者若一
三世大性一法 一切中方所謂 法界但是名為大性 諸位名為如意
龍王大寶 眾生衣食五穀萬種 成熟如意 如是

[0758b20] 貞元吉祥知識法門無量 便念佛一念 方能勝行
深淺 消滅緣故兼人 加護七十菩薩念佛三寶 念佛海雲說法
次第一境 發心供養 (云云) 。略為三門一明差別釋經
十身三身不同略為 (云云) 。觀佛 虛空無念真如念法
世界海法界差別不依 國土三十蓮花塵數 皆是報身四有無盡一一難思
上經一切威儀中常念佛 晝夜如是應作五觀 無量法界觀佛
三十二 皆是化身七十無畏十八 不共皆是化身淨土
樹林皆是化身無性無相交徹真佛 第九性相無礙
隨性合為無盡 無窮滿猶如第十重重二門真實 (云云)
第三收束 正觀念佛 故稱 唯心念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正遍知海心想眾生 差別三心念佛即是佛心 非心即是非心遠離 一切四心無礙
佛門事理存亡無礙寂寂 事理常心 正入寂照双流重重無盡念佛
無盡無盡隨一 以為一致即是 佛境重重 難思念佛一門深遠
(云云) 。普賢 第一禮敬諸佛第一 恭敬我慢
起敬勒那三藏 我慢上下恭敬 高聲辭句
敬禮著地無相深入 法性能所起用無能 身心普遍不可內觀
內法真佛向外實相 同一實相八大隨一 眾生以為 重重無盡

[0759a18] 問答未來現在第八菩薩 己身諸佛摩頂說法
可知三世諸佛 罪業未來諸佛成佛 何為未成答拜
所以諸佛眾生說佛德眾生修行是故 眾生當來所得果德 身命修行不為佛果修行是故
發心修行成佛 不疑成佛即是 所以者何成佛三世
平等即是成佛 得當三世佛平等 如是平等平等差別
一切法有情無情 無物大要

[0759b08] 自體佛觀自性自體無住自性實相自體自體 答曰諸緣根本一切法
語言大要真實善知識云何一切法自體大要自體 真實善知識自體滿三義
自體佛果 非情三世間 不動佛化度眾生之內
諸法無不是故虛空虛空 自體佛化 (一本自體無不自體自體佛化) 。不知 云何語言不知語言
云何緣起 不動動不動 緣起緣起法常
約法明初 (一本) 我身語言
名為語言 語言以外以外是故無言
我身一切法邊際法界我身四大亦復 如是如是我身真實 知識法界諸法無不我身
善知識若爾迷悟 眾生無二自體如是 正觀大法緣起諸緣根本
佛寶一切法僧寶語言大要宗法 真實善知識法界緣起義心得 六道四生決定不疑自體
身業佛寶口業法寶意業僧寶 合成一切法 一切法無障礙三業袈裟 身業口業意業如是
袈裟一切處不久實法 見處世間 世間無不

[0759c17] 具縛有情 () 消息具縛有情 煩惱未成福智成佛
法界諸法無非今日我等盲冥凡夫即是如是即是
見法一切眾生煩惱福智 豈非如是如是問答 三乘成佛一乘成佛
本來煩惱本來煩惱 本來覺者不見所見 然則煩惱
不見一法本來無故云何後者剎那如初剎那無非不可得
不斷虛空如是虛空無物 無能虛空一乘
虛空如是

[0760a07] 猶如不同 三時初時 其一三時
如是一乘成佛常常是故三乘不及一乘
三乘不及自相 眾生一乘 眾生一切眾生今日發心
即是諸佛不盡其實道理諸法 不增不減生佛一法 諸佛
三句一句 二空若爾

[0760a22] 普賢法界法性 法界陀羅尼內證 逆順相成
十度正行以此為一切無盡 故云消息緣起 () 逗留 緣起乃至
法治第一無礙 最勝得體 境界日用之中所聞不著
一一毛孔一一見一切佛一切法 心動足下無非究竟滿足 佛事故云治病第一成德最勝

[0760b05] 雲華尊者一乘 三乘中有名曰菩提樹諸眾生妄想纏縛如是
不見一乘珍寶莊嚴是故天親菩薩 鑰匙天竺人未解 其所悉曇章總持 () 。
東土不解悉曇章總持 雲華尊者其所指示 悉曇章聖教中有 悉曇十地品
數法第四精進菩薩比如算數無量無體 差別之中 如是第一第二乃至第十
自性一則無二因緣無餘即此不得是故 即是無盡之一

[0760b22] 以此 童蒙方便云何和尚童蒙 和尚
自性緣起無性 白云自性和尚 乃是緣成一一
迷人和尚 自性迷人 一二乃至爾時和尚 一一白云只有和尚
人數一二乃至 十定自性何故 以前第二第一乃至
白云和尚於是和尚 幾何和尚 一二乃至
和尚第二第一 第一第二 自性一有 一一緣起無性

[0760c13] 法融一者向上來者 來義第十來義 有力故云
有力故云 授時一則 第一乃至第十等位
第一之一第一故云 初一故云

[0760c21] 一者乃至即是 法名自證一二 自性隨緣一則全法界
乃至故云初一 法名我所
次第二三 和尚 數法如何
是故皆是故云若爾 何不二三
然而皆是 法融不生無明 不生不生
無明滅不生 不住一塵不住 界約皆然中道

[0761a10] 不自在空義不生 生生含有一生不生無生佛法 不生緣起緣起
緣起無力無生因緣觀有力 龍樹因緣所生 初三一句別教即是
緣起假名因緣觀中道性起 法融無分別一一 不可不守自性
不守故云 故云不住一有其一二三乃至不成
故云異事二等故云異事
不盡 初一不盡 第二第二
三事皆是第二不盡一中 之一中一不盡之一
若爾何故中一不盡一中故云一中之一第一 不為第二第三乃至第十
故云中一不盡一中之一 乃至之一中一之一 二攝不能乃至不能 之一

[0761b09] 二事
異事因緣 列位離垢異事因緣緣起一一歡喜離垢
異事列位離垢 一門不盡是故不能 不盡無盡不盡
異事但是歡喜離垢 列位離垢一門 異門無盡
一門無盡何以一門無盡 一切無盡不成是故同體 同異二門無盡無盡法界 ()
古德異門一門 既有自相重重無盡是故異門故知列位 離垢

[0761b28] 即是 不盡 四句一有
斷常十方
相違非一 戲論
無礙非一 異事第一不盡 四句第二
緣成一者向上 二者向下來者初一乃至
故云 一舉故云將來 自體去來
去來順義將來 不動去者 則是不動
不動 乃至不捨第十 故云不動

[0761c23] 去者隨緣即是因緣不動 本義即是緣起去來不動 ()
平等 緣起故云本義即是緣起

[0761c27] 法融因緣相因緣一一 有力全力緣起 無力無生無力
不立無緣有性自體增減 現示因緣緣起
指示緣生 因緣緣起不以三性 次第因緣
緣起 可知所以 數法直指緣生
無有自性名相不可得是故 緣起法 逗留
所知如是甚深玄妙 聖智如是 在前逗留事由

[0762a16] 南岳因緣緣起性起無住實相一遍 凡夫二乘所見凡夫
不見四大四塵合成 三等差別不見無自性二乘二乘四相解法空理故此
三乘 因緣無生未解 因緣親疎無二一乘因緣 因緣從前病故
三乘分說親疎一乘 親疎無二緣起現前 有力緣起無性平等緣起故經云平等
空有不二一體自體空義 名性十二緣生是故三乘三門 無住實相
無住不加 其一滿足不加 本位滿使
古人 無住不動異名實相 緣起究竟之際

[0762b13] 菩薩一念 () 無礙辯初發心菩薩 一念功德乃至一門同體
無邊功德乃至異門第二 同體初發心乃至行體異體 同異
一門無盡第一無盡 同異異門第二 行體上來一門
異門不明其所無盡 重重一門異門故云 行體初發心
萬行滿成佛行佛 年月一念世故 一念
五十年產五十大丈夫初發心 五十妙覺一者無分別 諸法不住不自在
不自在 無有作者作用
有成無體無有知者體用無義 緣起無體成空法性 陀羅尼緣起無住
教門約法道理相者分家 要門教門中說方便相者無住 別教鑰匙要門
鑰匙以外別有 乃是正是緣起即是法性陀羅尼
方便約法 集成方便無礙辯三乘分齊雖是無住別教方便言說
別教即是即是而言

[0762c18] 同時具足 () 華嚴經同時具足 多義大疏同異備中 總合緣起法多種義門同時
具足綱目 一塵同時具足 同時同時
二義皆然不可同時 十二 有理
十門所謂人法理事普法 十法不同大疏二十 加減十門何故十法
相應無有 前後法相普法 一一因陀羅境界
殿五色重重無極緣起法 法爾重重無盡 無盡向外
古人比如王宮多重 即為 異門還是即為
異門還是 如是重重出外即是門外異門
還是如是重重境界豈非證智境界何故 差別真實義
真實義境界從此論文 境界十門 一種普法各別
二義一種 然而乃至有所各別約法重重
何故既是 知者前門十法具足具足
人法因陀羅乃至因果因陀羅 是故第十 隱現一微塵正受
三昧如是自在正受 同時祕密祕密 名為祕密隱現
一時祕密祕密 機緣隨緣 所見增減普法
如是微細 相容安立微細相容安立 能所微細相容
安立所立相容 一等二義微細 古人瑠璃芥子
微細 如是道理甚深相容一一如是
安立若是神通 安立緣起法爾相容 故云安立相異相大
相等 何故一念 時隔一一
十法 十無盡藏 行長萬行
相容不同古人微細相容相容二門相容何者 相容相容如何
相容真如 道理 法相自在因緣成因
成果自在 無住 何不無住法性
遠近無住本性全體 切近唯心迴轉十一
稠林種性唯心 迴轉不動現法 無盡法體別有 者者

[0763c10] 無盡一一 一同具足相應 百川自在無礙
千里相容不同 燈光諸法自在門 相離五祕密隱現 明相微細相容安立瑠璃
芥子因陀羅境界 無窮現法 立像觸目九十 一夕翱翔百年
北辰居所

[0763c22] 圓通首座十門 即是 同法
眾生法身法身眾生 差別從頭空寂無礙如是觀 觀智善惡無記行為
由此凡夫 造業由此 萬戶諸佛 毛孔說法眾生世界
而是有情本覺本來 不還不動宛然 身為緣起法
造作不善 善行我身 作善增長作惡 迷心所得如是
自滿 同時具足相應不動周遍 十方三際自在無礙是故 不動即是自體毘盧
法海普賢即是內證國土 世界可謂大方廣 禪師行願剝皮
折骨書寫經典 觀察 空無我我所雖然有身
聚沫芭蕉自體同法 三諦具足成空微妙三觀 契合心機即是寫經
解義觀察 () 。學人

[0764a26] 南岳十門甚深 施設緣起道理一同 具足法界相應道理因陀羅
法界無盡道理祕密隱現法界相成 道理四微相容法界道理五十 法界流轉道理
法界道理相容法界因果 道理諸法法界道理 唯心迴轉法界道理現法 法界現前道理深思緣起
觀法如何十門 不成何以十門 十門觀行局促無盡
二義成行 十門不得無盡 成行十門緣起一言 無二何須不違
多言不違緣起法 盧舍那一緣十門 相應果分不論因陀羅等心
何須十門三乘菩薩 二諦空有名為無住一乘 始終合為
無住緣起中道一乘行者至於十門無礙解行 大用見聞金剛種 無礙大用四句
云何無際 三句
現前一句緣起無生何故 四句別知 諸法性相正解別知 邪見是故相對
性相相對流轉一門無念便何須分別不如深思 別知解行
行情無知 究竟 惡見不能 靜慮
聰敏聽法說法欲念須臾 涅槃何故觀法一身差別
是故雲華諸法不生觀法一身 四句不為
而是無住無礙雲華 分別不住四句豈非 無分別雖是四句
解行差別云何可見 多義成行便是之一
普賢行具足 無碍雲華真俗二諦非分 別知二相逆順 相應以此故知五者
其一 不須語言 故人不行
離別諸法 四句究竟故知諸緣正是究竟
進修 緣起無礙 行者緣起普賢佛性 緣起分行
古人一乘行者國土正在

[0765a08] 如花古人大經題名大方器界佛界則是 六趣即是三緣互相
自在境界觀智觀智不得 相續總則題名
會同各異 緣起集成

[0765a16] 第一釋經題目 (云云) 。 分別 (云云) 。第四無窮
淨法界理智二門菩提涅槃體相用大方廣因果 因果連合名為
十智之中體相用大方廣十智之中
有果詮釋名為 中有四重因果其所大方廣
法界同類 同類法界 法界 虛空
剎土以為法界之內無有 大經毘盧遮那 願力法界一切國土無上此處見佛一切亦復
所有國土明見第五 殊異 同類 同類同類
普光會所會所 會所會所說不出 不出理智理智不出清淨 清淨法界安立不可
絕跡不及大經 法性空寂性空即是 不可得思量不實 世間出世間言說第六展卷
(云云) 。展卷一時無有障礙即是略略 無障礙第七觀心上來 歸一
發意修行 即是心體心體無邊名為 名為
名為 心所 功用善巧嚴飾
起名 並不離心之一 非一 一切何以一法
觀行行相如何 (云云) 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 隱現重重無盡
如此依法名為

[0765c08] 四大轉法輪經意 一說大方廣三十九 大意道理題目
方廣 境智所謂四大四大 一一法界虛空界 不周
湛然染心逆順 能所無二大意 三毒三智一一十德
一智三世見聞解行 世間九品 (云云) 道理 經意云何
一念無生正念觀心實相相應 爾時利益一者超過 外道所為二者獲得 自身心中諸法明鏡見面
利益一者自身心中具戒一切法一處 一處守一不移精神
不思議三昧一緣 觀心成就無心 切心非心不思議 (云云) 。
一切經二心三自 無住實相一法一心 諸緣一切諸緣無不一切經
一切經唯一心量一心 諸法自體自體無我一切 無著無住無住湛然無相
實相初文 一法

[0766a10] 心輪成正覺海印三昧 法門一者內外二者 內經向外四者內外相應五者
內中說經說經所謂 果分自利果分別教三經 自利因分別教

[0766a16] 圓通首座如是我聞 三義成正覺 第一不可
法性玄微超出意外不可 法界名位不動 不許 法名不可法性
法體所立如是 不及超出意外 緣起之際 緣中
緣起因分以外 果分是故 是故差別緣起即是甚深
相和言說不異然則分之能詮 之中無能 不可法名
何為得知如是光明覺 無有然而
只是無成一者只是一中無成是故不得佛法名目 以此即是
是故即是 以上不加 更加菩薩名位
聞者何故 法體以外無法緣起 不同
之中不如第二至道 如是是故光明覺國土 一異不可得如是善觀佛法
不分眾生一佛非一各各不動 由是得知三世間一佛
一佛三世間 然則三世間名位不動以此 即是二重
如是我聞究竟法體 以此為料簡下文第三 日出道樹法界 無非然而眾生有成
說法道樹成正覺 七處八會結集 如是我聞是故料簡
第一 印定 名為大空虛空隨機 種種法塵要略
而言不出三乘三科百法 異熟所生不論相成 十法證智虛空三佛初二
正覺第三成正覺 第二 即此相應 見者如是
成正覺如何以此一時亦即滿足法性 成正覺 三世即是滿足究竟法體乃至
眾生心微塵如是 第二見者即是所聞
所聞不二一體即是 菩提場 成正覺第三以此 一部始終

[0767a02] 大經解釋第一瓔珞 三賢十地三乘三賢十地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
成正覺第一寂滅 第二普光中說十信乃至第八舍衛 國中入法界第二就此次第 三乘六相圓融一乘
乃至寂滅世界 寂滅普光中說十信乃至第八 寂滅舍衛國中說入法界第三 表相三乘一乘
乃至第一舍衛國中說世界 第二普光中說十信第三他化天 十住第四兜率天宮十行乃至第八 中說入法界普賢二十二
即位脫位無勝難記 之內三乘普賢無盡法數 一乘如是我聞乃至
世界第二寂滅十信乃至第八寂滅入法界第五 三乘文字虛空一乘 第六文字虛空三乘文字
虛空一乘第七普賢 三乘外向一乘第八 三乘內向一乘第九內向
三乘向背一乘第十向背 三乘法性一乘 在世
起信論不得 不能文義 起信論解釋不能 文義

[0767b05] 賢首大師三昧觀門眾生 行為受持聖教 一者自有眾生無識聖言
修行 眾生聖教質直 勤苦修行
不依義理聖言不解 聖教求名求利惡人 文句不知義理直心讀誦
不捨 義理四門不可五者讀誦 解行文句少有修行
聖教遍知解行聖言專修 受持得意修行不復 一切法無不是故 即此言教修行
不捨不著 究竟無礙
觀空教理融合為一方名 究竟十門不可 悟入革凡成聖方便 究竟第十究竟賢首大師
受持大乘經須知五法一明分段前後相續次第連合 圓滿其事 徒眾圓音三達
綱要釋除譬喻 勸學發大心 真理煩惱慈悲勤修萬行 自有所聞法行在身
暫息四門文教 前事尊重 義理愛樂意旨 悲喜交集三受正法文教繕寫
事相佛法義趣 自行增長善友繫念思惟 無礙不可 不可是故
十法但是受持修習可謂勤修 不退滿古今依法 靈瑞如花


法界圖記叢髓錄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5 No. 1887B 法界圖記叢髓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