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Xiu Xi Zhi Guan Zuochan Fa Yao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0462a06] 天台止觀圓頓止觀》,大師荊州玉泉寺記為漸次止觀瓦官寺弟子三十禪波羅蜜不定止觀尚書大師六妙門小止觀即今大師大部梗概入道樞機止觀定慧寂照異名萬法諸佛修證莫若止觀天台大師靈山親承止觀止觀三昧止觀止觀心中所行法門教宗不出止觀止觀不足明天不足天台入道者不可學者不可奈何膠固名相止觀不為痛心疾首以此使聞者見者大乘尚可仲秋餘杭元照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童蒙止觀小止觀)
天台山修禪沙門智顗

[0462b05]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諸佛

[0462b07] 泥洹急要不出 二法所以然 正要心識
禪定智慧 成就定慧二法自利利人 具足法華經:「大乘其所
定慧莊嚴以此度眾生。」二法修習故經云:「修禪定福德智慧
修禪定福德。」 不同邪見輪轉差別不均 登極故經云:「
定力不見佛性十住菩薩智慧 見佛不明諸佛如來定慧 是故了了佛性。」以此止觀豈非
泥洹要門行人修行 滿指歸無上正體

[0462b23] 如是知者止觀法門接引流輩 豈可廣論深妙
略明初心行人正道階梯 泥洹等級 淺近稱言
莫測文言 歲月取證無由人數財寶

[0462c03] 第一 第二 第三 調和第四 方便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治病第九 證果第十

[0462c07] 略舉止觀初心 急要修習可以 無漏聖果

第一

[0462c11] 發心起行止觀

[0462c11] 持戒清淨中說:「因此 苦智。」是故比丘持戒清淨 行人持戒不同

[0462c14] 一者作佛弟子 五逆良師三歸五戒 弟子得出沙彌十戒具足戒
比丘比丘尼受戒清淨護持上品持戒修行止觀 佛法猶如淨衣染色

[0462c19] 二者 犯重毀損 如法懺悔持戒清淨定慧


[0462c22] 不能堅心護持輕重 小乘教門懺悔四重
大乘教門滅除故經云:「佛法二種 一者二者。」

[0462c26] 懺悔 十法一者因果二者怖畏慚愧四者滅罪方法
所謂大乘經行法應當如法修行 發露相續護法誓願度脫眾生十方
罪性無生

[0463a03] 成就如此十法 道場清淨淨潔燒香散花 如法修行三七日一月三月
經年專心懺悔所犯重云何 重罪行者如是至心懺悔自覺 身心靈瑞
善心開發 境界豁然解悟 法相所聞義趣法喜
如是種種因緣即是破戒 堅持禁戒尸羅 修禪定猶如破壞 浣洗清淨

[0463a15] 人犯重禁 不依行法慚愧 發露相續端身常坐罪性
十方佛至心燒香禮拜懺悔誦戒大乘經重罪 漸消因此尸羅清淨禪定開發勝定
:「人犯重罪怖畏欲求除滅 禪定無能。」應當空閑處攝心 常坐大乘經一切重罪悉皆消滅 三昧自然現前

[0463a24] 第二衣食具足 一者雪山大士 遊人堪忍二者迦葉
三衣 國土未成如來三衣之外一等說淨知足 積聚

[0463b01] 食法一者 上人大士深山絕世草果隨時資身 常行頭陀乞食乞食能破
邪命依正聖道邪命 下口 邪命舍利弗青目
蘭若檀越四者潔淨 具足衣食具足何以不安

[0463b09] 第三閑居 修禪定一者深山二者
頭陀蘭若聚落 放牧無諸白衣住處清淨 伽藍閑居

[0463b14] 第四諸緣 治生有為事業人間 追尋俗人朋友親戚知識斷絕人事
往還工巧技術世間工匠 醫方算計學問 讀誦悉皆棄捨諸緣
所以者何行道

[0463b21] 第五善知識善知識外護善知識經營供養善能行人惱亂二者
行善知識共修一道互相勸發擾亂 教授善知識以內外方便禪定法門示教 利喜

[0463b25] 略明

第二

[0463b27] 五欲坐禪修習止觀必須五欲世間
一切凡夫愛著深知 親近

[0463c01] 色欲所謂男女 端嚴世間寶物 種種妙色愚人
惡業頻婆娑羅王色欲 敵國波羅優填 五百仙人手足如此種種

[0463c06] 所謂箜篌絲竹金石音樂 男女歌詠凡夫 惡業五百仙人雪山甄陀羅
歌聲禪定心醉狂亂如是種種

[0463c11] 所謂男女 飲食馨香一切愚人不了愛著結使比丘蓮華
華香愛樂:「何故 香氣?」結使如是 種種因緣

[0463c16] 所謂種種飲食美味 不善沙彌
命終之後如是種種 因緣

[0463c20] 男女身分柔軟 體溫愚人 沈沒道業
失神如是種種因緣

[0463c24] 摩訶衍中說 :「哀哉眾生五欲不已。」 五欲轉劇如火
五欲 逆風五欲害人 毒蛇 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須臾
智者怨賊世人貪著 不捨無量苦惱

[0464a02] 五欲 一切眾生五欲使奴僕三塗修禪障蔽
中說

生死不斷,  貪欲
,  辛苦
死屍,  九孔不淨
如廁,  愚人無異
智者應觀,  不貪
,  涅槃
諸佛,  一心一意
禪定,  行頭。」

第三

[0464a15] 五蓋

[0464a15] 貪欲 五塵意根行者 修禪念念相續覆蓋善心
生長所以者何欲心 欲火善法貪欲所以者何種種
住處無由近道

入道慚愧,  眾生
云何?  沈沒
五欲,  不顧
如何?  
欲求,  怖畏
失時熱惱,  一切
如是,  
禪定,  不為。」

[0464b01] 瞋恚佛法根本惡道 因緣法樂冤家善心種種惡口 是故行者坐禪思惟現在
讚歎思惟過去未來 瞋恨瞋恨 便如是名為
增長提婆

安樂?  無憂
?  吞滅一切。」

[0464b10] 答言

安樂,  無憂
,  一切。」

[0464b13] 如是滅除清淨

[0464b13] 睡眠內心名為闇蔽放恣 支節以是因緣名為睡眠能破今世後世樂法後世生天
如是最為不善何以睡眠不覺 除滅諸菩薩睡眠弟子

,  種種不淨假名
重病。  苦痛集安
,  災害安可
不滅,  毒蛇
臨陣。  爾時云何安可
所見,  日日欺誑
所見,  如是安可?」

[0464b27] 如是種種因緣睡眠警覺無常減損 睡眠昏睡心重

[0464b29] 棄掉一者 雜戲二者吟咏
是非無益戲論世間語言心情放逸縱意攀緣思惟文藝世間 覺觀名為出家人
攝心不能何況 駱駝不可禁制

剃頭,  執持瓦鉢行乞
云何?  放逸縱情!」

[0464c09]

[0464c09] 無悔不成何以 緣中入定
名為二種一者 二者重罪 入心不可

應作,  應作
惱火,  後世墮惡道
,  
如是心安,  念著
二種,  應作
應作,  愚人
不以,  
惡事,  不能。」

[0464c23] 棄疑諸法不得 信心無故佛法中空譬如有人 寶山無有所能然則
未必

[0464c26] 一者 而作是念:「深重 ?」不得
宿世善根難測二者。「 相貌如是尚無?」即為摩訶衍中說:「
皮囊不可棄。」行者 不清生佛世人 本心受法不能心受
猶豫染心何以 中說

岐路,  疑惑
諸法實相,  亦復如是
勤求,  諸法實相
見疑,  
不善,  生死涅槃
有法,  
懷疑,  死王獄吏
師子 鹿,  不能解脫
在世,  隨喜善法
譬如,  利好。」

[0465a18] 佛法之中佛法 如是種種因緣覺知

[0465a20] 問曰:「不善塵數無量何故五法?」

[0465a20] :「五蓋具有三毒等分四法根本四千塵勞貪欲
瞋恚瞋毒睡眠二法 即是等分合為四分煩惱一中萬一合為四千是故
五蓋即是一切不善行者如是 種種因緣五蓋譬如負債重病 饑餓
安隱行者如是五蓋 心安清涼快樂日月五事羅睺阿修羅不能人心 亦復如是。」

調和第四

[0465b05] 行者坐禪十方三世佛法 先發誓願度脫一切眾生願求無上 堅固猶如金剛精進勇猛不惜身命
成就一切佛法不退轉然後中正 思惟一切諸法真實所謂不善無記 內外根塵一切有漏煩惱三界
為生死因皆因十地:「三界 別有一心知心無性諸法 。」無染一切生死業行止息
如次起行修習

[0465b14] 云何調和 世間 善巧調使然後可就
彈琴調得所 行者修心亦復如是調五事使 和適三昧有所調善根

[0465b20] 調資身滿不通閉塞不安過少不固
非得令人 昏迷不宜宿使四大 故經云:「
飲食知節常樂空閑心靜 諸佛。」

[0465b27] 調睡眠者無明惑 不可過多非唯聖法亦復喪失功夫善根沈沒
覺悟無常調伏睡眠神氣清白明淨如是三昧現前故經云:「初夜 後夜睡眠因緣一生
無所得無常諸世間 睡眠。」

[0465c05] 調身調息調心 合用不得初中後方法不同 入住

[0465c07] 調身行人 三昧調身 詳審氣息
用意方便 安身得所

[0465c12] 繩床安坐 安穩久久無妨

[0465c13] 半跏坐脚指 脚指

[0465c16] 寬衣脫落

[0465c17] 左手右手手相當心

[0465c18] 正身支節 手足差異如是脊骨

[0465c21] 頭頸相對 平面

[0465c22] 當口吐氣 開口放氣不可綿綿 身分不通
如是調和

[0465c26] 唇齒向上

[0465c26] 而已

[0465c27] 端身猶如 無得四肢搖動

[0465c28] 定調調相

[0466a01] 調息法調相調相云何
出入云何無聲出入不通云何無聲
出入云何 出入綿綿安隱 悅豫
有風三相 調用心調三法一者安心二者身體
毛孔出入通同 微微調不生 行者入定時調方法 調息

[0466a15] 入定時調三義

[0466a16] 二義一者調伏二者當令沈浮得所何等 心中昏暗記錄低垂
爾時繫念緣中無分散意何等 飄動不安爾時
安心向下安靜調相定心定心急病相者
攝心因此入定是故胸臆急痛 相者覺心逶迤
爾時應當緣中身體相持以此為 入定調心方法

[0466b01] 入定 是以其中最為 調心安 方便
入定時調二事

[0466b04] 中調三事 行人隨時長短十二 一時二三用心應須
識身息心三事調調相調身 安隱平直

[0466b10] 復次之中調和不調和 調和相者 脹滿綿綿
有如

[0466b13] 調 不定爾時調

[0466b14] 三事前後調調適 之中三事調適無相 宿不生

[0466b17] 時調三事行人坐禪定時 放心開口放氣隨意
然後微微動身 柔軟毛孔 兩眼然後
出入住心 在身令人頭痛骨節 後坐煩躁不安是故
在意定調方法

次第,  相違
譬如調,  。」

[0466c01] 《法華經:「大眾諸菩薩無量千萬 億劫佛道勤行精進入住無量 千萬億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
善法。」

方便第五

[0466c06] 止觀方便法門五法

[0466c06] 一者離世間一切妄想顛倒一切 智慧法門名為名為名為
名為志願好樂一切深法名為佛言:「一切善法。」

[0466c10] 精進堅持禁戒五蓋初夜後夜專精 譬如不休息精進 道法

[0466c13] 世間欺誑禪定 尊重可貴禪定具足無漏智一切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
名為

[0466c16] 四者籌量世間禪定 智慧得失輕重所以者何世間 虛誑不實禪定智慧
無為寂然離生如是分別

[0466c20] 五者一心分明 世間可惡定慧功德可貴爾時應當一心決定修行止觀金剛
外道不能設使空無一心譬如須知 決定一心一心
不智。」在此

修行第六

[0466c28] 止觀二種一者二者

[0466c29] 止觀四威儀 學道 五意不同

[0467a02] 對治初心止觀所謂行者坐禪應當 故云 止觀

[0467a05] 止觀

[0467a05] 一者 自有一者所謂 :「不放逸
。」二者所謂隨心 便故經云:「五根 是故汝等 。」二種皆是事相
分別所謂隨心一切 悉知因緣生無有自性 妄念名為中說

一切諸法,  因緣空無
息心本源,  沙門。」

[0467a16] 行者坐禪隨心一切諸法念念 不住妄念不息反觀 過去已滅現在不住未來
不可得不可得無有 有心一切法行者觀心不住 所有剎那任運覺知
以內六根六塵根塵相對 根塵無生如是生滅名字但是生滅心滅寂滅現前
無所得所謂涅槃空寂。《 :「正念 唯心外境界
念念不可得。」初心修學未便 往往發狂

[0467a29] 二者二種一者對治不淨觀對治 慈心對治瞋恚界分對治
對治尋思不分二者正觀諸法無相因緣所生因緣無性即是 實相一切
前後 中說

諸法牢固,  常在
,  一切無想。」

[0467b10] 對治沈浮止觀行者坐禪 無記爾時應當 浮動不安爾時
對治沈浮 相對一一不得 對治乖僻

[0467b15] 隨便止觀行者 坐禪對治觀照 明淨無法爾時
身心安靜應用安心坐禪對治浮動 不住無法
心神明淨寂然安隱 隨便止觀便 心神安隱煩惱諸法

[0467b24] 對治細心止觀所謂行者 亂心入定定心身空快樂便細心
不知定心止息虛誑 貪著貪著以為虛誑不實 愛見煩惱復修
愛見結業不息爾時應當 細心不見細心執著定見 執著定見愛見煩惱悉皆
對治細心止觀 止觀方法定見微細

[0467c06] 定慧止觀行者 禪定 不能
不能發起結使諸法 應當定慧均等結使 諸法行者坐禪豁然
開悟智慧分明定心 不了不能出離生死爾時應當 定心密室
能破分明定慧二法 止觀行者如是端身之中善用止觀取捨
佛法一生不空過

[0467c19] 復次第二止觀端身 入道隨緣修習止觀修心
結業觸處佛法相應 一切定慧方便 一切佛法

[0467c24] 云何止觀 () ,
言語云何止觀六塵 對法行者十二
止觀名為止觀

[0467c29] 行者應作:「為何 煩惱使不善無記若非
煩惱使善利如法。」云何 一切 煩惱善惡知行一切法
不可得妄念云何 應作:「心動進趣 因此一切煩惱善惡。」
反觀不見相貌知行中一 畢竟空寂

[0468a10] :「為何煩惱 不善無記善利
。」云何 一切煩惱善惡了知住心 一切法不可得妄念
云何應作:「名為 因此一切煩惱善惡。」 反觀住心不見相貌中一
畢竟空寂

[0468a19] :「為何煩惱 不善無記善利
。」云何了知 一切煩惱善惡一法 妄念不生云何
應作:「心所安身因此 善惡名為。」反觀不見相貌一切法畢竟空寂

[0468a28] 應作:「為何 不善放逸調 四大師子王。」云何
寢息了知一切 善惡一法妄念 云何應作:「由於
便放縱六情因此一切煩惱善惡 。」反觀不見相貌 一切法畢竟空寂

[0468b07] 作者 應作:「為何如此 不善無記應作善利
應作。」云何名作 一切善惡一法 妄念云何名作
應作:「身手造作諸事因此 一切善惡名為。」反觀 見相作者一切法畢竟空寂

[0468b16] 語者應作:「 為何煩惱論說不善 無記善利
。」云何因此 一切煩惱善惡了知 中一煩惱不善不可得妄念
云何應作:「 覺觀鼓動氣息咽喉 音聲語言因此一切善惡
名為。」反觀不見相貌語者 一切法畢竟空寂

[0468b26] 止觀隨時相應一一 止觀

[0468b28] 六根止觀

[0468b28] 眼見水中月無有 貪愛
無明 云何眼見應作:「有所空寂所以者何
根塵之中所見無分別和合 因緣出生眼識次生意識分別種種 因此一切煩惱善惡。」反觀
不見相貌知見一切法 空寂

[0468c09] 耳聞 瞋心
分別心云何應作 :「所聞空無所有根塵和合 耳識意識分別因此一切
善惡名聞。」反觀不見 相貌聞者一切法畢竟空寂名為

[0468c17] 所聞 不實 瞋心不生
云何名聞應作:「 無實所以者何根塵鼻識次生 意識強取因此一切煩惱善惡
名聞。」反觀不見相貌 一切法畢竟空寂

[0468c24] 夢幻 美味貪著
瞋心分別 云何應作:「 不可得所以者何內外
舌根和合舌識次生意識強取 因此一切煩惱善惡。」反觀 不見相貌一切法 空寂

[0469a04] 身受 幻化不實 貪著
分別云何身受 應作:「輕重 頭等虛假
不實和合因緣生身次生意識 苦樂。」反觀不見 相貌一切法畢竟空寂

[0469a13] 知法止觀如初

[0469a14] 六根止觀 一一分別

[0469a16] 行者行住坐臥見聞覺知 處中止觀真修摩訶衍大品經:「須菩提:『菩薩行知行
乃至僧伽梨一心出入 人名菩薩摩訶衍。』」復次 一切處修行大乘世間最勝
最上釋論中說

閑坐,  寂然
憺怕一心,  天樂
世間,  床褥
安隱,  厭足
衲衣空閑,  
自以智慧,  諸法實相
種種諸法,  等觀
寂然,  三界。」

善根第七

[0469b03] 行者如是入空中善止觀身心明淨爾時有種種善根 應須

[0469b05] 略明善根二種

[0469b06] 善根所謂布施持戒孝順父母 尊長供養三寶善根開發 外事若非魔境不分

[0469b08] 善根所謂禪定法門善根開發

[0469b10] 第一善根不同

[0469b10] 善根行者止觀身心調適妄念 止息自覺漸漸入定欲界
未到地身心空寂定心安隱 不見有身相貌 乃至一日一月二月將息不得不退
身心運動所謂觸發身心安定悅豫快樂清淨不可
根本禪善根行者 未到地忽然出入長短遍身毛孔 心眼三十六猶如
麻豆大驚寂靜 善根

[0469b23] 不淨觀善根行者欲界未到地定身心 忽然男女
流出白骨狼藉 九想善根之中忽然 不淨狼藉自身白骨從頭
節節定心安隱驚悟無常 五欲不著我人背捨善根 定心一切飛禽走獸
飲食屋舍山林不淨不淨

[0469c04] 慈心善根行者止觀欲界未到地定忽然發心 眾生親人內心
樂清不可中人乃至十方五道 眾生亦復如是禪定 見人顏色慈心善根
可知

[0469c10] 因緣觀善根 止觀欲界未到地身心忽然覺悟推尋三世無明因緣
不見人我斷常執見定安慧開生法世間乃至 十二處十八界中分如是因緣 善根

[0469c16] 念佛善根行者 欲界未到地定身心空寂忽然 諸佛功德相好不可思議所有十力無畏
不共三昧解脫不可思議神通變化 說法利眾生不可思議如是無量 不可思議愛敬三昧
開發身心快樂清淨安隱無諸惡相禪定 身體自覺功德巍巍愛敬 念佛三昧善根

[0469c24] 復次行者止觀身心澄淨無常無我不淨 不淨念佛
念處正勤如意無相 波羅蜜神通變化一切法 分別故經云:「一處。」

[0469c29] 分別真偽

[0470a01] 一者行者 鎮壓
逶迤 種種境界闇蔽 散亂善事歡喜躁動
憂愁悲思 如是種種邪法名為邪定愛著九十五鬼神
相應顛狂鬼神知人 勢力邪定辯才 世人凡愚見者得道
其內顛倒惑亂世間人命 永不鬼神道中行惡 地獄行者止觀如是
當即云何 虛誑正心不受不著應用正觀

[0470a18] 二者真正行者 無有邪法 一一相應明清內心
喜悅快樂無有覆蓋善心開發信敬 分明身心柔軟微妙世間無為出入自在譬如
惡人共事善人共事 分別邪正二種亦復如是

[0470a25] 止觀長養善根善根 應用止觀二法增進
大意

覺知魔事第八

[0470b02] 梵音魔羅行人功德殺行 智慧是故魔事 功德智慧度脫眾生入涅槃
眾生善根流轉生死安心 是故方知魔事 煩惱魔陰入死魔鬼神
皆是世間常事自心所生自心不分鬼神 須知

[0470b10] 鬼神

[0470b10] 一者 十二變化種種形色少女 宿乃至可畏身等非一行人
精魅行人時而 寅時來者卯時來者 鹿辰時來者
來者午時來者 未時來者 來者猿猴酉時來者
戌時來者亥時 來者子時來者丑時 行者常用此時
名字

[0470b22] 二者亦作種種行人——人頭 熠熠腋下抱持
言說音聲——非一 行人覺知一心 :「閻浮提中食
邪見破戒持戒不畏!」 出家人誦戒在家人三歸五戒 便匍匐如是種種留難
惱人相貌斷除廣說

[0470c03] 化作五塵境界相 善心情事可畏五塵令人恐懼情事可愛五塵令人
平等五塵動亂行者是故 名色 種種境界惑亂行人情境
父母兄弟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愛 人心情境師子羅剎 種種可畏行人
平常動亂人心禪定 種種好惡音聲種種 種種好惡種種苦樂境界
人身皆是魔事眾多 種種五塵惱亂善法 煩惱皆是魔軍能破平等佛法
貪欲憂愁瞋恚睡眠道法

,  憂愁第二
飢渴第三,  渴愛第四
睡眠第五,  怖畏第六
疑悔第七,  瞋恚第八
利養,  自高
如是,  出家人
智力,  諸軍
成佛,  度脫一切。」

[0470c28] 行者覺知魔事一者一切惡魔悉知虛誑不捨計分息心寂然
二者 魔境反觀不見 處所何所如是觀
正心不惜正念 不動魔界佛界魔界佛界一如無二如是了知魔界佛界
佛法現前魔境自然消滅

[0471a08] 復次魔境不謝不須 所以者何未曾有人坐禪化作 食人未曾化作男女夫婦
幻化愚人不了驚怖貪著 發狂皆是行人 所為魔境惱亂行人經年
正念堅固不惜身命 憂懼大乘方等默念存念三寶禪定懺悔
波羅提木叉久久 眾多不可

[0471a19] 是故初心行人必須親近善知識有如 人心行者心神狂亂
致死時令禪定智慧神通陀羅 說法教化壞人出世善事破壞正法如是非一不可
行人坐禪 歸正諸法實相止觀無邪釋論:「諸法實相
其餘一切皆是魔事。」中說

分別,  即是魔羅
不動不分,  法印。」

治病第九

[0471b03] 行者安心修道四大有病 發動不能調適身心 內外有所違犯有病坐禪
善用四百自然用心 四百病因發生是故自行 應當病源內心治病方法
一旦非唯行道大命

[0471b09] 治病中有明治

[0471b11] 相者不過 二種一者四大增損地大 沈重身體如是水大
脹滿不消腹痛 火大支節 口氣大小便 不通風大
身體疼痛 如是故經云:「調四大調四百一時。」
大病有相夢中

[0471b20] 患者身體寒熱 頭痛患者身體
滿鼻塞 患者憂愁不樂悲思瞋恚頭痛 主眼患者身體 遍身
[-+] 疼痛飲食 患者咽喉耳聾 生病眾多 夢中可知

[0471b29] 如是四大病患 非一眾多不可行者止觀 法門應當二種
內外發動外傷寒冷飲食不消 發動用心 調觀行不知取與
發病

[0471c06] 復次 病因不同一者四大增損得病 二者鬼神得病業報得病如是
經久 羸病

[0471c10] 明治方法深知 病源起發當作方法治病 不出止觀二種方便云何
治病:「安心 所以者何一期果報譬如 。」:「
云丹經久 有所。」:「足下 治病所以者何四大調
心識四大調 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 「諸法空無所有寂然止住
有所所以者何四大 息心和悅淨名經:『 所謂攀緣云何攀緣無所得。』」
如是種種治病非一故知

[0471c26] 治病:「 心想治病即是治病何等
之中方便轉側綿

「『配屬,  皆知
,  三焦。』」

[0472a04] :「善用觀想運作十二 滿
十一十二十二 略明十二對治
滿滿增長 壅塞不通
四大不和四大善用可以可知。」:「善用 火氣
雜阿含經治病祕法七十二 廣說。」:「止觀四大 不可得心中不可得。」如是
種種治病應用不同 治病止觀二法 不治根機觀想
成就流傳不得異見金石草木相應 若是鬼病若是
業報修福懺悔消滅二種 治病行人一意即可自行具足通達不知非唯
修正性命豈可自行 止觀必須內心治病方法非一得意豈可

[0472a29] 復次 治病更兼十法無不有益 常住緣中
方便取捨云何治病何為 隨時常用何為專精不息
何為緣中細心念念依法 不異何為病因何為 便運心善巧成就
有益不計日月 何為取捨有損 微細調治何為
何為得益向外不生 十法必定不虛

證果第十

[0472b15] 行者如是止觀了知一切諸法 因緣虛假不實 一切諸法名字爾時
見佛不見眾生 空觀二諦慧眼一切智聲聞辟支佛地故經云:「
:『我等佛國土教化 不喜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思惟
喜樂。』」無為正位 三菩提定力不見佛性

[0472b25] 菩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佛法取著 無為寂滅爾時假觀 諦觀心性出生一切
猶如幻化見聞覺知 差別不同行者如是觀一切諸法 空寂空中種種空中種樹
分別眾生根性無量說法無量成就無礙辯利益六道眾生 方便隨緣乃是假觀平等
法眼道種智智慧力 見佛不明菩薩成就 二種方便觀門正觀故經云:「
二觀方便二空中道第一 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 。」菩薩一念具足一切佛法
二邊分別中道正觀

[0472c12] 云何修正知心真假 諦觀心性非空
如是心性通達中道圓照 自心中道二諦一切諸法 中道二諦中道二諦決定性不可
中道正觀中論中說

因緣所生,  我說即是空
名為假名,  中道。」

[0472c21] 具足分別中觀 二種方便觀門旨趣中道正觀則是佛眼一切種智定慧
了了見佛安住大乘平正自然流入薩婆若如來入如來室 如來衣坐如來座如來莊嚴莊嚴
獲得六根清淨入佛境界一切法 一切佛法現在成就念佛三昧安住 首楞嚴則是普現色身三昧十方佛
教化眾生嚴淨一切佛剎供養十方諸佛受持一切諸佛法藏具足一切波羅蜜悟入大菩薩普賢文殊
法性身諸佛授記則是莊嚴 兜率陀天示現降神出家道場降魔 成正覺轉法輪入涅槃十方國土究竟
一切佛事具足二身則是初發心菩薩 。《華嚴經:「初發心便成正覺諸法 真實所有慧身不由。」:「初發心
菩薩如來一身無量。」:「初發心 即是。」《涅槃經:「發心畢竟如是 二心。」《大品經:「須菩提菩薩摩訶
初發心道場轉正法輪 菩薩。」《法華經:「龍女 。」如是明初具足一切佛法即是
大品經阿字門即是法華經令眾生 知見即是涅槃經見佛

[0473a18] 初心菩薩止觀證果 後心證果後心境界不可止觀二法所以者何
法華經殷勤諸佛智慧」, 智慧 。《涅槃經解脫 大涅槃涅槃
故云大般涅槃寂定」,即是。《 故云乃至 涅槃寂滅終歸」。涅槃
三德大涅槃 文言出沒不同莫不止觀二門 究竟定慧行者
初中後不可思議新譯金光明經:「如來不可思議如來種種莊嚴後際如來破壞。」止觀二心
。《般舟三昧經

諸佛心得解脫,  清淨無垢
五道不受,  大道。」

[0473b07] 誓願所行三障五蓋 用功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始終心要

谿尊者

[0473b14] 三諦天然統一 真諦一切法俗諦一切法 前後含生造作所得
祕藏三惑無明 法性塵沙化導見思空寂 三惑虛妄於是大覺
:「真如界內生佛假名平等 形相眾生妄想自證 。」由是三觀三惑
三德空觀破見思惑一切智 般若假觀塵沙惑證道種智解脫 中觀無明惑一切種智成法
三惑三觀三智三德各別異時 天然理具諸法三諦三諦三惑三觀
三智三德次第次第大綱如此綱目

止觀坐禪法要



[0473c06] 不動何止 本日動靜 出生眾苦離苦安隱
以為不立止觀 假名言語道斷大悲 摩訶止觀所為文義
深廣汪洋無涯譬如大海大悲 方便使百川使 大經之外為此簡旨
善用 不治 未嘗未嘗
不可不出 不知止觀可以入道者

天台止觀

翰林學士補闕安定

[0473c25] 止觀何為萬法實際 實際之所以不能 使
止觀止觀行者 聖人見惑
足以喪志足以於是乎 使因相 成法大車大事
消息不二鼓舞盡性 可通
無妄 聖人所以所以使使止觀

[0474a09] 三諦 相對 道者思議
相生 自然
聖人聖人 不定
無住 第一義所謂空也 萬法萬法
萬法一切 一切法究竟一切 無法
無法不空三德 三觀聖人極深研幾盡性 使使通則
常則照則聖人彌綸萬法不差 萬劫恒沙復歸無物
不無 自在莫大三觀成功 所謂圓頓漸次不定
始末通道 宏綱發動妙用發行
正觀終於其餘 萬物不行
之上而已相生 安心
不得已至於 不為 不為連環不可解不可
不可不可 諍論 淺深事因無遺
止觀救世聖智超絕 獨立聰明得意 專用章句文字
或稱不思議 議事等覺至人未盡 生滅心行三惑浩然言說之中
醯雞大鵬 不可止觀文字廣論 無益自修何必
不然所為唯一性而已而已
自失 。《止觀所以離異聖神使 群生正性正性所以
不知何所 何所何所譬如日月顛踣墮落
久遠賢人不出而已致使 空有云云穿 文句不敢流於 不能
甘心我身即是枯木有竅奔走 非道而言而言放心
而言 口訣之類自立 不覺仲尼有言:「不明
。」

[0474c17] 開皇十八智者 大師去世皇朝建中二百斯文 五家灌頂其次
其次東陽其次 荊溪同門第一 集成不以文辭
之際而已 天寶解說知者 傳記十萬網羅
荊溪滅後古人:「 學而其次。」 學而
嗜欲耳目學而不知 學者沒世 不能數年不能
不能 弟子,《止觀所以光大 戚戚於是宏綱機要
潤色 其一
他人豈敢 同行不以止觀建中 上元甲子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5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