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The Mahāyāna Teaching on Calm and Insight 大乘止觀法門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止觀法門卷第三
南嶽思禪師心要

[0653b05] 何故依止問曰何故依止 答曰以此一切法根本 本則破壞是故依止止觀
不依止觀不得何以 以來未有一法建立 心體本性具足二義二義
顯現何以何所 自利利他有如因緣 止觀問曰何謂心體二義答曰心體
平等一切即是違順 是故修習除滅虛妄心體寂靜即為自利修習觀行
顯現即為利他問曰止觀 生死顯現轉增流浪 不然除法不在
大用是故熾然六道無間即是 畢竟清淨不為智慧照明 身心安住勝妙境界具足一切諸佛
功德即是顯現止觀依止 依止依止就中三門 一明依止二明小乘人執
大乘人執依止問曰依止止觀答曰意識依止 修行止觀云何意識知名
聞說一切諸法自性寂靜本來無相 虛妄因緣諸法虛妄即非唯一真心真相可取方便
修習知法本寂一心意識如此 念念增益 起意知法如實久久熏心
意識爾時 無分別智證智以是因緣意識依止真心是故
本覺不覺不覺故而妄心知名 本覺始覺本覺如實 始覺問曰上來淨心真心
答曰阿梨耶識和合 種子果報皆是一體異名 共相真如同異
真心 是故不生不滅生滅和合
生死名為是故種子阿梨耶識一切法 根本種子自性清淨
煩惱真心 煩惱 明知淨心
和合以是上來 事相問曰 真心答曰
是故增益即是真心 是故阿梨耶識二分一者二者不覺即是淨心不覺即是無明
和合是故淨心別有 別有淨心 問曰云何意識
依止淨心觀行答曰意識知名聞說真心寂靜熏習因緣顯現世間出世間法
一切法畢竟無相 顯現諸法不無無明 意識不知諸法心作非有
無實不知流轉生死種種是故 知法如實以是因緣慈悲 四攝六度如是觀意識
熏心六度四攝慈悲種子 心識為止即是顯現久久 真心作用究竟法界
攝化普門示現以是因緣意識依止 觀行小乘人執問曰 修習止觀豈不何故依止
答曰意識無體淨心是故 依止意識念念生滅其後不以 淨心依止勝義何以
前人聞法後人 後人無勝前人何以 意識前後隨念
何以前後 一遍前人 命終後人不識
何以前後意識滅後 是故不得增廣淨心 意識念念所思淨心
種子念念滅後 種子和合是故 一念如是念念是故成就不久
種子便廢失不成何況 全無依止前後成就 因緣用意不假依止無有問曰
小乘不明得所所思 成就答曰凡夫乃至畜生 修習何況
不知不假淨心問曰畜生淨心答曰造作 尤重熏心亦即黠慧
宿黠慧種子不得有用淨心 大乘人執問曰淨心修行止觀
用意答曰意識知名 境界 問曰淨心自性寂靜名為自體
照明名為意識名義境界體性 非有意識自心境界 心體自如無始
無明妄想不覺自動顯現諸法 便修行境界即非 寂靜照明問曰淨心自知
本寂用意答曰淨心 無二無明不得自知本寂 無明問曰
寂照何故寂照答曰熏心無明不可無明 不滅問曰境界
豈非心體寂照真如 三昧答曰自證自證即是不由功用
若爾一切眾生寂靜 自然作意 自證名為自證作意即是意識能所
名為云何成心自證若非 自證作意無能 使當作意即意識即是
眾生妄想不知 知心本性諸法 即是真如三昧意識
淨心本寂若是淨心自知本寂 諸法一切眾生淨心自知 本寂息滅自然真如三昧
不得故知淨心不得自知 意識淨心息滅但是意識 意識證淨是故自證
意識知心淨心故知 不見淨心不見淨心 不見佛心淨心故知
淨心即是可見云何心真如 離心所能非心 以此意識不見
無有道理知心本寂設使心體 不可不見淨心 經教知心本寂淨心
自知名為自證 經教知心本寂 知者妄想
便 作意有所既有 還有云何七識
淨心故知本寂熏心自知 名為自證不然何以 七識我執不能本寂
能緣即非淨心上心 熏心妄念 無有道理淨心自證
不然何以心體寂靜 七識 是故何須
心體本寂無始無明妄念 妄念習氣在於心中是故心體 何等方便心中
習氣間有何所 對治習氣法應
起念起念以是 無道不須 習氣不然
習氣根本念念 種子妄念淨心無有 道理他者一切眾生
淨心自然妄念妄念前後 自相抑止久久名為他者
亦復如是 云何
云何
不知 即是云何不須 不知即是
無明何以不能 不知即是 妄想何以實有
既是無明妄想即是 不覺生起 而言夢中
故作彷彿必應 如此心念諸法 淨心心念意識心念
若是淨心心念本來心念念法若是意識念法 即是意識心念
見法不對見法 不見不對名為不對云何意識何以
不見即是 為何因而所以 所以
不見無妨 不須不能不 即是
無明妄想譬如 開眼唯有生怕內外安隱如是
無明心境作意念法 作意諸法作意即是亂動寂靜
得名專心在此 意識為此境界 攀緣是故不知便諸法
攀緣更深真法是以 相續不休晝夜不須作意 然而不覺生滅剎那
無明妄想不解自身 便真如三昧如是 好不分量雖然專心一境
一家 攀緣五欲六根 千萬非心寂照真如
是故行者即是法門 成就出世止觀 依止依止上標建立第一 止觀依止止觀境界三自性
就中分別一總三性 三性三性真如 真實性和合
即是六識七識妄想分別 名分大位三性 真實性就中一者
以為真實性二者無垢淨心以為真實性淨心即是眾生實事 本性具足變現
自性無染 稱為淨心 淨心即是諸佛體性淨德
法爾故事 自性滿故事淨德
無垢淨心 無垢 有染即是平等實性法門
真實性問曰無垢 諸佛即是無垢 眾生是故二明依他性
二種一者依他性二者 清淨依他性真如染淨 得無淨法故事
名為清淨淨業 顯現即是 淨土一切自利利他問曰
何謂生死雖然成佛 之後全無答曰無漏 生死發心悲願
顯現所謂六道三毒受苦報應 即是清淨分別問曰
云何名為清淨答曰由是佛德眾生以為清淨 佛德之中染淨
言依他性云何名為分別答曰悲願即是依他性 名分問曰
真實性清淨依他性答曰 真實性即是清淨 依他性淨德差別
清淨分別施設即是 依他性淨心 違順分別所有無明
變現 流轉生死輪迴六趣依他性 問曰未有淨業不得
雖然在於生死之中全無答曰無漏淨德諸佛同體 智力護念人天善知識
即是問曰一切眾生 諸佛發心先後 答曰無始造業差別輕重不同先後
不一輕者佛智重者有力 問曰重者全無 有性
問曰凡聖 染淨何故諸佛滿足 不妨有力凡夫尤重使
無能無能 淨滿無力淨滿有性答曰諸佛大悲
大願法界 眾生無邊 使諸佛大聖
有染可見下凡 是故淨滿不妨 三明分別二種
清淨分別二者分別清淨 分別清淨依他性所有利他 內證無分別智名分所謂
一切種智世諦種種差別乃至一切 心心數法無不示現五通三輪 應化六道四生乃至內證
所得如斯 清淨分別云何 無邊畢竟不為功用
清淨即此清淨 分別攝化清淨攝益 分別清淨分別
分別依他性 何故名為 一心但是相似
名為由此一念 俱起不知 無實不知妄分別
妄執成實即是 凡夫所見如此念念熏心 依他性成分如是念念
互相問曰分別依他性 互相答曰依他性心性 但是虛無分別
無明不知妄執以為 實事是故無異相生虛實 分別三性心體
平等真實性心體染淨染淨 二法依他性果報名分 依他性分別三性
真實性二者不淨 染法習氣種子果報即是分別和合無二即是依他性問曰
分別意識總能分別六塵六識 各自分別一塵答曰五識意識 時而眼識即是一意
分別妄執如是是故意識 分別妄執六塵五識五塵不生 妄執問曰妄執五塵五意
第六意識答曰大乘不明五意 第六分別意識上來 第二止觀境界第三
就中三性 止觀清淨三性止觀 三性三門分別
依他性真實性 分別止觀五陰六塵隨一一法
所見實有形質 本來如是但是意識有果無明不知 不知妄想
是故實事 無始來由一切境界 種種招生
觀門 無明妄想流轉生死云何 是故諸法
無實猶如小兒 鏡像體性無實小兒 無實迷妄
設使實時 無實猶如心所境界無有實事 無實
道理無實如是次第以後 猶如夢中所有憶念思量無有 解故執心止息
諸法無實反觀實時但是 無明妄想從此 他性依他性中止
分別中止知法無實一切 六塵隨一一法悉皆心作猶如
心所境界 名為 無明妄想熏心法顯
猶如熱病因緣眼中 即非不生不滅所見亦復 唯一心所現有即非無生
如是 諸法即非 不妨非有顯現
從此行徑真實性 第三真實性中止依他性中止
一切法即非所以 本來唯心無法 無法唯有一心何者
即將以為 別有淨心名為 無法本來
無法以為淨心無法四句淨心 四句得以無法淨心 名為從此
淨心如是 以為淨心可見 不可可念不可
分別名為念言無法 境界能緣即是
名為心體 淨心異法可念妄想 自生分別分別即非
設使分別正是淨心分別 眼見聞言即非唯有 無不
不能種種眼根 何以不知即是 無法唯有不須
不以行者聞言 無法唯有一心即使外法 妄想習氣更生分別淨心是故
淨心即是淨心設使生分亦即 淨心淨心無分別 隨順真如得名為止久久修習無明
妄想習氣真如無異 真如 靜止發心觀門方便悲願
熏習中興大用 種種差別即是真如 熾然分別
緣起分別止觀 止觀二門觀門成立 緣起除滅三性
三無性分別無相 他性無生性真實性無性真實 所以止觀
微妙是故 即是無性 即是真性是故無性
真性第三止觀即是 根本真如三昧最後第四止觀即是 現前行者不須
第一分別第二依他性 他性得名分別具有 如是次第第一然後
依次不得 第三雖是不妨念念之中 第三問曰真實性
即非真實答曰 以為真實性無性 分別淨心可觀分別
真性得分真性 等於真性除滅真如 譬喻三性止觀二門
譬如手巾本來真實性亦復 唯一淨心自性加以 依他性亦復如是真性六道
無知分別亦復 意識迷妄是故一切法 三性觀門
虛無無相亦復如是諸法 無實 手巾即非本來不生
無生性亦復如是真心 現相即非自性無生手巾 以為手巾無性亦復
如是淨心本性自有不以無為 真實性三無性是故 離世三無性緣起
建立世諦觀門三性觀門 不知世諦所以緣起不知 真諦所以觀門便不知即是
不知即是以是通達三性三無性如幻喻通達 三性三無性其餘影像陽焰
餓鬼但是 三性可知以此 依他性即可
真實性即可分別是故 三性次第無相即可 三無性分別三性
譬如凡夫諸法夢中 依他性亦復如是無始 妄想熏習真實性真心
果報人為不能 自知己身皆是心所即便 是故種種受用分別
亦復如是意識無明不知 真心便妄執 種種受用是以
虛妄即是依他性即是 緣起三性觀門夢中 但是無有分別
亦復如是但是心所本來無實即是無相夢中即非 無餘依他性亦復如是
即非無餘即是 生性即是覺心睡眠 因緣名為之外覺心
真實性亦復如是平等無二無明 熏習因緣和合名為 之外真心即是無性
除滅三性為止以是三性三無性 即可止觀三性 止觀明清三性中止
就中一明分別中止 依他性中止三明真實性中止 第一分別中止一切
佛菩薩所有色身音聲大悲大願依報 六道變化施設乃至 圖表處所經教威儀
住持利益眾生大悲 大願眾生因緣具足 淨心心性顯現是故
緣起道理無實諸眾生有無 妄想不虛行者觀察 執心無明妄想名為
迷妄心意無實自心 如是止息名為分別



大乘止觀法門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24 大乘止觀法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