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izhang Zen Monastic Regulations 勅修百丈清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勅修百丈清規卷第二大智壽聖禪寺住持臣僧德煇奉 勅重編
大龍翔集慶寺住持臣僧大訴奉 勅校正
◎
報本章第三
[1115c09]性者。人之大本也。振天地而莫知其始。窮萬世而莫知其終。佛與眾生均有是性。悟之而登妙覺。迷之而流浪生死。從劫至劫六道異
趣。業報展轉無有窮已。所賴聖訓洋洋堪作依怙。吾徒忝形服預法系。遵其行之為律。宣其言之為教。傳其心之為禪。而循吾所謂大
本者。以同夫佛之全體妙用。始可稱佛子而續慧命也。其於諱日追悼。豈世禮哉。
佛降誕
[1115c18]先期堂司率眾財送庫司。營供養。請製疏僉疏(聖節禮同)至日庫司嚴設花亭。中置佛降生像。於
香湯盆內。安二小杓佛前。數陳供養畢。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誕令辰。某寺住持遺教。遠孫比丘某甲。虔爇寶香。供養本師釋迦如來大和
尚。上酬慈蔭。所冀法界眾生念念諸佛出現于世)次趺坐云(四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
降誕令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羞。以伸供養。住持遺教遠孫比丘某甲。陞于此座舉唱宗乘。所集殊勳上酬慈蔭。下與法界眾生同伸希有之慶)
次說法竟。白云(下座各具威儀詣大佛殿。浴佛諷經謹白)下座。領眾同到殿上。向佛排立定。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坐具。進前上湯進食請客侍
者遞上。燒香侍者捧置于几畢。復位三拜再上香。下嚫點茶。又三拜收坐具。維那揖班上香。大眾展拜。住持跪爐。維那白佛云
(一月在天影涵眾水。一佛出世各坐一華。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潤)宣疏畢。舉唱浴佛偈云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行道浴佛將畢。舉楞嚴呪。回向云
(上來諷經功德。回向真如實際莊嚴無上佛果菩提。四恩等報三有齊資。法界有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1116a05]疏語 大海湛然獨聽 潮音之震蕩。太虛廓爾。惟瞻 景緯之橫陳。由 本大而迹彰。抑 時至而機應 俾群靈咸成正覺 從五濁示現降生
脫珍服著垢衣 委身以徇舍化城登寶所 携手同歸 初度重臨 大恩莫報 伏願 扇真風於末世 揭慧日於中天。無佛無魔法法宣揚玉偈。非垢非淨塵塵灌沐
金軀。
佛成道涅槃
[1116a14]先期堂司率眾財送庫司。營供養。請製疏僉疏(降誕禮同)住持上堂祝香云(佛成道日。某寺住持遺教遠孫比丘某甲。奉為法界眾生。
虔爇寶香。供養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上酬慈蔭。次冀法界眾生同成正覺)次趺坐云(臘月八日。恭
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羞。以伸供養。住持遺教遠孫比丘某甲。陞于
此座舉唱宗乘。所集殊勳上酬慈蔭。普願法界眾生。發明自己智慧。入微塵剎轉大法輪)次說法竟。白云(下座各具威儀。詣大佛殿諷經謹白)
下座。領眾殿上展拜跪爐。維那白佛云(正覺山前睹明星而悟道。大千界內揭慧日以流煇)宣疏畢。諷經回向。涅槃日。住持先於佛殿拈香祝
聖諷經畢次第上堂。祝香云(佛涅槃日。某寺住持遺教遠孫比丘某甲。虔
爇寶香。供養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上酬慈蔭。下與法界眾生同伸攀慕。所冀法身常住法輪再轉。一切有情悟無生忍)次趺坐云
(二月十五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入涅槃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
燭茶果珍饈。以伸供養。住持遺教遠孫比丘某甲。陞於此座舉揚涅槃妙心。所集殊勛上酬慈蔭。普願法界眾生同圓種智者)說法竟。白云
(下座各具威儀。詣大佛殿諷經謹白)下座。領眾殿上展拜跪爐。維那白佛云(淨法界身本無出沒。大慈願力示有去來)宣疏畢。諷經回向並同前。
[1116b02]疏語成道 無量劫來成佛。豈假進修。眾生日用不知。示以先覺覺自覺他。而成 覺道。世出世間而稱 世尊 闡一代之化儀 遵
先佛之遺軌 坐菩提樹。魔宮隱而無光現優鉢花法輪熾然常轉。故始喻初日之先照。而末示拈花之正傳 圓明真常則空有俱亡。聖凡夢幻 埏埴萬化。則今古一瞬天
地豪芒。顧末裔之何知。誦遺言而有惕。伏願色空明暗咸宣 微妙法音。蠢動含靈共證智慧德相 涅槃 各赴群機 法華之囑累授記 力制後學
遺教之扶律談常。矧拈花得旨付法正傳。而落葉歸根。畢吾能事。囿放化者終於盡。順世無常。寓諸幻而返諸真。是名寂滅。然神珠恒照於濁垢。而 寶
月不避於污流 大定無方。常住恒河沙劫圓機普應。示現千百億身。顧世相之難忘。臨諱日而增慕。伏願 闢末流之邪見 回季運之澆漓 定慧兼修。長如
正法住世。天魔率化。皆為外護宗綱。
[1116b21]佛生中印土。姓剎帝利氏瞿曇。梵語瞿曇。華言甘蔗。其始祖王仙為獵人射死血入地。生甘蔗二本。日炙開。一生男號甘蔗王。
一生女。善賢妃生子。作轉輪王。以日炙又名日種。傳七百世。至淨飯王。佛以累劫功行滿足。從兜率天降神王宮摩耶夫人腹胎。於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歲四月八日
生。名薩婆悉達。七日母喪。賴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乳養。至二十五歲。踰城往跋伽仙林中。取劍斷髮脫身寶衣。從獵師貿袈裟
為比丘。復北渡恒河至伽闍山靜坐。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以續精氣。復自念若以羸身而取道者。彼外道則言自饑是涅槃因。乃浴於尼蓮河受牧女乳糜。釋提桓
因以吉祥草敷坐跏趺於上。魔王領兵欲加迫害。百計不能少撓。作禮悔罪而去。二月八日明星出時。豁然大悟。得無上道成最正覺
(世相傳以臘月八日。或謂周正建子。或別有據)時年三十歲矣。於摩竭提國阿蘭若菩提場中。演說華嚴。小機未入如聾如瘂。於三七日觀樹思惟
寧入涅槃。梵天帝釋殷勤三請。乃詣鹿苑。以三乘教轉大法輪。先為憍陳如等五人。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教。歷十二年時佛四十二歲。至方等會上淘汰弟子。漸已
開泰。於是彈遍擊小歎大褒圓。說維摩楞伽楞嚴般若大乘等經。又三十年。時佛七十二歲說法華經。以諸弟子皆可任重授記作佛。方暢本懷。又八年。為穆王五十三
年壬申歲。時佛七十九歲。佛先往忉利天為母說法。優填王戀慕鑄金為像。聞佛下降金像來迎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五百比丘尼。舍利弗目犍連七萬阿羅漢等。不
忍見佛涅槃。同時入滅。菩薩四眾天人八部鳥獸諸王悉集。獨受純陀最後之供。為諸比丘說無常苦空。復言。無上正法悉已付囑摩訶迦葉。當為汝等作大依止。猶如
如來。又以阿難在娑羅林外。為魔所嬈。乃勅文殊云。阿難吾弟。給事我來二十餘年。聞法具足。如水注器。欲命受持是涅槃經。
文殊奉旨召阿難歸。佛言。有梵志須跋陀羅。年百二十。未捨憍慢。汝可告之。如來中夜當般涅槃。即與同至。聞佛說法得阿羅
漢乃告大眾。自我得道度憍陳如。最後度須跋陀羅。吾事究竟。二月十五日中夜復伸告誡。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波羅提
木叉。是汝大師。如我住世無異也。於七寶床右脇而臥。寂然無聲便般涅槃。阿那律升忉利天告摩耶夫人。自天而下。世尊起
為說法開慰。復語阿難。當知為後世不孝眾生故。從金棺出問訊於母。時迦葉與五百弟子。自耆闍崛山奔至悲哽作禮。復現
雙足千輻輪相。天人各持香薪。至茶毘所。化火自焚七日乃盡。眾收舍利滿八金壜。阿闍世王與八國王。及帝釋諸天龍王共爭舍利大臣優波吉諫止。宜共分之。即分
為三。一諸天。一龍王。一分八王。而闍王得八萬四千數。以紫金函盛於五恒河中。作塔藏之。
帝師涅槃
[1117a22]至日法座上敬安牌位。如法鋪設。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羞供養。維那請製疏僉疏(佛涅槃同)隔
宿命堂司行者。報眾掛諷經牌。正日鳴鐘集眾。向座雁立。候住持至。上香上湯上食下嚫。上茶禮拜畢。拈香有法語。維那揖班上香。大
眾普同禮拜。住持跪爐宣疏舉呪。回向云(上來諷經功德。奉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上酬慈廕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云云)。
[1117b01]疏語 天啟 有元。篤生 輔治之 大聖。道尊無上。實為 宣文之 法王。密贊化基陰翊 王度。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位居
千佛之中。博厚配地。高明配天。尊極 一人之上。維茲 聖忌。益仰 恩光。伏願 重駕願輪。贊四海同文之治化。眷言像季 振千古正法之宗綱。
[1117b08]帝師拔合斯八。法號惠幢賢吉祥。土波國人也。己亥歲四月十三日降生。父曰唆南紺藏。初土波有國師禪恒羅吉達。得正知
見具大威神。累葉相傳道行殊勝。其國王世師尊之。凡十七代而至薩斯加哇。即師之伯父也。師天資素高。復禮伯父為師。祕密伽陀微妙章句一二千言。過目成誦七
歲演法辯博縱橫。年十有五。歲在癸丑。
[1117b16]世祖皇帝龍德淵潛。師灼知真命有歸。馳騎徑詣王府。
[1117b18]上與中闈東宮。皆秉受戒法。特加尊禮。閱六載。庚申。世祖聿登大寶。建元中統遂尊為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統領天下釋教。始
令僧俗分司。四年辭帝西歸。未朞月趣召來還。至元七年庚午。有旨制大元國字。師獨運摹畫。不日而成。深愜聖意。即詔頒行。朝
省郡縣悉皆遵用。迄為一代典章。升號帝師大寶法王。更賜玉印。旋又西歸。十一年上復專使召至。尋又力辭還山。上堅留之不可。十
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入滅。上聞不勝震悼追懷。連建大窣堵波于京師。寶藏真身舍利。輪奐金碧古今無儔(見翰林學士王磐等奉 勅所撰碑)後升號皇
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
[1117c04]報本章終
尊祖章第四
[1117c06]人各祀其祖重其形生之始也。形生始於愛。然形有時而化。愛有時而盡。惟性之靈然不昧者不恃生而存。不偕亡而亡。故佛教人必
明性。而後之學者復膠於文言。不得其指歸。猶醫之善方書而廢藥石。何益哉。及吾祖達磨至。示以直指之道。而人始廓然。見夫自性
之妙不求文字不資語默。而得於謦欬聲色之外。則吾徒之傳祖道嗣祖位者。如火之薪水之器。無古今之間毫髮之異。不猶重於形
生之始乎。後百丈大智禪師又作清規。以居吾徒。而禪林於是乎始。海會端公謂宜祀達磨於中百丈陪于右。而各寺之開山祖配焉。見於祖堂綱紀序云。
達磨忌
[1117c20]先期堂司率眾財營供養。請製疏僉疏(佛涅槃同)隔宿如法鋪設法堂。座上掛真。中間嚴設祭筵爐瓶香凡。上間設禪椅拂子椸架法衣
(設床榻者非也)下間設椅子經案爐瓶香燭經卷。堂司行者報眾。掛諷經牌。當晚諷經并覆來日半齋各具威儀。散忌諷經。參前鳴僧堂鐘。集眾候住持
至。鳴鼓獻特為湯。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坐具。上湯退身三拜再進。前問訊揖湯。復位二拜收坐具。鳴鼓三下。行者鳴手磬。維那出班。念誦云
(切以。宗傳直指。忝借潤於餘波。道大難名。愧聯輝於末裔。仰憑大眾念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十號云云)回向云
(上來念誦功德。奉為初祖菩提達磨圓覺大師大和尚。上酬慈廕。十方三世一切云)畢鳴僧堂鐘三下眾散或請就坐藥石。昏鐘
鳴。再鳴僧堂鐘集眾。住持上香。維那舉楞嚴呪畢。回向云(淨法界身本無出沒。大悲願力示有去來。仰冀慈悲俯垂昭鑒。今月初五日伏。
值初祖菩提達磨圓覺大師大和尚示寂之辰。率比丘眾營備香饌。以伸供養。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呪。所集殊
勳上酬慈廕。伏願。群機有賴。播揚少室之家風。妙智無窮。成就大乘之根器。十方三世一切云云)次參頭領眾行者排列。喝參禮拜諷經。人僕排列
參拜。次日早住持上香禮拜。上湯上粥座下側坐陪食。粥罷住持上香上茶。維那舉大悲呪畢。回向
(上來諷經功德。奉為初祖菩提達磨圓覺大師大和尚。上酬慈廕。十方三世云云)半齋鳴僧堂鐘集眾。向祖排立。住持上香三拜。
不收坐具。進爐前。上湯上食請客侍者供遞。俟燒香侍者就祖位側捧置几上。退就位三拜。仍進前燒香下嚫畢。三拜收坐具。鳴鼓講特為茶(如湯禮)
畢住持拈香有法語。行者鳴鈸。維那出班。揖住持上香。侍者捧香合。次東堂西堂兩序出班上香。大眾同展三拜。維那白云
(淨法界身本無出沒。大悲願力示有去來)宣疏住持跪爐。次舉楞嚴呪畢。回向(上來諷經功德。奉為初祖菩提達磨圓覺大師大和尚。上酬慈廕。十方三世云云)
次行者諷經。
[1118a20]疏語 大哉正傳 紹覺皇之宗裔。廓然無聖 破義學之膏肓。百川到海逈絕異流 杲日麗天罄無側影 指人心而成佛成佛同心
契妙道以忘言。忘言見道。有大功於世教。宜 廣振於宗風 現濁世優曇華。實為鼻祖 取神州大乘器。盡入彀中。適逢 瘞履之辰。爰效采蘩之薦。伏願 信
衣表 佛祖之重 力任千鈞 一花開 天地之春。芳聯萬世。
[1118a29]祖師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知師密跡。因試令與二兄辯所施
寶珠。發明心要。既而尊者謂曰。汝於諸法已得通量。夫達磨者通大之義也。宜名達磨。因改名菩提達磨。師乃告尊者曰。我既
得法。當往何國而作佛事。願垂開示。尊者曰。汝雖得法未可遠遊。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藥直接上
根。慎勿速行衰於日下。梁普通八年丁未歲九月二十一日至南海。廣州刺史蕭昂表聞武帝。帝遣使詔迎。十月一日至金陵與帝語。不契。是月十九日渡江北。十一月
二十三日屆于洛陽。當魏孝明太和十年也。萬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至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端居而逝。其年十
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唐諡圓覺大師。塔曰空觀。
百丈忌
[1118b20]先期堂司率眾財營供養。至日隔宿如法鋪設法堂。座上掛真。嚴設中間祭筵上下間几案供具。當晚諷經正日散忌特為茶湯拈香
宣疏。出班上香大眾展拜(並同達磨忌禮)但無念誦。初夜回向云(淨法界身本無出沒。大悲願力示有去來。仰冀慈悲俯垂昭鑒。正月十七日。伏值百丈大
智覺照弘宗妙行禪師大和尚示寂之辰。率比丘眾營備香羞。以伸供養。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呪。所集殊勳上
酬慈廕。伏願曇花再現。重開覺花之春。惠日長明。永燭昏衢之夜。十方三世一切云云)。
[1118b27]疏語 一言為 天下法 中矩中規 萬世知 師道尊 有綱有紀。以儗叢林禮樂之盛。見 法筵龍象之多 華梵同文 富擬名渠天祿
經律相濟 嚴如金科玉條有布武堂上之儀。非綿蕞野外之禮 即此用離此用 語脫重玄 出於機入於機 理窮眾妙。宜配 禪祖以陪祀。盍遵 諱日而
營齋。伏願 帝釋精進勝幢 制諸魔外濟北陰涼大樹 蔭滿閻浮。
[1118c07]師福州長樂人王氏子。丱歲離塵。三學該練。屬馬祖闡化江西法席之盛。若大珠南泉歸宗號法龍象。而師為上首。暨祖示寂
泐潭。師繼之。以眾委湊無所容。欲辭去。道過新吳憩止車輪峯下。有甘貞游暢。願施地延居。已而眾復至。遂建寺為大拓提
焉。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師歸寂。彬林不爇而燎。靈溪方春而涸。四眾悲慘葬于大雄峯。先是有異人司馬頭陀者。為擇葬地曰。傍連三峯未窮其妙。法王居之天下師
表。而世以為信然云。唐長慶元年勅諡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
[1118c19]宋大觀元年加諡覺照。塔曰慧聚。
[1118c20]大元元統三年加諡弘宗妙行禪師。
開山歷代祖忌
[1118c22]開山忌及道行崇重。功被山門者。隔宿鋪設法堂上。禮儀(百文)或無疏。庫司備供養。若歷
代忌不具疏。不獻特為茶湯。屆期堂司預報庫司。備供養。請牌位。就法座西首鋪設。粥罷集眾。住持兩序一行排立。維那出揖班上香
畢歸位。同展三拜。侍者班尾拜(至大規云有處就祖堂下食一位諷經非禮也)舉大悲呪。回向云(寶明空海。湛死生漩箥之波。大寂定門。融今古去來
之相。仰冀貞慈俯垂昭鑒。山門今月某日。伏值前生當山第幾代某號某禪師示寂之辰。營備珍羞以伸供養。比
丘眾諷誦大悲神呪。所集殊勳增崇品位。伏願。慧日重輝。耀祖室光明之種。靈根再蘗。回少林花木之春。云云)或鄉人。或江湖舉呪。回向云
(上來諷經功德。奉為某號大和尚增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或有俵嚫。則舉楞嚴呪。回向同前。
嗣法師忌
[1119a05]先德唯激揚宗乘發明自己。開示後學知有授受。以報恩也。如巴陵三轉語為雲門作忌。先輩深有意焉。然尊師重道。禮不可廢。先期
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