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ronicle of Buddhism in China 佛祖統紀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統紀卷第十一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諸師列傳第六之一
[0209c06] 天竺式法師法嗣
* (二世) 妙果文昌法師
* 明智祖韶法師
* 法喜 清鑑法師
* 真淨思永懺主
* 保慶法潤法 師
* 天竺本融法師
* 天竺思悟侍者
* 丞 相王欽若
* 諫議大夫胡則
* 職方郎中崔 育才
* 侍郎馬亮
* (三世) 妙果天授法師 (嗣昌師)
* 海月慧辯法師 (嗣明智五 人)
* 淨慧思義法師
* 辯才元淨法師
* 神智 載昇法師
* 廣惠居白法師
* (四世) 法寶從雅法師 (嗣海月二人)
* 慈行智深法師
* 圓應德賢法師 (嗣淨慧五人)
* 神智仲元法師
* 慈 覺永堪法師
* 寂照慧日法師
* 圓悟思尚 法師
* 法鑑若愚法師 (嗣辯才二人)
* 靈山則章法 師
* (五世) 指源如杲法師 (嗣法寶)
* 慈明慧觀法師 (嗣神智)
* 慈受子琳法師 (嗣慈覺)
[0209c22] 興國基法師法嗣
* (二世) 興國令祥法師
* 福 源悟持法師
[0209c24] 錢唐曉法師法嗣
* (二世) 法顯遇成法師
* (三世) 兜 率守仁法師
[0209c26] 四明法智之作興也。天下學士靡然向風。 嗣其業而大其家者。則廣智神照南屏三 家為有傳明佛意示家法。用廣垂裕無
窮之謀中興教觀。逮今為有賴。此諸師列 傳之所由作也。若夫慈雲一家。昌韶諸師之 後。五世而蔑聞。今備敘列傳。而先慈雲之
派者。將以順其承襲。而不使紊雜乎四 明三家之子孫也。
天竺式法師法嗣
[0210a06] 法師文昌。永嘉人。久依慈雲克盡其道。時 眾推為前列。復往南湖見法智。所詣益遠。 既而旋鄉。為妙果第一世。妙宗新成。寄寫
本囑其講授。且戒之曰。或有異處。可剳取 附來。慈雲門弟授講者二十餘人。師為之首 (見慈雲行業記。四明與矩師書) 。
[0210a12] 法師祖韶。天台劉氏。賜號明智。十九通法 華。得度入東掖參慈雲得其奧旨。既而侍 師遷靈山居第一座。慈雲將居草堂。謂師
曰。汝當往代本如居能仁。而俾之來繼此 山。師即著草屨。欣然而行。至江濱呼其回 曰。吾試汝耳。汝當竟住此山。師既奉命。一
遵成規。講訓之外。行四三昧為常課。棟宇 未具力為經理。一日告眾曰。吾受慈雲之 寄。今老矣。亦將有東嶺之事。慧辯為吾上
首。其善繼我乎。遂入草堂以自晏晦。未幾 示疾趺坐而逝。年七十二。臘五十二。師昔於 東掖行光明三昧百晝夜。至期方半。忽見
旌幢滿前。導者呼曰。大辯尊天。師即作揖。 天曰。師所住處。傳通大乘利益群品。言訖 而隱。常往京師道出淮泗。夢僧摩頂曰。吾
文殊和上也。示汝五無生義。既覺五藏豁然 如咀氷雪。又夢入古寺。見僧踞坐謂曰。吾 為汝說第一義諦。聞畢如甘露灌頂。即見
依正皆如雲影。有人問曰。人見和上何因 歡喜。曰視人常若佛想。
[0210b03] 法師清鑑。雲間人。賜號禪慧。為慈雲撰熾盛 光念誦儀序。其略云。慈雲尊者。以行光教 門。弟子清鑑。以所稟四種三昧行法遺編。
獨熾底光未廣流布。遂因其舊五章。補助 始末。加示法釋疑之二。以為七科。
[0210b08] 懺主思永號真淨。入道於秀之勝果。久親 慈雲勤修淨行。時眾高之。謂足上擬其師。 亦稱懺主 (此下本紀遺失二人) 。
[0210b11] 侍者思悟。錢唐人。侍慈雲講最久。故能深 達觀道。善持呪法。加水以愈人疾。求者 如市。當課誦時。身及奉像俱出舍利。天聖
三年。慈雲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文穆王 公將聞之朝。悟曰。此非常事也。小子將助 之矣。乃繪千手大悲像。課呪以誓曰。事果
遂。當焚軀為報。會公薨。悟誦呪益精。明年 得旨。師喜甚。積薪為樓。白慈雲求火種。 雲於罏中舉紅炭與之引手以承。了無難
色。即入薪樓。火息之後。袈裟覆體儼如其 生。慈雲乃加香木。行呪願以焚之。隨焰而 化。五色舍利無論其數。三歲之後求者尚獲。
慈雲為讚以刻石曰。悟也吾徒。荷法捐軀。 其焰赫赫。其樂愉愉。逮火將滅。儼如加趺。 逮骨後碎。粲如圓珠。信古應有。今也則無 芳年三十。真哉丈夫
(此下本紀遺失宰官四人) 。
明智韶法師法嗣
[0210b28] 法師慧辯。字訥翁。華亭傅氏。號海月。受業 普照。初遊學天竺。至合澗。有老人冠帶逾 梁。迎揖入門而失。明智一見大奇之。即盡
心學教觀。明智將老。命居第一座以代講。 一夕夢章安以金篦擊其口曰。汝勤誨人 當得辯慧。嘗苦脾疾。夢天神以金槃盛 水。使之瞑目。引其腸浣之。後八年。明智
俾繼主席。翰林沈遘。治杭任威。見者多惶 懼失據。師從容如平生。遘異之。任以都僧 正。蘇子瞻時為通守。為序以贈之曰。錢唐
佛僧之盛。蓋甲天下。道德材智之士。與妄 庸巧偽之人。雜處其間號為難齊。故僧正 副之外。別補都僧正一員。簿書案牒。奔走將
迎之勞。專責副正以下。而都師總領要略。 實以行解表眾而已。師既蒞職。凡管內寺 院虛席者。即捐日會諸剎及座下英俊。開
問義科場。設棘圍糊名。考校十問。五中者 為中選。不及三者為降等。然後隨院等差 以次補名。由是諸山仰之咸以為則。講授
二十五年。學者常及千人。夜有盜入其室 脫衣與之。令從支徑去。晚年倦酬酢。以 六事隨身。歸隱草堂 (衣鉢坐具紙被拂子手鑪為六) 吳越大
旱禱天竺觀音像。久不應。師時以疾晝寢。 夢老人白衣烏帽告曰。明日午中必雨。如期 果驗。遠近感師誠致。熙寧六年七月十七日。
旦起盥濯。告眾就別。合掌加趺而化。初師遺 言。須東坡至方闔龕。四日坡至。見趺坐如 生。其頂尚暖。坡盡敬而退。
[0210c27] 東坡集云。師沒後二十一年。余謫惠州。師 之弟思義。囑參寥求作讚。因序之曰。余 在杭。夢至西湖。有大殿榜曰彌勒下
生。故人海月辯才之流。皆行道於其間。乃 作三絕。以吊之云。欲尋遺迹強沽裳。 本自無生可得亡。今夜生公講堂月。滿庭 依舊冷如霜 (其一)
其後參寥。往潁水謁子 由曰。辯才既以子瞻故得銘於公。海月 獨未有銘乎。子由亦為銘其塔。
[0211a07] 法師思義。字和甫。湖之武康凌氏。試法華 中第一得度。依明智學。隨聞隨悟。常開幃出 十問。師答之悉契旨。明智退居草堂。眾送
入室。既散師猶侍右。智曰。汝適何見。答曰。 見大眾拜而退。智曰。吾示汝將來義。當住 此山紹隆大教。後後亦來居此室也。師歷
修四三昧行。忽頸上生一肉癭。夜夢功德天 食之以桃其疾即消。熙寧四年。賜紫服號 淨慧。丞相蘇頌帥杭。請居天竺。大振法道。
住山二十三年。退閒草堂。皆如明智之記。 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中夜趺坐別眾而逝。 大眾誦念久之。忽復語云。侍觀音大士。行
見一沙門。金色長身垂臂謂我曰。報緣未 盡。過七日當遣迎。至二十五日。復趺坐而 化。瘞龕之日。有赤雲垂布。如引導之狀。向 西而隱。
[0211a23] 法師元淨。字無象。徐氏。杭州於潛人。客有 過其舍者曰。嘉氣上騰當生奇男。既生左 肩肉起如袈裟絛。八十一日乃沒。伯祖異之
曰。宿世沙門必使事佛。八十一者。殆其算 歟。及師之終果符其數。十歲出家。每見講 座輒曰。吾願登此說法度人。十八就學於
慈雲。不數年而齒高第。後聞明智講止觀 方便五緣曰。淨名所謂。以一食施一切。供 養諸佛及諸賢聖。然後可食。此一方便也。師
悟曰。今乃知色香味觸本具第一義諦。因泣 下如雨。自是遇物無非法界。代講十五年。 杭守呂臻請住大悲閣。嚴設戒律。其徒畏
愛。臻為請錫紫衣辯才之號。七年。翰林沈 遘撫杭 (仁宗嘉祐) 謂上竺本觀音道場。以音聲為 佛事者。非禪那居。乃請師居之。鑿山增室
廣聚學徒。教苑之盛冠於二浙。神宗熙寧三 年。杭守祖無擇。坐獄於檇李 (檇音醉地名今秀州) 師以 鑄鍾。例被追辨。幸而得釋。寓止真如蘭若。
擬金錍設問答述圓事理說。發明祖意之 妙。元豐元年。有利山門施資之厚者。倚權 以奪之。眾亦隨散。逾年其人以敗聞朝廷 復卑師。眾復大集清獻趙公與師為世外
友。為之贊曰。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 歸道場重輝 (東坡寄詩云。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白雲不解笑。青松有餘哀。忽聞道人歸。 鳥語山容開。云云)
三年復謝去。居南山之龍井。士庶爭 為築室。遂成藍宇。六年。太守鄧伯溫請居 南屏。越明年。復歸龍井。時靈山虛席。師以 慈雲師祖道場俯就眾請。及月餘於禪定
中見金甲神。跪前曰。法師於此舊無緣不 宜久住。既奉冥告遂還龍井。元祐四年。蘇 軾治杭。嘗問師曰。北山如師道行者幾人。
師曰。沙門多密行。非可盡識。坡子迨生四 歲不能行。請師落髮摩頂。數日即善步 (坡詩云。師來為摩頂。起走趁奔鹿) 將示寂。乃入方圓庵 (秦觀記米
芾書) 宴坐謝賓客。止言語飲食。招參寥告之 曰 (參寥道潛) 吾淨業將成。若七日無障。吾願遂矣。 至七日出偈告眾。即右脇吉祥臥。奄然順
寂。時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塔成。弟子懷楚。 詣汝陰請誌於東坡。坡命子由為之銘。師 講說不間晝夜。嘗曰。鬼神威德不具者。晝
不得至。夜中人靜庶幾能聽。焚指供佛左 三右二。有欲效之者。師止之曰。如我乃 可修西方淨業。未嘗須臾廢。或禱大士求
放光。光即隨現。沙門熙仲對食。視師眉間 有光。遽起攬之得舍利數粒。後人常於臥 處得之。嘉興令陶彖有子得魅疾。祝之即
愈。諸暨陳氏。久患心疾漫不知人。警以微 言醒然而悟。布衣李生。久習禪觀辯而無 行。欲從師出家。東坡為之請。未言其名。
力拒不許。若先知然。秀州狂僧號回頭。以 左道惑眾。宣言欲建大塔為吳人植福。 施者雲委。以師不可欺憚於入杭。先遣使 願以錢十萬供僧。師答曰。承以建塔淨財
欲飯僧。教有明文不許互用。狂人大慚 而止 (坡公遣祭文略云。我初適杭。尚見五公。講有辯臻。禪有璉嵩。後二十年。獨餘此翁。今又去矣。後生 誰宗) 。
[0211c21] 鏡菴曰。道大德尊。智高辯富。作大法主。 為世所宗。而於出處飲啄之緣。猶未得 其自在。住上竺幾二十年。居靈山僅及
一月。然則結緣之論。雖大賢有所未 免。
[0211c26] 法師載昇。會稽人。號神智。久參明智。時輩 推其善說。先是錢武肅王帥杭日。嘗患目 眚。夜夢素衣仙人言。自永嘉來。明旦永嘉
僧。投牒願以觀音像獻。言得之海潮。諸山 迎之不能舉。即而示夢欲歸越城。武肅即 具威儀迎至。一見像已目即還明。乃創菴
名興福。以奉之像。坐高六尺。梵相奇偉。燈 夜迎望猶若生人。元祐問師來居興福時清 獻公為帥。亢旱大疫久禱不應。遂罷遣群
祀。請師迎像入府。懇禱一夕甘雨如注。 疫亦以息。公為奏於朝。賜師神智。菴名圓 通 (此下本紀遺失一人) 。
海月辯法師法嗣
[0212a10] 法師從雅。錢唐人。賜號法寶。始從海月學 通止觀。乃自謂曰。言清行濁賢聖所訶。遂 入南山天王院誦法華至五藏 (言藏者。且以五千四十
八為數) 。
[0212a14] 金剛般若四藏。彌陀經十藏。禮舍利塔十遍 (言遍者。以八萬四千拜為數) 禮釋迦三十萬。拜彌陀百萬。
拜佛號五千萬聲。禮法華一字三拜者三 過。心期淨土。一生坐不背西。憲使無為楊 傑為製安樂國讚三十章以美之。其一云。
淨土周沙界。何勞獨指西。但能從一入。處 處是菩提。師欲廣化世俗。遂於受業淨住 寺。圖九品三輩。刻其讚於石。觀者皆知感
化。一日無病趺坐而亡。有天樂鳴空異香 入室之瑞。
[0212a24] 法師智深。賜號慈行。嘉禾沈氏。初依海月 學教觀。既成歸受業崇福西寺開長堂雲 水供。建光明期懺會。二十年如一日。專念
淨土勸人稱佛號。從化者不知數。政和乙 未六月坐亡。留龕七日色不變。荼毘之日異 香襲人。人收舍利與骨俱盡。
淨慧義法師法嗣
[0212b02] 法師德賢。臨安人。賜號圓應。為兒時相者 曰。他日當有官阨。唯出家可免。父信之。 令往依叔父海月。月斥之曰。我翁孫相繼
家業始成。汝欲來此作主人耶。師遂去。 暨落 髮 復往天竺參淨慧。大明教觀之道。 久之遂居第一座。有俗士謁淨慧言。室女
為崇所嬈。乍啼乍哭。願師慈救。慧曰。我首 座可以治此。士往扣之。師乃令女所居閣 上設一榻。既至即就榻睡。少時竟去。女白
父曰。適蒙法師開悟於我。今永去矣。自是 神識安定。淨慧閒居草堂。師繼其席。果符 海月主人之記。居五年無疾而終。語門人
曰。吾生前以道力免難。死後恐不能迯。門 人造像入祖堂。乃用鐵護其項。建炎中。金 虜真珠王子。領兵犯浙。入天竺升祖殿。
眾像皆避席而揖。獨師像不為動。王怒令 斬之。以頸有鐵不可傷。乃令積薪盈門 縱火焚之。薪盡而屋如故。虜大驚讚禮而 退。
[0212b21] 法師仲元。號神智。妙年納戒。即學教於天 竺淨慧。及繼主祖父道場。道風大振。六年將 退間草堂。請首座永堪以自繼。且謂之曰。
首座寮中什物並留後人。方丈所用亦自足。 師止携三衣一鉢香合拂子尼師壇紙被浴 具。世稱為七事隨身。過草堂及觀首座 寮。止一紙衾了無餘物。人莫不高二師之
風。
[0212b29] 法師永堪。賜號慈覺。高介特立。平時不履 尼寺。從淨慧學克肖其道。後繼神智。居 天竺二十一年。四海學者推為宗主。嘗訓
於眾曰。明道而不克行。是猶見飯而不肯 食。終為飢人也。別日又謂眾曰。汝輩一向 忍飢何為。眾愧其言。一時學士皆相率進 行。為世英偉云。
[0212c07] 法師慧日。賜號寂照。學淨慧得其旨。淹貫 三藏樂習禪定。虛懷待人不別愚智。有辱 之者未嘗有色。人皆稱之。為得大忍佛。
繼慈覺居天竺十餘年。講道精進有光父 兄之業。
[0212c12] 法師思尚。早從淨慧妙盡其道。政和元年 詔居上竺。賜號圓悟。講說簡明學者所仰。 嘗曰。吾宗義學也。不旁通儒典。而事講業
者。吾恐未盡其義。苟義有未盡。其意何 所在。得意亡言。自是學成之人。若初心向 學。須先尋文義可也。
辯才淨法師法嗣
[0212c19] 法師若愚。海鹽人。馬氏。賜號法鑑。學教於 辯才。號稱夙成。郡以南屏興教延之不就。 奉辯才杖屨。間居龍井者六年。後於湖之
仙潭。營長堂接待。建大閣造西方像。結道 族念佛。嘗數百人。三十年中預會者多蒙 佛接之瑞。靖康丙午九月。謂其徒曰。吾夢
神人告曰。汝同學則章。得普賢行願三昧。已 生淨土。彼方待汝曷可淹留。即命眾諷觀 經甫畢。乃云。聖相現前吾其往矣。即留偈
曰。空裏千華羅網。夢中七寶蓮池。踏得西歸 路穩。更無一點狐疑。闍維得舍利數百粒。 塔於東廡。初入道夢白衣女授七十二策。 後壽果及其數
(此下本紀。遺失一人。如杲在子琳後) 。
慈覺堪法師法嗣
[0213a04] 法師子琳。賜號慈受。幼學於慈覺深悟圓 旨。復謁佛智裕禪師重研心要。時天竺以 慈福太后請為功德。師被旨住山。二十八
年。講演之際唯提大義。禪侶聞風而來者。 咸服其辯。大慧杲禪師。過之相與劇談。不 覺達旦。謂師曰。時人 秖 知老師有教。徑山
却許老師有禪。為題其真云。悟得旋陀羅 尼三昧。於一切法得大自在。舌端之上海 波翻。第一義諦無違背。孝宗乾道元年春。召
師問道。上曰。朕欲讀經。以何為要。師曰。 金剛圓覺最為要道。曰參禪如何。師曰。禪 須自悟。上曰。何以為功。師曰。澄寂身心
久當自契。上說。後因召問當世有道之士。 師以上竺慧光對。上欣納之。一日謂門 人曰。吾為首座十八年。日課蓮經一部。 每於禪定。夢寐得見普賢。住持以來無復
夢見。信知領徒損己。其言有實。遂屏跡 草堂經半載。忽書偈趺坐而化。停龕踰 旬時當連雪。而身常溫煖 (此下遺失令祥一人) 。
法寶雅法師法嗣
[0213a24] 法師如杲。錢唐人。學於法寶。唐復禮法師 問學者偈云。真法性本淨。妄念何由起。從 真有妄生。此妄何所止。無初則無末。有
終應有始。無始而無終。長懷懵茲理。願 為開玄妙。析之出生死。師謂。此問有二意。 初四句問。真法本淨妄何由生。既生妄已云
何止妄。而能即真。此該從真起妄反妄歸 真之義。次四句問。始終有無。既云無始。云 何有終。若無於終何有於始。後二句為請
答。自古涉法師。清涼圭峰各有偈答。而洪覺 範所錄 (林間錄) 謂皆未副問意。彼問真法本淨 妄何由起。而今但云迷真不覺。此答人誰不
能。師乃別為之答云。真不守自性。照分能 所起。隨緣染淨熏。復性方可止。真妄一體 即。故說無終始。迷悟自情分。始終宛然理。
達此真妄源。誰復受生死。識者謂。此答始 可以盡問意。師所述教義。名指源集 (自序云紹 興十二年述) 。
興國基法師法嗣
[0213b14] 法師悟持。慈溪人。受業於興國。誦法華試 中得度。傳受基法師之道悉達深旨。每俾 代講綽有父風。邑西永安林泉尤勝。眾請為
起廢。歷十八年。殿宇像設無不畢備。寶 元初。仁宗聞於朝賜名福源。安眾講道。 欝為法席。為人寬和。接賓客有加禮。雅 尚清談。終日不倦。所居多植嘉果。築塘
治田。凶歲無歉。法食俱運。人皆樂依 (四明教行 錄有三書。與持姪永安山主者。是也○事見福源開山記○此中本紀遺失二人○此卷共三十三人。本紀止錄二十
三人。遺失十人) 。
佛祖統紀卷第十一 (終)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9 冊 No. 2035 佛祖統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