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ronicle of Buddhism in China 佛祖統紀
Scroll 4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統紀卷第四十三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第十七之十
宋 (都汴京)
太祖 (宣祖第二子。母杜氏。二月十六日為長春節 葬永昌陵)
[0394a09] 建隆元年 (庚申) 正月甲辰周恭帝遜於位。初上 受詔北征宿陳橋驛。將士推戴擁入京師。 時太夫人杜氏 (太祖母昭憲皇后)
同王夫人 (太祖后孝明皇后) 方 設齋於定力寺為祈福。聞變王夫人懼。太 夫人曰。吾兒平生多奇異。人言。當極貴。何 憂也 (楊文公談苑)
初是後唐明宗。於禁中焚香禱 天曰。臣本夷狄不足以王中原。願早生聖 人以安天下。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上降 生於洛陽太內甲馬營。神光滿室。異香不
散。體被金色。三日而變。人知其為應明 宗禱云 (皇朝景命錄) 。
[0394a20] 讚曰。神光金體。佛大士之瑞相也。開嘉運 於五季久阨之年。踐大位於四海望治之 日。而又知興教護法。慈臨民物。以為社
稷靈長之福。非佛大士之示生。其孰能與 於此哉。
[0394a25] 上未仕時過涇州長壽鎮寺。沙門知非凡 人。陰使人圖上容於寺壁。後以其寺有御 容。遂為官所護。及在洛陽嘗過長壽寺。
枕殿砥晝寢。僧守嚴見赤蛇出入上鼻。上 寤嚴問所向。上曰。欲往澶州見柴太尉。未 有齎 (周世宗) 嚴曰。貧道有驢可乘以往。復贈
之錢。及見太尉奇之。遂留幕府。晉開運間。 宋城有異僧狀如豪俠。挾銅彈走草莽 上。指州地曰。不二十年當有帝王由此 建號
(楊文公談苑○太祖在周朝為歸德軍節度使。歸德在唐為宋州。及受禪遂以宋建國) 。
[0394b06] ○先是民間有得梁誌公銅牌記云。有一 真人起冀州。開口張弓在左邊。子子孫孫 保永年。江南李主名其子曰弘冀。吳越錢 王諸子。皆連弘字
(弘倧弘俶弘億) 期應圖讖。及上 受禪。而宣祖之諱正當之 (太祖皇考。上弘下殷。追諡宣祖。趙普皇朝 龍飛記) ○周世宗之廢佛像也
(世宗自持鑿破鎮州大悲像胸) 疽 發於胸而殂。時太祖太宗目見之。嘗訪神 僧麻衣和上曰。今毀佛法大非社稷之福。 麻衣曰。豈不聞三武之禍乎。又問。天下何
時定乎。曰赤氣已兆。辰申間當有真主出興。 佛法亦大興矣 (其後太祖受禪於庚申年正月甲辰。其應在於此也) ○處士 陳摶隱居華山閉門臥。屢月不起。顯德末
乘白騾將入東都。中道聞太祖即位。大笑 曰。天下自此定矣○上始受命默計釋氏。 何道而歸敬。若是其盛。嘗微行至相國寺
見一僧。醉嘔戶外。惡罵不可聞。上怒之。適 從旁過。為醉僧所抱曰。莫惡發將暮矣。 宜亟歸內。上心動。乃還密令小璫往覘
(勅焰切窺。漢宦者冠。加金璫充耳也) 。令取所吐物。至則醉僧 不見。收遺吐至。上前視之則真乳香也。上 嗟歎不已。益知敬佛 (已上四事蔡氏叢談)
○詔以二月 十六日聖誕為長春節。賜百官宴於相國 寺。宰相范質製祝聖齋疏云。素虹紀瑞。表 覺帝之下生
(佛下生有白象貫日。滅度有白虹十二道。今范公用事。恐別有所出) 紺 馬效靈。應輪王之出世 (金輪王出時七寶自至。紺馬寶即其一也)
非夫威震四天。則不足感自然之寶 (金輪王統 王四天下) 非夫位尊三界。則孰能致希有之祥 (佛為三界大師) 壽命同百億須彌。德澤被三千世界。
恒沙可算天祿難窮。墨海雖乾皇基益固 云云。是日以慶誕恩。詔普度童行八千人 (國朝會要) 。
[0394c08] 讚曰。范公以名儒盛德為佐命首。相當 慶誕祝讚之辭。純用佛典以寓歸美。其 為敬佛重君。有見於此論者。謂明良慶
會海宇統一。皆佛大士應世之祥也。
[0394c12] 六月。詔諸路寺院。經顯德二年當廢未毀者 聽存。其已毀寺所有佛像許移置存留。於 是人間所藏銅像稍稍得出。
[0394c15] 讚曰。自有佛法以來。有道之國未嘗不 隆篤佛教以勸天下。太祖初見周朝毀 像。傷之曰。令毀佛法大非社稷之福。
及登大寶。亟下興復之詔。可謂有道之 君必隆佛教。
[0394c20] 十月親征揚州李重進。十二月城陷。上以其 固拒欲盡抗之。俄有異僧詣行宮門。自 稱龍興寺清範。表乞恩宥。上許之。翌日駕
幸尋問。見殿上一羅漢手擎草表。上大寤。 勅建別殿安其像 (廣陵志) ○吳越王錢俶。天 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銅精鋼
造八萬四千塔。中藏寶篋印心呪經 (此經呪功云。造像 造塔者。奉安此呪者。即成七寶。即是奉藏三世如來全身舍利) 布散部內。凡十 年而訖功
(今僧寺俗合有奉此塔者) ○初天台教卷。經五 代之亂殘毀不全。吳越王俶遣使之高麗日 本以求之。至是高麗遣沙門諦觀持論疏
諸文至螺溪。謁寂法師。一宗教文。復還中 國。螺溪以授寶雲。雲以授法智。法智大肆 講說。遂專中興教觀之名 (吳越王傳) 。
[0395a05] 二年○詔前征李重進。凡死於兵者。以楊 州行宮置建隆寺為薦冥福。如唐太宗正 觀四年故事 (至道三年。郡守王禹稱撰碑)
○詔民間二月至 九月漁捕彈射著於令○四月上幸相國 寺祈雨。出內帑設千僧齋。已而大雨○吳 越王俶請延壽禪師主永明寺 (今錢唐淨慈寺) 師日
課一百八事。學者參問。以心為宗以悟為 則。日暮往別峯行道念佛。人聞山中天樂 聲。吳越王感其專至。為作西方莊嚴殿以 成其志。師以賢首慈恩天台三宗互有同
異。館其徒之知法者。博閱義海更相質難。 師以心宗之衡以準平之。又集大乘經論 六十部。兩土賢聖三百家之言。證成唯心 之旨。為書百卷。名曰宗鏡。傳於世
(壽禪師傳) 。
[0395a19] 三年五月旱。上辛相國寺祈雨。詔徹樂太 官進蔬食。已而雨大濟○西域于闐國沙門 善名七人來。詔館於相國寺○楚王周行
逢據潭州果於殺戮。然知事佛度僧齋懺 未嘗輟。見沙門輒作禮。親手行食。謂左 右曰。吾殺人多矣。不假佛力何以解怨○ 十一月高昌國遣僧法淵。獻辟支佛牙玉器。
[0395a26] 乾德元年。螺溪寂法師為義通法師說止觀 法門。
[0395a28] 三年。滄州沙門道圓。遊五天竺往反十八 年。及還偕于闐使者至京師。獻佛舍利貝 葉梵經。上召見便殿問西土風俗。賜紫方
袍器幣○特進李託奏。雄武推官阮紹莊。夢 雲門禪師令上奏乞開塔。有旨。韶州守臣 開視見師真身如生。乃迎赴闕供養。逾月 遣送還山中。勅 諡
大慈元真宏明禪師 (此後不注出處者。大約多國朝會要) 。
[0395b07] 四年。詔秦涼既通。可遣僧往西竺求法。時 沙門行勤一百五十七人應詔。所歷焉耆龜 茲迦彌羅等國。並賜詔書諭令遣人前導。
仍各賜裝錢三萬 (行裝錢三十貫文) ○上初詔西川 轉運使沈義倫。於益州以金銀字寫金剛 經進上。至是召天清寺沙門崇蘊。入內講
演○樞密使沈義倫事佛長齋。夏中危坐。以 飼蚊。或以為苦者。曰餓蚊相投。豈忍拂去。 時執政多自陳起第。獨義倫乞為母修寺。
上嗟嘆許之○勅內侍張重進。往峨眉山普 賢寺莊嚴佛像。因嘉州屢奏。白水寺普賢 相見也。峨眉志云。昔有蒲翁。因採藥入 山望峯頂。五色雲放白光。忽一鹿前導至
岩上。見普賢大士真相自茲顯迹○河南 府進士李藹。造滅邪集以毀釋教。竊藏經 以為衾。事聞。上以為非毀聖道誑惑百姓。 勅刺流沙門島
(在登州海中。舊制以溢額取居久者一人投之海。神宗朝馬默守 郡。乞今後溢額者移隷登州。上然之) 。
[0395b25] 述曰。儒家有排佛者。以不曾讀佛經 耳。使稍知觀覽必能服其為道之妙。李 藹造論指佛為邪。蓋傅奕韓退之詆佛
為夷之餘波也。不有明主孰能鑒其妄 作。流之海島非不幸也。
[0395c01] 五年。詔曰。禁錮以來天下多輦佛像赴京。 顧惟像教世許尊瞻。忽從鎔毀甚乖歸敬。 應諸郡有銅像處。依舊存留。但不許鑄
造新像○右街應制沙門文勝。奉勅編修 大藏經隨函索隱。凡六百六十卷○勅萊州 道士劉若拙充右街道錄。集京師道士試 學事業。未至者皆罷斥之。
[0395c08] 開寶二年。長春節詔天下沙門。殿試經律論 義十條。全中者賜紫衣。
[0395c10] 四年三月。上親征太原劉繼元。道由潞州麻 衣和上院。躬祝於佛曰。此行以弔伐為事。 誓不濫殺一人。繼元聞之。極力抵拒。車駕
至城下諸軍進攻。時太原城守尚堅博士李 光贊。勸上回鑾 (音巒。鈴也。天子大輅衡上。金雀口銜鈴曰鑾) 宰相趙普 以為然。遂班師○處士陳摶受易於麻衣道
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極天人 歷詆先儒之失。摶始為之註。及受河圖洛 書之訣。發易道之祕。漢晉諸儒如鄭康成京
房王弼韓康伯。皆所未知也。其訣曰。戴九 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膝。縱 橫皆十五。而五居其室。此圖縱橫倒正回合
交錯。隨意數之。皆得十五。劉牧謂非人智 所能偽為。始摶以傳种放。放傳李溉。溉傳 許堅。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始為鉤隱 圖以述之。
[0395c26] 述曰。繫辭云。河出圖示其名也。參伍以 變錯綜其數。示其體也。此夫子顯示河 圖之文也。漢世有書。其論河圖云。太一
取之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十有五。此易 緯詳陳河圖之數也。五季之際。有方服 而衣麻者。妙達易道。始發河圖之祕。 以授希夷。希夷始著訣傳世。然世人徒
能述希夷之言。而不知其義本出於繫 辭易緯。今以著訣。上合易緯九宮十五之 文。又以易緯。仰參繫辭參伍以變之說。 無不脗合。繫緯之文。略而隱。故常人不
能明。獨麻衣悟此妙於二千年之後。殆 天授也 (河洛文今見易經之前) 。
[0396a10] 陳摶居華山。錢若水未第去謁之。摶邀入 山齋。見老僧擁納附火。若水揖之。僧開目 而已。坐久摶問。何如。僧曰。無仙骨法。若水
退摶戒之曰。三日後可復來。如期而往。摶 曰。始吾見子神觀清粹。謂可以學仙。故請 決於老僧。僧言。他無仙骨。但可作貴公
卿。於急流中勇退耳。問僧何人。摶曰。吾師 麻衣道者也 (湘山野錄○洞微志中云。僧是白閤道者宗裔) ○沙門建盛 自西竺還。詣闕進貝葉梵經。同梵僧曼殊
室利偕來。室利者中天竺王子也。詔館於 相國寺。持律甚精。都人施財盈屋。並無所 用○勅高品張從信。往益州雕大藏經板。
[0396a22] 五年。詔僧道。每當朝集。僧先道後。並立殿 廷。僧東道西。間雜副職。若遇郊天。道左僧 右 (僧史略) 。
[0396a25] 僧東 道左
[0396a26] 北 君位 僧先道後 殿廷 郊天 南
[0396a27] 道西 僧右
[0396a28] 述曰。左右即東西也。郊天之日道居左者。 以道士繼朝班之後。便於設拜故權令 居左。非常用之法也 此說聞之頑空 云。得之禮部職事人。
[0396b03] 詔京城名德玄超等入大內。誦金字大藏 經。車駕臨幸。並賜紫方袍○詔曰。僧尼無 間實紊教法。自令於尼寺置壇受戒。尼 大德主之。
[0396b07] 述曰。廷議但欲分別僧尼。而不知尼女 受戒須依大僧無置壇自受之律。此一時 救弊不可為法。今則無復用此也。
[0396b10] 詔曰。釋門之本貴在清虛。梵剎之中豈宜污 雜。適當崇闡尤在精嚴。如聞道場齋會。夜 集士女深為褻瀆。無益修持。宜令功德
司祠部告諭諸路並加禁止○勅僧道。並 隸功德使。出家求度策試經業。關祠部給 牒○西天竺沙門可智法見真理三人來朝。 賜紫方袍○西天竺沙門蘇葛陀來。貢舍利
文殊華。賜紫服金幣○六月天台德韶國師 示寂。有大星殞於峯頂。天降大雪師得 法於清涼法眼 (清源下十世) ○西天竺沙門彌羅等 十四人來朝並賜紫服。
[0396b21] 六年八月。汝州風穴禪師延昭示寂。師得法 於南院 (南岳八世下) 知鄜州 (音孚鄜延路) 王龜從表稱。中
天竺三藏法天至。譯聖無量壽經七佛讚。河 中府梵學沙門法進執筆綴文。龜從潤色。詔 法天赴闕召見慰問。賜紫方袍。
[0396b26] 七年二月。永明壽禪師示寂。賜諡智覺。師 得法於韶國師。高麗國王遣三十六僧來 受道法。於是法眼一宗盛行海外而中國 遂絕。
[0396c01] 八年三月。上幸洛陽至龍門山廣化寺。開 無畏三藏塔瞻敬真體。四月上將郊天而雨 不止。遣使禱無畏塔。及期而霽 (無畏三藏。唐開元四年
自西天來。長安為教主二十三年。滅塔於洛陽之龍門) ○上自洛陽回京師。 手書金剛經常自讀誦。宰相趙普因奏事 見之。上曰。不欲甲冑之士知之。但言常
讀兵書可也。
[0396c08] 讚曰。漢高帝與韓彭取天下論功行。封 王數十城。相繼反畔。卒取誅戮。光武封 功臣鄧禹輩。大者不過數縣。以其易制
故上下無異意。智矣哉。我太祖之善駕馭 英雄也。俾石守信等義社十弟釋兵權於 杯酒笑談之頃。享祿私第全其餘生。上 不失國恩下不失臣節。過二漢君臣遠
矣。至於深居禁中常誦佛典而欲使甲 士知讀兵書。是又重威保國之仁術也。 智矣哉。
太宗 (宣祖第三子。太祖同母弟也。母夢神人捧日寘於懷遂娠。十月十七日為乾明節葬永熙陵)
[0396c19] 太平興國元年。詔普度天下童子。凡十七萬 人 (國朝會要) ○真君傳結壇之法有九。上三壇 為國家。上曰順天興國壇。星位三千六百。
為普天大醮。中曰延祚保生壇。星位二千四 百。為周天大醮。下曰祈穀福時壇。星位一 千二百。為羅天大醮。中三壇為臣寮。上曰
黃籙延壽壇。星位六百四十。中曰黃籙臻慶 壇。星位四百九十。下曰黃籙去邪壇。星位三 百六十。下三壇為士庶。上曰續命壇。星位
二百四十。中曰集福壇。星位百二十。下曰 却災壇。星位八十一。旌旗鑑劍。弓矢法物。具 列儀範各有差隆云云。真君曰。諸天萬靈
仙眾梵佛。悉朝上帝於通明殿。又曰。佛在 三清之中。別有梵天居之。於上帝如九卿 奉天子也。
[0397a05] 述曰。凡釋道二家之言天。名可不同而 體不可不同也。如來聖人如實知見三 界。不可謂不盡也。而道家諸書淺繆無
識。故名與體皆不同。如度人經諸道書。 或云三十六天。謂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 無色界四天。此二十八為三界內有生 死。其上更有四梵天為三界外。斷生死
一災。又其上有三清天。最上為大羅天。 此等雖欲比同佛經三界之語。殊不知 四梵三清竟無實位。蓋凡言界外斷生死 者。即三乘與佛耳。豈當復指三清諸天
輪轉之徒哉。張無盡述息諍論。引黃帝 內書云。太一者。元一之氣。始生於太虛 之上。有玉京山。四方各有八天。三十二 帝。玉京之上有玉清上清太清。三清之上
有虛皇十天。元老元君元尊天真九皇居 之。天皇真人。降天真九氣分六元。而為 混沌之象云云。無盡斷之曰。夫言玉京 山三十二帝者。即佛之所謂須彌山頂忉
利天也。虛皇天者。即佛所謂大梵天也。三 清天者。即佛所謂空居天也。大梵天為世 界主。不知上有光音諸天。而言我能有 所生。有所生則氣有所降。此天真九皇
所以降氣而造世界也。氣有陰陽則人 有男女。如道家三清。侍以金童玉女。此 欲界空居為三清天也 (空居即夜摩為大清。兜率為上清。樂變化為玉
清。他化自在為大羅天。然道書言天。矛盾自多難以定一) 又王欽若奉詔 撰翊聖真君傳。其間論佛最為失義。如 翊聖云。諸天萬靈仙眾梵佛。悉來朝上帝。
夫佛為三界師為天中尊。佛所住處梵 天帝釋皆來衛從。明知天帝所以奉佛也。 今傳言佛來朝帝。甚為無狀。翊聖既自 言。帝輔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