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Zu Lidai Tong Zai 佛祖歷代通載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歷代通載卷第七嘉興路大中祥符禪寺 住持華亭念常集
[0525a15] 東晉
[0525a16] (癸酉) 孝武帝曜。改寧康 (字昌明。簡文第三子。十歲即位。崇德太后臨朝。二月
桓溫擁兵來朝。有不臣之志。三月疾還姑孰。七月卒。弟冲代領兵。盡忠王室。三十五崩清暑殿。葬隆平陵。 治廿四年) 。
[0525a19] (丙子) 改太元○栴檀瑞像是年到長安。住一 十七年。
[0525a21] (癸未) 後秦姚萇 (字景茂。南安赤亭羌人。其先有虞之裔。父弋仲。有二十四子。萇幼子也。
初仕苻堅為陽武將軍。因南伐敗績而歸。遂縊苻堅而據長安僭立。八年改建興。壽六十四) 。
[0525a23] 西秦乞伏國仁 (本西鮮卑人。其先自漢北出陰山。後降苻堅。署為南單于鎮勇士川。
苻堅既敗國仁。自稱大單于王。後號西秦。據金城僭立。四年乙酉改建義) 。
[0525a25] 後涼呂光 (字世明。洛陽氐人也。父婆婁。仕苻堅官至太尉。生光身長八尺四寸。目有重瞳。
王猛見而異之。舉以為將。率兵七萬西征。降者四十餘國。至龜茲獲羅什。聞堅死據姑。俱臧稱涼州 牧。立十年) 。
[0525a28] 後燕慕容垂 (字道明。皝之弟。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因懼誅奔秦。苻堅用之將使伐 晉。既敗。遂據中山。改國號燕立十三年。壽七十一)
。
[0525b01] (甲申) 苻丕 (字永叔。堅之庶子。既聞堅卒。出鎮于鄴。據晉陽。立一年。改大安) 。
[0525b02] 後秦改白雀。
[0525b03] (二) 太元九年。法師惠遠以秦亂來歸于晉。遠 出雁門賈氏。少為儒生。博極群書。尤邃周 易莊老。甞與弟惠持造安法師席下。聞出
世法而悅之。歎曰。九流特粃糠耳。遂出家。 安門徒數千。遠居第一座。及關中擾亂。安 散其徒。皆諄諄規誨而遣之。遠別獨不與
一言。遠怪問。安曰。若汝吾何言哉。遂自荊 州將之羅浮。抵潯陽見匡山。愛之廬於山 陰。大守桓伊為剏精舍。一昔風雷拔樹鼓
沙石。蕩平基致木于土。時以為神運焉。初 太尉陶侃鎮廣州。有漁于海。得文殊像。送 寒溪寺。寺甞經火而像屋無恙。其後侃鎮
武昌。使人迎之。十輩不能舉。既而叢力致 之舟。舟輒沒。遂失其像。時謠曰。侃唯劍 雄。像以神標。可以誠致。難以力招。及遠剏
寺。心祈之。於是像冷然自至。時晉室微而 天下奇才多隱居不仕。若彭城劉遺民豫 章雷次宗雁門周續之新蔡畢頴之南陽宗 炳張士民李碩等。從遠遊。并沙門千餘人
結白蓮社。於無量壽像前建齋立誓期生淨 土。及聞羅什法師入關。遠望風欽敬。遺書 通好。詞曰。去歲得姚右軍書。且承德聞。仁
者曩日殊域。越自外境。于時音譯未交。聞 風而悅。頃承懷寶來游。則一日九馳。徒情 欣雅味而無由造盡。寓目望途增其勞佇。
夫旃檀移植則異物同薰。摩尼吐曜則眾 珍自積。且滿願不專美於絕代。龍樹豈獨 善於前踪。今往比量衣裁。願登高座為著
之。什答曰。既未言面。又文詞殊隔。導心之 路不通。得意之緣 圮 絕。傳譯來貺粗述德 風。比何如必備聞一途可以蔽百。經言。末
後東方當有護法菩薩。勗哉仁者善弘其 事。夫才有五備。福戒博聞辯才深智。兼之 者道隆。未具者凝滯。仁者備之矣。所以寄
言通好。因譯傳心。豈其能盡粗酬來意耳。 損所致比量衣裁。欲令登法座時著。當如 來意。但人不稱物。以為媿耳。今往常所用
鍮石雙口澡灌。可以備法物數也。并遺偈 一章曰。既已捨染樂。心得善攝否。若得不 馳散。深入實相否。畢竟空相中。其心無所
樂。若悅禪智惠。是法性無照。虛誑等無實。 亦非停心處。仁者所得法。幸願示其要。遠 復答以偈曰。本端竟何從。起滅有無際。一
微涉動境。成此頹山勢。惑想更相乘。觸理 自生滯。因緣雖無主。開塗非一世。時無悟 宗匠。誰將握玄契。來問尚悠悠。相與期暮
歲。初中國未有涅槃常住之說。但云。壽 命長劫。遠曰。佛是至極。至極則無變。無變 之理豈有窮哉。乃著法性論。略曰。至極以
不變為性。得性以體極為宗。羅什見論歎 曰。遠未及見經。暗與理會。豈不妙哉。秦王 姚興致書餉遠龜茲細縷雜變像。以伸欵
敬。安城侯姚嵩獻珠像并釋論。曰。大智論 新記。龍猛所作。法師當冠以敘文以昭示 萬世。此邦道人同所欽聞也。遠以大論文
廣。謙讓不諾。乃抄其要為二十卷。而別敘 之。桓玄輔政。勸安帝沙汰僧尼詔曰。沙門 有能伸述經牒演說義理。律行修整可宣
寄大化者。聽依所習。不者悉令罷道。唯 匡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簡。遠以書抵玄。陽 縱而陰奪之。遂停其詔遠甞稽考禪宗別傳
之旨源流所自。及祖師達磨之來。遂皆符 合云。陶淵明隱居柴桑。從遠問道。深相敬 仰。謝靈運投名入社。遠拒之不內。及宗炳
著明佛論。顏延之析達性論。周顒駁夷夏 論。鄭道子著神不滅論。皆稟遠是正焉。至 隆安中桓玄重申庾氷之義。欲沙門盡敬 王者。朝廷承風旨多與玄合。因以問遠
曰。此一代大事。不可使朝廷失體也。得八 座書。今以似君。君其件件詳論不敬之意 以釋其疑。便當行之。遠答其書。并著沙 門不敬王者論五篇劇陳所以不拜之意。
玄始意堅。及得遠論即緩其事。未幾篡位。 乃下書曰。佛法弘大所不能測。推奉主之 情欲興其敬。今事既在己。宜體謙冲應諸
道人。勿復致禮也。安帝避玄還次潯陽。詔 遠見于行在。輔國何無忌勸遠一出。遠固 辭以疾。帝再詔問勞。勅九江太守歲時送
米資奉。卜居三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 送客以虎溪為限。弟惠持亦有高行。蓮社 眾數千。持居第一座。太尉王珣甞問豫章
刺史范寗。遠公與持孰愈。寗曰。賢弟兄也。 珣曰。但令如弟所未易有。況復賢耶。遠臨 終其徒進蜜漿者。遠懼違律。令左右檢律。
未終卷遂合掌西面而逝。年八十有三。有 匡山集三十卷。行于世。
[0526b02] 宋朝明教大師契嵩。過遠影堂。列六事題 之。其辭曰。陸脩靜異教學者。而送過虎 溪。是不以人而棄言也。陶淵明耽湎于酒。
而與之交。蓋簡小節而取其達也。跋陀高 僧。以顯異被擯。而延且譽之。蓋重有識而 矯嫉賢也。謝靈運以心雜不取。而果沒于
刑。蓋識其器而慎其終也。盧循欲叛。而執 手求舊。蓋自信道也。桓玄震威而抗對不 屈。蓋有大節也。大凡古今人情莫不畏威
而苟免。忘義而避疑。好名而昧實。黨勢而 忍孤。飾行而畏累。自是而非人。孰有道尊 一代為賢者師。肯以片言而從其人乎。孰
有夙稟勝德為行耿潔。肯交醉鄉而高其 達乎。孰有屈人師之尊。禮斥逐之客。而申 其賢乎。孰有拒盛名之士不與於教而克 全終乎。孰有義不避禍敦睦故舊而信道
乎。孰有臨將帥之威。在殺罰暴虐之際。守 道不撓而全其節乎。此固遠公識量遠人 獨出於古今矣。若其扶荷至教廣大聖道 垂裕於天人者。非蒙乃能盡之。其聖歟賢
耶。偉乎大塊噫氣六合清風遠公之名聞 也。四海秋色神山中聳遠公之清高也。人 龍僧鳳長揖巢許遠公風軌也。白雲丹壑 玉樹瑤草遠公棲處也。
[0526b26] (三) 劉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少孤事母以孝 聞。才藻自負不委氣于時俗。雖寒餓在己 威福當前。其意湛如也。司徒王謐承相桓
玄侍中謝琨太尉劉裕。咸嘉其賢。欲相推 薦。程之力辭。乃之匡山託于遠公。遠曰。官 祿巍巍何以不為。程之曰。君臣相疑疣贅
相虧。晉室無磐石之固。物情有累卵之危。 吾何為哉。遠然其說大相器厚。太尉亦以 其志不可屈。與群公議遺民之號旌焉。時 雷次宗周續之畢潁之張秀實宗炳等。同
依遠公。遠曰。諸君之來豈宜忘淨土之遊 乎。有心焉當加勉勵。無宜後也。以程之最 文使誌其事。號蓮社誓文。其辭曰。維歲在
攝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師 釋惠遠真感幽興霜懷特發。乃延命同志 息心正信之士雷次宗劉程之等百有二十 三人。集于廬山之陰般若臺精舍阿彌陀
佛像前。率以香花敬薦而誓。惟茲一會之 眾。夫緣化之理既明。而三世之傳顯矣。遷 感之數既符。則善惡之報必矣。推交臂之
潛論。悟無常之期切。審二報之相催。知險 阻之難援。此其同志諸賢所以夕惕宵勤 仰思攸濟者也。蓋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 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則幽路咫尺。苟求之
無方則渺茫何津。今幸以不謀而感。僉心 西境叩篇開信。亮情天發。乃機象通於寢 夢。欣歡百於子來。於是雲圖表暉景侔神 造。功由理諧事非人運。茲實天啟其誠冥
運求萃者矣。可不克心克念重精疊思以 凝其慮哉。然景續參差功福不一。雖晨期 云同而夕歸攸隔。即我師友之眷。良可悲 矣。是以慨然胥命整衿泫堂。等施一心亭
懷幽極。誓茲同人俱遊絕域。其有警世絕 倫首登神界。則無獨善於雲嶠忘兼全於 幽谷。先進後升勉思彙征之道。然後妙觀 大儀啟心真照。識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
蕖於中流。蔭瓊柯以詠言。飄靈衣於八極。 沈香風以窮年。體忘安而彌穆。心超樂以 自怡。聽三途而緬謝。傲天宮而長辭。紹眾
靈而繼軌。指太息以為期。究茲道也。豈不 弘哉。
[0527a09] (四) 太元初。符秦盛時德星屢現。太史奏。外 國當有智人入輔。及秦主攻襄陽得法師 道安。喜以為應。安謙讓不敢當。因勸秦主
迎龜茲國法師鳩摩羅什。堅從之。即遣驍 騎將軍呂光以鐵騎七萬伐龜茲。謂曰。若 獲羅什馳驛送歸。光軍至。什謂龜茲王白 純曰。國運替矣。有就敵從日下來。宜供
承之。勿抗其鋒。鈍不納拒之。大為光所破。 遂獲羅什。光見什齒少。凡人戲之。妻以龜 茲王女。什苦辭以為不可。光飲以醇酒同
閉室中。遂為所逼。及光還而符堅已敗。因 僭王姑臧。父子相繼皆庸材不知道。什蘊 深解混居其國亡所宣化。
[0527a22] (五) 秦主姚萇者。西戎羌也。符堅之敗。萇 為宿將率其部屬反叛。堅與之戰不利。遂 為萇縊殺之于佛寺。萇襲其位都雍關。改
長安為常安。在御八年。符堅領鬼兵白日 入宮刺中其陰。出血石餘而崩。子興即位。 降帝號而稱天王。未幾干戈寢息風化大
行。嘉祥沓現。及樹連理剏生於殿庭。咸謂 智人入國之瑞乃遣姚碩德伐涼呂隆。迎 羅什法師至。秦主深加禮遇待以國師。大 闡經論。震旦宣譯至符秦并什法師等。兩
朝出經律論三藏。凡八百餘卷云。
[0527b04] (乙酉) 符丕改大安。
[0527b05] 西秦改建義。
[0527b06] (六) 北朝魏 (姓拓跋王水德都雲中) 。
[0527b07] 雷氏曰 (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獻文孝文宣武孝明孝莊節閔後廢出帝魏主十二一百四九) 。
[0527b08] 太祖道武皇帝珪 (其先十一主。國號代晉。始拓跋詰汾。因畋于野遇天女而生力 微。即魏之始祖神元皇帝也。)
(帝時辟暑五臺山。有梵僧來乞坐具地。帝然之。遂敷坐具于是。頭出星辰。尾搖日月。方圓五百里。皆屬聖 基。乃文殊化身也。)
(始祖生章帝悉鹿。平帝綽。思帝弗。昭帝祿官。穆帝猗廬平文帝欝律。惠帝賀傉。煬帝紇那。烈帝翳槐。昭成
帝什翼犍。已上十一主未通中國○珪按世錄。其先出自黃帝之後。昌意之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自 以為號。西晉之亂有拓跋廬。出居 樓
煩。晉封為代王。於後部落分散。經六十餘年至廬孫什翼涉珪。魏書
云。珪即魏太祖道武帝也。太元元年據朔州東三百里築城邑。號恒安。為符堅護將軍。堅敗後。乃即真號太
祖道武。殂明元立。元殂世祖太武帝立。自是又四主至世宗孝文帝。遷都于洛。改姓元氏。去胡衣冠絕虜
語尊華風。是時天下唯二國謂之南北朝。魏初未聞佛。及神元與晉通聘。方知致信。僧至二百萬。寺院
三萬餘所。譯經律論一千九百餘卷。自古佛圖塔之盛無出於此。改年登國) 。
[0527b19] (丙戌) 前秦符登 (字文高堅之族孫在位九年改元太初。壽五十二) 。
[0527b20] 後秦改建初 (入長安稱帝) 涼改大安。
[0527b21] 燕改建興。
[0527b22] (丁亥) 西秦乞伏乾歸 (國仁弟立二十四年。後為兄殺之) 。
[0527b23] (戊子) 西秦改太初 (稱王於河南) 。
[0527b24] (七)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者。南印度德勝王 之太子也。既受度得法至東印度。彼王名 堅固。奉外道師長爪梵志。暨祖將至。王與
梵志同覩白氣貫于上下。王曰。斯何瑞也。 梵志預知尊者入境。恐王遷善。乃曰。此魔 來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鳩諸徒眾議曰。不
如蜜多將入都城。誰能挫之。弟子曰。我等 各有呪術。可以動天地入水火。何患哉。尊 者至。先見宮牆有黑氣。乃曰小難耳。直詣
王所。王曰。師來何為。祖曰。將度眾生。曰 以何法度。祖曰。各以其類度之。時梵志聞 言不勝其怒。即以幻法化大山於尊者頂
上。尊者指之忽在彼眾頭上。梵志等怖懼 投尊者。尊者愍其愚惑。再指之化山隨滅。 乃為王演說法要俾趣真乘。又謂王曰。此
國當有聖人而繼於我。是時有婆羅門子。 年二十許。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纓 絡。故人謂之纓絡童子。遊行閭里匃求度
日。若常不輕之類。人問汝何行急。即答 云。汝何行慢。或問何姓。乃云。與汝同姓。 莫知其故。後王與祖同車而出見纓絡稽
首於前。尊者曰。汝憶往事否。曰我念遠劫 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轉甚深修 多羅。今日之事蓋契昔因。尊者又謂王曰。
此童子非他。即大勢至菩薩是也。此聖之 後復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緣在震 旦。四五年內却返此方。遂以昔因故名般
若多羅。付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 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尊者付 法已。即辭王曰。吾化緣已終。當歸寂滅。願
王於最上乘毋忘外護。即還本坐跏趺而 逝。化火自焚。王收舍利塔而瘞之。當東晉 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歲也。
[0528a01] (己丑) 後涼改麟加。
[0528a02] (癸巳) 栴檀瑞像此下至江南。住一百七十三 年矣。
[0528a04] (甲午) 前秦符崇改延初 (十月為乾歸所殺國除) 。
[0528a05] 後秦姚興改皇初 (字子略。萇長子弁。之長安立于槐里。二十二年。壽五十五歲) 。
[0528a06] (八 丙申) 安帝德崇 (武帝長子。生而不惠。至於寒暑飢飽不能辨。年三十二。崩于東堂。葬休
平陵。一名儒宗。十五歲即位。治二十二年) 。
[0528a08] 後涼改龍飛 (稱涼天王) 。
[0528a09] 後燕慕容寶 (字道祐。乘之第四子。立二年。改元永康。壽四十四歲) 。
[0528a10] 北魏改皇始 (建天子旌旗) 。
[0528a11] 南燕慕容德 (字玄明。皝少子。身長八尺二寸。姿貌雄偉。後燕寶死。乃據滑臺號燕都廣。 僭立七固年。壽五十而卒) 。
[0528a13] 南涼禿髮烏孤 (河西鮮卑人。其先與魏同出。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遷于河西。
呂光遣使署為益州牧。自稱大單于西平王。都廣武徙樂都。改年太初。僭立三年) 。
[0528a15] 此涼改業 (據張掖次年改神璽) 。
[0528a16] 西涼李暠 (字玄盛。龍西成紀人。漢將軍李廣十六代孫。祖弇仕張軌為將。因據河右至暠稱 涼。立十七年○即唐太宗八世祖也) 。
[0528a18] (九) 竺僧朗。京兆人也。專以講說為任。而疎 食布衣志耽物外。自皇始移上太山薙茅 居之。時聞風而造者百有餘焉。道德凝懷。
千里哲人競湊。芳聲播遠。五朝天子移 風。貢物飛符孰能並駕。
[0528a23] 一符堅書曰。皇帝敬問太山朗和尚。大聖 應期靈權超逸。蔭蓋十方化融無外。若四 海之養群生。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