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Zu Lidai Tong Zai 佛祖歷代通載
Scroll 1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歷代通載卷第十八嘉興路大中祥符禪寺 住持華亭念常集
[0656b07] 宋 雷氏曰 (宋朝祖宗真仁英神哲徽及少百六十六。靖康北遷) 。
[0656b08] (一 庚申) 太祖玄朗 (姓趙。王火德。都于汴。初名光胤。宣祖次子。生于洛陽。雄武端 [愨-一+土] 識度豁如。
周祖以為東西班首。世祖命掌親軍遷殿前都點檢。恭帝命征河東。晚駐陳橋驛。軍情忽變。眾擁立之。正月 四日受禪。丙子十月崩于萬歲殿。葬永昌陵。壽五十)
改建隆○遼應曆十 年。
[0656b12] (二) 是年十二月。詔於楊州城下戰地。造寺 賜額建隆賜田四頃。命僧道暉主之。初周 廢佛寺三萬三百所。毀鎮州大悲像鑄錢。
世宗親秉鉞洞其膺。不四年疽潰于膺。帝 偕太宗目擊其事。因問神僧麻衣。天下何 時定。麻曰。甲子方大定。仍對以三武廢教
之禍。帝深然之。及即位屢建佛寺。歲度八 千僧 (出歐陽外傳疏) 。
[0656b20] (辛酉) 詔誕聖節。京師及天下命僧。升座祝壽 為准。
[0656b22] (壬戌) 詔每年試童行通蓮經七軸者。給祠部 牒披剃。
[0656b24] 荊高繼冲 (字成和融之子。立一年降宋) ○南唐李煜立。
[0656b25] (癸亥) 改乾德○慕容延釗伐荊降。封冲武寧 軍節度。
[0656b27] (甲子 六一) 詔王全斌等伐蜀。乙丑降于宋。
[0656b28] (丙寅) 東漢繼恩 (其父薛釗劉旻愛其賢。以女妻之。生恩。釗卒後。適何氏生元。何氏夫婦
卒。承鈞無子。旻以二子命鈞養之。定王鈞薨。恩紹位。九月為侯覇榮殺之) 。
[0656c01] 繼元 (姓何氏。亦承鈞養子。恩之同母弟。郭無為侯覇榮迎立之。改年廣運。一十三年) 。
[0656c02] (丁卯) 三月五星聚奎○大教東被九百年矣。
[0656c03] (戊辰) 改開寶○遼景宗諱明記立 (更名賢。世宗子。自年保 寧。治十五年) 。
[0656c05] (己巳) 二月十六長春節詔 (四海僧上表入殿庭。試三學十餘條。全通者賜
紫衣。號曰手表僧。宰輔親王監司刺史各薦所知。唯西街所薦。是日入內殿。門下牒謂之簾前師號。仍賜 紫衣) 。
[0656c08] (辛未) 詔成都造金銀字佛經各一藏 (初戊辰九月廿七勅兵部 侍郎劉熙古監造。是年六月十一日勅再造金字經一藏) 。
[0656c10] (壬申) 詔雕佛經一藏 (計一十三萬板○封南漢銀恩赦侯○又遣陶穀下宋齊丘) 。
[0656c11] (三) 天台山德韶國師示寂。師處州龍泉陳氏。 母夜夢白光觸體。因而有娠。及誕尤多奇 異。年十五有梵僧。勉令出家。十七依本
州龍歸寺落髮。十八納戒於信州開元。後 梁開平中遊方。詣投子山見大同禪師。發 心之始也。次謁龍牙疎山。各有機緣。歷五
十四員知識皆不契。後之臨川。謁淨惠益 公。一見深器之。師以遍參但隨眾而已。益 上堂。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益云。是曹
源一滴水。師於座側豁然大悟。平生疑滯 渙若氷釋。遂以所悟聞于益。益曰。汝向 後當為國王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自 是諸方異唱古今玄鍵。與之決擇不留微
迹尋遊天台。觀智者顗禪師遺跡若舊。復 與智者同姓。時謂後身焉。初止白沙。吳越 忠懿王以國王子刺台州。嚮師之名。延請 問道。師謂之曰。他日為 覇
主無忘佛恩。後 漢乾祐元年王嗣位。遣使迎之。申弟子禮。 有傳天台教義寂者。屢懇于師曰。智者 之教年祀浸遠慮多散落。今新羅國其本
甚備。自非和尚慈力。其孰能致之乎。師於 是聞于忠懿王。王遣使及齎師書往彼繕 寫備足而回。迄今盛行於江南。師於般若 開堂說法。十二會語具傳燈。甞有偈示眾
曰。通玄峯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 山。開寶辛未華頂四峯忽摧聲震若雷。師 曰。吾非久矣。明年六月大星殞于峯頂。林
木變白。師乃示寂於蓮華峯。參問如常。二 十八日集眾言別。跏趺而逝。壽八十二。臘 六十五。
[0657a13] (癸酉) 後周恭帝崇訓卒。
[0657a14] (四) 汝州風穴禪師示寂。諱延沼。偽唐乾寧 三年十二月。生於餘杭劉氏。少魁壘有英 氣。於書無所不觀。然無經世意。父兄強之
仕。一至京師即東歸。從開元寺智恭律師。 剃髮受具。游講肆。玩法華玄義。修止觀 定慧。宿師爭下之。棄去游名山。謁越州 鏡清怤禪師。機語不契。北游襄 沔
間寓止 華嚴。時僧守廓者。自南院顒公所來。華嚴 升座曰。若是臨濟德山高亭大愚鳥窠船 子下兒孫。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
廓出眾便喝。華嚴亦喝。廓又喝。華嚴亦喝。 廓禮拜起。指以顧眾曰。這老漢一場敗缺。 喝一喝歸眾。穴心奇之。因結為友。遂默悟
三玄旨要。嘆曰。臨濟用處如是耶。廓使更 見南院。問曰。入門須辯主。端的請師分。南 院左拊其膝。穴便喝。院右拊其膝。穴亦喝。
院曰。左邊一拍且止。右邊一拍作麼生。穴 云。瞎。院反取主杖。穴笑云。有枷瞎棒。倒 奪打和尚去。南院倚主杖曰。今日被黃面
浙子鈍置。穴云。大似持鉢不得詐言不飢。 院曰。子到此間乎。曰。是何言歟。院曰。好 問汝。曰亦不可放過。便禮拜。南院喜賜之
坐。問所與遊者何人。對曰。襄州與廓侍者 同夏。院曰。親見作家。穴於是俯就弟子之 列。從容承稟日聞智證。南院曰。汝乘願力
來荷大法。非偶然也。問曰。女聞臨濟將終 時語不。曰聞。曰。臨濟云。誰知吾正法眼藏 向這瞎驢邊滅却。渠平生如師子。見即殺
人。及其將死何故屈膝妥尾如此。對曰。密 付將終全主即滅。又問。三聖如何亦無語 乎。曰親承入室之真子。不同門外之游人。
院頷之。又問。四種料簡語料簡何法。對 曰。凡語不滯凡情即墮聖解。學者大病。先 聖哀之為施方便。如楔出楔。曰如何是奪 人不奪境。曰新出紅爐金禪子。簉破闍
黎銕面門。又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曰 芻草乍分頭腦裂。亂雲初綻影猶存。又問。 如何是人境俱奪。曰躡足進前須急急。促
鞭當鞅莫遲遲。又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曰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又 問曰。臨濟有三句。當日有問。如何是第一
句。濟云。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 賓存。穴隨聲便喝。又曰。如何是第二句。濟 云。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赴截流機。穴
云。未問已前錯。又問曰。如何是第三句。濟 曰。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藉裏頭人。穴 云。明破即不堪。於是南院以為可以支臨
濟。幸不孤負興化先師所以付託之意。穴 依止六年。乃辭去。後唐長興二年至汝水。 見草屋數椽依山如逃亡人家。問田父此 何所。田父曰。古風穴寺世以律居。僧物
故。又歲飢眾棄之而去。餘佛像鼓鍾耳。穴 云。我居之可乎。田父曰可。穴入留止。日 乞村落。夜然松脂。單丁者七年。檀信為新
之成叢林。偽晉天福二年。州牧聞其風盡 禮致之。上元日開法嗣南院。偽漢乾祐二 年。牧移宇郢州。穴又避寇往依之。牧館于
郡齋。寇平汝州有宋太師者。施第為寶坊。 號新寺。迎穴居焉。法席冠天下。學者自 遠而至。升座曰。先師曰。欲得親切莫將問
來問會麼。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雖然如是。 有時問不在答處答不在問處。女若擬議。 老僧在女脚跟底。大凡參學眼目。直須
臨機大用現前。勿自拘於小節。設使言前 薦得。猶為滯殼迷封。句下精通。未免觸 途狂見。應是向來依他作解。明昧兩岐與 女一切掃却。直教箇箇如師子兒吒呀地。
對眾證據。哮吼一聲壁立千仞。誰敢正眼。 覻覻著著即瞎却渠眼。又曰。若立一塵。家 國興盛。野老顰頞。不立一塵。家國喪亡。野
老安貼。於此明得闍黎無分。全是老僧於 此不明。老僧即是闍闍黎黎。與老僧無別。 亦能悟却天下人。亦能瞎却天下人。欲識
闍黎麼。拊其左膝曰。這裏是。欲識老僧 麼。拊其右膝曰。遮裏是。于時莫有善其 機者。偽周廣順元年。賜寺名廣惠。二十有 二年以宋開寶六年癸酉八月旦。登座說
偈曰。道在乘時須濟物。遠方來慕自騰騰 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燈。至十 五日跏趺而化。前一日手書別檀越。閱世 七十有八。坐五十有九夏。有得法上首住
汝州首山念禪師。
[0658a09] (甲戌) 詔曹彬等征南唐○遼改乾亨。
[0658a10] (乙亥) 曹彬擒南唐主李煜歸。封違命侯。國除。
[0658a11] (五) 杭州慧日永明智覺禪師示寂。諱延壽。餘 杭人。姓王氏。總角之歲歸心佛乘。既冠不 茹葷日唯一食。持法華。七行俱下。纔六旬
悉能誦之。感群羊跪聽。年二十八為華亭 鎮將。屬翠岩永明大師。遷止龍冊寺大闡 玄化。時吳越文穆王知師慕道。乃從其志 放令出家。禮翠岩為師。執勞供眾。都亡
身宰。衣不繒縷。食無重味。野蔬衣檽以遣 朝夕。尋往天台天柱峯。九旬習定。有鳥類 尺 [宴*鳥] 。巢于衣褶中。既謁韶國師。一見深器
之。密授玄旨。仍謂師曰。汝與元帥有緣。他 日大興佛寺。初住明州雪竇山。學侶臻湊。 師上堂曰。雪竇這裏。迅瀑千尋不停纖粟。
奇岩萬仞無立足處。汝等諸人向什麼處 進步。時有僧問。雪竇一徑如何履踐。師云。 步步寒花結。言言徹底氷。建隆元年。忠
懿王請住靈隱山新寺。為第一世。明年復 請住永明大道場。為第二世。眾盈二千。僧 問。如何是永明旨。師曰。更添香著。曰謝。
師指示曰。且喜沒交涉。師有偈曰。欲識永 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 起。居永明十五年。度弟子千七百人。開寶
七年入天台山。度戒萬餘人。常與七眾受 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六時散 花行道餘力念。法花經一萬三千部。著宗
鏡錄一百卷。詩偈賦詠凡千萬言。高麗國 王覽師言教。遣使齎書敘弟子禮。奉金縷 袈裟紫晶數珠金澡灌等。彼國僧三十六 人。親承印記歸國。各化一方。開寶八年乙
亥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時。焚香告眾跏趺 而逝。壽七十二。臘四十二。明年建塔于大 慈山焉。宋太宗賜額。曰壽寧禪院云。
[0658b14] (六) 天下大元帥吳越國王錢俶。製宗鏡錄 序文曰。詳夫域中之教三。正君臣。親父 子。厚人倫。儒吾之師也。寂兮寥兮。視聽無
得。自微妙升虛無。以止乎乘風馭景。君得 之則善建不拔。人得之則延貺無窮。道儒 之師也。四諦十二因緣。三明八解脫。時習
不忘日修以得。一登果地。永達真常。釋道 之宗也。惟此三教並自心修。心鏡錄者。智 覺禪師所撰也。總乎百卷。包盡微言。我佛
金口所宣。盈乎海藏。蓋亦提携後學。師之 智慧辯才。演暢萬法明了一心。禪際河游 惠間雲布。數而稱大。莫能盡紀。聊為小 序以頌宣行云爾。
[0658b27] (七) 宋左朝請郎尚書禮部員外郎護軍楊 傑。撰宗鏡錄後序云。諸佛真語以心為宗。 眾生信道以宗為鑑。眾生界即諸佛界。因
迷而為眾生。諸佛心是眾生心。因悟而成 諸佛。心如明鑑萬像歷然。佛與眾生其猶 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強名。鑑體寂而常照。
鑑光照而常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國初 吳越永明智覺壽禪師。證最上乘。了第一 義。洞究教典深達禪宗。稟奉律儀廣行利
益。因讀楞伽經云。佛語心為宗。乃製斯錄。 於無疑中起疑。無問中設問。為不請友真 大導師。擲龍宮之寶。均施群生。徹祖門之
關。普容來者。舉目而視。有欲皆充。信手而 拈。有疾皆愈。蕩滌邪見指歸妙源。所謂舉 一心為宗。照萬法為鑑矣。若人以佛為鑑。
則知戒定慧為諸善之宗。人天聲聞緣覺 菩薩如來。由此而出。一切善類莫不信受。 若以眾生為鑑。則知貪嗔癡為諸惡之宗。 修羅傍生地獄鬼趣。由此而出。一切惡類
莫不畏憚。善惡雖異其宗則同。返鑑其心。 則知靈明湛寂廣大融通。無為無住無修 無證。無塵可染。無垢可磨。為一切諸法之
宗矣。初吳越忠懿王字之祕于教藏。至元 豐中。皇弟魏端獻王。鏤板分施名藍。四方 學者罕遇其本。元祐六夏。游東都法雲道
場。始見錢唐新本。尤為精詳。乃吳人徐思 恭請法涌禪師。同永樂法真二三耆宿。遍 取諸錄。用三乘典籍賢聖教語。校讀成就
以廣流布。其益甚博。法涌知予喜閱是錄。 因請為序。
[0658c28] (八 丙子) 太宗炅 (初名匡義。宣第三子。初太祖陳橋之變。諫兄令軍不得剽虜。生靈獲安。至道三年
三月崩于萬歲殿。葬永熙陵。壽五十九) 改太平興國○ (詔僧尼復試經科) 。
[0659a01] ○吳越忠懿王錢俶以國賓宋○ (是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既) 。
[0659a02] (九 戊寅) 帝製新譯三藏聖教序。賜天竺三藏法 師天息災文曰。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道 群迷闡揚宗性。廣博宏辯。英彥莫能究其
旨。精微妙說。庸愚豈可度其源。義理幽 玄真空莫測。包括萬象譬喻無垠。總法網 之紀綱。演無際之正教。拔四生之苦海。譯
三藏之祕言。天地變化乎陰陽。日月盈虧 乎寒暑。大則說諸善惡。細則比於河沙。含 識萬端弗可盡述。若窺像法如影隨形。離
六情以長存。歷千劫而可久。須彌內藏於 芥子。如來坦蕩於無邊。達磨西來傳法東 土。宣揚妙理順從指歸。彼岸菩提愛河生 滅。用行於五濁惡趣。拯溺於三業途中。
經垂世之無窮。道無私而永泰。雪山貝葉。 若銀臺之耀目。歲月烟蘿。起香界之自遠。 巍巍罕測杳杳難名。所以道資十聖德被
三賢。至道啟乎乾元。眾妙生乎太易。綜 繁形類竅鑿昏冥。絕彼是非開茲蒙昧。有 西域法師天息災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 翻貝葉之真詮。續人天之聖教。芳猷重啟
偶運當時。潤五聲於文章。暢四始於風律。 堂堂容止穆穆輝華。曠劫而昏墊重明。玄 門昭顯。軌範而宏光妙法。淨界騰音。利益
有情。俱登覺岸。無所障礙。救諸疲羸。冥 昧慈悲。汗漫物表。柔愎貪很。啟迪昏愚。 演小乘則聲聞合其儀。論大乘則正覺立 其性。含靈悟而蒙福。藏教缺而重興幻
化迷途火宅深喻。雖設其教不知者多。善 念生而福量潛臻。惡業興而勝緣皆墜。調 御四眾積行十方。澍華雨於金輪。護洹 河於玉闕。有頂之風不可壞。無際之水不
能漂。澄寂湛然。圓明清潔之智慧。性空無 染。實相解脫之因緣。可以離煩惱於心田。 可以得清涼於宇宙。朕慚非博學釋典微
閑。豈堪敘文以示來者。如縻螢爝火不足 比於皎日。將微蠡量海。豈能窮於深淵者 哉。
[0659b10] (己卯) 北漢降封彭城公○止僧科。
[0659b11] (十) 沙門贊寧隨錢王歸明。姓高氏。其先渤 海人。唐天祐中。生於吳興之德清金鵝別 墅。出家杭之祥符。習南山律著述毘尼。時
人謂之律虎。文學日茂聲望日隆。武肅諸 王公族咸慕重之。署為兩浙僧統。賜號明 義宗文。興國三年。太宗聞其名。召對滋福
殿。延問彌日。改賜通惠。詔修大宋高僧傳 三十卷。及詔撰三教聖賢事跡一百卷。初 補左街講經首座。知西京教門事。咸平初
加右街僧錄。又著內典集一百五十卷。外 學集四十九卷。內翰王禹稱作文集序。極 其贊美云。至道二年示寂。葬龍井塢焉。
[0659b23] (十一 壬午) 舒州柯萼。遇異僧於萬歲山。以杖指松 根。使萼钁之。得瑞石篆文。讖聖朝國祚無 疆。萼進石于京師。詔藏祕府○他日大士
寶誌降現禁中。帝親聞緒言。致祭鍾山。賜 號道林真覺菩薩○是年詔立譯經傳法院 于東京。如唐故事。宰輔為譯經潤文。設官 分職西天中印土惹爛陀羅國密林寺天息
災與法天施護譯經。帝制前序。詔普度天 下童行為僧。不限有司常制。自即位至是。 凡度一十七萬餘人。
[0659c04] (十二) 是年五月竄秦王廷美。降涪陵縣公。安 置房州。上甞以傳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 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耶。廷美所以得罪。
則普為之也。盧多遜在朝握權。常短趙普。 普惡之。遂入覲觀變。奏多遜謂陛下萬年 之後。當以天下與魏王。魏王當還秦王。陛
下不當立太子。俱坐大逆。免死放歸田里。 咸以為冤。秦王即太祖少子德芳也。上遂 南遷二王。尋殺之。忽一日趙普見空有火
一團。一羔羊轉運其上。拜曰。普之罪也。 須臾光滅。遂得疾。命方士禱疾。見烟焰中 有朱牌金字書云。魏王廷。美士謝曰。普言
非其罪也。有答之曰。杜大后遺言。丞相 寫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