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iography of the Tripitaka Master of the Great Ci'en Monastery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 第二沙門慧立本 釋彥悰箋
起阿耆尼國終羯若鞠闍國
[0226b07] 從此西行至阿耆尼國阿父師泉。泉在 道南沙崖,崖高數丈,水自半而出。相傳云, 舊有商侶數百,在塗水盡,至此困乏不知
所為。時眾中有一僧,不裹行資,依眾乞 活。眾議曰:「是僧事佛,是故我曹供養,雖涉 萬里,無所齎携。今我等熬然,竟不憂念,
宜共白之。」僧曰:「汝等欲得水者,宜各禮 佛,受三歸五戒,我為汝等登崖作水。」眾既 危困,咸從其命。受戒訖,僧教曰:「吾上崖後,汝
等當喚『阿父師為我下水』,任須多少言之。」 其去少時,眾人如教而請,須臾水下充足,大 眾無不歡荷。師竟不來,眾人上觀,已寂滅
矣。大小悲號,依西域法焚之。於坐處聚 甎石為塔,塔今猶在,水亦不絕。行旅往來, 隨眾多少,下有細麁;若無人時,津液而已。
[0226b22] 法師與眾宿於泉側。明發,又經銀山。山甚 高廣,皆是銀礦,西國銀錢所從出也。山西 又逢群賊,眾與物而去。遂至王城所處川
岸而宿。時同侶商胡數十,貪先貿易,夜中 私發,前去十餘里,遇賊劫殺,無一脫者。比 法師等到,見其遺骸,無復財產,深傷歎焉。
[0226b28] 漸去遙見王都,阿耆尼王與諸臣來迎,延 入供養。其國先被高昌寇擾,有恨不肯給 馬。法師停一宿而過。前渡二大河,西履平
川,行數百里,入屈支國界 (舊云龜茲,訛也) 。將近王 都,王與群臣及大德僧木叉毱多等來迎。自 外諸僧數千,皆於城東門外,張浮幔,安行
像,作樂而住。法師至,諸德起來相慰訖,各 還就坐。使一僧擎鮮華一盤來授法師。法 師受已,將至佛前散華,禮拜訖,就木叉毱
多下坐。坐已,復行華。行華已,行蒲桃漿。 於初一寺受華、受漿已,次受餘寺亦爾,如 是展轉日晏方訖,僧徒始散。
[0226c10] 有高昌人數 十於屈支出家,別居一寺,寺在城東南。 以法師從家鄉來,先請過宿,因就之,王共 諸德各還。明日,王請過宮備陳供養,而食
有三淨,法師不受,王深怪之。法師報:「此 漸 教所開,而玄奘所學者大乘不爾也。」受餘 別食。食訖,過城西北阿奢理兒寺 (唐言奇特也) ,
是木叉毱多所住寺也。毱多理識閑敏,彼 所宗歸,遊學印度二十餘載,雖涉眾經,而 《聲明》最善,王及國人咸所尊重,號稱獨步。
見法師至,徒以客禮待之,未以知法為 許。謂法師曰:「此土《雜心》、《俱舍》、《毘婆沙》等一 切皆有,學之足得,不煩西涉受艱辛也。」法
師報曰:「此有《瑜伽論》不?」毱多曰:「何用問是 邪見書乎?真佛弟子者,不學是也。」法師初深 敬之,及聞此言,視之猶土。報曰:「《婆沙》、《俱
舍》本國已有,恨其理疎言淺,非究竟說,所以 故來欲學大乘《瑜伽論》耳。又《瑜伽》者是後 身菩薩彌勒所說,今謂邪書,豈不懼無底
抂坑乎?」彼曰:「《婆沙》等汝所未解,何謂非 深?」法師報曰:「師今解不?」曰:「我盡解。」法師即 引《俱舍》初文問,發端即謬,因更窮之,色遂
變動,云:「汝更問餘處。」又示一文,亦不通,曰: 「《論》無此語。」時王叔智月出家,亦解經論,時在 傍坐,即證言《論》有此語。乃取本對讀之,毱
多極慚,云:「老忘耳。」又問餘部,亦無好釋。時 為淩山雪路未開,不得進發,淹停六十餘 日,觀眺之外,時往就言,相見不復踞坐,或立
或避。私謂人曰:「此支那僧非易詶對。若往 印度,彼少年之儔未必出也。」其畏歎如是。
[0227a11] 至發日,王給手力、駝馬,與道俗等傾都送 出。從此西行二日,逢突厥寇賊二千餘騎, 其賊乃預共分張行眾資財,懸諍不平,自鬪
而散。又前行六百里渡小磧,至跋祿迦國 (舊曰姑墨) ,停一宿。又西北行三百里,渡一磧,至 淩山,即葱嶺北隅也。其山險峭,峻極于天。
自開闢已來,氷雪所聚,積而為淩,春夏不 解,凝沍污漫,與雲連屬,仰之皚然,莫覩其 際。其凌峯摧落橫路側者,或高百尺,或廣 數丈,由是蹊徑崎嶇,登 陟
艱阻。加以風雪雜 飛,雖複屨重裘不免寒戰。將欲眠食,復 無燥處可停,唯知懸釜而炊,席氷而寢。七 日之後方始出山,徒侶之中 [歹*委] 凍死者十
有三四,牛馬逾甚。
[0227a24] 出山後至一清池 (清池亦云 熱海。見其對淩山不凍,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溫) 周千四五百里,東西
長,南北狹,望之淼然,無待激風而洪波數 丈。循海西北行五百餘里,至素葉城,逢突厥 葉護可汗,方事畋遊,戎馬甚盛。可汗身著
綠綾袍,露髮,以丈許帛練裹額後垂。達 官二百餘人皆錦袍編髮,圍繞左右。自餘 軍眾皆裘褐毳毛,槊纛端弓,駝馬之騎,極
目不知其表。既與相見,可汗歡喜,云:「暫一 處行,二三日當還,師且向衙所。」令達官答 摩 支引送安置。
[0227b05] 至衙三日,可汗方歸,引法 師入。可汗居一大帳,帳以金花裝之,爛 眩人目。諸達官於前列長筵兩行侍坐,皆錦
服赫然,餘仗衛立於後。觀之,雖穹廬之君 亦為尊美矣。法師去帳三十餘步,可汗出 帳迎拜,傳語慰問訖,入坐。突厥事火不施
床,以木含火,故敬而不居,但地敷重茵 而已。仍為法師設一鐵交床,敷褥請坐。須 臾,更引漢使及高昌使人入,通國書及信物,
可汗自目之,甚悅,令使者坐。命陳酒設樂, 可汗共諸臣使人飲,別索蒲桃漿奉法師。 於是恣相酬勸,窣渾鍾椀之器交錯遞傾,
僸佅兜離之音鏗鏘互舉,雖蕃俗之曲,亦 甚娛耳目、樂心意也。少時,更有食至,皆烹 鮮羔犢之質,盈積於前。別營淨食進法師,
具有餅飯、酥乳、石蜜、刺蜜、蒲桃等。食訖,更行 蒲桃漿,仍請說法。法師因誨以十善,愛養 物命,及波羅蜜多解脫之業,乃舉手叩額,歡 喜信受。
[0227b23] 因留停數日,勸住曰:「師不須往 印特伽國 (謂印度也) 彼地多暑,十月當此五月, 觀師容貌,至彼恐銷融也。其人露黑,類無
威儀,不足觀也。」法師報曰:「今之彼,欲追尋 聖迹慕求法耳。」可汗乃令軍中訪解漢 語及諸國音者,遂得年少,曾到長安數年
通解漢語,即封為摩咄達官,作諸國書,令 摩 咄送法師到迦畢試國。又施緋綾法服 一襲,絹五十匹,與群臣送十餘里。
[0227c02] 自此西 行四百餘里,至屏聿,此曰千泉,地方數百 里,既多池沼,又豐奇木,森沈涼潤,即可汗 避暑之處也。自屏聿西百五十里,至呾邏
斯城。又西南二百里,至白水城。又西南二百 里,至恭御城。又南五十里,至笯 (奴故反) 赤建國。 又西二百里,至赭時國 (唐言石國) ,國西臨葉葉
河。又西千餘里,至窣堵利瑟那國,國東臨葉 葉河。河出葱嶺北源,西北流。又西北入大 磧,無水草,望遺骨而進五百餘里,至颯秣 建國 (唐言康國) 。
[0227c12] 王及百姓不信佛法,以事火為 道。有寺兩所,逈無僧居,客僧投者,諸胡以 火燒逐不許停住。法師初至,王接猶慢。經
宿之後,為說人、天因果,讚佛功德,恭敬福利。 王歡喜,請受齋戒,遂致 慇 懃。所從二小 師往寺禮拜,諸胡還以火燒逐。沙彌還以
告王,王聞令捕燒者,得已,集百姓令截 其手。法師將欲勸善,不忍毀其支體,救 之。王乃重笞之,逐出都外。自是上下肅然,
咸求信事,遂設大會,度人居寺。其革變邪 心,誘開曚俗,所到如此。
[0227c22] 又西三百餘里, 至屈霜 (去聲) 儞迦國。又西二百餘里,至喝捍 國 (唐言東安國) 。又西四百里,至捕喝國
(唐言中安國) 。又 西百餘里,至伐地國 (唐言西安國) 。又西五百里,至 貨利習彌伽國,國東臨縛芻河。又西南三 百餘里,至羯霜 (去聲)
那國 (唐言史國) 。又西南二百 里入山,山路深險,纔通人步,復無水草。山 行三百餘里,入鐵門,峯壁狹峭而崖石多鐵
礦,依之為門扉,又鑄鐵為鈴,多懸於上, 故以為名。即突厥之關塞也。出鐵門至覩 貨羅國 (舊曰吐火羅,訛也) 。
[0228a03] 自此數百里渡縛芻河,至 活國,即葉護可汗長子呾度設 (設者官名也) 所居之 地,又是高昌王妹婿。高昌王有書至其所。
比法師到,公主可賀敦已死。呾度設又病, 聞法師從高昌來,又得書,與男女等嗚 咽不能止。因請法師曰:「弟子見師目明,
願少停息。若差,自送師到婆羅門國。」時更有 一梵僧至,為誦呪,患得漸除。其後娶可賀 敦,年少,受前兒囑,因藥以殺其夫。設既死,
高昌公主男小,遂被前兒特勤 篡 立為設, 仍妻其後母。為逢喪故,淹留月餘。
[0228a13] 彼有沙 門名達摩僧伽,遊學印度,葱嶺已西推為 法匠,其疎勒、于闐之僧無敢對談者。法師欲 知其學深淺,使人問師解幾部經論。諸
弟子等聞皆怒。達摩笑曰:「我盡解,隨意所 問。」法師知不學大乘,就小教《婆沙》等問數 科,不是好通。因謝服,門人皆慚。從是相見
歡喜,處處譽讚,言己不能及。
[0228a20] 時新設既立, 法師從求使人及鄔落,欲南進向婆羅門 國。設云:「弟子所部有縛喝國,北臨縛芻 河,人謂小王舍城,極多聖跡,願師暫往觀
禮,然後取乘南去。」時縛喝僧數十人聞舊 設死,子又立,共來吊慰。法師與相見,言其 意。彼曰:「即當便去,彼有好路,若更來此, 徒為迂會。」
[0228a27] 法師從其言,即與設辭,取乘隨 彼僧去。既至,觀其城邑,郊郭顯敞,川野腴潤, 實為勝地。伽藍百所,僧徒三千餘人,皆小乘
學。城外西南有納縛伽藍 (唐言新) ,裝嚴甚麗。伽 藍內佛堂中有佛澡罐,量可斗餘。又有佛 齒長一寸,廣八九分,色黃白,每有光瑞。又 有佛掃 箒
,迦奢草作,長三尺餘,圍可七寸,其 箒 柄飾以雜寶。此三事,齋日每出,道俗觀禮, 至誠者感發神光。伽藍北有窣堵波,高二百
餘尺。伽藍西南有一精廬,建立多年,居中行 道證四果者,世世無絕,涅槃後皆有塔記, 基址接連數百餘矣。大城西北五十里,至提
謂城。城北四十里,有波利城。城中有二窣堵 波,高三丈。昔佛初成道,受此二長者 麨 蜜, 初聞五戒十善,并請供養。如來當授髮爪
令造塔及造塔儀式,二長者將還本國, 營建靈剎,即此也。城西七十餘里有窣堵 波,高逾二丈,過去迦葉佛時作也。
[0228b15] 納縛伽藍 有磔迦國小乘三藏名般若羯羅 (唐言慧性) 。聞 縛喝國多有聖跡,故來禮敬。其人聰慧尚
學,少而英爽,鑽研九部,游泳四含,義解之 聲周聞印度。其小乘《阿毘達磨》、《迦延》、《俱舍》、《六 足》、《阿毘曇》等無不曉達。既聞法師遠來求
法,相見甚歡。法師因申疑滯,約《俱舍》、《婆沙》 等問之,其酬對甚精熟,遂停月餘,就讀《毘 婆沙論》。伽藍又有二小乘三藏,達摩畢利 (唐言法愛)
、達摩羯羅 (唐言法性) ,皆彼所宗重。覩法師 神彩明秀,極加敬仰。
[0228b25] 時縛喝西南有銳末 陀、胡寔健國。其王聞法師從遠國來,皆遣 貴臣拜請過國受供養,辭不行。使人往來
再三,不得已而赴。王甚喜,乃陳金寶飲食 施法師,法師皆不受而返。
[0228b29] 自縛喝南行, 與慧性法師相隨入揭職國。東南入大雪 山,行六百餘里,出覩貨羅境,入梵衍那國。
國東西二千餘里,在雪山中,塗路艱危,倍於 淩磧之地,凝雲飛雪,曾不暫霽,或逢尤甚之 處,則平途數丈,故宋王稱西方之難,增
氷峨峨,飛雪千里,即此也。嗟乎,若不為眾生 求無上正法者,寧有稟父母遺體而遊此 哉!昔王遵登九折之坂,自云:「我為漢室忠
臣。」法師今涉雪嶺求經,亦可謂如來真子 矣。
[0228c10] 如是漸到梵衍都城,有伽藍十餘所,僧 徒數千人,學小乘出世說部。梵衍王出迎, 延過宮供養,累日方出。彼有摩訶僧祇部 學僧阿梨耶馱婆
(唐言聖使) 、阿梨耶斯那 (唐言聖軍) ,並 深知法相,見法師,驚歎脂那遠國有如 是僧,相引處處禮觀,慇懃不已。王城東北
山阿有立石像,高百五十尺。像東有伽藍, 伽藍東有鍮石釋迦立像,高一百尺。伽藍內 有佛入涅槃臥像,長一千尺。並裝嚴微妙。
此東南行二百餘里,度大雪山至小川,有 伽藍,中有佛齒及劫初時獨覺齒,長五寸、廣 減四寸。復有金輪王齒,長三寸、廣二寸。商 諾迦縛娑
(舊曰商那和修,訛也) 所持鐵鉢,量可八九升, 及僧伽胝衣,赤絳色。其人五百身中陰、生陰, 恒服此衣,從胎俱出,後變為袈裟,因緣廣 如別傳。
[0228c25] 如是經十五日出梵衍,二日逢雪, 迷失道路,至一小沙嶺,遇獵人示道,度 黑山,至迦畢試境國。周四千餘里,北背雪
山。王則剎利種也,明略有威,統十餘國。將 至其都,王共諸僧並出城來迎。伽藍百餘 所,諸僧相諍,各欲邀過所住。有一小乘寺
名沙落迦,相傳云,是昔漢天子子質於此 時作也。其寺僧言:「我寺本漢天子兒作。今從 彼來,先宜過我寺。」法師見其殷至,又同
侶慧性法師是小乘僧,意復不欲居大乘 寺,遂即就停。質子造寺時,又藏無量珍寶 於佛院東門南大神王足下,擬後修補伽藍。
諸僧荷恩,處處屋壁圖畫質子之形。解安居 日,復為講誦樹福。代代相傳,于今未息。近 有惡王貪暴,欲奪僧寶,使人掘神足下,地
便大動。其神頂上有鸚鵡鳥像,見其發掘 振羽驚鳴。王及軍眾皆悉悶倒,懼而還退。 寺有窣堵波相輪摧毀,僧欲取寶修營,地 還振吼,無敢近者。
[0229a14] 法師既至,眾皆聚集,共 請法師陳說先事。法師共到神所,焚香告 曰:「質子原藏此寶擬營功德,今開施用,誠
是其時。願鑑無妄之心,少戢威嚴之德。 如蒙許者,奘自觀開,稱知斤數以付所 司,如法修造,不令虛費。唯神之靈,願垂
體察。」言訖,命人掘之,夷然無患,深七八尺 得一大銅器,中有黃金數百斤、明珠數十顆。 大眾歡喜,無不嗟伏。法師即於寺夏坐。
[0229a22] 其 王輕藝羅、信重大乘,樂觀講誦,乃屈法 師及慧性三藏於一大乘寺法集。彼有大 乘三藏名秣奴若瞿沙 (唐言如意聲) 、薩婆多部
僧阿黎耶伐摩 (唐言聖胄) 、彌沙塞部僧求那跋 陀 (唐言德賢) ,皆是彼之稱首。然學不兼通,大小各 別,雖精一理,終偏有所長。唯法師備識
眾教,隨其來問,各依部答,咸皆愜伏。如 是五日方散。王甚喜,以純錦五匹別施法 師,以外各各有差。
[0229b02] 於沙落迦安居訖,其慧 性法師重為覩貨羅王請却還,法師與別。 東進行六百餘里,越黑嶺,入北印度境,至
濫波國。國周千餘里。伽藍十所,僧徒皆學 大乘。停三日,南行至一小嶺,嶺有窣堵波, 是佛昔從南步行到此住立,後人敬戀,故建
茲塔。自斯以北境域,皆號蔑戾車 (唐言邊地) 。如 來欲有教化,乘空往來,不復履地,若步行 時,地便傾動故也。從此南二十餘里,下嶺
濟河,至那揭羅喝國 (北印度境) 。
[0229b11] 大城東南二里 有窣堵波,高三百餘尺,無憂王所造,是釋迦 菩薩於第二僧祇遇然燈佛敷鹿皮衣及 布髮掩泥得受記處。雖經劫壞,此跡恒存,
天散眾華,常為供養。法師至彼禮拜旋遶, 傍有老僧為法師說建塔因緣。法師問曰: 「菩薩布髮之時,既是第二僧祇,從第二僧
祇至第三僧祇中間經無量劫,一一劫中 世界有多成壞,如火災起時,蘇迷盧山尚 為灰燼,如何此跡獨得無虧?」答曰:「世界壞
時,此亦隨壞,世界成時,當其舊處跡現如 本。且如蘇迷盧山壞已還有在乎,聖迹何 得獨無?以此校之,不煩疑也。」亦為名 答。
[0229b24] 次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佛買華處。 又東南度沙嶺十餘里,到佛頂骨城。城有 重閣,第二閣中有七寶小塔,如來頂骨在
中。骨周一尺二寸,髮孔分明,其色黃白,盛 以寶函。但欲知罪福相者,摩香末為泥, 以帛練裹,隱於骨上,隨其所得以定吉凶。
法師即得菩提樹像;所將二沙彌,大者得 佛像,小者得蓮華像。其守骨婆羅門歡喜, 向法師彈指散花,云:「師所得甚為希有,是
表有菩提之分。」復有髑髏骨塔,骨狀如荷 葉。復有佛眼睛,睛大如柰,光明暉赫,徹 燭函外。復有佛僧伽胝,上妙細 [疊*毛] 所作。復
有佛錫杖,白鐵為環,栴檀為莖。法師皆得 禮拜,盡其哀敬,因施金錢五十,銀錢一千, 綺幡四口,錦兩端,法服二具,散眾雜華,辭拜 而出。
[0229c10] 又聞燈光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波羅 龍王所住之窟,如來昔日降伏此龍,因留影 在中。法師欲往禮拜,承其道路荒阻,又多
盜賊,二三年已來人往多不得見,以故去 者稀疎。法師欲往禮拜,時迦畢試國所送使 人貪其速還,不願淹留,勸不令去。法師報
曰:「如來真身之影,億劫難逢,寧有至此不 往禮拜?汝等且漸進,奘暫到即來。」於是獨去。 至燈光城,入一伽藍問訪途路,覓人相
引,無一肯者。後見一小兒,云:「寺莊近彼, 今送師到莊。」即與同去,到莊宿。得一老人 知其處所,相引而發。行數里,有五賊人拔
刃而至,法師即去帽現其法服。賊云:「師欲 何去?」答:「欲禮拜佛影。」賊云:「師不聞此有賊 耶?」答云:「賊者,人也,今為禮佛,雖猛獸盈衢,
奘猶不懼,況檀越之輩是人乎!」賊遂發心 隨往禮拜。
[0229c26] 既至窟所,窟在石 澗 東壁,門向 西開,窺之窈冥,一無所覩。老人云:「師直入, 觸東壁訖,却行五十步許,正東而觀,影在
其處。」法師入,信足而前,可五十步,果觸東 壁訖,却立,至誠而禮百餘拜,一無所見。自 責障累,悲號懊惚,更至心禮誦《勝鬘》等諸
經、讚佛偈頌,隨讚隨禮,復百餘拜,見東壁 現如鉢許大光,倏而還滅。悲喜更禮,復有 槃許大光現,現已還滅。益增感慕,自誓
若不見世尊影,終不移此地。如是更二百 餘拜,遂一窟大明,見如來影皎然在壁,如 開雲霧忽覩金山,妙相熙融,神姿晃昱,瞻
仰慶躍,不知所譬。佛身及袈裟並赤黃色, 自膝已上相好極明,華座已下稍似微昧, 膝左右及背後菩薩、聖僧等影亦皆具有。見
已,遙命門外六人將火入燒香。比火至,歘 然佛影還隱。急令絕火,更請方乃重現。六 人中五人得見,一人竟無所覩。如是可
半食頃,了了明見,得申禮讚,供散華香 訖,光滅爾乃辭出。所送婆羅門歡喜,歎未 曾有,云:「非師至誠、願力之厚,無致此也。」窟
門外更有眾多聖迹。說如別傳。相與歸還, 彼五賊皆毀刀杖,受戒而別。
[0230a19] 從此復與伴 合,東南山行五百餘里,至健陀邏國 (舊云健陀衛,訛 也。北印度境也) 。其國東臨信度河,都城號布路沙布
羅。國多賢聖,古來作論諸師:那羅延天、無 著菩薩、世親菩薩、法救、如意、脇尊者等,皆 此所出也。王城東北有置佛鉢寶臺。鉢後 流移諸國,今現在波 剌
拏斯國。城外東南 八九里有畢鉢羅樹,高百餘尺,過去四佛,並 坐其下,現有四如來像,當來九百九十六佛, 亦當坐焉。其側又有窣堵波,是迦膩色迦王
所造,高四百尺,基周一里半,高一百五十 尺,其上起金銅相輪二十五層,中有如來 舍利一斛。大窣堵波西南百餘步有白石像,
高一丈八尺,北面立,極多靈瑞,往往有人 見像夜遶大塔經行。
[0230b04] 迦膩色迦伽藍東北百 餘里,渡大河至布色羯羅伐底城,城東有 窣堵波,無憂王所造,即過去四佛說法處
也。城北四五里伽藍內有窣堵波,高二百餘 尺,無憂王所立,即釋迦佛昔行菩薩道時, 樂行惠施,於此國千生為王,即千生捨眼
處。此等聖跡無量,法師皆得觀禮。自高昌 王所施金、銀、綾、絹、衣服等,所至大塔、大伽藍 處,皆分留供養,申誠而去。
[0230b12] 從此又到烏鐸 迦漢荼城。城北陟履山川,行六百餘里,入 烏仗那國 (唐言苑,昔阿 輸 迦王之苑也。舊稱烏長,訛也)
夾蘇婆薩堵 河。昔有伽藍一千四百所,僧徒一萬八千,今 並荒蕪減少。其僧律儀傳訓有五部焉:一、法 密部;二、化地部;三、飲光部;四、說一切有部;五、
大眾部。其王多居瞢揭釐城,人物豐盛。城東 四五里有大窣堵波,多有奇瑞,是佛昔作 忍辱仙人,為羯利王 (唐言鬪諍。舊曰歌利,訛也) 割截身 體處。
[0230b21] 城東北二百五十里入大山,至阿波邏 羅龍泉,即蘇婆河之上源也。西南流。其地寒 冷,春夏恒凍,暮即雪飛,仍含五色,霏霏舞亂